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课件:第8章-税收基本原理.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289680 上传时间:2023-10-14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2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课件:第8章-税收基本原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教学课件:第8章-税收基本原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教学课件:第8章-税收基本原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教学课件:第8章-税收基本原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教学课件:第8章-税收基本原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课件:第8章-税收基本原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课件:第8章-税收基本原理.ppt(5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八章 税收基本原理,本章结构,第一节 税收基本概念第二节 税收原则与最适课税第三节 税制构成要素第四节 税负的转嫁与归宿第五节 税收效应,第一节 税收基本概念,一、税收概念(一)什么是税收 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和程序,参与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分配,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第一,税收是筹集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第二,税收与国家存在密切相关;第三,税收课征的依据是国家的政治权力;第四,税收的主体是国家。,第一节 税收基本概念,(二)税收的基本特征(1)强制性 税收的强制性,是指国家征税是凭借政治权力,通过颁布法律或法令实施的。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违抗

2、,否则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税收的强制性使得税收与公债(取决于债权人意愿)、政府收费(取决于缴款人的自主行为)等区别开来,(2)无偿性 税收的无偿性,是指国家征税以后,税款即为国家所有,不再归还给纳税人,也不向纳税人直接支付任何代价或报酬。税收形式上的无偿性,将税收与债务收入(必须按期还本付息)、规费收入(国家为付费者直接提供服务而取得的收入)等区分开来,(3)固定性 税收的固定性:指国家在征税前就以法律或法规的形式预先规定了征税的标准,包括征税对象、征收的数额或比例,并只能按预定的标准征收。税收的固定性使税收与货币的财政发行、摊派和罚没收入等(不具有确定性规范的财政收入形式)区分开来。上述三个

3、形式特征是一个统一体,共同构成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标志。,二、税收分类(1)以税收的征税对象为标准分类 以税收的征税对象标准,税收可以分为流转税类(商品税类)、所得税类、财产税类等。所谓流转税类,一般是指对商品的流转额和非商品的营业额所征收的那一类税收,如消费税、增值税、营业税、关税等。,所谓所得税类,一般是指对纳税人的各种所得征收的那一类税收,如企业所得税(公司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所谓财产税类,一般是指以属纳税人所有的财产或归其支配的财产数量或价值额征收的那一类税收,如房产税、契税、车船税、遗产及赠与税等。,(2)以税收负担是否容易转嫁为标准的分类 以税收负担是否转嫁为标准,税收

4、可以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两大类。所谓直接税,是指税负不易转嫁,由纳税人直接负担的税收,如各种所得税、土地使用税、社会保险税、房产税、遗产及赠与税等等。所谓间接税,是指纳税人容易将税负全部或部分转嫁给他人负担的税收,如以商品流转额或非商品营业额为课税对象的消费税、营业税、增值税、销售税、关税等。,(3)以管理权限为标准的分类 中央税:属于中央政府管理,并支配其收 入的税种 地方税:属地方政府管理,收入由地方政府支配的税种 中央地方共享税:属中央与地方政府共同享有,并按一定比例分别管理和支配的税种,(4)以税收的计税依据为标准的分类分为从价税和从量税 从价税:以课税对象及其计税依据的价格或金额为标准

5、,按一定税率计征的税收,如增值税等。从量税:依据课税对象的总量、数量、容积和面积等,采用固定金额计征的税收,如资源税、车船使用税等。,(5)以税收与价格的关系为标准分类 税金如果是计税价格的组成部分,称为价内税;计税依据:含税价格 税金独立于计税价格之外的,称为价外 税。计税依据:不含税价格 价内税:税款=含税价格税率 价外税:税款=不含税价格税率含税价格/(1+税率)税率,价内税的负担较为隐蔽;价外税的负担较为明显,中国的消费税与营业税都采取价内税。而增值税在零售以前各环节采取价外税,在零售环节采取价内税。西方国家的消费税大都采用价外税方式。,第二节 税收原则与最适课税,一、税收原则 税收原

6、则就是税收制度设计和税收制度改革应遵循的基本准则,也是评价一国某一时期税收制度优劣的基本标准。税收具有公平、效率、稳定三大原则。古今中外 管子“治国必先富民”“相地而衰征”法国柯尔贝尔“拔最多鹅毛而听最少鹅叫”,(一)公平原则 公平原则被公认为税收的首要原则。横向公平:指的是福利水平相同的人应缴纳相同的税收。纵向公平:指的是福利水平不同的人应缴纳不同的税收。在税收理论上形成了两种主要的观点,即受益原则和支付能力原则。,受益原则:利益说要求每个人所承担的税负应当与他从公共产品中的受益相一致。纳税能力原则:能力说要求根据纳税人的纳税能力来确定其应承担的税负。,(二)效率原则 效率原则要求税制的设计

7、应使税收造成的社会成本应最小。税收造成的社会成本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税收干扰私人经济部门的选择造成的超额负担,亦称经济成本;二是税务成本。也由此引出了税收效率的两个涵义,即税收经济效率和税务效率。,税收对微观经济活动的效率损失应当最小。可称为税收经济效率。“税收中性”原则:指的是政府课税不应干扰或扭曲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或者说不影响私人经济部门原有的决策。尽可能不造成税收的超额负担即无谓损失是指既定税收收入下的超额负担最小化。,指税收的征收成本最小化,即税收的行政效率问题税务效率 税务效率的涵义是指以最小的税务成本取得既定的税收收入。一般通过税务成本占税收收入的比重这一标准来衡量。税务成本是指

8、在税制实施过程中征税机关和纳税人发生的各类费用和损失,包括征税成本和纳税成本。,征税成本指征税机关为履行职责,依法征税而发生的各种费用。包括人员工资和福利费用,设备、设施费用,办公费用等。纳税成本是指纳税人为履行纳税义务,依法纳税所发生的各种费用。,(三)稳定原则 税收稳定原则指的是运用税收的杠杆作用来调节和干预宏观经济,以保持经济稳定发展。税收作为国家稳定经济的重要杠杆,其作用有两个方面:一是“内在稳定器”作用,二是“相机抉择”作用。,二、最适课税(一)最优课税 最适课税理论也称为最优税收理论,是指依据纯税收中性原则设置或征收的、不产生税收超额负担和不造成任何经济扭曲,且符合公平原则的税收。

9、实质上,最适课税理论是政府征税在公平和效率意义上使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理论。,(二)次优课税 次优课税是以西方经济学中的次优理论为基础的。帕累托最优是要解决经济不存在扭曲因素条件下的资源最优配置问题,然而现实社会符合帕累托最优的条件往往难以完全存在,扭曲损失无法从经济各部门中完全排除。那么,如何使政府政策的扭曲损失最小,是次优理论所关注的核心问题。,(三)优化商品税(1)一般税与选择税的权衡。(2)拉姆齐法则-反弹性法则及其修正。(3)科勒特-哈格法则。,拉姆齐法则(等比例减少法则):要使税收的超额负担最小,税率的设置应当使各种商品的需求量以相等的百分比减少。,(四)优化所得税(1)所得税的边际税

10、率不能过高。(2)最适所得税率结构应当呈倒“U”型。边际税率应在0与1之间;有最高所得的个人的边际税率为0;如果具有最低所得的个人按最优状态工作,则他们面临的边际税率应当为0,第三节 税制构成要素,一、税制的含义 税制是税收制度的简称。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税收制度是指国家各种税收法令和征收管理办法的总称。它包括税收基本法规、条例、实施细则、税收管理体制、专项管理制度、征收管理办法、工作制度等。另一方面,税收制度是指国家按一定的税收原则组成的税收体系。,二、税制构成要素 纳税人 征税对象 三个基本要素 税率 纳税环节 纳税期限 减税免税 违章处理等,纳税人:指税法规定的负有纳税义务的单

11、位和个人。纳税人是纳税义务的法律承担者,只有在税法中明确规定了纳税人,才能确定向谁征税或由谁来纳税。负税人是指最终负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在税收负担不能转嫁的条件下,纳税人与负税人是一致的;在税收负担可以转嫁的条件下,纳税人与负税人是分离的 扣缴义务人,是税法规定的,在其经营活动中负有代扣税款,并向国库交纳税款义务的单位和个人,课税对象是指对什么事物和什么活动征税,即征税的标的物。它是一个税种区别于另一个税种的主要标志 税目是税法规定的征税对象的具体项目,它将征税对象具体化(如个人所得税按所得可进一步分为工资、租金、利息、股息等),计税依据是计算应纳税额的依据,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一是计税金额(

12、从价计征方法)应纳税额=计税金额税率二是计税数量(从量计征方法)应纳税额=税率计税数量,税率,是税法规定的应征税额与征税对象之间的比例,是计算应征税额的标准。税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的财政收入和纳税人的税收负担。税率是税收制度的中心环节、核心 一般来说,税率可分为比例税率、定额税率(固定税额)和累进税率。,1比例税率:是指对于同一征税对象,不论其数量大小,都按同一比例征税的一种税率制度。其主要特点,是税率不随征税对象数量的变动而变动。2定额税率:是指按征税对象的一定计量单位规定固定税额,而不是规定征收比例的一种税率制度。,一般适用于从量计征的税种。(相对于金额而言就具有累退性)3累进税率:是

13、随课税对象数量增加而逐级提高的税率。特点:征税对象数额越大,税率越高,因计算方法和依据不同:分为全额累进税率和超额累进税率 全额累进税率:对征税对象的全部数额都按与之相应的税率计算税额。超额累进税率:把征税对象按数额大小划分为若干等级,每个等级由低到高规定相应的税率,每个等级分别按该等级的税率计征。,定额税率、比例税率和累进税率,税率,O,税基,累进,比例,累退(包括定额税率),减税免税,是指税法对某些纳税人或征税对象给予鼓励和照顾的一种特殊规定。税收制度的减税免税要素包括以下内容:减税和免税起征点免征额 减税:对应纳税额少征一部分税款;免税:对应纳税额全部免征。,起征点,是征税对象达到征税数

14、额开始征税的界限。未达到起征点时不征税;而一旦达到或超过起征点时,则要就其全部的数额征税,而不是仅对其超过起征点的部分征税。免征额,是在征税对象总额中免予征税的数额,免征额部分不征税,只对超过免征额部分征税。起征点和免征额都是对纳税人的一种优惠,但前者优惠的是个别纳税人,后者则惠及所有纳税人。,第四节 税负的转嫁与归宿,一、税收负担 税收负担是指国家征税减少了纳税人的直接经济利益,从而使其承受的经济负担。它反映一定时期内社会产品在国家与纳税人之间税收分配的数量关系,通常用税收负担率这一相对量来表示。税收负担问题是税收的核心问题,也是建立税收制度要解决的首要问题。,1微观税收负担是指纳税人个体所

15、承受的 税收负担。企业税收负担率是指一定时期内企业缴纳的各种税收占同期企业纯收入(即利润)总额的比例。个人税收负担率,是指个人缴纳的各种税收的总和占个人收入总额的比例 用公式表示如下:,2宏观税收负担:指纳税人总体所承受的税收负担,也可看作是整个国民经济的税收负担。国内生产总值(GDP)税收负担率;计算公式为:,税收负担水平的确定 宏观税收负担水平的确定问题实质上是一个财政职能的实现问题,既关系到资源配置效率,同时也关系到社会公平和经济稳定与发展。税收负担水平是通过税制确定的。具体体现为最优税率的确定,拉弗曲线,该曲线阐明了税率、税收收入和国民产出(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E点代表的税率,是与生

16、产相结合能提供最大税收的税率。阴影区是税率禁区。,税收禁区,拉弗曲线的含义:1、高税率不一定取得高收入,而高收入也不一定要实行高税率2、取得同样多的税收收入,可以采取两种不同税率3、保持适度的宏观税负水平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条件政策含义:减税以刺激经济增长,二、税负转嫁与归宿(一)税负转嫁与归宿的概念 税负转嫁是纳税人通过经济交易中的价格变动,将所纳税收(全部或部分)转移给他人负担的行为及过程。其涵义包括:纳税人是唯一的税负转嫁和承担主体;价格变动是税负转嫁的基本途径。,税收转嫁行为的发生,可能使纳税人与负税人出现不一致的情形(前转:提高价格由卖者转到买者;后转:压低价格由买者转到卖者)因

17、此就存在税负归宿问题。税负归宿表明转嫁的税负最后是由谁来承担的。税负的实际承担者就是负税人。,(二)税负转嫁的形式 前转:也称为顺转,它是指纳税人在进行交易时,按课税商品的流转方向,用提高价格的办法,把所纳税款向前转嫁给商品的购买者或消费者。这是税负转嫁的基本形式。,后转:也称为逆转,它是指纳税人用压低价格的办法,把税款向后转嫁给货物或劳务的供应者。例如纳税人通过压低购进原材料的价格,将税负转嫁给原材料的生产者 混转:兼有二者,(三)税负转嫁与归宿的一般规律 1商品课税较易转嫁,所得课税一般不易转嫁。2供给弹性较大、需求弹性较小的商品的课税较易转嫁,供给弹性较小、需求弹性较大的商品的课税不易转

18、嫁。,3课税范围宽广的税种较易转嫁,课税范围狭窄的税种难以转嫁。4对垄断性商品课征的税容易转嫁,对竞争性商品课征的税较难转嫁。5从价课税的税负容易转嫁,从量课税的税负不容易转嫁。,第五节 税收效应,一、税收效应的含义 税收作为一种强制和无偿的国家占有,总会对纳税人的经济选择或经济行为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因此,税收效应就是指国家征税对纳税人经济活动和经济决策产生的影响,这种影响包括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两个方面。,所谓收入效应,是指在相对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因个人实际收入发生变化而产生的对商品消费量的影响 所谓替代效应,是指个人实际收入水平不变的前提下,因相对价格的变化而产生的对商品消费量的影响,二、税收效应分析(一)税收与消费者行为 1税收对消费者选择的收入效应 2税收对消费者选择的替代效应,税收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衣服,食物,O,F,E*,E,I,C,I,无差异曲线,C,F,C,E*,对食物征税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二)税收与生产者行为 1税收对生产者选择的收入效应,2税收对生产者选择的替代效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