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〇一五年六月精品PPT课件.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6283771 上传时间:2023-10-13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1.7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〇一五年六月精品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二〇一五年六月精品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二〇一五年六月精品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二〇一五年六月精品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二〇一五年六月精品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〇一五年六月精品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〇一五年六月精品PPT课件.ppt(4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二一五年六月,重庆资源与环境交易所 王飞Tel:023-88521399 QQ:63345030,重庆市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设计介绍,目 录一、政策框架二、出台背景三、有偿使用工作流程四、交易制度基本安排,3,第一部分政策框架,4,排污权交易制度又称排污许可交易制度,起源于美国,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通过酸雨计划成功地运用于燃煤电厂的二氧化硫污染控制。排污权交易制度是一项典型的环境经济政策,其核心思想为在总量控制的前提下,将区域总量指标按照一定规则分配给排污者,并允许排污权像商品那样买卖。在吴健、马中主编的排污权交易:环境容量资源管理制度创新一书中,排污权交易的政策体系理论上包括总量控制、排污

2、许可和排污权交易三个部分。,政策框架,5,总量控制,确定污染控制目标,就是为区域/流域污染物允许排放总量确定上限。,排污许可,政府对目标总量进行分解,即以排污许可证的形式将环境容量资源分配给各排污单位,实质为构建排污权一级市场。分配方式包括有偿、无偿等方式。,排污权交易,排污权交易即通过交易市场实现排污权的再分配,也就是形成了排污权二级市场。,政策框架,6,总量控制是交易的前提。总量控制目标的确定,规定了一定时间和区域内可供使用的环境容量资源的总量或上限,在经济学上也就明确了环境容量资源的有限性和稀缺性。排污许可的分配是交易的基础。通过向排污单位分配许可,实质就是确权,即明确排污权的产权属性。

3、容量资源完成初始分配,就构建排污权一级市场。排污权有偿分配进一步明确了排污权的商品属性,使其像土地指标一样作为一种有价值的生产要素,或者像水、电一样作为一种有价格、价值的原材料,纳入成本核算,影响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从而实现污染外部成本的内部化。实行排污权有偿分配是建立合理的环境成本负担机制、提高环境容量资源有效配置的有效手段,也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一种经济政策。排放绩效也差,就意味着单位产品(投入)的环境成本越高,所获得的边际效益更低。,政策框架,7,不同行业、不同排污单位污染边际治理成本的差异是实施排污权得以交易的经济动因。如果排污权能够有偿转让,治理成本较低的企业就有动力加

4、强污染治理减少排污、生产排污权,然后转让排污权获益;治理成本较高的企业也愿意以低于治理成本的价格购买排污权,从而使自己的达标成本低于预期。通过交易,从而降低整个社会的污染总量削减成本,同时提高治理费用的有效性。美国酸雨计划(1990年清洁空气法第4章)确定了电厂二氧化硫排放量由1980年的1700多万吨减排50%(即减少排放850万吨)。如果不实施酸雨计划,2010年“受控”排放源年达标成本将超过90亿美元。实施了酸雨计划,美国环保局估算该成本降至57亿美元,美国总审计局和电力研究院估算的成本更低,大约每年23亿美元和25亿美元。,政策框架,8,经济政策和指令控制政策治理成本的差异,数据来源于

5、亚行技援项目,利用市场机制控制中国的环境污染项目,1999年,政策框架,9,在整个政策体系中,总量控制是交易的前提,排污许可是交易的基础,排污单位污染治理成本的差异是交易得以实现的经济动因。因此,排污权交易本身并不直接减少污染物排放总量,也不像产业政策等法律、行政手段直接改变、调整产业结构。而更多是一种经济政策,是行政、法律手段之外的一种补充手段,即通过降低污染减排社会平均成本促进总量减排,通过污染外部成本内部化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和环境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企业最终排放多少污染物、什么时候排放、排在什么地方,还需要通过排污许可证允许和确认。,政策框架,10,第二部分出台背景,11,我市新改扩建工

6、业项目的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工作于2009年启动,2010年全面开展,并在2011年被财政部、环保部批准为全国第八个排污权交易试点省市。政策框架:重点对全市范围内新改扩建项目新增排污权通过交易有偿获取。污染物指标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氨氮。指标来源为企业关停、实施治理工程等永久性减排措施腾出的排污权指标。组织方式为管办分离,排污权交易的管理由现在的交易管理中心承担,第三方机构重庆联合产权交易所独立组织。交易范围原则上为全市。交易方式为电子竞拍。和其他管理制度的关系为新改扩建工业项目新增排污权的有偿获取为其环评审批的前置条件。,出台背景,一、已具备基础,12,截至今年4月底,累计

7、完成排污权交易1015次,成交金额近亿元。经过5年多的探索实践,我市排污权交易在实施对象和范围、管理体系、组织平台、交易模式、竞价方式等制度设计方面形成了自身特点,初步建立了覆盖全市、较为活跃、运行有序的排污权交易市场,基本实现了工业建设项目新增排污权由行政无偿分配向通过交易有偿获取的转变,为在工业领域全面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工作在社会舆论、技术储备、队伍建设等方面奠定了坚实基础。,出台背景,13,(一)未将现有源纳入,体系不完整 一是未将现有源纳入有偿使用政策范畴,未真正建立排污权一级市场。二是近五年的排污权交易统计结果显示,年均交易总金额两千多万,交易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

8、氨氮分别为16000、1400、3700、150吨,仅占全市工业企业上述四项污染物年均排放总量的2.84%、0.36%、0.92%、0.28%。排污权交易市场规模过小,无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三是面宽量大的现有污染源,尤其是火电、水泥、造纸、石化等高能耗、重污染行业工业企业未纳入排污权有偿使用制度体系,不利于环境成本负担机制的合理化。,二、现行制度存在弊端,出台背景,14,(二)交易模式较为单一 原有政策体系中,排污权交易模式基本上采用电子竞拍方式,程序较为复杂,效率较低,成本较高。按概率计算,排污单位若需完成全部四项指标的交易,需要参加4至12场交易竞拍会,耗时2至6周。和

9、集合竞价、连续竞价等先进的交易技术相比较,单一采用竞拍的交易模式在时效性和交易成本上没有任何优势。在现有排污单位纳入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管理范畴后,交易的市场规模在短期内呈几何级暴增,采用单一的竞拍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交易需求,也不利于利用市场机制“发现”环境资源的真实价值。,出台背景,15,(三)体系不够封闭 除环评审批外,原有的排污权交易制度和总量减排、排污许可、排污收费、环境统计等其他环境管理制度衔接程度较差,排污权管理体系不够封闭和完善。,出台背景,(四)使用年限不明确 混淆了所有权和使用权,企业并没有真正地为占有环境容量资源付出经济代价。,16,建立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是我国环境资

10、源领域一项重大的、基础性的机制创新和制度改革,是我市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推行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制度,建立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生态环境保护的市场化机制”。,三、国家有明确要求,出台背景,17,去年11月,国务院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国发201460号)提出“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建立排污权有偿使用制

11、度,规范排污权交易市场,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污染减排和排污权交易。”去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438号)则明确要求“试点地区实行排污权有偿使用制度”和“加快推进排污权交易”。同时,指导意见对如何开展试点工作做出了具体的安排,明确全国层面的试点工作于2017年结束,这就意味着全国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工作有可能在2018年全面开展。,出台背景,18,中共重庆市委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渝委发201419 号)提出“健全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建立废气、污水和垃圾等污染物排放指标的市场化交易机制”。政才书记在第97次

12、市委常委会提出“进一步健全完善价格、财政、金融等政策,运用市场手段推进排污权、碳排放权、水权交易制度,实现环境资源优化配置”。奇帆市长多次要求借鉴地票制度,通过污水、废气和垃圾交易试点,推动五大功能区环境资源和资本的有序流动,并在市政府第58次常务会上明确我局牵头制定方案,“探索开展污水、垃圾排污权交易试点”。,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出台背景,19,经市政府第66次和第71次常务会议两次审议、市委第110次常委会审定通过,市政府办公厅于2014年12月印发了重庆市进一步推进排污权(污水、废气、垃圾)有偿使用和交易工作实施方案,全面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工作,并将其作为2015年我市全面深化

13、改革的24个重大专项之一。,出台背景,20,第三部分有偿使用工作流程,21,工业企业排污权有偿使用分为五个步骤,流程依次为:,有偿使用工作流程,账户开设,核定申请,有偿取得,许可申领,清算清缴,22,排污权登记账户开设在排污权注册登记系统中,用以记载排污单位排污权的取得、转让、变更、清缴等事项。环交所通过排污权注册登记系统,对全市及排污单位排污权指标的生成、分配、转移、清缴等进行全过程记录和跟踪管理,从而对排污权有偿使用进行评估和监督管理。,有偿使用工作流程,工业企业在首次参与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应向环交所申请开设排污权注册登记账户,向联交所开设排污权交易账户、资金账户。,(一)账户开设,1

14、)定义,23,排污权交易账户是指市场参与方在排污权交易系统中开设的用于排污权交易的账户。交易账户的开设是排污单位进入交易市场进行买卖操作的先决条件,即开设了交易账户,才拥有客户端,才能进入交易系统。资金账户即排污权交易结算资金账户,是指市场参与方用于排污权交易资金清算的专用账户。排污权交易的资金账户为现金账户,排污单位只有在联交所开设了资金账户并存入了购买排污权所需的资金,才具备办理排污权交易(购买)委托的条件。,有偿使用工作流程,24,2)排污权登记账户和交易账户的关联排污权登记系统和交易系统通过接口连接。每个交易日开盘前,交易系统根据登记系统提供的信息确定排污单位可用于交易的排污权数量。交

15、易日结束后,登记系统根据交易系统提供的指令对排污单位排污权的变更登记。,有偿使用工作流程,交易所/联交所,排污单位,申请表,集中接收,开户资料,审查,否,开通账户,是,获取账户、密码等,存档,3)账户开户流程示意图,有偿使用工作流程,资金转入,4)交易资金转入和转出,客户将资金转入到交易资金账户,保留凭据,T+1后登录交易系统客户端查询,资金转出,客户提交转出资金申请(盖章传真),交易机构受理审核,交易机构划转资金至开户时客户指定银行账户,交易系统资金台帐调减,有偿使用工作流程,27,工业企业申请进行排污权核定时,应填写重庆市排污权核定申请表,并提交给有管辖权的环保部门。环保部门自受理之日起1

16、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符合条件的,向工业企业出具重庆市排污权核定通知书;不符合的,书面回复并说明理由。排污单位申请换发排污许可证前,应重新申请核定排污权。,(二)核定申请,有偿使用工作流程,28,工业企业依据重庆市排污权核定通知书,到联交所申请购买排污权。环交所通过注册登记系统,对购买的排污权工业企业排污权登记账户中进行登记。,(三)有偿取得,有偿使用工作流程,29,有偿使用工作流程,工业企业有偿获得重庆市排污权核定通知书规定的排污权数量后,环交所出具排污权使用登记凭证。工业企业依据排污权使用登记凭证向有管辖权的环保部门申请领取、换发排污许可证。排污许可证记载的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

17、化物、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等污染物的种类、数量、使用期限应与相应的重庆市排污权核定通知书一致。,(四)许可申领,30,(五)清算清缴,环保部门应结合排污费征收工作,按照排污费征收核定污染物排放量的原则和方法,对工业企业的污染物排放量进行核查核算。环交所根据环保部门核定的工业企业(项目)污染物排放量数据,对其排污权使用量进行清算,出具重庆市排污权使用量清算结果通知书。排污权使用量的清算时间根据工业企业排污许可证有效期进行确定,每年至少清算一次。,有偿使用工作流程,31,工业企业应当自收到重庆市排污权使用量清算结果通知书之日起一个月内,通过排污权注册登记系统,提交与其排污权使用量清算结果相应的排污权,

18、履行排污权清缴义务。工业企业排污权登记账户持有的排污权数量不足以履行清缴义务的,应当通过交易购买排污权用于予以清缴。排污权结余的,可按规定用于转让、申请回购、抵押,也可以留作后续使用。,有偿使用工作流程,32,一是体系自身的封闭和完善。在思路上形成了以排污许可证为核心、从核权(排污权预算)到清权(排污权决算)的较为完善和较为封闭的体系。实行排污权注册登记制度,建立注册登记系统,为闭环的定量化、精细化管理提供了支撑平台。,有偿使用工作流程,核权,买权,用权,清权,制度设计特点,排污许可证,33,二是充分利用现行其他环境管理工作,切实降低新政策实施的行政成本。排污权的核定和排污许可核发制度紧密结合

19、,并促进排污许可制度与总量控制制度相结合;排污权的清算与排污费申报核定制度紧密结合,并通过清算实现对企业污染排放由浓度控制提升到浓度和总量双控制。在管理环节真正增加的交易、排污权清算全部在市级层面,由联交所、交易所统一构建平台开展。三是对现行环境管理体系的完善。形成了以排污许可证为核心、排污权为链条的新型环境管理体系。通过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的合理设计,实现了环评审批、试生产、排污许可、环境监察、排污收费、环境统计、总量控制等现行环境管理制度的有机衔接。,有偿使用工作流程,34,第四部分交易制度基本安排,35,排污权交易产品为排污权指标,包括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般工业固

20、体废物等种类。交易基准单位为0.001吨。现阶段,排污权交易市场主体为工业企业。其他市场主体和投资者逐步参与排污权交易市场。交易机构负责明确市场主体的资格条件,制定合格投资者管理制度及投资者保护制度等交易规章制度,并报相关部门审查。排污权原则上在全市范围内交易。环境质量未达到要求的地区、流域不得进行增加本地区、流域相应污染物总量的排污权交易。火电企业原则上不得与其他行业企业进行涉及大气污染物的排污权交易。,(一)一般性规定,交易制度基本安排,36,排污权交易按照交易申报、组织交易、变更登记的流程进行。,工业企业按照拟采用的交易方式的不同,通过交易客户端提交交易申报。联交所按交易规则组织交易,并

21、通过交易系统完成交易资金的结算、划付和排污权的清算、交收。排污权交易完成后,排污权注册登记系统根据交易系统发送的清算交收指令,对交易双方的排污权变更登记。,(二)交易流程,交易制度基本安排,卖方,买方,资金转入,资金到账,提交购买申报,提交转让申报,是,否,资金划出权益划入,资金划入权益转出,排污权交易流程示意图,系统审查,否,成交确认,交易制度基本安排,38,初步确定排污权交易包括基准价交易、公开竞价交易、协议配对交易、大宗交易等四种方式。1、基准价交易【涵义】存量(现有)企业按基准价向政府申请购买或回购排污权。【基准价交易申报】基准价申报指令包括交易品种代码、买卖方向、交易数量和交易账号等

22、内容。【基准价申报确认】交易系统对基准价申报的申报主体资格、交易数量进行审核,与申报全部或部分成交。,(三)交易方式及申报,交易制度基本安排,39,2、协议配对交易【涵义】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交易,以定价申报为主,辅以限价申报提高交易效率。【定价申报】定价申报指令包括交易品种代码、买卖方向、交易价格、交易数量、交易账号等内容。【成交确认】合意的对手方通过交易系统发出成交指令,按指定的价格与定价申报全部或部分成交,交易系统按时间优先顺序进行成交确认。,交易制度基本安排,40,【申报卖出要求】交易参与人申报卖出排污权,不得超过其交易账户的可交易权益余额。【申报买入要求】协议配对交易实行全额资金交易,交

23、易参与人申报买入交易产品,金额不得超过其交易账户的可用资金余额。【成交价格要求】交易系统对申报价格在涨跌幅限制以内,申报内容相匹配的定价申报进行成交确认。,交易制度基本安排,41,3、公开竞价交易【涵义】政府制定一段时期的公开竞价计划,通过竞价方式向市场投放指标。【竞价计划公告】联交所根据交易所公布的公开竞价计划安排公开竞价会,并提前进行公告。【竞价申报】有意向参与公开竞价购买排污权的交易参与人竞价会期间通过交易系统客户端口提交竞价申报。竞价申报包括交易品种代码、交易数量、交易价格、交易帐号等内容。【成交确认】竞价会在规定的时间结束。交易系统根据公开竞价计划,按价格优先、时间优先原则依次确认成

24、交,成交价格为在同时满足上述条件下实现最大成交量的价格。高于成交价格的竞价申报全部以同一价格成交。,交易制度基本安排,42,4、大宗商品交易【涵义】大宗交易是指符合条件的交易参与人通过意向申报和成交申报等方式与对手方达成合意,并经交易系统确认成交的交易方式。【意向申报】意向申报指令包括交易品种代码、买卖方向、交易价格、交易数量和交易账号等内容。意向申报不承担成交义务,意向申报指令可以撤销。【成交申报】成交申报指令包括交易品种代码、买卖方向、交易价格、交易数量、对手方交易账号和约定号等内容。成交申报要求明确指定价格、数量和对手方。成交申报指令在交易系统确认成交前可以撤销。【成交确认】交易系统对交

25、易品种代码、买卖方向、交易价格、交易数量、对手方交易账号和约定号等各项内容均匹配的成交申报进 行成交确认。,交易制度基本安排,交易流程,交易制度基本安排,政府参与,政府不参与,市场定价,政策定价,交易方式设计的基本思路:排污权交易市场的特点(即以企业为主、流动性不高、政府适度参与)排污权是标准化交易品种交易的低成本、高效率国家政策对交易模式的限制,交易制度基本安排,风险控制方面的初步考虑,对市场定价的三种交易方式实行涨跌幅限制,防止价格剧烈波动。可对各类市场参与主体实行最大持仓限制。对交易实施监控,对异常交易行为采取措施。政府可通过调整公开竞价计划调节干预市场。大宗交易减小大额交易对市场的冲击,为重大项目预留通道。,交易制度基本安排,该方案的几个特点,帐户制。现金制。政府作为特殊的交易参与人。统一资金、权益结算。实现一级、二级市场的有机衔接。交易行为由企业自主决策、自行发起。严格的风险控制措施。,交易制度基本安排,47,介绍完毕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