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厂区的十四个不准.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315039 上传时间:2023-10-16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1.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产厂区的十四个不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生产厂区的十四个不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生产厂区的十四个不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生产厂区的十四个不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生产厂区的十四个不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产厂区的十四个不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产厂区的十四个不准.ppt(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生产厂区的十四个不准,高高兴兴上班来,平平安安回家去,生产厂区内十四个不准,1、加强明火管理,厂区内不准吸烟。2、生产区内,不准未成年人进入。3、上班时间,不准睡觉,干私活、离岗和干与生产无关的事。4、在班前、班上不准喝酒。5、不准使用汽油等易燃液体擦洗设备、用具和衣物。6、不按规定穿戴劳动保护用品,不准进入生产岗位。7、安全装置不齐全的设备不准使用。8、不是自己分管的设备、工具不准动用。9、检修设备时安全措施不落实,不准开始检修。10、停机检修后的设备,未经彻底检查,不准启用。11、未办高处作业证,不系安全带,脚手架、跳板不牢,不准登高作业。12、石棉瓦上不固定好跳板,不准作业。13、未安装

2、触电保安器的移动式电动工具,不准使用。14、未取得安全作业证的职工,不准独立作业;特殊工种职工,未经取证,不准作业。,一、加强明火管理,厂区内不准吸烟。,我国化工行业,由于明火管理不善和禁烟制度不严而发生的火灾和爆炸事故,是经常发生的,造成的人身伤亡,经济损失都颇为严重,俗话说:“水火无情”,化工企业的“火”,更无情,因火灾,爆炸造成的损失,比任何其它行业都大,故加强管理,严格禁烟制度对化工企业来说,有其特殊的重要意义。为了加深对这一条禁令的理解看一下事故教训的例子。案例:2000年12月8日10时许,某市石油化工厂原矿车间一运输工在车间一人偷偷点着烟后,随手将火柴杆扔掉,由于火柴杆恰好落到带

3、有油污的破布上,引起火灾,致使整个原矿车间的操作室全部烧毁,直接经济损失达50万元。,如何加强明火管理呢?,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1)要有可燃物质;(2)要有助燃物质;(3)要有引火源在化工企业里,前两个条件在多数场合下总是同时存在,无法避免,火源则是引起可燃物燃烧的主要灾源,因此,控制明火,消灭致灾源是防火、防爆的关键。在化工企业中有哪些火源呢?按火源的性质,有四类八种。第一类火源是机械性火源;撞击,磨擦火源;压缩热(如气体压缩过程中产生的高热);第二类火源是热火源。高温物体(一般地讲,100就算作高温物体);热射线(如阳光,钢水的热射线);第三类火源是电火源,电器火花;静电火花。第四

4、类火源是化学火源,明火;自然火源。按火源的用途有:工艺加热用火;维修用火;其它火源。,二、生产区内,不准未成年人进入。,不论什么时间,把未成年的人(特别是小孩)带入生产区都是不允许的。未成年人进入生产区,存在的隐患可以归纳三大处:1、未成年人进入生产区后,使其家长和周围的生产操作人员,分散注意力,易出现操作失误而导致事故发生。2、未成年人有好动和好奇心强等共同特点,进入生产区后,势必到处乱跑,各处玩耍,并用手去触、摸、弄这样就极易被运转的设备挤、压、轧、撞和砸伤。同时,还可能发生触电和被高温、酸碱等灼烧事故。3、化工生产过程中,对大气和环境一般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粉尘,毒气的污染,而未成年人耐毒

5、、抗毒能力差,故易中毒。由于有些人对带小孩进入生产区持无所谓的态度,结果受到客观现实的惩罚。案例:2001年8月5日,某化肥厂电工把自己未成年的孩子带进变电所,任其玩耍,小孩手里玩的长弹簧丝,触动碰到变电所的带电部位,小孩触电死亡,全厂停电45分钟,对这个电工和厂里损失就不言而喻了,三、上班时间,不准睡觉、干私活、离岗和干与生产无关的事。,第一层意思,是要求严格遵守劳动纪律,上班时间,全神贯注地干好本岗位工作,忠于职守,是每个职工应该具有的起码的劳动态度,也是对每个职工的最基本的要求。相反,如果在岗位无精打采,懒懒散散,离岗串岗,或者在工作时间干私活,这是劳动纪律所不能容许的。第二层意思,也是

6、发布本条例的核心思想,是要求人人确保安全。化工生产的特殊性,这是大家都清楚的。这里需要强调指出的是,化工生产过程。要受设备状况、原料质量,以及相关岗位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始终处于瞬息万变的状态中。尤其目前化工企业普遍存在着工艺比较落后,设备陈旧,生产自动化水平低等问题,各项工艺指标的控制,大多还得依靠各岗位的人员手工操作,异常情况需要操作人员细密监视来发现,并及时作出判断和处理。显然,如果操作人员在上班时,睡岗、离岗、串岗和丢开岗位干别的事,那么,这个岗位事实上成了无人操作的岗位,一旦生产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既无人发现,也无人处理,或者处理不及时,其后果是可想而知的。这方面的事故教训是不泛

7、其例的,现列举3例,以供吸取。案例一:2002年8月5日凌晨3时55分,某市焦化厂苯酐车间加热炉爆炸,自重5吨的炉体,拉断连接管道,腾空飞出五百米之外落地;该车间当班操作工四人当场炸死,二人重度烧伤(其中一人抢救无效,十天后在医院死亡)。百米以内的树叶、花草被高温气浪烘焦。这次恶性爆炸事故的直接原因是操作工睡岗,加热炉的温度压力失控所造成的。,案例二:2002年8月6日,某氮肥厂一台4.5吨/时废热锅炉爆炸,造成五人死亡,二人重伤,二人轻伤,工厂部分停产。事故原因,是废热锅炉操作工脱岗,回到岗位发现炉水烧干后,急向炉内进水,致使炉内压力急剧增高而发生爆炸。案例三:1990年8月31日,某合成氨

8、厂操作工上班睡觉,当7机转6机出现瞬间起压时,清洗塔后导气管脱落,毒气进入室内,造成该操作工中毒死亡。,四、在班前、班上不准喝酒。,具体地讲,班前、班上喝酒有五大害处:(1)由于人体中枢神经经常受到酒精的麻醉、抑制作用,放松了对人体运动神经的控制,使人产生一种“解放感”,引起动作混乱,发生误操作。(2)随着血液中酒精浓度上升,人的视觉、听觉和触觉反应时间向后延滞,反应迟钝、缓慢,降低甚至失去处理紧急情况的能力。(3)由于酒精作用,使分配注意的能力减退,不能把注意力同时分配到两个或几个方面去。(4)严重者对酒精敏感者,可使人的意识和工作能力完全丧失。(5)因为酒精对有些毒物有加强和联合作用,可以

9、出现中毒,轻微中毒的,会加重中毒。喝酒误事的情况很多,生产人员在班前、班上喝酒而出事故的例子也不少。案例一:2000年12月26日,某化工厂一职工午间喝了酒,酒后醉熏熏的走到离施工爆破地点只有五分钟路程的距离时,眼看就要爆破作业,他不但不隐蔽,却迷迷糊糊地声称去看“天女散花”,随着爆炸声响而倒地死亡。案例二:1994年2月23日,某市造纸厂一锅炉工,班前喝酒,上班后头脑发昏,便倒在煤堆之间睡觉,结果被塌下来的煤掩埋而死。,五、不准使用汽油等易燃液体擦洗设备、用具和衣物。,汽油具有闪点低、易挥发、蒸汽比重高于空气(空气为1,汽油蒸气为3.15)、易燃易爆,流动和磨擦易产生静电等特性。用它来擦洗设

10、备、用具和衣物时,会出现下列情况。其一,极易挥发的汽油,并与空气混合。因此,汽油周围空间很容易存有爆炸性气体。汽油爆炸下限低,容易达到爆炸浓度,如遇火源,则发生爆炸。其二,汽油在受到震动、碰撞、冲击、摩擦等情况和流动时,会产生静电。当这种静电电压达到一定数值时,就可能放电而发出火花,把汽油及其蒸气引燃,同时点燃附近的可燃物而造成火灾。其它一些挥发性强的易燃液体,也都具有类似汽油的上述特点,用其来擦洗东西时,亦会出现类似情况。所以使用汽油等挥发性强的可燃液体擦设备或用具、衣物是很危险的。许多事故案例,也为制定此条禁令提供了事实根据。,案例一:某厂研究所的分析室,先是一盏使用中的36伏低压行灯由于

11、没有挂牢,掉落在装有2吨稀释的203添加剂上,引起着火,经扑救熄灭。此时,室内地板、墙壁和部分仪器设备上,都粘上了许多粘稠的添加剂。于是,该分析室职工于当天下午短时间内用掉50公斤汽油进行擦洗,大量挥发油气充满室内。14时30分,现场一电源启动时产生火花引燃室内油气,发生强烈爆炸,5人死亡,3人烧伤,直接经济损失二万五千元。案例二:某厂小车司机,用汽油洗刷车辆发动机。由于汽车未断电源,擦洗用的毛刷搭铁短路,产生火花,引起汽油燃烧,造成司机被严重烧伤,该车辆报废的严重后果。近年来,已相继研制合成出数种无毒、不可燃的金属清洗剂,安全可靠,除垢性能好,有的清洗剂中还添加防蚀剂,对被清洗的设备或用具有

12、防腐蚀作用。这些金属清洗剂对化工企业的设备或用具清洗也是完全适用的。千万别用汽油清洗。,六、不按规定穿戴劳动保护用品,不准进入生产岗位。,穿戴劳动保护作品的作用一般有如下几个方面:1、防止皮肤吸毒物和高温热辐射。2、防止烧伤、烫伤、灼伤、冻伤。3、防止物击、碰撞、坠落、触电等。4、方便操作,防止事故。如:某年7月8日下午,某市焦化厂对二甲酸酐车间,一操作工赤膊上班操作。当他向地下缸放料(料温高达400)时,由于地下缸内的残余可燃气体未排除干净,碰到高温物料而着火爆炸。上身和脸部烧伤,戴手套的双手和穿工作裤的下半身均没烧伤。,案例:2002年4月10日上午11时25分,某化工厂一工人,上班后未换

13、工作服和工作鞋,为了拉一只烧碱池中的管子卡住的麻袋,又怕弄脏自己的衣服和皮鞋,于是,便选择了较干净的站脚点。右脚踩在碱池上边的碱液管上,左脚踩在一根蒸汽管上,两手抓住麻袋使劲往上拉,结果跌入碱液池中,造成严重灼伤而死亡。,七、装置不齐全的设备不准使用。,常用的安全装置有防护安全装置、信号安全装置、保险安全装置、联锁安全装置等。它们根据设备的类型而装设在不同的设备上。如:化工厂生产一般是在密闭的容器管道中进行,化学反应的温度、压力和瞬间的生产状况,均靠各种仪表信号装置来显示和控制。若这些安全装置不全或不灵,我们就无法按工艺指标正常操作。轻则影响产品的产量质量,重则发生重大的火灾爆炸、人身伤亡事故

14、。为了生产而设置的池、坑、井、沟和设备孔洞上的安全围栏和盖板,也是一种安全装置,也必须齐全、牢靠。案例:酸罐孔洞没盖好,掉进酸罐,惨遭死亡。2000年4月17日上午,某厂硫酸车间修理班,一名工人到吸收塔的地下硫酸罐上拆卸一台立式泵。泵拆下后,酸罐顶上便留下一个800460毫米的孔洞。因罐内有98%的浓硫酸,酸雾呛人,一个工人随便找来一块旧铁皮盖上。下午,另一名工人上罐工作时,不慎一脚踏在铁皮盖上,连人带铁皮一同掉进酸罐内,当即捞人,仅捞到一个头盖骨。,八、不是自己分管的设备、工具不准使用。,案例一:随便动用他人刨床,刨掉一个手掌和三个手指。xx年11月18日,某厂机修车间,一名锻工,拿了一块小

15、木板,准备刨平后做小板凳用,便擅自动用自已不熟悉的木工刨床,由于他不懂得刨床的性能,操作方法不当,结果将左手手掌和三个手指刨掉,造成终身残废。案例二:动用他人割矩动火,发生爆炸身亡。xx年1月18日,某化肥厂,要检修2号碳化主塔第七节水箱时,尚未进行动火分析,未办理动火证,一名工人擅自自动用焊工用具去割水箱螺栓,使塔内残余可燃气体爆炸,封头冲出,自己身亡,还使其他两人受伤。因此,为了保证安全生产,防止工伤事故和其它事故,凡不是自己分管的设备和工具,千万不要去动用!,九、检修设备时安全措施不落实,不准开始检修。,化工设备检修是化工生产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化工设备与一般机械设备不同,生产设备中多有易

16、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比一般机械设备检修有更大的危险性,有可能发生中毒、灼伤、火灾、爆炸等重大事故。同时,设备检修前,需要拆除保温、填料、卸掉触媒,与生产系统隔绝,清洗和置换设备中的易燃易爆和有毒有害物质,这些也是比较复杂和危险的工作。还有化工设备中高、大、重设备不少,检修中危险性较大的登高和起重作业常常是不可少的。此外,化工设备都互相连接,串通,有的需要检修的设备与正常生产的设备连接在一起,一边生产,一边检修,也给检修工作带来麻烦和危险,如此等等。据事故统计,检修中发生的事故,在所有化工生产事故中占有较大的比例,主要是火灾、爆炸、中毒、灼伤、高空坠落、起重伤害等。案例一:1997年8月1日,

17、某化工厂氯化钡加酸工序,停车检修,在既不分析有害物质浓度,又不佩带防毒用具的情况下,冒失进入硫氢化钙贮罐清理泥渣,以致造成五人硫化氢中毒死亡的重大事故。,十、停机检修后的设备,未经彻底检查,不准启用。,案例:阀门未关,串气熏死人。xx年2月16日,某石油厂二厂干馏三部炉硫铵塔经过检修和改造后,验收合格,准备生产。由于操作工人在开车前检查不认真,一个连通阀门未关。开车后,大量煤气冲出,使正在与塔相连的管道内拆挡板的工人严重中毒熏倒,施工组长下管道救人也被熏倒。其他同志赶来抢救,当将第一个被熏倒的人救出来时,不慎又将入孔处的照明灯光碰碎,引起瓦斯着火,灭火后,第二次下去救人,但因中毒过重,先后死亡

18、两人,另外六人在抢救时中毒。由此可见,检修后的设备,不进行彻底检查,草率开车生产是很危险的。其原因主要有:(1)停机检修设备时,一般都破坏了正常的生产状态,如该关的阀门可能是开着的,该开的可能是关闭的。(2)检修中可能遗漏检修项目或忘记上紧螺栓。(3)设备内可能有遗留物件(如工具、螺帽、废料杂物等)。(4)遗忘拆除盲板。(5)有的检修质量可能不合格或者设备、管道、阀门、仪表等装错位置或方向,不符合工艺要求等等。因此,凡是停车、停机检修的设备,都必须进行彻底检查,确认没有问题后,方能启动开车。,十一、未办高处作业证,不带安全带、脚手架、跳板不牢,不准登高作业。,我国规定一般离地2米以上就属于高空

19、作业,作业时必须正确戴好安全带。正确使用安全带的几点注意事项:(一)使用前要认真进行检查,包括外观检查,有无磨损、腐蚀,连接头和挂钩是否牢固,严禁凑合使用。(二)安全带要拴挂在人的垂直上方,高挂低用。多人作业时,人和拴处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以免坠落时,互相发生碰撞。(三)安全带应绕杆拴挂,严禁把挂钩直接挂在脚手架的绑绳或铁丝上。不准拴在有尖锐菱角的构件上,以防止下坠时的摆动把安全带切断。(四)安全带的绳子不宜过长,一般为2米,最大允许使用长度不得大于2.5米。绳子过长,掉下时冲击力过大,会伤害内脏而死亡。脚手架,跳板是登高作业必须具备的条件,它牢固与否,对高空作业安全起着重要的作用。若脚手架、跳

20、板不牢,发生断裂、倒塌等,就会造成高空坠落事故的发生,或击伤下方人员。,十二、石棉瓦上不固定好跳板,不准作业。,石棉瓦是一种脆性阻燃建筑材料,它的强度一般只考虑承受雨载、雪载等自然性均匀荷载,它承受不了人或较重的物体负荷。如果时间长了,石棉瓦还会变质发脆,强度大大降低,就更加危险了。因此,登石棉瓦作业时,必须有固定跳板等安全措施,才能确保人身安全。某些单位在登石棉瓦作业时,由于未采取固定跳板等安全措施,踩碎石棉瓦而造成人身伤害甚至死亡的事故是很多的。案例一:1998年8月3日9时,某厂总务科修缮班6名工人在汽油车间更换石棉瓦,有人提出铺好跳板再干,领队工人说用不着,于是自己带头踏上石棉瓦作业,

21、当即踏穿石棉瓦,从5.4米高处坠落,头碰到往复泵上,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案例二:1996年5月31日,某厂的原油维修队,在检修设备时,一名起重工在高空瓦斯管道上负责溜绳任务到收工时,想走近路,从水泵房石棉瓦屋顶上下来时,踏破石棉瓦,从8.12米高的泵房顶坠落死亡。,十三、未安装触电保安器的移动式电动工具,不准使用。,触电保安器又称为漏电保护装置,在电气设备及线路漏电时,它是保证人身和设备安全的一种保护装置。设备或移动电动工具的线路漏电时无外乎出现两种现象,不带电的金属部分(如外壳)出现对地电压;系统三相平衡被破坏,出现零序电流(或零序电压)。漏电保护装置就是利用在故障情况下出现的对地电压或零序电流(电压)作为装置的输入信号,当输入信号达到规定值时,装置动作,使接触器跳闸,自动切断电源,起到保护作用,如不安装触电保安器的移动式电动工具,就会极容易发生触电事故。,十四、未取得安全作业证的职工,不准许独立作业,特殊工种职工,未经取证,不准作业。,特种作业是指容易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对操作者本人、他人及周围设施的安全可能造成重大危害的作业。直接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称为特种作业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过相关部门培训,取得资格证后才能作业。(特种作业人员指电工、钳工、压力容器操作工、起重机械操作工、司炉工、水处理工、充装工、危险化学品操作工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