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课件第二节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288511 上传时间:2023-10-14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1.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课件第二节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教学课件第二节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教学课件第二节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教学课件第二节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教学课件第二节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课件第二节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课件第二节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ppt(4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一、基因、DNA和染色体,思考: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是怎样的?,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基因、DNA和染色体都是遗传物质,那么它们之间是否存在什么联系呢?,基因在哪里?,生物体,细胞,染色体,基因,DNA,细胞核,染色体与DNA的关系怎么样呢?,看看下面这幅图片,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片段。,基因与染色体之间的关系,染色体,DNA,蛋白质,基因,基因,基因,DNA,染色体,、,基因,染色体、DNA和基因三者关系图解,观察:,DNA分子片段示意图,概括基因的概念: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细胞核内的DNA分子和它们所携带的基因大多有规律地集中在染

2、色体上。而且每一种生物细胞内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32对,20对,12对,4对,10对,23对,每一种生物细胞内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观察与思考:,、认真观察经过整理后的正常人(女)体细胞内染色体的排序图。,46条(23对)。因为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讨论:,1、数一数人体细胞内有多少条染色体,为什么这些染色体是成双成对的?,2、每条染色体上都有染成不同颜色的区域,每个区域都是一个基因吗?,不是,每条染色体上都有成百上千个基因,而染成不同颜色的区域并没有那么多,所以每个染色区域可能含有多个基因。,、

3、下面是染色体和DNA的关系示意图。,观察与思考:,讨论:,3、请你根据染色体和DNA的关系示意图,概括染色体、DNA和基因三者之间的关系。,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4、如果用一根长绳来代表DNA分子,在长绳上用红、橙、黄、绿、蓝等颜色涂在不同的区段上。这些不同颜色的区段表示什么?怎样才能把长绳处理成短棒状的染色体的样子?,不同颜色的区段表示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不断把长绳螺旋缩短变粗,就能把长绳处理成短棒状的染色体样子。,观察与思考:,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和DNA分子是成对存在,基因也成对存在,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基因决定着生物体可遗传的性状。,总结:,二、基因经精子和卵细

4、胞的传递,亲代的基因是通过,生殖过程,传递给子代的。,我们知道,大多数生命是从一个受精卵开始的。那么,父母究竟通过什么把控制性状的基因传递给了后代子女的呢?,亲代通过生殖过程把基因传递给子代的。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和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桥梁”。,受精卵,精子,卵细胞,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的来源怎样?,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体细胞中每一对染色体,都是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讨论:,受精卵,精子,卵细胞,46+46=,92,92+92=,184,父,母,子,子,媳,孙,细胞中的染色体是怎样保持恒定的?,思考:,小资料:,1883年,比利时的胚胎学家比耐登对体细胞只有2对染色体的马蛔虫进行

5、研究时发现,马蛔虫的精子和卵细胞都只有2条染色体(由每一对里的一条组成),而受精卵则又恢复到2对染色体。那么,是不是所有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都是这样的呢?,事实:,1890年德国细胞学家鲍维里,1891年德国动物学家亨金,通过对多种生物的观察研究,证实了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父母的性状遗传是通过双亲的生殖细胞把基因传递给了新个体。并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而受精卵则又恢复到原来染色体数目。,结论:,对,对,对,对

6、,(条),(条),(条),(条),条,条,父,母,精子,卵细胞,受精卵,新个体(体细胞),填写生殖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并回答问题。,23,46,23,46,23,23,46,23,23,46,请写出染色体变化的规律(用n、2n表示),亲代(),生殖细胞(),子代(),2n,n,2n,A,a,A,a,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请完成下面的填图,看谁填得正确。,父母的性状遗传是通过双亲的把 传递给了新个体。,生殖细胞,基因,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的来源怎样?,生物的体细胞中每一对染色体,都是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1、下面是关于染色体和基因在亲子代之间传递特点的叙述,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7、1)子代体细胞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2)子代体细胞中的基因,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3)人的卵细胞中23条染色体在形态和大小上都是不同的。(4)子代体细胞核中的每一个基因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2、下列关于基因,DNA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A、每条DNA分子上会有很多个基因B、每条染色体上会有很多个DNA分子C、每条染色体上会有很多个蛋白质分子D、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B,练习:,10条,12条,32条,3、玉米、水稻和马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分别是20、24和64条,它们产生的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分别是多少条?还是成双成对吗?,不是,无性生

8、殖的新个体由母体直接产生,没经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所以个体只具备母体的遗传性状。与染色体和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无关。,4、为什么无性生殖的后代个体之间十分相像?这与染色体和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有关吗?,1.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桥梁”是 和。2.染色体主要由两种物质组成:一种是,一种是。,精子,卵细胞,DNA,蛋白质,反馈练习,3.人的染色体分布在()A.细胞质内 B.细胞膜上C.细胞核中 D.液泡中,C,4.每种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A.数量一定,成对存在的B.数量一定,单个存在的C.数量不一定,成对存在的D.数量不稳定,单个存在的,A,5.人体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

9、A.与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相同B.比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多一倍C.是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一半D.明显少于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C,6.下列哪种细胞中基因成单存在()A.珠被细胞 B.表皮细胞C.卵细胞 D.受精卵,C,动动脑:,1、父母的性状是怎样遗传给子女的()A、通过父母的言传身教 B、通过孩子是学习和模仿 C、通过长期的共同生活 D、通过生殖细胞,D,动动脑:,2、天鹅的受精卵发育成天鹅,而不发育成丑小鸭,是因为其受精卵含有特有的()A、性状 B、细胞 C、遗传物质 D、细胞膜,C,动动脑:,3、下列关系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动物和植物细胞内没有基因B、只有受精卵中才有基因C、只有生物的

10、体细胞中才有基因D、受精卵内含有父母双方的基因,D,动动脑:,4、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A、两倍 B、一半C、相等 D、略少,B,基因,DNA,染色体,细胞核,细胞,生物体,先天性愚型,21 三体综合症 是发病率最高的染色体病,在新生儿的发病率是1/8001/600。男性多于女性。该病的出生风险率随孕妇的年龄的增加而增大,临床表现为面部扁平,宽眼距,斜视,耳小低位,张口吐舌,唇厚,手短而宽,先天性心脏病,智力障碍。,性腺发育不良,缺少一条X染色体,病因:,症状:,常见于女性。身体矮小;肘外翻;显蹼颈。性腺发育不良,乳房不发育,故无生育能力。30%伴有先天性心脏病。,进行

11、性肌营养不良,肌肉萎缩、无力而导致行走困难,双侧腓肠肌呈假性肥大。多于4岁5岁发病,20岁以前死亡,病因:,症状:,唇裂,唇裂俗称兔唇,是颌面部常见的先天发育畸形。唇裂的发生是由于胚胎早期胎儿口腔唇部在多种因素影响下,正常组织发育受阻所致。一般认为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关系最为密切。唇裂患儿的父母或亲属中有相似的畸形。妊娠期母体营养和钙、磷、维生素等缺乏,母体受到外伤或病毒感染均可致婴儿唇裂。某些药物可通过胎盘进入胚胎而致畸形。如抗恶性肿瘤药,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内分泌因素,如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可致畸形。,白化病,白化病又称之为白斑病、先天性色素缺乏病,是一种涉及皮肤、毛囊和眼黑素合成减少或缺

12、乏的遗传性疾病。若病变累及皮肤、谳囊、眼三器官者称之为眼皮肤白化病;主要累及眼者称为眼白化病。本病世界上各民族均可罹患,患病率为10/10万至5/10万。其中以黑种人尤其是在以同族通婚为主的荒岛边远地区发病率可高达62.5/10万。有学者报道在我国为1/28000。,苯丙酮尿症,体细胞中缺乏将苯丙氨酸转变成酪氨酸的酶。,损害神经系统。智力低下;头发色黄;尿中含过多的苯丙酮酸而有异味。,病因:,症状:,遗传病对人类的危害(1)我国大约有20%25%的人患各种遗传病;(2)新生儿约1.3%有先天缺陷,其中70%80%是由于遗传因素所致;(3)15岁以下死亡的儿童中,大约40%是由于各种遗传病或其他先天性疾病所致;(4)流产儿,约50%是染色体异常引起;(5)对三体综合征患者,每年出生达2万余人,全国总数不少于100万人。综上所述,遗传病不仅危害着人类的身体健康,而且贻害子孙后代,给患者的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也给社会增加负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