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331090 上传时间:2023-10-17 格式:PPT 页数:66 大小:8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ppt(6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省纪委信访室 许俊,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信访举报工作概述信访举报的办理信访监督工作 信访举报案件办理工作信访举报的督办工作信访举报工作办事公开和办理时效 其他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主要内容,第一部分 信访举报工作概述,一、当前信访举报形势二、信访举报工作的概念、性质和特点三、信访举报工作的职能四、受理范围,一、当前信访举报形势,(一)总量总体处于上升趋势,今年上升更加明显,全省纪检监察系统受理信访举报量,一、当前信访举报形势,(二)越级信访大幅攀升,信访举报上行趋势加剧,一、当前信访举报形势,(三)信访行为方式日趋激烈主要是指在群众上访过程中采取行凶、爆炸、自杀、自残或殴

2、打、辱骂接访人员等极端方式,试图制造影响,扩大事态,给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施压,以达到个人目的的行为。,一、当前信访举报形势,(四)社会关注高,发生信访事件的触点增多、燃点降低尤其网络媒体高度关注。(案例),一、当前信访举报形势,(五)业务范围外来访比例较大,业务范围外主要有两类,涉法涉诉类问题主要有:公安机关非法拘禁、压案不办、非法插手民间经济纠纷等问题。检察机关违规办案、滥用职权问题。法院违反审判程序问题。法院判案有失公正问题。判决执行难问题。违规征地拆迁类问题主要有:以暴力手段征地拆迁。征地拆迁补偿安置标准过低及安置补偿标准不透明不统一。征地拆迁手续不合法、安置不到位。土地出让收益分配中“

3、政府吃肉,农民喝汤”的问题。,一、当前信访举报形势,(六)群众择机上访倾向明显 一些群众选择在重要会议、重大活动或者重要节日等重大节点时期进京上访,企图给地方政府施加压力。今年“两会”期间,中央纪委信访室共接待12799批14691人次,同比分别增长340.7%和264.5%。3月4日至8日连续5天每天接待群众超过1000人次,创历史记录。,一、当前信访举报形势,(七)网络举报大幅攀升,近年来省纪委受理网络举报量,从上述形势可以看出当前信访举报有三个趋势,一是信访活动由其他部门向纪检监察机关转移;二是信访活动由来信、电话向上访、网络转移;三是信访活动由下向上转移,尤其是向中央纪、省纪委转移的趋

4、势非常明显。,六安的信访举报形势,基本情况:今年19月份,省纪委受理六安的信访举报共995件,与去年同期598件相比,上升了66.4%,上升比例高于全省的平均上升比例(55.2%),主要是来信、网络举报上升比重较大,分别是61%和87%)。其中,地厅级29件、县处级191件、乡科级285件。主要原因:一是“八项规定”、“三十条”和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激发了群众的监督和举报热情;二是网络举报专区的推广更加方便了群众网络举报;三是案件查办力度的加大,群众对纪检监察机关的信任和期待提高;四是初信初访问题未能得到有效地解决。,二、信访举报工作的概念、性质和特点,我国信访制度的渊源:文化,传统 尧立诽谤之木

5、、监察御史巡按地方的制度。“青天大老爷”为民做主的观念,“告御状”和“跪道拦轿”的中国特有的文化。当前,我国信访制度是从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中诞生出来的一项政治发明,是人民参政议政的渠道,是政府维护稳定的工具,是国家保障人权的方式。,二、信访举报工作的概念、性质和特点,概念 信访举报工作是纪检监察机关通过接收群众来信、接待群众来访、接听举报电话等渠道,受理对党员、党组织及行政监察对象的检举、控告以及这些人员的申诉,按照纪检监察机关的职能和规定的程序处理解决信访举报问题的工作。,性质纽带(民主监督转为组织监督的纽带)桥梁(群众工作表现形式,联系、服务群众的桥梁)窗口(收集案件线索的主渠道),二、

6、信访举报工作的概念、性质和特点,相对于大信访工作,具有四个特点:业务的职能性问题的集中性涉及的对象都党员、党组织和行政监察对象受理的信访举报问题均涉及违反党纪政纪的检举、控告检举、控告的对象绝大多数是领导机关、领导干部的问题。程序的法制性职能的多样性受理职能监督和查办职能,审理职能,三、信访举报工作的职能,承办检举、控告和申诉加工、传递信访信息,提供案件线索转办、交办和督办直接核查信访问题保障信访举报当事人权利维护信访举报工作秩序和社会秩序,四、受理范围,(一)纪检机关的受理范围。纪律检查机关的受理范围对党员、党组织违反党章和其他党内法规,违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利用职权谋取私利和其他

7、败坏党风行为的检举、控告;党员、党组织对受到党纪处分或纪律检查机关所作的其他处理不服的申诉;其他涉及党纪党风的问题。(二)监察机关的受理范围。行政监察法规定监察机关的受理范围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有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和决定、命令以及政纪的行为;监察对象不服监察决定、监察建议和行政处分的,可以向监察机关提出申诉。,四、受理范围,可以从四个方面来把握受理范围:检举、控告的对象和申诉的主体要是党员、党组织和监察对象;不服监察建议,提出异议的属于受理范围(被建议单位、个人提出异议必须受理,其他人包括因监察建议权利义务受到影响的人提出异议的是否

8、受理?如受理后是否按照复审裁决程序办理?监察法未明确规定。由于行政监察是内部监督的一种形式,具有主动纠错特性,应按检举控告程序办理);检举、控告的对象实施的行为要是其职权行为或其他与职权相关的行为;已经或依法应当通过诉讼、仲裁、行政复议解决的问题不予受理。,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办理流程图,信访件来源,上级转办或交办,本级受理,其他部门交办或转办,登记录入,重要信访拟单,领导批示,信访件办理,交办,要情况要结果,结案呈批表,自办,信访监督,直接查办,初核,信访信息,转办,暂存,转下级或其他部门,转本委各室,领导审批,结束或归档,办结结案呈批表,领导审阅,信访监督,检查结案,转下级或其他部门,上报下发

9、,结案,第二部分 信访举报的办理,一、信访举报的办理基本原则二、信访举报的办理方法,一、信访举报的办理基本原则,以党章和法律法规为准绳以事实为依据处理重要信访问题,坚持民主集中制或行政首长负责制维护信访举报当事人的民主权利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解决实际问题同思想教育相结合,二、信访举报的办理方法,办理步骤:拆封审阅登记摘呈审批办理回复结案归档办法方法:转办、交办、自办和暂存四种。,二、信访举报的办理方法,(一)转办 转办是指根据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将信访举报件转有关单位,不要求回复办理情况的办理方式。向下级纪检监察转办和其他单位转办。向本机关相关部门转办。,二

10、、信访举报的办理方法,(二)交办 交办是指上级纪检监察机关对属于下级纪检监察机关管辖范围的重要信访举报问题,采取发函要求调查处理并回复处理结果的办理方式。,二、信访举报的办理方法,直接查办和信访监督两种方式,(三)自办信访举报受理之后,信访举报部门直接办理。,二、信访举报的办理方法,(四)暂存 对匿名的检举材料,要具体分析,区别对待,慎重处理,没有具体事实的,可以不予置理。实践中,对一些没有实质或具体内容的信访举报件采取暂存。需要注意的,暂存信访举报件要经分管领导的批准同意,必须是匿名。,第三部分 信访监督工作,一、信访监督工作的概念、意义和作用二、信访监督工作的特点三、信访监督的范围、方式四

11、、信访监督的程序五、信访监督的办理期限六、实施信访监督的注意事项,一、信访监督工作的概念、意义和作用,概念:是指纪检监察机关信访举报部门对信访举报中反映的党员、党组织和行政监察对象的轻微问题采用特定方式进行了解核实,以达到教育警示、纠错整改、预防腐败目的的组织行为。(信访监督实施办法对信访监督实施部门进行了扩大解释),一、信访监督工作的概念、意义和作用,意义:一是信访监督工作是新形势赋予信访举报工作的新任务和解决信访举报问题的新举措。二是促进党员干部廉洁自律的一种有效形式。,一、信访监督工作的概念、意义和作用,作用:一是强化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职能。二是解决大量的信访举报问题。三是增强党员干部廉

12、洁自律意识。四是教育、挽救和保护领导干部。,二、信访监督工作的特点,特点:针对性强 方式灵活多样手续简便,三、信访监督的范围、方式,范围:主要指思想、工作、生活作风方面的一般性问题,不正之风或违反廉洁自律方面的一般性问题,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群众反映强烈,需要引起有关单位和领导重视的问题,涉嫌违反党纪政纪规定,但情节轻微不需要立案调查的问题。,三、信访监督的范围、方式,方式:信访谈话“谁批准、谁谈话”,委托谈话,2人,谈话笔录。发信访通知书或函询应摘录信访举报件的主要问题;应要求被反映人如实作出书面说明并在15日内回复;应采取密件邮寄或直接的方式送达。建议召开专题民主

13、生活会领导班子一定时期出现问题时;纪检监察机关应派人参加,并指导和监督;要形成会议纪要和整改报告,并报送纪检监察机关。信访情况通报通报较为集中的问题;方式有会议通报和书面通报;注意范围,四、信访监督的程序,审批程序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履行审批手续。审结程序批准结案的权限遵循“谁批准实施、谁批准结案”的原则。审结方式失实的;属实或部分属实的;未将问题说清或未整改的;发现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立卷归档信访案件了结的,应按规定立卷归档,五、信访监督的办理期限,信访举报受理之日起60日内办结,情况复杂,经批准实施信访监督的领导同意可以延长30日。,六、实施信访监督的注意事项,既不能把明显的案件线索简单地当作信

14、访监督件处理,使案件线索流失,也不能把本应予以信访监督的内容,作为案件线索留存,使可以及时了结的信访问题长时间得不到处理。尽量选择那些内容具体、性质容易把握认定的问题。信访监督的内容要保密,要尽可能缩小知情范围,减少对被反映人的不良影响。,第四部分 信访举报案件办理工作,一、信访举报案件的概念二、查报件的办理程序三、查报件的上报程序和要求四、直接查办信访举报件的办理程序五、信访举报案件的审核,一、信访举报案件的概念,概念:是指纪检监察机关按照有关规定,经过筛选和审批,由信访举报部门向下级纪检监察机关交办要求查办结果或直接查办的重要信访举报问题。,二、查报件的办理程序,(一)确定查报件的标准:一

15、般是本级纪检监察机关管辖范围以下职级的党员、党组织或行政监察对象的严重违纪问题或带有典型性、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或重要申诉。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筛选查报件:1.关注“六种人”、“八类事”。“六种人”:即不法企业主、亲属子女、身边工作人员、情妇、直接下属、管理对象;“八类事”:即土地出让、工程发包、设备采购、产权交易、银行贷款、司法裁判、干部提拔、工作调动。2.关注实名举报、视频举报、集体访。3.关注异常信息。(房产、招标、更改容积率,非常规政府补贴等)。,二、查报件的办理程序,(二)重点把握三个环节:一是上级交办环节。应由分管领导审批,制发公函(全国统一叫群字函),并附举报信,情况紧急的可先

16、行电话交办或当面交办,并在10日内制发公函。二是下级承办环节。下级要优先办理,必要时可以提级办理,县级纪委不得再下转。三是期限问题。收到函件后,不立案的3个月完成,立案的6个月内办结,交办函另有时限要求的,按照交办函时期办理。,三、查报件的上报程序和要求,一函一案一报。一级一级审核上报。每级上报时都要有具体审核意见并在报结函中注明:经本级纪委常委会研究讨论或分管领导审阅同意上报。必备材料:,报告检举、控告案件处理结果的:(1)调查报告(不立案的可以是初核报告,立案的可以是审理报告)和处理结论;(2)检举、控告人和被检举、控告人对调查处理的意见,如提出不同意见时,应附有承办单位对其不同意见的说明

17、;(3)被检举、控告人有错误,组织上已令其检讨或给予组织处理的,应附有本人检讨或处理决定;,报告申诉案件处理结果的:(1)原处理决定、复议结论或复查报告及结论;(2)申诉人对复议、复查结论的意见,如申诉人提出不同意见时,应附有承办单位对不同意见的说明;,注意事项:(1)上下级沟通问题;(2)涉嫌犯罪,移交司法机关处理问题;(3)交办后,承办机关发现司法机关已经对被检举控告问题立案侦查问题。,四、直接查办信访举报件的办理程序,直接查办的概念:是指纪检监察机关信访举报部门根据规定的职责,对亟待查明、易查易结信访举报问题采取直接进行调查处理方法办理信访举报问题。,四、直接查办信访举报件的办理程序,直

18、接查办的范围:情节简单,线索具体、清楚,在短时间内可以查结的信访问题。(案例)突发性集体上访,情况紧急,如不及时采取措施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甚至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发性、苗头性和热点问题,可能被媒体炒作的信访问题。明显侵害举报人合法权利、易于查清的打击报复举报人问题。领导交办以及其他需要直接查办的信访问题。,四、直接查办信访举报件的办理程序,审批程序:分管领导审批调查处理:按照案件检查条例相关要求和程序调查处理归档,四、直接查办信访举报件的办理程序,信访案件直接查办与案件检查的区别:必经程序不同初步核实或初步审查是案件检查在立案前必经程序。信访案件的直接查办则没有规定初步核实、

19、初步审查是立案前必经程序。范围不同优势(相对于案件检查):审批手续简便。调查措施灵活,回旋余地较大。结案快。影响范围小。,五、信访举报案件的审核,概念:信访举报案件的审核是指纪检监察机关信访举报部门对本部门直接调查处理的信访案件以及下级纪检监察机关上报的信访案件的查处结果按照规定的程序予以审查和核定。,五、信访举报案件的审核,审核的范围:一是信访举报部门督促催办要求报告结果的信访案件;二是本级纪检监察机关信访举报部门直接调查处理的信访案件;三是下级纪检监察机关主动反馈的信访件办理情况和结果;四是领导交办和其他需要审核的案件。,五、信访举报案件的审核,审核的要求:(24字方针)事实清楚、证据确凿

20、、定性准确、处理恰当、手续完备、程序合法。与案件审理区别:审理已立案,审查证据,五、信访举报案件的审核,审核时要关注以下几点:1.呈报机关必须有明确的审查意见处理结论,必须明确表态是否同意结案,要有签发领导,无签发人的需要字面说明是否经集体讨论或分管领导审阅同意;2.调查报告必须说明调查的手段和途径;3.结案报告必须对每一个核查的问题作出结论性意见;4.要有充足的证据证明事实存在与否,特别是查否的问题,要作出详细和充足的说明和解释;5.处理意见是否落实到位。(案例)6.未移交司法机关的,对举报人反映的每个问题都要进行核查并作出结论性意见。,第五部分 信访举报的督办工作,一、督办的概念二、督办的

21、作用三、督办的范围四、督办的方式,一、督办的概念,是指上级纪检监察机关信访举报部门对交下级纪检监察机关办理的信访举报件进行督促催办的行为。,二、督办的作用,推动各级组织办理信访举报,加快办理进度,提高办理质量。了解案件办理情况,及时发现、解决存在的问题,改进和加强办理信访举报的工作。对一些重要的典型信访案件和疑难信访案件,通过协助或参与调查等督办,能够促进问题的解决。,三、督办的范围,上级交下级的所有信访举报件都可以督办,包括普通转办件和要求查报结果的交办件。重点督办范围:超过报结期限的信访案件;已经回报结果,但上级纪检监察机关认为不能结案,需要补充调查或重新处理的信访案件;久拖不决或相互推诿

22、、意见不一致的老案积案。老案积案主要指查办一年以上不能结案的信访案件;领导批示要求尽快反馈情况的案件;其他需要及时了解办理情况的信访举报。,四、督办的方式,派人督办电话督办发函督办会议督办汇报督办调卷督办协调督办情况通报督办,五、督办注意事项,牢固树立双方共同为案件质量负责的观念,在信任、支持和协调的基础上开展工作。信任前提。尊重案件检查部门的办案成果。理解案件检查部门在当前复杂形势下查办案件工作中的种种困难。保持压力。谁承办、谁汇报。发现调查中存在的问题要严肃指出,提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意见,便于开展下一步工作。结合实际。处理意见要充分听取地方说明,结合当地实际,把握整体平衡,科学执纪。,第

23、六部分 信访举报工作办事公开和办理时效,一、信访举报工作办事公开二、信访举报办理的时效,一、信访举报工作办事公开,(一)信访举报工作办事公开的意义是依纪依法规范信访举报工作的重要内容是依纪依法处理信访举报问题的重要保障是预防和解决基层疑难复杂信访举报问题的有效措施是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落实党务公开、政务公开要求的具体体现,一、信访举报工作办事公开,(二)基本原则依纪依法,客观公正。有利监督,注重实效。保障权利,维护社会稳定。(二)主要内容受理渠道通讯地址、举报电话、网上举报网址(邮箱)、接待时间和地点、领导接访安排等。政策法规纪检监察机关职责、受理范围,规章制度,举报人的权利、义务等。受理情况

24、向举报人公开是否受理及依据、办理时限等。办理过程信访举报问题的承办单位或部门、工作进展,以及办理过程中可以公开的其他情况。处理结果调查结论、处理结果以及实事和政策依据等。,一、信访举报工作办事公开,(三)主要形式通过公开栏、新闻媒体等形式公开受理渠道及有关政策法规等。通过告知、承诺等形式公开受理情况。通过信访听证等形式吸收群众代表参与疑难复杂信访举报问题的办理过程。通过公示、会议、反馈等形式公开处理结果。(四)注意事项 实践中注意把握信访举报办事公开与保密规定。,二、信访举报办理的时效,根据省纪委、省监察厅关于实名举报办理办法(试行)的规定:转办的,10个工作日内要完成转办;一般信访举报问题应

25、在2个月内处理结束,初核案件在3个月内结案,重大、复杂的案件可延期结案。,第七部分 其他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一、匿名信访举报的办理问题二、信访举报当事人权利的保障问题三、与信访条例衔接问题,一、匿名信访举报的办理问题,匿名举报现状:匿名信访举报约总量的占70%,比重较大当前办理匿名举报与实名举报的区别信访举报回访制度的意义匿名回访的主要形式:会议回访、通报回访、召开民主生活会回访等,二、信访举报当事人权利的保障问题,当事人包括举报人和被举报人。刑讯逼供打击报复,三、与信访条例衔接问题,一是信访条例是否适用于纪委?二是行政监察机关如何适用信访条例?1.受理范围不适用;2.举报人对调查处理结果不服的,不按照信访条例规定复查复核,应按照行政监察法的规定,调查结束后,听取举报人的陈述,并根据不同情况妥善处理(有道理的,继续查,没有道理的,做好解释说明工作)3.对行政处分、监察决定不服的申诉及对监察建议提出异议的,不适用信访条例的复查、复核程序,适用行政监察规定的申诉程序:主要是信访条例规定“三次三级终结”,行政监察法规定“三次两级终结”。,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