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质量等级补充完善培训.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337812 上传时间:2023-10-18 格式:PPT 页数:126 大小:10.9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耕地质量等级补充完善培训.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6页
耕地质量等级补充完善培训.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6页
耕地质量等级补充完善培训.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26页
耕地质量等级补充完善培训.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26页
耕地质量等级补充完善培训.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耕地质量等级补充完善培训.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耕地质量等级补充完善培训.ppt(1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一、目的意义与文件解读二、依据任务与工作基础三、基本思路与主要过程四、工作流程与方法步骤五、县级和省级数据库建设六、核心成果及其应用,耕地质量等级补充完善与年度变更试点,-1-,一、目的意义与文件解读,(一)目的意义:法律规定 土地管理法明确规定:“根据土地调查成果、规划土地用途和国家制定的统一标准,评定土地等级。”(二)目的意义:落实国务院文件要求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建设单位必须补充数量、质量相当的耕地,补充耕地的数量、质量实行按等级折算。,(九)大力推进以高产稳产基本农田建设为重点的农田整治。要依据耕地分等定级技术规范和标准,严格土地整治新增耕地质

2、量评定和验收,有针对性地采取培肥地力等措施,稳步提升新增耕地产能,经整治的耕地要划定为基本农田,实行永久保护。要切实防止投入分散、项目小、新增耕地质量偏低,以及重建设轻管护等问题。,国务院关于严格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 切实做好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47号),地力培肥的作用是有限,有条件的;土地整治是地力培肥的基础和前提;地力培肥是土地整治的有益补充。,参考文献:许皞中国土地科学,技术解读,专家观点,(三)目的意义:土地管理急迫需求未来20-30年是土地利用格局快速变化的一个时期,(1)工业化、城市化占(4500万亩)(2)农村用地结构布局演化两种前途(中小城镇优先发展,劣

3、质、细碎、分散和优质、集中、连片)(3)边际土地面临开发和退耕双向选择(4)生态环境建设日益迫切,耕地生态基础设施功能日益显现 地整治系统应该建立在耕地资源安全的角度来保证粮食安全。产量不等产能,地力不等质量。,荷兰北部,美国堪萨斯,华北平原,杭 州,(四)质量相关文件解读,利用司牵头:全国耕地质量等级成果补充完善与年度变更试点工作耕地保护司牵头:耕地质量等级变化监测试点工作科技司牵头:耕地等级变化野外监测技术集成与应用示范项目,-7-,利用司文件出台背景,背景之一:2011年11月13日 研究耕地质量等级成果完善与应用(第97期部专题会议纪要)。1.尽快部署开展一次专项完善性更新评价工作2.

4、建立年度变更评价制度3.今后定期开展耕地质量更新评价4.调动地方积极性推动耕地质量日常评价工作5.建立耕地产能测算及耕地质量等级抽样监测体系6.应用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成果丰富分等定级工作7.准确界定与农业部的关系,背景之二:关于做好全国耕地等级成果补充完善与年度变更试点准备工作的函 关于各省上报耕地质量等级成果补充完善与年度变更试点技术承担的函,部利用司计划在2011-2012年,以各省已有的农用地分等成果和最新土地调查成果为基础,完成耕地质量等级成果补充完善工作;在2013-2015年,全部部署各省(区、市)开展耕地质量等级的年度变更工作,年度变更工作拟主要依靠各省土地勘测规划院的土地调查队

5、伍和各省土地整治机构的土地整治队伍开展,请你处在确定成果完善技术承担时要充分考虑部利用司“十二五”期间的工作安排,实现完善工作和年度变更工作在技术队伍上的有效衔接。,背景之三:在江西南昌召开全国耕地质量等级成果补充完善与年度变更试点工作培训会。廖司长有讲话,排了时间点。部里建立了司长联席会议制度。,耕地司文件出台背景,1.关于开展耕地等级变化监测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土资耕函2010110号)2.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开展耕地质量等级监测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函20115号)3.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召开耕地质量等级监测试点工作会议的函(国土资厅函2011496号),2011年5号厅发函时写给部长签

6、报:通过试点,一是,动态掌握基本农田建设、占用补划、耕地占补平衡、土地整治等涉及到的耕地质量等级变化情况,为丰富和完善耕地保护监管内容提供支撑。二是,结合最新土地调查成果,摸实基本农田质量等级,为制定基本农田规划提供依据,引导以新增费为主的各类资金投入到永久基本农田的建设上来。三是,研究制定耕地质量建设的管理办法和技术标准,提出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运用和动态调整路径。同时,可作为我部回应社会,答复相关部门及专家质疑耕地保护工作的依据之一。(怎么回答?),按照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开展耕地质量等级变监测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函20115号)要求,试点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基本农田整理(建)引起的

7、耕地等级变化进行监测评价;二是对土地复垦开发新增的耕地进行等级评定;三是因各种因素造成耕地减少对区域耕地生产能力影响进行监测评价。,2012年要扩大监测试点范围:,116个基本农田示范县发改委:800个产能建设备选县国土部:500高标准农田建设重点县,科技司公益专项,2010年3月14日:关于落实部领导有关批示的汇报与建议 1.在2010年国土资源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中安排“基于耕地质量评价的土地整治相关技术集成和应用示范”项目 2.在国土资源调查评价“十二五”及长远规划中,安排“农用地质量等级更新与监测评价工程”3.在国土资源“十二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安排“耕地质量等级提升及监测工程”重

8、大项目 4.结合土地整治重大任务,开展重点区域耕地等级监测与评价,名称:耕地等级变化野外监测技术集成与应用示范。来源:科技部立项,财政部拨款,部科技司组织实施,15个省参加研究工作。,二、成果完善依据任务与工作基础,工作依据之一:国土资源调查评价“十二五”规划(国土资发201198号)规划目标和重点任务:以全国土地二次调查成果为基础,开展农用地质量等级评定与更新,建立农用地质量等级监测体系。对土地整治工程区、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城乡结合部、农林、农牧、农水等边缘地区的耕地质量等级和产能变化进行监测。整合农用地等级评定与土壤地球化学调查成果,开展新增耕地质量等级评定和重点地区农用地级别评定。,-

9、18-,工作依据之二:部专题研究“十二五”耕地质量等级成果完善与应用工作方案,贠部长圈批)工作依据之三:2012年部重点工作布局 重点工作2:完善耕地保护新机制中第5项主要任务:“全面推进耕地质量等级变更和评价。”(责任单位:利用司、整理中心),二、成果完善依据任务与工作基础,-19-,国土资厅函【2011】1115号工作任务之一:成果补充完善目标任务:以农用地分等工作成果为基础,通过开展相关补充调查,更新有关资料数据,形成全国31个省(区、市)与最新土地调查成果一致的耕地质量等级成果。今后每6年或10年全面更新一次。,二、成果完善依据任务与工作基础,-20-,工作任务之二:年度变更试点目标任

10、务:2011年安排福建、广东2个试点(探索方法)2012-2013年逐步扩大试点。两项任务之间关系:承前启后,在成果完善的基础上开展年度变更工作,培养年度变更能力。要区别完善、变更、更新关系。,二、成果完善依据任务与工作基础,-21-,年度变更,年度变更(定期更新),二、成果完善依据任务与工作基础,-22-,补充完善是年度变更和定期更新的基础。,二、成果完善依据任务与工作基础,成果基础:分等国家级成果,-23-,总体偏低集中性复合性互补性,-24-,胡焕庸线36%国土96%人口,11位院士参加了分等论证。扩量、提质和增效;边际耕地的合理利用;原来国土部也知道研究质量问题;回去就组织林地分等。,

11、国家博物馆成果展览,-26-,全国农用地分等成果在国博作为标志参观点展出,得到中央领导的充分肯定;中央媒体对这个展位做了大量深度报道。,二、成果完善依据任务与工作基础,-27-,二、成果完善依据任务与工作基础,温家宝总理考察我部在观看全国农用地分等成果展时说:“这是我们的家底。保护好农用地,关系到子孙后代”。徐部长在关于提高对耕地质量的认识及建设问题的调研报告批示“抓紧实实在在地实施为重”、开展耕地质量等级监管的情况与建议批示“加快政策制定”,以及关于提升耕地质量的建议(家宝总理批给我部)批示“要掌握主动权”。,-28-,2012年5月23日晚21:0022:00,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副主任

12、郧文聚做客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政务之通栏目,二、成果完善依据任务与工作基础,-30-,全国等别面积累积曲线,提升,退化,-31-,-32-,B,B,A,A,全国农用地等别序列景观,3等地共995.93103hm2,占农用地分等评定面积的0.80%。图为湖北省荆州市3等地景观照片,1等地共92.26103hm2,占农用地分等评定面积的0.13%。图为湖南省湘潭市1等地景观照片,2等地共299.81103hm2,占农用地分等评定面积的0.24%。图为湖北省宜昌市2等地景观照片,-33-,全国农用地等别序列景观,15等地共4412.17103hm2,占农用地分等评定面积的3.53%。图为内蒙古乌

13、兰察布市15等地景观照片,13等地共10026.65103hm2,占农用地分等评定面积的8.01%。图为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13等地景观照片,14等地共6468.56103hm2,占农用地分等评定面积的5.17%。图为甘肃省陇南市14等地景观照片,-34-,中国耕地等别分异 特性及其对耕地保护的影响,农业工程学报,2011年第11期中:1.全国标准亩总量:全国1等地为标准,总量为6.9亿亩;广东平均等别5.4等为准,总量10.3亿亩 2.全国平均基本农田保护率为86.4%:上海、广东、江苏、湖北等4个省份能够保证划定的基本农田全部都是优等地和高等地;江西、河南等17个省份不得不划入中等地;山西

14、、黑龙江等10个省份不得不划入低等地,-35-,全国31个省份农用地标准亩分布情况,-36-,二、成果完善依据任务与工作基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解决成果现势性问题(所有省份)解决比例尺精度问题(约26个省份)解决成果数字化问题(内蒙古、黑龙江)与上一轮工作比较,难度降低很多:1.县级矢量化工作大量减少 2.县级野外调查工作大量减少 3.参数体系成熟,返工处理减少,-37-,三、农用地分等基本思路与主要过程,什么样的耕地是质量好的耕地?好地应该有好的表现好地,生产能力应该高,产量高(分等)怎么认识产量高?好地,值钱,价值高(定级)怎么认识价钱高,收益高?都种粮食,那块更值钱?农业用途下哪块更值钱

15、?转变用途时哪块更值钱?,三、农用地分等基本思路与主要过程,如何科学识别好地:直接方法(实践的方法)间接方法(理论的方法)实践方法一:种一茬?谁来种?在哪里种?什么时间种?种什么?投入水平?管理水平?实践方法二:卖一块?谁来买?卖给谁?卖来做什么?各种干预?能不能都卖了?,三、农用地分等基本思路与主要过程,如何科学识别好地:理论的方法选择一条路?土壤学家/地理学家/经济学家我们的方案:标准耕作制度、标准粮、光温生产潜力、产量比、自然质量分、土地利用系数、土地经济系数、自然等、利用等、等可比序列(从区域到全国)多方法综合多层次成果,(一)基本思路,土地自然等,土地生产力,自然质量分Cl,土壤因素

16、,气候因素,总辐射,光合潜力,光温潜力,气候潜力,土地利用等,土地等指数,土地等,社会因素,耕作制度,产量比,Kl,Kc,?,三、农用地分等基本思路与主要过程,农用地分等的基本思路是考虑天、地、人、生的逐级订正,主要有以下几步:(1)在标准耕作制度的控制下,从指定作物光温(气候)潜力出发,经作物产量比系数折算成基准作物潜力指数,建立全国可比序列;(2)通过测算土地自然质量分,对光温(气候)理论生产力进行土壤(或土地)修正;计算标准粮和自然质量等指数,按指数高低划分自然等。,-42-,主要计算过程,-43-,等别层次:揭示了土地开发利用的潜力光温生产潜力 自然质量等 利用等 综合等,因素法计算C

17、Lij,CLij指定作物的农用地自然质量分;i分等单元编号;j指定作物编号;k分等因素编号;m分等因素的数目;fijk第i个分等单元内第j种指定作物第k个分等因素的指标分值,取值为(0100;Wk 第k个分等因素的权重。,不同地块因素分值不同,通过工程措施改了分值,就改了等。,三、农用地分等基本思路与主要过程,说明:农用地分等成果补充完善工作行政协调难度大,技术性强,需要行政管理到位,技术支撑有为,才能做好,而不是部署下去就能顺利完成的简单工作。,-46-,四、补充完善工作流程与方法步骤,分县补充完善基础资料,省级成果汇总和自检,分县建立农用地分等基础数据库,新县级农用地分等单元图,分县成果核

18、实和确认,分县计算质量等别并转换成国家等,分县完善分等因素图,分县编制补充完善成果,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成果,分县整理分等成果,确认分等参数体系,全省成果验收及上报,农用地分等成果完善工作流程,-47-,提前考虑与宗地编码衔接,第一步:分县整理分等成果,确认分等参数体系,省级统一组织分县整理上一轮农用地分等成果 梳理和确认各县农用地分等所采用的因素指标区,标准耕作制度,指定作物及其光温(气候)生产潜力指数,产量比系数,分等因素及其分级、赋分、权重,利用系数等值区划分结果和和经济系数划分结果。,-48-,第二步,分县补充完善基础资料第三步,分县完善分等因素图,省县合作,以上一轮的分等因素图为基础,完

19、成县级分等因素图的完善工作:1.根据收集到的最新土壤资料,补充完善县域内耕地的土壤有机质含量、表层土壤质地、有效土层厚度、剖面构型、障碍层距地表深度、土壤酸碱度、盐渍化程度、地表岩石露头度等分等因素属性值,形成最新分等因素图。,-49-,第二步,分县补充完善基础资料第三步,分县完善分等因素图,2.应用土地整治、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和农田水利建设等补充调查资料 确定新增耕地和整治耕地的土层厚度、地形坡度和灌溉保证率等分等因素属性值,并进一步完善分等因素图。未开展上述工作的区域,土层厚度、地形坡度和灌溉保证率等仍采用上一轮分等数据。,-50-,第二步,分县补充完善基础资料第三步,分县完

20、善分等因素图,3.应用重点区域的耕地投入产出和经济效益的样点补充调查数据资料 按照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的要求形成最新的土地利用系数等值区图和土地经济系数等值区图。未开展样点补充调查的区域,仍沿用上一轮分等工作采用的土地利用系数和土地经济系数。,-51-,-52-,特点:全覆盖,整体稳定,局部变化,相对准确,技术要点:分等因素图处理(),重庆 市丰都矢量化土壤图属性,-53-,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资料,-54-,-55-,因素分值图是重要的中间成果,提供电子图即可,图面整饰等工作酌情开展。对于基础数据,三步走战略。上一轮,填上就行;这一轮完善,要说明是依据什么填的;下一轮,就要评价填的准确度(地形坡

21、度)。,万柏林区地势,中国农业科学文献:县级中大比例尺以土地类型划分为基础进行农用地分等的方法论研究。土地类型划分为10个土地综合类、42个土地综合亚类和309个土地利用综合体。,不能按单元多少算工作量!,块、条、片、丁,第四步,确定最新县级分等单元图第五步,分县建立分等基础数据库,省级统一收集比例尺不小于1:1万的最新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成果,提取耕地图斑,形成最新分等单元图,重点保留耕地图斑的行政代码、图斑编号、地类代码、坡度、面积等数据、(宗地编码)。将指定作物潜力指数、产量比系数等基本参数导入各分等单元;分县将分等因素图、系数等值区图与分等单元图叠加形成分县的农用地分等基础数据库。,-60

22、-,第六步,分县计算耕地质量等别并转换成国家等,技术要点:等别转换 应用上一轮省等与国家等的转换关系,将分县成果转换为国家等。为保证成果衔接,要求数据库中未转换等和转换等并存,转换前等别划分按地方规则做,保证反馈核实可以顺利开展。转换后自然等400分1个等、利用等和综合等200分1个等,整段划分,下含上不含。,-61-,照片,-62-,第七步,分县编制补充完善成果第八步,分县补充完善成果核实与确认第九步,省级成果汇总和自检第十步,全省补充完善成果验收及上报,各县要结合上一轮分等成果,组织县内长期从事土地管理、农业生产的乡镇技术骨干对完善后的成果进行实地核实与确认。发现问题的要及时组织修改完善。

23、成果质量:技术数据相对客观、技术方法可靠(5万土壤图精度 不够的问题要客观辩证的看)。,-63-,说明:各省要按时间点完成,有条件的省可以提前完成。因素分值图处理、数据库建设等环节,省级技术承担单位一定要加强技术指导。因素分值图处理环节工作量大、技术难度大,但是这一步是建立成果年度变更的基础性工作,十分重要。合理划分县级和省级承担的工作任务。,四、补充完善工作流程与方法步骤,-64-,五、县级、省级数据库建设,5.1分等数据库内容和形式内容上具有复杂性:原始数据、中间数据和结果数据,同区域和计算方法有关。县级数据、省级数据和国家级数据,同比例尺精度有关。形式上:电子表格;地理信息数据库关心重点

24、:县级库:基础扎实,重在属性 省级库:重在逻辑,底图不完备,-65-,5.2 县级数据库建设,县级库建设的地图学基础:通过二次调查都已经解决解决掉了,坐标系、投影、线状地物、行政界线。县级库建设的关键是属性数据。将指定作物光温(气候)生产潜力指数、产量比系数等基本参数和分等因素属性值、土地利用系数、土地经济系数导入各分等单元,形成分县的农用地分等基础数据库。,-66-,简单处理:,县级计算等别基础数据库 至少包含两个表单:表单1为各单元计算等别所需的全部属性,必需含分等因素属性、自然质量分、利用系数、经济系数、等别指数、等别和面积等属性。表单2为记分规则表包括指标区及其分等因素、分级、分值、权

25、重表。县级最终结果库 数据库转换后的利用等指数和转换后的利用等,将来同耕地宗地编码一一对应。,-67-,5.3 省级数据库建设,单元需要结合省级土地变更调查底图自行编制,数据结构全国统一。上一轮采用的是部信息中心1996年50万土地利用现状图。技术要点:省级汇总是形成系列成果的需要,建议采用追溯法进行。必须满足县域内等别不缺失,等别面积不变化的要求。,-68-,示意法汇总(建议不采用)简单、灵活、快速,汇总后形不成汇总数据库,不便于数据分析、管理。制图综合法汇总 较难适应自然质量等、利用等和经济等多个专题成果图的综合汇总,无法有效的确定汇总单元的属性、等别和面积。,追溯法内涵(建议采用)基于一

26、定的汇总底图,通过建立相同权属、地类和等别的县级分等单元与具有相同权属、地类的省级汇总单元的多对一的追溯关系,依据追溯关系确定省级汇总单元等别、面积和属性的汇总方法。分等成果在汇总前后权属不变化、地类不缺失、等别范围不缺失、面积不改变,而且可以从省级汇总单元追溯查询到对应的县级分等单元。,追溯法要点,初步确定汇总单元确定汇总单元等别建立追溯关系或分等别系列建立追溯关系确定汇总面积挂接其他属性,追溯关系表,建立数据分类统计表,旱地4、5、4,60个,对应3个省级单元,旱地4、6、5,272个,对应6个省级单元,50万追溯法汇总要点,1.统一底图要求2.等别依据县级分等结果经验性确定3.地类依据地

27、形和土地利用经验性确定4.地类与等别组合类型不缺是关键5.追溯关系靠信息技术处理6.建议分县汇总分县检验,确保符合规律7.实现县级成果插图从看清到看得清的转变,江西省做法:基于软件的追溯法省级汇总等别判读建立对应关系面积汇总属性挂接与修正,-77-,陕西省做法:基于色簇的追溯法省级汇总图层叠置县分等单元转换点层的多属性集簇簇点颜色设置簇点视角汇总分割含异簇点的省级汇总单元省县级单元对应关系表的建立省级汇总单元属性赋值,-78-,重庆市做法:人工干预下的追溯法省级汇总空间对应关系建立方法对应关系的处理原则等别和等指数汇总面积汇总,-79-,总的原则:省县有追溯关系,以县为单位,等别不缺失,面积没

28、变化,同时兼顾地类。1.50万图上提取需要地类,如耕地,未利用地 2.50万图上提取县界,-80-,5.5 省级汇总步骤,3.应用乡镇界大致切割50万图上相应县的耕地图斑,初步形成汇总单元4.切割后后续工作:原则:保持原有耕地图斑相对完整 耕地内细碎图斑归入相应耕地图斑;耕地外细碎图斑删除。5.以县为单位初步编号,将该汇总单元图作为中间成果保存,-81-,5.5 省级汇总步骤,-82-,5.5 省级汇总步骤,6.以县为单位落实土地利用地类原则:以县为单位,地类不缺失两种操作:县内没有而图上有的地类,删除或调整;县内有而图上没有的地类,分割、补充或是调整。具体要求:某县灌溉水田自然等分了2345

29、6五个等别,利用等分了345三个等别,经济等分了456789六个等别,那么部图上该县内至少要有6个地类为灌溉水田的汇总单元。,某县级单位,50万图上的该县级单位,添加,删除,处理前,处理后,分割,7.汇总单元重新编码,单元图第二次保存8.以县为单位分地类落实农用地等别 依据空间大致对应的关系,将各地类上的三个等别系列的等别落实在汇总单元上9.落实省县单元的追溯关系 根据汇总单元的等别,建立县内该地类等别单元与相应汇总单元的追溯关系,在县级成果单元上加注省级单元编号,-84-,5.5 省级汇总步骤,10.落实省级汇总单元面积和属性 省级汇总单元对应县级单元的面积和即为省级单元面积 省级汇总单元对

30、应县级单元中面积最大单元的属性即为汇总省级单元的属性 由于每一个汇总单元在三个等别系列中对应县级单元的数目不完全相同,因此每个汇总单元可以有自然等面积、利用等面积和经济等面积等三个面积。,-85-,5.5 省级汇总步骤,11.由于农用地等别数较多,允许汇总图上较大的单元赋一个较小的面积,反之也可以。12.总体效果:在50万图上按县统计等别数据、按地类统计等别数据和按等别统计地类数据,同用县级成果统计数据效果一致,唯一区别是省级汇总图上单元数目少了。参考文献:农用地分等图形数据库的追溯法汇总技术,农业工程学报,2008,24(9):59-63,-86-,5.5 省级汇总步骤,县图,县挂图,省图,

31、市图,450万国家图,追溯法应用前景,能够较好的实现成果汇总的数量精度和空间精度,较好的解决了等别缺失和精度降低的问题。一种面向管理,满足国土资源一对一有效管理,易于更新的科学方法。在实践中:小比例尺县级分等挂图制作县级向市级汇总、县级汇总到省级省级向国家级汇总,六、成果完善核心成果与应用概况,核心成果之一:县级因素分值图 县级利用系数等值区图 县级经济系数等值区图 县级等别图 县级分等基础数据库 县级工作报告、技术报告,-89-,六、成果完善核心成果与应用概况,核心成果之二:省级等别图 省级等别基础数据库 省级工作报告、技术报告,-90-,国土资源管理系统 1.土地利用规划 2.基本农田划定

32、 3.耕地保护 4.产能核算 5.土地整治,应用概况,六、成果完善核心成果与应用概况,1.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应用,2.在基本农田划定中的应用,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国土资厅发200951号第三章 基本农田调整和布局要求 调整后的基本农田平均质量等别应高于调整前的平均质量等别,或调整部分的质量等别有所提高。高等别耕地应当优先划为基本农田。低等别基本农田可以调出。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还应编绘调整分析图,将调整前后基本农田分布情况进行叠加分析,重点标注调入、调出基本农田的空间位置、质量等别、地类代码等要素。,2.在基本农田划定中的应用,全市初步划出9个市级基本农田保护区,分布在

33、7个区县内,占52.85%;全市初步划出81个区县级基本农田保护区,分布在13个区县内,占35.61%。,2.在基本农田划定中的应用,九田,绿隔,河流、道路景观廊道,2.在基本农田划定中的应用,补充耕地数量质量实行按等级折算,是按照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降低的原则,利用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和方法,将补充耕地数量、质量与被占用耕地等级挂钩并进行折算,实现耕地占补数量和质量平衡。2008年,浙江省按国土资厅发2007141号文件要求实行了补充耕地数量质量按等级折算试点,多补充耕地40多公顷,多使用补地资金3000多万元。,3.在耕地保护中的应用,补充耕地数量质量按等级折算系数表,3.在耕地保护中的应用,

34、4.在农用地产能核算中的应用,2005年12月29日,温家宝总理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要严格执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决不能搞账面平衡,必须做到面积和产能的双平衡”。省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国办发200552号),在考核耕地保有量的基础上,增加了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补充耕地的面积与质量两个考核标准。,4.在农用地产能核算中的应用,农用地产能是指在一定地域、一定时期和一定的经济、社会、技术条件下所形成的农用地生产能力,分为农用地理论产能、可实现产能和实际产能3个层次。,国土资源大调查“十一五”规划(国土资发20063号)要求,分2007、2008、2009年三个年度分省部署开展全国农用

35、地产能核算。,产能核算数据库是在分等数据库的基础上建立的,为产能核算成果在土地管理领域中的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盐城市农用地可实现单产分布图,盐城市农用地产能核算数据库,4.在农用地产能核算中的应用,4.在农用地产能核算中的应用,我国粮食产销状况与耕地产能分布,利用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成果,结合资源潜力状况,可以合理确定土地整治的重点区域,明确各区域土地整治方向,5.在土地整理复垦开发中的应用,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信息备案中已明确将项目区建设前后耕地平均质量等级和新增粮食产能作为备案信息。,5.在土地整理复垦开发中的应用,农用地定级估价试点县部署分布图,农用地定级估价试点县地价水平分布图,6

36、.在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中的应用,定级估价,海盐县农用地级别图,定级估价,海盐县农用地基准地价图,6.在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中的应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出台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条例,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强化对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的控制和引导,建设项目选址必须贯彻不占或少占耕地的原则,确需占用耕地的,应尽量占用等级较低的耕地,扭转优质耕地过快减少的趋势。在建设用地布局安排时,对于建设项目选址确需占用耕地的,应形成占用不同等级耕地的比选方案,如果不得不占用高等级耕地的,需经论证。,7.在建设用地管理中的应用,8.在116个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

37、中的应用,9.在国家土地整理重大工程中的应用,10.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中的应用,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目标是到2020年全国粮食生产能力达到5500亿公斤以上,比现有产能增加500亿公斤。国土资源部参与粮食增产潜力和区域布局研究,向国家发改委、农业部等16个相关部门提供了全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成果,为全国确定800个产量大县提供了重要依据。,中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产粮大县分布图,成果应用同土地管理工作衔接(一)县国土局、整理中心业务骨干 县内和省内耕地质量分几个等级;每个等级分布特点、主导因素、建设和保护策略、整治潜力和

38、方向,做了哪些工程,还需要做哪些工程,存在什么样的变化趋势,对县域或省域耕地资源安全有什么影响,希望政府处出台什么政策文件或措施等。,2011.11.2 国土报,安徽省淮北国土局烈山分局 赵毅 数质并举保“红线”:依靠科学技术做支持。依据土地潜力、土地利用水平、土地经济水平,科学评定农用地质量等别,通过监测手段及时掌握耕地质量等级动态变化,科学评定区域内耕地产能变化,最终实现对耕地的定位、定量、定性的科学管护。,(二)省规划院、整理中心的技术专家 为什么?耕地:具有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多种生命运动形式的自然的历史的社会经济的综合体。有些耕地天生的就是物质和能量的聚集区域,有些天生的就是输出区

39、域。要保护好、规划好和利用好。,(三)省规划院、整理中心形成政策建议 省作为粮食主产区(或是经济发达省份、西部欠发达省份),分大区的耕地质量保护与建设建议:以守面积为主、以质量建设为主、兼顾生态。整治规划与农业政策协调问题。(平原大棚?)省级耕地保护办法和技术标准问题。,(四)与部门工作关系:农业部门:生产服务型 围绕土壤(培肥)、种子、农药、化肥、耕、播、收。国土资源部:资源保障型 通过耕地条件评价摸清资源家底,通过土地整治实现耕地生产能力保护与建设(成规模改变土地条件,坡改梯、旱改水、土地平整)。耕地等是永久的;地力等是暂时的。,2、农业部地力调查成果汇总方法,地力调查项目验收会,农业部地

40、力评价,(五)战略思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土地管理工作情况的汇报(2011年7月20日,国务院164次常务会议)依据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进一步做好耕地质量等级监测。修订现行农用地分等定级行业标准,及时出台并执行国家标准。,切实实现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 1.北京前年首个破坏耕地罪立案,耕地保护警察 2.道路建设中要增加桥涵比 3.国务院47号文明确应用分等技术方法 4.修路中遇到古树会绕道,遇到集中优质连片的耕地更应该绕道(农耕文明、土地景观)(广东)。,“一张图”工程:基本农田上“一张图”;土地利用规划上“一张图”;分等定级上“一张图”。土地管理中,土地整治中更多的问题会暴露出来,必须提前做

41、好实证研究,将问题引导到正确的解决道路上去。,积极探索耕地质量保护和建设技术途径,专家观点1:部抓耕地质量,为落实共同责任机制找到了抓手。通过监测探索性编制占用耕地和损失产能去向分析的报告,谁占了多少地,消耗掉了多少产能,一清二白。可以促进国务院制定有针对性的耕地质量保护措施,而不是简单的给国土部、国土系统压担子。,专家观点2:汪洋:还祖宗帐,留子孙粮。草:50毫米年降水;树:450毫米年降水 一季壮粮:800毫米年降水 基于耕、园、林、草优化配置的土地整治新模式,按照资源合理利用的规律,实施园地转耕地、林地转园地、牧草地转林地、荒草地转牧草地的农用地资源梯度开发利用模式(土地的耕、园、林、草

42、大整治模式)。,占补平衡走向何方:方向1:继续按照目前的模式硬顶 方向2:弱化这项工作(新加坡、日本、台湾)方向3:找到新出路,搞大整治模式(云南、重庆、广东),明确耕地质量内涵,科学保护耕地专家观点:耕地质量内涵 以数量为前提,以产能为核心,以健康为保证 以用养为基础,以效率为导向,以监管为手段专家观点:耕地保护新战略 守红线,提等级,优布局,严占补,控变化,宣传和实践耕地质量科学内涵,看这个照片您怎么想?,看这个照片您怎么想?,经费渠道,耕地保护经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耕地质量等级再评定费用(工程施工费与设备购置费之和的0.3%-0.65%)。财政部、国土部联合发文,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 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财建【2012】151号):第十二条,土地整治管理支出,含土地整治规划编制、耕地质量等级评价与监测、信息化建设、项目竣工后提高耕地质量等级支出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