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与婚姻心理 (2).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313244 上传时间:2023-10-16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3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爱情与婚姻心理 (2).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爱情与婚姻心理 (2).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爱情与婚姻心理 (2).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爱情与婚姻心理 (2).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爱情与婚姻心理 (2).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爱情与婚姻心理 (2).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爱情与婚姻心理 (2).ppt(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0 爱情与婚姻心理,对爱情的研究,多种学科都在为此努力探索,形成了对爱情多角度的认识,第一节 爱情的心理结构,一、什么是爱情爱情是在传宗接代的本能基础上产于男女之间的使人获得强烈的肉体和精神享受的相互倾慕之情感包括如下几个要素:具有浪漫色彩的高级情感产生于男女之间在性本能基础上产生,爱情包括性欲和性感个体生理和心理达到一定成熟时产生,二、爱情的心理结构1、心理相容性:指相互承认和容忍对方的个人世界(兴趣爱好、性格、情感、行为自由)2、思想感情的一致性:爱情建立在双方理想、生活态度和信念等基本一致的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金钱、相貌等的基础上。3、人格的独立性:双方不是依附关系,具有独立人格。这样

2、即使分手也不会恐慌4、性意向(对性行为的看法)的一致性:性意向的特点:排他性、冲动性(强烈的亲近欲望和行为驱动力)、直觉性(依靠直接感知而对异性产生爱慕)、隐蔽性(不希望被人知道),第二节 婚姻中的爱情观,关于爱情与婚姻的关系,成为近年来人们热议的话题。应该说幸福的婚姻应该以爱情为基础,但婚姻和爱情毕竟不是一回事。人们对此有正确的认识才能纠正对婚姻中爱情的错误认识。,一、对婚姻中爱情的错误认识1、无差异观念,即认为所有的人的爱情是相同的,人们都是因爱而结婚。爱情的表达方式是多样的(热烈、温和、负责任、牵挂等)结婚的动机也是多样化的。(经济、外貌、同情、责任感、报答、回避孤独、满足家人的期望、迫

3、于压力等)因此,爱不一定走进婚姻,走进婚姻不一定有爱情,2、理想化模式:对爱情、对对象、对婚姻关系建立完美的理想模式。如:爱情充满着浪漫的情调,鲜花、拥抱、惊喜、陪伴对象具有完美的外在形象,理解人、体贴人、负责任、有能力、人品好、温柔等,几乎集中了所有人的优点。婚姻关系中天天相亲相爱、互相理解、互相谦让头脑中理想化模式的建立是爱情和婚姻关系维持的最大障碍。只有相互适应才能稳固关系。,二、恋爱与婚姻的区别1、恋爱是情感的;婚姻是理智的(考虑非情感的责任和义务)2、恋爱是理想的(两人世界);婚姻是现实的(考虑各种社会关系如配偶的亲属、同事;考虑经济因素、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3、恋爱是短期的;婚姻

4、是长期的(遇到的问题更多、更复杂),第三节 择偶心理,一、择偶心理择偶心理主要是指对选择配偶的认识或看法,它受到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也受到个人价值观、素质的影响,(一)相似性吸引相似性吸引的原因主要有:1、人天生具有自恋倾向,而相似的人更符合主体的“镜中自我”,从爱自己推广到爱相似的人2、相似容易相互肯定和支持3、相似可以是对方得到正面强化,引起积极的情绪,(二)异质互补性吸引互补吸引的原因主要是相互需要的满足(三)社会交换理论社会交换理论用来解释各种人际关系。1、认为婚姻关系也是一种交换关系,每个人都想在婚姻中受益大于成本,都希望选择的对象是最具有社会认可的价

5、值的。2、交易的资本包括社会重视的条件和技能,如家庭背景、社会经济地位、教育程度、个人生理条件等3、传统婚姻交换与性别有关,男性以对女性的保护、社会地位、经济条件换取女性漂亮的容貌、性满足、温柔体贴的性格、家庭照顾等。,现场作业:请写出你择偶的前5项要求并按重要性程度高到低排序。注意标示你的性别,二、男女择偶倾向差异(一)男人心目中的妻子形象1、非神经质的。神经质的主要特点是敏感多疑、多虑、多心,追求完美。因此往往喜欢挑剔、指责、唠叨。男性很难忍受这样的女性2、以柔为主,刚柔并济。柔主要指甜美娇柔的气质,温柔、善良,举止文雅。但娇气会使男性感到疲惫,因此要具有一定的独立、坚强的特点。3、外形迷

6、人。研究认为美具有欣赏价值,令人愉悦,同时,和美貌的人相处,可以提升男性的价值感。当然美貌的女性对男人也是一种挑战,如可能要以她为中心;也可能承受较大的竞争的心理压力。,(二)女人心目中的丈夫形象女性择偶比男性条件多,更为理想化。1、自信2、责任心3、进取心4、能力强5、语言得体,多少得到6、体格健壮,第四节 夫妻关系心理,一、美满婚姻的条件1、互相敬重:敬重的内容越多越感到满意2、互相容忍:接受对方的缺点3、扬长避短:认识自己和对方的长处和短处4、心理上断乳:摆脱对父母的依赖,不要总是向父母投诉,解决婚姻中的问题5、具备一定的经济条件:收入的绝对量和相对量,收入支出的安排意见。研究认为,对家

7、庭经济收入评价高的家庭婚姻满意感也较强6、身体健康,精力充沛。身体健康水平影响到家庭成员的情绪气氛、性生活质量等,二、婚姻类型从稳定性和满意感两个维度分类(一)稳定满意婚姻和谐、一致、愉快(二)不稳定满意一种情况是,有时会有一些矛盾冲突,时好时坏,但都都能维持,但如果有外部情境的因素诱惑,就可能出现婚姻的不稳定另一种情况是,对象不理想但可能有些因素可以得到补偿(如金钱、社会地位等)保持婚姻关系,(三)不稳定不满意经常矛盾冲突不断,互相对对方不满意而相互攻击。对婚姻的破坏性很强(四)稳定不满意对对方不满意,但因考虑到其他因素(如对孩子的影响、社会舆论等)而维持婚姻关系,或者回避这种不满意的婚姻状

8、况(注意力转移到工作、事业等)而维持婚婚姻关系,三、夫妻心理和行为冲突的原因分析(一)欲求不满足婚姻的心理稳定性取决于需求的满足程度。1、性欲望的不满足2、经济收入不满足3、对教育方式不满4、对人际关系不满5、对家庭事务分担不满,(二)价值观念不一致对幸福、成就、人生追求等看法不一致(三)修养不足、性格不合(四)心理负荷过重如角色冲突、工作压力、经济压力等,第四节 建国以来婚恋状况分析,每个年代的婚恋都打上了各自的时代烙印。从包办婚姻到自主婚嫁,从组织安排到网络速配,从工农兵吃香到商贾受捧新中国成立60年来历经风雨,中国人的婚姻状况也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在婚姻法颁布以前的婚姻特点 1、

9、一夫一妻多妾制。这是对女性的一种偌大歧视,并容易造成家庭矛盾。作为明媒正娶的妻子,往往是由父母指定的,与丈夫之间没有感情,因而受到丈夫的冷落;而妾往往是得到丈夫宠爱的人,却没有名分。这种地位的不平等首先对妾很不公平,而感情的不平等又造成丈夫对待妻子的不公平,加上妻妾之间的争风吃醋,家庭矛盾就很难避免了。,2、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中国的婚姻不是建立在感情的基础之上,往往由于政治、经济、宗法、迷信、门第阶级等作为基础,由媒人作引、父母包办来缔结婚姻。在这期间,男女当事人特别是女方毫无权利,往往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就嫁做他人妇。即使是历史上传为佳话的昭君出塞、文成公主嫁入吐蕃,女人也只是政治需要的一

10、种牺牲品而已。3、门当户对。由封建社会早期“门当户对”制度演变成后来的“良贱不婚”,这一观念在现代社会,在文明高度发达的现代文明中也依然发挥着作用。,二、新婚姻法颁布文革,一夫一妻之与婚姻自由的建立1950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在北京颁布这是新中国的首部国家大法,宣布废除包办强迫,实行婚姻自由,建立一夫一妻的新婚姻制度,彻底颠覆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传统婚姻。但是,组织安排曾是盛行的婚恋方式,比如给风华正茂的女青年安排历经沧桑的革命英雄。这种安排,爱情明显被忽略了,“先结婚后恋爱”组织为你安排了最好的生活方式。然而不管怎样,追求婚恋自由的婚姻观已经深入人心,并得到整个社会的认同。自由

11、、平等的新婚姻正欲一路前行时,但是浩浩荡荡的“文革”却拉开了序幕。,三、文革:政治色彩浓厚的婚姻在政治挂帅的年代里,信仰和阶级成分成为婚姻的主导力量。这个时代的婚姻标签赫然写着“革命”二字,聚和散都是为了“革命”。相识是“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结婚是为了更好地“斗私批修”、积极参加阶级斗争。经组织批准后,新人们可以去拍流行的结婚照了。手握红宝书,心向红太阳,一脸浩然正气,是当时最标准的结婚照。再领一张写满语录的结婚证,办一场向毛主席鞠躬宣誓的婚礼,一对革命夫妻终于建立起一个革命家庭。这个时期的择偶排行榜上,根正苗红的军人高居榜首。离婚也是因为“革命”。这个年代的离婚案,基本上无关

12、性格感情,只关乎阶级成分。一句“划清界限”、“反戈一击”,使无数恩爱夫妻劳燕分飞。,四、改革开放到现在:真正的婚姻自由阶段1、80年代,主动追求幸福、感情至上,物质主义开始抬头。1980年,实施了30年的婚姻法进行了首次修改。重大修改之一,是将“感情确已破裂”作为离婚的条件。主动追求幸福婚姻的步伐越迈越大了。1981年,市场报刊登了“新中国第一则征婚启事”,征婚启事从此成为未婚男女主动出击的重要平台,并催生了婚介产业的蓬勃发展。择偶标准迅速更替。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制度后,知识得到莫大崇拜,“天之骄子”的大学生成为上世纪80年代初择偶的理想对象。,随着经济因素对婚姻影响的日益加大,人们的择偶

13、观逐渐由理想主义走向务实。上世纪80年代初,结婚时有“三转一响”(自行车、缝纫机、手表、录音机)已叫人羡慕,到了中后期,得备齐“三大件”(电视、冰箱、洗衣机)才叫体面。人心都有过好日子的渴求,职业、家境成为择偶时的重要因子。“国营”不嫁“集体”,“大集体”不嫁“二集体”,城里残疾小伙儿能娶农村大美人的等级顺序,迅速被市场经济冲垮了。个体户这个多年上不了台面的职业,在80年代中后期的征婚市场上炙手可热。,2、90年代:思想的全面解禁。到了90年代,温饱问题基本解决后,情感需求迅速膨胀。婚姻呈现出五花八门的变化,自由、情感、经济,甚至性都成为中国人重新审视婚姻的要素。第一、“丁克”家庭的出现将婚姻

14、中的个人幸福与自由抬到了极致。1980年的婚姻法将计划生育写入法律时,人们主动或被动地放弃了多子多福的传统观念,接受“只生一个好”。“丁克一族”却打着“婚姻质量”的招牌,彻底否决了婚姻的传宗接代任务。,第二、经济大潮对婚姻的冲击更加明显。“万元户”早已被“大款”取代,事业、收入、户口都是择偶时的决定因素,“不能解决户口者免谈”等话语赤裸裸地出现在征婚启事上。婚礼变得越来越奢华,婚庆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冒头。90年代中期,涉外婚姻突然激增,拿婚姻作跳板出国的人为数不少。第三、爱情不再神圣至上。电视速配的出现和风靡让爱情变成了一种快餐式的游戏。性则渐渐成为公开的话题。1993年,中国第一家性用品店在北

15、京开业。未婚同居虽然“非法”,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偷尝禁果”已经势不可当。,第四、对自由的极度追求和对西方性开放的误读,攻破了中国人固守多年的从一而终观念。婚外情甚至“包二奶”开始滋生,家庭暴力出现,离婚率随GDP攀升,固若金汤的中国婚姻不得不直面开放带来的种种危机,3、新世纪的新变化:第一、婚姻的私密性和个人自由得到更多尊重。2003年新婚姻登记条例实施,结婚离婚不再需要到单位或社区开证明,婚检也不再是必过的门槛。第二、经济对婚姻的左右能力持续上升。有房有车成为许多人的结婚条件 第三、网恋盛行第四、闪婚、闪离增加第五、同性恋由秘密走向公开相比以往,现在显然是最宽容的年代。单身不婚可以是一种生

16、活态度,未婚同居由大城市向中小城镇普及,“老少配”“姐弟恋”并存。至于性,当大街小巷都配上了安全套贩卖机时,,第五节 怎样调适不理想的婚姻,一、变纠正为理解二、中止婚姻里的对称性行为对称性行为,是指双方比较谁更优越(优势)的行为,是一种竞争或斗争状态。如相互争夺家庭的各种控制权:经济、孩子教育、电视频道等大小事情的控制权。三、避免隔阂隔阂产生的情形:逃避争执;独白;传递矛盾的信息(如同意又表现出不愿意)猜测:武断地猜测对方的感受、行为动机塑型:给对方贴标签降低对方的自尊(懦夫、泼妇等),(四)有效争执适时、适地、适言不争输赢就事论事(五)保持距离空间距离:正面冲突时回避心理距离:冲突时不卷入对方的负性情绪,卷入则火上浇油。(六)投桃报李:互利互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