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程理论概述.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296122 上传时间:2023-10-14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239.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课程理论概述.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数学课程理论概述.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数学课程理论概述.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数学课程理论概述.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数学课程理论概述.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学课程理论概述.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课程理论概述.ppt(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数 学 课 程 论,台州学院数信学院孙常廉副教授主讲,电话:85287392;手机:,一、数学课程概述,(一)课程的含义(二)课程的目标(三)数学课程目标,(一)课程的含义,1、课程的不同的定义“课”是指授业,“程”有进程的意思。含有学习范围和进程的意思。英语、俄语中表示这个概念的词语都是源于拉丁语的一个词,原为“进行”或“跑动”的名词形式,有“跑道”的意思。,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中课程的定义为:“课业及进程。广义指所教学科(教学科目)的总和,或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狭义的指一门学科”。课程是一种学习计划。课程即有计划的教学活动。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认为课程是学习方案认为课程是学习

2、内容;认为课程是有计划的学习经验;,课程是学习者在学校的指导下所学得的全部经验;课程是学校传授给学生的、旨在使他们取得毕业、获得证书或进入职业领域的资格的教学内容和具体教材的总计划;课程是通过有组织地重建知识和经验而得到系统阐述的有计划、有执导的学习经验和预期的学习效果,在学校的帮助下,推动学习者个人的社会能力不断地、有目的地向前发展。,1、课程是学科 2、课程是目标或计划 3、课程是经验或体验,2、课程的三种基本涵义,广义:课程是指学生在学校获得的全部经验,其中包括有目的、有计划的学科设置、教学活动、教学进程、课外活动以及学校环境和氛围的影响。狭义:课程是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开设的

3、学科及其目的、内容、范围、活动、进程等的总和,它主要体现在教学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之中。,课程内涵的发展产生了新的课程观,从强调学科内容到强调学习者的经验和体验;从强调目标、计划到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从强调教材这一单一因素到强调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因素的整合;从强调显性课程到强调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并重 从强调学校课程到强调学校课程与校外课程的整合。,新课程观及其对课程的影响,更具互动性和转变性的框架,“开放性”作为新课程观的核心概念。在新课程观中,课程运行不是线性的、统一的和可确定的。在新课程观中,课程不再被视为固定的、先验的“跑道”,而更注重“跑”的过程。,在新课程观中,更注重课程运行

4、过程中人的发展,课程是以育人为本,强调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全面、自由而充分的发展创造最佳条件和最大空间,突出了学生对未来社会的适应能力问题。,课程的相关概念,学科:教学的科目,它是按照一定的结构组织起来的知识与技能体系,是教学的基本单位。教学内容:以教学计划、课程标准、教材或讲义、活动安排等具体形式表现出来的知识、技能、价值观及行为。教学计划:课程的体系结构,是国家为保证培养人才的规格而作出的关于学习的科目和范围的文件,一般规定教学科目、学科的顺序、各门学科的教学时数、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课程标准:是一门课程的纲要结构,是以纲要的形式规定有关学科内容的执导性文件,它规定了各门学科的目的、任务、

5、内容、范围、体系、教学进度、时间安排以及对教学方法的要求等。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各科教学内容的统一要求,是编制教材的直接依据和进行教学工作和考核教学效果的基本指南。教科书:一门课程系统的知识内容,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系统而简明地叙述各学科教学内容的教学用书,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3、现实中的课程形式,计划的课程(标准、大纲、文件);实施的课程(课堂中教师所教的课程);学会的课程(学生所获得的课程)。,课程的类型,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经验课程)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核心课程与外围课程 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二)课程的目标,1、目标的意义 广义的课程目标,就是教育意图。狭义上,主要

6、指“教育目标”。课程目标是一定学段的学校课程力图最终达到的标准。这里有四个要点,一是“时限”、二是学生的最终发展状态与发展水平,三是国家的期望,四是学生的主动发展;,2、确定课程目标的依据,兼顾到学生、社会、学科三者之间的关系,不同的价值取向会出现不同的课程形式。体现社会要求与学生个体需要的统一;体现学校的性质与任务的统一;体现学生原有的发展水平与其新的发展水平的统一。,3、课程目标的内容,课程要实现的具体目标主要有四类:认知类,包括知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理解和思维能力;技能类,包括行为、习惯、运动及交际能力;情感类,包括思想、观点和信念,如价值观、审美观等;应用类,包括应用前三类来解决

7、社会和个人生活问题的能力。,4、课程目标的要求,整体性、连续性、层次性和积累性。,(三)数学课程的目标,1、数学课程目标内容 国际教育百科全书对数学课程目标的分类:第一,是学生行为,包括认识的、情感的和运动的;第二,是数学的具体内容;第三,是知识的使用或获得的技能。香港的黄毅英教授将数学课程目标分成了这样三类:实用目的、学科目的和文化目的。,2国外数学课程的目标分析,公民的责任个性发展与生存能力创造力与批判性思维交流、合作与团队精神信息素养国际视野,在培养目标方面,各国普遍关注:,英国:对于数学的“应用”、“问题解决”、“知识的综合”等方面予以了特别的关注。日本:强调基本概念和原理,“综合学习

8、”,着力培养学生综合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此达到欣赏数学、用数学的目的。美国:强调系统性、均衡性,重视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2、我国数学课程标准的目标,初中数学课程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这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在数学课程中的具体体现。高中数学课程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新的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基本和国际潮流相一致。,二、数学课程的文化基础,1、对文化的一般性认识,文化是人类在改造自然、社会和自我过程中所有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特指人类在社会历

9、史过程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是指社会意识形态或观念形式。,2、数学是一种文化,数学是人类抽象思维的产物,数学的精神、思想、方法广泛地渗透于人类不同的文化领域中。从文化角度看数学是一种文化,它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文化作为一种基本的文化形态,它属于科学文化范畴。数学教育中的文化观念应包括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意识、数学精神、数学传统(数学传统是具有价值判断的一套思想、行为准则和规范化体系)。,3数学文化应是数学教育的重要内涵,数学教育一方面应使学生体验到科学的数学的价值,另一方面也应使学生体验到作为文化的数学的价值。在数学教育中渗透数学的观点、信念和态度,对形成学生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有着重要意义

10、。能使数学教育的价值得到进一步扩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三、数学课程的认识论基础,近几十年来,教育心理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也对教学论、课程论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人们的知识观、学习观、课程观发生了转变,这种变化影响着数学教育的变化。,1、建构主义,建构主义诸流派对学生学习的共识: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进程,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根据先前认知结构主动地和有选择地知觉外在信息,建构其意义。课本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较为可靠的假设,学生对这些知识的学习是在理解基础上对这些假设作出自己的检验和调整的过程。因此,知识可以视为个人经验的合理化,而不是说明世界的真理。,建构主义诸流派对学生学习的共识:学习中知识建构不是任意的,它具有多向社会性和他人交互性。知识建构的过程应有交流、磋商,并进行自我调整和修正。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多元化的,由于对象的复杂多样化、学习情感的某种特殊性、个人经验的独特性,使得学生对对象意义的建构也是多维度的。,2、认知论,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强调发现学习。奥苏伯尔的认知同化论,提出有意义学习理论,强调有意义的接受学习。,问题思考,1、谈谈你对课程内涵的看法?2、你对数学文化的认识?3、简述激进建构主义与社会建构主义观点的共同之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