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体中质点的堆积.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365375 上传时间:2023-10-21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8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晶体中质点的堆积.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晶体中质点的堆积.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晶体中质点的堆积.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晶体中质点的堆积.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晶体中质点的堆积.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晶体中质点的堆积.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晶体中质点的堆积.ppt(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2 决定离子晶体结构的基本因素,一、内在因素对晶体结构的影响 1.质点的相对大小 2.晶体中质点的堆积 3.配位数与配位多面体 4.离子极化二、外在因素对晶体结构的影响同质多晶与类质同晶及晶型转变,一、内在因素对晶体结构的影响,1.质点的相对大小2.晶体中质点的堆积3.配位数与配位多面体4.离子极化.,1.质点的相对大小原子半径及离子半径,孤立态原子半径:从原子核中心到核外电子的几率密度趋向于零处的距离,亦称为范德华半径。结合态原子半径:当原子处于结合状态时,根据x-射线衍射可以测出相邻原子面间的距离。对于金属晶体,则定义金属原子半径为:相邻两原子面间距离的一半。,原子半径,离子半径,每个

2、离子周围存在的球形力场的半径即是离子半径。对于离子晶体,定义正、负离子半径之和等于相邻两原子面间的距离,可根据x-射线衍射测出。确定正、负离子半径的确切数据,有两种方法,其一是哥希密特(Goldschmidt)从离子堆积的几何关系出发,建立方程所计算的结果称为哥希密特离子半径(离子间的接触半径)。其二是鲍林(Pauling)考虑了原子核及其它离子的电子对核外电子的作用后,从有效核电荷的观点出发定义的一套质点间相对大小的数据,称为鲍林离子半径。,2.晶体中质点的堆积,最紧密堆积原理:晶体中各离子间的相互结合,可以看作是球体的堆积。球体堆积的密度越大,系统的势能越低,晶体越稳定。此即球体最紧密堆积

3、原理。适用范围:典型的离子晶体和金属晶体。,质点堆积方式:根据质点的大小不同,球体最紧密堆积方式分为等径球和不等径球两种情况。等径球最紧密堆积时,在平面上每个球与6个球相接触,形成第一层(球心位置标记为A),如图1-5所示。此时,每3个彼此相接触的球体之间形成1个弧线三角形空隙,每个球周围有6个弧线三角形空隙,其中3个空隙的尖角指向图的下方(其中心位置标记为B),另外3个空隙的尖角指向图的上方(其中心位置标记为C),这两种空隙相间分布。,图1-5 球体在平面上的最紧密堆积,面心立方最紧密堆积和六方最紧密堆积,球体在空间的堆积是按照ABAB的层序来堆积。这样的堆积中可以取出一个六方晶胞,称为六方

4、最紧密堆积,见图1-6(a)。另一种堆积方式是按照ABCABC的堆积方式。这样的堆积中可以取出一个面心立方晶胞,称为面心立方最紧密堆积。面心立方堆积中,ABCABC重复层面平行于(111)晶面,见图1-6(b)。两种最紧密堆积中,每个球体周围同种球体的个数均为12。,图1-6(a)ABCABC层序堆积 面心立方密堆积,(b)ABAB的层序堆积 六方密堆积,两种三层堆叠方式,ABA:第三层位于第一层正上方,ABC:第三层位于一二层间隙,最紧密堆积的空隙:,由于球体之间是刚性点接触堆积,最紧密堆积中仍然有空隙存在。从形状上看,空隙有两种:一种是四面体空隙,由4个球体所构成,球心连线构成一个正四面体

5、;另一种是八面体空隙,由6个球体构成,球心连线形成一个正八面体。显然,由同种球组成的四面体空隙小于八面体空隙。,最紧密堆积中空隙的分布情况:,每个球体周围有8个四面体空隙和6个八面体空隙,如图1-6或图1-7所示。n个等径球最紧密堆积时,整个系统四面体空隙数为2n个,八面体空隙数为n个。采用空间利用率(原子堆积系数)来表征密堆系统总空隙的大小。其定义为:晶胞中原子体积与晶胞体积的比值。两种最紧密堆积的空间利用率均为74.05%,空隙占整个空间的25.95%。,不等径球堆积,不等径球进行堆积时,较大球体作紧密堆积,较小的球填充在大球紧密堆积形成的空隙中。其中稍小的球体填充在四面体空隙,稍大的则填

6、充在八面体空隙,如果更大,则会使堆积方式稍加改变,以产生更大的空隙满足填充的要求。这对许多离子化合物晶体是适用的。,3.配位数(coordination number)与配位多面体,配位数:一个原子(或离子)周围同种原子(或异号离子)的数目称为原子(或离子)的配位数,用CN来表示。,晶体结构中正、负离子的配位数的大小由结构中正、负离子半径的比值来决定,根据几何关系可以计算出正离子配位数与正、负离子半径比之间的关系,其值列于表1-3。因此,如果知道了晶体结构是由何种离子构成的,则从r/r比值就可以确定正离子的配位数及其配位多面体的结构。,表1-3 正离子配位数与正、负离子半径比之间的关系,值得注

7、意的是在许多硅酸盐晶体中,配位多面体的几何形状不象理想的那样有规则,甚至在有些情况下可能会出现较大的偏差。在有些晶体中,每个离子周围的环境也不一定完全相同,所受的键力也可能不均衡,因而会出现一些特殊的配位情况,表1-4给出了一些正离子与O2离子结合时常见的配位数。,表1-4 正离子与O2离子结合时常见的配位数,影响配位数的因素除正、负离子半径比以外,还有温度、压力、正离子类型以及极化性能等。对于典型的离子晶体而言,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如果正离子的变形现象不发生或者变形很小时,其配位情况主要取决于正、负离子半径比,否则,应该考虑离子极化对晶体结构的影响。,4 离子极化,在离子晶体中,通常把离子视作

8、刚性的小球,这是一种近似处理,这种近似仅在典型的离子晶体中误差较小。实际上,在离子紧密堆积时,带电荷的离子所产生的电场,必然要对另一个离子的电子云产生吸引或排斥作用,使之发生变形,这种现象称为极化。,极化有双重作用,自身被极化和极化周围其它离子。前者用极化率()来表示,后者用极化力()来表示。极化率定义为单位有效电场强度(E)下所产生的电偶极矩()的大小,即=/E。极化率反映了离子被极化的难易程度,即变形性的大小。极化力与离子的有效电荷数(Z*)成正比,与离子半径(r)的平方成反比,即=Z*/r2。极化力反映了极化周围其它离子的能力。,自身被极化和极化周围其它离子两个作用同时存在。一般来说,正

9、离子半径较小,电价较高,极化力表现明显,不易被极化。负离子则相反,经常表现出被极化的现象,电价小而半径较大的负离子(如I,Br等)尤为显著。因此,考虑离子间相互极化作用时,一般只考虑正离子对负离子的极化作用,但当正离子为18电子构型时,必须考虑负离子对正离子的极化作用,以及由此产生的诱导偶极矩所引起的附加极化效应。,极化会对晶体结构产生显著影响,主要表现为极化会导致离子间距离缩短,离子配位数降低;同时变形的电子云相互重叠,使键性由离子键向共价键过渡,最终使晶体结构类型发生变化。,由于离子的极化作用,使其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产生偶极矩,见图1-7。如果正离子的极化力很强,将使负离子的电子云显著变

10、形,产生很大的偶极矩,加强了与附近正离子间的吸引力,使得正负离子更加接近,距离缩短,配位数降低,如图1-8所示。,图1-7 离子极化作用示意图,图1-8 负离子在正离子的电场中被极化使配位数降低,例如银的卤化物AgCl,AgBr和AgI,按正负离子半径比预测,Ag+离子的配位数都是6,属于NaCl型结构,但实际上AgI晶体属于配位数为4的立方ZnS型结构,见表1-5。这是由于离子间很强的极化作用,使离子间强烈靠近,配位数降低,结构类型发生变化。由于极化使离子的电子云变形失去球形对称,相互重叠,导致键性由离子键过渡为共价键。极化对AX2型晶体结构的影响结果示于图1-9。,表1-5 离子极化与卤化

11、银晶体结构类型的关系,图1-9 离子极化与AX2型晶体的型变规律,综上所述,离子晶体的结构主要取决于离子间的相对数量,离子的相对大小以及离子间的极化等因素。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又取决于晶体的化学组成,其中何种因素起主要作用,要视具体晶体而定,不能一概而论。,哥希密特(Goldschmidt)结晶化学定律,哥希密特(Goldschmidt)于1926年总结出结晶化学定律,即“晶体结构取决于其组成基元(原子、离子或离子团)的数量关系,大小关系及极化性能”。数量关系反映在化学式上,在无机化合物晶体中,常按数量关系对晶体结构分类,见表1-6。,表1-6 无机化合物结构类型,构成晶体的基元的数量关系相同,

12、但大小不同,其结构类型亦不相同。如AX型晶体由于离子半径比不同有CsCl型、NaCl型、ZnS型等结构,其配位数分别为8、6和4。有时,组成晶体的基元的数量和大小关系皆相同,但因极化性能不同,其结构类型亦不相同。如AgCl和AgI均属AX型,其r+/r-比值也比较接近,但因Cl和I离子的极化性能不同,使得其结构分别属于NaCl型和ZnS型。,二、外在因素对晶体结构的影响 同质多晶与类质同晶及晶型转变,1.同质多晶与类质同晶,2.同质多晶转变,从热力学角度来看,每一种晶体都有其形成和稳定存在的热力学条件。这种化学组成相同的物质,在不同的热力学条件下形成结构不同的晶体的现象,称为同质多晶现象。由此

13、所产生的每一种化学组成相同但结构不同的晶体,称为变体。同质多晶现象在氧化物晶体中普遍存在,对研究晶型转变、材料制备过程中工艺制度的确定等具有重要意义。,1.同质多晶与类质同晶,在自然界还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化学组成相似或相近的物质,在相同的热力学条件下,形成的晶体具有相同的结构,这种现象称为类质同晶现象。这是自然界很多矿物经常共生在一起的根源。例如菱镁矿(MgCO3)和菱铁矿(FeCO3)因其组成接近,结构相同,因而经常共生在一起。类质同晶对矿物提纯与分离、固溶体的形成及材料改性具有重要意义。,2.同质多晶转变,在同质多晶中,由于各个变体是在不同的热力学条件下形成的,因而各个变体都有自己稳定存在

14、的热力学范围。当外界条件改变到一定程度时,各变体之间就可能发生结构上的转变,即发生同质多晶转变。根据转变时速度的快慢和晶体结构变化的不同,可将多晶转变分为两类:位移性转变和重建性转变。,位移性转变仅仅是结构畸变,转变前后结构差异小,转变时并不打开任何键或改变最邻近的配位数,只是原子的位置发生少许位移,使次级配位有所改变,如图1-9所示的高对称结构(a)向(b)和(c)结构的转变。由于位移性转变仅仅是键长和键角的调整,未涉及旧键破坏和新键形成,因而转变速度很快,常在一个确定稳定下发生。位移性转变也称为高低温性转变。-石英和-石英在573的晶型转变属于位移性转变。,重建性转变不能简单地通过原子位移来实现,转变前后结构差异大,必须打开原子间的键,形成一个具有新键的结构,如图1-9中(a)到(d)的转变。因为打开旧键并重新组成新键需要较大的能量,所以重建性转变的速度很慢。高温型的变体经常以介稳状态存在于室温条件下。如-石英和-磷石英之间的转变。加入矿化剂可以加速这种转变的进行。,图1-9 多晶转变类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