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回旋形脉络膜萎缩诊疗技术.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310378 上传时间:2023-10-15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5.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眼科回旋形脉络膜萎缩诊疗技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眼科回旋形脉络膜萎缩诊疗技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眼科回旋形脉络膜萎缩诊疗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眼科回旋形脉络膜萎缩诊疗技术.docx(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眼科回旋形脉络膜萎缩诊疗技术(一)概述回旋形脉络膜萎缩(gyrateatropyofchoroid)为脉络膜、视网膜进行性萎缩性疾病,有遗传性,1/3患者有双亲血族联姻,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常伴有脑、肌肉异常改变。Kakki(1974)认为本病与高鸟氨酸血症(hyperomithinaemia)有关。这是由于鸟氨酸酮转氨酶(Orthineketoacidtransminase,OKT)的活性不足或缺乏所致。又有研究提出牛眼视网膜之鸟氨酸转化为脯氨酸主要是由于OKT的作用。可能导致脉络膜视网膜内脯氨酸缺乏而引起眼底改变。眼部改变是全身代谢障碍的一部分。(二)临床表现多见于2030岁,男女均可患

2、病,病程缓慢,常一家族中累及数人。早期有夜盲,视力逐渐减退,视野收缩,当病变累及黄斑时,视力极度低下,甚至仅剩光感。ERG低于正常,最后消失,EOC异常。眼底表现颇为特殊:开始在赤道部有萎缩,常呈不规则圆形、多角形、扇贝形和各种奇形改变,在病变之间眼底正常。病变区的脉络膜毛细血管和色素上皮完全消失,可见脉络膜大血管和视网膜色素紊乱。随着病程进展,萎缩区由周边向后极扩展,常形成一环形带,因而出现环形暗点,极周边的眼底正常。随后萎缩区又进一步向视盘及周边部扩大,仅黄斑因有致密的脉络膜毛细血管丛得以长时间保持正常,但最后也发生萎缩,全眼底呈黄白色,散布有小色素斑,周边部更致密,有时呈天鹅绒样棕色色素

3、增生,视网膜血管变细,视盘色变浅,常伴有白内障。(三)治疗随着本病的生物化学的研究,对以往认为无法治疗的本病提出下列治疗方案:1 .增加剩余酶的活力应用高水平的辅助因子。这种物质在酶的降解方面是一种辅助因子也是对OKT的辅助因子,是食物VitBo的活动型。因此提出以VitBo治疗以增加残余酶的活力,可以减少血内鸟氨酸,每日VitBe300-700mg,1周内血浆鸟氨酸水平下降45%50%2 .限制鸟氨酸的先驱物主要限制精氨酸,因为精氨酸是来自蛋白因而应采取低蛋白饮食。但这种方法也不是没有危险的。3 .调整缺乏的物质血浆内鸟氨酸升高,血浆中赖氨酸、谷氨酸和肌酸要减少,因此需要补充肌酸、赖氨酸。OKT活性下降,视网膜脉络膜内脯氨酸缺乏,更应补给脯氨酸,每日服用23g。也可用赖氨酸每日2.55g,以降低血浆内的鸟氨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