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力学复习课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力学复习课程.ppt(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23/10/12,1,工程力学,复习提纲,2023/10/12,2,目录,工程力学总论第1章 工程静力学基础第2章 力系的简化第3章 工程构件的静力学平衡第4章 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第5章 杆件的内力图第6章 拉压杆件的应力变形分析与强度设计第7章 梁的强度问题第8章 梁位移分析与刚度设计第9章 圆轴扭转时的应力变形分析与强度、刚度设计第10章 复杂受力时构件的强度设计第11章 压杆的稳定性分析与设计,2023/10/12,3,工程力学总论,2023/10/12,4,第1章 工程静力学基础,2023/10/12,5,第1章 工程静力学基础,2023/10/12,6,第2章 力系的简化,202
2、3/10/12,7,第3章 工程构件的静力学平衡,2023/10/12,8,第4章 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2023/10/12,9,第5章 杆件的内力图,2023/10/12,10,第6章 拉压杆件的应力变形分析与强度设计,2023/10/12,11,第7章 梁的强度问题,2023/10/12,12,第8章 梁位移分析与刚度设计,2023/10/12,13,第9章 圆轴扭转时的应力变形分析与强度、刚度设计,2023/10/12,14,第10章 复杂受力时构件的强度设计,2023/10/12,15,第11章 压杆的稳定性分析与设计,2023/10/12,16,确定研究对象,解除约束,画出隔离体图,
3、画出所有主动力,画出所有约束力,列出平衡方程求解,工程静力学部分受力分析流程图,应力分布、应变大小,判断是否安全(强度、刚度、稳定性),工程力学课程主线,2023/10/12,17,二矩式平衡方程,三矩式平衡方程,一矩式平衡方程,第1、2、3章精华,2023/10/12,18,关于工程静力学模型与材料力学模型刚体与变形体都是工程构件在确定条件下的力学简化模型。关于弹性体受力与变形特点 弹性体在载荷作用下,将产生连续分布的内力。弹性体内力应满足:与外力的平衡关系;弹性体自身变形协调关系;力与变形之间的物性关系。这是材料力学与工程静力学的重要区别。关于工程静力学概念与原理在材料力学中的可用性与限制
4、性,第4章精华,2023/10/12,19,看清题目,分清出约束类型,应用平衡方程求各个约束力,根据外力和约束力情况,确定控制面,应用截面法,求出每一段上的剪力和弯矩方程,注意X的取值范围,建立坐标,画出整个杆上的剪力图和弯矩图,应用截面法,求出每一控制面上的剪力和弯矩数值,应用微分关系,确定每2个控制面之间剪力和弯矩变化曲线,解题思路和方法:,第5章精华,2023/10/12,20,第6、7、8、9章精华,2023/10/12,21,x,x,x,x,第6、7、8、9章精华,2023/10/12,22,小结,dA,y,z,z,y,r,面积:,截面一次矩(静矩),截面二次矩(惯性矩),截面二次极
5、矩(极惯性矩),截面二次矩(惯性积),惯性半径,第6、7、8、9章精华,2023/10/12,23,圆形截面,环形截面,矩形截面,实心圆截面,空心圆截面,第6、7、8、9章精华,2023/10/12,24,在6、7、8、9章所学的应力计算公式、强度设计问题:,其中通过实验确定,韧性材料,韧性材料,脆性材料,脆性材料,单一应力状态下的强度设计,只有正应力 或 切应力,2023/10/12,25,第10章精华,根据外加载荷情况(集中力、集中力偶、分布载荷和约束力),求出单元体六个面上的正应力和切应力,利用公式(10-1)求出单元体内部任意斜截面上的正应力和切应力,求出单元体内部任意斜截面中最大的正
6、应力或切应力或主应力,利用6、7、8、9章的应力公式,判断强度失效问题,根据材料类型,选择合适的强度理论,2023/10/12,26,应力是对某点而言的,同一点的位于不同截面上的应力是不同的。,研究应力状态就是研究一点处的位于各个截面上的应力变化情况及其变化规律。,2023/10/12,27,第11章精华,稳定性问题的研究,对于给定材料,首先求出,或,对于题目中的压杆,求其细长比:,为反映不同支承影响的长度系数,l为压杆长度,i为全面反映压杆横截面形状与尺寸的几何量。,对于两端为固定铰支链的约束,1对于一端固定另一端自由的细长压杆,2对于一端固定另一端为固定铰支链的细长杆,0.7对于两端固定的细长杆,0.5,2023/10/12,28,比较大小:,细长杆,中长杆,粗短杆,或,稳定性设计:,求出工作安全系数,设计准则,特定材料、尺寸的压杆所能承受的最大压缩载荷,在实际应用中压杆所承受的压缩载荷一般通过受力分析求出,2023/10/12,29,选择题(32分)填空题(16分)计算题(52分),试卷结构:,建议:对教材中的重要定理、关键结论、关键假设一定要清楚。对教材中的典型例题和习题要熟练掌握其解题方法。在考试中要尽量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