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义演变的类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词义演变的类型.ppt(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从语义场看词义演变的类型梁鲜、符其武载新东方2006年第2期(删节),20世纪80年代后,国内对词义演变“扩大、缩小、转移”这一传统的三分法有了新的理解,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观点和看法。综合起来,除了扩大、缩小、转移以外,至少有转类、深化、实化、虚化、强化、弱化、反化、扬升、贬降、轻化、重化、丰化、新生、消退、死亡、义项增加、义项减少等等,还不包括属于其它非逻辑学模式的提法(如引申、联想、比喻等)。上述种种提法中,有的界定不严,发生混淆;有的层次不一,或交叉重叠。本文下面拟从语义场的观点就一些相关问题做一考察。,从语义场看词义演变的类型,一、“扩大”、“缩小”不是义项的增减“扩大”、“缩小”一般认
2、为是指词义指称范围的扩缩。后有人觉得这样理解不准确,提出扩大、缩小就是义项的增多或减少,或者说是“多义词义场位数的丰化”或“简化”(张志毅、张庆云,2001:290-312)。例如:手-原指“人体上肢前端能拿东西的部分”-现指“擅长某种技能的人或做某种事的人”肉-原指“鸟兽之肉”(说文段注:“人曰肌,鸟兽曰肉,此其分别也”)-现指包括人在内的一切动物的肉“手”例中,新旧两义并存,可以说是多义词里义项的增多;而“肉”例中,新义产生后,旧义已不复存在,一加一减,义位数并无变化,谈不上是义项的增多。,从语义场看词义演变的类型,再看看“缩小”的情况。例如:金-原指“一切的金属”,包括铜、铁、铝等等-现
3、义缩小为专指“黄金”禽-原指“各种的飞禽走兽”-现只指“飞禽”“金”的旧义现已委缩为语素义,勉强算作义项的话,新义的产生也只能是义项的增多而不是减少。而“禽”例的新旧义此消彼长,义位的变化也只是一减一加,谈不上是义项的减少。显然,词义的扩大、缩小与义项的增减不能简单地划等号。二、“转移”宜为分两类 词义的转移一般认为是词义在内涵上有了根本性的改变,词义由指称甲事物转为指称乙事物。例如:,从语义场看词义演变的类型,A、闻:听嗅 碑:用来观测日影及栓马的竖石用作标记、告示、纪念的竖石 走:跑行走 B、钱:一种农具钱币 事:官吏事情 行李:两国往来的使者出门时所带的行包 这些例子当然不能进入上文界定
4、的扩大或缩小类,因此看起来应该属于转移类。可是我们觉得A、B两类还是有着某种差异:A类的新义和旧义处于同位类义关系,即词义的变化并未超出义场的范围;而B类的新义和旧义显然不处在同一义场之内。其实,一些学者也注意到了这一差异,并分别把它们称之为“场内转移”和“场间转移”。(张志毅、张庆云,2001:290-312)笔者则从简分别称为“平移”和“外移”。,从语义场看词义演变的类型,有人或许要问,反正都是转移,干嘛要划分得那么细?我们认为划分为两类的理由有二:(1)“扩大-缩小-转移”三分说是按词义演变的结果而不是按演变的方式来划分的。两种“转移”的结果不同,自然就分属两个类型。(2)有人曾经利用现
5、汉和郭锡良等编的古代汉语进行过有关的抽样统计(见张志毅、张庆云,2001:280)。结果:“扩大”-两本平均为7.83%“缩小”-两本平均为10.62%“转移”-两本平均81.55%这一情况说明,对传统的“转移”类进行分化是完全可能的,也是必要的。,从语义场看词义演变的类型,三、词义演变的种类有多少?许多学者都尝试对词义演变的类型做过不同的划分。如:“五分说”-这种分类见符淮青的现代汉语词汇(1985):扩大、缩小、转移、深化、色彩义变化,合为五种。“深化”指概念义适用对象不变,但表示的对象特点深化。如“人”一词,从说文的“天地之性最贵之也”到现汉的“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
6、对“人”的理解有了概念的深化。“十二分说”-见张志毅、张庆云著词汇语义学(2001):扩大、缩小、转移、转类、虚化、实化、深化、反化、扬升、贬降、强化、弱化。“两层六分说”-见葛本仪的现代汉语词汇学(2001)词 的一个意义:扩大、缩小、转移、深化一个词的意义:义项的增多、义项的减少,从语义场看词义演变的类型,此外,还有曹炜的“五个方面说”:新词的不断涌现词的义项的增加部分词义的谈出理性义和色彩义的变化基本义和一般义的相互转化。可见,人们对传统的“扩大缩小转移”三分之说并不完全满意,但修改的方案因人而异,有的还颇为繁复,眼花瞭乱,让人莫衷一是,无所适从。共同存在的问题:1)分类标准不一;2)分
7、类未能穷尽。,从语义场看词义演变的类型,例如,“五分说”的扩大、缩小、转移、深化是从词义在语义场的义位变动来考察的,但色彩义变化则跟语义场的变异无关,而是从其它尺度来划定的。而“十二分说”把原来的“转移”类细分为十类,其中不少与词的概念义无关,而是从附加义的角度来衡量的。葛本仪关于“词的一个意义”的演变中,有扩大、缩小、转移、深化四类,除了“转移”类的合理性外,还有分类是否穷尽的问题。我们前面提到的扩大、缩小、平移、外移四种,同样也存在着分类穷尽的问题。从以下例子可以看出,还有一些类型尚未进入我们的视野:,从语义场看词义演变的类型,A、月:缺也,太阴之精(说文)本身不发光,只能反射太阳光的地球
8、的卫星人:天地之性最贵之也(说文)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B、邦:(古词义)国家,封地(论语.颜渊:“在邦无怨,在家无怨。”)(现语素义)邦国(用于“邦国”、“邦交”、“联邦”等词以及“安邦建国”、“礼仪之邦”等成语。)蕴:(古词义)收藏,包藏(庄子.齐物论:“万物尽然,而以是相蕴。”)(现语素义)包含(用于“蕴含”、“蕴意”等词语中)(A类:呆在原义位不变。B类:委缩为语素义),从语义场看词义演变的类型,既然传统的“扩大、缩小、转移”主要是从词义在语义场的义位变动来考察的,那么我们就把“语义场”的观点坚持到底,看看按照语义场的观点能把词义的演变分成多少类。扩大-从下位义变成上位
9、义。如“肉”,从鸟兽之肉变成一切动物之肉。缩小-从上位义变成下位义。如“金”,从各种金属变成黄金。平移-在同一语义场内由某一类义变成另一类义。如“走”由“跑”变为“行走”。外移-脱离原义场,变成另一义场中的义位。如“兵”由“武器”变为“士卒”。深化-在原义位上获得强化。如“月”由“太阴之精”变为“地球卫星”。褪化-在原义位上褪化为义素。如“邦”、“蕴”、“婿”。,从语义场看词义演变的类型,参考书目曹炜,2001,现代汉语词义学,学林出版社符淮青,1985,现代汉语词汇,北京大学出版社葛本仪,2001,现代汉语词汇学,山东人民出版社蒋绍愚,1985,“词义的发展和变化”,语文研究,1985年第2期蒋绍愚,2000,“现代语言学与汉语史研究”,汉语词汇语法史论文集,蒋绍愚,商务印书馆苏新春,1997,汉语词义学(第2版),广东教育出版社孙良明,1982,词义和释义,湖北人民出版社张志毅、张庆云,2001,词汇语义学,商务印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