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结膜囊肿及肿瘤诊疗技术.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310446 上传时间:2023-10-1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6.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眼科结膜囊肿及肿瘤诊疗技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眼科结膜囊肿及肿瘤诊疗技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眼科结膜囊肿及肿瘤诊疗技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眼科结膜囊肿及肿瘤诊疗技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眼科结膜囊肿及肿瘤诊疗技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眼科结膜囊肿及肿瘤诊疗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眼科结膜囊肿及肿瘤诊疗技术.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眼科结膜囊肿及肿瘤诊疗技术一、结膜囊肿(一)先天性结膜囊肿结膜囊肿并不少见,先天性结膜囊肿少见。较小的见于结膜痣中含有透明的小囊肿,较大的见于隐眼畸形,有的为一小眼球并发囊肿,有的为一大囊肿后壁上附有极小眼球。这种囊肿多见于下穹隆部。(二)上皮植入性结膜囊肿结膜裂伤或手术中,将上皮细胞植入到结膜下,这些上皮细胞成活,增生成团,继而在中央部分发生变性液化,形成囊腔。腔内充以透明液体,囊壁由上皮细胞组成,菲薄透明,附着在浅层巩膜。(三)上皮内生性结膜囊肿由于结膜长期慢性炎症刺激,上皮细胞增生,向内陷入增长,形成细胞团,中央部变性液化形成囊腔。这种情况好发于上睑结膜,上穹隆部及泪阜半月皱赞处。(四)

2、腺体滞留性结膜囊肿由于结膜慢性炎症刺激,浸润压迫及瘢痕收缩,使结膜腺体(副泪腺)排泄口被阻塞、闭锁,腺体分泌物不能排出而滞留、淤积,形成囊肿,囊肿内含黏液及上皮碎片,多见于上穹隆部,见于沙眼患者。(五)寄生虫性结膜囊肿常见者为猪囊虫病患者。儿童、青少年较多见。猪绦虫的囊尾坳游行到结膜下,呈圆球形,黄豆粒大小,周围绕以扩张的血管,活的囊尾坳可游动改变位置,偶可见到头节伸出,强光刺激可使其蠕动。囊尾坳死亡则引起局部炎症反应,充血加重。好发部位为下穹隆部及鼻侧球结膜下。二、结膜良性瘤(一)皮样瘤为先天性良性瘤。初始较小,青春期有发展增大趋势。瘤好发部位为睑裂部的颈侧角膜缘及球结膜。瘤体呈淡红黄色,隆

3、起,表面不平呈皮肤样。其下与角膜、浅层巩膜紧密相连,不能移动。瘤体表面有纤维毛发,瘤组织由表皮、真皮、结缔组织、毛囊、皮脂腺、汗腺等组成。瘤体表面毛发刺激眼球充血,畏光,增大的瘤体压迫角膜产生散光,或遮盖角膜使视力受损,并有碍美观,应手术切除瘤体,角膜部分作板层角膜移植。(二)皮样脂瘤皮样脂瘤或称纤维脂肪瘤,为先天性瘤。好发部位在外眦部,外、上直肌之间。小儿有时伴有耳及其他组织先天性缺损。瘤由纤维组织及脂肪组成,表面不形成包囊,与眶脂肪组织粘连。瘤色淡黄、质软。手术切除时慎勿损伤外直肌。(三)乳头状瘤通常发生在一种上皮转变为另一种上皮的交界处。结膜主要发生在角膜缘处及泪阜、内眦皱裳及穹隆部结膜

4、。结膜乳头状瘤外形似菜花状或桑甚状,质软色红,隆起于结膜表面,与其下组织粘连紧密,有时基底甚小,有小蒂连接瘤体与结膜。裂隙灯下瘤体表面有多数呈草状突起组成,内含扩张弯曲血管。发生于角膜缘者起始于球结膜,而后向角膜扩展。乳头状瘤虽属良性瘤,但手术后易复发,手术应彻底,术后基底部应以电烙,或苯酚、三氯醋酸等腐蚀之。瘤体较小者可用激光照射。侵及角膜者切除后宜作板层角膜移植。(四)结膜血管瘤结膜血管瘤(angioma)有毛细血管瘤及海绵状血管瘤两种。毛细血管瘤为先天性良性瘤,一般范围较小,除侵及结膜外,亦侵及眼睑及眼眶部等邻近组织。海绵状血管瘤范围较大,除结膜外,常侵及眼睑、眼眶组织、颜面部及眼球内,

5、甚至颅内,有时合并青光眼,称为StUrge-Weber综合征。(五)痣痣(nevus)为先天性良性瘤,可发生在结膜各部,为最常见的结膜瘤,源于神经外胚叶,位于上皮下组织内。初始较小,可长期无变化,多数随年龄增长而增长,青春期有增长趋势。痣由小黑色素细胞、巨细胞、上皮样细胞组成,呈棕黑色、黑蓝色或棕红色。有混合痣、上皮痣、蓝色痣等。痣体微隆、境界清楚,表面平滑无血管,常有较小透明的结膜囊肿。痣好发于角膜缘及睑裂部球结膜。很少转化为恶性者。痣体较小,表面光滑,不继续增长者无须治疗。痣体较大,表面不平滑,突然增生长大者表明有恶变征象,宜手术切除、电烧灼、激光照射等使其全部彻底清除,切勿残留。(六)骨

6、瘤骨瘤(OSteoma)为先天性瘤,很少见,好发于近外眦部题下侧球结膜下,质硬,黄豆大小,境界清楚,可移动。三、结膜恶性瘤(一)恶性黑色素瘤恶性黑色素瘤(malignantmeIanoma)几乎都是老年人发病。原发于结膜者很少见,多起始于角膜缘。有黑色素,发展扩及整个眼球表面,很少穿通眼球或转移到身体他处。多数是由邻近色素性组织蔓延而来,如睫状体黑色素瘤穿破眼球到结膜。黑色素瘤增长迅速、色黑、表面不平滑呈分叶状,与其下组织粘连牢固。瘤体周围结膜散在黑色素性团块或斑点。此瘤恶性程度高,常于早期即转移到身体各重要器官而导致死亡。应尽早广泛切除,通常需做眼球摘出或眶内容摘出术。此瘤对放射治疗不敏感。

7、(二)上皮癌上皮癌(epithelioma)多见于老年人,男多于女。好发于不同组织上皮移行的结合部,如角膜缘,睑缘部等。最易发生于睑裂部角膜缘。睑结膜的上皮癌原发很罕见,多由眼睑鳞状上皮癌、基底细胞癌蔓延而来,内眦部是好发部位。发生于角膜缘附近的上皮原位癌,初起时为白色小点状隆起,颇似泡性眼炎损害,增长迅速,内含丰富的血管。瘤呈杏红色菜花状赘生物,向角膜方向扩展侵入角膜内,向深部发展达巩膜。菜花状赘瘤表面易破溃、出血、结痂。很少发生远方组织转移,可侵入邻近组织,沿淋巴系统、血管神经组织转移到眼内,偶转移到耳前淋巴结。瘤体较小者可局部切除,基底部烧灼。瘤体较大者应做眼球摘出或眶内容摘出。术后辅以放射治疗或化学疗法。(三)卡波西肉瘤卡波西肉瘤(Kaposisarcoma)是艾滋病患者最常发生的恶性肿瘤。在眼部最早和最易发生的部位为下睑及下穹隆部结膜。瘤体呈红色、暗红或青紫色,可单发或多发,扁平斑状或蕈状、结节状。肉瘤由纺锤状细胞、毛细血管、血管内皮细胞增生,裂隙样血管组成。本病是艾滋病最常见的并发症,有时是艾滋病首先出现的病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