腧穴敏化理论简介.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339086 上传时间:2023-10-18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4.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腧穴敏化理论简介.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腧穴敏化理论简介.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腧穴敏化理论简介.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腧穴敏化理论简介.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腧穴敏化理论简介.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腧穴敏化理论简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腧穴敏化理论简介.ppt(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腧穴敏化理论简介,江西省中医院针康部康明非,提要,从腧穴的源流和针灸的现状,简要地分析了长期以来对腧穴概念的错误理解。认为“反应点”是腧穴在人体病理状态下的表现,是个体化的、动态的、激发态的腧穴,也是针灸的最佳治疗点。同时简单介绍了一种新发现的“反应点”热敏点。,一、腧穴的本质,1.什么是腧穴从古至今,我们还不能从形态方面来认识它,只能从功能方面来表述。灵枢九针十二原说,“所言节者,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灵枢小针解:“神者,正气也,客者,邪气也.”灵枢平人绝谷:“故神气者,水谷之精气 也.”灵枢营卫生会:“血者,神气也,故血之 与气,异名同类也。”,神气是人身之正气,是生命活动的

2、表现。神气是活的,是动的,是随生命活动变化着的。生命停止了,神气也就消散了,腧穴也就不存在了。,2.疾病反应点,十二经脉,脏 腑,十五络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二筋经,十二皮部,孙络、浮络,筋肉、骨骼,(1)人体经络联系,(2)腧穴脏腑相关,腧 穴,经 络,脏 腑,(体表),(体内),在生理状态下,人们并不能明显地感受到腧穴的存在。但在病理状态下,与疾病相关的腧穴部位会出现一些变化,病人可以感觉到。如胃肠病可在小腿足阳 明经上出现自发痛,通 过一定的诊察方法,医 生也可以检查出来,如 压痛点。,(3)脏腑病理信息在体表的反应点,灵枢九针十二原:五藏有疾也,应出于十 二原,而原各有所出,明知其

3、原,睹其应,而 知五藏之害矣。”,.腧穴的本质,灵枢九针十二原说:“节之交,三百六十五会,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何为其要?腧穴的概念起源于“反应点”。“反应点”是腧穴在人体病理状态下的表现,是个体化的、动态的、敏化态的腧穴。从“敏化”的角度来认识腧穴就抓住了其要领。,二、敏化点,1.敏化的表现形式灵枢经筋“以痛为腧”。素问缪刺论“疾按之,应手如痛,刺之傍三痛,立已。”灵枢五邪“以手疾按之,快然乃刺之。”灵枢骨空论“切之坚痛如筋者,灸之。”,敏化点,临床上疾病反应点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可分形态改变点和功能改变点。(1)形态改变点 皮下组织和肌肉处出现条索状、结节状改变,皮肤出

4、现皮疹、浅表血管改变和色泽改变等;(2)功能改变点 腧穴力敏化点(压痛、按之快然)、低阻点和皮温改变、热敏点等。它们或单独存在,或相互并存,构成了疾病体表征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反应点的出现规律,“反应点”常出现在经穴部位或邻近,尤其是特定穴。通常的腧穴定位可为寻找反应点指引方向。特定穴:五输穴、原穴、络穴、俞募穴、郄穴、八会穴、八脉交会穴、交会穴。,3.反应点是最佳治疗点,“反应点”不仅是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病理表现,还是针灸治疗的刺激点。刺激“反应点”容易激发感传,使气至病所,因而“反应点”应当是针灸治疗的最佳刺激点。不同的“反应点”各有其大致适宜的刺激方式。如压痛点、压敏点适宜指压和针

5、刺,结节点适宜穴位注射,皮肤丘疹样点适宜挑刺,瘀点适宜三棱针点刺,热敏点适宜艾灸等等,不一而足。,4.反应点的时变性,反应点是随着人体病理状况变化而变化的。类型变化 部位变化 强度变化,5.一种新发现的反应点热敏点,我们在临床灸疗中,发现了一种新的反应点,未见文献记载,我们称之为“热敏点”。热敏点具有喜热、扩热,透热、传热等特性。以艾热在热敏点上悬灸,患者感觉表皮不热深部热,局部不热远处热,不感到灼痛,而感觉舒适。以相同的艾火,相同的距离,在热敏点旁开的非热敏点上施灸,没有深透远传的现象,很短时间就会出现灼痛。在热敏点上施灸容易激发出感传,气至病所。所以比一般的温和灸可以显著地提高疗效。普通灸

6、法则未见感传出现。,热敏点,研究始于1988年。我们在临床施灸过程中发现了一些现代科学、现代医学无法解释的奇异的生命现象。,(1)透热:灸热从施灸点皮肤表面直接向深部组织穿透,甚至直达胸腹腔脏器。,(2)扩热:灸热以施灸点为中心向周围扩散。,(3)传热:灸热从施灸点开始循经脉路线向远部传导,甚至达病所。,(4)局部不(微)热远部热:施灸部位不(或微)热,而远离施灸部位的病所处感觉甚热。,(5)表面不(微)热深部热:施灸部位的皮肤不(或微)热,而皮肤下深部组织甚至胸腹腔脏器感觉甚热。,(6)产生其他非热感觉:施灸(悬灸)部位或远离施灸部位产生酸、胀、压、重、痛、麻、冷等非热感觉;,(7)上述灸感传导之处,病症随之而缓解:,悬灸风门穴,热胀感向肩部传导,多年肩痛立即缓解;悬灸阳陵泉穴,热胀感向腰部传导,多年腰部困重紧痛感立即缓解;悬灸三阴交,热流传至下腹部,几次治疗后盆腔积液明显改善;悬灸天枢穴,热流直透腹腔,几次治疗后,多年紊乱的肠功能明显改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