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中国的地质灾害(教学案例).doc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909547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0.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2中国的地质灾害(教学案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2中国的地质灾害(教学案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2中国的地质灾害(教学案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2中国的地质灾害(教学案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2中国的地质灾害(教学案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2中国的地质灾害(教学案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2中国的地质灾害(教学案例).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节 中国的地质灾害(教学案例)合肥七中地理教研组课程标准 1.简述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2.运用地图,指出我国主要地质灾害的区域分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中国地震的分布成因和灾情的空间差异2.了解中国滑坡泥石流的分布成因类型危害3.掌握地质灾害多发区形成的原因及灾情过程与方法目标1.利用板块构造学说分析地震的分布和成因2.根据西南地区的自然和人为原因理解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及危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利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中国地震的分布和成因,培养学生求实的科学态度2.通过对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区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教材分析我国是一个多

2、灾的国家,本章在介绍了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之后紧接着讲中国的地质灾害,因为我国地理位置特殊,既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又处在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挤压交界地带,地壳运动强烈,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地质灾害发生。尤其是地震灾害,它是伤亡人口最多,造成社会恐惧心理最严重的灾害,是我国四大类灾害中应该首先给予关注的灾害。教学重点1.理解我国地震西多东少,青藏、新疆、华北和台湾四个多发区地质灾害的成因。2.结合案例认识地震预测和防震意识在灾害中所起的作用。3.分析不同地区同级地震造成不同灾情的原因,重点认识人文因素导致的灾情差异。4.归纳滑坡、泥石流灾害的时空分布特点和地域分布总特点。教学难点1.

3、理解我国地震灾情东重西轻的原因。2.唐山地震灾情严重的原因。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讲述法等教具准备中国地质灾害多发区分布图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互动:安徽地震多还是台湾地震多?为什么?展示材料:中国是世界上大陆地震最多的国家,据不完全统计,从有记载到2000年,我国已发生破坏性地震1009次,其中8级以上地震22次。20世纪中国发生6级以上地震650次,其中7-7.9 级地震100余次,平均每年1次。震级最大的地震是西藏察隅的8.6级地震。师:我国地质灾害多发原因到底是什么?生:略师:由于我国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即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又处在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挤压碰撞的

4、北东边界,构造断裂活动强烈,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地质灾害发生。板书:一 我国地质灾害形成原因和多发区师:请同学看图表2.7回答,我国地质灾害多发区在哪儿?师、生:多发区主要分布于西南地区,特别是青藏高原、云贵高原以及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是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主要分布区。师:我国地震多发区可归纳为:西多东少四区一带板书:二 我国地震灾害1地震灾害多发区 老师点拨:图2.7表明我国地震分布特点是东少西多,地质构造特点是以105E为界分为东西两部分。中国西部地区是世界上大陆地震最活跃、最强烈和最密集的地区。环太平洋地震带对我国台湾及其附近海域影响最大。师:105E南北地震带形成原因是什么?生

5、:对照课本回答过渡:地震灾害是伤亡人口最多,造成社会恐惧心理最严重的灾害。地震造成的财产损失与地震烈度和财产的易损性有关。如果巨大的破坏性地震发生在财产密集且抗震能力较差的城市,则会造成更大的财产损失,在中国造成财产损失最大的地震是唐山地震。师:请同学们分析图2.8,从数据中找出相关关系:(1949-2000年)人口密度400人/KM2的地区的死亡人数是人口密度200400人/KM2的地区的10倍;是人口密度100200人/KM2的地区的100倍。可见,地震死亡人数与人口密度成正比关系。人口密度以倍数增长,死亡人数则以级数增长。因此,在我国东部地区,小震也有可能造成大灾。再请同学们读案例1找出

6、唐山地震的震级、震中、经纬度、灾情(死亡人数、受伤人口、经济损失)。师生共同小结: 自然原因:1.与震中距有关,唐山位于华北地震带,此次地震震中位于市内2.与震发时间有关,凌晨震发,逃生机会少。人为因素:1与人口密度有关,唐山是百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2与建筑物的抗震系数有关,房屋抗震系数小;3与人的防震意识弱有关师:请同学们读P20“案例:北海道强震人员伤亡少的原因”和:日本的地震防灾计划”,提到了地震预测和防震意识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试想,如果唐山有周密的地震减灾预案,会有如此严重的灾情么?请同学们阅读案例2台湾岛“9.21”南投地震。(1)读图2.10,说明受灾人口与受损房屋的分布,结合台

7、湾的地形和人口分布特点分析原因。(2)了解该次地震的强度和灾情。比较唐山和南投地震的受灾人口和经济损失的差异。唐山南投震级7.87.6死亡人口24.2万人2329人受伤人口16.7万人8722人经济损失54亿元92亿美元师:请同学们读2.11回答死亡人口下降、经济损失上升原因是什么? 结论:地震的预测、建筑物的加固、人的防震意识加强,使人员的伤亡减少。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单位面积上的资产密度加大了,灾害的经济损失呈上升趋势。师:思考:为什么我国地震西多东少,地震灾情却东重西轻?生:以东经105为界,我国西部地区主要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相互作用区,不仅地质构造复杂,而且地壳运动特别活跃,是世界

8、大陆地震最强烈、多发和密集的地区。而东部地区除了沿海以及华北外,大部分地区相对稳定,故地震较少。我国地震西多东少,但灾情却东重西轻。虽然我国西部地震频次高,强度大,但人口稀疏,资产密度小,因此灾情也就相应小得多;而东部地区有着占我国城市总数46%的城市,90%以上的人口,又是我国经济发达、资产密集区,这就决定了我国地震灾情必然是东部严重。板书:2我国地震灾情特点:东重西轻(1)灾情总体特征东重西轻(2)灾情变化趋势因地震死亡人数减少,经济损失却有加重趋势承转:地震是对人类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滑坡、泥石流、崩塌、地面沉降和地面裂缝等地质灾害是人为因素致灾最严重的地质灾害。滑坡、泥石流也是我国危害

9、较严重的地质灾害。板书:三、滑坡、泥石流灾害 师:请同学们读课本 p33页找出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的成因。板书:1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的成因 师:说明:山地面积广、山高谷深、地势陡峻、地质构造复杂、上层岩层相对松软、受重力和水力作用以及山地开发程度不断加大等。板书:2时间分布特点师:泥石流:爆发是受连续降雨、暴雨,尤其是特大暴雨的激发(原因),所以其发生的时间规律与集中降水的时间规律一致,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规律。师:滑坡:表现出常发性,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均以外界诱发因素为引发条件。一般在雨季或春季冰雪融化时多发,尤其是大雨、暴雨、久雨中更多。 板书:3空间分布特点: 师:(强调)主要发生在山区

10、,从太行山到秦岭,经鄂西、四川、云南到藏东一带滑坡发育密度极大;青藏高原以东的第二级阶梯,特别是西南地区为我国泥石流、滑坡灾害的重灾区。这里是我国平原向山地的过渡区,斜坡较多,又是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交互作用的地区,降水较多,还是黄土、喀斯特等可蚀性物质集中分布地区,同时人类活动广泛且程度大,这些都为泥石流和滑坡提供了有力的生成条件。板书:4地域上的总特点:广泛性和相对集中性师:请同学们读表2.3。点拨:因水动力的性质与地表物质的组合不同,我国泥石流的成因类型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区域成因类型特点青藏高原东南部山区冰川泥石流规模巨大,频繁而猛烈川滇山地降雨泥石流较频繁,与人类活动密切黄土高原暴雨激

11、发的黄土泥石流频率规模强度均不及山区泥石流华北和东北地区暴雨引发的泥石流频率低,但规模大且凶猛师:请同学们读案例3师:泥石流灾害给我国带来的严重后果:摧毁农田;造成人员伤亡;危害铁路、公路和水利、水电工程及矿山等。板书:5灾害的严重后果承转:我国地质灾害多发区是哪里呢? 四、地质灾害多发区西南地区 师:藏、滇是地震、滑坡和泥石流最为严重的省区。西南地区的地质灾害是地质、地貌、气候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请同学们读2.12回答(等同学回答后教师点拨)1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 地质构造复杂,构造运动强烈,多地震,诱发滑坡和泥石流; 地貌类型多变,地势起伏大,大斜坡多,易发生滑坡; 降水多,尤其

12、是山区多暴雨、久雨天气,极易发生泥石流;人为因素,如开垦、开矿等,诱发或加剧滑坡和泥石流。承转:地质灾害一般不是单独出现的,它们之间存在着关联性2地质灾害的关联性师:(点拨)人为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影响严重,一方面是因人类的过度开发使一些坡地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现象加剧;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泥石流经常发生区域的人口和财产不断增加,导致了地质灾情日益严重。因此,我们应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理念。师:地质灾害会造成哪些危害呢?3灾害造成严重的损失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对交通干线的危害严重铁路:以成昆、宝成和云南的东川铁路支线最为严重公路:以川藏、川滇、川陕和川甘等线路最为严重。摧毁耕地和建筑物师:图2.15表明川渝

13、是我国滑坡和泥石流严重区。为什么?师:(点拨)大巴山的南坡,大部分地区海拔在5001000米左右,是面积广大的大斜坡。岷江和大渡河的上游区又是地势急剧下降的地区,地质结构复杂,地表结构不稳。受西南降水系统的影响,雨量丰沛,而且盆地边缘植被破坏严重。 阅读:泥石流的天然博物馆,师:地质灾害不是单一发生的,前灾往往是后灾的诱发因素。小江流域的灾害链通常表现为地震水土流失泥石流的模式。地质灾害的链发现象是普通存在的。地震和暴雨会诱发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师:请大家回答第36页思考题。试解释我国西南地区暴雨滑坡泥石流分布的区域相关性。结论:我国西南地区水源充足、降水丰沛,多暴雨;西南多山地,地形复杂、构造

14、活跃,地表不稳;暴雨使岩体疏松,在重力作用下下滑,极易诱发滑坡和泥石流。滑坡、泥石流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它们发生的时间规律与西南地区集中降水的时间规律相一致,因此在同一个地区,暴雨可以引发滑坡、泥石流,形成灾害链。课堂小结略板书设计第二节 我国地质灾害一、我国地质灾害形成原因和多发区二、我国地震灾害1.地震灾害多发区 2我国地震灾情特点:东重西轻(1)灾情总体特征东重西轻(2)灾情变化趋势因地震死亡人数减少,经济损失却有加重趋势三、滑坡、泥石流灾害1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的成因2时间分布特点3空间分布特点4地域上的总特点广泛性和相对集中性5灾害的严重后果四、地质灾害多发区西南地区1西南地区地质灾害

15、多发的原因2地质灾害的关联性3灾害造成严重的损失随堂训练1关于地震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的地震只与板块运动有关,与地质构造无关B日本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C板块内部不会发生地震D环太平洋地震带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地震带2我国地震灾情东重西轻,以下不能用来解释这种现象的是( )A我国地质条件西部稳定 B我国东部人口稠密C我国东部城市密集 D我国西部人烟稀少3对我国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是( )A地震 B火山喷发 C滑坡 D泥石流4下列地质灾害具有关联性的是( )A地震台风雷暴 B暴雨山洪海啸C地震山崩泥石流 D气旋沙尘暴大气能见度下降下图所示区域属于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回答 56 题。 5M点的海拔范围可能是 。6若在 Q 地建一小型度假村,应特别注意防治的自然灾害是( )A风沙 B洪涝 C滑坡 D寒冻 答案:1D 2A 3A 4C 5300-400或500-600 6C教学反思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