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国贸际易理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国贸际易理论.ppt(4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Modern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Trade,第二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本章内容,国际贸易现代理论的进展赫克歇尔俄林理论H-O-S模式里昂惕夫之迷,国际贸易现代理论的进展,在对原有古典理论三大问题(贸易类型、国际交换比价、贸易利益分配)探讨的基础上,进而探讨:贸易与一国经济结构的关系 要素流动、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贸易条件与所得分配的变动 水平贸易流向与跨国公司的发展,第一节 要素禀赋理论Factor endowments theory,一、要素禀赋理论的提出及基本内容 要素禀赋(factor endowments)理论首先是由瑞典经济学家赫克谢尔(Eli.F
2、.Heckscher,1879-1952)首先提出来的。后来,他的学生俄林(Bertil.Ohlin,1899-1979)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以发挥、改造,于1933年出版区际与国际贸易(lnterregional and lnternational Trade)一书,提出了完整的说明。目前,“H-0模型”已成为现代国际贸易理论中的一个主要部分。,二、相关的几个概念,要素禀赋(factor endowment)一国所拥有的可用于生产商品和劳务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总量,包括自然存在的资源和获得性资源,是个绝对量的概念。要素丰裕度(factor abundance)一国在生产要素禀赋中某要素供给所占比例
3、大于别国同种要素的供给比例而相对价格低于别国同种要素的相对价格。衡量方法以生产要素供给总量和要素相对价格来衡量。,图3-1中,EA、EB分别表示A、B两国的要素总量组合AB,故A国为资本丰富的国家,B国则为劳动丰富的国家。,图 31,表3-1:部分国家1990年人均资本存量(1985年国际价格计算),资料来源:Summers and Heston(1995),Penn World Tables 5.6;International Labor Organization(ILO),Yearbook of Labor Statistics,1994.,二、相关的几个概念,要素密集度(factor i
4、ntensity)指商品生产中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之间的投入比例。要素密集型产品(factor intensity commodity)如果某种生产要素在特定的商品中投入的比例最大,则称该商品为该要素密集型产品。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kx=Kx/Lx ky=Ky/Ly kxky X是资本密集型产品Y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图 32,三、主要观点,两国生产同样的商品,价格的绝对差是国际贸易的直接基础(差价高于运输费才有利可图)价格的绝对差是由成本的绝对差决定的成本的绝对差是由于生产要素价格不同生产要素价格的绝对差是由于由要素存量比率不同决定要素存量差异由要素供求决定的要素供给
5、则是由要素禀赋决定的,要素禀赋差异与相对供给差异,要素禀赋差异,相对供给差异,生产技术条件相同,生产可能性边界线,结论:资本丰富的国家在资本密集型产品上相对供给能力较强,劳动丰富的国家则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相对供给能力较强。,要素禀赋点,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papb,即A国在X商品上具有比较优势,而B国则在Y商品上具有比较优势,即资本丰富国家在资本密集型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而劳动丰富国家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两国需求条件完全相同,要素禀赋,相对供给差异,相对价格差异,生产技术条件相同,图 35,四、赫克歇尔俄林理论(H-0模型),赫克歇尔:国际贸易对所得分配的作用,俄林:国际贸易与
6、区际贸易,提出生产要素禀赋,开创了国际贸易的现代理论,经过后来者发展充实后,成为主流理论。,俄林获得197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在四个方面对比较成本学说作了新的发展,从而证明比较利益与自由贸易是有效的。,两国相同部门的生产函数相同;两国消费者偏好相同;规模收益不变;所有商品市场、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两国的生产要素供给是既定不变的;假设A国为资本丰富的国家,B国为劳动丰富的国家;生产要素在一国之内可自由流动,在国际间不能流动;X、Y的生产技术不同,假设X为资本密集型产品,Y为劳动密集型产品;不存在运输成本或其他贸易障碍。由以上假设可知,A、B两国除要素禀赋不同外,其他一切条件都是完全相同的。,
7、模型 Heckscher-Ohlin Model假定,(1)李嘉图的比较利益说认为,比较利益产生自各国之间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国际贸易价格差成本差异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异(2)后人以机会成本差异代替了劳动成本差异,形成了比较利益学说的当代理论的解释。但仍未说明劳动生产率差异产生的原因。(3)如果两国相同要素的生产率相同,贸易是否会产生。H-O模型从要素存量差异的角度对国际贸易进行分析。其出发点有两个:(1)不同国家的要素存量的比例是不同的;(2)不同商品的生产所使用的要素比例是不同的。,四个定理,定理:国际贸易的原因主要是不同国家生产要素禀赋上存在差异。若一国拥有某种要素较别国相对丰富,则该国出口
8、该丰富要素密集型商品,将具有比较利益。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国际贸易的结果使贸易国之间生产要素价格趋向均等化。以商品的国际移动取代要素的国际移动。在自由贸易的情况下,不但商品的价格,且生产要素的价格,在国际间均有趋向一致的倾向,四个定理,斯波尔托萨缪尔森Stopler-Samuelson定理:商品价格变化对要素价格和收入分配的影响。若劳动密集型商品的相对价格上升,将提高劳动力的实际报酬率,而减少资本的实际报酬罗布津斯基Rybczynski定理:要素禀赋变化对产出的影响。若商品价格不变,一种要素禀赋的增加,将增加更大比例的该要素密集型商品的产出,而减少另一商品的产出。,试比较H-O模型与李嘉图的比
9、较利益学说的异同点。,试比较H-O模型与李嘉图的比较利益学说的异同点。,相同点:H-O模型是建立在相对优势基础上的,强调国际贸易产生于价格差。不同点:李嘉图认为商品是由一种要素(劳动)生产的;H-O模型认为商品至少应为两种要素生产。李嘉图认为国内等量劳动交换原则不能应用于国际贸易;H-0模型认为国内、国际贸易本质相同,交换原则亦相同。李嘉图认为劳动生产率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H-0模型将劳动生产率一致作为研究的出发点,指出生产中使用的要素的比率差异才是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一、商品价格和要素价格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生产要素在每一部门的报酬等于其边际产品价值,即等于其边际产
10、出与商品价格的乘积。在均衡时,生产要素在所有部门的报酬应当是相同的。,在均衡状态下,劳动和资本的价格分别为:w=PxMPLX=PYMPLY(3.3)r=PxMPKX=PYMPKY(3.4),由(3.3)和(3.4)两式,可以得到:,当X的相对价格上升时,X、Y两个部门所使用的资本-劳动比率均下降。根据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当资本劳动比例下降时,由于资本相对于劳动的投入减少,所以资本的边际生产力上升,相反,劳动的边际生产力下降。由(3.5)、(3.6)两式,则,r/Px均上升,而,w/Px、w/py均下降,即X相对价格上升后,资本的实际价格或报酬上升,劳动的实际价格或报酬下降。,结论:斯托珀-萨缪尔
11、森定理(The Stolper-Samuelson Theorem):某一商品相对价格的上升,将导致该商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提高,而另一种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则下降。S-S定理的引申(S-S定理在H-O基础上的应用):国际贸易会提高该国丰富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降低稀缺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需要强调的是:1.要素价格的均等是以商品价格的均等为先决条件的。现实中,由于运输成本和一些贸易壁垒的存在,各国的商品价格难以达到一致,因此,国际间要素价格均等化在现实中一般难以实现。2.要素价格均等还要求生产技术条件必须完全一样,这也是一个比较苛刻的条件。,要素积累与国际贸易,罗伯津斯
12、基定理(Rybczynski Theorem),假设某一生产要素总量增加,比如说资本供给增加了K。,罗伯津斯基定理: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某一要素的增加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部门的生产增加,而另一部门的生产则下降。,图示证明:,图中资本增加后要素禀赋点由E变为E,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条件下,X、Y两个部门的要素使用比例仍保持原来水平不变。由图可知,X部门产出增加了,而Y部门的产出则减少了。,图 39,二、要素积累与贸易条件,大国情形(假设资本增加,劳动不变),图中,通过Q与Q两生产均衡点的直线R称为罗伯津斯基线。资本增加后资本密集型产品的相对价格下降。,开放情况下,如果一国某一要素增加,对
13、方国家一切保持不变,那么要素增加后,在国际市场上密集使用该要素的商品相对价格要下降。进一步讲,若该商品是要素增加国家的出口商品,则该国的贸易条件恶化,相应地,对方国家贸易条件则改善;若该商品是要素增加国家的进口商品,则该国贸易条件改善,而对方国家贸易条件则恶化。如果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外移偏向于出口部门,则称之为偏向出口的增长(export-biased growth);如果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外移偏向于进口替代部门,则称之为偏向进口的增长(import-biased growth)。,小国情形小国在国际市场上可看成是价格接受者,国际价格不会因其经济增长而有所变动,因此,对小国来说,要素禀赋变化之后,
14、其贸易条件可视为不变。,偏向出口的增长的福利效果 经济增长意味着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国民福利的改善;经济增长又可能恶化本国的贸易条件,对本国福利产生不利影响。,如图,从C到C,纯粹的增长利益;从C到C*,贸易条件恶化,抵消了部分经济增长利益,以“转移支付”的形式为他国所享有。,悲惨增长”(immiserising growth)转移至他国的利益部分超出了增长利益,总的福利效果为负。,悲惨增长的前提条件:经济增长偏向增长国的出口部门;增长国在世界市场是一个大国,即其出口供给的变动足以影响世界价格;增长国进口边际倾向较高,即增长国对进口的需求会因经济增长而显著增加;增长国出口产品在世界市场上需求价
15、格弹性非常低。,如果时间足够长的话,要素积累或经济增长可能会改变一国的比较优势型态,即以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现在由于经济增长可能变为比较优势;反之,以前处于比较劣势的物品,现在也可能变为具有比较优势。,三、要素积累与比较优势,第二节 里昂惕夫之迷the Leontief Paradox,美籍苏联人,哈佛大学教授,因提出投入产出分析法的计量经济学成就获197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代表作投入产出经济学。里昂惕夫对H-O模型深信不疑。1953年,他利用1947年的美国经济投入产出表对该年度的美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进行实证分析。把产出集中在50个部门,其中38个部门的产品直接在国际市场上贸易,并把要素禀
16、赋分成劳动力和资本两类,然后算出具有代表性的一揽子美国出口商品(价值一百万美元)和一揽子美国进口竞争替代品(价值也是一百万美元)中资本与劳动力的构成。,每百万美元美国出口品与进口替代品要素构成,从上表可见,美国进口替代品比出口商品需要单位劳动的资本数高出30。里昂惕夫的结论是:“美国参加国际分工建立在劳动密集型生产专业化基础上的,而非建立在资本密集型生产专业化基础上,也即该国利用外贸来节约资本和安排剩余劳动力”。众所周知,美国为资本丰富国,按H-O定理,美国应出口资本密集型商品。里昂惕夫的研究结果成为悖论。其他人也实证了各国的情况,有与H-O定理一致的,也有和里昂惕夫之迷一致的。所以既不能肯定
17、,也不能否定H-O命题。但我们可以认为,该命题不够完善,或命题的假设太严格,离现实有差距。,二、里昂惕夫之迷the Leontief Paradox,此后,许多学者都做过类似的研究,例如:1959年日本的M.Tatemoto 和S.Ichimura发现:日本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存在着“谜”。但在日美贸易中,“谜”并不存在;1961年加拿大的D.F.Wahl发现:加拿大也是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也存在着“谜”;1961年东德的W.Stolper 和K.Roskamp发现:东德贸易产品的结构是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没有“谜”,符合理论;1962年印度的R.Bha
18、radwai发现:印度出口劳动密集型 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没有“谜”,但印度和美国之间的贸易却出现“谜”;后来,美国的R.E.Baldwin也检验了1962年美国的统计,结果与里昂惕夫的结论完全相同。,三、对里昂惕夫之迷的几种解释,1.劳动力不同质:即美国劳动力效率高,是外国劳动生产率的3倍,按进口竞争替代品计算的劳动力还原为外国劳动力须乘以3,就会与H-O命题一致。同时,资本也不同质,美国资本效率更高。2.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轮:劳动可分为两类,即简单劳动和须经教育和培训后才能从事的技能劳动。人力资本指体现在劳动者身上,以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表示的资本,是由教育、训练和健康
19、投资而花费的资本,既需时间、也需资源。人力资本可创造更大的价值,但不能从人身上分离出来单独买卖。我们可间接计算。凯能Kenea的估计方法是将技能劳动者超出简单劳动者的工资资本化,并将工资差看成人力资本的报酬。美国出口部门的人力资本比世界其他地区更高。,三、对里昂惕夫之迷的几种解释,3.要素密集度逆转Factor Intensity Reversal:即美国进口竞争替代品在美国为资本密集型商品,而在外国为劳动密集型商品。4.自然资源因素说 美国学者凡涅克1959年提出。5.市场不完善:1947年美国关税政策限制劳动密集型商品进口。而且,由于美国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返销进口的商品多属资本密集型商品
20、。,四、对里昂惕夫之迷的评价,国际贸易理论发展史上的转折点,引发了对新现象新问题的探索,更接近现实战后科技、人力资本和技术的发展使得仅仅考虑两要素的要素禀赋理论基石面临新的挑战,本章小结,本章要素禀赋理论由H-O定理、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和罗伯津斯基定理这三个主要部分构成;H-O定理:根据比较优势,一国应出口密集使用其相对丰富要素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其相对稀缺要素的产品;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指出国际贸易通过商品价格的均等化,会导致要素价格的均等化,从而在世界范围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同时由于要素价格的变动,国际贸易会影响一国收入分配格局,即相对丰富要素的所有者会从国际贸易中获利,而相对稀缺要素的所
21、有者会因贸易而受损;罗伯津斯基定理:在商品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某一要素的增加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产品的生产增加,而另一产品生产则下降,由罗伯津斯基定理,我们可以依据罗伯津斯基线的方向来判断要素增加国的经济增长类型,对于大国来说,如果经济增长偏向出口部门,则会恶化增长国的贸易条件,如果经济增长偏向进口部门,则会改善增长国的贸易条件。,昂惕夫之谜(The Leontief Paradox):美国出口劳动密集型商品,进口资本密集型商品,这一结果与H-O理论恰恰相反。,里昂惕夫的解释:有效劳动(effective labor)由于劳动素质各国不同,在同样的资本配合下,美国的劳动生产力约为他国(比如意大利
22、)的3倍,因此若以他国作为衡量标准,则美国的有效劳动数量应是现存劳动量的3倍。从有效劳动数量看,美国应为(有效)劳动相对丰富的国家,而资本在美国则成为相对稀缺的要素。,二、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人力资本 一般劳动可区分为非熟练劳动(unskilled labor)和熟练劳动(skilled labor)两类;熟练劳动是指具有一定技能的劳动,这种技能不是先天具备的,而是通过后天的教育、培训等手段积累起来。由于这种后天的努力类似于物质资本的投资行为,所以我们称后一类劳动为人力资本。美国经济学凯恩(Pete B.Kenen)后来发现,美国的出口以物质资本加人力资本密集型商品为主。,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与
23、资本在生产中往往是互补的,因此,一些自然资源密集型的产品,如能源,往往也是资本密集型的。从自然资源的角度看,美国的某些自然资源是相对稀缺的(自然或人为因素造成的),如石油。这样,美国的太宗进口商品很多是自然资源密集型产品。从自然资源角度看,实际上美国进口的是其稀缺的自然资源,而不是资本。,要素密度逆转(factor intensity reversal):在某些要素价格下,X是资本密集型的,Y是劳动密集型的,但在另外一些要素价格下,X变成劳动密集型,Y变为资本密集型。,因为里昂惕夫是根据美国的技术条件来测算进口商品在他国生产时的要素密度,但在要素密度逆转存在的情况下,这可能会造成误会。,需求逆转(demand reversal):当某一国对于某一商品享有生产上的比较优势,但因其国民在消费上又特别地偏好该商品时,将会使得原来依据H-O定理所决定的进口方向发生改变。,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虽然美国的资本比较充裕,但如果美国消费者的消费结构中,资本密集型商品(以制成品为主)占据绝大部分比重,那么美国则有可能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