《小地区控制测量(IV).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地区控制测量(IV).ppt(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六章小地区控制测量第一节 控制测量概述 地形测图和地籍测量,实际上就是测定地面上各个特征点位置的工作。都需要遵循从控制到碎部的基本原则。在测区内选择若干个具有控制意义的点,称为控制点。由控制点组成一定的几何图形,称为测量控制网。用较精密的仪器和方法来测定控制网中的角度,边长和高差,通过计算,求得各控制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这部分工作称为控制测量。,以控制点为测站,测定其周围地形特征点或界址点的位置,从而得到具有统一精度的地形图或地籍图,这部分工作称为碎部测量(或称为细部测量)。,一、平面控制测量,控制测量分为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和三维控制测量。,测定控制点平面位置的工作,称为平面控制测量
2、,平面控制网是某参考面上,由相互联系的平面控制点所构成的测量控制网。范围较小时(一般半径小于10km),可把参考面看作平面,通常情况下是指参考椭球面。,在已有基本控制网的地区测绘大比例地形图,应进一步加密,以此测定测绘地形图所需直接使用的控制点,称为图根点。,二、高程控制测量,测定控制点高程的工作,称为高程控制测量,主要用水准测量的方法实施,但在高差大的山区则用三角高程测量的方法。,在我国全国范围内,根据从高级到低级,分级布网,逐级控制的原则,已布设了一、二、三、四各个等级的三角网、水准网,这些国家控制网的各控制点的坐标、高程,作为地形测量和工程建设的依据。在进行局部地区测量时,一般要求与国家
3、控制网系统连接统一,当国家控制点离测区较远,或不易寻找时,在不影响测绘和工程需要的前提下,可暂不与国家控制网相连,这种不与国家控制网连接的控制网,称独立控制网,采用假定坐标系统。,第二节 控制测量外业工作,一、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形式依控制网在空间布置的几何图形,平面控制网分成三角网和导线网两种基本形式。(一)三角网在地面上选择一系列彼此通视的控制点,把它们用三角形的形式联接起来,构成三角网。传统的三角测量,是高精度地量测极少量的边长,观测各三角形内角,再通过起始点坐标,起始边的方位角,推算出各边的边长和方位角,然后计算出各控制点平面位置。,(二)导线网在地面上选定一系列的点,依相邻次序联成折线,
4、这就是导线。观测各条边长及其折角,再通过起始点的坐标、起始边方位角推算出各边的方位角和各控制点坐标。,1、闭合导线,2、附合导线 如下图所示,由某一已知点A出发,经过1,2,3等导线点后终止于另一个已知点C,称为附合导线。,3、支导线:从某一已知点起,支出12个点,既不闭合到原来的已知点,也不附合到另一个已知点,这条折线,称为支导线。由于支导线缺乏检核,一般规定支导线不得超过2个点。,三、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1、导线布设形式的选择2、导线点的选择与标定 选点时应注意如下几点:(1)、相邻导线点通视应良好,地面坚实平坦,便于量距、测角。(2)、导线点应选在视野开阔,有一定控制意义的地方,便于施测
5、碎部。(3)、相邻导线边长度不宜相差悬殊,相邻导线边长度之比应不超过3。根据测图比例尺需要,一组导线平均边长为120米,二级导线平均边长为70米。,3、量距 用检定过的钢尺,往返丈量各导线边水平距离各一次。也可用光电测距仪测定。,4、测角 对闭合导线一般测内角,对附合导线可依观测前进方向的左角(或右角)。用DJ6型光学经纬仪观测一个测回,两半测回之差不应超过40,对中误差在2mm之内,角度闭合差在限差范围之内。为推算各导线边方位角,在导线与高级控制点连接时,要加测连接角,若导线为独立系统,则需用罗盘仪或其它方法测定起始边方位角。,第三节 导线测量内业工作,导线测量外业工作结束以后,全面检查外业
6、记录,计算无误的情况下,绘制导线草图、注明导线点号、实测的转换角值、边长、起始边方位角和起始点的坐标,进行内业计算。,一、导线坐标计算的概念,坐标正算:,坐标反算,二、闭合导线坐标计算,(一)将检核过的已知数据填入表格。,(二)角度闭合差及其调整 闭合导线内角和在理论上应满足:理(n2)180(n为导线内角个数)测得的导线内角总和与理论的内角总和之差,称为角度闭合差,以f 表示 f 测 理 角度闭合差容许值一般规定为:(n为内角个数),若|f|f容|,则按下列原则进行调整。各角的调整值称为改正数。(1)符号相反,改正数的符号与闭合差的符号相反。(2)平均分配,将闭合差基本上平均分配到各个角。,
7、有余数时,短边所夹的角可考虑多分配一些,并适当凑整,(三)坐标方位角的推算,根据已知边的坐标方位角和测得的连接角推算起始边的坐标方位角:,。,A1 BA180 再根据起始边坐标方位角,推算其它各边的坐标方位角:12 A1180123 12180234 2318034A 341804,A1 4A180A,注:上式中的i均是改正后的内角,最后重新推算出的起始边坐标方位角A1,应与原来的数值相等,以检查计算上有无错误。若算得的各边坐标方位角超过360时,应减去360;不够减时,应加上360再减。上面推算是按逆时针方向进行的,各内角为左角,故可写与一般式为:n,n+1 n-1,n180n 即前一边的坐
8、标方位角等于后一边的坐标方位角加左角减180。,若按顺时针方向进行推算,转折角变为右角,则公式可写成:n,n+1 n-1,n180n(四)坐标增量的计算 两点坐标之差称为坐标增量。,XAB DABcos(AB)YAB DABsin(AB)坐标增量的符号由坐标方位角所在象限的正弦、余弦函数值符号所决定。,(五)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及其调整 从解析几何可知闭合多边形纵、横坐标增量的代数和在理,论上应各等于零。即:X理0Y理0,但由于存在误差,一般纵、横坐标增量总和都不等于零,而等于某一数值,即:,X测fX Y测fY 式中fX、fY分别称为纵、横坐标增量闭合差,则导线全长闭合差为:,坐标增量闭合差,
9、若以fD除以导线全长D,即得相对闭合差K,以分子为1的形式表示为:,相对闭合差一般要求不大于1/2000。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调整方法:将fX、fY改变符号,与边长成比例分配到各坐标增量上,此值称为增量改正数,其一般式为:,纵、横坐标增量改正数的总和,应等于坐标增量闭合差,而符号相反,因凑整误差而引起的不等,可适当调整增量的改正值,使之相等,即:,改正后的坐标增量分别为:XiXi测VXiYiYi测VYi(六)导线点坐标的计算 根据起始点坐标和改正后的坐标增量,依次推算各未知点坐标。即:,最后推算回到起始点的坐标应与原坐标值完全相等,此作为坐标值计算校核。,例:,三、附合导线的内业计算 附合导线的计
10、算,原则上与闭合导线相同,但有两点不同:1、角度闭合差的计算 附合导线的角度闭合差要用推算坐标方位角的方法来计算。,附合导线计算原理,A1 MAA18012 A111802B 122180)BN 2BB180 BN MA4180 写成一般式为:终始(n2)180 式中n为待求导线点点数,2为连接角数。则角度闭合差:f终终(n2)180 始 终 角度闭合差容许值为:f容,2、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 附合导线各边的纵、横坐标增量的代数和在理论上应等于起、终两个已知点的坐标增量(即坐标差)。即:X测XBXA(XAB)Y测YBYA(YAB)附合导线坐标增量闭合差为:fX X测 XAB fY Y测 YAB
11、,第四节 高程控制测量 高程控制的主要形式是水准网,一般在测区内进行三、四等水准测量,然后以三、四等水准点为起标点,沿三角点、图根点进行图根水准测量,测出各控制点的高程。一、四等水准测量(一)主要技术要求 四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高于普通水准测量,其形式可以布设成闭合或附合路线,总长度不超过16Km,一般要求每隔1Km埋设一个水准点,每站最大视线长度为100m,前后视距差小于3m,其视距累积差小于10m,红黑面读数差为3mm,黑面与红面高差之差不,大于5mm,最后的高差闭合差为或(山区),式中L为路线全长,以公里计,n为测站数。,(二)三、四等水准测量的方法三、四等水准测量观测应在通视良好、望远
12、镜成像清晰及稳定的情况下进行。下面介绍双面尺法的观测程序。,1)一站观测顺序,在测站上安置水准仪,使圆水准气泡居中,后视水准尺黑面,用上、下视距丝读数,记入(1)、(2)位置;旋转微倾螺旋,使管水准气泡居中,用中丝读数,记入中(3)位置。前视水准尺黑面,用上、下视距丝读数,记入表中(4)、(5)位置;旋转微倾螺旋,使管水准气泡居中,用中丝读数,记入表中(6)位置。前视水准尺红面,旋转微倾螺旋,使管水准气泡居中,用中丝读数,记入表中(7)位置。后视水准尺红面,旋转微倾螺旋,使管水准气泡居中,用中丝读数,记入表中(8)位置。以上观测顺序简称为后、前、前、后。,2)一站计算与检核 视距计算与检核 根
13、据前、后视的上、下丝读数计算前、后视的视距(9)和(10):后视距离(9)=(1)-(2)10 前视距离(10)=(4)-(5)10计算前、后视距差(11):(11)=(9)-(10)对于三等水准,(11)不超过3m,对于四等水准,(11)不超过5m。,计算前、后视视距累积差(12):(12)=上站(12)+本站(11)对于三等水准,(12)不超过6m,对于四等水准,(12)不超过10m。水准尺读数检核 同一水准尺黑面与红面读数差的检核:(13)=(6)+K-(7)(14)=(3)+K-(8)K为双面水准尺的红面分划与黑面分划的零点差,(13)、(14)不超过2mm,对于四等水准,(13)、(
14、14)不超过3mm。高差计算与检核按前、后视水准尺红、黑面中丝读数分别计算一站高差:黑面高差(15)=(3)-(6)1000 红面高差(16)=(8)-(7)1000红黑面高差之差(17)=(15)-(16)0.1=(14)-(13)对于三等水准,(17)不超过3mm,对于四等水准,(17)不超过5mm。红、黑面高差之差在容许范围以内时,取其平均值作为该站的观测高差:(18)=(15)+(16)/2,二、三角高程测量 在山区或丘陵地带采用三角高程测量能加快测量速度,而且也能满足一定的精度要求,因此在地形测量中广泛地使用三角高程测量作高程控制测量。(一)三角高程测量的原理,三角高程测量原理,如图
15、示,已知地面上A、B两点间的水平距离D,A点的高程HA,观测竖角,求B点高程HB,量得仪器高为I,目标高为b,则HBHAhAB,而:hAB=Dtgib Dtg以h表示,称为初算高差,所以 HBHAhib 若以三角高程测量方法来建立高程控制点,除了起始点高程(如A点高程HA),必须用水准测量方法引测外,还要进行两点间的对向观测,即由A点观测B点,又从B点观测A点,两次测得高差的较差不超过0.4Dm(D以百米为单位),则取两次高差的平均值。当A、B两点的距离超过400m时,还要考虑地球曲率及大气折光的影响,其改正数公式为:,(二)三角高程测量步骤 1、安置仪器于测站,量取仪器高i和目标高b(中丝读数)。2、测量竖角,12测回,这就进行了一个单向观测。将仪器搬至目标点,按上述步骤反向观测,就完成了一个对向观测。3、进行高差的检查校核及高程的计算。,式中f地球曲率及大气折光对高差所加的改正数 C地球曲率改正;大气折光改正;R地球半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