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学生的心理发展.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274707 上传时间:2023-10-12 格式:PPT 页数:68 大小:269.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中学生的心理发展.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小学、中学生的心理发展.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小学、中学生的心理发展.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小学、中学生的心理发展.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小学、中学生的心理发展.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中学生的心理发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中学生的心理发展.ppt(6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六章 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小学阶段儿童的一般特征,一、学习逐步成为儿童的主导活动。二、儿童逐步掌握书面言语三、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四、心理发展表现出协调性的特点,第一节 小学儿童的学习,一、小学儿童的学习特点(一)学生学习的一般特点1、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认知或认识活动要越过直接经验的阶段。2、学生的学习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的认知或认识活动。3、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种运用学习策略的活动。4、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或认知活动的动力。5、学习过程是学生获得知识经验,形成技能技巧,发展智力能力、提高思想品质水平的过程。,(二)学习对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1、学校学习

2、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活动,是一种社会义务。通过学习,儿童逐渐产生了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其意志也得到了培养和锻炼。,2、通过学习,儿童不仅掌握了读写算等最基本的知识技能,为进一步掌握人类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打下了最初的基础,而且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其心理活动的内容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心理活动的随意性、自觉性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其思维活动也逐渐从具体形象性向抽象思维过渡。3、通过学习,儿童的自我意识以及社会化水平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三)小学儿童学习活动的基本特点,1、直观操作性2、指导模仿性3、基础再现性二、小学儿童的学习障碍学习障碍是美国特殊教育专

3、家柯克在1963年提出的,他认为:有学习障碍的儿童是指那些能听又无显著的智力缺陷,然而在行为与心理上表现出相当的偏差,以致于无法良好的适应家庭生活,在学校中靠通常的教育方法未能有效学习的儿童。,1981年,美国联邦教育署全国障碍儿童专业委员会认为:学习障碍是“儿童在理解或应用语言的基本心理过程上,表现出来的一种或多种的异常状态,以致在听讲、思考、说话、阅读、书写或计算时显得能力不足,这些异常就像有知觉障碍、脑伤、大脑功能轻微失调、阅读缺陷失语症的情形一样,但此障碍不包括视觉、听觉或运动障碍、智能不足、情绪困扰以及文化、经济或教学环境不利因素所导致的学习障碍在内”。,学习障碍及基本的特征,我国学

4、者的看法:学习障碍(又叫学习技能发育障碍)主要是指学习困难、学习成绩大大低于同年龄儿童的平均水平。这种儿童的智力并不落后,有的甚至有特殊能力。主要是因某种或某些神经系统的功能性失调,使其在某种特殊的学习能力或多种学习能力方面存在缺陷,主要是在听、说、读、写、算及推理方面出现困难。,学习障碍的基本特征:1.差异性2.缺陷性3.集中性4.排除性5.可逆性6.贯穿性,学习障碍在儿童期发病率甚高,据美国统计资料显示:18岁以下的儿童中,发病率为115,学龄期儿童为4。小学二、三年级为发病的高峰期。一般男多于女,男女比例为6:110:1。学习障碍主要表现在学龄期,但有研究发现,学前儿童如有言语和语言障碍

5、,往往伴有行为、情绪和社会性方面的问题,到学龄期以后也更易于发展成为学习障碍。,(一)学习障碍的分类,1977年,美国联邦教育署特殊教育处按障碍的特殊领域进行分类:1、语言接受和表达方面的学习障碍2、阅读和书写方面的障碍3、算术方面的学习障碍心理学家柯克1983年则将学习障碍划分为:1.发育性学习障碍2.学业性学习障碍,1.发育性学习障碍发育性学习障碍主要是指儿童在成长发育过程中正常显露的许多心理和语言功能发展的偏离。包括原始性缺陷(注意力、记忆力、视动协调、知觉等方面的缺陷所引起的学习障碍)和衍生性缺陷(思考力、语言缺陷,通常和注意、记忆以及对概念对象和空间关系的理解等方面有困难相联系)。2

6、.学业性学习障碍学业性学习障碍包括阅读缺陷、算术缺陷、书写缺陷和拼写缺陷等。一般来说,当儿童的潜在能力和学业成就之间存在较大的不一致时,则这个儿童可能具有学习的特殊障碍。,吴增强运用Q聚类分析法分类,1.暂时性困难学生:只是暂时性出现学习困难,总体能力和个性发展水平没有偏差。2.能力型困难学生:表现为学习基本能力方面的问题。3.动力型困难学生:表现为学习动机与态度方面的问题。4.整体性困难学生:在学习能力和动力方面明显低于普通学生。,(二)小学儿童学习障碍的症状,1、感知、思维和语言方面存在障碍2、在行为、情绪和社会性方面存在障碍3、其它方面的问题,如发育迟缓、品行问题等(三)学习障碍产生的原

7、因1、胎儿期、出生前、出生后的轻度脑损伤或轻度脑功能障碍1)母亲妊娠期间出血、酗酒、服药或营养不良,母亲患有败血症、感染性疾病、病毒性疾病或其他慢性病,胎盘脱落,子宫不良及RH血型不配等。2)有的研究者认为,出生时由于产程过长或难产造成的脑缺氧,早产体轻,脐带绕颈,胎位不正,臀产或羊水早破,用产钳或骨盆狭窄引起颅压增高,以及产程太快致使新生儿忽然接触新的空气压力。,3)出生后婴儿期的高烧、脑炎、脑膜炎、铅中毒、药物中毒、呼吸器官疾病引起的窒息、严重营养不良或头部外损伤等。2、遗传素质假说3、生物学假设4、心理与环境假设1)是不良的家庭环境。2)是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期,没有为儿童提供丰富的环境刺激

8、和教育,使儿童形成感觉统合不良。3)是家长过度期望以及教育方法不当,使儿童产生厌学情绪。5、严重的新陈代谢紊乱6.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赶不上智力因素的发展,(四)学习障碍儿童的预防和矫治,1、避免可能造成损伤的因素。2、注意儿童的心理健康,培养其健康人格。3、关心儿童的学习,及早提供对差生的帮助,使他们能跟上班级的学习进度。4、如果发现儿童已有学习障碍的症状,应积极配合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具体要做到:1)家长要用正确的态度对待2)提供特殊教育。3)积极进行行为治疗。,实施感觉统合治疗触觉刺激是用软毛刷、干毛巾或丝稠等物品轻擦孩子的背部、腹部、腕部、颜面部、手、脚等部位的皮肤。还可以让孩子进行皮肤刺

9、激的游戏,如水中游戏,粘土游戏,砂、草坪上的裸足游戏等。前庭刺激的训练是通过给予前庭器官各种不同程度的刺激,使调节姿势反应的前庭功能正常化。主要有旋转性运动、摇晃性运动、平衡性运动、姿势反应性运动和速度感、位置感、距离感的体验。本体感觉是指来自自己身体各个部位的肌肉、肌腱、关节、韧带等的一种感觉。,第二节 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一、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小学儿童思维的基本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小学儿童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不是立刻实现的,

10、也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具体是:1.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仍带有很大的具体性。,一、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2.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存在着明显的关键年龄。此年龄在小学四年级,也有人认为可以提前到小学三年级。3.思维结构逐渐趋向完整,但有待完善4.思维发展过程存在不平衡性,二、小学儿童思维基本过程的发展,(一)概括能力的发展小学儿童数学概括能力的发展可分为五个等级:第一级:直观概括水平第二级:具体形象概括的运算水平第三级:形象抽象概括的运算水平第四级:初步的本质抽象概括的运算水平第五级:代数命题概括运算水平小学儿童数概括能力的发展趋势是:一、二年级(78岁)基本属

11、于具体形象概括;三、四年级(810岁)从具体形象概括向形象抽象概括过渡;五、六年级(1012)进入初步本质抽象概括水平,总的来说,在概括能力发展上,小学儿童逐渐从对事物外部的感性特点的概括,越来越多地转为对本质属性的概括。具体地说,在整个小学阶段,儿童概括的水平,大体上经历如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直观形象水平第二阶段是形象抽象水平第三阶段是初步本质抽象水平,2、比较能力的发展,1)小学儿童比较能力的发展是随着年龄和年级的增长而不断提高的。2)小学儿童比较能力发展的特点,不是在任何条件下,对任何一种对象进行比较时都是相同的。3、分类能力的发展(具体参看296页)三、小学儿童概念的发展(一)小学儿

12、童概念的逐步深刻化(二)小学儿童概念的逐步丰富化(三)小学儿童概念的逐步系统化,四、小学儿童推理能力的发展,推理能力发展的趋势:第一,小学儿童的归纳和演绎两种推理能力的发展既存在着年龄差异,有表现出个体差异。第二,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儿童推理范围的抽象程度也在加大,推理的步骤愈加简练,推理的正确性、合理性和推理品质的逻辑性和自觉性也在加强。第三,在运算能力的发展中,小学儿童掌握归纳与演绎两种推理形式的趋势和水平是相近的。,五、小学儿童思维品质的发展特点,(一)小学儿童思维敏捷性的发展由于小学儿童的知识结构、解题的技能技巧和整体思维水平不断提高,其解决问题的速度和准确性都获得了相应的提高。(二)

13、小学儿童思维灵活性的发展具体表现为:“一题多解”的解题数在增加等。(三)小学儿童思维深刻性的发展表现在:间接推理能力增强,思维的抽象逻辑水平提高。三、四年级是小学儿童思维发展深刻性发展的重要年龄。(四)小学儿童思维独创性的发展表现为:思维具有创新性。,第三节 小学儿童的个性与社会性发展,一、小学儿童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是个体不断社会化的过程,也是个性特征形成的过程。自我意识的成熟往往标志着个性的基本形成。在小学时期,儿童的自我意识正处于所谓的客观化时期,是获得社会自我的时期,在这一阶段,个体显著地受社会文化影响,是学习社会角色的重要时期。角色意识的建立,标志着儿童的社会自我观念趋于形成

14、。,自我意识发展阶段的划分,1、自我中心期(出生8个月开始3岁)。儿童在思维时往往只以自己为中心,从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去反映事物,而有一种不能从事实出发来反映事物的认识倾向。所谓自我意识的自我中心期,也是这个意思,是指儿童不能摆脱自我中心的束缚,不能客观地认识自己和对象关系的时期。2、客观化时期(3岁青春期)。此期儿童的自我意识逐渐向客观化发展,能比较客观地评价自己、认识自己,学会摆正自己同社会、同别人的关系,社会适应能力也相应增强。小学生的自我意识正处于这一阶段,这是人生中最为重要的时期之一,是学习各种基本知识和技能、形成世界观、价值观的时期,也是为走上社会创造各种条件的准备时期。,3、主观化

15、时期(青春期开始成年)。属于自我意识成熟,进入心理自我的时期。此期学生的个性逐渐形成,能以他自己的倾向和价值观、世界观去对待社会、处理问题,实现各自的人生价值。一般来说,到青年期,自我评价能力已接近成熟,能比较全面地对自己和别人作出评价。,(一)自我概念发展的特点,自我概念是个人心目中对自己的印象,包括对自己存在的认知以及对个人身体能力、性格、态度、思想等方面的认识,是有一系列态度、信念和价值标准所组成的有组织的认知结构,把一个人的各种特殊习惯、能力、观念、思想和情感组织联结在一起,贯穿于经验和行为的一切。小学儿童的自我描述反映其对自我的认识。,研究发现:小学儿童的自我描述是从比较具体的外部特

16、征的描述向比较抽象的心理术语的描述发展。儿童对自己的认识带有很大的具体性和绝对性。最初它是对个人的和才能的简单抽象认识,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复杂化,并逐渐形成社会的自我、学术的自我、身体的自我等不同的层次。,(二)自我评价发展的特点,1、从顺从别人的评价发展到有一定独立见解的评价,自我评价的独立性随年级而增高。2、从比较笼统的评价发展到对自己个别方面或多方面行为的优缺点进行评价。3、开始出现对内心品质进行评价的初步倾向。4、在整个小学阶段,儿童的自我评价处于由具体性向抽象性,由外显性为向内部世界的评价的发展过程之中,小学生的抽象概括性评价和对内心世界的评价能力都在迅速发展。,二、小学儿童的社会性

17、认知,(一)社会性认知发展的趋势所谓社会性认知,是指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情绪、思想、动机的认知,以及对社会关系和集体组织间关系的认知。与认知能力发展相适应。小学生的社会性认知发展具有如下趋势:1、从表面到内部,即从对外部特征的注意到更深刻的品质特征的注意。,2、从简单到复杂,从问题的某个方面到多方面、多维度地看问题。3、从呆板到灵活的思维4、从对个人及即时事件的关心到关心他人利益和长远利益。5、从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6、从弥散性的、间断性的想法到系统的、有组织的综合性的思想。,(二)角色采择技能的发展,所谓角色采择也称观点采择,是指儿童采取他人的观点来理解他人的思想与感情的一种必需的认知技能。塞

18、尔曼认为儿童的角色采择技能的发展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阶段0:自我中心的或无差别的观点(3-6岁),儿童不能认识他人的观点与己不同。阶段1:社会信息角色采择(约6-8岁),儿童开始意识到他人有不同的观点,但不能理解这种差异的原因。,阶段2:自我反省角色采择(约810岁),儿童逐渐认识到即使得到相同的信息自己和他人的观点也可能会有冲突。他们已能考虑他人的观点,并能预期他人的行为反应,但儿童还不能同时考虑自己和他人的观点。阶段3:相互型角色采择(约10-12岁),儿童能考虑自己和他人的观点,并能认识到他人也可能这样做,能够以一个客观的旁观者的身份来解释和反应。阶段4:社会和习俗系统的角色替换(约12

19、-15岁以上),儿童开始运用社会系统和信息来分析、比较、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观点。,三、小学儿童的人际关系,(一)亲子关系(具体见P296、297页)(二)同伴关系(三)师生关系,第四节 小学生的品德发展,一、小学儿童品德发展的基本特点小学儿童品德发展的基本特点是协调性,此可从以下几方面得到说明:(一)小学儿童逐步形成自觉地运用道德认识来评价和调节道德行为的能力。(二)小学儿童的道德言行是从比较协调发展到逐步分化。(三)自觉纪律的形成和发展在小学儿童品德发展中占有相当显著的地位。(四)小学阶段的品德过渡性特点,是品德发展中的“飞跃”或质变的具体表现。在此过程中,存在着一个转折时期,即小学儿童品德发

20、展的“关键年龄”。此年龄大致在三年级下学期左右。,二、小学儿童道德动机的发展,小学儿童道德动机的发展的基本特点:一是由服从向独立发展,尽管高年级以自觉道德动机占主导地位,但还离不开对成人的服从。二是由具体、近景向抽象、远景发展,尽管高年级儿童以社会为道德动机的基础,但还离不开具体形象性。三是逐步产生道德动机的斗争,但激烈的冲突较少。,三、小学儿童品德心理特点的发展,(一)道德认识的发展(二)道德情感的发展(三)道德行为的特点见P342P344 整个小学阶段是培养儿童道德行为习惯的最佳期。本章作业:1.小学儿童学习障碍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预防和矫正。2.小学儿童的思维品质发展的特点是什么?3.

21、试分析儿童言行脱节的原因。5.什么叫社会性认知?什么叫角色采择?简述塞尔曼角色采择理论的主要内容。,第七章青少年的心理发展,青少年时期是从11、12岁开始到17、18岁结束,历时6年左右。相当于初中和高中阶段。此阶段,正处于个体一生中身心发育的加速期和过渡期,也是人生中黄金时代的开端,是朝气蓬勃、充满梦幻和希望的年华;同时又是一个让人困惑、迷茫的时期充满了各种矛盾、忧伤和烦恼。这一时期在人的整个心理发展历程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初中阶段又称青春期、少年期(或青年初期),从11、1214、15岁,此三年是个体身体发展的一个加速期,是由童年期向青年期的过渡时期,也是个体心理发展历程中一个重要的转

22、折期。这一时期,随着儿童生理上的发展成熟、社会地位的变化和教育条件的影响,儿童的心理表现出“半儿童、半成人”的特点,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的状态,充满着独立性与依赖性、成熟性与幼稚性等错综复杂的矛盾,这些矛盾的存在和解决,一方面促使其心理不断向前发展,另一方面,又给他们的成长带来许多挑战,使他们面临一系列的心理危机。因而,有人把这一时期又叫做“危险期”、“困难期”等。这一时期,少年的身心发展处于不平衡状态,也是最易出现心理及行为问题的时期。,高中阶段又称青年初期(或青年中期),从14、15岁17、18岁。此期经过前几个阶段的连续发展,在生理发育上已达成熟,在智力发展上也接近成人水平,在个性及其

23、他心理品质上表现出更加丰富和稳定的特征。,第一节 青少年身心的发展,一、青少年身体发展的一般特点青少年身体发展主要表现在青春期,即少年期。此期初中生的身体和生理机能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身高、体重急剧增长,神经系统及内脏机能等生理发育接近成熟。进入青年初期后,个体的生理发育过程基本完成。,青春期是个体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此期初中生的生理发展主要表现在身体外形的改变、内脏机能的成熟及性的发育和成熟三个方面。(一)身体外形的变化1、身高的变化2、体重的变化3、第二性征的出现4、头面部的变化,(二)体内机能的增强1、心脏压缩机能的增强2、肺的发育,3、肌肉力量的增强4、大脑的发育(三)性的发育与成熟

24、1、性激素的增多2、性器官的发育3、性机能的发育,二、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一)生理变化对心理活动的冲击1、身体外形的变化使之产生了成人感2、性成熟带来了对异性的好奇与兴趣,使个体滋生了与性有关的新的情绪体验与渴望。(二)心理上成人感与幼稚性的矛盾。具体表现为:1、反抗性与依赖性2、闭锁性与开放性3、勇敢与怯懦4、高傲和自卑5、否定童年又眷恋童年,第二节 青少年思维的发展,一、青少年思维的基本特征(一)初中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1、抽象逻辑思维日益占主导地位,但思维中的具体形象成分仍然起着重要作用。2、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有显著的发展,但容易产生片面性和表面性。3、思维的自觉性明显增强。4

25、、思维中自我中心的再度出现。,(二)高中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1、高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已具有充分的假设性、预计性及内省性。2、形式逻辑思维处于优势,辩证逻辑思维迅速发展。3、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在高中阶段进入成熟期。,二、青少年思维监控的发展,思维监控是指为了保证达到预期的目的,在思维过程中将思维个体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定向、控制、调节的能力。思维监控的发展是青少年思维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也是其思维发展趋于成熟的一个标志。思维的自我监控是整个思维结构的统帅和主宰。,思维的自我监控的功能,1、确定思维目的2、管理和控制非认知因素,有效保护积极的非认知因素,努力将消极的非认知因素

26、转化为积极的非认知因素。3、搜索和选择恰当的思维材料4、搜索和选择恰当的思维策略5、实施并监督思维的过程6、评价思维的结果,检查当前的思维结果是否与既定目的一致;如果不一致,将对前五种功能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修正,直到实现既定目的为止。,三、青少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创造性思维是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它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是多种思维的综合表现。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的创造性思维水平总的趋势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但发展速度是不均衡的,高二是创造性思维发展的高潮,初一和高三是创造性思维发展的低潮。,第三节 青少年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青少年的个性特点有二

27、:一是不平衡性,二是偏执性。一、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发展 少年期以前(310岁左右)的儿童的自我意识已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他们的自我意识正处于客观化时期,主要在于认识外界事物,接受外界社会现实和文化的影响,为成为某种社会角色积极做准备,很少涉及到自我。,到了少年期,初中生在生理发育基本成熟的基础上,在新的生活条件和教育影响下,逐步认识到自己和他人、社会的关系,使自我意识发生了分化,把自己分为“主我”和“客我”。开始关心自我、主动地认识自我,把朝外的眼光转向了自我和自我的内心世界,使自我意识有了新的发展,产生了质的飞跃。青少年的自我意识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基本特点,1、自

28、我意识中独立意向的发展。青少年已能完全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因此要求独立的愿望日趋强烈,但是这种独立性要求是建立在与成人和睦相处的基础上,与初中时期的反抗性特点有所区别。多数高中生基本上能与父母或其他成人保持一种肯定的尊重的关系,反抗性成分逐渐减少。2、自我意识成分的分化。青少年在心理上把自我分成了“理想的自我”和“现实的自我”两部分。3、强烈地关心着自己的个性成长。4、自我评价的成熟。5、有较强的自尊心。6、道德意识高度发展,(二)自我概念,自我概念主要指个体对自身的连续性、同一性的认识,这个认识包括三个相互联系的成分:认识成分对自己品质和特质的了解和认识。情感成分对自身品质的评价及与

29、此相关联的自尊体验。品行成分由上述两个成分派生出的对自己行为的实际态度。,青少年自我概念的特点,1、自我概念更加抽象2、自我概念更加具有整合性和组织性3、自我概念的结构更加分化影响青少年自我概念的因素:1、生理因素2、认识水平3、父母自我概念倾向的影响4、成功及失败经验的积累和影响,(三)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是个体对自身的思想、能力、水平等方面所作的评价,它是自我调节机制的主要成分。自我评价的能力只有在青年早期才开始成熟。1、初中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已逐步提高2、大部分高中生能够进行适当的自我评价,但相对而言,高中生易出现自我评价偏高的倾向,因而导致他们行为表现上的自负,常常听不进别人的意见。但随着

30、年龄的增长,这种情况会得以克服,自我评价与其实际表现会日趋一致。(四)自我同一性 见P346-347,二、青少年的情绪特点,(一)情绪表现的两极性1、强烈、狂暴性与温和、细腻性共存2、情绪的可变性和固执性3、内向性和表现性共存,(二)心境的变化,人类个体要达到身心和谐,就必须完成心理整合过程。心理整合过程至少包括以下两个环节。1、持续性环节。通过这个环节个体能意识到现在的我是由过去的我发展变化而来的,自己的现在和将来的一切都是在过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2、统一性环节。通过这个环节个体能意识到自己是一个各方面统一、协调的整体。完成心理整合任务,达到心态的稳定和平衡,大约要到25岁、甚至再晚一些。

31、初中生随其生理上发生的巨大变化,在心理整合的持续性环节和统一性环节上都出现了暂时的混乱,结果导致了他们不能很好地接纳自己,出现了一些消极心境。,青少年的消极心境,1、烦恼突然增多1)不知应该以何种姿态出现于公众面前2)与父母关系出现裂痕3)不知如何保持或确立自己在同龄人的应有的地位。2、孤独3、压抑,(三)反抗心理及表现,1、反抗心理产生的原因1)自我意识的突然高涨2)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过强3)独立意识的进一步增强4)不良同伴关系的影响5)家庭教育方式不当,2、反抗心理及表现,在个体的发展过程中,大约存在两个反抗期。第一个反抗期出现在24岁之间,此期的反抗,主要指向身体方面,即反对父母对他们

32、身体活动的约束。第二反抗期则出现在初中阶段,这时的反抗主要针对某些心理内容,如希望成人能尊重他们,承认他们具有独立的人格。因而当他们的独立意识受阻、自主性被忽视或受到妨碍,当个性伸展受到阻碍以及成人强迫初中生接受某种观点时,容易引起他们对抗心理的出现。,反抗心理的具体表现:1、态度强硬、举止粗暴2、漠不关心、冷漠相对3、反抗的迁移性三、道德的发展 见P354-356,四、人际交往,(一)同伴关系1、逐渐克服了团伙的交往方式2、朋友关系在青少年的生活中日益重要3、与异性朋友之间的关系发生变化(二)与成人的关系4、与父母关系的变化5、与教师关系的变化,第四节 青少年面临的心理社会问题,一、成瘾行为

33、(一)吸烟成瘾(二)游戏成瘾(三)网络成瘾二、内部失调(一)焦虑和抑郁(二)青春期精神分裂症(三)自杀的倾向及行为,三、外部失调反社会行为和青少年犯罪,(一)近几年我国青少年犯罪主要表现的特点:1、青少年犯罪在整个刑事案件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呈逐年增加趋势。年增长率超过5%。2、犯罪年龄低龄化,且团伙性犯罪居多。3、闲散青少年等群体违法犯罪凸显。4、家庭问题和失学、辍学问题对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影响明显。5、因非法网吧、毒品等不良因素导致的青少年违法犯罪上升。,(二)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因素,1、家庭因素2、同伴因素3、青少年自身因素,本章作业与思考题,1、青少年生理发展的一般特点有哪些?身心发展的不平衡引发的青少年心理矛盾是什么?2、青少年思维发展有哪些基本特征,具体表现在哪些思维形式上?3青少年个性发展有哪些特点?4、试析初中生反抗心理形成的原因。5、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发展有何特点?6、青少年面临的心理社会问题有哪些?如何避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