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数学-知识点汇总.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357262 上传时间:2023-10-20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9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数学-知识点汇总.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高二数学-知识点汇总.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高二数学-知识点汇总.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高二数学-知识点汇总.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高二数学-知识点汇总.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数学-知识点汇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数学-知识点汇总.ppt(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必修5第一章 解三角形,课堂小结,()正弦定理:,()正弦定理解两种类型的三角问题:,()正弦定理的变形:,(1)已知任意两角和一边,求其他边和角;,(2)已知任意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其他的边和角。,小结:,余弦定理可以解决的有关三角形的问题:1、已知两边及其夹角,求第三边和其他两个角。2、已知三边求三个角;3、判断三角形的形状,余弦定理:,推论:,第二章 数列,2.2 等差数列知识点总结:,1.an为等差数列,2.a、b、c成等差数列,或an+1-an=d,b为a、c 的等差中项AA,2b=a+c,4.在等差数列an中,若 m+n=p+q,则 am+an=ap+aq,3.等差数列通项公式

2、:,(1)ana1(n1)d(n1).,(2)anam(nm)d.,(3)anpnq(p、q是常数),anan1 d(n2).,课堂小结,1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上页,下页,推导方法倒序相加法,2.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其它形式,3.已知Sn,求 an 的公式:,课堂小结:,1.等比数列的定义:,或,2、等比中项,3.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变形:,4.下标和性质(公式):,5.证明等比数列的方法,定义法:,中项公式法:,(数列只有3项),10,1.对含字母的题目一般要分别考虑q=1和q1两种情况。,2.推导方法:,错位相减法,等比数列求和公式:,课堂小结,说明:,第三章 不等式,探究(一):

3、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性质1:ab ba(对称性),性质2:ab,bc ac;cb,ba ca(传递性),性质3:ab a+cb+c(可加性),性质4:ab,cd a+cb+d(同向可加性),性质5:ab,c0 acbc;ab,c0 acbc(可乘性),性质6:ab0,cd0 acbd(同向可乘性),性质7:ab0 anbn(nN*)(乘方性),性质8:ab0(nN*)(开方性),性质9:ab,ab0(倒数性),复习:一元二次方程与一元二次函数,(1)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因式分解法(十字相乘),公式法:,韦达定理,(2)一元二次函数,开口方向:a0,开口向上;a0,开口向下,对称轴:,顶点 坐标,

4、1.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步骤是:,(1)化成标准形式 ax2+bx+c0(a0)ax2+bx+c0)(2)判定的符号,并求相应方程ax2+bx+c=0 实根(3)根据图象写出不等式的解。,注意:a0,课堂小结:,0,有两相异实根x1,x2(x1x2),x|xx2,x|x1 x x2,=0,0,有两相等实根 x1=x2=,x|x,R,没有实根,2.二次函数、二次方程、二次不等式之间的关系,y0,y0,y0,y0,(1)二次不等式a x2+bx+c 0恒成立,例题:已知关于x的不等式:,(a-2)x2+(a-2)x+1 0恒成立,,解:由题意知:,当a-2=0,即a=2时,不等式化为,当a-20,即

5、a 2时,原题等价于,综上:,试求a的取值范围.,1 0,它恒成立,满足条件.,知识概要,(2)二次不等式a x2+bx+c 0恒成立,(3)二次不等式a x2+bx+c 0恒成立,(4)二次不等式a x2+bx+c 0恒成立,(二)含参数不等式恒成立的问题,反思总结-画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的步骤:,(1)画直线Ax+By+C=0定边界,(2)取特殊点定区域。即在直线的某一侧取一个特殊点(x0,y0),从Ax0+By0+C的正负号判断出不等式表示哪一侧的区域。,C0时,一般取原点作为特殊点定区域。,19,反思总结-解线性规划应用题的步骤:,2.由约束条件画出可行域;,3.令z0,画直线l

6、0,平移直线l0 找到最优解;,4.由方程组解出最优解,并代入目标函数求最值,5.答,1.列出约束条件和目标函数;,1.两个不等式(1)(2)当且仅当a=b时,等号成立2.基本不等式求最值必须满足条件“正,定,等”。,课堂小结,选修1-1第一章 常用逻辑用语,一般地,原命题、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这四种命题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下图:,原命题,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若p,则q,若q,则p,若,则,若,则,互逆,互逆,互否,互否,互为,逆否,互为,逆否,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p是q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P q p是q的充分条件-有它就行q p p是q的必要条件-

7、缺它不行,小结:,真值表:,第二章 圆锥曲线与方程,归纳、小结:,归纳、小结:,归纳、小结:,|x|a,|y|b,|x|b,|y|a,关于x轴、y轴成轴对称;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a,0),(0,b),(b,0),(0,a),(c,0),(0,c),长半轴长为a,短半轴长为b.,焦距为2c;,a2=b2+c2,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代数方法,1.位置关系:相交、相切、相离2.判别方法(代数法)联立直线与椭圆的方程,得到方程组;消元得到一元二次方程组(1)0直线与椭圆相交有两个公共点;(2)=0 直线与椭圆相切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3)0 直线与椭圆相离无公共点,通法,知识点1.直线与椭

8、圆的位置关系,设直线与椭圆交于P1(x1,y1),P2(x2,y2)两点,直线P1P2的斜率为k,弦长公式:,知识点2:弦长公式,可推广到任意二次曲线,F(c,0),F(c,0),a0,b0,但a不一定大于b,c2=a2+b2,ab0,a2=b2+c2,双曲线与椭圆之间的区别与联系,|MF1|MF2|=2a,|MF1|+|MF2|=2a,F(0,c),F(0,c),小 结,或,或,关于坐标轴和原点都对称,y2=-2px(p0),x2=2py(p0),y2=2px(p0),x2=-2py(p0),P的意义:抛物线的焦点到准线的距离,方程的特点:(1)左边是二次式,(2)右边是一次式;决定了焦点的

9、位置.,四种抛物线的对比,(二)归纳:抛物线的几何性质,y2=2px(p0),y2=-2px(p0),x2=2py(p0),x2=-2py(p0),x0yR,x0yR,y0 xR,y 0 xR,(0,0),x轴,y轴,1,第三章 导数及其应用,数学思想:体会逼近思想,(4).对数函数的导数:,(5).指数函数的导数:,(3).三角函数:,(1).常函数:(C)/0,(c为常数);,(2).幂函数:(xn)/nxn1,一、复习回顾: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动态演示,单调性,导数的正负,函数及图象,切线斜率 的正负,函数单调性与导数的关系?,k0,k0,k0,k0,+,+,-,-,递增,递减,总结

10、:当遇到三次或三次以上的,或图象很难画出的函数求单调性问题时,应考虑导数法。,1什么情况下,用“导数法”求函数单调性、单调区间较简便?,2试总结用“导数法”求单调区间的步骤?,注:单调区间不以“并集”出现。,复习旧知,3。证明可导函数f(x)在(a,b)内的单调性的方法:(1)求f(x)(2)确认f(x)在(a,b)内的符号(3)作出结论,求函数极值(极大值,极小值)的一般步骤:(1)确定函数的定义域(2)求方程f(x)=0的根(3)用方程f(x)=0的根,顺次将函数的定义域分成若干个开区间,并列成表格(4)由f(x)在方程f(x)=0的根左右的符号,来判断f(x)在这个根处取极值的情况 若f(x)左正右负,则f(x)为极大值;若 f(x)左负右正,则f(x)为极小值,求导求极值点列表求极值,(2)将y=f(x)的各极值与f(a)、f(b)(端点处)比较,其中最大的一个为最大值,最小的 一个最小值.,求f(x)在闭区间a,b上的最值的步骤:,(1)求f(x)在区间(a,b)内极值(极大值或极小值);,新授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