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方法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研究方法总.ppt(29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教育研究方法,第一章 教育科研概述,一、教育科研及其特点,二、教育科研的分类和意义,一、教育科研,教育科研是教育科学研究的简称,指人们以教育理论做指导,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探求教育事物的真相、性质和规律,并取得科学结论的活动。,教育科研的本质和目的:进一步揭示教育事物的真相、性质和规律的活动。科研方法:运用科学的方法。教育科研的结果:获得新认识,形成科学的结论,即形成科学的理论或观点。,二、教育科研的特点,应用性时效性群众性迟效性,教育性科学性探索性创新性,(一)教育性教育科研的教育性,是由学校的教育任务和教育目标所决定的。教育科研总是服务于一定的教育任务和教育目标的,以一定的教育任务和教育
2、目标为导向。教育科研必须把教育人、培养人、塑造人作为出发点和归宿,把教育性贯穿于教育科研的全过程,体现在教育科研的各个环节中。,(二)科学性教育科研的科学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研究方法的科学性。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决定了研究过程的科学性,从而使教育科研成为一种理论的科学探索。第二,研究成果的科学性。获得科学的认识,形成科学的理论或观点,是教育科研的首要目的。,(三)探索性教育科研是探索未知的认识过程。其具体表现在:第一,教育科研需要一定的教育理论基础和教育实践经验。第二,教育科研的计划需要不断完善,不断修改。,(四)创新性教育科研的创新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是课题承担者首先要有创
3、新意识与能力,能够提出大胆的、具有创造性的猜想与假说。第二是在科研的过程中不要受制于某种理论或模式,要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原则。第三是教育科研成果的创新性。,(五)应用性教育科研的主要目的和任务是研究教育工作中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为教育实践、教育改革服务。实践研究再回到实践中去,是中小学教育科研发展的轨迹。,(六)实效性教育科研的实效性主要是指在教育科研的过程中,必须确保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在取得新认识的同时,必须取得实际效果。,(七)群众性群众性的研究、实验与推广,是教育科学的理论研究与技术应用相互结合的必由之路。教育教学研究决不仅仅是专家学者的事,而是一项群众性的事业,必
4、须充分调动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积极性。群众性是教育科研的显著特点,是教育科研发展繁荣的条件和基础。,(八)迟效性教育科研的迟效性,是指教育科研成果的显现以及在实践中的推广运用,需要有一个过程,不是立竿见影的,而是一个长期显现和持续发挥作用的过程。,三、教育科研的分类,按照研究的目的可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 基础研究也称基本理论研究。它是认识各种教育现象,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探索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概括教育的基本原理,形成较系统的教育理论体系的研究。主要包括:(1)教育科学基本理论的研究。(2)对教育事业发展有决策和指导意义的理论研究。(3)教育历史遗产的研究。(4)各国教育经验和现状的研究。(5
5、)对不同教育观点的评析性研究。,应用研究是运用教育基础理论知识,解决教育实际问题的研究。主要包括:(1)教育实践中急需解决的问题的研究。(2)成功的教育经验的研究。(3)改进和改革教育体制、内容和方法的研究。,按照研究的范围可分为宏观研究、微观研究和中观研究 宏观研究是对教育系统较大范围内的整体性、综合性、系统性的研究。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育与外部的关系;二是教育内部带有全面性问题的研究。微观研究是对教育问题某个单独因素进行具体细致的研究。中观研究介于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之间,它是对一个范围、一个领域、一条战线、一个部门内的教育科学研究。,按照研究的层次可分为阐释性研究、综述性研究和创造性研究
6、 阐释性研究是将教育现象和已有的教育规律和理论,通过自己的理解和验证,给予叙述并解释出来。综述性研究是把分散、不全面的观点综合在一起,形成整体的、系统的观点的研究。创造性研究是用已知的教育信息,探索、创造新知识,产生出新颖而独特的成果和产品,具有改革教育教学的实际价值或理论意义的研究。,按照研究的方式可分为理论研究、实验研究、追因研究和调查研究 理论研究是指在占有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以思辨的方法,从哲学和科学方法论的高度分析教育诸因素之间的关系,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实验研究是在一定教育理论或假设的指导下,通过实验探究教育规律的活动。,追因研究是不直接控制自变量而追溯某些教育现象产生的原
7、因,它是从结果求原因的一种研究方法。调查研究是通过各种方法与手段,有目的、有计划地搜集教育现象或研究对象的材料,以发现其规律的研究。,按照研究的时序分为历史研究、现实研究和超前预测研究 历史研究是指对教育过程的历史发展的研究。现实研究是对某一教育现象或教育对象目前的基本特征进行研究。超前预测研究是根据研究对象的发展规律及现实情况,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大家来讨论,教师为什么要进行教育科研?,四、教师参与科研的意义(一)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二)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三)教师参与教育科研能使教师更加热爱教师职业,科研课题的选择与论证,第二章,第一节 课
8、题的选择,一、课题选择的意义二、课题选择的途径三、课题选择的原则四、课题选择的过程五、课题选择的方法,一、课题选择的意义,科研课题,即研究的题目,是依据研究目的,通过对研究对象的主客观条件进行分析而确立的研究的问题。(一)课题可以反映研究的价值课题反映现有实践和理论的广度和深度,又反映向未知领域探索和前进的广度和深度,具有重要的价值。,(二)课题引导着研究的方向 所谓研究方向,就是研究者在教育科学领域中经过长期的研究与实践所认定的必须着手解决的某些方面的问题,并在这些方面开创自己的研究领域,形成稳定、明确的主攻目标和研究线索。好的课题的提出会揭示在一个时期内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的发展方向。,(三
9、)课题对整个研究工作的进行起着制约作用 课题作为教育科学研究的起点,启动着整个教育研究的机制,制约着教育研究的进程和方式。在教育科研过程中,不同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法、研究工具等都不尽相同,资料的收集和利用存在差异。,(一)从如何提高本职工作的质量上去发掘课题 每个教育工作者都有自己的工作任务与职责,应当如何完成本职工作任务与提高工作的质量呢?这里就有许多值得研究的课题。例如,语文、外语教师研究如何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数学教师研究如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师范学校教师研究如何在教育、教学中体现师范性;幼儿园教师研究如何培养幼儿良好习惯;图书管理员研究如何提高图书使用效益,进行阅读指导;学校教育
10、管理人员研究如何对学校发展进行科学规划与管理;等等。从本职工作中去寻找课题、加以研究,有利于提高教育工作的科学化程度。,二.课题选择的途径,(二)从工作中的困难与缺点中去发掘课题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实践中会遇到各种困难,工作中也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缺点,有的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解决这些问题对于提高教育质量有较大的意义。例如,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念、学生记,教师考、学生背。这不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总有一部分学生不愿学。教师就可以这样思考,是否可以从转变教育观念人手,建立一种民主、和谐、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尤其要给“差生”以更多的厚爱,增强他们战胜学习困难的信心,使他们获得学
11、习的成功感与愉悦感;是否可以改变原来的教学方法,如采用“自学辅导法”、“导学法”、“自主参与教学”,促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是否可以改变原来的课堂教学结构,把班级授课制与小组讨论、个别答疑结合起来,并指导学生开展课外学习活动,以增加学生活动的时间与空间;是否可以调整原来的教学内容,把握好教材,增加实践环节与学生练习、实验时间,加强反馈矫正;是否可以对学校考试的形式和内容作些改革试验,使它们真正发挥反馈、激励与科学评估的作用,而不是仅仅为了分等而已。,(三)从教育改革与教育发展遇到的新情况中去发掘课题在教育改革与教育事业发展中会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也就会形成许多研究课题。例如,关于深
12、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研究;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关于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研究;等等。这些课题的研究,既能向教育行政部门提供决策的科学依据,也有利于微观教育问题的解决。,(四)从教育实践活动的观察中去发现课题观察教育实践活动,最能发现问题。若以科学的敏感、学术的敏感来进行理论的思考,就不难发现一批极有研究价值的课题。例如,初步观察发现,由于生活水平提高、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不少中学生的生理成熟期提前了,深入观察与思考后,对中学生的青春期教育提出一系列问题:中学生青春期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的现状究竟如何?中学生性观念是如何形成的?社会与学校文化环境对青少年性
13、意识的发展有何影响?青春期教育对学生个性形成有什么意义?如何对学生的心理平衡能力进行培养和训练?如何对学生青春期的心理健康进行咨询与指导;等等。从这些问题出发,可以形成许多研究课题。,(五)从各种信息交流中去发掘课题在教师和学生、学生家长、同事、朋友等的交谈、会议发言或辩论中,在广播、电视、报纸的报道中,会涉及许多教育问题,若加以留意并对它们进行记录与思考,就有可能形成教育科研的课题。例如,一个良好的班集体是人们议论较多的一个热门话题,若将这些议论概括起来,就可以形成有关班集体建设的系列研究课题:良好班集体的目标与评价研究;良好班集体的形成规律;班集体中学生个性和“三自”能力的培养与发展研究;
14、班集体中学生基础文明行为的培养和训练研究;班集体中狭隘集体主义观念的表现及教育研究;良好班集体形成的动力机制研究;班集体与自然群体关系研究;教师的教书育人意识与班集体建设关系的研究;班主任素质与良好班集体形成的相关研究等等。,(六)从成功的教育、教学经验总结中去发掘课题教育工作者从教育实践中积累了丰富、宝贵的教育经验,其中不少是成功的,但往往又是零碎的、不自觉的,也未经科学检验。因此,这些经验往往“自生自灭”,难以推广。若运用经验总结法或实验法予以科学地检验与总结,揭示教育措施与教育效果间的关系,并给予理论的抽象与概括,它们就有了推广的可能。(七)从对某些教育现象进行调查而形成课题教育工作者在
15、实践中,若能对某些教育现象悉心思考,深入调查,也会从中发现和形成颇有价值的研究课题。如学生厌学、辍学、出走,青少年犯罪的调查及其教育对策;中学生理想、学习目的、兴趣、自主意识、职业意识以及价值观、道德观、民主观的调查与教育研究;劳动观念、劳动习惯与基础文明习惯的现状调查研究;学校教师、干部心理平衡能力的调查研究;破裂家庭子女教育现状调查等。,(八)从各种文献资料中发掘课题在各种理论文献、教育类报纸杂志、会议交流论文集、专题资料集、获奖论文集以及有关的课题指南等等之中,都有教育科研的成果与动态的反映,认真阅读,可以从中发掘出研究课题,其中或是别人尚未注意到的问题,或是尚有争论的问题,或是虽有进展
16、,但仍可作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例如,近十年来,我国在教育经济领域的研究成果累累,但阅读教育书刊、理论文献,仍可发现还有许多问题有待研究。如建立教育投资稳定来源和建立教育投资超前增长机制的研究,教育投资效益评估研究,学校内部结构工资改革中物质与精神、报酬与奉献的研究等等。,三、课题选择的原则,(一)目的性原则科学研究是一项目的性极强的活动。遵循目的性原则,选择课题应做到“四个结合、四个为主”,即个人的研究兴趣与社会和学校工作的客观需要相结合,以社会需要为主;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以应用研究为主;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以微观研究为主;历史研究、超前预测研究与现实研究相结合,以现实研究为主。,
17、(二)科学性原则科学研究是探寻真理的活动。科学性原则要求教育科研课题的选择必须经过严密的科学论证;要求必须注重课题的科学价值。(三)创造性原则科学研究是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活动,意在发明、创新、前进。只有富于创造精神的课题才有真正的生命力。(四)可行性原则科学研究是一项严谨求实的活动。教育科研课题的选择必须充分考虑主客观条件。,四、课题选择的过程,(一)调查研究,提出问题调查研究的方法,有查阅资料、现场调查和专家咨询三种。1查阅资料查阅资料可以考察、论证所选择的课题是否有研究价值,吸收与消化有关领域内其他人的研究成果,了解他们研究达到的程度以及目前的研究动态,以确立自己的主攻方向。查阅资料,可以帮
18、助我们了解别人的构思或新的研究方法,引进相邻学科的新观点、新思路,从中得到启发,还可以从资料中了解别人成功或失败的经验教训,供自己比较和参考,避免或少走弯路。,2现场调查到教育实践的第一线去调查,有利于发现问题与形成课题。在调查前要明确调查目的,拟好调查提纲,设计好调查表格,力求调查的情况真实、全面、系统、可靠。在调查中,要注意听取教育实际工作者的意见与对教育问题的分析。3专家咨询咨询专家或对某方面有研究经验者的意见,可以从中受到启发,取得借鉴,有时要反复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达到集思广益的目的。,(二)资料的分析与综合要归纳整理、分析综合调查所得的资料。第一步,要去伪存真,保留其中真实可靠的材料;
19、第二步,要分析各种材料之间的相互关系,找出内在联系和问题所在;第三步,要筛选所收集的问题;第四步,要提出课题或项目。(三)提出课题的设想与设计在调查研究与资料分析综合的基础上,首先,要确定课题的名称。其次,要明确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阐明研究课题要解决的问题及预期达到的目标,以及课题的国内(或地区)研究水平和动向。最后,提出研究所采用的方法、途径、步骤及所需的经费、设备、手段等。,(四)预实验或预调查对一些综合性的、重大的、研究因素比较复杂、探索性比较强的教育实验研究课题,往往需要进行预实验或预调查,通过模拟研究,对提出的研究目标,采用的方法、途径,研究内容进行初步的论证。以上这四个步骤,又可
20、统称为开题论证。,(五)课题确立课题选定后,研究者向有关教育科研管理部门或教育行政部门提出“教育科研课题(项目)申报表”,申报表的内容有:(1)课题名称、研究类别、研究起止时间。其中研究类别一般指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研究等。(2)课题研究的负责人、参加者、承担单位以及合作或协作的单位与分工。(3)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国内外研究水平和发展趋势。(4)研究的内容和采用的方法、途径、手段。(5)预期的效果、成果的形式与去向。(6)研究的基础和准备情况。(7)研究的步骤。(8)经费估算与来源。(9)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的意见。(10)审批单位的意见。,填写时一定要实事求是,条理清晰,文理通顺,简要明白。
21、研究者选定课题,不论是上报有关管理部门还是自行研究,都应该遵循选题的基本原则与步骤,都要重视开题论证,以提高研究的科学性,获得预期成果。,五、课题选择的方法,(一)问题筛选法这是教育工作者常用的方法。在实际教育活动中,我们常常遇到或者提出大量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进行归类整理,再分析其重要程度和研究这些问题意义的大小,确定其研究价值,并广泛听取意见,从中选取价值明显且适合自己研究水平和能力的问题作为课题。(二)经验提炼法这是教育工作者可资利用的发现和选择课题的方法。长期从事教育的同志一般在自己的实践中都摸索了不少经验。如何把经验总结出来,把经验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其中必然要回答一系列的问题,这样一
22、个个研究的课题就出现了。,(三)资料寻疑法古人云:“尽信书不如无书”,资料中往往隐含着大量科研课题。资料寻疑法,即通过对有关资料的分析,比较不同观点,诘问前人的结论,揭露理论与实践的差异等,从中产生研究课题。(四)现状分析法即通过教育现状的分析,发现或揭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从而选择适当的课题。,(五)意向转化法教育工作者有时可能突然对教育的某一问题萌发一种探索的意向,这种意向实际上是一定的教育实践或理论信息在思维中积累的反映。这种意向如不能及时揪住的话则可能稍纵即逝;如果紧紧抓住,则可能产生一个研究的课题。当这种意向出现时,应对它作进一步的思考,使得问题逐渐清晰起来;同时对有关问题的具体情况作
23、进一步的调查,查阅相应的文献资料,分析其研究价值和承受能力及其他客观条件,从而形成正式的课题。,第二节 课题的论证,课题论证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内容:一、课题论证的内容与过程二、课题论证报告,一、课题论证的内容与过程(一)论证准备要保证论证的质量,必须认真做好开题论证的各项准备工作。其中主要的是做好课题计划准备,以交付专家和各级领导以及有关人员论证。在提供课题计划时,应当针对不同的计划类别有所侧重。如教育调查课题计划,论证的侧重点,应放在计划的客观性、全面性和发展性上;教育实验课题计划,论证的侧重点则应放在实验目的(解决什么问题,解决到什么程度)、操作定义(操作活动的特点)、实验对象(选取、分组
24、)、可比性、控制性和重复实验等问题上。,(二)开题论证开题论证是对课题进行全面评审。通过专家、主管领导和同行研究人员进行全面、系统的研讨与审议,做出抉择,或对课题计划提出调整与修改的意见,最后批准实施。开题论证一般要从课题实际情况出发,如课题较小,或是个人课题,可通过座谈会形式进行,课题主持人向有关同志介绍课题,征求与会人员的意见。如课题较大,或是集体课题,则必须进行系统论证,可以采取课题论证会形式。课题论证会前,研究者必须将课题的目的、目标、内容、研究对象、具备的条件等进行系统整理,提交论证报告。,在论证报告中必须提供以下方面内容:(1)主题目的。为什么选择这个题目?通过这项研究要达到什么目
25、的?(2)课题的价值。课题的价值是选题的依据,所选课题对解决教育实际问题(包括对本校、本地区的教育工作实际存在的问题)或回答教育理论问题有什么意义?对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会有什么贡献?选择这一课题的依据是什么?国内外在这一研究中已取得了哪些成果?,(3)课题研究的条件。这一课题研究涉及哪些客观条件?是否都能满足?从研究者自身看是否有足够的知识、能力、信心?(4)方案。方案是否完备?方案中各部分的联系如何?方案的总体思路是什么?(5)过程分析与结果预测。研究过程可能出现哪些问题?有哪些对策?研究结果可能出现哪些情况?是否会带来不良后果?论证会上,有关专家必须详细审查论证报告,向研究者提问质疑。,(三
26、)综合论证综合论证,即综合评价。从评价的主体来说,它是自我论证评价、同行论证评价及科研管理部门的论证评价的结合。从过程角度来说,它由预审、初审、学术评审、综合评审四个阶段组成。预审与初审可在开题前后的时间里进行。重点是课题选择和课题计划的制定。学术评审与综合评审要贯穿于课题研究的全过程,重点放在计划实施与成果的预期鉴定上。,二、课题论证报告,课题论证报告应写出详细的研究计划或研究的方案设计。一般包括六个部分:第一部分:课题提出的较详细论证。包括以下内容:(1)课题的明确表述;(2)研究的目的、意义的论述;(3)本课题国内外的研究历史和现状,以及本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4)本课题所依据的有创新的
27、指导思想或原则的论述。,第二部分:研究内容、范围的具体表述。第三部分:研究对象、方法。(1)研究对象的总体范围、取样方法、样本大小;(2)研究采用的途径、方法、手段及预计如何开展研究。这部分应是开题论证的中心内容。第四部分:课题的进程(阶段目标)。第五部分:完成课题的条件分析及人员分工。第六部分:成果形式(包括阶段成果与最终成果)。,思考与练习1选择课题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2教育科研课题选择的常用方法有哪些?3如何进行课题论证?,第三章 研究过程的设计,第一节 研究假设的提出与表述,一、教育研究假设的含义及其作用(一)教育研究假设的含义 假设就是对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或某些现象的性质的推测
28、。教育研究假设是根据一定的科学知识和新的科学事实对所研究的教育问题的规律或原因做出的一种推测性论断和假定性解释,是在进行研究之前预先设想的、暂定的理论。问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与学习成绩有关系?假设: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学习成绩的下降而降低。,(二)教育研究假设的作用1、假设对课题研究起定向作用假设能帮助研究者明确研究的内容和方向,通过逻辑论证使研究课题更加明确,并按所确定的目标选择研究方法和收集相关资料,指导教育研究的深入发展。2、假设是研究的核心一个好的假设,是探索教育规律,形成教育理论的前提,是教育研究的核心。3、假设是通向理论的桥梁假设的功能主要在于它是理论的先导,起着纲领性作用。假设是
29、有待验证的理论。,二、假设的基本类型,(一)按性质和复杂程度分1描述性假设描述性假设是科学探索的最初阶段,描述认识对象的结构,向我们提供了关于事物的外部联系和大致的数量关系的推测,是关于对象的大致轮廓的外部表象的一种描写。例如:大鸡有2米高,比一般人要高。2解释性假设解释性假设是揭示事物的内部联系,指出事物质的方面,说明事物原因的一种更复杂、更重要的假设,这是比描述性假设高一级的形式。3预测性假设预测性假设是对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的科学推测,它是基于对现实事物的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提出的更复杂更困难的一种假设。,(二)按假设的形成划分,1归纳性假设归纳性假设是观察基础上的概括,是人们通过对一些个
30、别经验事实材料的观察得到启示进而概括、推论提出的经验定律。湖北大学教育心理学黎世法教授归纳出“六步学习法”:自学启发复习作业改错小结。,2演绎性假设演绎性假设是从教育科学的某一理论或一般性陈述出发推出新结论,是根据不可直接观察的事物现象或属性之间的某种联系的普遍性,通过理论综合和逻辑推演而提出的理论定律和原理的假设。3研究性假设研究性假设陈述的是两个变量间所期望的相关(或不同)。,在研究假设中,呈现出方向性假设和非方向性假设两类。方向性假设预示了结果的方向,指出相关或差异的特点,如:思维能力上男生的推理能力比女生强。非方向性假设只是简单地指出存在一个相关或差异,如:思维能力上男女生有差异。,三
31、、假设的表达方式,一个好的教育研究假设的表达方式具有以下特点:(一)设想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之间的期望关系一般一个假设只能涉及两个变量。如果涉及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可将变量一一对应组成几组假设。如:1学生的学业成绩与教师的文化程度呈正相关。2学生的学业成绩与教师的教学经验呈正相关。,(二)假设是一种推测假设是在不完全或不充分的经验事实基础上推导出来的,是有待实践证实的,因而与正确的理论不同,它对一定的行为、现象或事件的出现作试验性的、合理的解释,因而有一定的预测性。(三)假设应当用陈述句形式简洁地表述研究假设要以叙述的方式说明两个或更多量之间可期待的关系,不要使用疑问句的形式。如:学生的学业成绩
32、与教师的能力水平有没有关系?(四)假设应当是可以检验的一个原则上不可检验的陈述是没有科学价值的,因而也就算不上是一个科学的假设。由于教育研究的假设是对教育事实或现象间的关系所作的推测性假定,要使假定变成理论,关键在于它所预定的事实为研究及以后的实践所证实。因此,可检验性是科学假设的必要条件。研究方案的形成,第二节 研究方案的形成,一、确定研究对象,二、选择研究方法与手段,三、拟订研究计划,一、确定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中一般来说主要是指学生、学校、教师这样一些群体(即研究总体)。在进行一个课题的研究时,我们首先要进行研究样本的抽取(即抽样),抽样的基本要求是:(1)明确总体范围
33、(2)样本应有代表性。(3)样本应有随机性。在可能的情况下,研究对象应该尽可能地随机抽取,这样可以增加研究成果的普遍性和科学性。(4)合理确定样本容量。所选取的样本容量要达到一定的数目要求。样本容量一般为总体的10%,通常不少与100人。,二、选择研究方法与手段,(一)选择研究方法需要考虑的因素 从宏观方面,选择研究方法可以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要考虑研究的目的和内容;二是要考虑研究方法的可行性;三是要考虑研究者本身的研究能力。,从具体方面来讲,影响选择研究方法的因素很多,一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1综合与分析 2归纳与演绎 3因素的控制程度 影响控制程度的因素主要有四个:(1)研究范围的大小
34、。(2)对变量的控制程度。(3)被试个体间的差异。(4)研究者的主观态度。4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二)选择具体的研究方法教育研究方法的分类尚无定论,有人将研究分为定性研究方法和定量研究方法两类;也有人将研究分为质化研究方法和量化研究方法两类。一般情况,大多数研究者是按研究的具体方法来分类,这样的分类便于研究方案的设计,便于理解。,(三)关于研究方法选择与运用的几点认识 1不追求最好的方法,追求合适的方法。2不追求唯一的方法,追求多种方法的组合和互补。3更多地选择与学校日常工作紧密结合的方法。4要理解、吸收、消化、转化所选择的方法,要进行二次或多次加工、改造,要化“他法”为“我法”。5方法不能仅仅
35、掌握在少数人手上,方法需要普及。只有当广大教师掌握了有效的研究方法,教师才能真正成为研究者。,三、拟订研究计划,在进行一项课题研究之前,我们一般都应先设计课题的研究方案,以保证课题的研究更具有目的性、可操作性、计划性和规范性等。一个研究方案的设计一般包含下面几个部分的内容:(一)明确地得出课题研究的假设是什么(二)课题的研究内容有哪些(三)明确研究对象及其样本的容量(四)课题研究的方法和手段(五)研究的步骤主要是说明清楚对课题的研究分为哪几个步骤进行,包括实验(研究)操作步骤和实验(研究)时间步骤等两个方面。,第四章 文献检索,第一节 文献检索的作用,一、教育科学文献和文献检索的基本概念 文献
36、的现代定义为:“已发表过的,或虽未发表但已被整理、报道过的那些记录着知识的一切载体”。包括图书、期刊、学位论文、科学报告、档案等常见的纸质印刷品,也包括有实物形态的各种材料。教育科学文献是记载有关教育科学的情报信息和知识的载体。,文献检索是获得知识、信息和情报的必要手段。,文献检索有助于利用掌握文献资料,缩短查找文献所花费的时间;文献检索有助于获取最新知识,及时了解本专业和相关学科的发展动向,指导科学研究的进行;文献检索有助于指引治学门径,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文献检索是培养情报意识、增长信息技能的非常实用的途径。,二、文献检索在教育研究中的作用,(一)全面正确地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情况,帮助研
37、究人员选定研究课题和确定研究方向,内容包括:该课题前人或他人的主要研究成果;达到的研究水平;研究的重点;研究的方法;经验和问题。,(二)为教育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依据和研究方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可以找到获得课题科学回答的线索,使研究范围内的概念、理论具体化;可以为更科学地论证自己的观点提供有说服力的、丰富的事实和数据资料;可以使研究结论建立在可靠的材料基础上。,(三)避免重复劳动,提高科学研究的效益,避免重做前人已经解决了的问题;避免重复前人已经提出的正确的观点;避免重犯前人已经犯过的错误。,第二节 文献的类型与分布,一、文献的类型,教育研究文献的内容多种多样,按其性质、内容加工方式、用途大致
38、可分为零次文献、一次文献、二次文献和三次文献,或称为零级文献、一级文献、二级文献、三级文献。,零次文献即曾经历过特别事件或行为的人撰写的目击描述或使用其他方式作出的实况记录,是未经发表和有意识处理的最原始的资料,也可视为第一手文献。这类教育研究文献包括未发表付印的书信、手稿、草稿和各种原始记录。,(一)零次文献,一次文献也称原始文献,一般指直接记录事件经过、研究成果、新知识、新技术的专著、论文、调查报告等文献。,(二)一次文献,二次文献又称检索性文献,二次文献是指对一次文献进行加工整理,包括摘录其文献特征、摘录其内容要点,并按照一定方法编排成系统的便于查找的文献。它包括题录、书目、索引、提要和
39、文摘等。,(三)二次文献,三次文献也称参考性文献。三次文献是在利用二次文献检索的基础上,对一次文献进行系统的整理并概括论述的文献。此类文献不同于一次文献的原始性,也不同于二次文献的客观报道性,但具有主观综合的性质。它包括动态综述、专题述评、进展报告、专题研究报告、数据手册以及年度百科大全等。,(四)三次文献,二、教育文献的主要分布,由于创造、记录与传播的方式不同,教育文献资料的分布极为广泛且形式多样,有书籍、报刊、教育档案、非文字资料。,(一)书籍,包括名著要籍、教育专著、教科书、资料性工具书(如教育辞书和百科全书)及科普通俗读物。它是教育科学文献中品种最多、数量最大、历史最长的一种情报资源。
40、名著要籍指一个时代、一个学科、一个流派最有影响的权威著作,它们是人类文化的瑰宝,是治学和研究的基石,因而大都作为必读书、必备书收入各种导读书目。专著一般就教育领域某一学科、某一专门问题进行系统、全面、深入的论述,内容专深,大多是作者多年研究成果的结晶。,教科书是专业性书籍,具有严格的科学性、系统性和逻辑性。教育辞书和百科全书都属于资料性工具书。教育辞书主要是提供教育科学名词术语的资料,规范、精确、准确,以条目形式出现。百科全书则是对人类一切门类或某一门类知识的完备概述,不仅提供定义,而且有原理、方法、历史和现状、统计和数目等多方面的资料,着重反映当代学术的最新成就。科普读物是面向广大群众的以普
41、及教育科学知识为宗旨的通俗读物。,(二)报刊,报纸和期刊均属连续出版物。报纸是以刊登新闻和评论为主的定期连续出版物,报纸发行广泛,传递信息迅速,但材料分散不系统,且不易保存。期刊是定期或不定期的连续出版物。教育科学范围内的期刊主要有三类:杂志;汇报、汇刊、集刊、丛刊及高校的学报;文摘及复印资料,这是一种资料性及情报索引刊物。期刊拥有庞大的写作队伍和读者群,出版周期短,内容新颖,论述深入,发行量大,常反映有关学科领域研究的最新动态和最高水平,是教育科研工作者查阅文献最有效且简便的主要来源。,(三)教育档案,教育档案是人类在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并且具有保存价值的原始文献资料。教育档案类包
42、括教育年鉴、教育法令集、教育统计、教育调查报告、学术会议文件、资料汇编、名录、表谱以及地方志、墓志、碑刻等。年鉴是系统汇集一年内重要事件、学科进展与各项统计资料的工具书。教育法令集是官方的有关教育政策法规的指令性文件汇编,通过立案归档,成为资料的一部分。学术会议文献,包括报告、记录、提交会议的论文,往往反映一个学科领域的研究动向和研究成果,代表了国内外教育发展水平,是进行研究的一个重要资料来源。,(四)非文字资料,包括校舍、遗迹、绘画、出土文物、歌谣等,在教育科学研究资料分布中要指以声音、图像等电子方式记录有知识的载体,通过视听觉传递知识,更直接、精练、形象。,第三节 文献检索的途径与过程,一
43、、文献检索的途径,(一)著者途径,利用索引从著者、编者、译者、专利权人的姓名或机关团体名称字顺进行检索的途径统称为著者途径。,一些检索系统中提供按题名字顺检索的途径,如书名、刊名和篇名目录。,(二)题名途径,(三)分类途径,按学科分类体系来检索文献。,(四)主题途径,通过反映文献资料内容的主题词来检索文献。,(五)引文途径,利用文献所附参考文献或引用文献而进行的索引,称为引文索引。,(六)序号途径,利用专利号、报告号、合同号、标准号、国际标准书号和刊号等进行索引,具有明确、简短、唯一的特点。,(七)代码途径,利用事物的某种代码编成的索引,如分子式索引、环系索引等,可以从特定代码顺序进行检索。,
44、(八)专门项目途径,从文献信息所包含的或有关的名词术语、地名、人名、机构名、商品名、生物属名、年代等的特定顺序进行检索,可以解决某些特别的问题。,二、文献检索的过程,(一)分析准备阶段,包括分析研究课题,明确自己准备检索的课题要求与范围,确定课题检索标志,确定所需文献的作者,文献类号,表达主题内容的词语和所属类目,进而选定检索工具,确定检索途径。,(二)搜索阶段,搜索与所研究问题有关的文献,然后从中选择重要的和确实可用的资料分别按照适当顺序阅读,并以文章摘录、资料卡片、读书笔记等方式记录搜集资料。,(三)加工阶段,从大量搜集到的文献中摄取有用的情报资料,其过程包括:剔除假材料,去掉相互重复、较
45、陈旧的过时的资料;从研究任务的观点评价资料的适用性,保留那些全面、完整、深刻和正确地阐明所要研究问题的一切有关资料,以及含有新观点、新材料的资料,对孤证材料要特别慎重;对选定材料进行分类编排;编制题目索引或目录索引;对准备利用的文献资料,要鉴别和评价其可靠性。,第一节 教育观察法概述,一、教育观察法的内涵,观察,是指人们对周围存在事物的现象和过程的认识,这种认识的基础是研究者对事物的现象和过程的理解。科研中的“观察”与日常的“观察”是有明显区别的:一是科研中的“观察”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较强的系统性;二是科研中的“观察”必须对观察材料作出实质性和规律性的描述和解释。教育观察法是指教育科学研究者按
46、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在教育活动的自然状态下,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的观察研究的一种方法。,二、教育观察法的特点(一)教育观察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在教育观察之前,研究者对于观察的目的、方法、时间、地点、对象等问题都要做详细的考虑和明确的规定,使观察带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二)教育观察的全面性和具体性教育科学研究中的观察是对所研究对象发展全过程的全面性的观察(如反应的次数、时间、位置、强度、密度等等),要求掌握所观察的对象的一切具体表现,同时要立即作出全面的、具体的记录,以便分析研究研究对象。,(三)教育观察的敏锐性和准确性教育科学研究中的观察不仅要求对所要研究的问题具有较高的专
47、业基础,而且还要有必要的观察技术训练,能够在观察中敏锐、准确地把握容易逃避普通人耳目的现象,对偶然出现的事件,能随机应变,具有比一般人更高的敏锐性和准确性。,(四)教育观察的系统性和可重复性教育科学研究中所进行的观察要按照目的、计划对研究对象作全过程的系统观察,有时为了验证观察结果可通过多次重复性观察来完成。在运用教育观察法时,一要尽力提高教育观察法的功能,以改善观察结果。二要结合统计方法,对多次观察数据进行科学处理。,三、教育观察法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的意义 观察法是教育科研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它贯穿于研究过程的各个阶段。因此,教育观察法在教育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一)有助于教育课题的选择
48、与形成观察法是收集第一手材料的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科学源于问题。科学始于观察。有经验的教育工作者往往善于观察教育实践中所产生的现象、问题,从中受到启示,形成教育科研课题。如有的教师通过观察入学新生,发现有的学生常常出现不适应性,由此而提出并形成了学生心理与环境适应性研究和大学、中学、小学、幼儿园如何衔接的研究等课题。,(二)有助于教育科学理论的提出与验证教育科学理论的提出是在教育实践基础上的飞跃与升华。可以通过科学应用探索性观察,为某一教育理论的提出提供大量丰富的感性材料。教育理论一经提出,其是否符合教育规律有待实践的检验,因此,仍可以通过验证性观察等来进行验证。,第二节 教育观察法的类型,
49、一、追踪观察法,这是一种有计划、长期、系统、全面地观察研究对象发展过程的方法,目的在于获得对象发展变化过程的材料,以便研究发展变化的规律性。这种方法常常用在对特殊学生的个案研究上,是一种实验观察类型。,发工资了,在观察中,被观察者一旦发现观察者的意图,就会不同程度地作出某种改变,进而影响观察材料的真实性。为了在观察时,使观察对象自然、放松,往往采用通过单向透光玻璃、观察仪器等进行观察,让观察对象不知不觉,这就是隐蔽观察法。,二、隐蔽观察法,三、抽样观察法,时间抽样观察法在特定的时间内专门观察和记录观察对象的现象和过程的一种方法。如进行课业负担现状的观察,在校内就选择下课时间、午休时间和下午课余
50、时间进行观察,统计和记录这些抽样时间内在教室里学习的人数,从而做出分析判断。,场合抽样观察法有意识地选择某个场合,观察研究对象行为表现的一种方法。例如,进行学校卫生面貌的观察,可以把厕所作为反映学校卫生面貌的抽样场所,进行观察,并由此分析学校卫生状况。,阶段抽样观察法观察者选择某一阶段,对观察对象的状态进行观察。如观察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现状,可以选择期中或期末考试阶段,因为这是检验全面安排和实施教育方针的典型的阶段。以上方法的运用,必须注意抽样的科学性、可行性,以保证观察结果能符合总体情况。,四、综合观察法,客观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要成功地对某一事物进行观察,必须将几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