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第12章传染病流行病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流行病学第12章传染病流行病学.ppt(1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传染病流行病学,Epidemiology of Infectious Disease,第十二章,2,1,3,4,5,艾滋病狂犬病肺结核乙肝流脑,93.48%,传染病流行病学(infectious disease epidemiology)主要研究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流行过程及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并制定预防、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对策与措施。,引 言,第一节 传染病流行史简介第二节 传染病流行过程第三节 传染病流行过程的相关概念第四节 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第五节 计划免疫及其评价第六节 新发传染病研究的内容和方法,目 录,第一节 传染病流行史简介,古代人类与传染病斗争的历史近代人类与传染病斗争的历史
2、现代人类与传染病斗争的现状人类的历史就是与传染病斗争的历史,一、古老传染病的流行趋势,结核病 霍 乱 疟 疾,第一节 传染病流行史简介,结核病2004年全球新发肺结核病例890万人,死于肺结核的人数高达170万2005年880、160万我国现有活动性肺结核病人450万。每年新发现145万患者,死亡13万人,第一节 传染病流行史简介,一九九三年WHO宣布结核病全球暴发,霍乱1961年由埃尔托型霍乱弧菌引起的大流行,波及五大洲140多个国家和地区,患者350万1992年,印度和孟加拉国部分地区发病10余万1997年起,霍乱在非洲大规模蔓延,乌干达报告病例11,335例,肯尼亚报告病例10,108例
3、,1999年霍乱世界分布,第一节 传染病流行史简介,疟疾 1997年就与厄尔尼诺现象一起造成150270万人死亡,第一节 传染病流行史简介,二、新发传染病的流行趋势,艾滋病 疯牛病(新型克雅氏病)SARS 人感染禽流感 H1N1,第一节 传染病流行史简介,全球4,000万AIDS/HIV 2,180万人死亡每年 新感染者530万 300万人死亡我国(截止2007年10月底)累计报告223,501例,其中艾滋病62838例,死亡22205例估计:中国现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约70万(55万85万人),全人群感染率为0.05%(0.04%0.07%)。其中艾滋病病人8.5万(8万9万人);当年新
4、发感染5万(4万6万人),病死2万(1.5万2.5万人)。,艾滋病,第一节 传染病流行史简介,我国AIDS/HIV增长迅速,第一节 传染病流行史简介,疯牛病(新型克雅氏病),第一节 传染病流行史简介,人疯牛病起源于英国可能与接触或摄入感染有牛海绵状脑病的牛肉有关,第一节 传染病流行史简介,非典型肺炎(SARS),第一节 传染病流行史简介,全球波及32个国家和地区截止2003年7月10日全球共诊断8437例,死亡812例我国至2003年6月确诊5327例死亡348例,第二节,非典型肺炎(SARS),第一节 传染病流行史简介,图11-1 我国SARS疫情统计,人感染禽流感,第一节 传染病流行史简介
5、,禽流感病毒,禽流感患病、死亡鸡只,第一节 传染病流行史简介,2006年我国禽流感发病情况,第一节 传染病流行史简介,我国内地首例输入性病例是5月11日确诊30岁的四川男子。,世界H1N1疫情图,中国H1N1疫情图,传染病流行过程,传染源 传播途径 人群易感性 影响流行过程的两个因素,第二节 传染病流行过程,流行过程(epidemic process)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流行的过程,即病原体从感染者排出,经过一定的传播途径,侵入易感者机体而形成新的感染,并不断发生、发展的过程。,第二节 传染病流行过程,是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蔓延的过程。,传染病流行图,第二节 传染病流行过程,流行环节,第二节 传
6、染病流行过程,鼠疫-传播,第二节 传染病流行过程,血吸虫感染过程,第二节 传染病流行过程,一、传染源(source of infection),指体内病原体生存、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或动物。,第二节 传染病流行过程,分类:,受感染的人,受感染的动物,病人,病原携带者,病人:,潜伏期(incubation period)临床症状期(clinical stage)恢复期(convalescent period),第二节 传染病流行过程,受感染的人,特征 体内存在大量病原体 具有利于病原体排出的临床症状,分期,传染期,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及用途,判断患者受感染时间,追踪传染源,查明传播途径确定接触
7、者的留验、检疫和医学观察期限确定免疫接种时间评价预防措施效果潜伏期长短还可影响流行特征,第二节 传染病流行过程,病原携带者(carrier)指没有任何临床症状但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带菌者 带毒者 带虫者 潜伏期病原携带者(incubatory carrier)恢复期病原携带者(convalescent carrier)健康病原携带者(healthy carrier),第二节 传染病流行过程,如麻疹、白喉、痢疾和霍乱等,如伤寒、霍乱、乙型肝炎等,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脊髓灰质炎、乙肝。,病原携带者作为传染源意义大小,取决于:,类型排出病原体数量持续时间;,职业个人卫生习惯社会活动范围,例:伤寒Ma
8、ry,携带者,1909年伤寒玛丽在报纸上的插图,受感染的动物作为传染源,人类罹患以动物为传染源的疾病,统称为动物性传染病(zoonosis),又称人畜共患病。以动物为主的人畜共患病 以人为主的人畜共患病 人畜并重的人畜共患病 真性人畜共患病,第二节 传染病流行过程,二、传播途径(route of transmission),指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后,侵入新的易感宿主前,在外界环境中所经历的全过程。,第二节 传染病流行过程,空气传播 流感、肺结核经水传播 霍乱、血吸虫食物传播 痢疾、伤寒接触传播 淋病、疥疮媒介节肢动物传播 疟疾、西尼罗热土壤传播 炭疽、破伤风 医源性传播 丙肝、艾滋病围产期传播
9、风疹、梅毒,第二节 传染病流行过程,经空气传播(air-borne infection)是呼吸系统传染病的主要传播方式 经飞沫传播(droplet infection)经飞沫核传播(droplet nucleus infection)经尘埃传播(dust infection),第二节 传染病流行过程,经空气传播的传染病的流行特征为:传播广泛,发病率高冬春季节高发少年儿童多见在未经免疫预防的人群中,发病呈现周期性居住拥挤和人口密度大的地区高发,第二节 传染病流行过程,经水传播(water-borne infection)经饮用水传播经疫水传播两种方式,第二节 传染病流行过程,肠道传染病,经饮用水
10、传播的传染病的流行特征为:病例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有饮用同一水源史除哺乳婴儿外,无职业、年龄及性别的差异如水源经常受污染,则病例长期不断停用污染源或采取消毒、净化措施后,暴发或流行即可平息,第二节 传染病流行过程,经疫水传播的传染病的流行特征为:病人有接触疫水史 发病有地区、季节、职业分布特点 大量易感人群进入疫区,可引起暴发或流行 加强个人防护、对疫水采取措施等可控制疾病的发生,第二节 传染病流行过程,经食物传播(food-borne infection)主要为肠道传染病、某些寄生虫病、少数呼吸系统疾病的传播方式 经食物传播的传染病的流行特征有:病人有食用相同食物的历史,不进食者不发病患者的
11、潜伏期短,一次大量污染可致暴发流行停止供应污染食物,暴发或流行即可平息,第二节 传染病流行过程,经接触传播(contact infection)直接接触传播(direct contact infection)间接接触传播(indirect contact infection)易感者接触了被传染源的排出物或分泌物污染的用品所造成的传播。,第二节 传染病流行过程,经间接接触传播的传染病的流行特征有:以散发为主,家庭聚集性无明显的季节性在卫生条件较差的地方及卫生习惯不良的人群中发病较多加强对传染源的管理及严格消毒制度后,可减少病例的发生,第二节 传染病流行过程,机械携带:生物性传播:,第二节 传染病
12、流行过程,通过接触、反吐或随粪便排出病原体污染,经节肢动物传播(arthropod-borne infection),病原体进入节肢动物体内后,在其肠腔或体腔内经过发育、繁殖后,才能感染易感者,蚊子传播西尼罗热,第二节 传染病流行过程,经节肢动物传播的传染病的流行特征有:地区性季节性职业及年龄分布特点一般无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传播,第二节 传染病流行过程,经土壤传播(soil-borne infection)指易感人群通过各种方式接触了被病原体污染的土壤所致的传播。,第二节 传染病流行过程,土壤污染 传染源的排泄物或分泌物污染 埋葬因传染病死亡的人、畜尸体条件 病原体存活力 土壤污染程度 人的接触
13、机会,第二节 传染病流行过程,医源性传播(iatrogenic infection),器械、针头、采血器等被污染或消毒不严引起,输血、生物制品或药物受污染引起,第二节 传染病流行过程,垂直传播(vertical transmission)经胎盘传播 上行性传播分娩时传播,第二节 传染病流行过程,多途径传播如:艾滋病的传播,第二节 传染病流行过程,HIV母婴传播率全球 15%-25%我国高流行区 30%HIV干预母婴传播率(法国)拉米夫定组 6.8%拉米夫定与齐多夫定组 1.6%,三、人群易感性(herd susceptibility),指人群作为一个整体对传染病的易感程度,第二节 传染病流行过
14、程,影响人群易感性升高的主要因素 新生儿增加 易感人口迁入 免疫人口免疫力的自然消退 免疫人口死亡,第二节 传染病流行过程,影响人群易感性降低的主要因素 计划免疫 传染病流行隐性感染,第二节 传染病流行过程,自然因素气候地理因素媒介昆虫和宿主动物的特异性栖息习性,第二节 传染病流行过程,四、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两个因素,社会因素抗生素和杀虫剂的滥用 城市化和人口爆炸战争、动乱、难民潮和饥荒全球旅游业的急剧发展环境污染和破坏造成生态恶化,第二节 传染病流行过程,第三节 传染病流行过程的相关概念,疫源地及流行过程 传染过程及感染谱,一、疫源地及流行过程,疫源地(epidemic focus)传染源
15、及其排出的病原体向四周播散所能波及的范围,即可能发生新病例或新感染的范围。疫点疫区 形成疫源地的条件传染源存在病原体能持续传播,第三节 传染病流行过程的相关概念,疫源地消灭的条件 传染源被移走或消除了排出病原体状态传染源散播在外环境中病原体被彻底清除(消毒、杀虫),传播途径已不存在;经过最长潜伏期,易感者中没有新的感染发生或证明未受感染。,第三节 传染病流行过程的相关概念,二、传染过程及感染谱,传染过程(infectious process)指病原体侵入机体后,与机体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第三节 传染病流行过程的相关概念,它是在个体中发生的现象,是一种纯生物现象。,二、传染过程及感染谱,
16、感染谱(spectrum of infection)指机体感染了病原体后,经过传染过程,所表现出的轻重不等的临床表现。,第三节 传染病流行过程的相关概念,机体对病原体反应轻重频率称为传染梯度,又称感染谱。,有感染过程存在,但病原体的致病作用未能足够产生临床症状和体征,以隐性感染为主以显性感染为主大部分感染者以死亡为结局,隐性感染,轻型感染,重症感染,死亡,无症状与体征,有症状与体征的疾病,第三节 传染病流行过程的相关概念,第三节 传染病流行过程的相关概念,图11-3 感染谱的分类,传染病发生与传播的基本条件 病原体(pathogen)是能够引起宿主致病的各类微生物和寄生虫宿 主(host)在自
17、然条件下被传染性病原体寄生的人或其他动物,第三节 传染病流行过程的相关概念,第四节 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策略 措施,一、策略,预防为主 加强健康教育 加强人群免疫 改善卫生条件,第四节 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健康教育,预防接种,改水改厕,加强传染病的监测 常规报告 甲、乙、丙三类共37种哨点监测艾滋病、流感监测哨点慢性病监测哨点,第四节 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全球化控制1980年消灭天花1988年启动消灭脊髓灰质炎行动 2001年发起终止结核病活动2012年消灭麻疹,天花病人,脊髓灰质炎病人,第四节 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二、措施,传染病报告针对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的多种措施,第四节 传
18、染病的预防和控制,1、传染病报告 报告种类 甲、乙、丙三类,共37种(2+25+10)责任报告人 执行职务的医疗保健人员 卫生防疫人员 采供血机构人员报告原则 按属地管理的原则,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或者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内容、程序、方式和时限报告。,第四节 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网络直报 甲类和乙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肺炭疽、脊髓灰质炎)H1N1 城镇2小时 农村6小时 乙类 城镇6小时 农村12小时 丙类 24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第四节 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2、针对传染源的措施 对病人的措施 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第四节 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对病原携带
19、者的措施 措施 登记 管理 随访 期限 至其病原体检查2-3次阴性,第四节 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对接触者的措施措施 留验(隔离观察)医学观察 应急接种和药物预防,病人被隔离,第四节 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检疫期 最后接触日至该病的最长潜伏期,对动物传染源的措施(根据危害大小和经济价值)彻底消灭捕杀、焚烧或深埋隔离治疗预防接种和检疫,深埋受感染的动物,第四节 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3、针对传播途径的措施 消毒 用化学、物理、生物的方法杀灭或消除环境中致病性微生物的一种措施预防性消毒疫源地消毒 随时消毒 终末消毒,压力蒸汽灭菌(物理),紫外线消毒,含氯消毒剂(化学),第四节 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预防性
20、消毒 对可能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场所和物品施行消毒。,第四节 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疫源地消毒 对现有或曾经有传染源存在的场所进行消毒。其目的是消灭传染源排出的致病性微生物。,第四节 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随时消毒 当传染源还存在于疫源地时所进行的消毒。终末消毒 当传染源痊愈、死亡或离开后所作的一次性彻底消毒,从而完全清除传染源所播散、留下的病原微生物。,第四节 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杀虫 是使用杀虫剂(insecticide)杀灭有害昆虫,特别是外环境中传递病原体的媒介节肢动物。预防性杀虫疫源地杀虫随时杀虫终末杀虫,第四节 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4、针对易感人群的措施 免疫预防 药物预防 个人防护,
21、第四节 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5、传染病暴发、流行时的紧急措施 限制或停止集市、集会、影剧院演出或其他人群聚集活动停工、停业、停课临时征用房屋、交通工具封闭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和公共饮用水源,第四节 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第五节 计划免疫及其评价,预防接种 计划免疫方案 评价指标,第五节 计划免疫及其评价,计划免疫(planed immunization)是指根据疫情监测和人群免疫状况分析,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有计划、有组织地利用疫苗进行预防接种,以提高人群的免疫水平,达到控制乃至最终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一、预防接种(vaccination),是将生物制品(抗原或抗体)接种到机体,使机体获
22、得对传染病的特异性免疫力,从而保护易感人群,预防传染病的发生。,第五节 计划免疫及其评价,预防接种的种类 人工自动免疫(artificial active immunity)指将疫苗接种到机体,使之产生特异性免疫,从而预防传染病发生的措施。,第五节 计划免疫及其评价,疫苗(vaccine)是病原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经理化因素处理后,使其失去毒性但保留抗原性所制备的生物制品。减毒活疫苗 灭活疫苗 类毒素 亚单位疫苗 重组疫苗 DNA疫苗,第五节 计划免疫及其评价,人工被动免疫(artificial passive immunization)将含特异性抗体的血清或细胞因子等制剂注入机体,使机体被动地
23、获得特异性免疫力而受到保护。其制剂有:(1)免疫血清(2)免疫球蛋白,第五节 计划免疫及其评价,被动自动免疫(passive and active immunity)兼有被动及自动免疫的长处,使机体在迅速获得特异性抗体的同时,产生持久的免疫力。,第五节 计划免疫及其评价,二、计划免疫方案,计划免疫的内容 计划免疫程序 预防接种的注意事项 接种的途径与剂量 疫苗禁忌症 预防接种的反应 冷链,第五节 计划免疫及其评价,计划免疫内容,1、扩大免疫规划expanded program on immunization,EPI中心内容:1、不断扩大免疫接种的覆盖面;2、不断扩大免疫接种疫苗的种类。2、中国
24、的计划免疫程序“5苗防7病”,程序,第五节 计划免疫及其评价,图11-4,为了保证疫苗从生产到使用的整个过程均在适当的冷藏条件下进行,所需的多环节链式储存、运输设备。,三、评价指标,免疫效果评价指标 抗体阳转率=,第五节 计划免疫及其评价,流行病学效果评价指标 疫苗保护率=疫苗效果指数=,第五节 计划免疫及其评价,计划免疫管理评价指标 建卡率 1218个月龄儿童要求达到98%以上。,第五节 计划免疫及其评价,接种率=,四苗覆盖率=冷链设备完好率=,第六节 新发传染病研究的内容和方法,新发传染病(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指在人群中新出现的或过去存在于人群中,但是其
25、发病率突然增加或者地域分布突然扩大的传染性疾病。艾滋病(AIDS)埃博拉出血热疯牛病人禽流感SARS,第六节 新发传染病研究的内容和方法,病因 传播机制 传染过程 特异性诊断方法 治疗及预后 流行规律 预防和控制措施,第六节 新发传染病研究的内容和方法,一、病 因,病因假设和病原体特征的研究 病因假设的形成 传统的病原体分离鉴定方法 分子生物学方法(PCR 核苷酸测序),第六节 新发传染病研究的内容和方法,传染源的确定 传统的流行病学观察法 分子生物学方法 传播概率,第六节 新发传染病研究的内容和方法,传播概率(transmission probability)也称传染概率,是指易感者与传染源
26、接触后而成为感染者的概率。传播概率的估计方法有两种:续发率 二项式模型,第六节 新发传染病研究的内容和方法,二、传播机制,传播途径的确定 根据传染病的特征确定传播途径 根据实验室检测结果确定传播途径 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体外的方式,第六节 新发传染病研究的内容和方法,三、传染过程,潜伏期的特点 潜伏期的长短潜伏期的传染性病原体在体内的分布特征 病原体在体内的分布情况病原体在体内持续的时间及恢复期传染性,第六节 新发传染病研究的内容和方法,隐性感染与显性感染的比例 重叠感染及与其他基础疾病的关系 与其他病原体重叠感染 与其他基础疾病的关系 遗传易感性的研究,第六节 新发传染病研究的内容和方法,四、
27、特异性诊断方法,新发传染病流行初期,人们对其一无所知,所以无特异的诊断方法对其进行病原学诊断,只能跟据临床症状、体征和流行病学接触史进行诊断。因而,当一种新发传染病的病原体被确定后,应该尽早研究其特异性诊断方法。,第六节 新发传染病研究的内容和方法,传染病的诊断,症状 初期 体征 临床诊断 流行病学接触史 抗原抗体检测 后期 病原体特征 病原学诊断 病原体基因,特异性诊断方法的研究,第六节 新发传染病研究的内容和方法,五、治疗及预后,新发传染病发生后,流行病学工作者与临床医学工作者密切配合从实验室和临床研究有效的治疗方案。分离培养病原体,在实验室研究有效的抗生素及其有效剂量在临床上应用随机对照
28、实验研究该病的治疗方案及治疗药物的效果当病人被治愈出院后,还应长期追踪观察病人的预后,包括慢性化、并发症等,第六节 新发传染病研究的内容和方法,六、流行规律,当一种新发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后,需要通过流行病学现场调查和实验室方法,研究病后的免疫持久性如果该病再次流行时,上次流行时的发病个体是否发生再次感染,并观察再感染者传染特征应用流行病学监测方法,监测该种传染病是否有周期性流行的特征及周期流行的间隔和影响因素等,并监测病原体是否经常发生变异。,第六节 新发传染病研究的内容和方法,七、预防和控制措施,人群中一种新的传染病流行时,在研究传染病病原体、传染源、传播途径等问题的同时,还应研究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并尽快实施以控制传染病的蔓延。在传染病暴发流行时,采取的措施包括针对病原体、易感人群、传播途径和疫源地等方面的措施。,第六节 新发传染病研究的内容和方法,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