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第三版电子教案第14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第三版电子教案第14章.ppt(9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14章微型计算机在自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14.1 微型计算机应用的意义14.2 典型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14.3 微型计算机在开环控制系统中的应用14.4 以微型计算机为基础的闭环控制系统14.5 微型计算机在多对象检测及控制系统中的应用14.6 微型计算机在多变量寻优系统中的应用43114.7 微型计算机在过程控制系统中的应用14.8 单片机在称重装置中的应用习题,系统中的应用由于大规模集成电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的微型化很快,其性能价格比也大为提高,因而微型计算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计算机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已有大量的报道,从中可知计算机的应用已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微型计算机不
2、但在工农业生产方面的应用,在科研设备中也有很普遍的应用,而且在办公自动化及家庭生活中也已逐渐得到推广和应用。本章将就微型计算机在自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方面举些实例,说明微型计算机在整个系统中处于什么位置,起到什么作用,能在多大程度上代替人的脑力和体力劳动,使生产过程自动化的程度和产品质量得到什么样的改善或提高。,14.1 微型计算机应用的意义,这里所说的“应用”(application)将区别于“使用”(use)这样的术语。所谓计算机的“使用”指的是在计算机本身带有的软硬件的支持下,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以计算某些题目。而“应用”的含义将更为广泛,它除具有上述的“使用”的意义之外,还可以在用户选配
3、的外围设备或器件(硬件)的支持下对机器、仪表、装置以及整个过程进行检测控制。在用户自编应用程序的支持下,一方面既可以利用计算机来积累资料,总结经验以达到“自学”实践中的规律,从而作为改进今后控制方法的依据。另一方面,更可利用计算机进行实时控制,随时总结经验,随时“指导”下一步的控制规律。,总而言之,“使用”是对计算机本身的硬件毫无增减,在软件上也是只在对计算机配备好的软件略加增减。“应用”则既可以是对计算机的硬件作相当大的增加(如检测通道、执行通道及相应的接口)或者是在原有软件(操作系统,监控程序)的支持下设计出完全满足用户需要的应用软件。这就是,“应用”必须是有硬件和/或软件的增减,以满足用
4、户的需要。微型计算机的应用一般可分成3种类型:1.检测控制型这种类型用于对控制对象作某些判断然后再去控制其执行机构。它不需要作复杂的数学模型的计算工作,但它必须有检测控制对象的某些现象的传感器件,并且还得将由此而得到的模拟量(连续的电压或电流量)转变成数字量(变为量化的脉冲量)。这就,是一般称为模数转换器(A/D convertor)。作为一个计算机控制系统,如果把计算机比作人的“头脑”(电脑)的话,则传感器就相当于“耳目”,执行机构则为行动的“手脚”。而A/D转换器是起到使“耳目”和“头脑”之间的匹配作用,或者说,起到将现象翻译成数字的作用,以适应计算机的工作特点。执行机构如果是开关式的,则
5、计算机只要输出开关量(如继电器)即可。如执行机构是连续式的,则计算机要经过数模转换器(D/A convertor)才能产生连续控制量(如电压或电流量)。这里要指出的是:A/D和D/A转换器是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必备的重要器件。其他的“手脚”和“耳目”之类的器件都是一般控制检测装置上通用的,只要作适当的选配,即可以使用于计算机控制系统。,2.数据处理型这是指输入数据量比较多(数十,数百,甚至成千上万的数据),而且需要经过一定规律进行分类、排列(列表)、折算(如线性化)、换算(如求均值、方差等),然后送入有关的数学模型进行繁杂运算的计算机系统。这种类型为了取得人机对话的方便,必须设有电视屏显示器(或称
6、阴极射线管 CRT)和完整的键盘输入器(要有数字键及文字键)。为了便于多处使用而常可增设若干个带有电传打字机的终端机。这类系统,多为键盘输入数据,而在显示器上显示结果,这就是所谓离线处理。如果数据直接由各个数据输入端随时输入,然后机器连续运算,并随时或定时给出计算结果,则称为在线处理。当然后者在系统形成上要比前者复杂得多。,3.混合型即以上二者的复合型式。一方面既有很多数据输入,并进行相应的处理,另一方面又要根据处理的结果去控制相应的装置,以达到整个系统的预期目的。下面几节将介绍几个具体的例子,以使初学者有一个较完整的计算机应用概貌。但是,我们不打算按上述三个类型分别举例,因为这种分类法也不是
7、典型的。况且,一个系统的存在是有其实际需要而存在的,有时不一定可以列入任何一类中去。,14.2 典型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以微型计算机为核心组成的控制系统,如图14.1所示。图中间是微处理器(CPU),以及组成内存的 ROM和RAM,这是微型计算机的主要内部设备。左边为计算机的外部设备,其中包括打印机(PR)、显示屏(CRT)、键盘(KB)以及外存储磁带(CS)或软盘硬盘。它们各自都得通过相应的接口才能与计算机的内部总线相连。右边被控制的对象,总称为用户。它们只有4种形式。,图14.1,(1)模拟量:如电流、电压,它们来自某些量测装置的传感器,模拟量就是连续的量。(2)数字量:如数字式电压
8、表或某些传感器所产生的数字量。(3)开关量:如行程开关或限位接点接通时产生的突变电压。(4)脉冲量:如脉冲发生器产生的脉冲系列(一般为电压脉冲)。图14.1右边的8路通道中,上面4路是输入通道,下面4路是输出通道。输入通道配有4种传感器,就是模拟量传感器、数字量传感器、开关量传感器和脉冲量传感器。输出通道则可以产生相应的控制量:模拟量输出、数字量输出、开关量输出和脉冲量输出。,图14.1是把各种输入/输出的可能性都集中在一起,因而看起来比较复杂。这种情况是会产生的,但不会是经常遇得到的。常见的倒是这样:右边只有一个模拟量输入和一个开关量输出,左边则有一个键盘(作为程序及数据输入),一个显示器(
9、监视过程)以及一个打印机(用以收集数据和控制的结果)。以一个单板计算机为例,左边这几种外部设备都可以装到和计算机内部设备在一起的一块板上。图14.2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系统的示意图。,图14.2,市场上出售的单板计算机大都将十六进制键盘(KB)、发光二极管(LED)显示器、针打式微型打印机(PR)和输入/输出(I/O)接口器件装在一起。这样在设计应用上就十分方便,设计者只需挑选合适的A/D变换器即可。图14.1和图14.2两图中都有接口电路出现,而且在图14.1中每个外围设备和每个外部设备都要用到接口电路。对于外部设备来说,每种设备都有专用的接口电路。对于外围设备来说,因用户对象较多样化,所以常用
10、一些通用的接口器件。在单板计算机上,键盘、显示器和打印机都比较简单,用法较固定,所以它们和内部总线的连接不用外加接口装置,而在板上的印刷电路上加以解决。因此显得简单紧凑。,单板计算机上一般都带有适于外围通道用的输入/输出接口,接口技术也是搞计算机应用者的一个重要课题。一般讲计算机应用的书都会有这方面的章节。本书限于篇幅,就不多加介绍了,下面具体系统中遇到具体接口时再略加说明。,14.3 微型计算机在开环控制系统中的应用,一般程序控制(或顺序控制)是控制装置发出一系列控制命令,使执行机构服从其控制而作出相应的操作。但是执行的效果如何,不返回去与控制命令相核对。这就是只有前馈的信息而无反馈的信息,
11、不能形成一个闭环信息系统,故称为开环系统。在开环系统中采用微型计算机的优点是可以用软件方法来改变控制程序。即一旦硬件针对一台机器设计好了以后,若要改变工作的程序,只要重编控制程序,一般也只需改编控制程序中的若干条指令即可。下面就以交通管理为例简要介绍一下开环控制系统的微机控制方法。这里说的交通管理是指十字路口的交通灯控制,这种灯光控制的要求可归结为:,(1)纵向(A向)与横向(B向)的交通灯定时60秒交换红绿色一次。(2)灯光有3种颜色:红、黄、绿(图14.3中的R,O,G)。每次交换时要求在黄色灯停留3秒钟。(3)一路在60秒内过车完后超过6秒,无车继续过时,如另一路有车在等待,则自动提前交
12、换灯色。交换过程也得先在黄灯处停留3秒。(4)在紧急车辆(如消防车、救护车等)通过时,四边街口均显红灯,以便只许紧急车辆通过。其他车辆暂停行驶。紧急车辆过后自动恢复原来的灯色标志。还可以提出更多的要求。不过,上述4点基本要求已足以说明交通灯控制问题对计算机提出的方式是什么。这种控制方式具有如下的特点:,(1)这是一个开环控制系统,即无反馈的程序控制。(2)开关量输入和开关量输出。图14.3中的车辆检测传感器(A1,A2及B1,B2)是光电开关式的,所以送入计算机的信息是开关量。计算机控制交通灯的通断是通过继电器的,所以也是开关量输出。,图14.3,(3)有中断响应功能。即一路的车辆能够申请另一
13、路中断其绿灯而让其通行。不过这是有条件的,即必须是被请求的一路已有6秒钟无车通过,才会响应。(4)有非屏蔽中断响应功能。当图14.3中的紧急车辆检测传感器(J)检测到有紧急车辆要通过时,立即发出紧急中断信号(也是开关量)。这种中断请求不必等到被请求的一路已无车通过,而是无条件地停止其车辆通过。这就叫做非屏蔽中断。这是最高优先级的中断形式。图14.4是这种系统的计算机控制硬件结构示意图。其中各部分的内容及功能分述如下:,图14.4,微型计算机这是和图14.2相似的单板计算机,它具有下列最基本的组件:CPU微处理器。是执行程序,接受输入信号并发出控制信号的指挥中心。ROM只读存储器。其中存放着协调
14、整个单板机内各个组件之间的运行的监控程序它是由计算机厂编制的。RAM随机存储器。其中的程序是由用户编制的,故称为用户程序。这个程序是根据交通灯控制的需要而由设计者(用户)制定的。LED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在编制程序时,此显示器可帮助程序员观察到存储器中所存的内容是否符合所编程序的要求,也可显示控制过程。,KB十六进制键盘。用以输入用户程序到RAM中去,也可用以修改程序。PIO并行输入/输出接口。这种接口一般有两个口子,称为PA口及PB口,每个口子有8个并行引出线作为输入和输出端线。PA口引出线的编号为PA0,PA1,PA2,PA3,PA4,PA5,PA6,PA7。PB口引出线的编号为PB0,PB
15、1,PB2,PB3,PB4,PB5,PB6,PB7。PA和PB可以分别指定为输入或输出,PA和PB的各条引出线也可以分别指定为输入或输出。因此,这种PIO称为可编程序的。,REL为继电器板。其中有6个继电器以提高PA的6条输出线的功率,以便去控制A向及B向的交通灯。RA,OA,GA为A向两个街口的交通灯,红、黄、绿3色各有两个灯。RB,OB,GB为B向两个街口的交通灯,也是3色各有两个灯。GB为门电路板。其中装有两个或门,这实际上是一个门电路组件。其各个与门的输入输出关系为:A1+A2AB1+B2B,A1及A2为放在A向两个街口的检测器,只要其中一个为1(有车要通过),则A1,即通知计算机A向
16、有车要求通过。B1与B2是放在B向两个街口的检测器,其作用和上述是相同的。由图14.4可见,PA口的PA0,PA1,PA2,PA3,PA4及PA5是作为输出的,而PA6及PA7是作为输入的。J是4个紧急车辆检测器的公共入口。即4个控制器的输出端并联一起,接至此处。NM1为CPU的一个非屏蔽中断输入端,低电位(即在J0时)有效(表示有紧急车辆要通过)。通过NM1端而将此信息送入CPU,从而使RAM中正在进行的程序中断,,而跳转至让紧急车辆通过的中断服务子程序。当车辆过后,J恢复为1,则经由PB7的输入线而使程序恢复到原来的主程序上去。这个系统的工作过程是:开始时设A向通行(GA即A向的绿灯亮),
17、B向不通(RB即B向的红灯亮)。这样通行60秒后自动转为B向通行(GB绿灯亮)A向不通(RA红灯亮)。这是两个方向都很频繁通车的情况。如在GA(绿灯)及RB(红灯)亮时,A向并未有车辆通行,等待6秒之后,如B向有车辆在等待通过,则通过B1或B2而使程序跳转,其结果是使灯光自动按次序改变:GA及RB灭;,OA及OB亮(3秒);RA及GB亮,同时OA及OB灭。从此时起B向车辆可以通行,60秒钟后又自动转为A向车辆通行的程序。如无论哪个方向正在通行时,突然来了紧急车辆,不论其方向是否与正在通行的方向相同,则通过J(J0)至使程序跳转至让紧急车辆通行的子程序而使RA及RB都亮,此时没有黄灯过渡时期,以
18、便禁止一般车辆继续通行。此时子程序所达到的灯光控制效果为:如本来GA是亮的,则GA由亮转灭,然后RA亮。而原来就是亮红灯(RB)的B向,其红灯RB仍不变。在A向和B向的红灯全亮时,紧急车辆可以不受交通灯的管制而可随意通行。这个系统的主程序及子程序的设计因所,用的计算机的型号而不同。作为一般介绍,这里只介绍其控制流程图。根据上述的控制过程的灯色配置,可以将灯色状态归纳成4个模式(PAD)。根据上面讨论的交通规则要求,可设计出如图14.5的流程图(即方框图)。略作解释如下:,图14.5,程序开始后,即对A向(纵向)进行测试,如A1为真,即A向有车要求通过,则程序转至CHK1端而直接输出灯色模式ZA
19、。否则输出灯色模式ZB(CHK2端)。如A向及B向均无车时,则对CHK0及CHK2进行循环测试,同时维持原来的某一输出状态不变。在循环测试过程中,测试某一方向有车,如A向有车,A1是真,其控制流程为图中的左半部,则控制过程如下:先检查该A向原来是否已处于放行状态(PADZA?)。如PADZA则在A向转为绿灯之前,必须经黄灯的过渡。所以要用ZC子程序和3秒子程序,然后调用ZA子程序。如果PADZA,则说明该A向已处于放行状态,不需经过ZC这个子程序,,而直接由CHK1处进入输出ZA的方框(即PADZA,而且已经是)并等到60秒子程序进行完毕后再去进行循环检查。当检出B1为真,即B向有车时,其控制
20、流程为图14.5中的右半部,其过程和左半部完全一样。在图14.5中的60秒子程序方框旁的箭头附注A0(或B0)的意义是:在A向无车时,就转入进行循环测试。为此,必须每隔若干秒(一般为零点几秒)测试一次A或B是否为0。如A向(或B向)始终有车,则PADZA(或PADZB),要延续至满60秒再转入循环测试程序。当有紧急车辆通过时,NM1线有效,则计算机进入紧急车辆程序,此程序一开始就将图14.5复位至初始状态,等紧急车辆过完之后,才又从“开始”方框进入控制流程。,14.4 以微型计算机为基础的闭环控制系统,图14.6是这种系统的一个最简单结构方式。,图14.6,我们知道,一个需要温度自动调节的对象
21、(如保温箱、冶炼电炉、恒温室、人工气候箱,如图14.6所示)的自动调节系统可以用图14.7的方框图来表示。这也是一般反馈自动控制系统的一种形式。它的主要特征就是有反馈通道沟通了系统输入和输出的关系。图14.7中的输出为温度T。经过检测传感器它就变成了电压eO而反馈回去与给定电压eI(即输入)进行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值e经放大后去控制执行元件,从而改变载热介质(水或气或电流)的流量而去调节对象的温度,使得eO非常接近于给定值eI。亦即输出量温度T随时得到调节而非常接近于给定的温度值。,图14.7,为了更具体一些,我们可以认为执行元件是一个电动阀门D。放大装置是晶体管放大器及两个继电器K开及K关。它
22、们可以使电动阀门D开大或关小。检测装置WT如果是铂电阻温度传感器,比较环节则为一个电桥测量电路。它可以将传感器来的电信号eO与给定电信号eI相比较后变成误差信号eO经过这样具体化后,我们可将图14.7和图14.6相比较,发现微型计算机MC(micro computer)在系统中相当于一个比较环节。现在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微型计算机在此系统中的作用和控制动作的过程。由于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电信号是模拟量,即连续变化的电阻。此电阻量必须经过电桥及放大器而转变为在05V范围内变化的电压信号,然后经过A/D,变换器(模/数变换器)转变为计算机能够认识的数字信号。这里A/D的电压输入为05V,而数字输出为二进制
23、8位。即0V相当于000000005V相当于11111111可见最右边的位(Least Significant Bit,缩写为LSB)的1相当于1/2555V的电压,即一个LSB约相当于4mV。如温度传感器测定范围为050时,放大器F的输出为05V,则一个LSB的变化相当于50/2551/5即约为0.2。A/D变换器输出的8条线连接至输入/输出接口电路I/O。这里用的是PIO,即并行输入输出芯片。它有两个口子,每个口子有8位。A/D来的8条线正好,接至I/O的PA口的PA7,PA6,PA5,PA4,PA3,PA2,PA1及PA0的引出端。因此PA口就是输入,这可由用户程序来指定。I/O的另一个
24、口子PB也有8条引出线,这里只用其两条:PB7和PB6。PB7引至K关(包括其前面的驱动放大器),PB6则引至K开。这就是说,口子PB是作为输出使用的,这也可以由用户程序来指定。现在可以来看看这个系统的控制过程了。第一步:将系统要求控制的过程,按照计算机运行的基本动作写成程序,这个程序就是用户程序。这个系统要求的控制过程可以归纳成下面几点:(1)初始化:规定口子PA为输入,口子PB为输出。,(2)给定温度值,TI,折算成数字量输入至RAM的数据区。(3)要求误差T,也要折算成数字量输入至RAM的数据区。(4)当对象温度TTIT时,命令K关动作;即PB71,PB60。即电动阀关小。(5)当对象温
25、度TTI-T时,命令K开动作,即PB70,PB61。即电动阀开大。(6)当TI-TTTI+T时,BP70,PB60,即电动阀不动。将这些要求先写成汇编程序(用助记符)。并根据汇编语言设计手册用机器语言将此汇编程序翻译成目的程序(即用机器码写成的程序)。,第二步:将目的程序通过键盘KB输入到RAM中去。第三步:由LEG显示器检查每一条指令是否正确。第四步:由A/D转换器输入端送入一个检验电压,模拟WT及F在给定的温度附近应输出的电压值。观察PB7及PB6是否置位和置零符合上述的要求。观察PB7和PB6的值也可通过LED来显示,因此时PB7及PB6还未接至外电路去,以免产生误动作。当这些步骤都能正
26、确通行时,称为程序已经“通过”。否则要加以修改,直至通过为止。最后,将WT和A/D及MC接通,K开,K关与D接通,系统就可以运行了。此系统的运行过程和图14.7所示的一般闭环控制系统是完全一样的。这就是说MC加上A/D在此系统中只相当于一个比较环节的作用,这显然,是大材小用而似乎是毫无必要了。当然,如果用户的要求仅此而已,是没有必要用牛刀来杀鸡的。不过,我们是想通过这个简单系统来说明微型计算机如何在系统中起到判断的作用。即使这样一个系统,除了完成上述的闭环控制功能之外,还有如下潜力:(1)可以实行温度的程序控制,或称为变温管理。可以编一个一天24小时内温度的变化过程,存放在RAM中,这样,控制
27、对象将会自动接受变温。(2)可以编一个与误差信号e成比例+积分+微分的程序输入RAM中,则可形成一个PID调节系统。(3)可以编一个报警程序,当温度超过40和低于5时,进行报警。当然,此时还得增加一点报警信号器,如灯光、蜂鸣器等。,由此可见,应用计算机于控制方面,其灵活性和潜力是很大的。下一节就是在这一节的例子基础上扩大功能的一个例子。,14.5 微型计算机在多对象检测及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图14.8是有n个对象的自动控制系统。P1至Pn为n个人工气候室(或其他的保温装置)。每个对象的检测器(WT1至WTn)也是用铂电阻温度传感器,其输出和图14.6一样也经过电桥及放大器(F1Fn)。各个对象也
28、各有一个电动阀(D1Dn)以控制载热介质的输入量。另外,则只用一台微型计算机和一个A/D转换器。和图14.6不同的是,这里多了一个多路开关M,一个逻辑电路LC和一台微型打印机PR。,图14.8,多路开关M可以定时循环接通几个检测器(WT1至WTn),轮流将n个模拟量送至A/D转换器变成数字量后送入计算机MC。每接通一个WT即有8条并行线将8位二进制数据送入计算机的PA口的8条引线。此数据到达PA口之后计算机即按照上节关于图14.6系统的控制过程进行判断,然后将结果送至PB7及PB6。PB7及PB6的数据是用以控制电动阀的正反转的,但是,现在有几个电动阀(D1Dn),究竟应去控制哪一个呢?当然应
29、该控制送来检测信号的那个对象的电动阀。逻辑电路LC就是用以达到这个目的的。为了使WT与D能一一对应而不致混乱,MC还要送一个同步信号SYN给多路开关M及逻辑电路LC。,有了M和LC以及SYN,每个对象就能在一个周期内(比如一分钟)轮流被检测一次和接受控制一次。这就叫做分时控制。对于每个对象来说,其电动阀是在被检测的瞬间接受控制的。这样,如对象较多,循环周期较短,则控制电动阀开或关的时间太短,以致不起作用。这时可在逻辑电路LC中加一延时电路,使得每次电动阀开或闭的时间保持一段时间(如5秒),这样就可以得到满意的控制作用。为要得到各次检测的温度值,可以将每个对象的温度存于RAM的一定的存储单元中。
30、在每次循环,或若干次循环后,可定时由打印机打出来,这就是巡回检测。,由此可见,这个系统可以达到:巡回控制;巡回检测;温度程序控制(即变温管理);闭环自动调节;自动报警(需另加报警器件)。所有这些功能,都是由于计算机的可编程序而实现的。这就是为什么计算机控制能够有很大的适应性的原因。,14.6 微型计算机在多变量寻优系统中的应用,在一个多变量x1,x2,x3的系统中,各个变量可以在其受限制的范围内受到控制。当这些变量改变时,系统中的某一个质量指标y也将随之而变。即y=f(x1,x2,x3)我们希望能控制x1,x2,x3的大小,使y为其最优值(最大或最小)。这样的问题称为多变量寻优的问题。这种问题
31、在工农业的科研和生产实践中常会遇到。举一个具体例子,也许有助于读者的理解。在一个人工气候箱中培养植物,我们想考察一下光照强度(L)、温度(T)、湿度(H)以及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浓度(CO2)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光合作用的明显现象为植物对二氧化碳吸收(或称摄取)的,程度。如果我们以植物对二氧化碳摄取的快慢(y)作为光合作用的指标,则可得一个多变量系统的关系式:yfL,T,H,(CO2)问题就变成:如何控制L,T,H和CO2以得:y=Max这个问题的解决,还将涉及最优化理论的问题。这里不便在理论方面多加阐述,只是在如何实现这个试验过程中应用微型计算机的问题作一点介绍。也就是说,这里只介绍这样的系
32、统在硬件上应包括哪些主要器件。至于寻优过程的控制则是软件设计的问题了。图14.9就是根据上述的具体实例而作的相应硬件结构图。其中各方框所代表的意义如所标出的符号,已在上面各个图中提到了。这里补充一些上面未有过的符号的意义。,图14.9,CB控制电器板,其中包括继电器及其驱动放大器。X1X4是4个传感器,它们都是根据被检测的变量而选用的。如它们测定的变量为光照,则为光照度传感器,为温度则为温度传感器,为湿度则为湿度传感器等。Y为质量指标变送器,如此指标为二氧化碳摄取量,则此变送器将把植物摄取二氧化碳的快慢变成电量输出。D1D4也是执行元件,这里可以是电动阀,也可以是别的执行机构。这个系统的运行过
33、程是根据用户程序来进行的。这个程序应该编得能满足下述各点要求:,(1)各个被测变量能够自动调节于某一恒值,以便Y在一定时间内接受这些参数的影响。这就是说,在某一段时间内,要求温度、湿度、光照度等为一定值时,则系统处于这几个变量的循环控制状况,以保证它们自动稳定于该给定值。(2)在循环控制X1X4的过程中,指标Y的值也在循环检测而被存入存储器的一个指定的单元中。(3)当Y值趋于稳定(即不上升或下降)后,保存此Y值,记作Y先,以备下次比较之用。(4)判断此时应改变X1X4中的哪个变量,以便Y值再进一步趋近于最优值。(5)改变X1X4中的某一个变量后再进行循环控制,自动调节,使它们稳住不变。在规定的
34、时间后如Y又趋于稳定,保存此Y于另一存储单元中,并记作Y后。,(6)比较Y先与Y后,如Y后优于Y先,则下一步应再继续将该变量朝上次改变的方向改变,以使Y进一步再优化,否则停止改变此变量,而令其保持此值不变。(7)改变另一变量,以求得Y更趋近于其最优值。这就是这个系统应具有的功能。这些功能怎样才能具有呢?靠软件程序设计。从上面几个例子看来,它们在计算机的硬件上变化不算太大,可是作用却有很大的不同,其关键就是计算机的灵活性用软件的变化以减少硬件的变化。即以程序设计为代价,使硬件变化减少至最低限度。,上面几节讲的都是微型计算机在自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似乎看不到它们在进行什么“计算”。其实,计算机在进
35、行判断的过程,就是在进行算术运算,判断两个量是否相等就是在进行减法运算。判断一个结果是否为0,就要用到逻辑运算,进行某些控制动作,有时也用到计数或计时。所以本质上,CPU是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算术或逻辑运算。其实,这是必然的,因为计算机归根到底只认识二进制的数码,而对数码的最基本的“处理”就是算术运算及逻辑运算。,14.7 微型计算机在过程控制系统中的应用,过程控制系统的控制对象特点是大惯性、长纯滞后。在这样的生产过程中,状态的变化和过程变量的反应都是比较慢的。在常规仪表的过程控制系统中,常采用PID调节器作为系统的控制核心。由于PID调节器的参数整定必须与控制对象的固有特性(时间常数及滞后时间)
36、相适应,而不同对象的固有特性相差甚大以致调节器参数整定范围也必须很大。这就给调节器的选购及整定工作造成困难。感光行业的相纸干燥道是由5段干燥区组成的,每个干燥区的热惯性及纯滞后时间都不一样,如每个干燥区用一个PID调节器来控制其温度,则除需要5个调节器外,还需要分别,根据各区的固有特性来整定15个参数(5个比例系数、5个积分系数和5个微分系数)。常因为整定过程比较复杂和困难而实际只是备而不用,工人宁可用眼观手调的方法来进行操作,因为过程甚慢,这样做并不困难,只是要定时观察,注意操作。这种人工控制方式是落后的,也不可能保证较高的控制精度。为此,有必要采用先进的控制装置和特殊的控制方法使大惯性、长
37、纯滞后的工业过程的控制现代化。,14.7.1 干燥道的结构工艺及相纸干燥过程的要求,干燥道是一条长约200米的通道。共分为5个独立调节的温度段(5个干燥区)。调节各段的风温,即可改变吹风的相对湿度,以达到带走通过其中的相纸(或胶片)所含的水分的目的。干燥道的结构及其常规仪表温度调节系统的方块示意图如图14.10所示。,图14.10,1-放纸轴2-收纸轴3-相纸4-喷风嘴5-静压室6-热交换器7-电动阀8-PID调节器9-铂电阻,5个温度的工艺过程基本一样。新风经过热交换器6进入到静压室,经过喷风嘴吹至相纸上,带走其中的水分。铂电阻传感元件9将喷至相纸上的风温变为电量送至调节器8。再由执行机构电
38、动阀7去控制蒸汽阀门,从而改变风温及其相对湿度。这样的一个局部系统,我们称之为小闭环(或简称小环)。5个温段的小闭环系统是采用统一的常规PID调节器为核心的。显然,由于热交换器之间的纯滞后以及传感元件放置位置之不同,对调节器参数的整定将会带来很大的麻烦。尤其是当各个温段结构不同时,整定调试的工作量很大,以致不易为操作工人所接受,甚至放弃PID调节器,而宁可进行人工观察和手动调节。,但是,这样的落后操作方式会严重影响产品质量,也就是干燥过程不能满足质量指标的要求,同时也影响到产量的提高。这是因为各温段的温度容易产生较大的波动,相纸干湿程度不一致而容易断纸,影响回收率。另方面为了防止断纸而不能提高
39、车速,所以产量不能提高。相纸的一个很重要的成品质量指标就是干燥后的相纸含湿量。根据纸的厚薄,对含湿量可以有不同的要求,一般为(70.5)%。,14.7.2 相纸干燥过程控制机系统的功能,根据上节的工艺分析,我们建立了图14.11所示的计算机过程控制系统。图14.11和图14.10相比,很容易看出计算机的作用:一台单板计算机8取代了原先的5台PID调节器。各个小环的反馈是通过一个A/D变换器而送入计算机的。因此,这里仍然存在着5个小环。此外,为了检测干燥后的相纸含湿量,这里采用了红外水分检测仪10,它也通过A/D转换器而去调整各个小环的温度给定值。这实质上形成一个含湿量反馈的大闭环,因此,我们称
40、之为大环。如果从此系统的功能上来分析,则可将其简化成图14.12所示的方块图。,图14.11,8-微型计算机10-水分检测仪,图14.12,图14.12中双线代表5个小环的控制功能。温度控制器及含湿量控制器都是由计算机软件来实现其功能,因而称为软件控制器。也就是说,它们是存在EPROM中的程序,而不必另加特殊的硬件。系统的控制过程:系统开始工作时,由单板机的键盘输入5个温度段的给定值(这是根据人工长期经验来决定的初始给定值)。同时,也将所希望获得的相纸干燥后的含湿量的给定值由键盘输入。系统启动之后,EPROM中的控制程序开始运行。由测温电路测出的各温段的温度经过放大和模数转换而成数字量,由计算
41、机顺序采样与各段的给定值比较后去控制执行机构,从而达到自动调节各段温度的目的。这里所用的采样周期为25ms。即每25ms个温段的实际温度值都要被采样一次。,同时,红外水分检测仪也连续地监视相纸干燥后的含湿量,并将其变成电信号送入A/D转换器去,变成数字量后送入计算机。计算机将此含湿量实际值与其给定值相比后,再根据一定的规律去改变各个温度段的给定值。这样就可以使相纸干燥后的含湿量达到给定值的要求。,14.7.3 系统的硬件结构,(1)微型计算机:可采用单板计算机带有小型打印机。时钟频率2MHzEPROM4KBRAM4KB PIO1个CTC1个显示器6位LED显示。输入键盘28键。此单板机已较普遍
42、,故这里不再图示和详加论述。(2)过程通道:结构示意图如图14.13所示。,图14.13,输入通道:传感元件为铂电阻BA2型;运算放大器为F032型;模数转换器为ADC-0809型;测量电桥为不平衡电桥;水分检测仪为红外分析式型。输出通道:由PIO的A,B两个输出口进行信号输出。继电器驱动电路为复合管电路。,14.7.4 系统软件考虑,(1)因为这是专用的过程控制机系统,我们考虑将整个控制程序固化在EPROM中。这样可以不怕因偶尔断电而造成问题。(2)启动后的第一条指令就是将EPROM中的控制程序调入RAM中(TP801的地址自2000H起)。并执行该控制程序。,(3)为了防止误操作,程序运行
43、后,除键盘最下一行键外,其余各键均失去作用。最下一行键的功能如下:“0”:按下此键,显示停止在当时显示的通道上,显示器的内容是:通道号给定值实际值,为了使人工容易观察,显示的是十进制数(用键盘输入给定值时,也是用十进制)。“F”:按下此键,显示快速轮换,即每05秒显示一个通道的给定值及其实际值。配合使用“0”及“F”键,可使显示停在任一通道号上,以便仔细观察该通道的给定值和实际值。“E”:按下此键,显示退一个通道号。“D”:按下此键,返回到正常轮换显示方式。即回到慢速轮换显示。“EXEC”:按下此键,打印机立即打印当时的各通道的给定值及实际值。,(4)为了节省内存并有更广泛而灵活的适应性,整个
44、系统的控制程序分成几个专用子程序,这样,主程序可以由几个子程序块来组成,而其他功能子程序也可以随时在中断的方式时进行调用。子程序表格显示子程序键扫描子程序大环控制子程序采样及控制子程序修改序号及显示内容子程序定时打印子程序,(5)对5个小环的温度自动调节的程序,我们经过试验之后,放弃采用PID的数字调节方法,因为根据上面提到过的原因,在这里采用PID调节并无实际的好处,而只会带来运行、调试及日后维修上的困难。所以我们采用了特殊的控制程序,详见下节。,图14.14,为叙述方便,我们将两个控制器分别进行讨论。对于小闭环来说,干燥道5个温区就是5个不同参数的控制对象,但每一个温区的控制系统框图是相同
45、的,如图14.14所示。,14.7.5 软件控制器的原理介绍及讨论,其中控制对象的热交换器犹如一个用暖气片加热的大温箱,它本身具有很大的惯性和滞后。控制器通过执行机构电动调节阀(开、关、停3状态)控制蒸气进入量,从而达到控温目的。所以可以考虑的控制方案有:简单开关控制、死区控制、差值时间比例控制、差值时间PID控制等。前3种方法我们都编了程序并在现场进行了试验,均未取得理想效果。至于PID差值时间控制,其公式为:YK1Ti+K2=0Tj+K3(Tj-Tj-1)(开关时间正比于Y值),ij,这种控制器用微处理机来实现并不困难,但由于PID的调节参数K1,K2,K3要根据各温区的固有参数(滞后时间
46、,惯性大小)来分别整定,而测量这些固有参数又十分困难,所以不但要占用大量机器内存,而且调试手续十分繁复。过去厂里用常规仪表PID来控制未取得理想效果,其原因也在于此。所以,我们经分析后没有在现场做实验。经研究后我们采用了另一种特殊的控制方法。它可以用下面的公式来描述:当Ti-,且dTi/dt0时,阀门关当Ti,且dTi/dt0时,阀门开其他情况时,阀门停,其中TiT给-Ti,为死区。经现场实验和半年以上的运行证明效果良好。平均温度被控制在T给0.25,波峰值小于1。用图14.15可进一步说明其控制原理。,图14.15,当实际温度Ti到达A点以前,即-Ti,不管Ti如何变化,阀门均停在原位置上。
47、当Ti离开死区,只要Ti小于最大值(B点),则满足TiT给-Ti-,且dTi/dt0的条件。阀门则迅速关下,使温度开始下降。而当Ti一开始下降(B点以后),dTi/dt0,不再满足上述条件,阀门就停止在这位置上,一直到D点,Ti的变化又开始满足另一条件TiT给-Ti,且dTi/dt0,阀门才重新开启这种控制方法很像微分控制。但由于它不是依据对象参数(时间常数)而是依据输出情况来判断改变控制器的输出,它不仅考虑了实际温度与给定值的偏差,而且还考虑了实际温度的变化趋势,所以它对,不同的干燥道温段都同样可以达到减小超调和波动的目的。亦即有一定的自适应效果。这样,调整控制器参数的过程就被大大地简化,便
48、于应用。实际使用时只需编制一个控制程序(控制器)而不需要对5个温段分别进行编程。当然,编程时还应考虑其他一些细节问题,例如5个温段的控制次序、Ti偏离给定值过大时应加强控制(即让阀门全开或全闭)、对采集数据进行噪声滤波等,在这里不多叙述。上面叙述的小闭环只解决了各温度段的控制精度和调节速度问题。开机时人工设定的温度给定值仅仅是经验数据,不一定对各种相纸(或胶片)都合适,何况即使暂时合适了,也会由于大气变化、乳剂流,量的波动和乳剂浓度变化等因素使相纸干燥后含湿量达不到要求。为了保证含湿量一定,就必须随时修正温度给定值。大闭环就是为了这个目的而设置的。图14.11中红外测湿仪把收卷附近处的相纸含湿
49、度测出来送给微处理机,微处理机定时地把该测量值与含湿量给定值进行比较,如发现不合适则修改各温段的温度给定值。由于各段温度给定值存放在微处理机的内存中,且实现了机器自动修改,它比人工调节仪表或阀门要快得多而且也准确得多。另外,修改方案也可以各式各样,非常方便。实际系统中可以采用带优先权的逐个修改法。这种方法实质上是把工人实际经验程序化,也就是先调,整对干燥影响最大的温段温度,当该温段温度调到极限值(工艺要求)后,按优先权次序,再调整下一温段的温度具体做法只要在运行时调整定时时间(间隔一定的时间再进行修改)即可达到较好的效果。大、小闭环中的两个控制器都是由微处理机完成的,亦即硬件软件化。另外为了充
50、分利用微处理机的功能我们还编制了显示、键扫描(便于人机对话)、打印等程序。主程序流程如图14.16所示。,图14.16,图14.16程序流程图只是一个粗框图,其中大环控制子程序和采样控制子程序即为相应的大闭环和小闭环中的控制器。由于整个软件系统采用了子程序化模块化,所以不但便于设计和调试,而且也便于今后的修改和扩展。另外,程序可全部固化在EPROM中,所以也十分便于使用、保存和推广应用。,14.8 单片机在称重装置中的应用,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带来了衡器具产品的革命,目前广泛使用的称重系统即为微型计算机化的电子秤。商用计价电子秤就是微型计算机称重系统的典型实例。,14.8.1 商用计价电子秤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