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说史全.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331828 上传时间:2023-10-17 格式:PPT 页数:90 大小:356.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学说史全.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经济学说史全.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经济学说史全.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经济学说史全.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0页
经济学说史全.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济学说史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学说史全.ppt(9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经 济 学 说 史,绪论,一、经济学说史的概念什么是经济?经济活动就是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活动什么是学说?学说就是理论化系统化的思想什么是历史?历史就是过去人类文明的进程什么是经济学说史?经济学说史就是经济学说产生和发展的历史,绪论,二、经济学说史的体例和分期经济学说史的体例有:对阵式 列举式 编年史式 模式式经济学说史的分期是:前古典时期(前11世纪1776年)古典时期(1776年1870年)新古典时期(1870年1936年)现代时期(1936年),绪论,三、经济学说的特征经济学说史具有历史性:1.产生于一定的环境 2.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 3.伴随环境的改变而改变经济学说具有阶级性:1.

2、反映一定阶级的利益 2.体现阶级斗争 3.具有阶级和超阶级的二重性经济学说具有科学性:1.逻辑上一致 2.形式上精确 3.符合事实,绪论,四、所推荐的经济学说史观经济学说史就是对经济规律的认识成长过程经济学说史就是用历史方式叙述的经济学原理经济学说史愈益融入现实经济过程,绪论,五、学习经济学说史的意义印证原理,加深理解训练思维,提高悟性开拓视野,增加知识,绪论,小结:经济学说史是经济学说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学习者不必要把它与经济原理分开,学习的目的是深入掌握经济发展的规律。思考:西方经济学与马克思经济学有什么区别与联系?,第一章 西方古代经济思想,内容提要:古代希腊的经济思想 古代罗马的经济思想

3、 西欧中世纪的经济思想,第一章 西方古代经济思想,第一节 古代希腊的经济思想古希腊概况:多山面海,对外殖民,奴隶制城邦色诺芬的贡献:首先使用“经济”一词;将财富视为有用之物;注意到分工与市场的关系;强调农业的重要性柏拉图的贡献:分工是社会自给自足的基础;“理想国”的阶级划分;作为社会合德的正义亚里士多德的贡献:人是政治的动物;经济学是实践科学;经济与货殖截然不同;交换的基础是商品的等同性;私有财产有利于安定民心简评:适合自然经济的理性,第一章 西方古代经济思想,第二节 古代罗马的经济思想古罗马概况:地域狭长,尚武精神,寡头政治贾图的贡献:庄园的区位选择;少买多卖瓦罗的贡献:自给自足;小农场和雇

4、工的优势西塞罗的贡献:反对假公济私;鄙视小商业;反对高利贷;主张私有财产的有限合理性法学家的贡献:自然法则;契约观念简评:适合于边缘交易的合法性,第一章 西方古代经济思想,第三节 西欧中世纪的经济思想中世纪概况:宗教的统治地位,王权和教权的斗争奥古斯丁:劳动值得尊重;奸商是罪人;不变价格才公平马格努:交换要补偿劳动耗费;交换比例于消费欲望托马斯阿奎那:私有财产有三大好处(提供动力、集中精力、终止纷争);但是,私有财产最好作有利于公众的使用;不算欺诈的四种情况(不知情;无损害;有支出;有补偿);放贷取息的合理性(贷方遭受损失或承担风险;借方获得收益或表示善意)奥雷斯姆和莫雷诺斯:铸币权的国家信用

5、;利息的有限合理性简评:掩盖在道德原则下的经济关系,第一章 西方古代经济思想,小结:在西方古代,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人们普遍受到生产力低下或物品短缺的约束,社会经济关系尚未充分展开,因此,经济思想带有较强的直观性和规范性。但是,毕竟还是注意到了分工、货殖、公平价格和商业伦理等这些重要的经济问题。思考:为什么说小农场优于大农场,雇工生产优于使用奴隶?,第二章 重商主义经济思想,内容提要:历史背景 发展阶段 代表人物 主要观点,第二章 重商主义经济思想,第一节 历史背景从15世纪末开始农业耕种技术改良城市和乡村出现手工业和农业的分化地理大发现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文艺复兴打破了禁欲主义中央集权国家开

6、始建立,第二章 重商主义经济思想,第二节 发展阶段15世纪到16世纪为早期重商主义阶段,货币差额论16世纪下半叶到17世纪中叶为晚期重商主义,贸易差额论,第二章 重商主义经济思想,第三节 代表人物早期,英国有约翰海尔斯、马林斯早期,法国有让-博丹、安徒安-孟克列钦晚期,英国有托马斯孟晚期,法国有让-巴斯蒂特-柯尔培尔晚期,意大利有安东尼塞拉,第二章 重商主义经济思想,第四节 主要观点第一,财富就是金银第二,财富源于贸易第三,贸易的原则是少买多卖第四,国家是商业的保障第五,奖励增加人口,第二章 重商主义经济思想,小结 重商主义是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本家的世界观,他们把流通领域看成是发财致富

7、的源泉,奉行以邻为壑的商业政策,突出了资本增殖的目的,强调了国际贸易的重要性思考:贸易顺差导致货币流入会不会引发国内通货膨胀?,第三章 英国古典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内容提要:威廉配第的经济思想 约翰洛克的经济思想 达德利诺斯的经济思想 约瑟夫马西的经济思想 大卫休谟的经济思想 杰科布范德林特的经济思想 贝尔纳德孟德维尔的经济思想 詹姆斯斯图亚特的经济思想,第三章 英国古典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第一节 威廉配第的经济思想1.配第其人:水手,残疾,自学成医,土地总监,爵士2.配第其书:赋税论.1621,爱尔兰政治解剖.1672,政治算术.1676,货币略论.16823.经济思想:强调统计;更正财富观

8、念;提出价值标准;论述地租;认识货币;论述分工、生产劳动4.遗留问题:如何将土地的贡献折合为劳动?,第三章 英国古典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第二节 配第以后的英国经济思想1.约翰洛克(1632-1706)反对天赋观念,发起苏格兰银行,主张劳动产权,货币数量论2.达德利诺斯(1641-1691)贸易是剩余产品的交换,商业取决于生产劳动3.约瑟夫马西(?-1784)匿名发表决定自然利息的原因,利息是利润的一部分4.大卫休谟(1711-1776)工商业发达导致利率下降,货币总量与经济总量相当5.杰科布范德林特(?-1740)著作货币万能论,认为价格由需求与存货数量决定6.贝尔纳德孟德维尔(1670-17

9、33)著作蜜蜂寓言,主张经济活动“无为而治”7.詹姆斯斯图亚特(1712-1780)出版政治经济学原理研究,区分“内在价值”和“使用价值”,第三章 英国古典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小结:英国古典经济学在兴起阶段,主要的贡献是提出了经济自由主义的主张,承认自利行为的合理性,突出生产劳动的重要性,强调社会经济和谐,既探讨经济增长的源泉,又十分关注货币和相对价格问题,这些后来形成为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基本特征。思考:浮动汇率实现贸易平衡的前提条件有哪些?,第四章 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内容提要:布阿吉尔贝尔的经济思想坎替龙的经济思想,第四章 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第一节 布阿吉尔贝尔的经

10、济思想一、生平和著作简介比埃尔布阿吉尔贝尔(1646-1714),“长袍贵族”,担任过法官,著有法国详情(1695)、论财富、货币和赋税的性质(1705)、谷物论(1706)等。二、主要经济思想1.土地收益减少导致消费不足;2.农业是财富的源泉,应给予农产品自由贸易的权利;3.商品交换应遵循“比例价格”来进行,这是经济的“自然法则”;4.取消货币以维持各个生产部门的平衡。,第四章 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第二节 坎替龙的经济思想一、生平和著作简介理查德坎替龙(1680-1734)生于爱尔兰,长期活动于法国,精通金融业务,第一次使用“企业家”一词。主要著作是商业性质概论(1755)二、主

11、要经济思想1.财富是维持生活、方便生活和使生活富裕的资料;2.价值由生产中使用的土地和劳动的数量来度量;3.供求波动的结果是使市场价格符合价值比例;4.货币是历史产物,必须具有内在价值;5.利息与借贷人数和经营利润有关;6.社会分为农场主、手工业者和地主三大阶级,农产品在他们之间的分配构成社会总的商品流通。,第四章 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小结布阿吉尔贝尔和坎替龙反对重商主义,强调使用价值,突出交换的比例和均衡,是重农学派的先驱。思考:重商主义政策为什么会导致农业雕敝?,第五章 重农学派的经济理论,内容提要:魁奈的经济学说 杜尔阁的经济学说,第五章 重农学派的经济理论,第一节 重农学派

12、概况1.“重农主义”一词的愿意是“自然权利”;2.重农学派的代表人物弗郎斯瓦魁奈(1694-1774),杜邦德奈木尔(1739-1817),维克多里凯蒂米拉波(1715-1789),麦西尔德拉里维埃(1720-1793)3.重农学派的主要观点包括:反对重商主义;反对“人为秩序”;重视农业发展。插曲:约翰罗及其金融投机活动的破灭,第五章 重农学派的经济理论,第二节 魁奈的经济学说一、生平和著作彭帕杜侯爵夫人的私人医生,路易十五的智多星租地农场主论(1756)、谷物论(1757)、经济表(1758)、农业国经济统治的一般准则(1758)、经济表的分析(1766)二、“纯产品”学说财富是土地产品,农

13、业是财富源泉;货币是流通手段,工业是产品相加;“纯产品”是扣除生产费用以后的剩余产品;农业中的剩余产品是大自然的赠品,第五章 重农学派的经济理论,三、经济表“纯产品的曲折线条”,第五章 重农学派的经济理论,第三节 杜尔阁的经济学说一、生平和著作安罗伯特雅克杜尔阁(1727-1781)出身贵族,当过法官,受古尔内“自由放任(laissez fair)”思想的影响,当边疆省省长时厉行改革,后被免职。主要著作:关于财富的形成和分配的考察,出版于1766年二、主要思想1.对“纯产品”的占有源自土地所有权;2.价格由供求比例及欲望强度决定;3.将“不生产阶级”进一步划分为企业主和工人;4.投资的方式:买

14、田、租地、工业、商业和放贷。,第五章 重农学派的经济理论,小结:重农学派重视农业、重视使用价值、重视自由竞争和宏观均衡,使经济学的视野从流通领域转向生产领域,并尝试说明剩余产品,这些都为政治经济学的科学化作出了贡献。思考:坚持自由放任的重农学派为什么强调土地所有者的权威?,第六章 亚当斯密的经济学说,第一节 生平和著作1723年6月5日生于柯卡尔迪,小时候体弱多病。14岁入格拉斯哥大学,1740年进入牛津大学。1745-46 年间结识休谟,1751年在母校任教。1759年发表道德情操论。1764年辞去公职,担任布莱克公爵的私人教师,游历欧洲大陆。1773年带书稿来到伦敦,因发现新材料而推迟出版

15、。后任关税委员和格拉斯哥大学校长。1790年病逝于爱丁堡。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出版于1776年3月9日。全书共分5篇,分别论述经济增长、资本积累、经济史、经济学说史和财政学理论。,第六章 亚当斯密的经济学说,第二节 经济人与自由放任经济人思想源于爱而维修;是“无形的手”的前提每个人都努力这样来利用自己的资本,以便使自己的产品具有最大的价值。当他这样做的时候,他既不想促进公共的利益,也不知道会在多大的程度上促进公共的利益。他考虑的只是自己的利益,但是,在这一场合,象在其它许多场合一样,他受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去达到一个他并非想要达到的目的。也就是说,他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使他能比在真正出

16、与本意的情况下更能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利益自由放任是贯穿国富论的思想原则,第六章 亚当斯密的经济学说,第三节 分工和货币一国国民劳动是该国财富的源泉人均国民收入取决于劳动生产率和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划分劳动分工可以提高生产率的原因:节省时间;增加熟练程度;有利于工具的改进和机器的发明分工起源于人们交换物品的偏好分工受市场范围的局限分工和交换导致货币的产生,第六章 亚当斯密的经济学说,第四节 价值和价格“价值”一词的含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价值悖论:水和钻石真实价格和名义价格:耗费的劳动和可支配的劳动商品的价值构成:资本积累和土地私有化前后不同市场价格与自然价格:波动和波动所围绕的中心超越重农学派

17、:所有劳动均创造价值工资、利润和地租三种收入构成商品的交换价值,第六章 亚当斯密的经济学说,第五节 阶级和收入现代社会由工人、资本家和地主三大阶级构成利润和地租是对劳动产品的扣除自然工资等于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的价值自然利润与所用资本成比例并包含对风险的补偿自然地租取决于大多数地租的平均数总支出等于总收入社会再生产才能平衡,第六章 亚当斯密的经济学说,第六节 资本和赋税为增加生产劳动者人数,必须促进资本积累资本是具有多种用途的、未予消费的物品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是否经过转手而获得利润三种收入决定国民总产品价值与资本折旧的矛盾自由竞争是富国裕民的简单秘诀君主或国家的义务:保护社会、保护个人、公共服

18、务税收的四大原则:公平、确定、便利和经济,第六章 亚当斯密的经济学说,第七节 国际贸易精明的家长:自制物品比购买更贵时,向外购买对个人适用的原则,同样也适用于国家绝对优势原则:只要甲国有此优势,乙国无此优势,乙国向甲国购买,总是比自己制造有利,第六章 亚当斯密的经济学说,小结:亚当斯密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集大成者,他反对封建专制,关注经济增长,维护资本积累,主张自由放任,深入探讨了市场规律和资本主义的制度结构,充分论证了自由贸易原则。思考: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什么能够替代人们的致富欲望?,第七章 李嘉图的经济学说,第一节 李嘉图的生平和著作一、生平大卫李嘉图(1772-1832)生于伦敦一个犹

19、太人家庭,从小自学,随父经商,后因与异教女子结婚而被逐出家庭。26岁经济独立,27岁对政治经济学发生兴趣,受马尔萨斯和J穆勒的影响,1817年出版政治经济学和赋税原理。思维严谨,作风务实。曾捐资进入国会。反对谷物法。死于中风。二、著作论证价值由劳动时间决定的原理及其它经济范畴与其适合或矛盾的程度。共32章:基本理论,赋税问题,思想评论,第七章 李嘉图的经济学说,第二节 价值理论1.国民收入分配的法则是政治经济学的主题2.价值问题的范围是可用劳动大量增加的产品3.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量是价值的基础4.支配劳动的说法和以收入决定价值的说法均属错误5.价值衡量要考虑(1)劳动强度和劳动熟练程度(2)包

20、含在工具中的劳动(3)最不利的生产条件6.自然价格是市场价格趋向均衡的中心,李嘉图学派及其解体,李嘉图学派是指以J穆勒和麦克库洛赫为首的,以捍卫李嘉图学说为目的的经济学家小团体,因在与马尔萨斯等反对派的论战中共同为李嘉图辩护而得名导致李嘉图学派解体的两大矛盾是:其一,资本与劳动相交换是否违背价值规律?其二,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是否违背劳动价值论?,第七章 李嘉图的经济学说,第三节 收入分配理论1.劳动具有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劳动的自然价格趋向上涨;判断工人的福利依靠相对工资或工资在国民收入中的份额。2.利润是资本积累的动力源泉;工资和利润此消彼长;劳动生产率的变动先影响工资,然后才影响利润;资

21、本积累量取决于纯收入;在长期中利润率趋向下降。3.地租是为使用土地原生的生产力而支付给地主的产品;地租是农产品价值超过农业资本利润的差额;由于土地报酬递减,地租有不断上升的趋势,第七章 李嘉图的经济学说,第四节 比较利益学说1.自由市场连接起一个统一社会2.比较利益学说:毛 呢 葡萄酒 英 国 100人/年 120人/年 葡 萄 牙 90人/年 80人/年,第七章 李嘉图的经济学,绝对利益学说 毛 呢 葡萄酒 英 国 100人/年 120人/年 葡 萄 牙 110人/年 80人/年,第七章 李嘉图的经济学说,小结:李嘉图坚持劳动价值论,诚实暴露阶级矛盾,反对封建主义,推行自由贸易,反映了英国古

22、典政治经济学的最高理论水平。思考:李嘉图与马尔萨斯的区别与联系,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欧文傅立叶圣西门,第八章 其他古典经济学家,西斯蒙第马尔萨斯萨伊约翰斯图亚特穆勒李斯特,马克思和恩格斯,生平与友谊唯物史观的创立狭义政治经济学资本论恩格斯的经济思想,第八章 其他古典经济学家,第一节 西斯蒙第的经济理论一、生平和著作出生于日内瓦,曾去巴黎求学,当过银行职员,从事过政治活动;主要著作有论商业财富(1803)政治经济学新原理(1819)和政治经济学研究(1838)二、基本经济观财富分为“领土财富”和“商业财富”;价值是需求与生产的关系;生产与收入的关系是最重要的;市场拥挤是过度竞争的结果,第八章 其

23、他古典经济学家,第二节 马尔萨斯的经济理论一、生平和著作出生于英国贵族家庭,就读于剑桥大学,担任牧师;1789年匿名出版人口论;主要著作政治经济学原理(1819)二、基本经济观人口呈几何级数增长,而食物生产称算术级数增长;价值有效用、价格和购买力三种含义;有效需求是满足供给的需求;只有一批非生产的消费者可以保证产品与消费的平衡,第八章 其他古典经济学家,第三节 萨伊的经济理论一、生平和著作除生于法国巴黎富商家庭,曾去伦敦求学,后担任法兰西学院政治经济学教授。主要著作有:政治经济学概论(1803)政治经济学问答(1817)政治经济学教程(1828-1829)二、主要观点价值是效用的尺度;效用由劳

24、动、资本和土地创造;劳动分制造、科研和管理三类;收入取决于生产费用;供给自创需求(Supply creates its demand),第八章 其他古典经济学家,第四节 约翰穆勒的经济理论一、生平和著作詹姆斯穆勒之子,天资聪颖,认识萨伊和圣西门,曾在东印度公司任职,当过议员。主要著作政治经济学原理出版于1848年,后长期作为大学教材。二、主要观点财富的生产法则不同于财富的分配法则;交换价值由效用和成本决定;就业取决于工资基金和工人人数;商品的国际价值取决于相互需求的强度,第八章 其他古典经济学家,第五节 李斯特的经济学说一、生平和著作生于德国工匠家庭,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政府机构工作,因建议取消

25、关税而被迫流亡国外,后以美国领事身份回国,1846年自杀身亡。主要著作: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1841)二、主要观点流行学派是世界主义经济学;国民经济发展是分阶段的;财富的生产能力不财富本身更为重要;保护贸易最重要的措施是关税,但要重视其“教育作用”,德国历史学派,19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初在德国出现的、对抗英法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经济学流派,强调经济发展的历史特性和国民经济的有机体现。其先驱是F李斯特,奠基人是W罗雪尔,之后有B希尔德布兰德和K克尼斯(旧历史学派);1870年后,形成了以G施穆勒为首的新历史学派,代表人物有L布伦塔诺、A瓦格纳;20世纪初从内部批评并促使学派解体的有M韦伯和W桑

26、巴特。主要思想特点:其一,强调民族经济发展的特殊道路和阶段划分,否定普遍经济规律和通用原理;其二,强调整体分析和归纳、类比方法,反对个体分析和抽象、演绎方法;其三,重视精神因素,反对唯“经济人”假设。1883年,C门格尔发表社会科学方法研究批判历史主义为世俗经验主义,施穆勒发表国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法论予以反驳,门格尔又发表德国国民经济学中历史主义的谬误,施穆勒未予回答。此后,双方弟子又争论20余年,史称“方法论之争”。后来,韦伯主张价值中立和理想型概念,桑巴特发表现代资本主义。世界大战的爆发,终于使历史学派解体。,美国制度学派,制度学派可以说是历史学派的美国变种,强调研究制度因素在经济发展中的

27、作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代表人物有凡勃伦、康芒斯、米切尔等。制度学派反对“经济人”假设和经济发展的“自然法则”,主张用非市场因素(法律、历史、社会、伦理)说明经济现象。由于反对新古典经济学和主张对资本主义进行改良,因此,制度学派被视为“离经叛道者”。20世纪30-40年代,制度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米恩斯、伯利和艾尔斯。伯利和米恩斯合著现代公司与私有财产(1932),认为资本所有权与管理的分离,导致经理人员控制权增加,引起公司利益结构转变。艾尔斯发表经济进步理论:对经济发展与文化变迁基础的研究,提出技术阶层控制权的增长势必导致社会评价标准的相应变化,从而引起更广泛的制度变迁。20世纪50

28、-60年代,新制度学派形成,主要代表人物是加尔布雷斯和博尔丁。他们一方面继承制度分析传统,另一方面更关注现实问题。比如,提出计划与市场“二元体系”,分析大公司的垄断权力,提出公共目标导向和收入均等化,主张科教界的社会使命等。,第八章 其他古典经济学家,小结“其他古典经济学家”是一个笼统的说法,这是一个对古典经济学继承与争议的阶段,既暴露了古典经济学的缺陷,又为后来的突破做了准备。思考:保护关税理论与战略性贸易理论有何异同?,第九章 边际革命,本章主要介绍边际效用学派三个创始人的思想,第九章 边际革命,1871年,英国的杰文斯发表了政治经济学理论,奥匈帝国的门格尔发表了国民经济学原理,1973年

29、,瑞士洛桑的法国人瓦尔拉发表了纯粹经济学要义。这是经济思想史上奇妙的重合发现之一,标志着边际效用学派的兴起。,第九章 边际革命,对于边际学派兴起能否成为经济思想史上的一场革命,学术界存有争论。“革命”指事物发展过程的中断或根本性的变化;思想革命往往有明确的反抗对象,有截然不同的理论观点和独到的分析方法。“边际”是指事物的界限或不同事物相互区别的地方;“边际分析”则是将数学的微分方法应用于科学研究,用以判断微小改变对事物总体状况的影响“效用”指事物对人类的意义,取决于个人对事物使用价值的评价;“效用价值论”是一种主观价值论,第九章 边际革命,用效用解释商品的价值的观点古已有之:色诺芬认为陶笛对会

30、吹奏的人有用;马格努认为价值既取决于费用,又取决于效用;加利阿尼认为价值取决于效用和稀缺;洛克认为价值取决于需求者的估价;萨伊认为,人们无法创造物质,只能创造效用从事物的边际去考察事物的总体的方法,在思想史上也有先例:古诺用边际收益判断总收益的变化;杜比特用边际效用衡量水的用途;杜能用农业区位阐述边际生产力理论;边沁衡量感觉的强度、确定性和延续时间;李嘉图用最差土地的生产费用确定农产品的价格;戈森“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只有迟来的声誉,第九章 边际革命,在探讨边际效用学派兴起的原因的时候,一些学者认为它与马克思经济学有关;另一些学者认为它与垄断及食利者阶层的形成有关;还有一些学者认为它与数学

31、在经济学中的应用有关一个值得重视的历史事实是:1825年,英国爆发了资本主义历史上第一次重大的、以生产过剩为标志的经济危机边际效用学派的兴起之所以称得上是经济思想史上的一场革命,或许是它实现了经济学视野和分析方法的重大转换,第九章 边际革命,第一节 杰文斯(1835-1882)的经济学说一、生平和著作生于利物浦铁匠家庭,学化学和生物学,曾在造纸厂工作,后任伦敦大学教授,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游泳溺死;主要著作:政治经济学理论,出版于1871年二、主要观点经济学是测量快乐和痛苦的微积分学;最后效用程度决定商品的价值;交换比例是商品最后效用程度之比的倒数;交换方程式:劳动是“负效用”,边际收益等于边际

32、成本时,总效用最大,第九章 边际革命,第二节 门格尔(1840-1921)的经济学说一、生平和著作奥匈帝国一位律师的儿子,布拉格大学学法律,克拉科夫大学博士,先供职于内阁,后任维也纳大学教授,曾做皇太子教师,与历史学派施莫勒有“方法论之争”,主要著作国民经济学原理二、主要观点财货的条件:欲望;使用价值;认知;支配。高级财货和低级财货价值不同;私有制从稀缺性这一事实引申而来;“欲望分级分类表”(P311);货币具有一般代表力,第九章 边际革命,第三节 瓦尔拉(1801-1866)的经济学说一、生平和著作生于法国埃富勒,求学巴黎,学工程学,因父亲鼓励而钻研经济学,在法国求教职失败,受聘洛桑大学,后

33、任校长。纯粹经济学要义社会经济研究应用经济研究三部曲二、主要观点经济学是自由竞争条件下的价格理论;稀缺性原理是纯粹经济学的核心;商品价格之比等于所交换数量之反比;“喊价者”对均衡价格的不断趋近是市场实现一般均衡的途径;可以用联立方程组表明:任意两种商品的交换比例是用任何第三种商品来表示的价格的比例。,第九章 边际革命,第四节 边际革命的深化与扩展1.维塞尔:命名“边际效用”等;价值等于边际效用乘以数量;可以通过方程组归算生产要素的贡献。2.庞巴维克:资本是用于迂回生产的中间品的集合;价格取决于“边际对偶”(P315);利息由时间差别产生;马克思忽略一般使用价值,无法排除竞争因素。3.埃奇沃斯:

34、无差异曲线和契约曲线4.威克斯蒂德:按要素贡献分配符合“欧拉定理”5.帕累托:无差异曲线;帕累托最优6.J.B.克拉克:动态和静态经济学;边际生产力分配论(P329);动态利润理论。,埃奇沃斯(1845-1926),运用数学技巧求解资源配置,创立效用函数、无差异曲线、契约曲线、盒状图等现代微观经济学分析工具。出身爱尔兰名门,17岁入都柏林三一学院,22岁进牛津大学,将道德归于功利主义,曾与杰文斯为邻,后担任牛津大学教授,1891年成为经济学杂志首任编辑。对交换和分配问题感兴趣,主张序数效用;无差异曲线:能为同一主体提供同等效用的两种商品的组合;进而,不同无差异曲线可以显示更高和更低效用水平;埃

35、奇沃斯盒状图说明交换利益:从任一既定无差异曲线上一点开始移动,均可能到达更高的无差异曲线。但是,连接更高效用水平的契约曲线同时就是斗争曲线,就是说,不存在唯一的贸易平衡点;最终结果的不确定程度是各方数量的函数。,威克斯蒂德(1844-1927),出身于英国利兹牧师家庭,就读于伦敦大学附中和曼彻斯特学院,后成为教长、自由职业者。1882年开始研究杰文斯的著作,1888年出版经济科学入门,1894年出版论分配法则的协调,1910年出版政治经济学常识。曾对马克思理论有疑问:劳动决定价值?劳动决定劳动力价值?认为商品的交换价值来自其边际效用之比;所有生产要素均可以互相替代,因此,不存在边际产品之外的剩

36、余;在竞争条件下,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厂商会使用要素,直到它们的边际产品价值等于它们的既定价格为止;产品价格的功能,就是使每一种投入都得到充分的利用,从数学上看,也就是符合“欧拉定律”;供给曲线可以视为反向需求曲线,因为生产成本就是本来可以生产的另外一些产品的效用;价格与成本相等,实际上是与被放弃的效用相等。,帕累托(1848-1923),意大利裔,出生于法国巴黎,入意大利都灵工学院,工程师,加入“亚当斯密学会”,1893年接替瓦尔拉,任教于瑞士洛桑大学,除了使经济学更加数学化而外,还提出了“帕累托最优”和“无差异曲线”。曾利用统计资料,发现收入呈几何级数增长时,家庭收入的百分位变化与收入增加不成

37、比例的“分配法则”。主张经济分析的基础是序数效用;认为无差异的效用指向不同的产品组合;认为当交易均衡时,任何进一步的再分配都会使一方受益而另一方受损;“帕累托改进”:减税使投资增加从而经济增长,低收入的人群将因此获益。晚年,屏弃形式化倾向,主张将政治和社会因素与经济分析结合起来。,J.B.克拉克(1847-1938),生于罗德岛小商人家庭,入布朗大学读书,后留学苏黎世大学和海德堡大学,任教于卡尔顿学院,曾经是凡勃伦的老师,最终任教于耶鲁大学,1880年协办美国经济学会,3年后任会长。界定原始经济(效用递减、生产力递减)、静态经济(人口、资本、生产方式、产业组织和消费欲望不变)和动态经济(主要研

38、究导致均衡破坏的原因和恢复均衡的条件)。为反对马克思剥削理论,论证商业利润的合法性,假定分配法则运作无摩擦,则每个要素所有者都将被给付相当于其要素边际生产率的价值,根本不存在相互抱怨的理由。条件是:完全竞争的强大压力和要素的自由流动。因此,任何干扰因素都应该加以反对。区分国内市场的掠夺性定价和国际市场的倾销,主张法律调节。,第九章 边际革命,小结:边际效用学派从消费者的立场出发,强调边际分析,提出了对抗劳动价值论的观点,代表着经济思想的争论和反思,是古典经济学向新古典经济学过渡的中介。思考:1.边际效用与总效用是什么关系?2.边际生产力分配理论与马克思的分配理论有什么不同?,马克思主义者经济学

39、,希法亭经济思想罗莎卢森堡经济思想布哈林经济思想列宁经济思想斯大林经济思想,第十章 马歇尔及新古典经济学,第一节 马歇尔的生平与著作马歇尔(1842-1924)生于英国牧师家庭,从小对数学感兴趣,为此放弃神职,在剑桥大学教数学。相信进化论,曾赴美考察工业和贸易,因师生恋去布利斯托尔大学,1884年重返剑桥大学。经济学家杂志创办人。庇古和凯恩斯的老师。1890年出版经济学原理,1919年出版工业与贸易,1923年出版贸易、信用和商业,第十章 马歇尔及新古典经济学,第二节 马歇尔的经济学方法论1.经济学应该是既关注人又关注财富的科学;2.经济自由是经济学的中心原则;3.经济学的目的是解除贫困;4.

40、人类活动的基本动机可以用货币来加以测量;5.为了研究的方便,经常需要假定其他条件不变;6.均衡是自然和社会常见的现象;7.时间是研究经济活动必须考虑的因素;8.静态分析是找寻经济规律的起点;9.“自然从来不飞跃”;10.只有在边际上人们才将不同的事物准确地区分开来。,第十章 马歇尔及新古典经济学,第三节 供求均衡价格理论 一、需求理论,包括需求表、需求曲线、需求规律、需求弹性、消费者剩余,消费是负效用 二、供给理论,包括供给表、供给曲线、供给规律、供给弹性、生产者剩余,“组织”作为生产要素,教育和人口流动是一种投资,规模经济:内部经济和外部经济 三、均衡价格理论,包括“剪刀”之喻、价值即价格、

41、代表性企业、均衡价格、均衡数量、均衡的稳定性,时间对均衡的影响,垄断 四、收入分配理论,要素价格由要素供求关系决定,“准租金”取决于需求强度,国际贸易相互需求原理,第十章 马歇尔及新古典经济学,第四节 马歇尔以后凯恩斯以前的经济学家1.庇古(1877-1959)福利经济学2.张伯伦(1899-1967)垄断竞争理论3.琼罗宾逊(1903-1983)不完全竞争经济学4.欧文费雪(1867-1947)费雪方程式5.威克塞尔(1851-1926)累积过程理论,A.C.庇古(1877-1959),现代福利经济学之父,现代公共财政创立人,“剑桥传统”阐发者。生于怀特岛,入哈罗公学,读剑桥国王学院。初学历

42、史,后改学经济学,1908年起继马歇尔任剑桥大学经济系主任。逃避兵役,喜欢登山,隐行生活。认为福利即满足,经济福利是货币化的满足,取决于国民收入的大小及其分配。提出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的差异,为分析外部性提供了工具。认为经济学家的责任在于鉴别和帮助矫正外部性。主要方法是法律和政策调整。研究公平和效率的关系以及税收对经济的影响,证明累进所得税和转移支付有利于改善国家的整体福利。在增长和公平关系上,忽视了过程中的“漏筛(济贫)”;提出削减工资以消除失业,反对凯恩斯经济学。剑桥方程式:Md=k PY。经济周期:实际的、心理的和货币的。,E.H.张伯伦(1899-1967),提出“垄断竞争”理论,实验经

43、济学先驱,哈佛大学经济系主任。引入销售成本,如广告费,说明垄断厂商具有成本优势。认为导致垄断的主要因素是“产品差异”。区分“个人均衡”和“集体均衡”,以说明垄断利润。认为只有MR=MC,同时AR=AC,才会出现长期均衡。一辈子都在说明自己与琼罗宾逊在理论上的区别。,J.罗宾逊(1903-1983),绝无仅有的女性经济学家之一,一生从不隐讳自己的立场与观点。圣保罗女子学校毕业,就读剑桥大学格顿学院。1926年与E.A.G.罗宾逊结婚,先赴印度工作,后定居剑桥,生育有两个女儿。曾经几次访问中国。1933年出版不完全竞争经济学,后自我批判,转而宣传凯恩斯经济学。通过卡莱茨基了解马克思经济学,1956

44、年出版资本的积累。20世纪60年代,与美国萨缪尔森等人爆发“两个剑桥之争”,是英国方面的领军人物。主要学术贡献:强调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普遍性;提出“买方垄断”概念,说明“剥削”的可能性;提出并研究“价格歧视”,说明垄断的具体表现。,I.费雪(1867-1947),生于纽约牧师家庭,受到良好的早期教育,擅长数学,入耶鲁大学,学习数学和经济学,后留校任教,1918年出任美国经济学会主席,1930年创建经济计量学会。投资股票,在“大萧条”中破产。毕生关注和研究货币与经济的关系问题。精确定义资本概念,相信时间偏好和投资机会(机会收益与资本生产率)决定利息率。区分实际利率和名义利率,提出“货币幻觉”

45、学说,认为它是导致经济周期的原因:以价格变动前购买水平估计的通货膨胀率偏高;以价格变动后购买水平估计的通货膨胀率偏低。费雪效应:I=r+P e+r P e费雪方程:M V=P Q。价格上涨三种情况:V,Q不变,因M增加而增加;M,Q不变,因V加速而增加;M,V不变,因Q下降而增加。,J.R.希克斯(1904-),出生于沃里克,就读于牛津大学,执教于伦敦经济学院,1942年成为院士,1964年封爵,妻子也是著名的财政学家,1972年与K.阿罗同获诺贝尔经济学奖。著述丰厚,是一位对货币理论感兴趣的价值理论家,开创动态经济分析的先驱。工资理论(1932)、价值理论再思考(1934)、价值与资本(19

46、39)、资本与增长(1965)、经济史理论(1973)开创性贡献:根据无差异曲线提出“边际替代率”;提出“预算约束线”,并得到“价格-消费曲线”;提出“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概念;认为低工资导致产出增加、鼓励劳动密集型生产,但一般说来,资本积累更快;解读凯恩斯通论,开创IS-LM模型;提出“预期弹性”概念,认为未来通过预期影响当事人行为,而这些行为又反过来对经济环境发生影响。,威克塞尔的经济思想,一、生平与著作1851年生于瑞典斯德哥尔摩,由姑妈抚养,1869年入乌普萨拉大学,15年后才从其数学系毕业,其间写诗并宣传马尔萨斯理论。曾去英国读书。1899年通过法律考试并任教于乌普拉萨大学。19

47、26年去世。著利息与价格(1898)等。二、主要观点1.边际生产率分配以规模报酬不变为前提;2.人们不仅关注货币对价格的影响,更应关注利率对产出或就业的影响;3.物品市场决定自然利率,银行体系决定市场利率,前者是投资的收益,后者是投资的成本;4.投资超过储蓄时发生借贷,投资需求波动引起累积性产出增长/下降;5.货币当局应该维持市场利率与自然利率的一致;6.混合经济中政府大有作为;7.实行累进税制;8.以教育改善收入不平等。,第十章 马歇尔及新古典经济学,小结:新古典经济学综合了劳动价值论和效用价值论,用均衡价格理论替代经济发展理论,将经济学的主题规定为资源配置,在形式上实现了经济学的精致化思考

48、:完全竞争市场需要哪些基本前提假定?,J.M.凯恩斯,生于剑桥,母亲担任过市长,父亲也是经济学家。早期入伊顿公学,剑桥大学国王学院毕业,师从A.马歇尔。在印度工作两年,后回到剑桥大学教书。一战期间供职于财政部,后因凡尔赛和约辞职。1925年与芭蕾舞女演员结婚,没有子嗣。著货币改革论(1923),用购买力平价来分析汇率失衡,认为国内价格稳定与汇率稳定难以两全;货币论(1930)中提出:n=p(k+r k),得到了自己的货币数量论,还探讨了储蓄和投资的双向关系;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6)标志着现代宏观经济学的诞生。,凯恩斯的经济理论,凯恩斯的经济理论,思考:凯恩斯如何用心理因素说明有效需求不足?,总结,经济学说史是人们对经济规律的认识史。经济学说史是经济学原理的历史形态。如果经济现实在发展,经济学说总是逐渐积累和成熟由于经济规律的潜在性和经济生活的复杂性,经济学说流派纷呈、莫衷一是。古代观点与家庭生活密切联系,中世纪观点倾向人类自我约束,近代观点与商品经济相互促进,经济学始于近代。经济学的一般主题是人类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活动。价值理论是基础,但原理展开于各个层面。立场、方法的转换会引起理论的变革。历史总会有条件地再现;研究宜重视逻辑与历史的一致;比较鉴别,增长见识,训练思维。,本课程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