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患者的护理常规.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311475 上传时间:2023-10-1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6.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贫血患者的护理常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贫血患者的护理常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贫血患者的护理常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贫血患者的护理常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贫血患者的护理常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贫血患者的护理常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贫血患者的护理常规.docx(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贫血患者的护理常规一、概述贫血(anemia)指单位容积外周血液中血红蛋白浓度(Hb).红细胞计数(RBC)和血细胞比容(HCT)低于相同年龄、性别和地区正常值低限的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分类】1.基于不同的临床特点,贫血有多种分类方法(1)按贫血进展速度:分为急性和慢性贫血。(2)按红细胞形态:分为大细胞性贫血、正常细胞性贫血和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3)按血红蛋白浓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贫血。(4)按骨髓红系增生情况:分增生不良性贫血(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增生性贫血(除再生障碍性贫血以外的贫血)等。2.按贫血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分类分为红细胞生成减少性贫血、红细胞破坏过多性贫血及失血性

2、贫血。【临床表现】贫血的临床表现与贫血的病因,血液携氧能力下降的程度,血容量下降的程度,发生贫血的速度和血液、循环、呼吸等系统的代偿和耐受能力均有关。1 .一般表现疲乏、困倦、软弱无力为贫血最常见和最早出现的症状。苍白是贫血时皮肤、黏膜的主要表现,贫血时机体通过神经体液调节进行有效血容量重新分配,相对次要脏器如皮肤、黏膜供血减少。2 .神经系统贫血缺氧导致神经组织损害,产生头晕、耳鸣、头痛、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3 .呼吸系统主要表现为呼吸加快及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4 .循环系统心悸、气促,活动后明显加重,是贫血患者循环系统的主要表现。其症状轻重与贫血的严重程度和个体的活

3、动量有关。轻度贫血无明显表现,仅活动后引起呼吸加深并有心悸、心率加快;贫血愈重,活动量愈大,症状愈明显。5 .消化系统贫血时消化腺分泌减少甚至腺体萎缩,进而导致消化功能减退、消化不良,出现腹部胀满、食欲降低、大便规律以及性状的改变等。6 .泌尿系统肾性贫血在贫血前和贫血时有原发肾疾病的临床表现。7 .内分泌系统长期贫血会影响各内分泌腺体的功能,会改变红细胞生成素和胃肠激素的分泌。8 .生殖系统长期贫血会减弱男性特征;对女性,可影响激素的分泌。9 .免疫系统所有继发于免疫系统疾病的贫血患者,均有原发免疫系统疾病的临床表现。10 .血液系统外周血的改变主要表现在血细胞量、形态和生化成分上,造血器官

4、的改变主要在骨髓。【辅助检查】1 .血常规检查可以确定有无贫血,贫血是否伴白细胞或血小板数量的变化。2 .骨髓检查骨髓细胞涂片反映骨髓细胞的增生程度、细胞成分、比例和形态变化。骨髓活检反映骨髓造血组织的结构、增生程度、细胞成分和形态变化。3 .贫血的发病机制检查原发病的相关诊断检查、各种造血原料的水平测定等。【治疗要点】1.对症治疗目的是减轻重度血细胞减少对患者的致命影响,为对因治疗发挥作用赢得时间。2.对因治疗积极寻找和去除病因是根治贫血的关键。二、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IDA)是体内贮存铁缺乏,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而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铁缺乏症包括开始时体内贮存铁耗尽(ID),继

5、之红细胞内铁缺乏(IDE),最终引起缺铁性贫血。IDA是最常见的贫血,其发生率在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婴幼儿、育龄妇女明显增加。【病因与发病机制】1 .病因包括铁摄入量不足、铁吸收障碍及铁丢失过多。2 .发病机制包括缺铁对铁代谢、造血系统及组织细胞代谢的影响。【临床表现】1 .一般贫血共有的表现如面色苍白、乏力、易倦、头晕、头痛、心悸、气促、耳鸣等。2 .缺铁性贫血的特殊表现(1)组织缺铁表现:皮肤干燥、角化、萎缩、无光泽;指(趾)甲缺乏光泽、脆薄易裂,甚至出现反甲或匙状甲;口腔炎、舌炎,严重者可发生吞咽困难(称PlUnlmeLVinSon综合征)。(2)神经、精神系统异常:儿童较明显,如过度兴奋、

6、易激惹、发育迟缓等。少数患者可有异食癖。【辅助检查】1 .血象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2 .骨髓象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以红系增生为主,呈“核老浆幼”现象。3 .铁代谢的生化检查骨髓铁染色反映单核一吞噬细胞系统的贮存铁,因此可作为诊断缺铁的金指标。4 .红细胞内吓琳代谢游离原吓琳(FEP)0.9molL(全血);锌原吓(ZPP)0.96molL(全血);FEPHb4.5ug/L。5 .血清转铁蛋白受体测定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测定是迄今反映缺铁性红细胞生成的最佳指标,一般STfR浓度26.5nmolL(2.25gml)可诊断为缺铁。【治疗要点】治疗IDA的原则是:根除病因,补足贮存铁。

7、1 .病因治疗是根治缺铁性贫血的关键所在。2 .补铁治疗治疗性铁剂有无机铁和有机铁两类。无机铁以硫酸亚铁为代表,有机铁则包括右旋糖酎铁、富马酸亚铁和多糖铁复合物。首选口服铁剂,为进一步补足体内贮存铁,在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仍需继续服用铁剂46个月,待铁蛋白正常后停药。对于口服铁剂后胃肠道反应严重而无法耐受、消化道疾病导致铁吸收障碍、病情要求迅速纠正贫血的患者可选用注射铁剂治疗。【护理措施】1 .一般护理(1)饮食护理: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保持均衡饮食,定时定量,增加含铁丰富食物的摄取(如动物肉类、肝脏、豆类、紫菜、木耳、海带等),建议患者应多食动物含铁食品。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促进食物铁的吸

8、收,避免与牛奶、浓茶、咖啡同服。(2)运动与休息:根据患者的贫血程度、发生速度及基础疾病,制订适合患者的活动计划,减少机体氧耗量。轻度贫血者避免过度剧烈的运动;中度贫血者增加卧床休息时间,进行简单的生活自理活动;重度贫血者需采取舒适体位卧床休息。2 .病情观察关注患者的自觉症状(如乏力、头晕、耳鸣、眼花等),仔细观察异常行为(如吞食泥土,生米等异食癖),了解有关检查结果(如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浓度等),及时了解饮食疗法与药物应用的状况。3 ,用药护理合理使用铁剂,密切观察并预防其不良反应。(1) 口服铁剂:为避免出现胃肠道反应,建议患者饭后或餐中服用。胃部不适强烈者宜减少剂量或从小剂量开始服用

9、,同时服用维生素C、果汁、氨基酸等有利于铁的吸收。口服液体铁剂使用吸管,避免牙染黑。应事先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服药期间粪便可呈黑色,消除疑虑。按剂量、按疗程服药,定期复查。(2)注射铁剂:应采用深部肌内注射法,并经常更换注射部位。治疗中应密切观察患者有无面色潮红、头痛、尊麻疹等过敏反应,出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对症处理。同时备好肾上腺素,做好急救的准备。4 .健康指导(1)病情监测指导:监测内容主要包括自觉症状,静息状态下呼吸与心率变化、能否平卧、有无水肿及尿量变化等。若有异常及时就诊。(2)疾病知识指导:提高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如发生的原因、治疗及预防等,主动参与疾病的治疗与康复。(3)疾病预

10、防指导:提倡均衡饮食、荤素结合,家庭烹饪建议使用铁制器皿。重点是婴幼儿、青少年和妇女的营养保健。对婴幼儿应及早添加富含铁的食品,如蛋黄、肝等;对青少年应纠正偏食,定期检查、治疗寄生虫感染;对孕妇、哺乳期妇女可补充铁剂;对月经期妇女应防治月经过多。做好肿瘤性疾病和慢性出血性疾病的人群防治。三、巨幼细胞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niegaloblasticaneniia.MA)是叶酸、维生素B12(VitB12)缺乏或某些药物影响核甘酸代谢导致细胞核脱氧核糖核酸(DNA)合成障碍所致的贫血。在我国,叶酸缺乏者多见于陕西、山西、河南等地进食新鲜蔬菜、肉类较少的人群。而在欧美,维生素B12缺乏或有内因子抗

11、体者多见。【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上叶酸缺乏的主要原因是需要量增加或摄入不足,而维生素B12缺乏几乎均与胃肠功能紊乱所致的吸收障碍有关。【临床表现】1 .血液系统表现起病缓慢,常有面色苍白、乏力、耐力下降、头晕、心悸等贫血症状。重者全血细胞减少,反复感染和出血。少数患者可出现轻度黄疸。2 .消化系统表现口腔黏膜、舌乳头萎缩,舌面呈“牛肉样舌”,可伴舌痛。胃肠道黏膜萎缩可引起食欲缺乏、恶心、腹胀、腹泻或便秘。3 .神经系统表现和精神症状对称性远端肢体麻木、深感觉障碍;共济失调或步态不稳;锥体束征阳性、肌张力增加、腱反射亢进;味觉、嗅觉降低;视力下降、黑蒙征;重者可有大、小便失禁。叶酸缺乏者有易怒、

12、妄想等精神症状。维生素B12缺乏者有抑郁、失眠、记忆力下降、澹妄、幻觉、妄想甚至精神错乱、人格变态等。【辅助检查】1 .血象呈大细胞性贫血,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MCH)均升高,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正常。2 .骨髓象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骨髓铁染色常增多。造血细胞出现巨幼变(“核幼浆老”);粒系可见巨中、晚幼粒细胞。3 .血清维生素BI2、叶酸及红细胞叶酸含量测定血清维生素B12缺乏,低于74pmolL(100ngml)o血清叶酸缺乏,低于6.8nmolL(3ngml),红细胞叶酸低于227nmolL(100ngml)o4 .其他胃酸降低、恶性贫血时内因子抗

13、体及SChilIing试验(测定放射性核素标记的维生素B12吸收情况)阳性;维生素B2缺乏时伴尿高半胱氨酸24小时排泄量增加;血清间接胆红素可稍升高。【治疗要点】治疗原则是根除病因,补足叶酸和维生素B2。1 .病因治疗此为有效治疗或根治的关键,有原发病(如胃肠道疾病、自身免疫病等)的MA.应积极治疗原发病;用药后继发的MA,应酌情停药。2 .补充性药物治疗(1)叶酸:口服叶酸,每次510mg,每日3次。用至贫血表现完全消失;若无原发病,不需维持治疗。如同时有维生素Bi2缺乏,则需同时注射维生素Bz,否则可加重神经系统损伤。(2)维生素B12:肌内注射维生素B12,每天500ug,每周2次;无维

14、生素B12吸收障碍者可口服维生素B12片剂500ug,每日1次,直至血象恢复正常。若有神经系统表现,治疗维持半年到1年;恶性贫血者,治疗维持终身。【护理措施】1 .一般护理(1)饮食护理:出现胃肠道症状的患者建议少食多餐、细嚼慢咽,进食清淡温凉的软食。出现口腔炎或舌炎应饭前饭后漱口,保持口腔清洁。烹调时间不宜过长,温度不宜过高,烹煮后不宜久置以减少食物中叶酸的破坏。进食富含叶酸和维生素Bi2的食品,如叶酸缺乏者应多吃绿叶蔬菜、水果、谷类和动物肉类等,维生素B12缺乏者应多食动物肉类、禽蛋以及海产品等,婴幼儿和妊娠妇女应及时补充,婴幼儿及时添加辅食,青少年和妊娠妇女多补充新鲜蔬菜,对于长期素食、

15、偏食、挑食和酗酒者应劝导其纠正。(2)运动与休息:指导患者合理休息与活动,减少机体的氧耗量,末梢神经炎、四肢麻木无力者,应注意局部保暖、避免受伤;出现共济失调者,行走要有人陪伴,预防受伤。2 .病情观察关注患者有无疲乏、无力等自觉症状,有无心悸气短等;有无食欲降低、腹胀等消化系统症状;有无口腔炎、舌炎等;有无对称性远端肢体麻木、易怒、妄想等异常。3 ,用药护理肌内注射维生素B2偶有过敏反应,甚至休克,要密切观察并及时处理。另外在治疗过程中可迅速出现低钾血症,造成猝死,须遵医嘱预防性补钾,加强观察,尤其是对老年人,有心血管疾患、进食量少者。4 .健康指导(1)疾病知识指导:使患者及家属了解导致叶

16、酸、维生素B2缺乏的原因,介绍疾病临床表现、治疗等方面知识,从饮食、卫生方面加以指导。指导患者按医嘱用药,定期门诊复查血象。(2)疾病预防指导:采取科学合理的烹调方式,纠正不良饮食习惯,加强个人卫生,注意保暖,预防损伤与感染。四、再生障碍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anemla,AA),简称再障,通常指原发性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综合征。病因不明。主要表现为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全血细胞减少和贫血、出血、感染。AA的发病率在欧美为0.471.37/10万人,日本为L472.4/10万人,我国为0.74/10万人;可发生于各年龄段,老年人发病率较高;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别。根据患者的病情、血象、

17、骨髓象及预后,可分为重型再障(SAA)和非重型再障(NSAA)o【病因与发病机制】1 .病因发病原因不明确,可能与药物及化学物质、长期接触各种电离辐射如X射线、病毒性肝炎等病毒感染、遗传因素有关,也有少数可能由系统性红斑狼疮、慢性肾衰竭等疾病演变而来。2 .发病机制近年来认为AA的主要发病机制是免疫异常。T细胞功能亢进,细胞毒性T细胞直接杀伤和淋巴因子介导的造血干细胞过度凋亡引起的骨髓衰竭是AA的主要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再障的临床表现与全血细胞减少有关,主要为进行性贫血、出血、感染,但多数无肝、脾、淋巴结肿大。1 .重型再障(SAA)起病急,进展快,病情重;少数可由非重型再障进展而来。(1)

18、贫血:苍白、乏力、头晕、心悸和气短等症状进行性加重。(2)出血:皮肤可有出血点或大片瘀斑,口腔黏膜有血疱,有眼结膜出血、鼻出血、牙龈出血等。深部脏器出血时可见呕血、咯血、便血、血尿、阴道出血、眼底出血和颅内出血,后者常危及患者生命。(3)感染:多数患者有发热,体温在39。C以上,个别患者自发病到死亡均处于难以控制的高热之中。以呼吸道感染最常见,感染菌种以革兰氏阴性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真菌为主,常合并败血症。2 .非重型再障(NSAA)起病和进展较缓慢,贫血、感染和出血程度较重型轻,也较易控制。久治无效者可发生颅内出血。【辅助检查】1 .血象SAA呈重度全血细胞减少:重度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血

19、小板V20X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5X109L;网织红细胞绝对值V15X109/L。NSAA也呈全血细胞减少,但达不到SAA的程度。2 .骨髓象骨髓穿刺及骨髓活检是必需的检查。多部位骨髓增生减低,粒、红系及巨核细胞明显减少但形态大致正常,淋巴细胞、网状细胞及浆细胞等非造血细胞比例明显升高。骨髓小粒无造血细胞,呈空虚状,可见较多脂肪粒。骨活检显示造血组织均匀减少,脂肪组织增加。3 .发病机制检查溶血检查均为阴性;骨髓细胞染色体核型正常;血清IL-2、IFN-Y.TNF水平升高等。【治疗要点】(一)支持治疗1.保护措施预防感染,避免出血,杜绝接触各类危险因素,酌情预防性给予抗真菌药物。4

20、 .对症治疗(1)纠正贫血:血红蛋白低于60gL时,可输血,但应防止输血过多。(2)控制出血:用促凝血药酚磺乙胺(止血敏)等。(3)控制感染:及时采用经验性广谱抗生素治疗,药敏试验有结果后应换用敏感窄谱的抗生素。对于真菌感染建议早期应用两性霉素B或新的抗真菌药物如伏立康哇或卡泊芬净等。(4)护肝治疗:AA常合并肝功能损害,应酌情选用护肝药物。(二)针对不同发病机制的治疗1 .免疫抑制治疗主要包括合理应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或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LG)和环抱素(CsA)o其中ATG联合CsA的治疗方案已成为目前再障治疗的标准疗法之一。有学者使用CD3单克隆抗体、环磷酰胺、麦考酚吗乙酯(MM

21、F)等治疗SAAo2 .促造血治疗(1)雄激素:适用于所有类型AA,如司坦嗖醇(康立龙)、达那嗖、丙酸睾酮、十一酸睾酮(安雄)。应视药物的作用效果和不良反应调整疗程及剂量。(2)造血生长因子:主要适用于SAA,一般在免疫抑制治疗后使用,剂量可酌减,维持3个月以上为宜。常用药物有: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或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红细胞生成素(EP0)。3 .造血干细胞移植4 40岁以下、无感染及其他并发症、有合适供体的SAA患者,可考虑造血干细胞移植。【护理措施】1 .一般护理(I)饮食:进食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易消化的清淡软食或半流食,如动物肝、肾、瘦肉

22、、水果等。禁食过硬、粗糙的食物,必要时静脉补充营养,(2)运动与休息:应根据贫血的程度、发生发展的速度及基础疾病等,合理安排休息活动,减少机体氧耗量。2 .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体温,一旦发热,做好相关实验室标本采集送检工作。观察患者出血的发生部位、主要形式、发展或消退情况;及时发现新的出血、重症出血及其先兆,利于及时护理与配合抢救。3 .对症护理(1)感染预防:注意饮食及卫生环境,保护性隔离;保持空气清新、物品整洁,定期消毒;注意保暖;严格无菌操作;加强口腔护理,养成进餐前后、睡前、晨起漱口的好习惯;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勤更衣,勤剪指甲;保持大便通畅,睡前、便后坐浴预防肛周感染。(2)出血护理

23、:保持床单平整,被褥衣着轻软,避免肢体的碰撞或外伤,高热患者禁用酒精或温水擦浴降温,尽可能减少注射次数;保持室内相对湿度在50%60%,勿用力抠鼻,鼻少量出血时可用0.1%肾上腺素棉球填塞,严重者可用凡士林油纱条行后鼻腔填塞术,3天后取出;指导患者用软毛刷刷牙,忌用牙签剔牙;保证充足睡眠,避免情绪激动、剧烈咳嗽等,监测血压,一旦发生颅内出血,及时联系医生,积极配合抢救。4 ,用药护理(DATG/ALG:均为异种蛋白,可出现超敏反应(寒战、发热、多型性皮疹、高血压或低血压)、血清病(如猩红热样皮疹、发热、关节痛、肌肉痛)、出血加重以及继发感染等。用药前需做过敏试验,输注时速度不宜过快,用药过程中

24、用糖皮质激素防治过敏反应。(2)环抱素:监测患者的血药浓度、骨髓象、血象、T细胞免疫学改变及药物不良反应(包括肝肾功能损害、多毛、牙龈增生、高血压、高血糖、恶心、呕吐)等,以调整用药剂量及疗程。(3)雄激素:丙酸睾酮为油剂,不易吸收,局部可形成硬结,甚至发生无菌性坏死,故应采用深部、缓慢、分层肌内注射,注意注射部位的轮换。定期检测肝功能。4 4)GM-CSF/G-CSF:不良反应有发热、肌肉骨骼酸痛、皮疹等,注意观察,及时通知医生,调整剂量或更换药物。5 .心理护理需要向患者及其家属仔细讲解疾病的本质、预后及讨论一些重要的事情,在疾病的早期就应该强调该疾病的特点是慢性、治疗起效时间长。治疗6个

25、月甚至以上时间,病情仍无起色,患者及家属和朋友情绪都会相当低落,此时一定要抵制住放弃治疗或采用不恰当并具有风险的治疗方法和药物的想法,因为部分患者治疗1年或更久后才开始恢复并非少见。同时解释雄激素药物应用的目的,主要的不良反应如毛发增多、声音变粗等,说明待病情缓解后,随着药物剂量的减少,不良反应会逐渐消失。指导患者学会自我调节,护士及家属应善于倾听,理解支持患者。6 .健康指导(1)住院康复期:加强营养,避免病从口入;保证充足睡眠与休息,指导患者学会自我调节,认清负面情绪的危害。(2)出院指导:尽可能避免或减少接触与再障发病相关的药物和理化物质,尽量少用、不用可能损伤骨髓的药物,针对危险品的职

26、业性接触者,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做好个人防护,定期体检,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告知患者及家属应遵医嘱按时、按量、按疗程用药,定期复查血象,同时做好自我监测,出现不良症状如头晕、心悸、发热、咳嗽、肛周疼痛、便血等时及时就医。四、溶血性贫血溶血(hemolysis)是红细胞遭到破坏、寿命缩短的过程。当溶血超过骨髓的代偿能力,引起的贫血即为溶血性贫血(hemolyticanemia,HA)o骨髓具有比正常造血功能强68倍的代偿能力,溶血发生而骨髓能够代偿时,可无贫血,称为溶血状态(hemolyticstate)o【分类】1 .按发病和病情分为急性溶血和慢性溶血。2 .按溶血的部位分为血管内溶血和血管

27、外溶血。3 .按病因分为红细胞自身异常和红细胞外部异常所致的HA。【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主要与溶血过程持续的时间和溶血的严重程度有关。1 .急性溶血起病急骤,严重的腰背及四肢酸痛,伴头痛、呕吐、寒战,随后高热、面色苍白和血红蛋白尿、黄疸。严重者出现周围循环衰竭和急性肾衰竭。2 .慢性溶血起病缓慢,症状较轻,以贫血、黄疸、脾大为特征。长期高胆红素血症可并发胆石症和肝功能损害。溶血性黄疸皮肤多呈柠檬黄色,不伴皮肤瘙痒【辅助检查】除血常规等贫血的一般实验室检查外,还包括HA的筛查试验即红细胞破坏增加的检查和红系代偿性增生的检查,用于确定是否存在溶血及溶血部位;而针对红细胞自身缺陷和外部异常的检查,用于

28、确立病因和鉴别诊断。【治疗要点】1 .病因治疗尽快去除诱因与病因,积极治疗原发病。2 .免疫抑制剂及糖皮质激素主要用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糖皮质激素还可用于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免疫抑制剂有环磷酰胺和环泡素等;糖皮质激素有泼尼松、氢化可的松等。3 .脾切除适用于血管外溶血。4 .输血严格掌握输血指征,对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或PNH患者可加重溶血,必要时选择洗涤红细胞。5 .其他适当增加各种造血物质的补充,如叶酸等。【护理措施】1 .一般护理(1)饮食:进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避免进食一切可能加重溶血的食物或药物,鼓励患者多饮水。(2)运动与休息:对于慢性期及中度贫血的患者,可以增

29、加卧床时间,直至生活自理;对于急性期或慢性期合并溶血危象的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2 .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神志,是否有头痛、腰背酸痛、肝脾大,黄疸有无加重,尿量、尿色有无改变,记录24小时出入液量。密切观察贫血的进展情况,及时通知医生。3 .对症护理(1)急性肾衰竭:绝对卧床休息,下肢水肿者抬高下肢,每天监测体重及出入液量,及时了解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如血象、肌酎、尿素氮、血电解质等。控制水分及盐的摄入。注意保护肾脏。一旦出现尿少甚至无尿时,及时通知医生,做好救治准备和配合。(2)腰背疼痛:采用舒适体位,保持环境安静。鼓励患者多饮水,促进代谢物排泄。4 ,用药护理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可能出现满月脸、水牛背、向心性肥胖、多毛、座疮等症状,对于年轻患者需讲解激素治疗的重要性,告知不良反应停药后可自行消退。鼓励患者正确对待形象改变,按时按量服用药物,防止突然停药,出现反跳现象。5 .健康指导做好卫生宣传工作,指导患者避免诱因。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适当的活动,发作期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凉。避免再次接触或服用引起溶血的化学毒物或药物,PNH患者忌食酸性食物和药物,如阿司匹林、维生素C等,对伴有脾功能亢进和白细胞减少者,应注意个人卫生。指导患者对药物不良反应和贫血、溶血相关症状体征的自我监测,发现异常及时就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