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与概率解读.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332725 上传时间:2023-10-17 格式:PPT 页数:99 大小:3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计与概率解读.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9页
统计与概率解读.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9页
统计与概率解读.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9页
统计与概率解读.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9页
统计与概率解读.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统计与概率解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计与概率解读.ppt(9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第一学段“统计与概率”解读,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教研室 肖 莉,一、新旧内容对比统计,标准(修订稿)1.能根据给定的标准或者自己选定的标准,对事物或数据进行分类,感受分类与分类标准的关系。,标准(实验稿)1.能按照给定的标准获选择某个标准(如数量、形状、颜色)对物体进行比较、排列和分类;在比较、排比、分类的活动中,体验活动结果在统一标准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一、新旧内容对比统计,标准(修订稿)2.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了解调查、测量等收集数据的简单方法,并能用自己的方式(文字、画图、表格)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标准(实验稿)2对数据的收集、整

2、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一、新旧内容对比统计,标准(修订稿)3.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体会运用运用数据进行表达与交流的作用,感受数据蕴涵信息。,标准(实验稿)3通过实例,认识统计表和象形统计图(1格代表一个单位),并完成相应的图表。,一、新旧内容对比统计,标准(修订稿),标准(实验稿)4能够根据简单的问题,使用适当的方法(如计数、测量、实验等)收集数据,并将数据记录在统计表中。5通过丰富的实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为整数),一、新旧内容对比统计,标准(修订稿),标准(实验稿)6知道可以从报刊、杂志、电视等媒体中获取数据信息。7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

3、题,能和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主要变化:1.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方式(包括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删除“象形统计图、一格代表一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平均数”的内容,相关要求放在了第二学段。2.删除“知道可以从报刊、杂志、电视等媒体中获取数据信息”。,一、新旧内容对比统计,一、新旧内容对比概率,标准(修订稿),标准(实验稿)1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2.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一、新旧内容对比概率,标准(修订稿),标准(实验稿)3.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4.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换想法。,主要变化:要求降低

4、,删除“不确定现象”部分,将这部分概率的内容及相关要求放在了第二学段。,一、新旧内容对比统计,较之原实验稿,标准修订稿在课程核心理念中将“统计观念”进一步明确为“数据分析观念”一词,预示着“数据分析观念”作为“统计与概率”教学的核心理念,更为注重学生统计意识的培养,让学生经历统计的全过程,提高学生收集数据,整理、描述数据,分析数据的能力,使学生能想到用数据来处理问题,从而作出合理的决策。,二、内容综述,较之原实验稿,标准修订稿在课程核心理念中将“统计观念”进一步明确为“数据分析观念”一词,预示着“数据分析观念”作为“统计与概率”教学的核心理念,更为注重学生统计意识的培养,让学生经历统计的全过程

5、,提高学生收集数据,整理、描述数据,分析数据的能力,使学生能想到用数据来处理问题,从而作出合理的决策。,二、内容综述,二、内容综述,数据分析观念包括三层含义:一是了解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收集数据,通过分析做出判断,体会数据中蕴涵着信息;二是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的方法,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三是通过数据分析体验随机性,一方面对于同样的事情每次收集到的数据可能不同,另一方面只要有足够的数据就可能从中发现规律。,二、内容综述,对于第一学段的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数据分析观念则主要包含前两个层次,既数据的收集、记录和整理能力;对数据的分析、处理并由此做出解释、推

6、断与决策的能力。,二、内容综述,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认知能力,第一学段“统计与概率”学习的总体目标是: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能对调查过程中获得的简单数据进行归类,体验数据中蕴涵着信息;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二、内容综述,同时,较之标准(实验稿),标准(修订稿)对“统计与概率”的内容结构也做了较大调整,较大幅度降低了要求,使三个学段内容学习的层次性更为明确,与生活联系得也更为紧密。,二、内容综述,在统计方面 1.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方式(包括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

7、不要求学生学习“正规”的统计图(一格代表一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这种变化,一方面更加突出了学生对数据分析的体验,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去分析数据;另一方面让学生多样化的早期经验为以后学习“正规”的统计图表和统计量奠定比较牢固的基础。,二、内容综述,2.不要求学生学习平均数,把这部分知识放在了第二学段。3.加强分析统计表能力的培养,提升“读表能力”,充分感受和体验数据蕴涵信息。,二、内容综述,4.设计有效的统计活动,比如开展一些小调查,使学生经历并体验完整的统计过程,包括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展示数据、从数据中提取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说明问题。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统计活动经验,加深理解统计思

8、想与方法。,5.在收集数据方法方面:考虑到学生年龄特征,要求学生了解测量、调查等的简单方法,不要求学生从报刊、杂志、电视等去收集资料。6.加了一些案例,特别是对案例在数学上、教学上做了比较详细的阐述。,二、内容综述,在概率方面 在第一学段,去掉了标准(实验稿)对此内容的要求,将相关内容和要求放到了第二学段。,二、内容综述,三、逐条解读,1.能根据给定的标准或者自己选定的标准,对事物或数据进行分类,感受分类与分类标准的关系。分类思想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它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有序划分和组织的过程。分类思想是学生在第一学段统计学习的基础,实际生活中,分类思维有着广泛的应用。,三、逐条解读,

9、如何在教学中使学生经历按照自己确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的过程,体验分类的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研究表明,学生对活动对象的熟悉程度,将影响到学生比较、排列、分类的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提供熟悉的素材,设计一些趣味性较强的活动,尽可能让学生多动手、动口,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积极、成功的情感体验,从中习得数学思想方法。,三、逐条解读,片断1:“分类”(选自“国培计划”案例)师:小朋友,听说小猴最近开了间小超市,我们去看看好吗?(课件展示:小猴开的超市里商品杂乱无章的场景)师:看了刚才的情景,你想对小猴说什么呢?生:小猴,你要把商品摆摆好,把相同的

10、东西放在一起,那样多整齐。,三、逐条解读,师:小猴想让我们去帮帮它。下面老师要让小朋友先参加一个短期培训,掌握一定的本领,这样才能去帮助小猴。每个小朋友手上都有一张图片,请你们根据各自的图片上画的内容坐到相应的小组中去。(分为水果组、交通工具组、动物组和服装组)(学生活动,根据自己手中的图片坐到相应的小组中去),三、逐条解读,师:好!经过短短几分钟,我们全班48名同学又组合成了四个不同的小组,分别是水果组、交通工具组、动物组和服装组。下面请每组派一个代表介绍一下你们组的组员好吗?生:我们水果组有苹果、梨、香蕉、葡萄、橘子、桃子、芒果、草莓。生:我们动物组有熊猫、小猫、生:我们交通工具组有小轿车

11、、飞机、轮船、摩托车、,三、逐条解读,师:像我们刚才这样按一定的要求把相同的东西放在一起就是分类。这样分类你们会了吗?师:请同学们想想看:我们还可以怎样分类呢?试试看!生:水果组还可以按颜色分。红色,苹果、桃子、草莓;黄色,香蕉、梨、芒果;紫色,葡萄;橙色,橘子。,三、逐条解读,生:我是按形状分的。大的,苹果、桃子、橘子、梨、芒果、香蕉;小的,葡萄、草莓。生:我是按照数量来分的。数量有个的,草莓;个的,苹果、梨子;个的,香蕉、芒果、葡萄、橘子、桃子。师:这组同学说得真好!其他小组有另外的分法吗?,三、逐条解读,(动物组、交通工具组和服装组也都去按形状、颜色、会不会飞等分成了不同的类)师:好!想

12、不到同学们想到了这么多不同的分类标准,你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类本领了,现在我宣布所有同学都从这个短期培训班光荣毕业了!现在就请小朋友们去帮小猴吧!,三、逐条解读,(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每组有一信封袋,里面装有超市里的物品图片)师:同学们是怎样分的呢?生:生活用品分在一类,像牙膏、毛巾、肥皂等;学习用品分一类,像铅笔、橡皮、文具盒、卷笔刀等;,三、逐条解读,比较、排列、分类等活动是对数据进行初步整理,是学生进行数据分析的开始,也可为学生以后学习统计与概率和其他方面的数学知识积累感性经验。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经历按照自己确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的过程,体验分类的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

13、性。这个片断,教师独具匠心,充分放手,体现出三个方面的特点。,三、逐条解读,(1)取材生活,激发解决问题的欲望。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教师注意从生活中取材,课首创设了一个杂乱无章的超市情景,让活动赋予有趣的生活情境,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学生很容易就想到用分类收集和整理的方法去解决问题,进而使学生产生分类的愿望,进入统计的角色。,三、逐条解读,(2)游戏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游戏是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可以让他们的注意力更持久,使之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知识。本片断,教师通过一个“培训”游戏,一系列的分类活动使学生能根据给定的标准或

14、选择某个标准(如数量、形状、颜色)对物体进行比较、排列和分类,在学生亲历分类的全过程中体验到活动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数学游戏中,学习兴趣高涨。,三、逐条解读,(3)渗透思想,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课的灵魂就是数学思想,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本片断,教师鼓励学生依据分类标准得出结论,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感受统计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和方法,在获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同时,其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得到发展。,三、逐条解读,2.经历简单

15、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了解调查、测量等收集数据的简单方法,并能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一个观念的建立需要人们的亲身经历。要使学生逐步建立数据分析观念,最有效的方法是让他们真正投入到统计活动的全过程中。实践证明,第一学段的学生其实很难理解统计的全过程,为此,教学时教师要有意识地设计一些统计活动,对一些重要环节更要多花笔墨,让学生在亲历中感受统计思想。,三、逐条解读,三、逐条解读,片断2:“统计”(陕西省 吴晓萍)老师:同学们都喜欢上音乐课、体育课和美术课,你最喜欢哪一门课?请你告诉大家。学生:学生争先恐后的回答。,三、逐条解读,老师:同学们,你们都有自己喜欢的科目

16、,那么,老师想知道在我们班上有多少人喜欢上音乐课?多少人喜欢上体育课和美术课呢?喜欢上哪门课的人数最多?喜欢上哪门课的人数最少?你有什么好的办法?学生:数一数就知道了。,三、逐条解读,老师:我们班上的人数太多,数过就忘了。老师:那给你们一站枝笔、一张纸,你有办法记住吗?学生小组讨论统计人数的方法。汇报:学生:我们可以把每种科目记下来,只要数一数喜欢每种科目的人数就知道了。,三、逐条解读,学生2:我们还可以把每种科目记下来分成三类,然后用画竖线的方法表示各种科目的人数。学生3:我们小组也把每种科目记下来分成二类,然后用打“”的方法表示各种科目的人数。学生4:还可以用画圆圈的方法进行记录。学生5:

17、还可以用画其它符号的方法来记录。学生6:还可以用写“正”字的方法进行记录。,三、逐条解读,老师:你怎么想到的这个方法?把你的想法告诉同学们。学生6:我听妈妈说过,一个“正”字代表5人,两个就代表10人,这样记录很容易数出数量的多少。老师:你真是个生活中的有心人。老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那就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统计每门课的人数吧。汇报并填入统计表。,三、逐条解读,统计意味着对数据(或称之为数字信息)进行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本片断,注重联系学生的实际,在轻松有效的学习环境中,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了解调查、测量等收集数据的简单方法,解决了学生认知上的冲突,让学生主

18、动构建知识,运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三、逐条解读,(1)在讨论中优化策略。统计本班学生喜欢音乐、体育、美术课的同学各有多少,对这种数目大且为随机性内容的统计,在教室里不便展开,使学生体会到“数一数”不能有效统计喜欢上每门课的人数,从而产生了寻找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了学生自主选择和使用学习策略的意识。,三、逐条解读,(2)在经历中主动构建。实践证明:只有经过学生自主探究、主动构建的知识,才能真正纳入他们认知结构,获得深刻的理解。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发现用已有的经验已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于是通过观察讨论、分析,自己探索出多种记录数据的方法,

19、如:打“”、画圆圈、写“正”字的方法,亲历了统计的全过程,使学生对数据的整理与归纳的思想得到了发展。,三、逐条解读,3.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体会运用数据进行表达与交流的作用,感受数据蕴涵信息。当今社会,数字信息,收集、整理与分析信息的能力已经成为信息时代每个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养之一,“运用数据进行推断”的思考方法也成为现代社会普遍适用并且是强有力的思维方式。,三、逐条解读,所以这个内容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是分析和解释统计图表所提供的数据信息,培养学生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能力;二是通过统计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交流的能力。这就要求,在问题分析和解释数据阶段,要突出问题的解决,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20、作图表的分析、解释,不能只局限于图表本身数据的认读,要有更深度的思考。,三、逐条解读,片断3统计(江西 宁琰)师:新的学期开始了,同学们都长高了,让我们一起对全班同学的身高进行调查分析吧!老师组织大家调查班级同学的身高情况,把数据调查出来以后,指导学生将全班同学的身高进行汇总。,三、逐条解读,师:从统计表中你能知道什么?你还能想到什么?生1:我发现我们班上最高的同学是136厘米。生2:我发现我们班上最矮的同学是110厘米,它和最高的同学相差了26厘米。生3:我发现班上最高的是女生,最矮的是男生。我是用比较的方法找到的。生4:我发现我们班上的同学大部分的身高在125厘米左右。生5:我建议大家要多

21、锻炼身体,长得会更高。,三、逐条解读,师:看到这些身高的数据,它们能帮助我们解决什么问题?你有什么好的建议?生1:我可以了解到我的好朋友的身高情况。生2:从这些数据中,我发现我的身高在班上排名中上,我可以知道我自己的身高在班上处于什么情况。,三、逐条解读,生3:我们班有7岁的有8岁的,我今年7岁,看到8岁同学的身高我可以先预测一下我到9岁时的身高大概多高。生4:学校可以根据我们班的身高情况确定我们课桌椅的高度。生5:身高可以确定我们校服的规格和大小。,三、逐条解读,在数据收集并汇总完之后,分析数据可以从两个层次进行,第一个层次的交流,可以完成一些描述性和比较性的问题,如“哪个身高段的人数最多?

22、”、“两身高段的人数相差多少人?”第二个层次,是根据统计表作出合理的推断,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交流读表心得,如“这些数据能帮我们解决什么问题?你有什么好的建议?”,三、逐条解读,所以,这个片断是有效的,首先,教师通过问题促进学生分析和解释数据,由浅入深,整个层次非常清晰;其次,教师非常注重引导学生学会处理各种信息,体会这种策略和方法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意义和作用,使学生熟悉“统计与概率”的基本思想方法,进而形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再次,教师注重发展了学生的交流能力,在培养学生对数据分析观念的同时,感受到数据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四、案例与评析,“统计”课堂实录与评析(谢军执教 江西省学科带

23、头人 严玉梅评析)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9394页。,四、案例与评析,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初步学习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会用简单的符号记录数据,并能对统计的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2 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和合作意识,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掌握数据的收集、整理的方法。教具准备:课件、调查表、统计图、统计表。,四、案例与评析,教学过程一、激发统计兴趣 师:小朋友喜欢看动画片吗?生:(异口同声)喜欢!师:校园午间演播室下周周二的午间休息准备给同学们播放动画片,现在准备了四部动画片,大家一起来看看。(课件逐一出

24、示西游记、葫芦兄弟、猫和老鼠、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图片)。,四、案例与评析,师:可是这四部动画片,午间只能播一部。午间演播室的小编辑想到我们班来调查下,你们最希望选哪一部呢?生1:我要选喜羊羊。生2:我最喜欢看葫芦兄弟。生3:不行!我们要看西游记,孙悟空最厉害了。,四、案例与评析,师:(面露难色)大家喜欢的动画片都不一样,怎么办?生1:我有一个办法,就是把每部动画片都放上一小段。生2:老师说出一部动画片的名字,喜欢的小朋友就举手或者站起来,数出每部动画片喜欢的人数。生3:哪部动画片喜欢的小朋友多就看哪部动画片。,四、案例与评析,师:你们觉得这个办法怎么样?(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好)学生按喜欢的动画片分

25、别排成四队并数出每队人数,教师填写统计表。师:刚才我们把全班小朋友按照喜欢动画片的情况分成四队,数出了喜欢每部动画片的人数,这种方法就是统计,这个表就叫做统计表。(板书课题:统计),四、案例与评析,评析:从学生喜欢的动画片入手,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到统计活动是决定大家观看哪部动画片的一种需要,初步体会统计是一种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四、案例与评析,二、探究统计方法 师:通过统计,老师知道咱们班喜欢看喜羊羊的小朋友最多,可不知道二班的小朋友最喜欢看哪部动画片,怎样办呢?生:让二班的小朋友也用排队的方法统计一下。师:可老师现在就想知道结果,怎么办?生:派一个人到他们班去统计。,四、案例与评析,师

26、:二班的小朋友现在正在上语文课,不能打扰他们。(稍停)课前,老师已经让二班的小朋友把他们最喜欢的动画片片名写在纸上了。你们愿意和老师一起把他们喜欢看动画片的情况统计出来吗?生:愿意。,四、案例与评析,师:老师报动画片名,小朋友在纸上记。报完名,你们要告诉老师每部动画片二班各有多少人喜欢?想一想:你准备怎么记?老师开始报动画片名,学生用自己想到的方法统计。师:请统计好的小朋友举手。(环顾全班,只有几个学生举手)你们遇到了什么困难?能说给老师听听吗?,四、案例与评析,生1:老师,您报得太快了,我记不了。生2:我不知道怎样记。师:没关系,我们可以看看其他小朋友是怎么记录的。师:记录下来的小朋友,谁愿

27、意上台展示你的记录方法?指名上台展示。,四、案例与评析,师:能给其他小朋友说说你是怎样记录的吗?生1:我听到老师报哪部动画片,就在那部动画片的名字下面画个“”;猫和老鼠老师一共报了15次,我画了15个“”。师:你真聪明,记录得很清楚。如果老师想让你给这种记录方法取个名,你觉得叫什么记法好呢?,四、案例与评析,生1:叫“画圈记法”好了。师:其他的小朋友有没有不同的记法?生2:我是画“”记的,我叫它“画勾法”。生4:我发明了“竖线记法”。生3:老师,我用画正字的方法。我看过爸爸用正字记卖掉的商品。,四、案例与评析,教师将学生想到的记录符号板书在黑板上。(简单介绍“正”字因为有5画,所以表示5个物体

28、)师:其实记录的方法还有很多,你觉得怎样记清楚方便就可以怎样记。刚才不会的小朋友,现在会记录了吗?生:会了。,四、案例与评析,评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注意放手,让学生在思考、尝试、交流的过程中,寻找一些比较简单的符号记录数据,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四、案例与评析,教师检查学生的统计结果,发现统计结果不一致。师:为了做到准确公平,老师想请小朋友选一种自己最喜欢的方法,把二班喜欢看每一部动画片的情况再统计一次。学生同意后,师生第二次统计。之后交流,填写统计表。,四、案例与评析,评析:看似重复多余的环节,其实达到了一举两得的效果:既让学生从众多的记录方法中挑选出自己认为最好的方法加以巩固,又

29、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四、案例与评析,师:看看统计表,你们觉得到底应该选哪一部动画片来观看?为什么?生:应该选喜羊羊这部动画片,因为两个班都是喜欢它的人最多。师:很好。刚才我们用统计的方法解决了午间演播室播哪部动画片的问题。小朋友想出了用符号来记录人数的方法。(板书:符号)你觉得这种用符号记录数据的方法怎么样?生1:我觉得用符号记又简便又快。生2:我觉得记得很清楚。,四、案例与评析,三、解决问题 我们的生日 师:老师想开展一个活动,为在同一个月过生日的同学固定在这月的第一周班会课上开个短短的集体庆祝生日的活动,同学们给本月过生日的同学送上祝福的或是最想说的话,老师也为他们送

30、上生日卡片。要开展这个活动,我们必须准备什么?(祝福的话、卡片)每个月要多少张呢?(这时学生发现必须调查出每个月有多少同学们过生日),四、案例与评析,让学生分组调查,并要求学生用今天所学的统计方法记录调查结果,完成书上第95页的统计表。师生共同统计全班情况,填写统计表。师:你能说一说,本月老师要准备多少张生日卡片呢?学生根据统计表回答。,四、案例与评析,师:我们班哪个月过生日的同学最多?哪个月生日的同学最少?生:师:你从统计中还有什么发现?评析: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己生活中熟悉的实际问题,有助于培养统计的意识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案例与评析,四、评价和总结 师:今天的数学课你

31、学会了什么?生:我学会了用简单的符号统计数据。,四、案例与评析,五、实践活动 师:统计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课后就请你做个小小统计员。咱们学校有这么多树,你能统计一下有几种,每种各有几棵吗?现在我们就拿好笔和要填的表到校园里去看一看,统计一下。评析:让全体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之中,既巩固新知,又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四、案例与评析,评析:本节课,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根据教学的需要,创设了“为午间演播室选动画片”的学习情境,把“统计”作为一种让学生获得体验的活动,让学生经历了简单的数据统计全过程,从而使学生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有所体验,既让学生感到统计的必要性,又注重了学生统计意

32、识的培养。整节课的学习活动,充分体现了教学民主,也体现了积极探索、主动发现、自主构建知识的有效学习方式。,四、案例与评析,1创设情景,体验统计的必要性。英国著名教育家迪恩斯认为: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必须从他们熟悉的环境中实现,要符合儿童的兴趣、能力和个人的亲身经验。,四、案例与评析,本课重视学习材料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提取,提供现实性的学习背景,把数学学习与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发挥现代多媒体作用,设计了“选择播放动画片”的情景,让学生感受到统计活动是决定大家观看哪部动画片的需要,从而引发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提出问题、自主探究的愿望,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作用和价值,初步体会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必

33、要性。,四、案例与评析,2.经历过程,增强统计活动体验。在教学中,不能把统计知识简单的当作一些表示概念的词汇记忆,或当作一种程序性的技能来反复操作,而应尽可能的组织活动,使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获得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体验。,四、案例与评析,本课,教师设计了这样几个体验步骤,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1)本班喜欢的各动画片人数,老师让学生站队,老师进行数据统计。(2)二班的人数第一次报数后(少部分学生不知道怎样记,也有很多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记),此时教师引领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汇报各自的方法。,四、案例与评析,(3)再次报二班人数,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下。教师通过集体订正,在实物

34、投影仪上出示同学记录的方式,统计出每种动画片的人数,填写统计表;(4)让学生根据收集到的信息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四、案例与评析,3关注情感,发展数据分析观念。统计课程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而这种数据分析观念的形成,需要学生情感的投入,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应时刻关注学生的数学情感和情绪体验,让学生投入到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数学学习中去,使数学学习富有意义。,四、案例与评析,本课,教师注重问题情境的设计,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在教师的激励和引领下,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真正投入到产生和发展统计思想的过程,认识到统计的价值,并

35、能根据得到的数据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逐步形成数据分析观念。,四、案例与评析,4联系实际,深化学生统计意识。应用数学知识改造客观世界是数学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应创设应用数学知识的条件,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学知识的巩固。,四、案例与评析,所以,当学生对统计的方法、过程有了初步的认识后,联系学生实际,教师设计了一个课外小调查,“我们学校有许多树,有几种?各有几棵?你们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吗?”目的是让大社会成为小课堂的延伸,成为学生获取更多知识的大舞台,让全体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之中,在巩固新知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进一步深化学生的统计意识。,五、教学建议,“统计与概率”是

36、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四个领域之一,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和客观世界中的随机现象,它通过对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以及对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刻画,来帮助人们作出合理的推断和预测。,五、教学建议,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第一学段学生心理和认知发展的实际水平及第一学段学生学习数学特有的情感体验,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循序渐进,力求使学生逐渐熟悉统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数据,合理预测以及进行交流的能力,重视统计的过程和对统计实际意义的理解,初步形成数据分析观念。,五、教学建议,教学建议如下:1.把握目标,理解统计实际意义“人人学有用的数学”这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

37、,要实现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这一目标,最重要的方式就是要让学生体会到统计是有用的。也就是说,统计能够帮助人们来做出决策,它的关键就是要培养学生能够想到用数据来处理问题。,五、教学建议,所以,教学中,有关问题的设置非常重要,设计好的问题情境,既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收集数据的必要性,还可以在收集整理后,引领学生讨论,“收集的这些数据能帮助我们做什么?”让学生体会分析数据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五、教学建议,2.了解学生,开展各类情境活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开展统计教学,必须真正的了解学生,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素材。第一学段的小学生,自控力比较差,注意力也不能够长久,为此,开展富有生活情境的教学

38、活动让学生在做中玩,玩中学,让学生经历简单的统计活动的全过程,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五、教学建议,为此,教师创设的活动情境,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开展寓教于乐的课堂活动,同时,我们必须要认识到统计意识的培养,绝对不能仅仅靠课堂教学,受时空的限制,课堂教学其实往往很难完全的展示一个统计的过程,所以老师可以适当的开展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课外实践活动,将课内外结合起来。,五、教学建议,3鼓励讨论,引领如何收集数据。对收集数据的讨论,既包括要收集什么样的数据,也包括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收集。,五、教学建议,第一学段,常用的收集数据方法主要是测量、调查、询问他人等,教师引导讨论时,并不一定非要讨论哪个最好、哪个不

39、好,而是引领学生形成一定意识,让学生对收集数据的方法产生丰富的体验,并且根据问题的需要来选择合适的方式来获取数据。课堂中,教师在“计划到底如何来收集数据”上花时间是非常值得的,它对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是大有禆益的。,五、教学建议,4指导分类,学会整理描述数据 整理和分析数据在第一学段的主要方式有两个,一是分类,二是统计表。分类是整理数据的开始,当我们调查了一大堆数据以后,看起来很杂乱,很自然的想法是把它分分类。,五、教学建议,那么,如何来进行分类?如何确定合理的分类标准?教师对分类的指导是重要的,因此,除了教材提供的素材,还可以适当增加讨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开阔同学的思路,开发学生的思维。这

40、样,鼓励学生用多种手段整理和描述数据,可以促进数据分析观念的形成。,五、教学建议,5.亲近数据,分析数据获取信息。小学生学习统计与概率,本质上是统计活动的学习,而不是统计概念的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理的应是具有实际背景的、特定含义的数据,因此,引领学生分析数据,从中体会到数据中蕴含的信息是非常关键的,可谓画龙点睛之笔。,五、教学建议,在第一学段,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数据的比较、最多最少等来分析数据,获取信息,感受统计学习的价值;还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更可能多的提取信息,分析它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为我们解决问题,提供一种决策。,五、教学建议,因此,要培养学生“亲近数据”,让每个学生从不同的感受中,用不同的理解来分析统计图中的数据意义,得出不同的结论,以此,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同进也获得一定的思想教育。,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