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护理十大安全目标.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337555 上传时间:2023-10-18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279.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老年护理十大安全目标.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老年护理十大安全目标.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老年护理十大安全目标.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老年护理十大安全目标.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老年护理十大安全目标.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老年护理十大安全目标.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年护理十大安全目标.ppt(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09年度老年护理安全质量目标,吴兰笛,老年护理安全质量十大目标,目标一提高医务人员识别老年患者的准确性目标二建立科学的用药流程,提高老年患者用药安全目标三提高安全意识,减少老年患者跌倒事件的发生目标四提高防范意识,保持老年患者皮肤完整 目标五及时发现老年患者意识障碍,减少病情延误 目标六提高防范意识,降低老年智能障碍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 目标七评估吞咽功能判断营养需求,提高老年患者进食安全 目标八采取积极应对措施,提高尿便异常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标九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改善老年患者的睡眠质量 目标十缓解老年患者的慢性疼痛,提高舒适度,目标一:提高医务人员对老年患者身份、状态、危急值指标识别

2、的准确性(1),1.老年患者的有效识别包括身份识别、状态识别和危急值识别等。要通过教育不断提高医务人员对老年患者有效识别重要性的认识。2.科室有老年患者识别的指引,新入院的老年患者一律佩戴“腕带”,住院期间“腕带”一经脱落,应立即查对后补戴。,目标一:提高医务人员对老年患者身份、状态、危急值指标识别的准确性(2),3.按照广东省临床护理文书规范的要求,对65岁以上新入院的患者,使用老年患者专用的首次护理记录单,用老年综合征护理单筛查现存或潜在的护理问题,识别老年患者健康受损的程度,并根据结果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4.根据各专科的疾病特点,规范不同专科老年患者“危急值”报告内容。通过三级护理查房,

3、及时识别老年患者生命体征的细微变化,启用专科护理记录单,按照专科护理要求落实专科护理措施。做好护理交班,以便持续跟进。,目标一:提高医务人员对老年患者身份、状态、危急值指标识别的准确性(3),5.责任护士在向上级护士或医生汇报患者病情时,除了报告如生化、血常规、血气分析、凝血酶原时间等实验室的“危急值”指标,还应报告如生命体征、意识、吞咽、尿便、跌倒、压疮等临床“危急值”指标,为患者的整体护理和临床治疗提供预警信息,减少潜在的安全风险。6.当老年患者出现护理疑难问题时,应及时组织专科护理会诊,利用医院的优质资源,发挥专科护士和临床护理专家的作用,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目标二:建立科学的用药流程

4、,提高老年患者用药安全(1),1.双人核对医生所开药物的名称、剂量、用药途径、给药时间,确保正确给药。2.正确指导患者用药并监督服药后才能离开。对于认知障碍或记忆力衰退的患者,给药时需第三者在场。3.熟练掌握静脉穿刺技术,有计划保护外周血管。对于高渗药物或细胞毒性药物,首选PICC或CVC,严防药物渗出,同时启用药物外渗护理单,目标二:建立科学的用药流程,提高老年患者用药安全(2),4.未经医生指示,不要同时使用不同类型的药物,以免药物互相干扰。5.口服给药方式尽量简单,规划适当的用药时间,配合患者的能力及生活形态。6.口服药物标签清晰易读,对于药名相似、包装相似、读音相似的药物,分开存放并做

5、好标识。,目标二:建立科学的用药流程,提高老年患者用药安全(3),7.科室药物储存方法正确,给药流程合理,给药前认真核对药品质量、剂量和有效期。给药时要减少对护士的干扰,保证精力集中,神情专注。8.严密监测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用药后如有不适或异常,应立即停止用药,并报告医生。9.根据病情和药物副作用及时向医生反馈,建议调整用药剂量及间隔时间或更改药物。,目标三:提高安全意识,减少老年患者跌倒事件的发生(1),1.收治老年患者的科室均有防跌倒的工作指引、防范措施以及报告制度。2.对有跌倒风险的老年患者,启用跌倒护理单,评估老年患者跌倒的风险程度(包括患者的意识、生活自理能力和肌力等),制定有效措

6、施。3.向有跌倒风险的老年患者及家属、陪护介绍病室环境及安全措施,床头悬挂“跌倒风险”警示牌。,目标三:提高安全意识,减少老年患者跌倒事件的发生(2),4.步态不稳、视力障碍的患者必需专人陪护;意识不清病人,必要时经家属同意使用约束带,启用约束护理单。指导病人穿合身衣裤,勿穿滑底鞋。5.确保行人通道没有障碍物,病室内、浴室内灯光明亮及地板干燥,楼梯、浴室、洗手间、厕座有稳实的扶手方便进出。,目标三:提高安全意识,减少老年患者跌倒事件的发生(3),6.给有跌倒风险的卧床病人加床栏,病人常用的物品(如:水杯、尿壶、助行器等)应放置在患者易于取到的地方。7.坐轮椅时系上安全带,使用平车时系上安全带及

7、上床栏。,目标四:提高防范意识,保持老年患者皮肤完整(1),1.使用老年综合征护理单筛选出发生压疮的高危人群,根据压疮风险护理单的评估内容和护理措施,对有危险的患者采取防护措施。2.给患者使用合理的防护措施,如:变换体位、减压、减少潮湿、摩擦力、剪切力、皮肤护理和营养支持。,目标四:提高防范意识,保持老年患者皮肤完整(2),3.对易发生压疮的高危患者,至少每2小时协助患者变换体位1次。不宜翻身的患者,给与气垫床、水垫等减压用具。给患者变换体位时,使用抬人单,以减少对患者皮肤的直接摩擦。使用便器时避免拉、拽、刮伤皮肤。4.对营养状态差的患者,使用皮肤保护剂,如鞣酸软膏、凡士林,改善患者机体营养状

8、态,以提高其皮肤抗压能力。,目标四:提高防范意识,保持老年患者皮肤完整(3),5.对于皮肤经常潮湿的患者,及时擦拭、更换衣物床单、调整室内温度,以保持皮肤的干爽。6.对尿便失禁的患者,注意保持皮肤清洁,积极控制失禁情况,并使用油剂或贴膜类材料保护会阴部皮肤。7.对感觉障碍的患者,禁止使用热水袋、烤炉等取暖用物。,目标四:提高防范意识,保持老年患者皮肤完整(4),8.告知患者和照顾者皮肤评估的结果,提高其对预防压疮和变换体位重要性的认识,危重病人必须由护士协助患者翻身。9.通过培训,提高护士对压疮湿性护理原则的掌握,提高临床护士对压疮伤口的分析和处理能力,提高对各类新型压疮换药材料的认识。,目标

9、五:及时发现老年患者意识障碍,减少病情延误(1),1.建立和完善意识障碍患者处理的流程指引。2.及时识别意识障碍的老年高危人群,掌握评估时机:入院时、颅脑损伤、脑血管疾病、全身性疾病、心肺复苏术前后、中毒、术后、病情变化、使用麻醉镇静类等特殊药物时。3.护士能正确运用意识护理单的评估标准,判断老年患者意识障碍的程度。,目标五:及时发现老年患者意识障碍,减少病情延误(2),4.通过培训,提高不同层级护士对意识状态的掌握程度,准确判断老年患者意识清醒、嗜睡、浅昏迷、深昏迷、意识浑浊、谵妄之间的区别。5.发现老年患者意识改变,应同时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瞳孔大小对光反应、眼球运动等有无改变,及时作出初步

10、处理,并立即报告医生。6.评估结果和护理措施应及时、准确地记录在意识护理单和护理记录单上,目标六:提高防范意识,降低老年智能障碍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1),1.对智能障碍的老年患者使用智能状态护理单,根据评估结果筛选出认知障碍人群。2.了解智能障碍患者的病史、用药史及功能状态及日常照护情况。3.根据评估结果,床旁悬挂警示标识,给患者使用特殊颜色的手腕带或穿有标记的患者服。,目标六:提高防范意识,降低老年智能障碍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2),4.有条件的情况下,将智能障碍患者集中在同一病房居住,在其病房门口或病床旁张贴或悬挂特殊标记,利于患者辨认。5.对智能障碍患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24小时应有专人陪

11、护,防止走失。6.告知家属/陪人患者潜在的安全风险,患者每次外出,应随身携带写有详细联系方法的卡片,有家人/陪人照料。,目标六:提高防范意识,降低老年智能障碍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3),7.减少应激,防止患者发生激越行为。将锐器、热水瓶置于患者不能拿到的地方,将电源插口戴上保护套,避免伤害患者自己或误伤他人。8.使用热疗法,水温应在50以下。需服药者,监督患者服药吞下。为患者选择没有拉链、搭扣的衣物。,目标六:提高防范意识,降低老年智能障碍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4),9.照顾患者进食、洗澡等日常生活,注意防止误吸、水温过高引 起烫伤,放置好防滑设备,防止跌跤。10.强化记忆锻炼,反复给患者讲解数字

12、、文字、图片、实物,让患者反复记忆。,目标七:评估吞咽功能判断营养需求,提高老年患者进食安全(1),1.对可疑有吞咽困难的患者,使用饮水实验进行筛查,并根据吞咽进食护理单和营养护理单持续评估患者的吞咽进食功能和营养状况。2.根据患者的营养状况,调整食物成分和进食习惯。根据患者的吞咽进食功能,选择安全的进食方式,如:肠内营养、协助经口进食、自主进食。,目标七:评估吞咽功能判断营养需求,提高老年患者进食安全(2),3.对肠内营养患者,应严格按照临床护理技术规范鼻饲操作流程进行护理,保证营养摄入,预防食物返流和误吸。4.根据患者吞咽功能选择安全的食物状态:口咽期吞咽困难患者,避免食用流质和纤维较多的

13、食物,建议给与半流质和粘稠性食物;咽喉期吞咽困难患者,避免食用流质,建议给与粘稠半流质;食管期吞咽困难患者,避免食用太干、大块食物,建议给流质。,目标七:评估吞咽功能判断营养需求,提高老年患者进食安全(3),5.对经口进食患者,确保其神志清楚,精神好。若神志不清或精神欠佳,待清醒后再喂食或改为鼻饲。使用小勺缓慢进食,每口约5ml,并嘱其充分咀嚼和吞咽。增加患者专注力,禁止进食时说话,防止误吸。6.协助患者采取正确的进食体位。能坐立的患者取90度正中坐位,头颈稍前倾;需绝对卧床的患者协助其侧卧或头偏向一侧的仰卧位。喂饲者坐在其身旁,面对患者,同高或稍低于患者的视线水平,密切观察其吞咽情况。,目标

14、七:评估吞咽功能判断营养需求,提高老年患者进食安全(4),7.喂食时严密观察患者有无哽塞征象,如:噎塞/清喉咙、呼吸不适、咳嗽、声音湿、吞咽延迟、鼻反流、垂涎、流眼水的症状,一旦发现,应立刻停止喂食。8.使用床头提示卡、宣传单、床边宣教的方式,提高患者和照顾者对进食安全的认识,指导患者掌握与疾病有关的治疗、检查、康复饮食知识。,目标八:采取积极应对措施,提高尿便异常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1),1.制定尿失禁和便秘的护理指引,让医护人员、患者家属关注老年患者尿便异常问题。2.通过有效的沟通,获取患者尿便异常的真实状况。评估老年患者的用药史、生育史、排尿/排便史、生活习惯等,借助化验、辅助检查结果,

15、如尿动力检查、肠镜等,与主管医生一道,找出患者尿便异常的原因。,目标八:采取积极应对措施,提高尿便异常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2),3.启用失禁(尿)记录单,对患者进行护理评估,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排尿功能训练。如压力性尿失禁的患者,进行盆骶肌训练及提肛训练;急迫性尿失禁的患者,与医生协商使用逼尿肌松弛剂,并进行膀胱训练。便秘引起的尿失禁患者,应先通便。4.对排尿功能低下/丧失的患者,记录患者失禁的次数及时间和排尿量,并根据排尿记录单提供的措施,制定患者定时排尿的时间,协助其去洗手间或提供床边便器,以减少失禁的次数。借用B超确定患者残余尿量,如每次残余尿量大于300ML,给予留置尿管或间歇性导尿。,目

16、标八:采取积极应对措施,提高尿便异常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3),5.关注行动不便患者的心理,减少因害怕排尿次数多或尿湿裤而少饮水。指导使用适合患者的接尿器,如男性止尿裤。6.正确运用视、触、叩、听、问等手段确定病人有无便秘。对于长期便秘患者,应制定定时通便的措施,如用通便药1次/3天。选用通便药应考虑药效、安全性、药物依赖性及价效性。避免长期使用刺激性泻药。对粪便嵌塞者,可用清洁灌肠或用开塞露直肠给药。,目标八:采取积极应对措施,提高尿便异常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4),7.加强预防老年患者尿便异常的健康教育和制作宣传单,认真实施有效的便秘预防措施。包括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每天进食富含约30g纤维素

17、的食物、制定最小液体摄入量(30ml/kg)饮水计划;增加晨起第一次的饮水量;鼓励患者在能力范围内增加日常活动量和腹部按摩;顺应便意,养成每天晨起或早饭后排便的习惯。,目标九: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改善老年患者的睡眠质量(1),1.科室制定老年患者睡眠护理制度,保持良好的睡眠环境,室内空气流通,室温18-24度,湿度60-70%,夜晚病区的声响低于40分贝,夜间光线柔和,病床被褥干净、舒适。枕头软硬适度,高度一般以8-15cm为宜。2.对有睡眠障碍的老年患者,启用睡眠护理单,评估患者的睡眠状况,找出睡眠障碍的原因制定护理措施。,目标九: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改善老年患者的睡眠质量(2),3.对于白

18、天嗜睡,精神差,晚上打鼾的患者,列入护理交班,通过观察,确认有无呼吸暂停,有异常者及时通告医生。4.确诊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者,指导其减肥,戒烟,戒酒,禁忌服用安眠镇静药,必要时给予吸氧及外科治疗。帮助患者采取侧卧位睡姿,以右侧卧位为佳。,目标九: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改善老年患者的睡眠质量(3),5.对失眠的老年患者,应谨慎使用安眠药或遵医嘱用药效短的安眠药。用药后应启用跌倒护理单,根据评估结果,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因药物作用而导致的跌倒或其他意外发生。对于高龄老年人睡眠极不规律者,如昼夜颠倒,应给予适当照顾,逐渐调整睡眠规律。如因失眠导致焦虑、抑郁等及时请心理医生治疗,防止自杀等意外发生。,相

19、关连接:,失眠患者应遵守的睡眠法则(1):1.在上床入睡前最少4小时不喝咖啡、浓茶、可乐等饮料,不饮酒、吸烟、吃巧克力等。2.每天饮食的时间要合理,晚餐时间至少应在睡前2小时进行,晚餐要清淡少量。不要饿着肚子睡觉,晚上也不宜吃得过饱或饮水过多,但可在睡前喝一杯热牛奶或碳水化合物,能够帮助睡眠。3.养成每天睡前用温水洗脚、泡脚的习惯,促进血液循环,有助睡眠。4.避免睡前过渡紧张、忧愁、气恼、兴奋。,相关连接:,失眠患者应遵守的睡眠法则(2):5.白天适当的活动或锻炼,有助睡眠;但晚上避免剧烈的活动。6.尽量避免在吵闹、强光、脏乱的环境中睡觉。7.减少白天睡觉的时间和在床上的时间。8.保持有规律的

20、作息时间,尽量固定每天睡觉和起床的时间。感到有睡意时立即上床,无论前晚何时入睡,睡得怎样,次日都应按时起床。9.床是用来睡觉的地方,不要在床上看书、听收音机等。10.被褥及枕头应舒适、干净、柔软度适中。,目标十:缓解老年患者的慢性疼痛,提高舒适度(1),1.听取患者主诉,对疼痛的自我描述并相信其疼痛感受。警惕老年人不典型的疼痛表现,例如功能或步态改变,离群或激动行为,特别是有认知障碍或交流障碍的患者。,目标十:缓解老年患者的慢性疼痛,提高舒适度(2),2.尊重疼痛感受,结合患者的疼痛情况选择合适的疼痛评估方法与工具:口诉言语分级法(VRS)、数字分级法(NRS)视觉模拟法(VAS-画线法)、面

21、部表情分级法(FPS-2R)、五指法。对认知或交流障碍的患者,可通过非语言行为评估其疼痛。,目标十:缓解老年患者的慢性疼痛,提高舒适度(3),3.对发生疼痛的患者,启用疼痛护理单,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根据疼痛评估结果,与医生共同商定疼痛治疗护理计划。4.与患者共同制定舒适的目标,即以疼痛分级管理为基础,降低疼痛强度。5.对患者或家属提供有关药物、非药物治疗疼痛的教育,例如分散注意力、认知行为疗法、物理疗法、心理干预等,鼓励参与疼痛治疗。,目标十:缓解老年患者的慢性疼痛,提高舒适度(4),6.使用药物治疗,应从小剂量开始,缓慢加量。监测药物的副作用,向医生反馈并建议调整用药剂量及间隔时间。7.镇痛后,使用疼痛控制效果评价法重新评估,并及时修订疼痛治疗计划。8.在每次疼痛治疗干预后30min1h再评估一次疼痛,及时记录疼痛评估的分级、使用何种疼痛评估工具、镇痛措施及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