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人的幸福.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352123 上传时间:2023-10-19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9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德与人的幸福.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道德与人的幸福.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道德与人的幸福.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道德与人的幸福.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道德与人的幸福.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道德与人的幸福.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德与人的幸福.ppt(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道德与人的幸福,幸福人的终极追求,柏拉图说:“追问一个人为什么欲求幸福是毫无必要的,因为欲求幸福就是最终的答案。”亚里士多德也说:“我们说,为其自身而追求的东西,比为它物而追求的东西更加靠后。看起来,只有幸福才有资格称作绝对最后的,我们永远只是为了它本身而选取它,而绝不是因为其他别的什么”。,幸福是个深刻而复杂的多元概念。全面地看:(1)幸福是享有人生重大的快乐和免除人生重大的痛苦;(2)是人生重大需要、欲望、目的的肯定方面得到实现和否定方面得以避免的心里体验;(3)是生存发展达到某种完满和免除眼中损害的心理体验。,快乐的心理体验是幸福的主观形式生存和发展之完满是幸福的客观实质介于两者之间的人

2、生重大需要、欲望、目的得到满足或实现,是幸福的客观标准。,创造性幸福消费性幸福德性幸福非德性幸福过程幸福结果幸福物质幸福人际幸福精神幸福,关于幸福的几种分类,幸福与至善,创造性幸福是具有创造性的或有所创造的生活的幸福,也就是取得了创造性成就的幸福。非创造性幸福是不具有创造性的生活的幸福,也就是消费性幸福。创造性幸福高于消费性幸福。,一个人终身致力于著书立说,当他的原创性著作问世时,他得到的幸福便是创造性幸福。相反,他若没有著书的欲望,不事著述,却有幸一生优游读书以自娱,他所获得的这种幸福便是非创造性幸福或消费性幸福。例如,毕加索绘画成名之幸福、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问世之幸福、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3、之幸福等都是创造性幸福。相反,那些欣赏绘画、阅读书籍、运用科学发明之幸福,则是非创造性幸福,是消费性幸福。,返回,过程幸福:是一个人在追求某种幸福的过程中,每一次较小目的、较小预期结果得到实现时所体验到的快乐之和。结果幸福:是经过一定的努力过程从而实现了重大目的、预期结果的快乐体验。结果幸福强大而短暂、纯粹而空虚,过程幸福弱小而漫长、不纯而充实,二者利弊互补、相反相成而成为幸福人生不可偏废之两翼。过程幸福和结果幸福是相互依存的。,返回,物质幸福是低级幸福。人际幸福是终极幸福。精神幸福是高级幸福。三者之间的关系内容:,返回,返回,精神幸福在价值等级上远远高于物质幸福,马克思曾说:“如果音乐很好,

4、听着也懂音乐,那么消费音乐就比消费香槟酒高尚”为什么呢?因为消费音乐是获得精神方面的快乐,而消费香槟酒获得的是物质方面的快乐。马克思的生活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返回,下一个,马克思的生活,马克思为了革命四处奔波,他们一家人的生活常常几乎濒临绝境。马克思在给恩格斯的信中这样写道:“我的妻子于3月28日分娩。分娩时顺利的,不过她现在病得厉害,与其说是体质上的原因,不如说物质上的原因多些。再者,我家里简直是一文钱没有,但欠小商人、肉脯老板、面包铺老板等等的账却越来越多。”“如果你能立即寄钱给我,我将非常感激你。我的女房东非常穷,我已经是第二个星期没有付房租给她了,她逼着要钱,逼得很紧”。,下一个,物

5、质生活的困境并没有使马克思屈服,他从来也没有放下手中的笔,没有终止他“为人类工作”的理想。马克思用自己一生的实践证明了精神幸福是最高级、最高尚的幸福。,返回,精神幸福在价值等级上远远高于物质幸福,马克思曾说:“如果音乐很好,听着也懂音乐,那么消费音乐就比消费香槟酒高尚”为什么呢?因为消费音乐是获得精神方面的快乐,而消费香槟酒获得的是物质方面的快乐。马克思的生活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依据幸福的道德本性,幸福可分为德性幸福和非德性幸福。一个人的德性幸福与他的美德是同一的:有德就有福、有福就有德,或者德就是福、福就是德。与之相对的非德性幸福是以美德之外的东西为目的的幸福,如追求金钱、名利、地位等等。

6、,返回,幸福与至善,内在善、手段善和至善之分源于亚里士多德。他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写道:“善显然有双重含义,其一是事物自身就是善,其二是事物作为达到自身善的手段而是善”。(1)自身就是善的事物通常被称为内在善或目的善。(2)作为达到自身善手段的事物通常被称为外在善或手段善。(3)所谓至善就是指绝对的目的善,是任何时候都无条件的是目的而不作为手段的善,是不假外求的善。,幸福与人的道德的关系道德规范对于人的幸福具有深刻的意义,因为对道德规范的认同不但意味着人掌握了一套社会上公认的具有道德意义的“游戏规则”,而且还意味着人把道德规则或道德规范视为自己的内在信念和自觉要求。只有当人把道德规则或道德规范不

7、再视为外部强加,而是出自自身本性的要求时,人才能带着愉快的心情去履行道德规范,在这种意义上,道德规范实际上已经转化为人的内在尺度,而人通过自己的本质力量实现符合其内在尺度的对象或环境就以为着人获得了一定的幸福。,道德规范人幸福的必要条件,从道德规范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调节来看,道德规范是人的幸福的必要条件。对于人类社会而言,有道德规范,虽然不存在必然的幸福,但没有道德规范,则对于人类社会中的绝大多数成员来说,则彼人是不幸福的,尤其第不可能存在长久的幸福。因为“一般人的新股或者不幸福是以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相同或者矛盾为转移。(爱尔维修)”,道德规范与幸福的冲突,虽然道德规范对于人类的群体的幸福的存在是必不可少的,并且可以成为人们追求幸福活动的公共资源,但具体到人类的个体的幸福,情况就要复杂的多,也就是说,道德规范还存在着与人的幸福的不一致甚至冲突的一面,因为“形式的道德律和幸福率,两者是相互平行的,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同一的,但它们也常常具有一种明显的视差”。,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