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美学概论.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282478 上传时间:2023-10-13 格式:PPT 页数:67 大小:1.8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美学概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建筑美学概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建筑美学概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建筑美学概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建筑美学概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美学概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美学概论.ppt(6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建 筑 美 学 概 论,“建筑美”与“建筑美学”,建筑美建筑的美好形象,是建筑师结合建筑的功能、空间环境、作量、性格、气氛、质感和技术等因素精心安排和巧妙组织的结果,是建筑内在因素在形象上的综合表现。任何建筑或建筑群体的美好形象在满足人们精神需要方面,是不可缺少的条件,随着时代的发展,由于不同阶级审美的影响,建筑类型的变化,科学技术的进步,建筑师创作方法的变更,建筑美在历史的条件下,也有不同的侧重。所以,建筑形象美,不能脱离它所处的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这样才能作出正确的评价。,建筑美学属于一门学科,是从理论的高度来归纳、分析、评价建筑的美学属性,不但要对建筑的外在形体、环境等等形式因素有所关注

2、,尤其要对建筑美的原因、类别及其历史演变进行深入分析,寻找其中的本质属性。对学习建筑专业的学生来说,有助于他们更加自觉地“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马克思);对非建筑专业的学生来说,则不再满足于对建筑外观形式的关注,而更加自觉地去体会建筑美所蕴涵着的深层价值。建筑美学的出现是20世纪的事情。英国美学家罗杰斯思克拉顿运用美学理论,从审美的角度论述了建筑具有实用性、地区性、技术性、总效性、公共性等基本特征,可看成是建筑美学的创始人。,建筑美学是研究建筑与现实审美关系的般规律的美学门类是研究建筑领域小美学问题的科学。古典美学家把建筑列入艺术部类的首位,建筑和绘画、雕刻合称为三大造型艺术。,美国现代建筑学

3、家托伯特哈姆林,提出了现代建筑技术美的10大法则:即:统一、均衡、比例、尺度、韵律、布局中的序列、规则的和不规则的序列设计、性格、风格、色彩等,较全面地概括了建筑美学的基本内容。,美国建筑大师文丘里(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则从符号学的角度来探讨建筑的美和审美问题。“符号学”最初是研究语言学上的符号(Sign)或象征(Symbol)的学科,后被运用到心理学、哲学和艺术研究的领域,随后出现了建筑符号和城市空间符号学。利用符号的“形”,使使用者体会到设计作品的“意”,进而传达现代设计的“神”,正所谓聚“形”、延“意”、传“神”,在审美和内涵两方面得到了超越。,后现代主义设计师不断探索对景观符号的应用

4、:文丘里在富兰克林庭院的设计中,利用不锈钢骨架模拟原有建筑,创造出历史效果。查尔斯.摩尔设计的新奥尔良广场,以历史片断、夸张的细部及舞台剧似的场景,赋予场所“杂乱疯狂的景观”。,建筑美学的具体内容:,建筑艺术的审美本质和审美特征;建筑艺术的审美创造与现实生活关系;建筑艺术的发展历程和建筑观念、流派、风格的发展嬗变过程;建筑艺术的形式美法则;建筑艺术的创造规律和应具有的美学品格;建筑艺术的审美价值和功能;鉴赏建筑艺术的心理机制、过程、特点、意义、方法等。根据当前建筑美学的发展趋势,重点是研究建筑美与城乡环境的关系、建筑美的审美效应、建筑美与山水园林的关系等。,对建筑之美的理解,古希腊建筑中呈现出

5、的“明朗与愉快情绪”(恩格斯语),哥特式建筑中洋溢着的人们对无情世界的复杂情感,巴罗克建筑中表现出来的足以在人们心中“引起惊讶”的创造力从不同侧面勾勒出了西方世界建筑美学思想的发展过程;以木结构、大屋顶为基本特征的中国建筑中流露出来的务实精神,由亭榭、池沼、画舫组成,依山水地势而居的天人合一思想,在各种巧夺天工的园林建设中洋溢着的诗情画意等,都表现出中华民族的建筑美学追求。,希腊最早的神庙建筑只是贵族居住的长方形有门廊的建筑。在他们看来神庙是神居住的地方,而神不过是更完美的人,所以神庙也不过是更高级的人的住宅。基座的简洁厚重与檐部的华丽轻巧形成的对比产生稳定与优美感。,-伍重对中国建筑的速写,

6、他认为:“在西方,重力朝向墙体。而在东方,重力朝向地面。”这种想法来自于喜仁龙(Osvald Siren1879-1966)十年代对中国建筑的诠释。,(中国建筑)木柱从台基上升起,经常达到可观的高度,就象是在土堆和岩石上长满了高高的树林。曲线形的屋顶尤如飘动的柳杉树枝,它们之间若有墙体的话,常常由于巨大的出檐而导致的光影以及开敞的廊道、花格窗、栏杆等的作用而几乎消失。-Osvald Siren:“A History of Early Chinese Art”Vol.4,London,1929,-伍重悉尼歌剧院的空间意象诠释:“屋顶与平台”-Utzons interpretation about

7、 Sydney Opera House:“Roof and Plateaus”,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凝固的音乐,罗马万神殿宏伟刚劲威严,建筑之美是一个多轴的坐标系,建筑之美在于其随意之处竟显精致,虽由人做设计,宛自天成的艺术创作。无论是拼贴,是变异,抑或是残缺,奇险,当代建筑设计中的“非和谐”意识形成引人注目的一种倾向。建筑之美在于其是情理交织的。建筑的演进,在某种意义上是情感与理性的交织发展过程。情感与理性的关系,从曾经相互抵触,逐渐发展到相互融合的阶段。建筑之美在于科学技术对艺术和建筑创作的影响,这是20世纪艺术和建筑发展中,最鲜明的有益于以往时代的特征。,建筑美学课题分析内容,1.美学概论

8、 2.中外古建筑美学 3.建筑审美观念的转折与变化 4.当代建筑文化的交融,第一章 美学概论,一、美学与美,美学简单地说,就是人类思索美的理论体系。美学是一门社会科学,作为一门科学,既古老,又年轻。因为人类的审美活动,审美观念和最初的美学思想,几乎与人类的起源一样古老,这门学科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奴隶社会。但是,1750年,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的美学出版,标志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确立,只有二百多年的历史。,美学的研究对象1)历来有不同的看法原因:客体方面,审美对象无处不在;主体方面,审美判断因人而异。2)西方传统美学的两大流向 以美(美感)或艺术为美学研究对象。3)西方现代美学,以美的本

9、质为中心转变到以审美经验探 讨为中心。4)我国美学界的探讨 以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为美学的研究对象。全面研究美的本质、美感、美的形态、审美经验、艺术美和审美教育等。,美学的研究方法1)方法论原则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具体方法哲学、艺术学、心理学、社会学、发生学、科学实证方法;其他:语言学、现象学、解释学;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符号学、类型学、协同论等。,美是什么?大体认为西方古代美学多把美与真联系在一起,而中国古代美学则强调美与善的统一,我们可以总结,美学家们大致对美的本质的探索不外乎有以下3类认识:1、把美作为不依赖人的客观对象,人称“客观美论”;2、把美作为人生观

10、感受,人称为“主观美论”3、力图从主体、客体的关系来解释美,人称“主客观关系美论”。,“客观美论”认为美在物体本身,自然和社会本身。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认为美“要依靠体积和布置,凡是大小得体,比例适当,能休现出“秩序、匀称、明确”的形式就是美的。西方古典建筑风格。,古希腊建筑中主要的三种柱式:,多立克柱式爱奥尼亚柱式科林斯柱式,多利克式柱子比例粗壮,开间比较小,檐部比较重,柱头是简单而刚挺的倒立的圆锥台,没有柱础,雄强的柱身从台基面上拔地而起。粗壮的多利克式柱子收分之间的处理比较明显。,波塞多尼亚 的 第一 希拉神殿,爱奥尼式柱子比例修长,开间比较宽,檐部比较轻,柱头是精巧柔和的涡卷,柱础

11、复杂,看上去富有弹性,爱奥尼式柱子纤巧而又柔和。,科林斯式柱子的柱头宛如一棵旺盛的忍冬草,其余部分用爱奥尼式的。直到希腊晚期才形成独特的风格。忍冬草成为建筑的重要装饰题材。,罗 马 圆 形 斗 兽 场,巴 台 农 神 庙,“主观美论”认为美不在物,却在心、在精神。主观论在近代西方广泛传播,并成为西方美学思想的主导思潮,与这种理论重视人在审美活动中的作用分不开,而这一点恰恰是客观美论不足之处。,“主客观关系美论”认为美既不在物、也不任心,而在心与物之间,即主客观的统一。如德国的利普斯们(1851一1914年)主张认为美是主观情感“移情”、“外射”到物质对象上的结果。“审美的移情”究其实质仍是用美

12、感观念代替广泛的美用主观意识强调代替了客观的存在。,移情作用的定义 用简单的话说,它就是人在观察外界事物时,设身处在事物的境地,把原来没有生命的东西看成有生命的东西,仿佛它也有感觉、思想、情感、意志和活动,同时,人自己也受到对事物的这种错觉的影响,多少和事物发生同情和共鸣。,审美的移情作用的特征:一、审美的对象不是对象的实体,而是对象的形象。二、审美的主体不是实用的自我,而是观照的自我。三、主体和对象的关系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统一的关系。,1、知觉与表象,感觉,知觉,表象,人的感官对外部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包括对颜色、形状、重量等方面的直观的感受。,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形成的,但又高于感觉,是对外

13、部事物各种属性的综合的、完整的反映。,指的是保存在记忆中的外在事物的形象。,知觉,表象,异,同,1、对外部事物整体风貌的综合感觉,1、对头脑中各种知觉印象的概括,3、直接途径,3、间接途径,2、形象鲜明直接,2、形象持久,反映外在事物的直接性和形象性,4、可塑性和变异性,2、想象与联想,想象,联想,分化、重组、运动表象 新表象,一种事物 另一种事物 第三种事物,(创造性的想象),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主客融合,物我同一由我及物把我的感情移注于物由物及我把物的姿态吸收于我美感,其实不过是我的情趣和物的情趣往复回流而已,二、美的特征 1、美是具体可感的形象 具象性 2、美是美本身固有

14、的特点 感染性 3、美的形象要靠不断的创新,三、美的基本形态 美的基本形态可以分为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 3种。有人也把自然美和社会美总称为生活美。生活美是现实的美,艺术美则是生活美的一种反映。,四、美的欣赏和审美标准 美感是人类所独具的高级意识,在审美实践中。美感保留的直觉性特点并不能否定和排除美感认识中有理智因素的存在。欣赏美的对象时,需要同时具备同具体的审美时象相适应的历史文化知识,才可能领悟美的对象的深层内涵。,车尔尼雪夫斯基这样说:“美感的特征是一种赏心悦目的快感。”这种社会的功利性与个人审美时的非功利性形成了美感特有的矛盾二重性。,审美标准 审美标准作为人们审美过程中的理性因素,是

15、社会意识的组成部分。人类各个历史阶段所形成的审美标准都是各个历史时期社会实践的产物,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审美标准也必然随它的发展变化而具有暂时性、相对性。审美评价存在着客观标准,他是相对和绝对的统一。审美差异:民族性 地方性 个体差别。,我们曾经讲过,美依据存在领域来分类,可以分为社会美、自然美和艺术美。而如果依据美的表现形态(内容和形式的关系)来分类,则可以分为优美、崇高、悲和喜等。优美、崇高、悲和喜等也被称作美学的基本范畴。,特点:整齐匀称 静穆庄严,希腊雅典帕台农神庙遗址,建筑,巴黎圣母院,哥特式建筑,巴黎圣母院,科隆大教堂,景观,“景观”这个概念是美国学者奥姆斯特最早提出来的,他

16、在1863年就使用了“景观建筑学”的术语。就我国来说,因为景观设计是相对于室内设计而言的,所以景观其实就是人类栖居的敞开的室外环境。,探索符合功能和场所要求的、最佳的景观空间结构形态;探索最佳的景观宜人尺度;探索景观的物质形态和它们所体现的、所负载的文化内涵的最佳契合度。,景观美学和景观设计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并且能够充分考虑到当地的历史发展、文化传统、民间习俗和居民心态,使景观主体产生很强的亲和力,而不是陌生感和隔膜感。景观设计开始从实用型向宜人型发展,使景观主体在景观中“可居可游”。,景观,毕达哥拉斯学派的美学思想:,毕达哥拉斯(约公元前580前500)是古希腊著名的数学家、哲学家,也是古

17、希腊第一个美学家,同时,又是宗教神秘主义者,维护奴隶主贵族统治的社会活动家。他的美学思想虽然十分抽象和唯心,但却有重要的美学价值,特别是他的数学方法论更是别具匠心而又有神秘的意义。,和谐美“和谐说”的提出,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出了著名的和谐说。物体凡是和谐的就是美的。和谐不仅在于完满、完整,还包括对立因素的均衡相等,比例适当。,落水别墅 美国设计师赖特为卡夫曼家族设计的别墅,将别墅建在地形复杂、溪水跌落形成的小瀑布上,瀑布雄伟的外部空间使别墅显得更为完美。春天冰雪消融、流水上涨的强大动势使建筑物看上去像一组露出地面的山岩;而夏天的涓涓流水使别墅疏密有致,水石交融。,中国设计师设计的亲近山水的别墅,

18、首先,在真与美的区别中提出美即和谐说。真、善、美在人类的初始阶级是混合在一起的,毕达哥拉斯在对真的探讨中,即对世界本原的探讨中,将美与真相区别,提出了美即和谐说。,其次,将和谐的基本品格归结为“由杂多导致统一”。他说“音乐是对立因素的和谐的统一,把杂多导致统一,把不协调导致协调”。这就是将和谐的基本品格归结为杂多导致统一,主要是统一,这就是著名的“整体说”,既是古典美的基本品格,也是整个美学最基本的规律之一。,再次,将最基本的审美模式定为圆形。他说:“一切立体图形中最美的是球形,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形”。这就将古典美的审美模式界定为圆形,平稳的、对称的、静止的。美是和谐;以数学原则解释世界

19、的本源。和谐不仅在于完满、完整,还包括对立因素的均衡相等,比例适当。,功能,舒适,美,景 观,功能指景观在技术上应该是完善的和经济的,它符合场所特征,能够发挥预定的功能。舒适指景观客体对景观主体具有最佳的宜人尺度。美指景观具有最优美的空间形态。这三项形成有机的统 一,这恰恰从我们的生存空间体现了上一讲所讲到的人生的艺术化。,建筑作为一种艺术观念与成为美学风格之间的关系。,就具体的建筑设计来讲,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科学技术的发达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使得建筑设计把功能因素和经济因素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但是,这决不意味着建筑作为美学范畴的全部含义,相反,功能和经济因素如何具有了美学性质,这才是建筑成

20、为艺术观念的关键因素。,格鲁比亚斯一再强调,合理化和机械化只是20年代以后新建筑的一个特征,但它并不能使建筑具有艺术性,或者说并不等于建筑的设计就是美学的表现形式了。他说,建筑作为艺术起源于人类存在的心理方面超过构造和经济的功效之处,它发源于人类的某种观念要求。,对于充分文明化的社会生活来讲,人类对美的追求和满足比单纯的物质需求更为重要和突出。这就是说,首先,建筑是一种精神要求的产物,是观念的特征;其次,建筑只在充分满足人类精神文明的时候才是真实的表现形式,即不仅仅作为空间结构存在,也不仅仅是分类学意义上的艺术样式。,建筑是一种观念,或者是一种心灵的活动,这在表现主义美学看来是强调了建筑设计的

21、表现特征。,在此意义上讲,建筑即使作为一种艺术样式,也只是作为设计活动的某种风格而具有美学范畴的性质。具体的建筑过程,从设计到施工,当然需要各种专业知识、材料、以及技术,但这些因素的被构想和被运用、被组合结构,才是建筑的本身含义。,具体的建筑过程,从设计到施工,当然需要各种专业知识、材料、以及技术,但这些因素的被构想和被运用、被组合结构,才是建筑的本身含义。同理,建筑作为实体的自然空间和物质结构,就等于是与在心灵中已完成的建筑表现不同的实际操作过程和结果了,在这一点上,表现主义对建筑的理解大致同于对艺术的理解。,建筑只是工业设计的一个突出方面,而艺术中表现主义对设计的美学性质的看法,主要是针对

22、20世纪初出现的工业设计这一职业活动而发的。表现主义美学区分了艺术和技艺,实际上是区分了表现和操作。,表现是美学性的活动和形式,而操作本身必须同时是表现才可能具有美学性质,否则不过是一种技术方式。当设计在大工业生产中日益具有决定性作用时,表现主义美学看到了设计作为人的自身再生产的表现特征。但是,设计作为美学范畴所强调的并不是一种感性的直觉,而是一种理性精神当然不是传统美学所遵从的哲学理性。,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18871965,瑞士建筑师)把立方主义美学观念引入建筑设计中时,他所想到的正是工业生产中的逻辑性。,勒柯布西耶在走向新建筑中解释这种理性的设计时认为,建筑艺术应超出实

23、用的需要,建筑艺术本身就是造型艺术的一种形式。建筑设计的过程,是艺术家精神活动中一种纯粹的程式。因此,理性作为设计活动的特征,其艺术性质并不在于具体的设计必须依据各项科学原理和计算数据,而在于人是自觉地设计自己的社会生活的。,设计的另一个重要含义,在于美本身并不是一个静止的抽象概念,这和表现主义美学反对有超验实体存在的看法是一致的,但却从人设计自身的角度进一步使任何超验的绝对前设成为无意义。,格鲁比亚斯在全面建筑观中着重强调,从历史上看,美的观念是随着思想和技术的进步而变化的。从来就没有什么永恒不变的美,设计也从来不在于对传统的模仿,相反,传统是在人的自我设计中对人具有文化价值的。设计在此成了

24、人将生活在一切方面艺术化的基本美学特性。如果说“直觉”更多体现了艺术活动的特征,那么设计则是生活艺术化的自觉形式。,设计本身既不仅仅指技术构想、操作规划,也不仅仅指为产品增加一些美观的外形,而是包括科学、技术、实用、审美、艺术等各种因素在内的整体活动。从效果上讲,设计除了考虑材料、施工、技术、成本、实用等等生产因素外,还要考虑生理、心理、习惯、审美、生活方式等许多日常生活中对产品的综合要求,以及由使用反馈带来的可能的修改余地。,就设计作为艺术观念性的美学风格来讲,这些考虑所指的是人从构想到实践各方面的美学表现或自我实现。,克罗齐美学的体系,作为艺术思潮的表现主义美学,既无体系也无对概念、范畴的精确定义和论述,对此加以评价,显然必须是针对这种艺术思潮的美学性质而发的。简单地讲,这种美学性质就是人对生活艺术化的追求。美学,从性质、特征、概念联结到范畴运用以及关于审美和艺术活动中的各种问题,统统为克罗齐表现主义美学所涉及到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