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成原理考研.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342744 上传时间:2023-10-18 格式:PPT 页数:105 大小:9.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组成原理考研.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5页
计算机组成原理考研.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5页
计算机组成原理考研.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5页
计算机组成原理考研.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5页
计算机组成原理考研.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计算机组成原理考研.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组成原理考研.ppt(10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本课程地位,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与工作原理,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基本设计技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复杂数字系统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为学习本专业后续课程和进行与硬件有关的技术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所设置课程中的地位极为重要,由ACM和IEEE/CS联合教程专题组1990年发表的Computing Curricula 1991、2001年3月发表的Computing Curricula 2001 和2005年9月发表的Computing Curricula 2005中都将本课程列为计算机专业的主干课

2、程。64学时,其中实验8学时。本课程主要是以一个简化了的但又是完备的单处理机系统为例讲解计算机的组成原理和内部运行机制,包括运算器部件、控制器部件、存储器子系统、输入/输出子系统(总线与接口等)与输入/输出系统设备,按照各自的功能、组成、设计、实现、使用等知识进行组织。,计算机组成原理(第三版),白中英主编,科学出版社。Computer Organization and Architecture,Designing for Performance,Fifth Edition计算机组织与结构性能设计(第五版/影印版),William Stallings著,Prentice Hall/Pearso

3、n,高等教育出版社(国外优秀信息科学与技术系列教学用书)。,参考书目录,学时分配,6学时,4学时,计算机硬件系统组成(章节分配),运 算 器,控 制 器,主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总线和I/O接口,高速缓存,虚拟存储器(磁盘设备),第一部分(2,3章),第二部分(5,6章),第三部分(4,7,8章),第四部分(9,10章),第1章 计算机系统概论(目录部分),1.1 计算机的语言 1.2 计算机的硬件1.3 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1.4 电子计算机的发展简史1.5 计算机的应用1.6 计算机网络1.7 习题与作业,第1章 计算机系统概论(计算机的语言),计算机语言分为低级语言(机器语言、汇编

4、语言)和高级语言两类。也可分为机器语言、通用的编程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第1章 计算机系统概论(计算机的语言),计算机的语言 自然语言:人类相互交流信息所用的语言。高级语言:和自然语言接近并能为计算机接受的语言,这种语言被称为计算机的高级语言。BASIC,PASCAL,C,JAVA.机器语言:由二进制代码表示的指令组成,计算机能直接执行的语言,这种语言被称为机器语言.汇编语言:符号式(助记符mnemonic symbol)程序设计语言。MOV AX,BX,第1章 计算机系统概论(计算机的语言),需要进一步说明的地方:机器语言:计算机所能识别的语言只有机器语言,即由0和1构成的代码。但通常

5、人们编程时,不采用机器语言,因为它非常难于记忆和识别。汇编语言:实质和机器语言是相同的,都是对硬件操作,只不过指令采用英文缩写的标识符,更容易识别和记忆。高级语言:指更接近于人们日常使用的书面语言、用来编制程序的语言,高级语言主要是相对于汇编语言而言,它并不是特指某一种具体的语言,而是包括了很多编程语言,如目前流行的VB、VC、Delphi等,这些语言的语法、命令格式都各不相同。(经过编译和解释两种方式“翻译”成目标代码(机器语言),才能被计算机识别),第1章 计算机系统概论(计算机的语言),1、指令是对计算机进行程序控制的最小单位。所有的指令的集合称为计算机的指令系统。,2、指令格式,3、工

6、作原理 不断的取指令和执行指令,最后将计算的结果放入指令指定的存储器地址中。,例如:ADD AX,BX,BASIC语言语句:LET d=b*b-4*a*c,机器语言:1.MUL B B;b2 送B 2.MUL A E;4a 送入A3.MUL A C;4ac 送A4.SUB B A;b2 4ac送B 5.MOV D B;b2 4ac从B 送到DA aB bC cD dE 4,将指令存放在相邻的存储单元中:,n MUL n+7 n+7;b2 送B n+1 MUL n+6 n+10;4a 送入An+2 MUL n+6 n+8;4ac 送An+3 SUB n+7 n+6;b2 4ac送B n+4 MO

7、V n+9 n+7;b2 4ac从B 送到Dn+5 HLT;停机指令n+6 an+7 bn+8 cn+9 dn+10 4,计算机的硬件(Hardware)组成(计算机的硬件系统是指构成计算机的所有物理部件的集合。通常这些部件是由电子磁性、光元器件、机械等物理部件组成)算盘 运算器纸 存储器笔 输入/输出设备大脑 控制器,第1章 计算机系统概论(计算机的硬件),CPU(中央处理器),第1章 计算机系统概论(计算机的硬件),运算器,存储器,I/O设备,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控制器,CPU,I/O接口,I/O设备,I/O接口,组成计算机的基本部件有中央处理器CPU(运算器和控制器)、存储器和

8、输入、输出设备。,运算控制部件(CPU),存储器,输入/输出,输入/输出,地址总线AB,数据总线DB,控制总线CB,第1章 计算机系统概论(计算机的硬件),图1.1 以总线连接的计算机框图,第1章 计算机系统概论(计算机的硬件),总线分类:,一个功能部件内部的总线,CPU内,单机系统各功能部件间的总线,连接不同系统的总线,第1章 计算机系统概论(计算机的硬件),总线结构:1.面向CPU的双总线结构,优点:简单,对总线传输速率要求低,缺点:I/O设备与内存交换信息需经CPU,CPU效率低,第1章 计算机系统概论(计算机的硬件),总线结构:2.单总线结构,优点:设备扩充、增删方便、灵活,缺点:分时

9、使用总线,第1章 计算机系统概论(计算机的硬件),总线结构:3.面向存储器的双总线结构,优点:存取速度提高,减轻了系统总线负担,缺点:硬件成本高,总线控制逻辑复杂,第1章 计算机系统概论(计算机的硬件),总线结构:4.PC机常用总线结构,按相对于CPU或其它芯片的位置可分为 片内总线:在CPU内部,寄存器之间和算术逻辑部件ALU与控制部件之间传输数据所用的总线。片外总线:是CPU与内存RAM、ROM和输入/输出设备接口之间进行通讯的通路。,按总线的功能可分为 地址总线(ABus),数据总线(DBus),控制总线(CBus)按总线的层次结构可分为 CPU总线:包括地址线(CAB)、数据线(CDB

10、)和控制线(CCB),它用来连接CPU和控制芯片。存贮总线:包括地址线(MAB)、数据线(MDB)和控制线(MCB),用来连接存储控制器和DRAM。系统总线:也称为I/O通道总线,包括地址线(SAB)、数据线(SDB)和控制线(SCB),用来与扩充插槽上的各扩充板卡相连接。系统总线有多种标准,以适用于各种系统。外部总线:用来连接外设控制芯片,如主机板上的I/O控制器和键盘控制器。包括地址线(XAB)、数据线(XDB)和控制线(XCB)。,第1章 计算机系统概论(计算机的硬件),总线结构:4.PC机常用总线结构,注意:CPU总线、存储总线、外部总线在系统板上,不同的系统采用不同的芯片集。这些总线

11、不完全相同,也不存在互换性问题。系统总线是与I/O扩充插槽相连的,I/O插槽中可插入各式各样的扩充板卡,作为各种外设的适配器与外设连接。系统总线必须有统一的标准,以便按照这些标准设计各类适配卡。我们要讨论的总线就是系统总线,各种总线标准也主要是指系统总线的标准(PC机上的系统总线又可分为ISA、EISA、VESA、PCI、AGP等多种标准)。,第1章 计算机系统概论(计算机的硬件),总线结构:4.PC机常用总线结构,按总线在微机系统中的位置可分为:机内总线:上面介绍的各类都是机内总线。机外总线(Peripheral Bus 外设总线):指与外部设备接口的总线,实际上是一种外设的接口标准。说明:

12、目前PC机上流行的接口标准:IDE、SCSI、USB和IEEE1394,前两种主要是与硬盘、光驱等IDE设备接口,后面两种新型外部总线可以用来连接多种外部设备。,第1章 计算机系统概论(计算机的硬件),总线结构:4.PC机常用总线结构,(5)局部总线 在以Windows为代表的图形用户接口(GUI)进入PC机之后,要求有高速的图形描绘能力和I/O处理能力。这不仅要求图形适配卡要改善其性能,也对总线的速度提出了挑战。实际上当时外设的速度已有了很大的提高,如硬磁盘与控制器之间的数据传输率已达10MB/s以上,图形控制器和显示器之间的数据传输率也达到69MB/s。通常认为I/O总线的速度应为外设速度

13、的35倍。因此原有的ISA、EISA已远远不能适应要求,而成为整个系统的主要瓶颈。,第1章 计算机系统概论(计算机的硬件),总线结构:4.PC机常用总线结构,(5)局部总线 局部总线是PC体系结构的重大发展。它打破了数据I/O的瓶颈,使高性能CPU的功能得以充分发挥。从结构上看,所谓局部总线是在ISA总线和CPU总线之间增加的一级总线或管理层。这样可将一些高速外设,如图形卡、硬盘控制器等从ISA总线上卸下而通过局部总线直接挂接到CPU总线上,使之与高速的CPU总线相匹配。局部总线可分为三种:专用局部总线:如NEC、Dell、HP等,为自己系统开发的专用总线,用于图形处理、网络传输等.它们是非标

14、准的,不能通用,也不被广大兼容机采用。VL 总线(VESA Local Bus)PCI 总线 VL 总线和PCI 总线都是通用总线,但VL 总线只是适用于486的一种过渡标准,目前已经淘汰。586以上档次的微机普遍采用PCI 总线。,第1章 计算机系统概论(计算机的硬件),总线结构:4.PC机常用总线结构,CPU(微处理器)介绍,微处理器主流厂家大型机IBM、SUN微机Intel、AMD嵌入式ARM、MIPS中国芯:龙芯,MIPS公司:Microprocessor without interlocked piped stagesARM公司:Advanced RISC Machine,微处理器发

15、展简史,微处理器IBMIntelAMD(Advanced Micro Devices)(超微),微处理器的发展(机械时代),第1章 计算机系统概论(计算机的硬件),微处理器的发展,第1章 计算机系统概论(计算机的硬件),微处理器的发展,第1章 计算机系统概论(计算机的硬件),微处理器的发展,第1章 计算机系统概论(计算机的硬件),微处理器的发展,第1章 计算机系统概论(计算机的硬件),微处理器的发展,第1章 计算机系统概论(计算机的硬件),微处理器的发展(进入机电时代),第1章 计算机系统概论(计算机的硬件),微处理器的发展,第1章 计算机系统概论(计算机的硬件),微处理器的发展,第1章 计算

16、机系统概论(计算机的硬件),微处理器的发展,第1章 计算机系统概论(计算机的硬件),微处理器的发展,第1章 计算机系统概论(计算机的硬件),”晶体管之父”的肖克利(W.Shockley)博士,诺宜斯(N.Noyce)、摩尔(R.Moore)、布兰克(J.Blank)、克莱尔(E.Kliner)、赫尔尼(J.Hoerni)、拉斯特(J.Last)、罗伯茨(S.Boberts)和格里尼克(V.Grinich)八叛逆,仙童半导体公司FairChild,集成电路之父杰克基尔比,微处理器的发展-英特尔Intel(Integrated/Electronics)的元老,第1章 计算机系统概论(计算机的硬件)

17、,摩尔,诺宜斯,葛洛夫,Intel微处理器发展历史4004,第1章 计算机系统概论(计算机的硬件),1971年11月Intel面世了微处理器4004。这款芯片的架构为4bit。4004 是英特尔推出的第一款微处理器。这一突破性的发明最先应用于 Busicom 计算器,为无生命体和个人计算机的智能嵌入铺平了道路。晶体管数量:2,300速度:108 KHzIntel的第一款微处理器是给日本人做计算器用的,Intel微处理器发展历史8008,第1章 计算机系统概论(计算机的硬件),1972 年:8008 微处理器诞生8008 的性能是 4004 的两倍。1974 年,Radio Electronic

18、s发表的一篇文章指出一款名为 Mark-8 的设备采用了 8008。Mark-8 是第一批家用计算机之一,而以今天的标准来看该产品很难进行构建、维护和操作。晶体管数量:3,500速度:200 KHz,Intel微处理器发展历史8080,第1章 计算机系统概论(计算机的硬件),1974 年:8080 微处理器8080 有幸成为了第一款个人计算机 Altair 的大脑。Altair 这个名称是源星际旅行电视节目中一个星际飞行计划(Starship Enterprise)的目的地名称。计算机爱好者花费 395 美元即可购得 Altair 套件。数月内,Altair 的销售量达到数万台,造成了电脑销售

19、历史上第一次缺货现象。晶体管数量:6,000速度:2 MHz,Intel微处理器发展历史808*,第1章 计算机系统概论(计算机的硬件),1978 年:8086-8088 微处理器英特尔成功将 8088 销售给 IBM全新的个人计算机部门,使得 8088 成为了 IBM 全新热销产品-IBM PC 的大脑。8088 的大获成功使英特尔顺利跻身财富 500 强之列,财富杂志将该公司评为“七十大商业奇迹之一(Business Triumphs of the Seventies)”。晶体管数量:29,000速度:5 MHz,8 MHz,10 MHz,Intel微处理器发展历史286,第1章 计算机系

20、统概论(计算机的硬件),1982 年:286 微处理器286 也称为 80286,是英特尔第一款具有完全兼容性的处理器,即可以运行所有针对其前代处理器编写的软件。这一软件兼容性也成为了英特尔处理器家族一个恒久不变的特点。该产品发布后的 6 年内,全世界基于 286 处理器的个人计算机便达到了大约 1,500 万台。晶体管数量:134,000速度:6 MHz、8 MHz、10 MHz、12.5 MHz,Intel微处理器发展历史386,第1章 计算机系统概论(计算机的硬件),1985 年:英特尔 386 微处理器英特尔 386 微处理器采用 275,000个晶体管约是最初的 4004 处理器的

21、100 多倍。它是一个 32 位的“多任务”芯片即可以同时运行多个程序。每秒可以处理500万条指令,并 且可以运行所有流行的操作系统包括Windows*晶体管数量:275,000速度:16MHz、20MHz、25MHz、33MHz,Intel微处理器发展历史486,第1章 计算机系统概论(计算机的硬件),1989 年:英特尔 486 DX CPU 微处理器 下一代处理器英特尔 486 处理器真正意味着您从命令形式的进入到了point-and-click的计算时代。英特尔 486 处理器首次采用内建的数学协处理器,将负载的数学运算功能从中央处理器中分离出来,从而显著加快了计算速度。晶体管数量:1

22、20 万速度:25MHz,33MHz,50MHz,Intel微处理器发展历史奔腾,第1章 计算机系统概论(计算机的硬件),1993 年:英特尔奔腾处理器英特尔 奔腾处理器支持计算机更轻松的集成“现实世界”数据,如语音、声音、手写 体和图片等。晶体管数量:310 万速度:60MHz、66MHz,Intel微处理器发展历史奔腾II,第1章 计算机系统概论(计算机的硬件),1997 年:英特尔奔腾II 处理器汇集 750 万个晶体管的英特尔 奔腾 II 处理器采用了英特尔 MMX 技术。该技术专门设计用于高效处理视频、音频和图形数据。它采用创新的单边接触(S.E.C.)卡盒推出,同时还集成了高速的高

23、速缓存内存 芯片。晶体管数量:750 万速度:200MHz、233MHz、266MHz、300MHz,微处理器的发展,第1章 计算机系统概论(计算机的硬件),Intel微处理器发展历史奔腾III,第1章 计算机系统概论(计算机的硬件),1999 年:英特尔奔腾III处理器英特尔 奔腾 III 处理器采用了 70 条新指令互联网 SIMD 流指令扩展,显著增强了高级图像、3D、音频流、视频和语音识别应用的性能。处理器采用 0.25 微米技术制造。晶体管数量:950 万速度:650MHz 至 1.2GHz,Intel微处理器发展历史奔腾4,第1章 计算机系统概论(计算机的硬件),2000 年:英特

24、尔 奔腾 4 处理器 处理器首次采用4,200万个晶体管和 0.18 微米的电路线。晶体管数量:4,200 万速度:1.30、1.40、1.50、1.70、1.802001 年 8 月:英特尔 奔腾 4 处理器达到 2 GHz 里程碑2002 年 11 月:含超线程(HT)技术的英特尔 奔腾 4处理器英特尔在全新英特尔 奔腾 4 处理器 3.06 GHz上推出其创新超线程(HT)技术。,1998年英特尔发布了Pentium II Xeon处理器。第一代Xeon采用了同Pentium II一样的SECC封装,但是使用了Slot2接口。Xeon将处理器的二级缓存放在了处理器板上,、使用的是1MB甚

25、至2MB的全速二级缓存(Pentium II的二级缓存是以处理器主频的二分之一工作的),而且采用的是Intel自行开发的静态缓存(其原理还是不大清楚)能够提升缓存的工作效率。另外提升了SMP能力,配合450NX芯片组可以支持最大8个处理器共同工作。另外Intel还为工作站推出了450GX芯片组,支持双至强工作和2GB ECC内存!,Intel服务器级芯片Xeon(至强),第1章 计算机系统概论(计算机的硬件),Intel服务器级芯片安腾,第1章 计算机系统概论(计算机的硬件),2001年英特尔发布了ItaniumItanium处理器是英特尔第一款64位元的产品.在Itanium处理器中体现了一

26、种全新的设计思想,完全是基于平行并发计算而设计(EPIC).2002年英特尔发布了Itanium 2处理器Itanium 2处理器是以Itanium架构为基础所建立与扩充的产品,通过模拟运行可以兼容32位运算.Itanium 2具有6.4GB/sec的系统总线带宽、最高达到16MB的L3缓存。,微处理器的发展,第1章 计算机系统概论(计算机的硬件),2005:Intel Pentium D 处理器(正式揭开了x86处理器多核心时代),Intel微处理器发展历史酷睿,第1章 计算机系统概论(计算机的硬件),2006年:Intel Core 2 Duo 处理器(其E6700 2.6GHz型号比先前

27、推出之最强的Intel Pentium D 960(3.6GHz)处理器,在性能方面提升了40%,省电效率也增加40%,Core 2 Duo处理器内含2.91亿颗晶体管。),2006 年 7 月:英特尔公司发布了十款全新酷睿 2 双核处理器和酷睿 至尊处理器全新处理器可实现高达 40%的性能提升其能效比最出色的英特尔奔腾处理器高出 40%。英特尔 酷睿 2 双核处理器包含 2.91 亿个晶体管。,微处理器的发展,第1章 计算机系统概论(计算机的硬件),2007年:45纳米处理器(英特尔Core 2至尊四核处理器QX9650),微处理器的发展,第1章 计算机系统概论(计算机的硬件),配备80核微

28、处理器的试制主板,位于中央的方形封装中安装了80核微处理器。封装连接2根水管,利用水冷技术冷却封装和芯片。通过连接底板部分的红、黑电源线供电。,微处理器的发展,第1章 计算机系统概论(计算机的硬件),2009年:32纳米处理器?,?,微处理器的发展,第1章 计算机系统概论(计算机的硬件),1、4位微处理器(Intel 4004)2、8位微处理器(Intel 8080)3、16位微处理器(Intel 8086/8088,80286)4、32位微处理器(Intel 80386/80486/Pentium)5、64位微处理器(Intel Itanium 安腾处理器),微处理器的发展,第1章 计算机系

29、统概论(计算机的硬件),AMD微处理器发展历史K5,第1章 计算机系统概论(计算机的硬件),AMD处理器被人们广泛了解是从AMD K5开始的。AMD K5内建430万晶体管,350nm工艺。K5 是AMD 公司第一块自行设计的处理器,时钟频率有90MHz、100MHz、120MHz 等几款。由于推出的时间较晚,因此刚一推出就面临着被Intel 公司淘汰出局的悲惨命运。,AMD微处理器发展历史K6-2,第1章 计算机系统概论(计算机的硬件),在AMD K6时代最为有名的是AMD K6-2。K6-2是相当成功的产品,主因归于低价电脑的盛行AMD K6-2处理器采用了0.25微米五层金属工艺制造,内

30、含930万个晶体管。AMD K6-2的最大特色是采用了3DNow!技术。采用3DNow!技术的K62,具有单指令多数据(SIMD)性能,即用一条指令便可同时处理多个数据,明显加快了CPU的3D处理速度。K62/300的性能直逼P300,而价格却相对便宜.,AMD微处理器发展历史K6-2+,第1章 计算机系统概论(计算机的硬件),接着AMD推出了K6-2+和K6-3型处理器。这两款产品都可以看作K6-2的升级版,其中K6-3比K6-2+先推出。这两款处理器与K6-2的区别在于二级缓存的不同。K6-2的二级缓存是建立在主板上的,并以外频速度来工作。而K6-3效仿PIII处理器,把二级缓存放进了CP

31、U内部。,AMD微处理器发展历史K7,第1章 计算机系统概论(计算机的硬件),接着就到了AMD K7的时代。Duron(毒龙)处理器是K7时代的低端处理器。Duron(毒龙)的L1和L2 Cache均采用的是全速Cache,运行速度和处理器核心同速,性能和Thunderbird(雷鸟)一样强大。Athlon XP(速龙)处理器是AMD的一款成功之作。Athlon XP(速龙)处理器与雷鸟相比较的改进在于支持SSE指令集并且一级缓存中的数据TLB(转换表缓冲区)由32增加到了40个记录,数据与指令的L1和L2 TLB可以分别独立运行,而且TLB记录能够推断来预先写入。随后Thoroughbred

32、取代了Palomino核心的Athlon XP处理器。在为了应对800MHz前端总线的P4时,AMD又推出了采用512KB二级缓存,333/400MHz前端总线的Barton核心的处理器.,AMD微处理器发展历史K8,第1章 计算机系统概论(计算机的硬件),自从K7架构取得无比辉煌的成功后,AMD就一直秘密进行着自己的下一代处理器K8的研发工作2003年4月22日面向高端服务器市场代号Opteron的AthlonFX正式发布,紧接着在同年9月23日,代号Claw Hammer的Athlon64处理器发布,Athlon64的出现正式宣告PC走向64位运算。AMD为K8增加了一套通用寄存器(Gen

33、eral-purpose Registers,简称“GPR”),使的K8的GPR数量达到16个.,IBM Power系列,第1章 计算机系统概论(计算机的硬件),POWER 是 Power Optimization With Enhanced RISC 的缩写,是 IBM 的很多服务器、工作站和超级计算机的主要处理器。POWER 芯片起源于 801 CPU,是第二代 RISC 处理器。POWER 芯片在 1990 年被 RS 或 RISC System/6000 UNIX 工作站(现在称为 eServer 和 pSeries)采用POWER 的产品有 POWER1、POWER2、POWER3,

34、POWER4,POWER5等。最新是POWER6.,IBM Power系列,第1章 计算机系统概论(计算机的硬件),微处理器发展趋势?,现实的解决方案一:多核(Mulitcore),频率瓶颈由于晶体管数量倍增,会导致硅芯片所需要的电能、耗费功率大幅提升,甚至成几何级数的增加 多核处理器可以解决功耗和性能比的问题目前常见2核、4核、8核、16核68核、80核、2xx核计算能力将2T Flops多核处理器设计包括核间通讯cache设计片内总线设计 总线-NOC(network on chip),现实的解决方案一:挑战,软件怎么利用多核尚未解决操作系统方案一:当作多处理器看待,不能发挥封装在一个核的

35、优点方案二:虚拟化,把多核虚拟为一核,牺牲性能方案三:定制,重写操作系统与编译器,无产品应用软件计算型软件,容易并行信息处理软件,串行的,怎么用多核课程知识更新快速,现实的解决方案一:疑惑,双核是两个单核焊接在一起么四核是两个双核焊接在一起么处理器中其他器件怎么连接Intel、AMD给出不同的答案真假四核,现实的解决方案二:可重构处理器架构,系统架构不固定微处理器可以针对不同的应用修改自己的体系结构达到性能最优、功耗更低的目的不增加硬件开销又称软微处理器在MPSOC中,经常有FPGA等可重构器件,现实的解决方案二:挑战,全新架构,无一定规格硬件设计重构成什么微处理器专用微处理器核有:XML、J

36、AVA、压缩、加密、网络、多媒体软件设计软件架构如何运行软件,有没有其他解决方案?,产业界主导的技术,而非研究机构最强的研究力量都在业界推出既是标准竞争使得对手越来越少,封装与制造工艺 SOCKET、Slot,Socket插座安装CPUSocket 4、Socket 5、Socket 7、Socket 370(Pentium 时代的 CPU 插座从 Socket 4 开始,它有 273 个脚,工作电压为 5V。正是因为它的工作电压太高,所以它并没有怎么流行就被 Socket 5 取代了。Socket 4 只能支持 6066MHz 的 Pentium。)(Socket 370从名字就可以看出 S

37、ocket 370 插座有 370 个管脚。在 Intel 找到了把处理器内核和 L2 缓存很便宜的做在一起的方法之后,它的 CPU 插座从 Slot 回到了 Socket。Socket 370 是基于 Socket 7 的,它不过只是在插座的四边每一边加了一排管脚。首先采用 Socket 370 的是 PPGA 封装的 Celeron,接着是 FC-PGA 封装的 Pentium III 和 Celeron II。同样也有 Socket 370 到 Slot 1 的转接卡。目前 Intel 的主流 CPU 都是 Socket 370 类型的。)Slot1一个狭长的242引脚的插槽Slot1、

38、Slot 2接口标准、Slot A接口标准,运算器运算器是一个数据加工部件,主要完成二进制算术运算及逻辑运算电子计算机中采用二进制数的原因运算规律简单,在电子器件中比较容易实现运算器的位数越多,计算的精度就越高,但是所费的电子器件也越多,成本就高。目前计算机的运算长度一般为8位、16位、32位或64位。,第1章 计算机系统概论(计算机的硬件),第1章 计算机系统概论(计算机的硬件),控制器 控制器是计算机的决策部件,通过指令译码产生各操作控制信号,控制各部件有条不紊地工作设计目标:容量大、速度快、成本低;同时计算机还应具有响应外部突发事件的能力,控制器能在适当的时刻响应这些外部的请求,并作出处

39、理。将解题的程序(指令序列)存放到存储器中称为存储程序控制器依据存储器的程序来控制全机协调地完成计算任务叫做程序控制,存储器 存储器的功能是保存或“记忆”解题的原始数据和解题步骤设计目标:容量大、速度快、成本低为解决容量与成本的矛盾:将存储器分为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内存储器:由半导体存储器(RAM、ROM)构成,特点:速度快、但成本高,存放正在运行和处理的程序和数据外存储器:由磁盘、磁带、光盘、移动存储器等构成,特点:容量大、成本低,可脱机保存信息,存放暂时不用的程序和数据,第1章 计算机系统概论(计算机的硬件),存储器一组基本概念主存储器一般由半导体器件构成,最基本的单元是一个记忆二进制数码

40、(0或1)的记忆元件,它所记忆的是二进制信息中的一个数位(bit),称为存储元若干个存储元组成一个存储单元,微机中的一个存储单元通常为8 bit,存放一个“字节”(Byte,简称B)的二进制信息,1 Byte=8 bit,但一个存储单元也可以是16位、32位、64位等,第1章 计算机系统概论(计算机的硬件),最小单位:位(Bit)基本单位:字节(Byte),也是常用单位,存储器(信息的存储单位),第1章 计算机系统概论(计算机的硬件),存储器(其它存储单位)(存储器容量常以字节为单位计量),千字节(KB)1KB=1024 Bytes兆字节(MB)1MB=210 KB吉字节(GB)1GB=210

41、 MB太字节(TB)1TB=210 GB,第1章 计算机系统概论(计算机的硬件),存储器中每个存储单元都有编号,称为地址。向存储器中写数或者从存储器中读数,都是按给定的地址来寻找所选的存储单元。存储器中所有存储单元的总数称为存储器的存储容量。,第1章 计算机系统概论(计算机的硬件),存储器(地址与容量),输入设备的作用是把人们熟悉的某种形式变换为机器内部所能接收和识别的二进制信息形式输出设备的作用是把计算机处理的结果变换为人或其它机器设备所能接收和识别的信息形式I/O接口(适配器),相当于一个转换器,它可以保证外围设备用计算机系统特性所要求的形式发送或接收信息;由于不同的I/O设备在许多方面存

42、在差异,所以适配器的种类很多,有专用的,也有通用的,第1章 计算机系统概论(计算机的硬件),I/O系统(接口与I/O设备),系统总线是构成计算机系统的骨架,是多个系统部件之间进行数据传送的公共通路借助系统总线,计算机在各系统部件之间实现传送地址、数据和控制信息的操作系统总线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和控制总线,第1章 计算机系统概论(计算机的硬件),系统总线,第1章 计算机系统概论(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用高级语言编写程序,翻译成机器语言,执行程序,人工编写,计算机上运行,源程序source program,目标程序object program,输出结果outcome,图1.2计算机的解题过程,

43、计算机上运行,第1章 计算机系统概论(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高级语言虚拟机器的层次结构,虚拟机器M3(高级语言机器),虚拟机器M2,实际机器M1,汇编语言或中间语言机器,翻译程序:编译程序和解释程序,第一代语言1GL,2GL、3GL、4GL,第1章 计算机系统概论(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第1章 计算机系统概论(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高级语言虚拟机器的层次结构,翻译程序编译程序:将编写的源程序中全部语句翻译成机器语言程序后,再执行机器语言程序。解释程序:在将源程序的一条语句翻译成机器语言以后立即执行它,然后再翻译执行下一条语句。它的特点是翻译一次只能执行一次,当第二次重复执行该语句时,要重

44、新翻译,因而效率较低。,第1章 计算机系统概论(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计算机系统的多级层次结构,虚拟机器M4(高级语言机器),虚拟机器M3(汇编语言或中间语言机器),虚拟机器M2(操作系统语言机器),实际机器M1(机器语言机器),高级语言程序经编译程序翻译成汇编语言或中间语言机器,本级语言程序经编译程序翻译成机器语言程序或操作系统语言,一般用机器语言解释操作系统语言,由硬件或微程序执行机器语言,第1章 计算机系统概论(电子计算机的发展简史),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通用可编程序)18800电子管30吨150平方米140kw5000次十进制加法/秒,1946年美国宾西

45、法尼亚大学研制成功电子数字计算机,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第1章 计算机系统概论(电子计算机的发展简史),埃克特(右)莫克利(左),ENIAC,ENIAC,ENIAC:永远是光辉的起点,ENIAC最初是为了进行弹道计算而设计的专用计算机。1996年2月15日,在ENIAC问世50周年之际,美国副总统戈尔在宾夕法尼亚大学举行的隆重纪念仪式上,再次按动了启动电钮。戈尔在向当年参加ENIAC的研制、如今仍健在科学家发表讲话:“我谨向当年研制这台计算机的先驱者们表示祝贺。”,为了改进程序的输入方式:美国数学家冯诺依曼,提出

46、二进制表达方式和存储程序控制计算机构想。提出并描述一个计算机模型EDVAC(Electronic Discrete Variable Automatic Computer,离散变量自动计算机),1952年才调试成功.,ENIAC的特点:十进制表示 程序用插线开关实现,第1章 计算机系统概论(电子计算机的发展简史),第1章 计算机系统概论(电子计算机的发展简史),Von Neumann,EDVAC,第1章 计算机系统概论(电子计算机的发展简史),冯诺依曼体系结构,冯诺依曼(John Von Neumann)美籍匈牙利科学家,现代计算机之父,率先奠定了现代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冯诺依曼体系结构是计算

47、机组成原理讨论的基础,其基本设计思想就是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具有以下特点:由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部件组成计算机系统,并规定了这五部分的基本功能。采用存储程序方式,这是冯诺依曼思想的核心内容,它意味着事先编制程序,事先将程序(包含指令和数据)存入主存储器中,计算机在运行程序时就能自动地、连续地从存储器中依次取出指令且执行。采用二进制形式表示数据和指令。指令由操作码和地址码组成。指令在存储器中按执行顺序存放,由指令计数器指明要执行的指令所在的单元地址,一般按顺序替增。机器以运算器为中心,数据传送都经过运算器。上述这些概念奠定了现代计算机的基本结构思想,到目前为止,绝大多数

48、计算机仍沿用冯诺依曼体系结构。,第1章 计算机系统概论(电子计算机的发展简史),冯诺依曼体系结构,第一台可操作的存储程序机器-Mark-I 1948年,曼彻斯特大学,小型计算机样机,第一台全面的、可操作的、存储程序计算机EDSAC:Electronic Delay Storage Automatic Calculator 1949年,EDSAC开始运行1949年5月.英国剑桥大学威尔克斯(M.Wilkes),摘取了1967年度计算机世界最高奖“ACM图灵奖”。,第一台成功的商业化计算机,UNIVAC-I机1951年由埃克特,莫克利研制成功,1952年准确预测美国总统大选。,1952年,IBM公

49、司推出了它的第一台机器IBM701。,第1章 计算机系统概论(电子计算机的发展简史),第1章 计算机系统概论(电子计算机的发展简史),计算机的分类,微型机个人或家庭使用,PC机/个人计算机,价格低廉,目前广泛使用,如:Apple和IBM公司单片机将计算机基本部件集成在一片集成电路芯片上,体积小、功耗低价格便宜,广泛用于家用电器和各种智能仪表中,第1章 计算机系统概论(电子计算机的发展简史),计算机的分类,工程工作站高分辨率显示器,RISC微处理器。如:Sun的SPARC系列、DEC公司、HP公司系列。联机系统和计算机网络ARPA网到Internet网,人工神经网络。,第1章 计算机系统概论(计

50、算机的应用),1 科学计算2 数据处理3 计算机控制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CAD/CAM)人工智能嵌入式应用,第1章 计算机系统概论(计算机网络),1.6.1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1.6.2 局域网(IEEE802.1至802.11)1.6.3 广域网和网络协议(ISO七层协议、TCP/IP协议)1.6.4 网络互连设备(中继器、集线器、网桥、路由器、交换机和网关),第1章 计算机系统概论(计算机性能指标),计算机性能指标 吞吐量 响应时间;CPU时钟周期 主频:工作的时钟频率。CPI:(Clock cycles Per Instruction)每条计算机指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