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过程的传质速率.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362702 上传时间:2023-10-20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3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吸收过程的传质速率.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吸收过程的传质速率.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吸收过程的传质速率.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吸收过程的传质速率.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吸收过程的传质速率.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吸收过程的传质速率.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吸收过程的传质速率.ppt(5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节 吸收过程的传质速率,吸收过程:(1)由气相主体到相界面气相一侧;(2)在相界面上溶解,从相界面气相一侧进入液相一侧;(3)从液相一侧界面到液相主体。,一、分子扩散与菲克定律,分子扩散:在静止或滞流流体内部,若某一组分存在浓度差,则因分子无规则的热运动使该组分由浓度较高处传递至浓度较低处,这种现象称为分子扩散。,扩散速率(rate of diffusion):单位时间通过单位面积扩散的物质量,J表示,kmol/(m2s)。,费克(Fick)定律:,组分A沿扩散方向z上的浓度梯度(kmol/m4);,说明:负号表示扩散方向与浓度梯度方向相反,扩散沿着浓度降低的方向进行;下标AB表示组分A在

2、组分B中扩散。,理想气体:,式中 pA 气体混合物中组分A的分压力,kPa;T 热力学温度,K;R 摩尔气体常数,8.314kJ/(kmolK),分子扩散两种形式:双组分等摩尔相互扩散,或称等摩尔逆向扩散(equimolar counter diffusion)单方向扩散(unidirectional diffusion),或称组分A通过组分B的扩散(diffusion of A through stagnent B)。,二、等摩尔逆向扩散,等摩尔逆向扩散:A、B两个组分相互扩散的物质量nA、nB相等,此时两组分的扩散速度相等,但方向相反。,总压一定,因为:JA=JB,所以:DAB=DBA=D

3、,1.总体流动:因溶质扩散到界面溶解于溶剂中,造成界面与主体的微小压差,使得混合物向界面处的流动。2.总体流动的特点:因分子本身扩散引起的宏观流动。A、B在总体流动中方向相同,流动速度正比于摩尔分率。,三、单方向扩散,NAM、NBM整体移动中组分A、B的传递速率,kmol/(m2s);pA、pB组分A、B的分压力,kPa。,气相中组分A单方向扩散时的传质速率方程,气相:,液相:,漂流因数意义:其大小反映了总体流动对传质速率的影响程度,其值为总体流动使传质速率较单纯分子扩散增大的倍数。,漂流因数的影响因素:A浓度高,漂流因数大,总体流动的影响大。A低浓度时,漂流因数近似等于1,总体流动的影响小。

4、,漂流因子或移动因子(drift factor),四、分子扩散系数,扩散系数的意义:反映某组分在一定介质中的扩散能力,是物质特性常数之一;D,m2/s。D的来源:查手册;半经验公式;测定 D的影响因素:介质种类、温度、压力、浓度,(1)气相中的D,范围:10-510-4m2/s,经验公式,(2)液相中的D,范围:10-9510-9m2/s,【例5-3】有一直立的玻璃管,底端封死,内充丙酮,液面距上端管口11mm,上端有一股空气通过,5小时后,管内液面降到距管口20.5mm,管内液体温度保持293K,大气压为100kPa,此条件下,丙酮的饱和蒸气压为24kPa。求丙酮在空气中的扩散系数。,单位面

5、积液面汽化的速率用液面高度变化的速率:,=,解,流体作湍流运动时,由于质点的无规则运动,相互碰撞和混合,若存在浓度梯度的情况下,组分会从高浓度向低浓度方向传递,这种现象称为涡流扩散。因质点运动无规则,所以涡流扩散速率很难从理论上确定,通常采用描述分子扩散的菲克定律形式表示,即,五、单相内的对流传质,注意:涡流扩散系数与分子扩散系数不同,不是物性常数,其值与流体流动状态及所处的位置有关。,总扩散通量:,(一)、单相内对流传质的有效模型,1)靠近相界面处层流内层:传质机理仅为分子扩散,溶质A的浓度梯度较大,pA随z的变化较陡。2)湍流主体:涡流扩散远远大于分子扩散,溶质浓度均一化,pA随z的变化近

6、似为水平线。3)过渡区:分子扩散+涡流扩散,pA随z的变化逐渐平缓。,膜模型(film model):单相对流传质的传质阻力全部集中在一层虚拟的膜层内,膜层内的传质形式仅为分子扩散。有效膜厚ZG由层流内层浓度梯度线延长线与流体主体浓度线相交于一点G,则厚度ZG为G到相界面的垂直距离。,以分压差表示推动力的气相传质系数,kmol/(m2skPa)。,(二)气相传质速率方程,(三)液相传质速率方程,以液相组成摩尔浓度表示推动力的液相 传质系数,kmol/(m2skmol/m3)或m/s。,六、两相间传质的双膜理论,相际对流传质三大模型:双膜模型、溶质渗透模型、表面更新模型。,(一)双膜模型,双膜模

7、型的基本论点(假设),(1)气液两相存在一个稳定的相界面,界面两侧存在稳定的气膜和液膜。膜内为层流,A以分子扩散方式通过气膜和液膜。(2)相界面处两相达平衡,无扩散阻力。(3)有效膜以外主体中,充分湍动,溶质主要以涡流扩散的形式传质。,双膜模型也称为双膜阻力模型,1.气相传质速率方程,传质速率气膜传质系数(气相主体的参数-界面处的参数),2.液相传质速率方程,传质速率液膜传质系数(界面处的参数液相主体的参数),(三)气液两相界面的溶质组成,Xi、Yi的求解方法:(1)若已知Y、X以及kX/KY,可与平衡关系YimXi联立求解;(2)作图法。,操作点,O,I(界面),0,问题的引出:,kX、KY

8、的实验测定有诸多困难,求解NA困难,越过界面溶质组成求解,七、总传质速率方程,(一)总传质速率方程1.以(Y-Y*)为推动力的总传质速率方程,在稳态传质过程中,溶质通过气相与通过液相的传质速率相等。,相间传质总阻力,推动力,总传质速率方程,相间传质总阻力气膜阻力+液膜阻力KY气相总传质系数,kmol/(m2s),2.以(X*-X)为推动力的总传质速率方程,在稳态传质过程中,溶质通过气相与通过液相的传质速率相等。,1/KX,相间传质总阻力,推动力,总传质速率方程,相间传质总阻力气膜阻力+液膜阻力KX液相总传质系数,kmol/(m2s),(二)气膜控制与液膜控制(1)溶质的溶解度很大,溶质的溶解度

9、很大,m很小,传质阻力集中于气膜中,称为气膜阻力控制或气膜控制(gas-film control),(a)气相阻力控制(易溶气体气相阻力大),提高传质速率的措施:1.提高气体流速;2.加强气相湍流程度。,(2)溶质的溶解度很小,溶质的溶解度很小,m很大,传质阻力集中于液膜中,称为液膜阻力控制或液膜控制(liquid-film control),(b)液相阻力控制(难溶气体液相阻力大),提高传质速率的措施:1.提高液体流速;2.加强液相湍流程度。,八、传质速率方程式的各种表示形式,气相 两相间 液相 两相间,传质总阻力与双膜传质阻力的关系(气液相平衡关系服从亨利定律),【例5-4】110kPa下操作的氨吸收塔,某截面上,含氨0.03摩尔分率的气体与氨浓度为1kmol/m3的氨水接触,已知气相传质系数kG=510-9kmol/(m2sPa),液相传质系数kL=1.510-4m/s,氨水的平衡关系可用亨利定律表示,H=7.310-4kmol/(m3Pa),试计算:1)气液界面上的两相组成;2)以分压差和摩尔浓度差 表示的总推动力、总传质系数、传质速率;3)以摩尔分率差表示总推动力的气相总传质系数;4)气膜与液膜阻力的相对大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