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课件:第一学期-腰腿痛-第一次课腰腿痛概述.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289697 上传时间:2023-10-14 格式:PPT 页数:86 大小:7.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课件:第一学期-腰腿痛-第一次课腰腿痛概述.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教学课件:第一学期-腰腿痛-第一次课腰腿痛概述.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教学课件:第一学期-腰腿痛-第一次课腰腿痛概述.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教学课件:第一学期-腰腿痛-第一次课腰腿痛概述.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教学课件:第一学期-腰腿痛-第一次课腰腿痛概述.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课件:第一学期-腰腿痛-第一次课腰腿痛概述.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课件:第一学期-腰腿痛-第一次课腰腿痛概述.ppt(8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腰腿痛的概述,时代之病 中国人有过腰腿痛的人可达到80%。腰腿痛虽不至危及人的生命,不像癌症、艾滋病那样令人悲哀惊恐,但是它纠缠绵难愈,反复发作,严重影响人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一、定义 腰腿痛也可以简单地称为腰痛,即出于腰部的组织结构发生病变所引起的腰部疼痛症状,病变原发位置在腰部。,二、病理及病因 中医学认为,腰的结构与功能和肝肾两个脏腑密切相关,尤其是肾脏。有腰为肾之府之说。,元气,生殖功能,脊柱、骨骼,夹闭动脉,肾,引起腰腿痛的原因错综复杂,中医学概括其病出为三类:损伤与劳损、外邪侵袭和肝肾亏虚。中医在治疗腰腿痛的时候很注意调补肝肾。,现代医学 先天性畸形、姿势不良、退行性改变、脊柱软组

2、织损伤、骨关节感染性炎症、骨肿瘤、内脏病。,根据引起腰腿痛疾病的病位所在与脊柱的关系,将腰腿痛概括为两类:脊柱病腰腿痛和非脊柱病腰腿痛。,脊柱病腰腿痛 包括引起腰腿痛的各种腰部与脊柱密切相关的骨关节、肌肉、韧带等组织的急慢性损伤、局部炎症、退化增生、营养代谢不良、姿势不正、先天畸型以及局部的肿瘤、结核等疾病。,非脊柱病腰腿痛 是指引起腰腿痛的各种腰腹部与脊柱的结构和功能没有直接关系的腹腔、盆腔脏器或组织的疾病,如肾病、泌尿系结石、妇科病、主动脉瘤、前列腺疾病等。,根据引起腰腿痛疾病的性质不同,器质性,功能性,腰腿痛,器质性腰腿痛 指腰部组织器官的结构损坏甚至形态改变或盆腔脏器疾病引起的腰腿痛。

3、,功能性腰腿痛 指腰部受寒着凉、外伤、劳累等原因引起的脊柱骨关节及其周围的肌肉韧带筋膜发炎或轻度损伤,而没有明显的骨关节软组织破坏或形态结构严重改变的腰腿痛。,解剖,1脊柱,(1)椎体 圆形,有点像棋子的小矮圆柱状。它主要由松质骨构成,外面包裹着硬质骨,在椎体的上下两端的表面还各贴着一层软骨。椎体承受和传递人体的重力,所以越低位的椎骨的椎体越大。,(2)椎弓 椎弓在椎体的后方,它是由椎体两侧的椎弓根向后伸展,延续部分(椎板)相互合拢而成,看上去形状像弓,所以叫椎弓。椎弓根较细,上下有凹陷性切迹,在受力损伤的时候容易发生断裂,使椎弓与椎体分离。,(3)关节突 关节突是由椎弓上伸出,上下各一对,它

4、们在椎弓根与椎板交界的地方突起,一对朝上,叫上关节突;一对朝下,叫下关节突。上一个椎体的上关节突和下一个椎体的上关节突彼此相合,构成一对关节。,与相邻椎体和其间的椎间盘构成的椎体关节相区别,叫做后关节,又叫做小关节和关节突关节。,(4)横突 腰椎的横突比其他椎骨的横突要长,其中以第三腰椎横突最长,容易受肌肉牵扯而发生软组织劳损,甚至骨折。,(5)棘突 身体比较瘦的人,在后背正中以模到一条串珠样的东西,那就是棘突的顶。第七颈椎的棘突特别长,作为数椎骨的标记。,(6)椎间孔 椎间孔是由上下相邻的两个椎体两 侧的椎弓根上方和下方的凹槽对合形成 的孔隙,它的前壁是相邻椎体后缘和椎 间盘的纤维环。后壁是

5、关节突关节及关 节囊。,(7)椎间盘,纤维环 由纤维软骨构成 内,中,外三层 各层交叉30-600角,髓核 弹性胶状物 质 位于椎间盘中央,占 30-50%的面积,纤维 环和软骨板密封 粘多糖蛋白复合体、硫酸软骨素和大量水分,(8)椎管 当各椎骨由椎间盘及关节韧带连成脊柱时,每节椎骨的椎孔连起来构成了一条长长的管道。它上连头颅下的枕骨大孔,与大脑相通,下面通过骶骨的椎管到尾骨。骶管下端开口,称为骶孔或骶管裂孔。,(9)骶骨 是由五块骶椎融合而成的一个骨块呈上宽下窄的扁三角形,基底部向上、向前,尖朝下与尾骨相连。,2.椎骨的连结,椎体间连结,黄韧带棘间韧带棘上韧带横突间韧带关节突关节,椎弓间连结

6、,椎间盘前纵韧带后纵韧带,Louis于1977年提出了脊柱的柱体学说,将其分为2个柱:前柱:椎体、椎间盘和前纵韧带 后柱:后纵韧带和椎弓等复合体,脊柱的“三柱”概念,Danis于1983年在研究胸腰椎外伤时提出脊柱的“三柱”概念,从整体上定义了三个功能柱:前柱:前纵韧带、椎体和椎间盘前份;中柱:后纵韧带、椎体和椎间盘后份;后柱:椎弓根后方的诸多结构(包括关节突、黄韧带、棘上韧带和棘间韧带等)并指出脊柱稳定性的保持有赖于“三柱”结构的完整。,脊柱的“三柱”概念,3、运动的平衡及连接机构肌肉 肌肉和韧带一样能连接和稳定脊柱,它更重要的作用是收缩舒张使人体产生运动。腰椎周围长着许多大大小小的肌肉,总

7、数约140多条,它是腰部运动及维持平衡的主要动力结构。,腹部肌肉 三个部分 腰背肌肉 两侧的腰肌,1.髂腰肌 Iliopsoas,腰大肌,髂肌,作用:使大腿前屈和旋外。下肢固定时,可使躯干和骨盆前屈。,起自椎体侧面和横突,起自髂窝,腰大肌,髂肌,区分,2.阔筋膜张肌,阔筋膜张肌,3.斜方肌Trapezius,位于项部和背上部的浅层,位置:,作用:,使肩胛骨向脊柱靠拢;上部肌束可上提肩胛骨;下部肌束使肩胛骨下降。如果肩胛骨固定,一侧肌收缩使颈向同侧屈、脸转向对侧,两侧同时收缩可使头后仰。,4.背阔肌Latissimus Dorsi,位置:,位于背的下半部及胸的后外侧,作用:,使肱骨内收、旋内和后

8、伸。当上肢上举被固定时,可引体向上。,斜方肌,背阔肌,5.臀大肌Gluteus Maximus,使大腿后伸和外旋,6.梨状肌Piriformis,使伸直的大腿旋外,臀大肌,梨状肌,臀中肌,臀小肌,7、腹直肌Rectus Abdominis,位置:位于腹前壁正中线的两旁,腹直肌,腱划,8、腹外斜肌Obliquus Externus Abdominis,位于腹前外侧部的浅层,腹外斜肌,9、腹内斜肌Obliquus Internus Abdominis,在腹外斜肌深面,腹内斜肌,10、腹横肌Transversus Abdominis,在腹内斜肌深面,腹横肌,提睾肌,4.脊髓,位置:椎管内。上端在枕骨

9、大孔处与延脑相连,成人脊髓下端平对第1腰椎体下缘,全长45cm;新生儿下端平对第3腰椎体。,4.1、位置和外形,4 脊髓,外形:前后略扁的圆柱形。两个膨大 六条纵沟 脊髓圆锥 终丝,4.2、位置和外形,颈 膨 大:C4-T1腰骶膨大:T12-S3,4.1、位置和外形,脊髓圆锥:腰骶膨大向下急剧缩小的一个圆锥形末端。,终丝:脊髓圆锥向下延为一根细长的无神经组织的丝,止于尾骨背面的骨膜。,4.1、位置和外形,前正中裂,后正中沟,4.1、位置和外形,前外侧沟,后外侧沟,4.1、位置和外形,脊神经节:后根上的膨大,内含感觉神经元胞体。,4.1、位置和外形,4.2、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脊髓节段:每

10、对脊神经根的根丝相连的一段脊髓,共31个节段。,马尾:腰、骶、尾神经根在椎管内几乎垂直下行,围绕终丝周围形成的马尾状结构。,4.2、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腰椎穿刺:第3、4腰椎间或第4、5腰椎间穿刺。,4.2、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成人):,4.2、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C14与同序椎骨相对应;C58、T14与同序椎骨上一节椎体相对应;T58与同序椎骨上两节相对应;T912与同序椎骨上三节相对应;L15平对1012椎体;S15、Co平12胸椎和第1腰椎椎体相对应。,中央管:脊髓中心部,纵贯脊髓全长,向下达脊髓圆锥处,扩大称为终室。内含脑脊液。,4.3、内部

11、结构,灰质:中央管周围,呈“H”形,由神经细胞的胞体及纵横交织的神经纤维构成。白质:位于灰质的周围,主要是纵行排列的纤维束。,前角,后角,中间带,侧角,4.3、内部结构,(一)灰质,短宽,颈膨大和腰骶膨大处特别发达。,1.前角:,4.3、内部结构,(一)灰质,运动神经元:分布于梭外肌纤维,传递随意运动冲动;运动神经元:散在于-运动神经元之间,分布至梭内肌纤维,维持肌张力。,Renshaw细胞:接受-运动神经元的返回侧支,对其有反馈抑制作用。,1.前角:,4.3、内部结构,(一)灰质,侧角(中间外侧核)中央灰质(灰质前连合、灰质后连合),2.中间带,4.3、内部结构,(一)灰质,边缘核,3.后角

12、:,4.3、内部结构,(一)灰质,胶状质,固有核,胸核,后索,白质,4.3、内部结构,前索,1.固有束:,2.上行纤维束,3.下行纤维束,紧贴灰质表面,分别位于三个索内。主要由后角细胞轴突构成,行程不超越脊髓。功能:联系脊髓不同节段,完成节段或节段间的反射。,1.固有束:,白质,4.3、内部结构,2.上行纤维束,薄束和楔束,白质,4.3、内部结构,T5节段以下薄束T4节段以上楔束,位置:位于后索,C,T,L,S,2.上行纤维束,薄束和楔束,白质,4.3、内部结构,功能:传导躯干、四肢的 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纤维排列:内外:骶、腰、胸、颈,.脊髓小脑后束 脊髓小脑前束,2.上行纤维束,白质,4.

13、3、内部结构,位置:外侧索的边缘。,功能:传导来自躯干下部和下肢的肌、腱及关节的反射性本体感觉。,脊髓丘脑侧束:,位置:外侧索的前部、脊髓小脑前束的内侧。对侧后角固有核白质前连合交叉脊髓丘脑侧束丘脑。,2.上行纤维束,白质,4.3、内部结构,功能:传导躯干、四肢的痛觉和温度觉。,脊髓丘脑侧束:,2.上行纤维束,白质,4.3、内部结构,纤维定位:(前外侧背内侧)骶、腰、胸、颈,位置:位于前索、脊髓丘脑侧束的前内侧。后角固有核(主要对侧、少量同侧)白质前连合交叉(同侧不交叉)脊髓丘脑前束丘脑,脊髓丘脑前束:,2.上行纤维束,白质,三、内部结构,功能:传导躯干、四肢的粗略触觉和压觉。,脊髓丘脑前束:

14、,2.上行纤维束,白质,4.3、内部结构,纤维排列:与脊髓丘脑侧束相当。,皮质脊髓束,3.下行纤维束,白质,4.3、内部结构,同侧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皮质脊髓侧束:,对侧大脑皮质锥体细胞,锥体交叉,皮质脊髓侧束,纤维排列:(外内)骶、腰、胸、颈,功能:控制躯干、四肢骨骼肌随意运动。,皮质脊髓束,3.下行纤维束,白质,4.3三、内部结构,同侧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皮质脊髓前束:,同侧大脑皮质锥体细胞,锥体交叉,皮质脊髓侧束,红核脊髓束:,3.下行纤维束,白质,4.3、内部结构,中脑红核交叉脊髓外侧索后角中继后至前角运动神经元。功能:调节(兴奋)屈肌的活动和肌张力。,(3)前庭脊髓束 兴奋支配伸肌的

15、运动神经元。(4)顶盖脊髓束 兴奋对侧颈肌,抑制同侧颈肌活动。(5)网状脊髓束 参与对躯干四肢近端肌肉运动的控制。(6)内侧纵束 协同眼球的运动和头、颈部的运动。,3.下行纤维束,白质,4.3、内部结构,腰腿痛的原因,后纵韧带,后关节囊及滑膜,肌肉痉挛,脊柱侧凸,坐骨神经,附 腰部的运动特点和机制1.灵活性与稳定性的统一。腰椎位于躯干的中部,承负着人体1/2以上的重力。同时腰椎又是脊柱运动的枢纽所在,是躯干活动的主要部位。它不仅可以前屈、后伸,而且可以左右侧屈和左右旋转。,2.腰部运动的范围和特点。儿童时期腰椎的后伸范围,可以很大。在经常锻炼下,可以保持到成年。遗传性韧带松弛症,可使后伸范围更

16、为增大。在限制过度的后伸运动中,前纵韧带起着最大的作用。,腰椎的前屈运动范围,远较后伸为小。最大的运动范围亦仅仅是使固有的前凸曲线消失,或稍稍变为后凸。当人的膝关节伸直以手触地时,腰椎所发出的前屈运动,尚不及所需要的一半,一半以上依靠髋关节的运动,故在腰椎进行融合手术后,不具有运动能力时,并不严重影响躯干前屈运动的功能。,弯腰可至45左右;后伸约30;左右侧屈30;左右旋转45。腰椎活动的范围与年龄成反比。,3.多关节参与的综合节律运动。腰部的运动还需要骨盆和下肢关节的协同,尤其是骨盆和髋关节。,4.腰骶角。腰部上半身和下半身交界处,承受着人体一半以上的重力。人体上下两部分的分界是在第5腰椎和

17、第1骶椎组成的腰骶关节的椎间盘和小关节,腰骶部是整个脊柱中最吃力的部分。,另外,腰骶关节位于腰曲和骶曲的交接处。骶骨体向后倾斜,骶骨的上面也就不是水平的了,面是向下倾斜的一个坡。这个坡与水平面的夹角叫做腰骶角或骶骨倾斜角。正常情况下约为30度40度,有些人可达到60度。,这种趋势的影响有多大呢?,我们可以用力学原理来估计一下,假定一个人的上半身重量是50千克,骶骨上面倾斜45度,那么这个向前滑动的力量就是35.35千克。若骶骨上面倾斜60度,此力达到43.3千克。这么大的力量主要负荷在腰骶小关节上。,向前滑动的趋势,在各种活动中,增加了腰骶小关节的磨损机会。一旦第五腰椎椎板受伤骨折或者先天性的缺损不连接时,椎体就会向前滑动。这种病叫滑椎症。,腰骶部吃力的原因还与腰骶部是动静交界处有关。我们都知道,腰骶关节处在构成骨盆基本无活动的骶骨和活动度大的腰椎之间,它的活动度和活动的机会都很大。例如,腰部的屈伸等运动就主要集中在腰骶关节,它的运动占整个腰部的75%。,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门窗的合页最容易松动损坏,这是因为合页处在活动着的门板/和固定不动的门框之间,经常受到外力扭动和磨损的缘故。,THE BEST TO 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