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旅游相关理论.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315743 上传时间:2023-10-16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12.9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旅游相关理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生态旅游相关理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生态旅游相关理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生态旅游相关理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生态旅游相关理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态旅游相关理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旅游相关理论.ppt(7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生态旅游学,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章 生态旅游的相关理论,1、可持续发展理论2、生态经济学3、景观生态学4、生态人类学5、利益相关者理论,一、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1)可持续(可永续)(sustainable):自然资源能够永远为人类所利用。(2)发展(development):经济的增长和物质财富的增加。发展=经济增长+社会变革(3)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包括需要和限制两个方面。可持续发展=经济增长+社会变革+自然环境保护,一、可持续发展理论,(一)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2、1.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三、可持续发展理论与生态旅游,5,1,2,3,4,理解要点,1987年布伦兰特夫人环境与发展会议 我们的共同未来,不危及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的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发展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发展的目的是满足人的需要,发展应该受到限制,二、可持续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理论,三、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内涵示意图,保障,保障,目标,四、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理论,1、基础理论:增长的极限理论;知识经济理论;生态学;人口承载力理论;人地系统理论;2、核心理论资源永续利用理论外部性理论;财富代际公平分配理论;三种生产理论,1、生态旅游发展的目标是可持续发展生态旅游与传统大众旅游最为核

3、心的差异在于发展战略。大众旅游也讲经济、社会、环境三大效益协调发展,但只注重其横向关系,在近期和远期效益间的纵向关系上注意较少,也缺乏落到实处的通道缺乏战略谋划与战略措施。2、生态旅游者应持可持续发展观点适度性利用生态旅游资源应限制在资源环境的承受能力生态阈值范围内,以保证代内不同地区的人和代际不同辈的人能够享受到共同的资源。3、生态旅游从业人员应以可持续发展作为工作准则生态旅游开发者注意保护特色和环境生态旅游发展的物质基础;生态旅游决策者近期与远期,局部与全局统筹协调;生态旅游开发投资者资金投资、资源投资-资源有价、知识投资-知识有价;生态旅游管理者和服务者应采用节约型和保护型的管理模式。,

4、五、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生态旅游价值,五、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需解决的三个问题,1、需求的问题:2、发展的问题:3、公平的问题:,第二节 生态经济学,1、基本概念生态经济学(ecological economics),是研究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的复合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运动规律的学科,即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及其矛盾运动发展规律的学科,是生态学和经济学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边缘学科。2、生态经济基本理论社会经济发展同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关系,人类的生存、发展条件与生态需求,生态价值理论,生态经济效益,生态经济协同发展等。主要包括:,(1)宇宙飞船理论1960年代美国学者鲍尔丁提出的宇宙飞船经济理论,他认为

5、,科学家在设计宇宙飞船时,非常珍惜飞船的空间和它所携带的装备和生活必需品,在飞船中,几乎没有废物,即使乘客的排泄物也经过处理、净化,变成乘客必需的氧气、水和盐回收,再给乘客使用。如此循环不已,构成一个宇宙飞船中的良性生态系统。,(2)“公地悲剧”理论1968年英国加勒特哈丁教授(Garrett Hardin)在The tragedy of the commons一文中首先提出”公地悲剧”理论模型。,“景观”的三种理解:1.视觉美学 在欧洲,“景观”一词最早来源于圣经中,用来描述耶路撒冷城美丽的景画。与“风景”同意。例“黄山”、“泰山”、“苏州园林”。2.地理学 景观是地球表面气候、土壤、地貌、

6、生物各种成分的综合体。3.景观生态学 空间上相邻、功能上相关、发生上有一定特点的生态系统的聚合。,第三节 景观生态学,A.桂林山水景观B.美国亚利桑那洲大峡谷景观C.美国威斯康星大学Curtis草地景观D.内蒙古草原景观E.北美的Sonoran荒漠景观F.亚洲温带荒漠景观一角,按照人为干扰状况将景观分为五种类型:天然景观:由于天然干扰产生的天然植被,不存在人为干扰。管理景观:有人定居,并对天然植被进行管理。农田景观:大多数是农田,也有一部分管理植被。城郊景观:由农业、城市化和管理植被组成的混合体。城市景观:城市化和工业化为本底,存在少数植被。,天然景观,农田景观,管理景观,城郊景观,城市景观,

7、景观的有关概念,二、景观的概念 1.景观定义概览 A.C.Troll德国植物学家1939年:景观是一个区域不同地域单元的自然生物综合体。景观生态学研究控制某一地区不同空间单元的自然与生物的水平关系。Zonneveld荷兰学者1979年提出:景观是地球表面空间的一部分,由岩石,水,空气,动植物以及人类 活动所形成的系统的复合体并通过其外貌构成一个可识别的实体。Vink荷兰学者 景观是具有特有的地形、土壤、植被的陆地表面的一个区域;是相互有关的几片土地的天然配置。,Forman&Godron1986所著的景观生态学中提出:景观是以类似方式重复出现的、相互作用的若干生态系统的 聚合所组成的异质性土地

8、地域。如农业景观,都是由农田、沟渠、村落、道路、小片树林 水面等以类似方式重复出现的组合体。一个景观应具备四个特征:A.景观是若干生态系统聚合而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B.景观中各生态系统之间存在物质、能量流动和相互影响。C.景观区域范围内具有一定的气候和地貌特征。D.其组成结构及功能特征与一定的干扰状况的聚合相对应。,2.景观的综合定义 景观:是由若干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镶嵌组成的异质性区域。狭义 从微观到宏观不同尺度上的,具有异质性或缀块性的空间单元。广义 是由地貌、植被、土地和人类居住地等组成的地域综合体。是人类生活环境中视觉所触及到的地域空间。空间单元(即生态系统):包括森林、村庄、道路和河

9、流等。可把包括农田、村庄和城市等的异质性地域称为一个景观。狭义景观的范围:为几至几百公里;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广义景观的范围:从微观至宏观任意;随研究对象和目的而变。已越来越多地被接受和采用。,景观可分为:1.自然景观:如高山、荒漠、草原、森林、极地等。包括原始景观、半自然景观即受轻度人类干扰。2.经营景观:如农田、果园、人工林、牧场。3.人工景观:完全由人类所创建。主要体现经济、文化和视觉特性和价值的景观。如城市景观、旅游地风景园林景观、工程景观(工厂、矿山、水利工程、交通系统、军事工程)等。,3.景观概念的内涵 具有异质性:由不同空间单元(生态系统)镶嵌组成。景观由林地,草原,农田,村庄,河

10、流等异质空间单元组成。具有地域性:是具有明显形态结构特征的地理实体。景观是占据一定地域的客观实体。具有尺度性:空间尺度处于生态系统和大地理区域之间。区域:综合反映气候、地理、生物、经济、社会和文化等 特征的景观复合地理单元。具有综合性:景观具有美学、生态和经济的多重价值。美学视觉特性,供人观赏。经济生物生产力、土地资源开发。生态生物与环境的和谐关系、环境改善的功能、生物多样性。,4.景观的特征 结构特征:一个景观由若干异质性的生态系统镶嵌组成。如山区景观,由林地、农田、村庄、河流和公路等组成。功能特征:景观成分间有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而相互作用。如水流、气流、热流、养分流;种子花粉扩散、动物迁移等

11、。形成特征:景观是气候地貌因素和干扰因素等影响的产物。景观的形成和变化受两类因素的影响:A.气候地貌因素:对其他自然条件有决定性影响;B.干扰:指能引起景观结构等发生重大变化的离散性事件。自然干扰如火灾、洪水、地震、火山爆发、病虫灾等。人为干扰如森林采伐、草原放牧、农业耕作和城建等。城市景观就是人类干扰产生的特殊景观。,5.景观要素 景观是由若干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镶嵌组成的异质性区域。景观要素:是指组成景观的基本空间单元(各生态系统)景观要素分为3种类型:斑块、廊道和基质 景观成分:是指组成景观的各种自然成分。包括动植物、地形、水体、气流以及人等。景观与景观要素的相对性景观和景观要素可以相互转

12、换,取决于观察尺度的变化。当把森林、农田和村庄等看作一个景观时:森林等是景观要素。当把森林看作一个景观时:组成森林的各种林分是景观要素。景观强调异质性;景观要素强调均质性。,(一)定义:景观生态学(landscape ecology):是研究景观单元的类型组成、空间格局及其与生态学过程相互作用的综合性学科。(二)景观生态学的内容 1.景观结构:指不同景观要素之间的空间关系。要素的类型、面积、形状、数量、空间分布方式;能流物质分配等。2.景观功能:指景观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和联系。(即生态过程)体现在景观中能量、物质的流动转化和物种扩散等生态过程。3.景观动态:指景观结构和功能随时间的变化。要素的类

13、型、形状、数量和空间格局以及物质能量物种的变化。景观的结构、功能和动态是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的;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功能;功能也影响结构的形成和发展。如房屋结构决定使用功能;农村人口流向城市引起城乡结构变化。,三、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内容,4.景观管理 景观管理:是把景观生态学原理应用于景观规划设计的实践。景观生态学为土地管理、自然保护和区域规划提供生态学基础。有助于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有效保护、持续发展和科学管理。景观生态分类:据景观要素的组成结构和功能特点划分景观类型。景观生态评价:利用方式的适用性;景观生产力;生态经济效益。景观生态规划:按照一定原则对土地等资源的利用方式进行规划。景观生态设计

14、:按照宏观的规划框架,进行具体的景观生态设计。应用领域:涉及国土整治、资源开发、土地利用、自然保护、环境 治理、区域规划、城乡建设、生态旅游等方面。如城市,工矿区和 自然保护区的景观生态规划;城市居民小区或公园的景观生态设计。,景观结构、功能和动态以及景观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景观生态学核心概念框架,3、几个基本概念,景观是由若干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构成的。因此,构成景观的基本的、相对均质的生态系统或单元即景观要素。美国生态学家Forman和法国生态学家Godron(1981,1986)在观察和比较各种不同景观的基础上,认为组成景观的景观要素类型不外乎3种:斑块/缀块/嵌块体(patch)、廊

15、道/走廊(corridor)、基底/本底/基质(matrix),如图所示。,斑块,廊道,基底,斑块:泛指与周围环境在外貌或性质上不同、非线性的,并具有一定内部均质性的空间单元或生态系统。斑块可以是植物群落、湖泊、农田、居民区等。廊道:是指景观中与相邻两边环境不同的线性或带状结构。常见的廊道有:农田间的防风林带、河流、道(铁)路、峡谷、输电线路等。斑块和廊道在外貌形状上、功能上有很大的区别,但也有一致的地方,廊道实际上也是线性状或带状的斑块。基底:通常是在景观中分布面积最大、连接程度最高,并且在功能上对景观的动态起着控制作用的背景结构。常见的基底有:森林基底、草原基底、农田基底、城市用地基底等。

16、在许多景观中,景观总体动态常常受到基底所支配和控制。,斑块、廊道是相对于基底而言的。近年来,以斑块、廊道和基底为核心的一系列概念、理论和方法已逐渐成为了现代景观生态学的一个重要方面。Forman(1995)把它称为景观生态学的“斑块-廊道-基底”模式。它为能够具体而形象地描述景观结构、功能和动态提供了一种“空间语言”(spatial language)。这种分类体系目前已为大多数学者所接受。,草地与森林景观,斑块是在外观不同于周围环境的非线性地表区域。由于成因不同,斑块的大小、形状及外部特征各异,可以是有生命的,如动植物群落,也可以是无生命的,如裸岩石、土壤或建筑物等。它可能是自然的,如森林中

17、的沼泽地、沙漠中的绿洲,也可能是人工的,如人工林、树木园、村落等。各种不同斑块及其组合特征不同。,一、斑块(一)斑块的起源或形成机制、主要类型,根据斑块的起源,常见的景观斑块类型分为以下4种:1、干扰斑块(disturbance patch):在景观中由于局部性干扰而形成的小面积斑块。如自然干扰(如雪崩、火烧、泥石流等)或人为干扰(森林采伐、矿产开采等)所形成的小面积斑块。2、残留斑块(remnant patch):景观中由于大面积干扰所造成的、在局部范围内幸存的自然或半自然生态系统或者某一自然生态系统的片断。如森林或草原大火、大范围的森林砍伐、农业活动和城市化进程中形成的小片森林斑块、草原斑

18、块。干扰斑块和残留斑块在外部形式上似乎有一种反正对应关系。,3、环境资源斑块(environmental resource patch):由于环境资源条件(土壤类型、水分、养分及地形有关的各种因素)在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造成的斑块。如森林中的沼泽地、沙漠中的绿洲等。4、引入斑块(introduced patch):由于人们有意或无意的将动植物引入某些地区而形成的局部性斑块。如果引入的是植物群落,如人工林、树木园、种植园、作物地、高尔夫球场等称为种植斑块。此外,人类聚居地(城市、村落等)也是最明显、最普遍的引入斑块。可见,斑块的主要来源有:环境资源条件在空间上的差异(在空间上分布不均匀)、自然干扰

19、、人类活动等。,除了上述4种斑块类型外,还有另外两种,即再生斑块(regenerated patch)和短生斑块(ephemeral patch)。再生斑块:是指在先前被干扰而遭破坏的地段上重新出现的生态系统,在形式上似乎与残留斑块类似。短生斑块:则指由于环境条件短暂波动或动物活动引起的,持续期很短的斑块。如荒漠中雨后出现的短生植物群落、演替进程中过渡群落、水源处时而聚集的动物群落。,(一)斑块的大小 斑块的大小是最容易看到的几何特征之一。从生物学角度看,当斑块的形状一样时,斑块的大小一方面影响到能量和营养物质在景观中的分配,另一方面还会影响到斑块中物种的数量。1、对能量、营养物质分配的影响

20、斑块与基质之间、斑块与斑块之间存在着过渡带,即所谓的生态交错区(也称为边缘)。,边缘区,内部区,边缘区,三、景观生态学与生态旅游,生态交错区是相邻两种景观要素直接相互作用的场所,这部分的物质、能量密度及物种组成特征也与两侧的景观要素的内部有较大的差异。生态交错区对能量、营养物质、物种分布的影响称为边缘效应。斑块内部面积与边缘面积之比可称为内/缘比,即 D=A内/A外 对于形状一样,大小不同的斑块来说,它们的内/缘比是不同的。如果各斑块的边缘宽度相对一致,斑块的内/缘比与斑块面积成正比,即斑块面积越大,斑块的内/缘比越大。当边缘效应为聚集效应时,有:大斑块,内缘比大,能量、物质在边缘的比例也就小

21、。相反,小斑块,内缘比小,能量、物种在边缘的比例就大。,在斑块的边缘部位,由于加成效应,无论是植物还是动物的产量、数量明显高于或多于斑块内部。例如森林中边缘的林木生长旺盛,下层的灌木、草本也多,甚至各层中花果产量也明显比内部高。由于以上两方面的原因,使得小斑块单位面积上的能量和营养物质含量明显高于大斑块。相反,如果边缘效应为负效应时,则小斑块的能量与营养物质的含量要小一些。因此,斑块的大小对能量、营养在斑块中的分配有明显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就单个斑块而言,大斑块的能量、物质总量大于小斑块,对于主要生活在单个斑块的物种而言,大斑块能提供更充分的能量和物质。,2、种-面积关系(斑块大小对物种数量

22、的影响)物种数量(S)与生境面积(A)之间的关系是地理学和生态学中的研究热点之一。物种数量(S)与生境面积(A)之间的关系为:S=CAz 式中,S-物种数量,A-生境(斑块)面积,在同一纬度地区,C为常数,C的变化反映地理位置变化对物种丰富度的影响,z为常数,通常取0.263(0.180.35)。,一般说来,物种丰富度随着斑块面积的增加而增加。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得到解释:面积越大,记录到的种越多,这已在植物群落调查中得到证实。面积较大,遇到的稀有种的机会越多。面积小支持的种群较小,对外界干扰的抵抗能力较差。因为小种群往往容易近亲繁殖,环境变化或突发事件的发生而灭绝。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随生境面积

23、的增加,物种的数量增加到一定的程度后,不再随面积的增加而增加,这说明了物种数量与生境面积有关外,还与其他的因素有关。在景观(环境)规划时,除了考虑物种种数与斑块面积有关外,还要考虑其它因素,如地理位置、最小存活种群以及维持最小存活种群的最小面积(或维持生态系统完整的最小面积)。,3、斑块大小的测度指标 斑块大小用斑块面积表示。传统的测度方法有方格法和求积仪法,现代测度方法主要采用GIS软件。斑块面积的测度指标有:斑块平均面积、最大斑块面积、最小斑块面积、斑块面积标准差和变动(异)系数、斑块内部生境面积、斑块粒级结构等。斑块粒级结构:对长沙市天心区绿地景观格局进行研究时,划分绿地斑块面积等级所用

24、的标准,即500m2时为小型绿地斑块,5003000m2为中型绿地斑块,300010000m2时为大中型绿地斑块,10000m2为大型绿地斑块。,4、斑块与自然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是目前物种多样性保护最重要的途经,对整个生态系统及地球环境亦有重要的意义。一般而言,保护区面积越大,能够保护与维持的物种也越多,但客观条件限制了保护区的面积,所以在设计保护区时,从斑块大小的生态学意义分析,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一个大的自然保护区要比小的自然保护区保存物种多;一个单一的大自然保护区要比总面积与其相当的几个小自然保护区为好;若设计多个小自然保护区,应使它们尽量靠得近一些,以减少隔离程度;使几个保护区呈簇状配

25、置,要比线状配置为好;将几个保护区用廊道连接起来,可便于很多物种扩散;应尽可能使保护区成圆形。,(二)斑块的形状 1、斑块形状系数 斑块的形状对生物与非生物流动有较大影响,在面积相等的情况下,规则形状的斑快边界的有效性较大,这对生物的扩散和迁移有重要的作用。斑块形状系数为斑块周长L与具有该斑块同等面积A的圆周长之比;或为斑块周长L与具有该斑块同等面积A的正方形面积开方根之比的四分之一。通常有以下两种计算方法:(1)以圆作为参考几何形状时,式中:D为斑块的形状指数,L为斑块的周边长度(边缘长度),A为斑块的面积。D值说明某一斑块周边长度与面积同该斑块相等的圆的圆周长之比。,当D=1时,说明该斑块

26、为圆形,具有最小的周长与面积比值,D值增大,斑块逐渐呈长条状或不规则状。(2)以正方形作为参考几何形状时:,同样,D=1时,斑块逐渐接近正方形,D值增加,斑块逐渐呈长条形状或不规则的形状。,斑块的形状对生物的扩散和寻找食物也有重大的影响,当斑块面积相等,周边长的斑块则有利于生物与外界环境的接触和寻找食物,相反,则不利于生物的扩散和寻找食物。下面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斑块形状的特点:,2、斑块形状对物种分布的影响 面积相同,形状不同的斑块,其内缘比有较大差异,相关的生态效应也不同。一般而言,不规则、条带状或环状斑块总边界较长,内部生境面积小,有利于边缘种的生存。而且,不规则、条带状或环状斑块兼有廊道的

27、生态功能。,应用方面:如在城市环境规划或景观规划时,应注意不同斑块形状的配置,这不仅是设计艺术中的主要内容,也是生态学上的基本要求(为什么?)。(这一观点也表明了美学与生态学是统一的,不是相互矛盾的。),;宁夏石嘴山沙湖旅游景点,第四节 生态人类学,一、定义:生态人类学是致力于人与环境之间复杂关系的研究。二、目的:生态人类学试图探讨人类群体如何适应塑造其生存环境并伴随此过程形成相应的风俗习惯以及社会、经济、政治生活;简言之,生态人类学希望对人类社会文化作为适应环境的产物做出唯物的说明。,案例:哈尼梯田,元阳哈尼族梯田生态系统呈现着以下特点:每一个村寨的上方,必然矗立着茂密的森林,提供着水、用材

28、、薪炭之源,其中以神圣不可侵犯的寨神林为特征;村寨下方是层层相叠的千百级梯田,那里提供着哈尼人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粮食;中间的村寨由座座古意盎然的蘑菇房组合而成,形成人们安度人生的居所。这一结构被文化生态学家盛赞为江河森林村寨梯田四度同构的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第五节 利益相关者理论,一、利益相关者产生的背景利益相关者理论(stakeholderTheory)是20世纪60年代对英、美等国奉行“股东至上”理论的质疑中产生,并以契约理论和产权理论为理论基础而逐步发展起来的。1963年斯坦福研究所提出了利益相关者理论并将利益相关者定义为“这样一些团体,没有其支持,

29、组织就不可能生存”。20世纪70年代后,以弗里曼(Freeman)、多那德逊(Naldson),布莱尔(Blair)、米切尔(Mitcheel)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进一步完善了这个理论。,二、利益相关者的定义及分类,1、Freeman在1984年给出利益相关者的经典定义,即“利益相关者是指那些能影响企业目标的实现或被企业目标的实现所影响的个人或群体”,并从所有权、经济依赖性和社会利益三个不同角度对企业利益相关者进行分类;,2、威勒,3、米切尔,Mitchell认为,作为利益相关者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影响力,即某一群体是否拥有影响企业决策的地位、能力和相应的手段;合法性,即某一群体是否被法律和道义上赋有对企业拥有的索取权;紧迫性,即某一群体的要求能否立即引起企业管理层的关注。,权力动态性矩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