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宇自动化绪论.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302459 上传时间:2023-10-15 格式:PPT 页数:65 大小:2.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楼宇自动化绪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楼宇自动化绪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楼宇自动化绪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楼宇自动化绪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楼宇自动化绪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楼宇自动化绪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楼宇自动化绪论.ppt(6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课程:楼宇自动化,1.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2.任课教师:3.学时:324.上课时间:星期二 上午3、4节(1-17周)5.参考书:王可崇等编著智能建筑自动化系统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章云,许锦标编著 建筑智能化系统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王再英等编著 楼宇自动化系统原理与应用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5,探讨两个问题,学习自动化专业到底能干什么?(对专业的认识),涵盖机械制造、汽车、交通、航空以及经济决策等领域(工管结合、软硬兼施),俗称“万金油”。印象:泛,似乎无根基。没有明确的研究对象(所有对象都可以研究)。通信(信号传输,消除噪声)、计算机(PC系统)、电子(集成电路原理及工艺)。国外大

2、学没有自动控制专业。交叉学科,具有“共性”特点(控制的目的是追求稳定或实现期望目标),抽象层次更高。发展方向:智能控制,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模式识别、传感器技术。可从事多个技术领域的工作:工业控制装备(电梯、中央空调等设备)、工业控制监控系统(生产线控制)、楼控领域、计算机领域、通信领域等。,困惑1:我是从事硬件方面的学习还是软件开发?困惑2:是工作还是考研?什么样的工作适合自己?,我将来可以做什么?(对自己的认识,自我定位),建议:首先要有危机意识(前提要有所追求)进行自我定位(客观地评价自己)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坚持实施(克服惰性)尊重客观环境。记住:不要怕吃苦,不要怕吃亏!,如何对待专业

3、课?,态度:既然生活在知识爆炸的年代,何不让自己多一些知识的触角呢?不要急功近利!方法:从实践中培养兴趣,获取满足感!处理好知识“广度”与“深度”之间的关系。过程:艰苦而甜蜜!,关于本课程,课程特点:内容多,知识宽广,具有很强的工程背景课程目标:(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扩大同学们的知识面;(2)为理论学习和实际项目牵线搭桥,告诉大家如何去开始一个实际项目,怎样才能少走弯路,更快地适应新角色;(3)窗口作用。参考书:以讲稿为主,部分内容可参考下列文献:王可崇等编著智能建筑自动化系统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章云,许锦标编著 建筑智能化系统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王再英等编著 楼宇自动化系统原理与应

4、用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5,第一章 绪论,1.1 智能建筑的发展 1.1.1 智能建筑的发展背景不断发展的人类社会活动需求是建筑不断发展的根本动力,科学技术则是实现建筑两大基本目标功能与美观的前提和手段。人们对建筑在信息交换、安全性、舒适性、便利性和节能性等诸多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功能的扩展则主要是通过在建筑物内采用各种新型建筑设备来实现。,建筑发展史:,北京的故宫、天坛和法国的卢浮宫(实用性、艺术性、观赏性),西安半坡遗址(实用性:遮阳避热、防风御寒),现代建筑(实用性、艺术性、观赏性、功能性、服务性),(高效、舒适、快捷、安全),1、楼宇自动化与智能建筑的起源与发展,“智能建筑”概念的形

5、成于1984年1月美国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市的都市大厦(City Place)的竣工。,美国有智能大厦几万幢。日本在许多大城市建设了“智能化街区”、“智能化群楼”。新加坡政府计划将新加坡建成“智能城市花园”。印度也于1995年起在加尔各答的盐湖开始建设“智能城”。法国、瑞典、英国、泰国等国家也不断兴建智能建筑。中国香港相继出现了汇丰银行大厦、立法会大厦、中银大厦等一批智能化程度较高的智能建筑。中国大陆第一幢智能大厦是1989年建成的北京发展大厦,1992年中国进入了智能大厦的高速发展阶段。,第一章 绪论,1.1.2 世界第一座智能建筑的诞生 世界上公认的第一幢智能大厦建于1984年1月,是美国康

6、涅狄格州(Connecticut)哈特福德(Hartford)市的“城市广场”。当时是对一幢38层的旧式大楼采用计算机技术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造,“智能建筑”出现在其宣传词中。该大楼以当时最先进的技术来控制空调设备、照明设备、防灾和防盗系统、电梯设备、通信和办公自动化设备等,除可实现舒适性、安全性的办公环境外,并具有高效、经济的特点,从此诞生了公认的第一座智能建筑。大楼用户可获得语音、文字、数据等各类信息服务,而大楼内的空调、供水、防火防盗、供配电系统均为电脑控制,实现了自动化综合管理,使用户感到舒适、方便和安全,引起了世人的注目。,第一章 绪论,1.1.3 国外智能建筑的发展 自第一座智能大厦

7、诞生后,智能建筑便蓬勃发展,尤其是亚洲的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和我国台湾地区对智能建筑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相继建成了一批智能建筑。据有关统计,美国的智能建筑将超过万幢,1986年日本就新建智能办公楼面积达89万m2,占新建办公楼总面积的6,到1988年该比例已上升至18,日本1995年新建的大楼中60是智能建筑。,第一章 绪论,1.1.4 国内智能建筑的发展 20世纪90年代初,在北京、上海等大都市出现了少量的智能建筑子系统单独建设的项目,如北京的发展大厦,可谓是智能建筑在我国实践中的雏形。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国内掀起了房地产开发热浪,各种智能大厦如雨后春笋,如上海金茂大厦(88F)、深圳

8、地王大厦(81F)、广州中信大厦(80F)、南京金鹰国际商城(58F)等。,中信广场,1997年建成的广州中信广场占地面积2.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9万平方米,由一幢80层的主楼和两幢38层的副楼组成,现在为国内第二高楼、华南地区第一高楼,也是世界上最高的混凝土大厦。混凝土结构封顶高度从地面算起322m,加上屋面钢塔总高390m。中信大厦是甲级智慧型商厦,外墙采用高级玻璃幕墙,配备先进的高科技设施包括光纤通讯,卫星天线,中央空调,34部进口日立高速电梯,地下设有两层停车场,车位达900个,配套设施十分齐备。,金茂大厦,金茂大厦于1992年12月17日被批准立项,1994年5月10日动工,19

9、97年8月28日结构封顶,至1999年8月28日竣工营业。金茂大厦占地2.3公顷,塔楼高420.5米,总建筑面积29万平方米。这幢世界第三、中国第一的88层大厦集现代办公楼、豪华五星级酒店、商业会展、高档宴会、观光、娱乐、商场等综合设施于一体,深富中华民族文化内涵,溶汇西方建筑艺术的智慧型摩天大楼,已成为当今沪上最方便舒适、最灵活安全的办公、金融、商贸、娱乐和餐饮的理想活动场所。,世界高楼排名(2006年度),101大厦,高度508米,位于台北(2004年11月竣工)吉隆坡双塔(1、2号大厦),高度452米,位于吉隆坡;西尔斯大厦,高度443米,位于芝加哥;金茂大厦,高度420米,位于上海;世

10、界贸易中心大厦(1、2号大厦),高度417米,位于纽约;(在9.11恐怖分子袭击事件中倒塌);香港国际金融中心(二期),高度415.8米,位于香港;广州中信广场,高度,391米,位于广州;帝国大厦,高度381米,位于纽约;中环广场大厦,高度374米,位于香港;中国银行大厦,高度369米,位于香港;(2006年10月统计数据),世界高楼排名(2009年度),1、阿联酋迪拜Burj Dubai“迪拜塔”(828米,160层,在建)2、上海中心总设计高度632米,主体结构高580米,2014年完工3、广州新电视塔总高度620米,塔体450米4、纽约世贸中心自由塔总高度609,塔体541米,在建5、釜

11、山千年塔世界商业中心设计高度560米,在建6、台北101大厦101层,高508米(包括天线,除天线482米)7、上海环球金融中心101层,高492米8、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双子塔高度452米,位于吉隆坡 9、美国芝加哥 西尔斯大厦高度442米,108层 10、广州双子塔之西塔设计高度438米,在建,已封顶11、上海金茂大厦地下5层,地上88层,高420.5米,第一章 绪论,国内颁布的智能建筑法规文件 1997年,建设部发布了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管理暂行规定。1998年,建设部发布了智能建筑设计及系统集成资质管理规定。1999年,我国开始建设智能住宅小区。建设部于1999年12月,发布了全国住

12、宅小区智能化系统示范工程建筑要点与技术导则。2000年,信息产业部先后主编了推荐性国家标准建筑与建筑群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1-2000)和建筑与建筑群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50312-2000)。2000年10月,国家建设部和国家质量监督局共同制定、颁布了我国第一个智能建筑设计国家标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2002年,我国颁布了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07-2002)。2005年10月,国家建设部联合科技部颁发了绿色建筑技术导则,为引导、促进和规范绿色建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第一章 绪论,智能建筑的发展趋势(1)建筑智能化的外延在扩展

13、 智能化的建筑材料(自修复混凝土、光纤混凝土)智能化的建筑结构(2)智能建筑的范围在扩大 国内外智能建筑的发展呈现出两方面的明显趋势。一是智能建筑已从办公写字楼向宾馆、医院、体育场馆、住宅、厂房等领域扩展;二是随着智能建筑建设范围的扩大与数量的增加,智能建筑正向智能小区、智能城市发展。(3)建筑智能化与绿色生态建筑的结合 绿色生态建筑 建筑智能化对生态建筑的支持(4)从独立子系统到集成系统,从低集成度系统到高集成度系统。,智能建筑发展趋势智能小区及数字化社区:智能小区尚属起步阶段,其建筑不仅是硬件设置,还要注意网络接通后的信息资源建设和服务功能。智能建筑的节能和绿色环保:既要为人创造一个舒适的

14、空间环境,同时又要保护好周围的大环境,要符合“安全、舒适、方便、节能、环保”的原则。开放式的智能化建筑:能够不断吸收新的技术,更新旧的设备,使整个智能化系统设施运行更好。智能建筑的个性化:坚持以大系统、动态运行的角度进行建筑对象和使用对象的系统分析,针对特定建筑的具体需求,根据系统运行状态,深入到特定细节的设计。,半穴式一半在地下,以坑壁为墙,露出地面的一半盖上了屋顶,这种房屋既低矮又潮湿,墙体式在地面砌墙,并用木柱支撑屋顶,这种直立的墙体及带有倾斜的屋面,已形成了后来我国传统房屋建筑的基本模式,北京故宫,又名紫禁城。它坐落于北京市中心,为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明代皇帝朱棣,以南京宫殿为蓝本,从

15、大江南北征调能工巧匠和役使百万夫役,历经14年(公元14071420年)时间建成的。,卢浮宫始建于13世纪,是当时法国王室的城堡,被充当为国库及档案馆。1546年被改建后的卢浮宫具有了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后经多次扩建和法国大革命动荡,到拿破仑三世时卢浮宫的整体建设才算完成。1793年对外开放,成为一个博物馆,也是世界上著名的艺术殿堂。,智能建筑的发展前景:,智能建筑是现代高科技技术的结晶,它赋予了建筑物更强的生命力,提高了其使用价值。随着信息化社会进程的发展,智能建筑中所包含的智能化和自动化的水平将进一步提高。在国际上,智能建筑已经向“智能建筑群”和“智能城市”发展,如韩国的“智能半岛”计划,

16、新加坡的“智能花园”计划,日本的“海上智能城”和美国的“月球智能城市”计划等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3A”的重点发展方向可综述如下:(1)BAS:智能物业管理系统;事故监测控制系统;开放协议/面向对象技术;性能测量及查对控制系统;大范围的报警/监视系统;面貌识别系统。(2)OAS:办公公文结构;基于网络的办公系统;智能化专家系统;自然语言理解;多媒体数据库技术。(3)CAS:高带宽网络系统;语音识别与语音合成;智能通信服务;无线和私人通信系统。总之,智能建筑将不断地利用成熟的新技术实现人、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智能化建筑具有广泛的使用前景,其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必然。,我国智能建筑概况,我国智

17、能建筑的发展(1)起始阶段 1989年北京发展大厦建成第一栋智能大楼(2)普及阶段 1992年前后形成规模的发展,在九十年代后期沿海一带新建的高层建筑几乎全都自称是智能建筑,并迅速向两部扩展。(3)发展阶段 上世纪90年代末,形成全球最大最快的智能建筑市场。“节资、节能、环保、安全、舒适”主要趋势。,我国智能建筑基本状况“瘫痪型”(30%):智能建筑系统无法开通,投资百万、千万的智能系统,操作完全由人工完成,瘫痪如一堆废铁。“弱智型”(50%):系统即使开通也是部分开通,不健全的系统难以满足用户对建筑物的功能需求。“基本型”(15%):虽然具备必需的子系统,开通情况良好,但系统集成度不够,在事

18、件联动、全局处理、信息共享方面能力较弱。“先进型”(5%):系统开通良好,有一定的系统集成度,系统的扩展和提升能力较强。,产生的原因智能建筑理论研究滞后:国内对智能建筑理论和相关技术的研究开发起步较晚,并停留在国外相关成果上,许多根据自己理解的“智能大厦”没有成熟的理论指导,不符合统一的设计规范。电气施工图设计不完善:智能建筑涉及到的OAS、CAS和BAS都是当前世界的先进技术,设计单位难以完全掌握,设计单位对选用的系统不熟悉,施工图设计困难。缺少国产化系统集成产品:我国没有开发出一套智能建筑系统集成产品。,第一章 绪论,1.2 智能建筑的概念(1)美国智能建筑学会定义智能建筑是通过对建筑物的

19、4个基本要素,即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最优化设计,从而提供一个投资合理、具有高效、舒适、便利环境的建筑空间。(2)日本智能大楼研究会定义智能大楼是指具备信息通信、办公自动化信息服务以及楼宇自动化各项功能的、满足进行智力活动需要的建筑物。(3)欧州智能建筑集团定义智能化建筑是使用户发挥最高效率,同时又以最低的保养成本,最有效地管理其本身资源的建筑。,第一章 绪论,(4)新加坡定义智能建筑必需具备3个条件,一是具有保安、消防与环境控制等自动化控制系统,以及自动调节大厦内的温度、湿度、灯光等参数的各种设施,以创造舒适安全的环境;二是具有良好的通信网络设施使数据能在大厦内流

20、通;三是能够提供足够的对外通信设施与能力。(5)国内定义定义1:智能建筑是指利用系统集成方法,将智能型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信息技术与建筑艺术有机结合,通过对设备的自动监控、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对使用者的信息服务及其与建筑的优化组合,所获得的投资合理、适合信息社会需要并且具有安全、高效、舒适、便利和灵活特点的建筑物。(清华大学张瑞武教授)定义2:智能建筑是以建筑为平台,兼备通信、办公、建筑设备自动化等功能,集系统结构、服务、管理及它们之间的优化组合,向人们提供一个高效、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国家标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智能建筑的本质,简单说就是为人们提供一个优越的工

21、作与生活环境,这种环境具有安全、舒适、便利、高效与灵活的特点。,第一节 智能建筑的基本概念,一、定义 国际智能建筑物研究机构给出的基本概念-(1)智能建筑通过对建筑物的四个基本要素即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的最佳组合提供一种高效和经济的环境。(2)智能建筑能在上述环境下为管理者实现以最少的代价提供最有效的资源管理。(3)智能建筑能够帮助其业主、管理者和住户实现他们的造价、舒适、便捷、安全、长期的灵活性以及市场效应的目标。这是专业的描述。,定义的另一种表述,智能大厦是一幢或一组大楼,其内部拥有居住、工作、教育、医疗、娱乐等一切设施;大楼拥有内部的电信系统,为大楼居住的人员提供广泛的计算机和电信服务

22、;大楼还拥有供暖、通风、照明、保安、消防、电梯控制和进出大楼的监控等子系统,从而为大楼内的居住人员建立一个更加富有创造性、更高的效率和更为安全舒适的环境。这是美国计算机与信息科学专家麦里森教授给出的定义。,定义的另一种表述(续)楼宇自动化系统的主要目的在于将建筑内各种机电设备的信息进行分析、归类、处理、判断,采用最优化的控制手段,对各系统设备进行集中监控和管理,使各子系统设备始终处于有条不紊、协同一致和高效、有序的状态下运行,在创造出一个高效、舒适、安全的工作环境中,降低各系统造价,尽量节省能耗和日常管理的各项费用,保证系统充分运行,从而提高了智能建筑的高水平的现代化管理和服务,使投资能得到一

23、个良好的回报。,我国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智能建筑是以建筑为平台,兼备建筑设备、办公自动化及通信网络系统,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和它们之间的最优化组合,向人们提供一个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其具体内涵是:以综合布线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桥梁,综合配置建筑内的各种功能子系统,全面实现对通信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建筑内各种设备(空调,供热,给排水,变配电,照明,电梯,消防,公共安全等)的综合管理。,基本功能 通过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的最佳组合提供一种高效和经济的环境。能在上述环境下为管理者实现以最小代价提供最有效的资源管理。能够帮助其业主、管理者和住户实现他

24、们的造价、舒适、便捷、安全、长期的灵活性以及市场效应的目标。,第一章 绪论,1.3 智能建筑的组成,3.4 智能楼宇的构成,智能建筑的核心(SICSystem Integrated Center)是系统集成。,第一章 绪论,1.3.1 楼宇自动化系统(BAS)楼宇自动化系统实现建筑物(群)内的各种机电设备的自动控制,包括供暖、通风、空气调节、给排水、供配电、照明、电梯、消防、保安、车库管理等,通过信息网络组成分散控制,集中监视与管理的监控管理一体化系统,实时检测,显示设备运行参数;监视,控制设备运行状态;根据外界条件,环境因素,负载变化情况自动调节设备,使其始终运行于最佳状态;自动实现对电力、

25、供热、供水等能源的调节与管理;提供一个安全、舒适、高效而且节能的工作环境。,第一章 绪论,1.3.2 通信最自动化系统(CAS)通信网络系统用来保证建筑物(群)内,外各种通信联系畅通无阻,并提供网络支持能力。实现对话音、数据、文本、图像、电视及控制信号的收集、传输、控制、处理与利用。通信网络包括:以数字程控交换机(PABX,Private Automatic Branch Exchange)为核心的,以话音为主,兼有数据与传真通信的电话网,连接各种高速数据处理设备的计算机局域网(LAN,Local Area Network),计算机广域网(WAN,Wide Area Network),传真网、

26、公用数据网、卫星通信网、无线电话网和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等。借助这些通信网络可以实现建筑物(群)内外,国内外的信息互通,资料查询和资源共享。,第一章 绪论,办公自动化系统(OAS)办公自动化系统是服务于具体办公业务的人机交互信息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由多功能电话机、高性能传真机、各类终端、PC、文字处理机、主计算机、声像存储装置等各种办公设备,信息传输与网络设备和相应配套的系统软件,工具软件,应用软件等组成。综合型智能大楼的办公自动化系统,一般包括两大部分:一是服务于建筑物本身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如物业管理、运营管理等公

27、共管理、服务部分;二是用户业务领域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如金融,外贸,政府部门等专用办公系统。,第一章 绪论,综合布线系统(PDS,Premises Distribution System,又译为:GCS,Generic Cabling System)是智能建筑的“神经中枢”系统。通过综合布线系统把其他三大系统有机地综合起来,实现建筑物内各种数据、图像等信息的快速传输和共享。智能化建筑系统的中心,是以计算机为主体的控制管理中心,它通过综合布线系统与各种终端(电话、电脑、传真和数据采集等)和传感器终端(如烟雾、压力、温度、湿度传感等)连接,“感知”建筑内各个空间的信息,并通过计算机处理加工,给出相应

28、的对策,再通过通信终端或控制终端(如步进电机、阀门、电子锁或开关等)作出相应的反应,使得建筑物显示出“智能”,这样建筑物内的所有设施都实行按需控制,提高了建筑物的管理和使用效率,降低了能耗。,第一章 绪论,1.4 智能建筑系统集成 1.4.1 系统集成的概念 所谓系统是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按一定的关系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其本质在于描述事物的组织架构和事物间的相互关系,系统特别强调“有机的整体”。集成(Integration)可理解为一个整体的各部分之间能彼此有机地协调工作,以发挥整体效益,达到整体优化之目的。集成绝非是各种设备的简单拼接,而是要通过系统集成达到“1+l

29、2”的效果。系统集成可理解为根据客户的需求,优选各种技术和产品,将各个分离子系统(或部分)连接成一个完整、可靠、经济和有效的系统的过程。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将系统集成定义为:将智能建筑内不同功能的智能化子系统在物理上,逻辑上和功能上连接在一起,以实现信息综合,资源共享。,第一章 绪论,1.4.2 智能建筑系统集成模式,第一章 绪论,第一层次为子系统纵向集成,是设备控制层的集成,目的在于各子系统的具体功能的实现。第二层次为横向集成,是监控管理层的集成,主要体现各子系统的联动和优化整合。在确立各子系统重要性的基础上,实现几个关键子系统的协调优化运行、报警联动控制等再生功能

30、。第三层次为一体化集成,即在横向集成的基础上,实现中央一体化集成管理系统,即实现网络集成、功能集成和软件界面的集成。,全系统,分系统1,分系统2,分系统m,子系统1,子系统2,子系统3,子系统x,子系统y,子系统z,管理层,操作控制层,现场控制层,智能建筑自动化系统的体系,特别说明:(1)具备一切大型自动化系统的结构特点。即集散型控制系统,三层结构。(2)规模大。监控、控制点数多达上千到上万。(3)分散度高。分别于各个层面和角落。(4)分系统、子系统众多。控制系统厂商众多。系统集成及综合课题多。(5)现场总线(FieldBus)在楼宇自控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在楼宇自动化领域,Lonworks等

31、现场总线技术得到了世界上大多数制造商的承认。,具体的三种系统:(1)按楼层层面组织的自动化系统 a 布线设计及施工比较简单,子系统控制功能设置比较灵活,调试工作相对独立。b 整个系统可靠性较好,子系统失灵不会波及整个系统。c 设备投资增大。尤其是高层建筑。d 较适合商用的多功能楼宇。(2)按设备功能组织的自动化系统 这是常用的系统结构(3)混合型自动化系统,3.5 智能建筑的建设目标,2舒适性,空调与供热系统,供电与照明控制系统,卫星及共用天线电视系统,背景音乐系统,多媒体音像系统,3便捷性,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信息传输系统,通信网络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物业管理系统,第一章 绪论,1.4.3

32、 智能建筑系统集成的必要性(1)联动的需要 联动分内部联动和跨系统联动,内部联动是指设备层子系统之间的联动,如安防系统内各个子系统之间联动。跨系统联动指子系统之间的联动,如安防系统、消防系统和建筑设备监控系统之间的联动。为了方便管理,智能建筑的很多子系统需要联合动作才能达到目的。例如,当建筑物发生火灾时(即烟感探测器发出报警信号),需要自动启动公共广播系统通知火情,同时电梯自动关闭,门禁控制自动解除,以便提供安全逃生通道。再如,当夜间探测到外来入侵时,系统需要自动联动到照明系统和闭路监控系统,使防区照明系统自动开启,同时摄像枪拍摄入侵画面,监控中心弹出报警画面,以便物业管理人员实施抓捕。,第一

33、章 绪论,(2)信息共享的需要 随着智能建筑的快速发展和建筑规模的不断扩大,智能建筑内设备子系统的数量和规模日益增大,各子系统内部和各子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量也日益增多。加之Internet和Intranet技术的广泛应用,智能建筑内信息的开放和共享已经成为一种日益增长的需求。然而,由于智能建筑各子系统产品来自不同的厂家,通信协议和接口规范各异,这就使得子系统之间的通讯发生困难,信息不能共享。因此,通过系统集成构建智能建筑中央集成管理平台,将各子系统的数据转换成统一数据流,通过数据引擎共享数据流,可以将各个分离的系统有机地集成在一个相互关联、统一和协调的系统之中,实现建筑内各个系统之间信息共享、

34、相互协调、互动和联动功能。,第一章 绪论,(3)统一监测和管理的需要 智能建筑集成管理系统将各个子系统进行有机的结合,在统一的环境下用相同的软件进行集中监视和统一管理,有助于提高管理效率。管理员及经过授权的用户可以通过自己桌面的计算机进行监控和管理。各个系统中不同监控点的实时状态显示在集成工作站上,工作站将以生动的图形界面展示所需要的各种信息,并可以按照使用者的意图将信息发送到任意一台工作站上,实现统一管理。,第一章 绪论,系统集成技术(1)Internet/Intranet技术:因特网的普及和延伸使TCP/IP协议成为事实上的国际标准。Intranet的发展与千兆位以太网的成功应用,使以太网

35、成为智能建筑系统集成的基础。(2)现场总线技术:现场总线技术的发展使以太网正在从管理层、控制层向现场层延伸。(3)中间件技术:浏览器/服务器计算模式将成为智能建筑集成系统主要的计算模式,中间作将成为智能建筑系统集成的桥梁。(4)OPC枝术:OPC枝术及ODBC技术为系统集成开辟了新的途径,采用OPC技术及ODBC技术实现智能建筑系统集成将成为智能建筑系统集成的主要方式。,第一章 绪论,1.5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 1.5.1 角色(1)业主(投资方)(2)承建单位(设计院、建筑公司):负责大楼主体结构(3)弱电公司(集成方):负责大楼弱电系统设计(BA、CA、OA)(4)强电(电力设计院):电力

36、供应(5)装修公司:负责大楼的装修(6)监理单位,第一章 绪论,1.5.2 建筑智能化弱电系统的设计(1)方案设计和初步设计:设计单位,根据使用功能,标明设备的性能、规格,设备型号未定(2)深化设计:施工单位,设备定型,系统原理图、系统结构图,设备明细(3)施工设计:施工单位,出施工图(布线图、布点图),第一章 绪论,1.5.3 智能化弱电系统设计任务书(1)设计依据建筑物的设计任务书;b 建筑物的建筑、结构、设备设计图纸;c 国家现行有关规范和标准如: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1-2000等等。,第一章 绪论,(2)设计

37、原则a 实用性;b 采用技术先进、成熟;c 经济合理;d 施工维修方便;e 可持续发展;f 体现以人为本。,第一章 绪论,(3)设计内容a 通信网络系统(CNS);b 办公自动化系统(OAS);c 建筑物设备自动化系统(BAS);d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FAS);e 安全防范系统(SAS);f 结构化布线系统(GCS);g 智能化系统集成(IBMS);h 防雷接地。,第一章 绪论,1.5.4 建筑智能化系统的项目管理 每类项目管理具有共性,但也有其固有的特点,建筑智能化项目也不例外。首先,智能化系统上要求配合主体工程的进度要求;其次,智能化系统依附于建筑体内,与建筑的其它系统具有相关性,需要配合

38、其它工程项目,同时需要其它工程的配合,是配合要求较高的项目,必须进行广泛的沟通和协调;再次,建筑智能化系统属于高科技领域的产物,其综合性强,系统结构和功能复杂,其科技内涵涉及的领域包括计算机学与电子学、控制理论、声光学、系统集成理论等不同的学科,具有高科技特征和目标复杂的特征。所有这此都表明,建筑智能化项目管理应从管理体系、技术、计划、组织、实施和控制、沟通和协调、验收等各个环节都应与其特征相匹配,才能保证达到项目的最终目标。,第一章 绪论,(1)智能化项目的管理体系:弱电项目总承包制(资质、资金、技术、施工)(2)项目经理和项目组织项目经理应具备最基本的三项素质:沟通好、技术好、人品好。组员包括技术组员、施工组员、安全员、质检员、财务人员等项目所需的人员。(3)智能化项目的沟通关系与客户的沟通(业主或使用者)与建筑监理公司的沟通与其它施工单位的沟通(强电、装修)团队内部的沟通(4)项目的进度控制和质量管理,第一章 绪论,思考题(1)什么是智能建筑?智能建筑与传统建筑相比有什么特点?(2)简述智能建筑的组成结构及功能。(3)怎样理解智能建筑的系统集成?(4)建筑智能化工程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如何管理好一个建筑智能化弱电项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