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翻译思想.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301488 上传时间:2023-10-15 格式:PPT 页数:11 大小:294.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林语堂翻译思想.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林语堂翻译思想.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林语堂翻译思想.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林语堂翻译思想.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林语堂翻译思想.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林语堂翻译思想.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林语堂翻译思想.ppt(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林语堂翻译思想,作者简介,林语堂(1895-1976),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笔名毛驴、宰予、岂青等。福建龙溪人,被誉为“幽默大师。中国当代著名学者、文学家、语言学家。早年留学国外,回国后在北京大学等著名大学任教,1966年定居台湾。虽然他一生中论及翻译理论的文章不少,但他的译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论翻译一文中。,主要作品,小说 瞬息京华(Moment in Peking),又名京华烟云、风声鹤唳(A Leaf in the Storm)、啼笑皆非(Between Tears and Laughter)、唐人街家庭、红牡丹等散文和杂文文集 剪拂集、孔子的智慧(The Wisdom of

2、Confucius)、锦秀集、文人画像、无所不谈,又名无所不读、雅人雅事、语堂文存等教育开明英文读本、开明英文文法、语言学论丛、最新林语堂汉英辞典、中国新闻舆论史、当代汉英辞典传记苏东坡传(Thy Gay Genius)、武则天传(Lady Wu)译著冥寥子游、不亦快哉、东坡诗文选、幽梦影、板桥家书、老子的智慧、浮生六记(全为中英对照系列),译者的修养,在论翻译一文中,林语堂把翻译看成是一门艺术,他要求译者应具备三个条件:(1)“对原文文字上及内容上透彻的了解”;(2)“有相当的国文程度,能写清顺畅达的中文”;(3)“译事上的训练”。由此可见,林语堂要求译者不仅要有丰富的语言知识,而且要进行必

3、要的翻译训练。,翻译标准与译者的责任,在论翻译一文中,林语堂指出翻译的标准问题大概包括三方面:第一是忠实标准;第二是通顺标准;第三是美的标准;,第一标准:忠实,林语堂认为忠实标准是“译者第一的责任,就是对原文或原著者的责任,换言之,就是如何才可以忠实于原文,不负著者的才思与用意”。在他看来,“忠实”的真正涵义在于:(1)非字字对译,因为“字义是活的,随时随地用法而变化的,一个字有几样用法,就有几个不同意义。其所以生此变化,就是因为其与上下文连贯融合的缘故”所以“译者对于原文有,字字了解而无字字译出之责任。译者所应忠实的,不是原文的零字,乃零字所组者的语意”;(2)须传神。“字神”是什么?就是一

4、字之逻辑意义以外所夹带的情感上之色彩,即一字之暗示力,。因此“译者不但须求达意,并且须以传神为目的。译成须忠实于原文之字神句气与言外之意”;(3)绝对忠实不可能。“字译之徒,以为若字字译出可达到一百分的忠实。其实一百分的忠实,只是一种梦想。翻译者能达七八成或八九成之忠实,已为人事上可能之极端”,因为“凡文字有声音之美,有意义之美,有传神之美,有文气文体形式之美,译者或顾其义而忘其神,或得其神而忘其体,决不能把文义文神文气文体及声音之美完全同时译出”,从上可以看出,林语堂从语言学和美学的角度深刻地论述了“忠实”的具体涵义,使我们评价译文时有了具体的操作标准;此外,林语堂“忠实”的标准还告诉人们在

5、翻译过程中只有相对的“忠实”,而无绝对的“忠实”,这从思想上把译者从“绝对忠实”的思想误区中解放出来,从而有利于翻译实践的发展。,第二标准:通顺,林语堂认为“通顺”是译者对本国读者的责任,也是“忠实”的内在要求。可见,林语堂把翻译看成是一种社会活动。从价值论的角度看,译者只有当他的译品被社会所接受,他的个人价值才能得以体现,因为正如马克思指出:“个人是社会存在物。因此,他的生命表现,即使不采取同其他人一起完成的生命表现这种直接形式,也是社会生活的表现和确证”。因此,译文是否“通顺”被看成是译者的一种责任的观点是科学的。在如何使译文“通顺”的问题上,林语堂认为译者首先“必须将原文全句意义详细准确

6、地体会出来,吸收心中,然后将此全句意义依中文语法译出”;其次要按中文心理行文,因为“翻译者所表之思想,既本于外国文,则不免多少受外国文之影响,且译者亦不应过改其本来面目”。,从上可以看出,林语堂的立论依据是心理学。对他有关使译文“通顺”的观点,我们可以从理论上解释为:译者在翻译方法上应采取意译,在译文表达上应按译语读者心理上能够接受的译语习惯行文。中外翻译理论研究表明: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不仅要进行思维和语言的转换,而且还要进行文化的交流。可见,林语堂有关“通顺”的观点有其合理的一面译者对译语读者负责和意译法,也有其不合理的一面忽略翻译中的文化交流。,第三标准:美,林语堂认为“翻译于用之外,还有

7、美一方面须兼顾的,理想的翻译家应当将其工作做一种艺术”。以爱艺术之心爱它,以对艺术谨慎不苟之心对它,使翻译成为美术之一种(translation as a fine art)”。因此,译者在译艺术文时,“不但须注意其说的什么,并且须注意怎么说法”。要做到这一点,林语堂认为“必先把其所译作者之风度神韵预先认出,于译时复极力发挥,才是尽译艺术文之义务”。可见,“美”的标准主要应用于文学翻译中,它揭示了译者对艺术的责任。矛盾曾说过:“文学翻译是用另一种语言把原作的艺术意境传达出来,使读者在读译文的时候能够像读原作时一样得到启发,感动和美的感受”。因此,要使译文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达到与原文近似的效果,译者在翻译文学作品时就应以艺术家的眼光去审视原文文本,洞察原作者的心灵轨迹,与原文中的人物一同哭,一同笑。,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