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院美学概论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413943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PPT 页数:185 大小:1.9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师院美学概论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85页
师院美学概论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85页
师院美学概论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85页
师院美学概论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85页
师院美学概论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师院美学概论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师院美学概论PPT课件.ppt(18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美学概论,主讲教师:卢有泉 ,美学概论课程,本课要求:适当读点西方哲学名著。课余读些实用美学的书籍,如建筑美学、服饰美学、广告美学、影视美学、工艺美学等。本课程学习目的:通过教与学提高美学知识素养。,美学概论课程,第一章 关于美学一、什么是美 西方:美是和谐(毕达哥拉斯学派)、美即实用(苏格拉底)、美即理念(柏拉图)、美即整一(秩序、匀称与明确,亚里士多德)、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黑格尔)等。,美学概论课程,中国古代:意象美、意境美。中国现代:美是观念(主观论,吕荧)、美是客观的(客观论,蔡仪)、美是艺术的特性(主客观统一论,朱光潜)、美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客观性与社会性的统一,李泽厚),美学概

2、论课程,二、什么是美学1、关于美的学问。即以美为主要研究对象。2、美学是关于人的感觉的学问。即凡与人的感觉、感性或情感有关的,无论美否,皆为美学研究的对象。王一川:吸收了美学学科的语言学转向和文化学转向的最新理论成果,提出美学是研究审美沟通的人文学科。一般:美学是研究美和人类审美活动的一门人文学科。,美学概论课程,三、美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由于美得领域广阔、美的事物多样、审美心理复杂,使美的研究对象纷繁复杂,大致可总结三个方面:(一)美的哲学(西方古典美学) 就美与艺术进行哲学探讨,一般从哲学的高度对美与艺术的本质、真善美的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等问题进行思考。,美学概论课程,(二)审美心理学

3、(西方当代美学主流) 侧重审美心理方面的研究,重视对人类审美经验作现象描述和对审美活动作心理分析。如移情说(把自己“感”到审美对象里去)、心理距离说(距离产生美感)、心理分析美学(本我、自我、超我,被压抑的性欲本能是生命的驱动力,是美与艺术的根源)等。,美学概论课程,(三)艺术美学 以艺术为研究对象,范围包括艺术的性质、根源、文本、风格、接受及艺术史,重在揭示人类审美活动中的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美学规律。如文心雕龙、乐记及亚里士多德的诗学等,已不是一般的文艺理论书,而提出了艺术原理达到了一定的美学高度。,美学概论课程,四、美学简史(一)西方: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1750年出版美学,首创“美学”,原

4、意:研究人的感性(感觉、情感、想象)的学科。被誉为“美学之父”。美学在西方的历程:1、本质论美学:古希腊时代,以柏拉图为代表,主要探讨美的本质问题。2、神学美学:中世纪,提出上帝创造美。,美学概论课程,3、认识论美学:17-19世纪,美可以凭理性去发现、认识,代表德国古典美学。4、语言论美学:19-20世纪,以语言(包括非语言符号)问题为中心的美学。5、文化论美学:20世纪80年代后,以文化问题为中心的美学,强调跨学科性和审美的大众化。三个来源:索绪尔语言学、英国“文化研究”派、现代性和全球化话语。,美学概论课程,(二)中国:作为一门学科,清末经日本引入中国。1、清末民初:开创期间。2、五四前

5、后:迅速传播。3、黄金二十年:成熟、中国化。4、倒退三十年:全盘苏化。5、80年代美学热、90年代平稳化。,美学概论课程,第二章 人类美的起源 本章主要讨论美是怎样产生的、美的起源的原因等问题。一、中国有关美的起源说1、“美”字本义(1)羊大则美:许慎说文:“美,甘也,从羊从大。”宋徐铉注:“羊大则美。”体现了古人以“味”为美的观念。,美学概论课程,(2)羊人为美:甲骨文“美”字上半部“羊”字,下半部“大”字像人摊开双手叉开双腿正面站着。“美”实是头戴羊头饰的“大人”(即部落祭司或酋长)在进行图腾祭祀表演,是美的最原始意义,“羊大则美”只是“羊人为美”的演变。后来又有人提出“美在女色”的观念,

6、认为“大”犹如“女”,“美”为“媄”之初文,是“色好”之意。,美学概论课程,2、以“五味”、“五色”、“五声”为美 在远古,美是和官能快感紧密相连的,故味、色、声被当做美的对象。按阴阳五行说,天有阴、阳、风、雨、晦、明“六气”,其中阴阳二气相斥相依的力量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故辛、酸、咸、苦、甘五味,白、青、黑、赤、黄五色及宫、商、角、徵、羽五声之美源于六气。“天有六气,降生五味,发为五色,征为五声”。,美学概论课程,3、“天文”、“人文”之美 孔子:“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文,即文饰之美;周易:“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天文:自然界的美;人文:社会生活中人

7、为装饰之美。刘勰人为:自然美与艺术美同源。自然美与天地同时产生,合阴阳变化之道,而人文美也诞于太极生天地时。,美学概论课程,4、艺术美的生成 感物说:人心本静,因感于外物而动,然后再用音乐、文学等艺术形式表现出来。乐记:“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感于物也。” 巫术说:尚书舜典:“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艺术起源于巫术活动。刘师培“韵语之文,虽匪一体,综其大要,恒由祀礼而生。”,美学概论课程,二、西方关于美的起源说 西方关于美的起源侧重于艺术问题。1、模仿说:古希腊时代,艺术起源于人对自然地模仿,并借模仿达到快感的目的。2、游戏说:艺术起源于人的游戏活动,是人的过剩精力的发泄,是无目的的。

8、3、巫术说:艺术起源于原始巫术活动,如原始绘画、雕塑、舞蹈等。,美学概论课程,4、无意识心理说:艺术起源于人的无意识心理,是人的情欲本能借助艺术的表现。5、符号说:艺术起源于人类创造符号的活动。即人类最初实用意义的符号活动创造了艺术,后来又借符号表达情感。6、劳动说:艺术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马克思:“劳动创造了美。”鲁迅“杭育杭育”说,普列汉诺夫“劳动先于艺术”。,美学概论课程,三、人类审美活动的发生 人类诞生前无美,美是人类社会的一种价值;在人类的童年无审美活动,也无美。审美活动:人类以审美为内容和特性的活动,既是审美主体的活动,也是审美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活动。人与客体世界最初只有实用关系,

9、后来在一定条件下才上升为审美关系的。其条件:,美学概论课程,审美客体:具有审美属性、与审美主体结成审美关系的对象性存在,即人类审美活动所涉及的客体对象。其规定性(条件):非先于人类的自在之物,是人类社会实践和审美意识作用下的客观存在,与人有审美关系;同时,必须具有审美属性,即必须能满足人的审美需求和使人获得审美愉悦。总之,客体的审美属性是人赋予的,并且是形象的可感的。,美学概论课程,审美主体:进行审美活动的主体。即具有审美需要、审美素质和审美能力,与客体结成审美关系的人。人成为审美主体的条件:1)作为审美主体,要有内在的审美需要(需要体现了主体对美的价值观念,墨子:食必常饱,然后求美);2)作

10、为审美主体还要有一定的审美素质和能力(审美感知、想象、体验、领悟能力),否则无法进行审美活动。所以,健全完善的感官、生理、心理和知识文化修养是基础。,美学概论课程,四、人类审美发生的过程(从酝酿到发生) 1、未发阶段:旧石器时代,人类无真正意义的审美活动,但美在孕育之中。如原始形象符号(史前艺术):精心加工的石制工具、图腾、岩画、舞蹈、神话等,这些都不是真正艺术,无审美属性,仅为实用,所谓美也是今人的观念,因当时人还没有自由创造的能力,更没有美的意识。,美学概论课程,2、始发阶段:新石器时期,人类从狩猎时代进入农耕时代,人类的审美活动开始,体现在种种生产实践活动中。如劳动工具美观、匀称、光滑,

11、还加工磨制各种饰品,岩画内容更丰富,有了生活场景的描绘等。实用艺术品:彩陶。此时,人类同客体对象的审美关系已开始形成,人类的审美活动已发生。,美学概论课程,五、人类审美活动发生的原因 长期的生产劳动发展了人类的语言、大脑、感官,尤其是巫术表演活动,孕育了人类一些重要的审美元素(审美素养、能力)。发生原因: 1、生产力的发展,激发了原始人的征服欲望,增强了他们战胜自然的信心,最终使他们萌发了作为实践主体的自觉意识;,美学概论课程,2、人类解决生存问题后,随着物质财富的日益丰富,精神需求也日益增长,享乐的生命本能最终升华为审美需求; 3、人类主体意识觉醒后,原始的崇拜心理淡化,从而获得了进行审美活

12、动的内在自由; 4、生产劳动为人类进行审美活动提供了物质前提和生理、心理条件。,美学概论课程,思考题:1、自然山水是审美客体吗?2、举例说明美起源于游戏。,美学概论课程,第三章 美的领域 美的领域:美的事物存在的领域;审美活动开展的领域。包括:形式、社会、自然、艺术四个方面。 第一节 形式美 在现实生活中,美的事物丰富多彩、千姿百态,其之所以能吸引人、感染人,给人以美感享受,就因为每一事物都是内容与形式有机统一的美的形象。,美学概论课程,一、关于美的内容与形式 内容:指美的形象所蕴含的足以打动欣赏者的感情和引起他们内心深层感悟的特定的意义。形式:指美的形象能够被人的感官所感知的具体、鲜明的外在

13、物质形态。 注意:有的美的事物主要靠内容感染人,如戏剧、劳动场面、先进人事;有的靠形式,如山水、建筑、服饰;有的二者皆顾,如田野风光、音乐舞蹈、文学作品等。,美学概论课程,二、形式美的定义 形式美是指事物外在形式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是由构成事物外在形式的物质材料的自然属性(声、形、色等)和它们的组合规律(整齐、对称、比例、节奏等)所呈现出来的并同主体的审美形式感相吻合的审美特性。它同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是交叉的,因为这些领域的事物都存在着感性形式。领会形式美应注意:,美学概论课程,1、形式美相对独立于内容的形式本身的美。 也就是说美只在形式,无需涉及内容,无需考虑形式表现了什么内容,人在欣赏

14、事物外在的形式就可产生美感。但任何事物的形式,无论其美不美,实际都不可能完全脱离它所表现的内容而孤立地存在,内容和形式实际是不可分离的。如一首乐曲的音色美,仅是作品旋律展开的一部分,是音乐家情感的载体。,美学概论课程,2、形式美具有一定的抽象性。 美的形式与形式美是两个概念。联系:形式美以美的形式为存在的基础,正是种种美的形式表现了形式美;区别:美的形式是具体的,如青秀山美的形状、一幅画美的构图、一首诗美的音律等。而形式美是对各种美的形式共同的审美特征的概括,是人类在长期的审美实践活动中对形式方面美的规律的总结,是一个美学范畴。,美学概论课程,注意:理论上,形式美作为撇开一个个具体的美的形式而

15、对其普遍审美特征的抽象概括或经验总结,可以指导我们进行美的形式的创造和欣赏,但也不是绝对的。如“黄金分割率”作为无数美的形式的经验总结,被认为是最美的比例,书本和门窗的长宽比例就体现了“黄金分割率”,但如果用在手帕、鞋底或锅、碗上就不美了。,美学概论课程,3、形式美离不开主体的审美形式感。 美和美感是不可分离的,当事物的美呈现出来时,必然同时被人的美感所发现和肯定。在人类的早期,事物的形式已存在,但本身无美丑之分,只有当人有了审美活动,与对象形成了价值关系和对应关系,形式美才能产生。因此,主体的审美形式感与形式美有一种吻合关系。,美学概论课程,注意: (1)由于主体审美形式感不同,对形式美的欣

16、赏存在着种种差异。如西方人喜欢哥特式教堂建筑,中国人喜欢宫殿式建筑。(2)由于人的审美形式感的不断发展变化,形式美也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后者依赖前者)。如古代家具色彩浓重、雕饰繁琐细腻,而现代讲究简单、实用,服饰每个朝代有每个朝代的款式、色彩追求。,美学概论课程,三、美的形式的构成 从审美客体的角度看,美的形式构成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物质材料的自然属性;一是组合规律。1、构成美的形式的物质材料的自然属性 物质材料的自然属性对于形式美至关重要。可以说,物质材料构成了事物的外在形式,其自然属性带来了形式美。,美学概论课程,注意:美国哲学家桑塔耶纳说:“假如雅典娜的神殿不是大理石筑成,王冠不是黄金制

17、造,星星没有火光,它们将是平淡无力的东西。”但形式美不是大理石、黄金等物质材料本身,而是它们的花纹、光泽等自然属性。 物质材料的自然属性丰富复杂,但因为审美欣赏主要靠人的视、听感官。所以,主要指色彩、形状、线条、声音。,美学概论课程,(1)色彩色彩的物理本质是不同波长的光。对审美主体来说,色彩能通过视觉感知而影响其心理,不同的色彩能引起不同的情绪反应。如红色使人兴奋、黄色使人欢乐、绿色使人平静、黑色使人恐怖。同时,由于文化的积淀,一些色彩还具有某种特别的象征意义,如红色象征革命、绿色象征和平。,美学概论课程,(2)形状 不同的空间形式的表面反射和透视着不同的光波,在人的眼前呈现出不同的形状。形

18、状对人的感觉和情绪的作用也是显著的。如圆形、球体具有自足、完善的意味,给人舒适的感觉;方形、方体有方正、刚直的意味,给人以规范感;三角形有稳定感。这实际和人长期观察、经验而形成的心理定势有关,如倒三角就有一种不稳定感。,美学概论课程,(3)线条 线条一般归入形状,分直线、曲线(波浪线、蛇形线最美)、折线三类,对人的情感也有很大的影响。如直线给人的感觉是刚劲有力、生机盎然;曲线有委婉柔和与流动感;折线有转折、突变、断裂的感觉,也有一种变化的方向感。而由各种线条的组合可以表情写意,如国画、书法,就以线条作为艺术语言。,美学概论课程,(4)声音 声音是通过听觉感知来影响欣赏者的心理。声音分音量和音质

19、,音量要适中,太大太小都不行,而音质主要影响人的情感。如小号音调高亢,使人精神振奋;小提琴音色委婉,唤起一种缠绵感。 声音影响人心理的途径:模拟-声音模拟自然界的各种声音;通感-唤起人的色彩感;象征-声音具有文化的象征。,美学概论课程,2、构成美的形式的组合规律 物质材料的自然属性实际上只具备了潜在的审美价值,其所呈现的外在形式并不一定都能引起欣赏者的美感,还必须将这些自然属性组合起来方能体现美。“物相杂故曰文”,那么,怎样的组合才能产生形式美。组合规律:整齐一律、对称均衡、节奏韵律、比例匀称、多样统一等,这是形式美的法则。,美学概论课程,(1)整齐一律 构成事物外在形式的物质材料整齐地组合起

20、来,其色彩、形状、声音便显示出整齐划一的美。如整齐地草坪比野草美、色彩和式样一致的家具、笔直的林荫道等。(2)对称均衡对称:以一条线为中轴,两边对称。古建。均衡:是变化的对称,两侧量虽不等,但给人的感觉相等。如国画的缺一角、飞白。,美学概论课程,(3)节奏韵律 节奏:事物外在形式在时空中有规律的反映。时间性节奏:如诗歌、音乐的节奏;空间性节奏:如建筑、绘画节奏;时空交错性节奏:如电影、戏剧中紧张场面和抒情场合交替而形成的节奏。节奏呈现出一种抑扬顿挫的形式美。 韵律:蕴含着一定情调和意味的节奏。如韵律操于节奏中透出青春气息。,美学概论课程,(4)比例匀称 指事物外在形式的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之

21、间大小、长短、高低、粗细等方面的数量关系。美的比例是匀称的比例,战国宋玉:“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黄金分割率:0.618:1或1:1.618。人体的比例正体现着黄金分割率。,美学概论课程,(5)多样统一 指形式上寓多于一的和谐,包括色彩与色彩、形状与形状、声音与声音的和谐,也包括色彩、形状、声音之间的和谐,是形式美中最高级的组合规律。多样:体现各形式构成因素的差别;统一:体现各形式构成因素的整体联系。如交响乐、蓝天白云的自然景象。,美学概论课程,四、形式美的内涵 形式美虽然人为地将事物的内容撇开,单指事物外在形式的美,但仍具有深层的内涵底蕴。这是因为人的参与,人的审美形式感与美的形

22、式相对应、相契合的关系,是人类长期社会实践的结果,形式美的深处蕴含着人的自然本质和社会本质。如形式美打动我们的时候,这其中就包含着对人的社会实践的肯定和赞美。,美学概论课程,1、形式美和人的形体结构、生理节奏等自然本质密切相关。如事物外在形式整齐一律之所以是美的,就因为人体本身各部位、各器官的运动就是整齐的。对称均衡、节奏韵律也和人体生理有关。 2、形式美在深层次上联系着社会实践。如人的形式美感就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如鞭炮声有喜庆感,黑色让人想到暗夜等。,美学概论课程,第二节 社会美 现实生活中社会事物和现象所呈现的美。与自然美合称现实美。包括人的行为美、语言美、心灵美以及自然和社会环境美等。它

23、来源于人的社会实践,因此人的美在社会美中占有中心地位。首先,社会美是人类开展审美活动最早的领域,如原始人美化劳动工具和产品;其次,社会美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如环境、商品等。,美学概论课程,一、社会美的范围 社会美的领域非常广阔,包括人类社会生活所有方面的美。主要是:主体人本身的美、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的美生产劳动美、日常生活美、科学技术美等。(一)生产劳动的美 人类在劳动中,不仅积极地美化劳动产品,还希望在劳动条件和劳动过程中获得审美愉悦,使劳动成为一件美的快乐的事。,美学概论课程,1、劳动条件的美 主要指劳动工具和劳动环境的美。在工具上,从原始工具到现代化大机器,都经过了人类的美化,具有审美价

24、值。但工具的美不同于艺术品,是外在的美(造型、色彩等)与实用价值的统一;在环境上,良好的工作场所可以消除劳动者的疲劳和紧张,使之心情愉悦。但不同于欣赏自然美,要使人专注劳动、感到劳动愉快。,美学概论课程,2、劳动产品的美 即物质产品的美,是凝结在物化劳动成果上的人类智慧、才能和创造力的形象显现。劳动产品的外观美:造型、配色、质感等。劳动产品的内容美:产品美的根本所在,是物化了的人的本质智慧、创造力等。劳动产品的实用美:经济、方便,有使用价值。如衣服等日用品。,美学概论课程,3、劳动过程的美 是劳动条件美和产品美的必然结果,即上述两个美具备了,那么,劳动的过程也就会令人心情舒畅,充满美感。(二)

25、科学技术美 人类历史前进的每一步都离不开科技。因为科学发展凸显了人的智慧和创造,科技成果使人类生活更加审美化,所以,科学技术处处放射出美的光芒。,美学概论课程,1、科研对象的美 科学家在科学观察和科学研究中发现的对象的审美价值。从天体到地上的动植物,都能使人获得审美愉悦。但科研对象的美不是自然美,科学研究的自然现象一旦成为科研对象,就进入了社会领域,以造福人类为目的;同时,自然美主要是外在的形式美,而科研对象的美在于被科学家发现的内在的秩序与和谐,如元素的排列等。,美学概论课程,2、科技成果的美 指实验成果的美和应用成果的美。前者凝聚了科学家的劳动和智慧,具有审美价值,但主要体现在有形的成果上

26、,如居里实验室里发出的镭光。后者如天上的卫星、日常的生活用具都充满了科技应用成果之美,与劳动产品的美一样。但科技应用成果的美又突出体现在新发明、新生产上,比一般产品更有创造力、更具审美价值。,美学概论课程,3、科技过程的美 指科技活动中具有审美价值的场景,如实验室里科学家聚精会神地做实验,建筑家彻夜不眠地绘图等。(三)日常生活的美 日常生活的美最具普遍性,自人类产生审美意识,就十分注重衣、食、住、行和生存环境等日常生活中方方面面的美了。,美学概论课程,1、衣着打扮的美 通过衣着打扮而展现人的美,涉及服装、鞋帽、装饰、化妆、发型等方面的美化。衣着打扮美主要表现在形式上,如香水的气味,服装的颜色、

27、质地、款式等。但衣着打扮的美最根本的在于与人的体貌的协调,李渔:“妇人之衣,不贵精而贵洁,不贵丽而贵雅,不贵与家相称,而贵与貌相宜。”如天生丽质衣着朴素,方显真美。,美学概论课程,2、生活环境的美 包括物质环境美(社会物质环境和家庭物质环境)和人际关系美。社会大环境:城市和乡村的建筑格局、交通、绿化、公共设施等;家庭小环境:庭院布局、居室大小和装饰等。人际关系: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表现为社会、家庭成员之间平等、信任、友爱、和睦等。3、日用器物的美(即劳动产品的美),美学概论课程,三、社会美的特征1、社会美与社会生活实践密切相关其一,社会美直接来自物质生产实践 无论是劳动产品、科技成果的美,还

28、是劳动环境、生活环境的美,都是在生产产品、创造成果或美化环境的物质实践中形成的。同时,生产劳动等实践也创造出了产品的使用价值、经济价值和审美价值。,美学概论课程,其二、社会美领域内的审美欣赏通常就在物质生产和物质生活的进行之中,也表现着与社会生活实践的直接联系。如工具美的欣赏就在使用中欣赏,人际关系的美也产生于人际交往中等等。2、社会美以社会功利(善)为前提 对社会有用、有利、有益就是社会功利,就是善。即有用方为美。,美学概论课程,第三节 人的美 人是社会生活实践的主体,离开了人就没有社会生活可言。人是形与神的统一,既有肉体又有灵魂(思想),因而人的美包括人体美和人格美。一、人体美 即人的外部

29、形体美。它直接显现人的本质,肯定着人类作为社会的主人以及自然界最高的生命形态的伟大。,美学概论课程,1、中西观念的差异 自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人体便一种是重要的审美对象。可以说,把人体作为审美对象,是人类社会文明的一个标志。 在西方,早在古希腊时代,就崇尚裸体的健美,或以雕塑展示运动员、英雄的健美身体,或以人体美的标准塑神像。如掷铁饼者、维纳斯等。一直到现在,展示人体美是西方美术的重要题材。,美学概论课程,在中国,原始壁画、宗教塑像和壁画有时偶有展示人体美的元素,但含蓄得多。只有文学的描述较多,如南朝齐梁诗、明清的一些小说。如:“梦笑开娇靥,眠鬓压落花。簟文生玉腕,香汗浸红纱。夫婿恒相伴,莫误是

30、倡家。” (萧纲咏内人昼眠),美学概论课程,2、人体美是自然美和社会美的统一人体的自然属性:骨骼、皮肤、肌肉、毛发及身体构造、形态等,是美生成的基础。人体美的自然标准:五官端正,身与头比例协调;双肩对称,脊柱垂直,骨骼发育正常;肌肉发达匀称,皮下脂肪适当,胸廓隆起等等。女体除上述标准外,还有:胸部丰满,侧视有明显曲线,腰部细而结实,腹部扁平等。实际是形式美的标准。,美学概论课程,人体美的社会标准:不同时代、社会、民族,有不同的审美标准。如唐代以肥硕健壮为美,明清以娇弱为美,非洲人以黑皮肤为美,欧洲人以白皮肤、蓝眼睛为美(我们称洋鬼子),农村人以粗壮结实为美(焦大不爱林妹妹),文革时男女以刚性、

31、暴力性为美。 这些都源于时代精神、民族文化心理和阶级意识的差异,是人体美的社会性表现。,美学概论课程,二、人格美 即人的内在品质的美,也就是心灵美。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更崇尚的是人格美。如大禹治水、岳飞精忠报国、郑和下西洋。 社会的实践离不开人的精神力量,人格美体现着人性的理想和社会的价值观,包括了人的内在心灵世界的方方面面和言语、行为等外在的表现。,美学概论课程,(一)人格美的心灵内容要素 1、高尚的道德与情操(伦理性质的善) 是社会发展的理想人格,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诚信、敬业、有爱心、

32、知荣辱、清正廉洁、一心为公等,是时代最需要的优秀道德品质。,美学概论课程,2、充分的智慧与修养(社会价值的生成) 人们赞美孔子和老庄的思想、诸葛亮的智慧、爱因斯坦的才华,就是社会愈发展愈需要人的智慧和知识修养。人的智慧有先天的成分,但更重要的是后天的不断学习。知识能改变人的命运,也能创造美,“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荀子劝学)。如曾国藩、阎锡山。,美学概论课程,3、良好的性格与气质 性格:人的态度和行为上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果断、坚定、韧性、勇敢是一般认定的良好性格,有此性格表现的就是美的。良好的性格在态度和行为上表现出来,就能感染和打动人们的感情。 气质:人在心理活动和外部动作中所表现的有关

33、速度、强度、稳定性、灵活性等方面的心理特征。小家碧玉、大家闺秀。,美学概论课程,气质的心理学分类: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生活中多数人属混合型,气质与道德、智慧无关,各种气质的人都出现过伟人、奸人。良好的气质:热情、朝气、积极性、主动性等。以此为标准,抑郁质不具审美价值。气质的培养:不断自我提升高尚的品德和理想、得体的言谈和举止、开朗的性格和高雅的兴趣、完善的知识素养,美学概论课程,(二)人格美的外在表现要素表情、言语、动作须真实方能表现心灵美。 1、表情:面部表情,由面部肌肉的活动和眼神传达内在的思想、情感、性格、气质。其中笑容、眼神(心灵的窗口)对人格美的表现胜过千言万语。东晋画家

34、顾恺之:“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如蒙娜丽莎的微笑、祥林嫂的眼神等。,美学概论课程,2、言语:言为心之声。每个人的现场语言(口头或书面)表达,直接传达其心灵内容。美的语言有力地表达出说话人高尚的思想、卓越的智慧和才能、丰厚的文化修养、良好的性格;不文明的语言传达出的是该人丑恶的灵魂和不健全的人格。3、动作:人的一举一动都受大脑的支配,也就是人格的支配。美的动作如英雄壮举或日常善行,都反映了其人格美的内涵。,美学概论课程,三、人体美与人格美的关系 1、联系:二者作为肉体和灵魂两个方面的美统一于人,都属于人本身的美;人体美在一定程度上透现心灵的内容,而人格美也在一定程度上依附于人的外在形体。黑格尔

35、:“人的躯体不是一种单纯的自然存在,而是在形状的构造上既表示它是感性的自然存在,又表现出一种更高的内在生活(精神),因此就不同于动物躯体。”,美学概论课程,从人体美看:美的人体总充满活力,如玉润的肤色、富有弹性的肌肉、优美的姿态等。而这样的人体不仅反映出其本身的健康,也见出其良好的心理状态。因此,一个人气质、心情(内在的素质)的好坏,往往从身体上表现出来,一个好的服装模特一定要有良好的文化修养。从人格美看:美的人格借人体器官外现出来,如眼神出于眼睛,笑容发自面部肌肉。,美学概论课程,2、区别:人格美不是人体美的内容,人体美也不是人格美的表现形式,二者有不同的内涵,对一个具体的人来说并不是统一的

36、存在人体人格俱美(宝玉钗黛);人格美人体不美(刘姥姥);人体美人格不美(王熙凤);人体人格俱丑(贾环)。雨果巴黎圣母院四种人:卖艺女埃斯美拉达身心俱美,敲钟人卡西莫多身丑心美,卫队长菲比斯身美心丑,神父富洛娄身丑心也丑。现实中二、三种人最普遍。,美学概论课程,3、正确对待人体美和人格美 首先,人体美的展示和欣赏是人类文明的表现,对人体美的禁锢是对人性的摧残。因此,要重视人体的美,并通过服饰化妆加以展示;如果有一些不足,也要加强锻炼或整形使之美起来。其次,在二者的天平上,更应重视人格美。对他人不可以貌取人,对自己要加强文化修养,因身体缺陷自暴自弃或自我陶醉于美貌均不可取。,美学概论课程,第四节

37、自然美 自然美是指现实世界中自然事物的审美价值,是切合人们审美感觉和审美感情的自然事物的形象。日月星辰、山川草木、花鸟鱼虫宇宙界的一切物态都属于自然美的领域。与社会美同属于现实美。火红的朝阳、绚丽的晚霞、巍巍青山、滔滔江水、蓝天、白云、荒漠自然美是人类永久的审美领域,也是艺术的永恒题材。,美学概论课程,一、审美客体与审美主体 在人类审美意识产生前,青山绿水、红花绿叶、月光、晚霞、鸟鸣等等自然物象早已存在,但并不存在美不美的问题,只有在审美主体欣赏心理的作用下,自然物象才能放射出美的光辉。因此,要全面了解自然美,首先要明确审美客体(自然物象)与审美主体(人)的关系。,美学概论课程,1、从审美客体

38、看,自然美有两种类型:经过人类实际改造的自然物之美;未经过人类实际改造的自然物之美。 人类改造自然之美:如沙漠变绿洲、荒山造梯田、高峡出平湖等,这些经人类改造的自然之所以美,就因为体现了人的智慧、才能、创造力和生活理想,仿佛一件艺术品,使人通过其改变了的形象获得一种自我肯定、自我赞赏的审美愉悦。,美学概论课程,未经或无法改造的自然物之美:如太阳、月亮、风雨、花草、鸟兽等野生动植物和天然景观,这是最令人类喜爱和为之动情的审美对象。一,在人类的意识中,一些自然物始终为人类的生活和劳动服务,如风雨、阳光是丰收的保障,山川、花草可饱人眼福,得到精神享受;二,一些自然物作为人的生活和思想情感的象征物而具

39、有了审美价值。如月亮、落叶、卷蓬。象征意义是人在生活实践中赋予特定对象的。,美学概论课程,中西对自然物的审美差异:按传统审美观,国人比较喜欢未经改造的自然物,而西方人看重经过人类改造的自然物之美。原因(1)中国文化基于农业文明,故而崇尚“天人合一”、顺应自然,把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作为审美标准,把自然界作为精神和生命的归宿地;西方文化基于海洋文明,强调人对自然的征服,把自然服从人的意愿作为审美标准。(2)国人基于万物有灵的多神崇拜;西方只有上帝崇拜。,美学概论课程,2、从审美主体看,自然美的生成离不开人的两种审美心理活动直感、移情。 直感:感官直觉。即主体依靠审美感觉力直接观照和把握审美客体的感

40、性形式,并由此获得美感。也正是由于直感的作用,自然物的客观形象迅速转化成生机盎然的审美意象,自然美才得以出现。而主体欣赏的实际是经直感作用而形成的意象,客观物象仅是形成自然美的基础或中介。,美学概论课程,移情:自然物的人情化。即把人的感情投射或转移到审美对象上,使对象仿佛也有了人的情感。在审美活动中,由于审美客体的感性形式对审美主体的感情、联想、想象等审美心理的有力作用,审美主体情不自禁地把自己的特定情感移植到审美客体上,同时又从审美客体上直观到了移入的自己的情感,从而强化了对客体对象的情感体验,使自然美得到了进一步的展现。如杜牧诗句“霜叶红于二月花”。,美学概论课程,二、自然美的特征1、自然

41、美依存于自然性。即自然美以自然物的自然物质属性为存在的基础。无论是人类改造还是未改造的自然物,虽然在欣赏中自然美的生成需要人的直感和移情作用,但它的自然物质属性不能改变,否则就是社会美和艺术美了,如矿物变成器具、树木制成盆景等。同时,自然美虽依存于自然性,但又不等同于自然物质属性本身。,美学概论课程,2、自然美侧重于形式美。即自然美主要以自然物美的形式引起人们的美感。自然物不论其有没有经过人类的改造,一般都以其特有的色彩、形状、声音等体现着整齐、对称、均衡、节奏、韵律、比例等形式美的组合规律或法则。灼灼桃花、依依杨柳等。自然美的内容是指人类改造自然和与自然相处的社会生活实践所赋予的人的创造力和

42、思想感情,在自然物中比较朦胧模糊。但山水中的人文意蕴另当别论。,美学概论课程,3、自然美具有多面性和美丑二重性。即自然美通过自然物的不同侧面给人多种感受。自然物有多个侧面,并随着时序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如月有圆缺、木有枯荣、鸟有声形,不同的侧面给人不同的审美感受。同时,在社会实践中,人与自然建立起复杂的关系,同一物往往给人不同的审美感受,如长江(阳刚美、阴柔美);花(开美、谢丑);老虎(勇猛、凶暴)等。,美学概论课程,三、自然美的生成自然的人化 自然美生成于自然物与审美主体欣赏心理的相互作用。 一方面,自然美不单纯是人的欣赏心理的产物;另一方面,自然物本身不带来自然美。无论自然物有怎样的色彩

43、、造型、声响,若无人的社会实践作用、不与人结成审美关系,仅仅具备了产生美的潜能。所以,美的自然必须是“人化”的自然。,美学概论课程,1、东西方对“自然的人化”的不同解读 西方:马、恩认为,人改造自然的活动,就是人把自己的本质力量外化到自然对象上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并通过这一实践活动,使自然物打上了人的本质力量的印记,成了一种具有社会意义的“人化”的自然。这时,自然物就成了人的作品,使人能从中获得欣赏的审美愉悦。强调人对自然的改造、征服。,美学概论课程,东方: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认为人与自然相处的过程中,将自然与人的物质生活和感情联系起来,并赋之以特定的文化意义,从而“人化”了自然。也就是在

44、人与自然相处相伴的漫长岁月里,自然物也打上了人的思想和情感印记,同人的思想品格等联系起来,具有了人的特性,从而也就具备了审美价值。总之,自然美生成于社会实践所实现的“自然的人化”。社会实践包括改造自然和与自然相处。,美学概论课程,2、“比德”中国传统的自然美学观 孔子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又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刘向说苑载:“子贡问曰:君子见大水必观焉,何也?孔子曰:夫水者,君子比德焉。”在此,山水、松柏都是儒家倡导的君子人格(德性)的象征,自然山水已和人建立了密切的关系。中国人对自然美的发现要远早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美学概论课程,第五节 艺术美(略)一、艺术分类 从创作

45、的角度:按艺术家的表达方式,艺术分为再现艺术(雕塑、绘画、戏剧、叙事文学)和表现艺术(音乐、舞蹈、建筑、抒情文学);按艺术形象创造的手段,艺术分为造型艺术(绘画、雕塑、建筑、工艺)、表演艺术(音乐、舞蹈)、语言艺术(文学)和综合艺术(戏剧、电影)。,美学概论课程,从文本的角度:按文本审美意象(包括形象)存在的形式,艺术分为时间艺术(音乐、叙事文学)、空间艺术(绘画、雕塑、建筑、工艺)和时空综合艺术(舞蹈、戏剧、电影);按文本审美意象展示的特点,艺术分为静态艺术(绘画、雕塑、建筑、工艺)和动态艺术(音乐、舞蹈、文学、戏剧、电影)。,美学概论课程,从欣赏的角度:按读者对文本审美意象的感知方式,艺术

46、分为视觉艺术(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等)、听觉艺术(音乐)、视听综合艺术(戏剧、电影、有音乐伴奏的舞蹈)和想象艺术(文学)。,美学概论课程,二、各类艺术的审美特征1、工艺 指在造型、色彩等方面经过美化了的日常生活用品和一些专门用来美化生活(观赏)的艺术品。如陶瓷、刺绣、建筑装潢、书籍装帧等。工艺美主要体现在形式上,如造型、色彩、花纹等形式美。同时,内中也蕴含着一定时代、民族、社会的艺术情调和审美趣味,给人以丰富的美感。,美学概论课程,2、建筑 建筑作为艺术,指那些能反映一定时代、民族、社会的情调和风格,具有审美价值的公共建筑、文化建筑和纪念性建筑,如长城、金字塔等。建筑之美主要体现在:抽象的雕

47、塑具有雕塑的空间造型美和自身的装饰美,其抽象性即不能明确表达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只有朦胧的象征意义。凝固的音乐静态中具有音乐的节奏情调。,美学概论课程,3、雕塑 以一定的物质材料(石、木、泥、金属等)在三维空间塑造立体形象的一门造型艺术。雕和塑在中国有多种形式(全雕、浮雕、刻画、立塑、悬塑等),雕塑之美主要是再现栩栩如生的生活形象,给人以生动真切的美感,是外在造型之美和内在寓意的完美统一。如我国不同时代的菩萨和仕女塑像。,美学概论课程,4、绘画 通过一定的色彩、线条在画幅上描绘具体的、个性化的图像以反映生活的造型艺术。绘画的种类也非常繁多,中国绘画追求艺术再现与表现的完美统一,如写意传神、诗画合

48、一等。绘画是静态艺术,不能在画面上呈现流动的生活,但善于通过具有某种意义的瞬间形象,启发读者丰富的想象。美的绘画形象具有超强的包容性。,美学概论课程,5、音乐 音乐是用有组织的乐音来表达人的情感的一门艺术。音乐的构成因素是人声和乐器,音乐也是一种直接的表情艺术,“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感于物也”(乐记)。音乐之美在于借音乐形象感染人,音乐形象包括对自然声音的摹拟、某种情感的渲染等,很容易使听众产生共鸣,陶醉其中。,美学概论课程,6、舞蹈舞蹈是以人体的动作(姿态、造型、表情、手势、动律等)来表达感情的一门艺术。品种有民族舞、民间舞、芭蕾舞、古典舞、现代舞和舞剧(舞蹈与戏剧的结合)。舞蹈之

49、美首先在演员的身材、线条、肤色等人体之美和空间造型(动作表情)之美。其中通过造型表达的内在情感、意韵是舞蹈感人的魅力所在。具有抒情美、雕塑美。,美学概论课程,7、文学 文学是以语言为媒介创造艺术形象、表达思想感情的一门特殊艺术。三分法:叙事、抒情、戏剧;四分法:诗歌、小说、戏剧、散文。文学之美首先体现在语言上:陌生化、形象化、有张力。文学之美还体现在审美意象上:主体之意与客体之象融合,为欣赏者依据自己的审美经验进行再创作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并引发共鸣。,美学概论课程,8、戏剧戏剧是以演员表演故事为中心的整个戏剧舞台演出与现场观众直接交流的一门综合艺术。我国是戏剧的国度,历史悠久、戏种繁多。戏

50、剧综合文学、音乐、舞蹈、绘画、雕塑等艺术,具有多种艺术美的元素。戏剧之美:整个戏剧舞台演出对生活高度的艺术概括所形成的内部张力(戏剧冲突)产生了独特的审美效果。程式、团圆。,美学概论课程,9、影视 影视综合了文学、戏剧、绘画、表演、摄影、音乐等多种艺术成分并利用现代科技成果而形成的一门综合艺术。是艺术与现代科技结合的产物。以摄影机拍摄的动态镜头画面来反映生活是影视艺术的特点。而影视叙述中又着力表现了艺术家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趣味,并通过画面传达出来,这一主客观融合正是影视艺术美之所在。,美学概论课程,第四章 美的形态 美不仅存在于各个领域,还具有各种表现形态,如优美、崇高、悲剧、喜剧等。天行健,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