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电保护专业理论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332985 上传时间:2023-10-17 格式:PPT 页数:386 大小:3.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继电保护专业理论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86页
继电保护专业理论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86页
继电保护专业理论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86页
继电保护专业理论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86页
继电保护专业理论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继电保护专业理论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继电保护专业理论课件.ppt(38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特种类进网电工 继电保护理论部分,学习本课程的方法及考试注意事项:,1.上课听讲,用笔在书上勾画重要句段。2.上课认真听复习题讲解,能用笔记下复习题。3.下课能对照复习题有针对地看书、记重点(主要是习题中涉及的东西)。4.能较轻松地做完模拟练习题。5.认真分配时间,做到强化学习而不影响身体。6.从开始学习时就要有紧迫感,要树立辛苦几天,受益一辈子的观点。,7.学习就是工作,就是打仗!要树立我一定要学好,一定好考过的观念!要在战略上树立胜利的信心,战术上用功的方法。8.考试不要作弊,千万不要害了自己的前途!学习好了害怕什么考试,其实考试很简单!9.注意答题的一些计算机操作,答题的注意事项!认真答

2、题,注意检查!10.交卷要点“我要交卷退出”图标。,第一章 电力系统基础知识学习要点,1.了解电力系统的构成。2.熟悉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3.掌握电力系统短路概念。4.了解对称短路和不对称短路。,第一章 电力系统基础知识,第一节 电力系统基本概念一、电力系统构成 电力系统由发电厂、变电站(所)、送电线路、配电线路、电力用户组成的整体。,二、电力系统中性点运行,1.中性点直接接地方式 中性点直接接地是指电力系统中至少有一个中性点直接与接地设施相连接,如图1-2中的N点接地,通常应用于500kV、330kV、220kV、110kV电网。,2.中性点不接地方式,中性点不接地方式系统指电力系统中性

3、点不接地。中性点不接地方式具有跳闸次数少的优点,因此普遍应用于接地电容电流不大的系统,例如66kV、35kV电网。,3.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规程规定:35kV电网中接地电流大于10A、610kV电网中接地电流大于30A、发电机直配网络中接地电流大于5A时,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4.中性点经电阻接地方式,635kV的配电网中使用,结构复杂,架空线路与电缆线路并存,且电缆线路较长,当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系统对地的电容电流较大,可采用中性点经低值电阻(小电阻)接地方式,如图1-5所示。,5.低压配电网接地方式,低压配电网指220/380V网络,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方式,并且引出中性线(代号N)

4、、保护线(代号PE)或保护中性线(代号PEN)。其中保护线是保障人身安全,防止发生触电事故用的中性线;保护中性线则兼有中性线和保护线的功能,通常称为“零线”或“地线”。按照保护接地形式,低压配电网分为TN系统、TT系统和IT系统。,TN系统如图1-6所示,所有的外露可导部分均接公共保护线,或接公共保护中性线PEN。其中,()整个系统的中性线N与保护线PE全部分开,称为TN-S系统;()整个系统的中性线N与保护线PE合一为保护中性线PEN,称为TN-C系统;()系统的部分中性线N与保护线PE合一,称为TN-C-S系统。,TT系统如图1-7所示,所有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均各自经保护线PE单独接地。,

5、IT系统如图1-8所示,所有设备的外露可导部分也各自经保护线PE单独接地,与TT系统不同的是电源中性点不接地或经电抗接地,且通常不引出中性线。,第二节 电力系统短路故障,一、短路的一般概念“短路”是指电力系统中相与相之间或相与地之间,通过电弧或其他较小阻抗的一种非正常连接。电力系统短路的基本类型有:三相短路、两相短路、单相接地短路、两相接地短路等。各种故障示意图和代表符号如表1-1所示。其中三相短路为对称短路,其余为不对称短路。,表1-1 各种短路故障示意图和代表符号,运行经验和统计数据表明。电力系统中各种短路故障发生的几率是不同的,其中发生三相短路的几率最少,发生单相接地短路的几率最大。,二

6、、三相对称短路 在电力系统的各种短路故障中,虽然三相短路发生的几率最小,但其对电力系统的影响和危害最大。无穷大系统发生三相短路示意图如图1-9所示。,三相短路时,三相仍然对称,三相的短路回路完全相同,短路电流相等,相位互差1200,因此只计算一相即可。根据电路计算原理,采用有名值计算三相短路电流周期分量如下:式中-三相短路电流周期分量有效值;-等值电源线线电动势,实际计算时可以采用平均额定电压;-短路回路总电抗,通常计算时不考虑回路的电阻。,(1-1),例1-1 某电力系统如图1-10所示,在母线B和母线C分别发生三相短路,试求断路点的短路电流周期分量。(等值电源电抗为=0.22,线路单位电抗

7、为=0.38/km,变压器T1,T2的额定容量为1000kVA,短路电压为Uk%=4.5),(2)母线C三相短路。计算时需要将等值电 源电抗和线路电抗折算到0.4kV侧,并计算变压器电抗(详细论述请参考电力系统有关书籍)。,解:(1)母线B三相短路。,三、不对称短路 电力系统不对称短路包括两相短路、两相接地短路和单相接地短路。如果我们将此不对称的电流或电压进行分解,可分解出正序分量、负序分量,对于接地短路还有零序分量,分别用下标1、2、0表示。以电流为例,各序分量电流相量图如图1-11所示。,对于工频50HZ,正序电流,正序电流三相对称,即大小相等,相位互差120;负序电流三相相等,即大小相等

8、,相位互差120,当相序与正序电流相反;零序电流三相大小相等,相位相同。三相短路电流为,(1-2)可得零序电流为,(1-3),用瞬时值表示为,(1-4),显然,电力系统正常运行时仅有正序分量。,(二)短路电流 1.两相短路 无穷大系统供电发生BC两相短路示意图如图1-12所示。,电力系统发生两相短路,经故障相和短路点构成短路回路,由故障相电源的线电动势产生短路电流,流过故障线路,非故障线路没有短路电流,因此出现三相不对称。在不计负荷电流的情况下,三相的短路电流分别为,可见两相短路的特点是,三相不对称,出现负序电流;只有故障相存在短路电流,且两相的短路电流数值相等,相位相反。根据图1-12,短路

9、电路数值可计算如下:,(1-4),(1-5),式中:-两相短路电流周期分量有效值;-等值电源线线电动势,实际计算时可以采用平均额定电压;-短路回路总电抗。,将式(1-5)与式(1-1)比较可得,(1-6),式(1-6)式说明,两相短路电流数值为同一地点三相短路电流的0.866倍,在实际计算中,常常求出三相短路电流后,直接用以上关系得到两相短路电流。,2.单相接地短路(1)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 中性点直接接地的无穷大系统供电,发生A相单相接地短路示意图如图1-13所示。,中性点直接接地电力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时,经直接接地的中性点、故障相和短路点构成短路回路,由故障相电源电动势产生短路电流,流过故障线

10、路,非故障线路没有短路电流,因此出现三相不对称。在不计负荷电流的情况下,三相的短路电流分别为,(1-7),单相接地短路的特点是,三相不对称,出现负序电流和零序电流;故障相存在短路电流,在图1-13(b)中的数值为3。,(2)中性点不接地系统 中性点不接地的无穷大供电,发生单相接地短路时的特点和短路电流分布见第三章的第三节。(三)、短路特征 根据以上分析,归纳不对称短路的部分特征如表1-2。,表1-2 不对称短路部分特征,第一章 电力系统基础知识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每题1分,错选或不选为0分。)1、无限大容量系统的特征为()。A当被供电系统中负荷变动甚至发

11、生故障,电力系统母线电压应维持不变,频率不作要求 B当被供电系统中负荷变动甚至发生故障,电力系统母线频率应维持不变,电压不作要求 C当被供电系统中负荷变动甚至发生故障,电力系统母线电压及频率基本维持不变 D当被供电系统中负荷变动甚至发生故障,电力系统母线电压及频率不作要求,2、电力系统中至少有一个中性点直接与接地设施相连接的接地方式称为()。A中性点直接接地 B中性点经电阻接地 C中性点经电抗接地 D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3、发电厂、变电站的电气系统,按其作用分为一次系统和()。A模拟系统 B数字系统 C二次系统 D变换系统4、电力系统发生相间短路时的主要特征是()。A电流增大 B电流减小 C电

12、压升高 D功率因数增大,6、电力系统中相与相之间或相与地之间,通过电弧或其他较小阻抗形成的一种非正常连接称为()。A开路 B短路 C断路 D虚接7、电力系统正常运行时仅有()。A正序分量 B负序分量 C零序分量 8、规程规定:6-10kV电网中接地电容电流大于30A时,中性点接地方式采用()。A直接接地 B经消弧线圈接地 C经电阻接地,9、低压配电网中保护中性线代号为()。AN BPE CPEN DABC10、电力网根据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又分为输电网和()A高压网 B.低压网 C.配电网11、高压配电网是指电压在()及以上的配电网。A1kV B35kV C110kV 12、以下设备中,属于一

13、次设备的是()。A隔离开关 B继电器 C操作电源13、低压配电网是指()网络 A.10 kV B.35 kV C.220/380V,14、当发生不对称短路时,对于接地短路除了有正序分量、负序分量外,还有()分量。A.接地 B.零序 C.短路接地15、电力系统等值电源阻抗不超过短路电路阻抗的(),或电力系统等值容量超过被供电系统容量的()倍时,可视为无限大容量电力系统。A.5%20%,50 B.10%20%,100 C.5%10%,100 D.5%10%,5016、短路全电流中的最大瞬时值称为短路冲击电流,其值约为短路电流周期分量的()倍。A.2 B.C.1 D.1.82,二、判断题(正确的选是

14、,错误的选否,每题1分,错判或不判为0分。)1、电力系统短路中单相短路、两相短路为不对称短路。()2、变电站是电力系统中联系发电厂与用户的中间环节,具有汇集电能和分配电能、变换电压和交换功率等功能。()3、中性点采用电阻接地时可以避免中性点接消弧线圈带来的谐振过电压。()4、变电站是电力系统中联系发电厂与用户的中间环节,具有汇集电能和分配电能、变换电压和交换功率等功能。()5、中性点不接地系统通常采用零序电流保护实现单相接地保护。()6、零序电流的大小不仅与中性点接地的变压器的种类有关,而且与系统运行方式有关。()7、电力系统发生不对称接地短路,三相电压电流可分解出正序分量、负序分量、及零序分

15、量。()8、无限大容量系统,可视为当被供电系统中负荷变动甚至发生故障,电力系统母线电压及频率基本维持不变。(),9、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不必立即跳闸,可以连续运行12小时。()10、电力系统发生的接地故障,包括单相接地故障和两相接地故障。()11、由发电、送电、变电、配电和用电组成的整体称为电力系统。()12、直接将电能送到用户的网络称为输电网。()13、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为了安全起见,规定不允许引出中性线供单相用电。()14、电力系统中性点运行方式即中性点接地方式,是指电力系统中发电机或变压器的中性点接地方式,是一种保护接地。()15、中性点直接接地是指电力系统中至少有一个中

16、性点直接与接地设施连接,通常用于500kV、330kV、110kV。()16、中性点不接地方式具有跳闸次数少的优点,因此普遍应用于接地电容电流不大的系统,例如66 kV、5 kV。()17、在中性点不接地方式中,当发生单相接地时,可带故障运行一段时间(一般为不超过2h);但非故障相对地电压升高,数值最大为额定相的倍,因此用电设备的绝缘水平需要按线电压考虑。(),三、多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有两项或两项以上符合题意,每题2分,不选或有错选为0分,选择不完整为0.5分。)1、电力网主要由()组成。A送电线路 B变电所 C配电所 D配电线路2、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发生接地故障,在三相中将产生大小相

17、等、相位相同的()。A零序电压 B零序电流 C正序电压 D正序电流 E负序电流 F.负序电压,3、中性点非直接接地包括电力系统中性点经()与接地装置相连接等。A.消弧线圈 B.小阻抗 C.高电阻 D.电压互感器4、不对称短路中,有零序电流的是()A.两相短路 B.两相接地短路 C.单相接地短路 5、电力系统不对称短路,包括()。A.两相短路 B.三相短路 C.单相接地短路 D.两相接地短路,四、案例分析题(案例分析及计算题每题的备选项中,有一项或一项以上符合题意,每题4分,不选或有错选为0分,选择不完整为1分。)1、某35 kV系统通过输电线路向负荷供电,当线路末端发生三相短路时,短路电流为3

18、.5 kA,当同一地点发生两相短路时,其短路电流为()。A6.06 kA B4.95 kA C3.03 kA D1.77 kA2、某110KV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中发生单相接地时,应采取的措施是()。A.若保护装置不动作,立即切断电源停电 B.不需要停电,观察2h再决策 C.不需要停电,允许长时间继续用电,3、电力系统中中性点直接接地()个中性点直接或经小阻抗与接地装置相连接。A 1 B 2 C 3 D 4,休息一下,呼吸新鲜空气!,第二章 电气二次系统概念学习要点,1.熟悉继电保护的作用。2.熟悉自动装置的作用。3.熟悉二次回路的作用。4.掌握对继电保护、自动装置的基本要求。5.掌握继电保护和

19、自动装置的基本构成。6.了解继电保护、自动装置的发展。,第二章 电力系统概述,第一节 继电保护、自动装置、二次回路一、继电保护 1.电力系统在运行中会发生故障,最常见的故障是各种类型的短路。当短路故障发生时,将伴随出现很大的短路电流和部分地区电压下降,对电力系统可能产生以下后果:(1)破坏电力系统并联运行的稳定性,引发电力系统振荡,甚至造成系统瓦解、崩溃;(2)故障点通过很大的短路电流和燃烧电弧,损坏或烧毁故障设备;,(3)在电源到断路点之间,短路电流流过非故障设备,产生发热和电动力,造成非故障设备损坏或缩短使用寿命;(4)故障点附近部分区域电压大幅下降,用户的正常工作遭到破坏或影响产品质量。

20、,2.继电保护的任务是:(1)反映电力系统元件和电气设备故障,自动、有选择性、迅速地将故障元件或设备切除,保证非故障部分继续运行,将故障影响限制在最小范围;(2)反映电力系统的异常运行状态,根据运行维护条件和设备的承受能力,自动发出信号,减负荷或延时跳闸。,二、自动装置 电力系统自动装置可分为自动调节装置和自动操作装置。自动调节装置一般是为了保证电能质量、消除系统异常运行状态等对某些电量实施自动地调节,例如同步发电机励磁自动调节、电力系统频率自动调节等。自动操作装置的作用对象往往是某些断路器,自动操作的目的是提高电力系统的供电可靠性和保证安全运行,例如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线路自动重合闸装置、

21、低频减载装置等;还有某些自动操作装置用来提高电力系统的自动化程度,例如发电机自动并列装置。,三、二次回路 发电厂、变电站的电气系统,按作用分为一次系统和二次系统。一次系统是指直接生产、传输和分配电能的设备及相互连接的电路。在电能生产和使用的过程中,对一次系统的发电、输配电以及用电的全过程进行监视、控制、调节、调度,以及必要时的保护等作用的设备称为二次设备。二次设备及其相互间的连接电路称为二次系统或二次回路。二次系统或二次回路主要包括继电保护、自动装置、测量仪表、信号和操作电源等子系统。,第二节 对继电保护自动装置的基本要求,电力系统对反映故障、动作于跳闸的继电保护有选择性、快速性、灵敏性、可靠

22、性四个基本要求。,一、选择性 选择性是指继电保护装置动作时,仅将故障元件或设备故障切除,使非故障部分继续运行,停电范围尽可能小。选择性有两个含义:第一,应由装设在故障元件或设备上的继电保护动作切除故障;第二,考虑继电保护或断路器存在拒动的可能,由后备保护切除故障时,也应保证停电范围尽可能小。按照电力系统安全性要求,故障发生后首先动作的继电保护是主保护。故障元件的主保护正确动作的结果,将故障范围限制在最小,甚至可以保证所有母线都不停电,这是选择性的第一个含义。当故障时主保护拒动或断路器拒动,由后备保护动作切除故障,也是具有选择性的,即选择性的第二含义。,以图2-1为例,说明继电保护的选择性。,二

23、、快速性 快速性是指继电保护装置应以尽可能快的速度动作切除故障元件或设备。故障切除时间等于保护装置动作时间和断路器动作时间之和。三、灵敏性 灵敏性是指继电保护装置对保护范围内的故障的反应能力,通常用灵敏系数ksen来衡量,也称为灵敏度。对于反应故障参数上升而动作的过量保护装置,灵敏系数计算式为,(2-1)例如反应故障时电流增大动作的过电流保护,要使保护动作,流过保护的短路电流必须大于保护的动作电流,即灵敏系数必须大于1。对于反应故障参数降低而动作的欠量保护装置,灵敏系数计算式为,(2-2),例如反应故障时电压降低的低电压保护,要使保护动作,保护安装处的母线残压必须小于保护的动作电压,同样灵敏系

24、数必须大于1。式(2-1)用故障参数的最小计算值,式(2-2)用故障参数的最大计算值。另外,对上、下级保护之间的灵敏性和动作时限还有配合的要求,一般用在后备保护(例如过电流保护)。指下一级保护的灵敏度应高于上一级的动作延时,如图2-2所示,各保护的灵敏度之间应满足关系;动作时限之间应满足关系。,四、可靠性 可靠性是指继电保护装置在需要它动作时可靠动作(不拒动),不需要它动作时可靠不动作(不误动)。将继电保护装置应该动作时不拒动称为继电保护的可依赖性,不应该动作时不误动也称为继电保护的安全性。电力系统常用继电保护的正确率衡量其可靠性,表示如下 式中,保护实际动作次数包括保护正确动作次数和误动作次

25、数。,第三节 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的基本构成及发展,一、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的基本构成 整套装置总是由测量部分、逻辑部分和执行部分构成。继电保护原理结构图如图2-3所示。,(1)测量部分;(2)逻辑部分;(3)执行部分。二、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的发展 经历了机电型、整流型、晶体管型、集成电路型和微机保护型等阶段,目前在电力系统中运行着大量的微机继电保护。,第二章 电力系统概述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每题1分,错选或不选为0分。)1、对于反应故障参数降低而动作的欠量继电保护装置,灵敏度计算为()。A.保护范围末发生金属性短路时故障参数最小计算值除以保护装置的动作参数

26、 B.保护范围末发生金属性短路时故障参数最大计算值除以保护装置的动作参数 C.保护装置的动作参数除以保护范围末发生金属性短路时故障参数最小计算值 D.保护装置的动作参数除以保护范围末发生金属性短路时故障参数最大计算值,2、继电保护反映电力系统元件和电气设备的(),根据运行维护条件和设备的承受能力,自动发出信号、减负荷或延时跳闸。A故障 B完好状态 C正常运行状态 D异常运行状态3、二次系统中,由信号发送机构、接收显示元件及其回路接线构成,实现准确、及时显示一次系统和设备的工作状态的系统称为()。A信号系统 B操作电源系统 C测量及监测系统 D控制系统4、对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是:()四性。A.快

27、速性、选择性、灵敏性、预防性 B安全性、选择性、灵敏性、可靠性 C.可靠性、选择性、灵敏性、快速性 D原则性、选择性、灵敏性、可靠性,5、电力系统在运行中发生各种类型短路故障,将伴随着很大的短路电流和()。A电压降低 B电压升高 C电压逐渐升高,二、判断题(正确的选是,错误的选否,每题1分,错判或不判为0分。)1、二次系统中,由信号发送机构、接收显示元件及其回路接线构成,实现准确、及时显示一次系统和设备的工作状态的系统称为信号系统。()2、二次系统中,由测量机构、传送设备、执行元件及其回路接线构成,实现对某些设备工作参数的调节的系统称为测量及监测系统。()3、继电保护在需要动作时不拒动,不需要

28、动作时不误动是指保护具有较好的可靠性。(),三、多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有两项或两项以上符合题意,每题2分,不选或有错选为0分,选择不完整为0.5分。)1、二次系统或二次回路主要包括()。A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系统 B操作电源系统 C测量及监测系统 D控制系统 E信号系统 F调节系统2、微机保护程序入口初始化模块包括()等功能。A并行口初始化 B开关量状态保存 C软硬件全面自检 D标志清零 E数据采集系统初始化,四、案例分析题(案例分析及计算题每题的备选项中,有一项或一项以上符合题意,每题4分,不选或有错选为0分,选择不完整为1分。)1、某变电站线路装设低电压保护,其正常工作时电压为100V

29、,其动作电压为80V,在保护范围末端发生故障的最大电压为50V,则该低电压保护的灵敏系数为()。A1.25 B1.6 C2 D3,辛苦了,休息一下!,第三章 线路保护学习要点,1.了解常用电磁型继电保护器的作用和性能。2.掌握瞬时电流速断保护。3.掌握限时过电流保护。4.掌握定时限过电流保护。5.掌握三段式电流保护。6.掌握方向电流保护。7.熟悉接地短路的特点及零序电流的测量。8.熟悉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的零序保护。9.熟悉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系统的零序保护。11.了解距离保护。12.了解线路纵差保护。,第三章 线路保护,第一节 常用继电器一、电流继电器 电流继电器在继电保护装置中作为测量和启动元件

30、,反映电流增大超过某一整定数值时动作。电流继电器反应电流增大而动作,能够使继电器开始动作的最小电流称为电流继电器的动作电流。继电器动作后,再减小电流,使继电器返回到原始状态的最大电流称为电流继电器的返回电流。返回电流与动作电流之比称为电流继电器的返回系数。,(3-1)式中-电流继电器的动作电流;-电流继电器的返回电流;-电流继电器的返回系数。由电流继电器的动作原理可知,电流继电器的动作电流动作恒大于返回电流,显然电流继电器的返回系数恒小于1,一般不小于0.85。电流继电器的文字符号是kA。,二、电压继电器 电压继电器反映电压变化而动作,分过电压继电器和低电压继电器两种。过电压继电器反应电压增大

31、而动作,动作电压、返回电压和返回系数的概念与电流继电器类似。其返回系数也恒小于1。低电压继电器反应电压降低而动作,能够使继电器开始动作的最大电压称为低电压继电器的返回电压。其返回系数恒大于1。同样返回电压与动作电压之比称为返回系数,即,(3-2)式中-低电压继电器的动作电压;-低电压继电器的返回电压;-低电压继电器的返回系数。电压继电器的文字符号是KV。,三、时间继电器 时间继电器在继电保护中用作时间元件,用于建立继电保护需要的动作延时。因此对时间继电器的要求是动作时间必须准确。时间继电器的文字符号是KT。四、中间继电器 在继电保护中,中间继电器用于增加触点数量和触点容量。中间继电器的文字符号

32、是KM。五、信号继电器 信号继电器用于发出继电保护动作信号,便于值班人员发现事故和统计继电保护动作次数。信号继电器的文字符号是kS。根据需要将信号继电器串联或并联接入二次回路,分别选择电流型信号继电器、并联电压型信号继电器。,第二节 相间短路的阶段式电流保护,相间短路通常仅考虑两相短路和三相短路的情况。一、瞬时电流速断保护1.瞬时电流速断保护的工作原理 从故障切除时间考虑,原则上继电保护的动作时间越短越好,即在被保护元件或设备上装设快速保护,瞬时电流保护就是这样的快速保护。,下面用如图3-1所示单电源线路,说明瞬时电流速断的工作原理。,对于图3-1所示单侧有电源的辐射形电网,电流保护设在线路的

33、始端,当线路上发生三相短路时,短路电流计算如下(3-3)式中-系统等效电源的相电动势;-系统电源到保护安装点的电抗;-短路电抗(保护安装点到短路点的电抗)。,则 为系统电源至断路点的总电抗。显然,当短路点距离安装点越远时,越大,短路电流越小;当系统电抗越大时,短路电流越小;而且短路电流与短路类型有关,同一点。短路电流与断路点的关系如图3-1的 曲线,曲线1为最大运行方式(系统电抗为,短路时出现最大短路电流)下三相短路故障时的,曲线2为最小运行方式(系统电抗为,短路时出现最小短路电流)下两相短路故障时的。瞬时电流速断保护反应线路故障时电流增大动作,而且没有动作延时,所以必须保证只有在被保护线路发

34、生短路时才动作。,2.整定计算 一般把对继电保护装置动作值、动作时间的计算和灵敏度的校验称为继电保护整定计算,将计算条件称为整定原则。对于线路L1的瞬时电流速断保护动作电流的整定原则为:躲过线路末端的可能出现的最大短路电流,计算如下:(3-4)式中-线路L1的限时电流速断保护的一次动作电流;-瞬时电流速断保护的可靠系数,考虑短路电流的计算误差、测量误差等因素对保护的影响,一般=1.21.3;-系统最大运行方式下,在线路L1末端(母线)发生三相短路时流过保护1(即线路L1)的短路电流。,由于短路电流与系统的运行方式和短路类型有关,在系统运行方式变化或短路类型不同时,保护范围随之发生变化,因此有最

35、小保护范围Lmin和最大保护范围Lmax。瞬时电流速断保护的灵敏度用最小保护范围衡量。规程规定:瞬时电流速断保护的最小保护范围Lmin不小于本线路全长的15%20%。在某些特殊情况下,瞬时保护也可以保护全长,如下图所示。,3.原理接线图 电磁继电器构成的瞬时电流速断保护的原理接线如图3-3所示。,图中中间继电器的作用有二,其一,增加触电容量、接通断路器的跳闸回路;其二,增大保护的固有动作时间,避免避雷器放电造成保护误动。瞬时电流速断保护的主要优点是动作迅速、简单可靠,缺点是不能保护线路的全长,并且保护范围手系统运行方式影响。在最小运行方式下,其保护范围可能很小,严重时可能没有保护区。,二、限时

36、电流速断保护1.限时电流速断保护的工作原理 瞬时电流保护的保护范围不能达到线路的全长,在本线路末端附近发生短路时不会动作,因此需要增加另一套保护,用于反应本线路瞬时电流速断保护范围以外的故障,同时作为瞬时电流速断保护的后备,这就是限时电流速断保护。对限时电流速断保护的要求是,其保护范围在任何情况下必须包括本线路的全长,并具有规定的灵敏度;同时,在保证选择性的前提下,动作时间最短。图3-4所示,说明限时电流速断保护的工作原理。,2.整定计算(1)动作电流。线路L1的时限电流速断保护动作电流的整定原则为:与相邻线路的瞬时电流速断保护配合,计算如下:(3-5)式中-线路L1的限时电流速断保护的一次动

37、作电流;-限时电流速断保护的可靠系数,考虑短路电流的计算误差,测量误差等因素对保护的影响,一般去=1.1.1.2;-相邻线路L2瞬时电流速断保护的一次动作电流。,(2)动作时间。线路L1限时电流速断保护动作时间,应与线路L2的瞬时瞬时电流速断动作时间配合,整定如下:(3-6)式中-线路L1的限时电流速断保护的动作时间;-线路L2的瞬时电流速断保护的动作时间,一般取0s;-时限极差,一般取0.5s。,3)灵敏度。限时电流速断保护的范围是本线路的全长。保护1限时电流速断保护的灵敏度系数计算如下:(3-7)如果灵敏度不足时,限时电流速断保护的动作电流与动作时间与相邻的限时电流速断保护配合。例如图3-

38、4中保护1的具体整定如下:(3-8)(3-9),3.接线原理,与图3-3相比较,相当于kT代替了kM。,三、定时限过电流保护1.定时限过电流保护的工作原理 综合瞬时电流速断保护和限时电流速断保护的作用,可以多全线路范围内的任何故障实现瞬时或较短延时地切除故障。为了防止由于继电保护拒动或断路器拒动无法切除故障的情况,还需要装设具有近后备和远后备保护,定时过流保护就是这样的后备保护。如图3-6所示。,在保护1瞬时电流电流速断保护和限时电流速断保护拒动时,线路L1的定时限电流保护作为本线路的近后备保护,动作于跳闸;同时作为线路2的远后备保护,在保护2断路器QF2拒动是动作。显然,线路1的定时限过电流

39、保护的保护范围应该包括了L1和L2的全部,必然延伸到线路L3。保护范围长,动作电流必然较小,但必须保证在系统正常运行负荷电流下动作,而在L1或L2发生短路时保护起动,实现后备作用。,2.整定计算(1)动作电流。定时限过电流保护的动作电流应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在系统正常运行时不动作,动作电流应大于线路的最大负荷电流,即(3-10)2)外部故障切除后,应能够可靠返回。此时需要考虑可能存在负荷中电动机自起动过程造成的负荷电流增大,所以应满足关系(3-11)式中 kss-电动机的自起动系数,一般为1.53。综合类考虑式(3-10)和式(3-11),定时限过电流保护的动作电流整定为(3-12)式中-定

40、时限过电流保护的一次动作电流;-定时限过电流保护的可靠系数,一般取 1.151.25;-电流继电器的返回系数,一般取0.85;-流过被保护线路的最大负荷电流。,确定最大负荷电流,需要根据具体电网的实际情况,考虑最严重情况下,可能出现的最大负荷电流。考虑上、下级电流保护灵敏度配合要求,图3-6定时限电流保护的动作电流,应满足。(2)动作时间。如图3-7的定时限电流保护动作时间整定示意图所示。,线路L1和L2和L3的定时限电流保护动作时间整定如下:(3-13)式中、-分别为线路L1、L2和L3的定时限过电流保护的动作时间;-时限级差。实际中,电流保护的动作时限有定时限和反时限两种实现方法。,以上电

41、流保护的动作时间一经整定,则不随保护的电流变化,保护起动后按照预先整定值延时动作,因此称为定时限过电流保护。如果电流保护的动作时间与通入保护的电流有关,保护起动后,当电流大时动作时间短,电流小时动作时间长,则称为反时限电流保护。即定时限过电流保护的动作时限一经整定则固定不变,而反时限过电流保护的动作时间则随通入保护的电流呈反时限变化。,3)灵敏度。定时限过电流保护的灵敏度校验需考虑近后备和远后备两种情况,灵敏度系数计算如下:(3-14)式中-定时限电流保护的一次动作电流;-系统最小运行方式下,保护范围末端两相短路流过保护的短路电流,作为近后备保护,故障点为本线路末端母线短路,作为原后备保护,故

42、障点为相邻线路末端母线短路;-定时限过电流保护的灵敏度系数。3.原理接线图 保护的构成元件与限时电流速断保护相同,所以接线图与图3-5相同,四、三段式电流保护三段式电流保护的原理逻辑框图如图3-8所示。,在工程应用中,三段式电流保护不一定三段全部投入。例如,但系统运行方式变化很大,I段保护范围太小或没有保护区时,则不投入I段;对于线路-变压器接线,I段可以保护线路全长时,则可以不投入II段;在末端线路,可能II段和III段的动作时间相同,则也可以不投入II段。,五、方向电流保护如图3-9所示双电源线路。,当k1点和k2点发生故障时,流过保护4和保护5的功率方向是不相同的。k1点故障时,流过保护

43、5的功率方向是母线到线路(称为正功率),流过保护4的功率方向是线路到母线(称为负功率方向);k2点故障时,流过保护4的功率方向是母线到线路(正功率),流过保护5的功率方向是线路到母线(负功率)。,图3-8 所示三段式电流保护加装功率方向元件后,即可构成三段式方向电流保护。功率方向继电器多电压应有“记忆”作用,从而消除电压死区。,第三节 接地保护,(一)接地短路特点及零序电流测量 1.接地短路特点 电力系统发生接地故障,包括单相接地故障和两相接地故障,在三相中出现大小相等、相位相同的零序电压和零序电流。对于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零序电流具有以下特点:(1)零序电流通过系统接地中性点和短路点形成短路

44、通路,因此零序电流通过变压器接地中性点构成回路;(2)零序电流的大小不仅与中性点接地变压器的多少、分布有关,而且与运行方式有关;(3)线路零序电流的大小与短路故障位置有关,短路点越靠近保护安装地点,零序电流数值越大。零序电流的大小与短路点故障位置的关系如图3-14所示。(书50页)另外注意,接地故障点的零序电压最高。,2.变压器中性点接地考虑 考虑变压器中性点接地的多少、分布时,应使电网对应零序电流的网络尽可能保持不变或变化较小,以保证零序电流保护有较稳定的保护区和灵敏度,同时防止单相接地故障时出现危险过电压。3.零序电压和零序电流测量 接地短路时三相的零序电压大小相等、相位相同,根据序分量的

45、概念有。通常采用三个单相式电压互感器或三相五柱式电压互感器取得零序电压,如图3-11所示。,中m、n端子输出为图零序电压,(3-14),-电压互感器一相变比.,通常零序电流滤过器测量零序电流,如图3-12(a)所示。流入电流继电器的电流为(3-15)式中-电流互感器变比。对于电缆地线路,零序电流还可以通过零序电流互感器获得,如图3-12(b)所示。TA0为零序电流互感器。,二)阶段式零序电流保护 三段式零序电流保护的原理框图如图3-13所示。三段式零序电流保护组成包括,零序电流I段,即瞬时零序电流速断保护;零序电流II段,即限时零序电流保护;零序电流III段,即零序过电流保护。图中3-13中、

46、分别为零序电流I段、零序电流II段、零序电流III段测量元件,反应输入零序电流;、分别为零序电流II段、III段时间元件,建立保护的动作延时;保护通过或门使断路器跳闸。,1.瞬时零序电流速断保护(零序电流I段)零序电流I 段为无延时动作,因此,为了保证选择性,保护范围不能超过本线路的末端母线,只能保护本线路的一部分,其动作电流、保护范围 与接地短路零序电流 的关系如图3-14所示,图中 是保护线路末端母线接地短路时流过保护的最大零序电流。计算 时按系统最大运行方式,并需要考虑短路类型,计算单相接地短路和两相接地短路的零序电流,取最大者。,2.限时零序电流速断保护(零序电流II段)零序电流II段

47、需要与相邻线路的零序电流I段配合,一般有0.5S的动作延时。需要指出的是,在整定零序电流II段动作时间时,为了保证范围不超过相邻线路的零序电流I段的保护范围,必须考虑分支电路的影响。分支电路对流过保护的零序电流的影响,以及与动作电流、保护范围的关系如图3-15所示。,图中 和 分别为保护I零序电流I段动作电流;和 分别为保护1零序电流I段保护范围和零序I段动作范围;为保护2零序电流段保护范围。显然,由于变压器T2中性点接地,构成零序分支电路,当k点发生接地短路时,流过保护1(线路L1)与流过保护2(线路L2)的零序电流不相等,即,所以在保护1零序电流II段与保护2零序电流I段配合时,不可忽略电

48、流I段,不可忽略这一影响。零序电流I段和零序电流II段共同构成接线短路的主保护。,3.零序过电流保护(零序电流II段)零序过电流保护作为线路接地故障时的近后备和远后备保护,应该在系统正常运行和相间短路时不动作。系统正常运行时三相对称,3I0=0;相间短路时,短路电流只含有正序分量和负序分量,同样有 3I0=0,根据零序电流的测量方法,此时流入电流元件的电流只是不平衡电流。因此,零序电流III段的动作电流只需躲过最大不平衡电流即可,一般数值不大,保护的灵敏度较高。零序过电流保护的动作时限同样是按照阶梯时限原则整定。如图3-16所示(书51页)。图中分别为保护1、保护2、保护3零序过电流保护的动作

49、时限。同时图中画出相应的反应相间短路的定时限过电流保护动作时限,可见,同一处的零序过电流保护动作时限小于相间过电流保护时限。在图3-16中,为保证零序过电流保护的选择性,保护1、2、3之间的零序动作电流,还应满足灵敏度配合要求,及。,综上所述,阶段式零序电流保护灵敏度高,延时小,保护范围受系统运行方式影响小,用于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的接地短路的专门保护,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在多电源系统,要求电源至少有一台变压器中性点接地运行。三段式零序电流保护加装零序功率方向元件后,构成三段式零序方向保护。由于接地短路时,故障点零序电压最高,零序功率方向元件不存在电压死区问题。,二、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系统的零序保护

50、(一)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的零序保护1.单相接地故障的特点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正常运行时三相对称,中性点对地电压等于零,全系统没有零序电压和电流。当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时,系统各处故障的对地电压等于零,三相对地电压不平衡,出现零序电压;系统电流分布如图3-17 所示。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有如下特点:1)故障相对地电压等于零,系统出现零序电压。2)所有线路出现接地电流(零序电流),接地电流为容性电流,故障点接地电流等于所有线路的对地电容电流之和;3)故障线路的零序电流等于所有非故障相的对地电容电流,方向由线路流向母线。4)非故障线路的零序电流等于本身线路非故障相的对地电容电流,方向由母线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