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发展性评价方案.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366938 上传时间:2023-10-2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3.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教师发展性评价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学教师发展性评价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学教师发展性评价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学教师发展性评价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学教师发展性评价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教师发展性评价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教师发展性评价方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XXXX中学教师发展性评价方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建立符合素质教育思想的评价制度是保证课程改革顺利实施的关键。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等精神,适应课程教学、考试招生、教育评价改革,在推进、总结教师评价基础上,修订学校教师发展性评价方案。一、评价原则1.本评价体系是面向全体教师的教育,教学发展性的综合评价。方案目标是促进教师职业道德与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立多元的体现素质教育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激励教师成长上进的评价体系。2 .在进行评价时,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评

2、价过程必须是一种双向过程,这种过程要建立在评价者和评价对象的积极参与和相互信任的基础上。3 .整个评价过程既要民主,又要保密。评价的标准、方法、过程、要求必须原原本本的告诉所有评价者和评价对象。增强评价的透明度。对评价者的所有材料非经本人同意不能向外泄漏。4 .每次评价过程结束后,学校领导必须将有关信息向评价对象进行及时反馈。在反馈过程中,评价者和评价对象要处于和谐的气氛中。对不同的对象要不同的方法。评价的结果应具有激励性和建设性。5 .教师的综合评价一般情况下每学期进行一次。由于教师从事的工作是一个较为长期的复杂过程,他们的任何成绩都是日积月累的结晶,因此,评价者不能以一两次的单向评价或统计

3、数据来反映教师工作的总体情况,这样做也会导致评价结论与教师实际表现的偏差。6 .教师的单项评价可在任何时间内进行,也可以集中在某个时间内进行。二、评价内容及标准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不仅是传统的教育者,而且是新型教学关系中的学习者、研究者;教师不仅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执行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创造者。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全方位的要求,教师的工作也因此变得.更加富有创造性,教师的个性和个人价值、伦理价值和专业发展应得到高度重视。因此,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不再以学生的学业成绩作为评价教师水平的唯一标准,而是从

4、新课程对教师自身素质和专业水平的发展的要求,提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多元的促进教师不断提高,尤其是创新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总的来讲,教师评价集中体现在对教师教学的评价和对教师素质的评价两个方面,根据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规划制定了评价内容。(详见表1、2、3)表IXXXX中学教师索质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50分)【注:本表为教师自评、教研组评价、学校领导评价】教师学科任课班级时间评价内容评价标准分值自评组评L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关注学生情感、教有态度、价值观的养成,实施启发式、讨论、合作学习的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创造性。5现2.尊重学生,形成相互激励、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

5、。围绕为学生个性,心发展,终身发展的目标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烈1.新课程教学目标明确,运用丰富而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使自学生掌握学科知识与技能。结合学生的实际,合理的调整、开发课程资源(校木教材),制定灵活、科学、具体的教学目标。Jlz2.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激励和促进学生学习,特教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策略,促进学生的发A学展。辰Z.能3.认真备课,教学内容丰富,且能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拥有出色课Iv力堂组织和管理技能,形成良好的秩序。4.善于组织教学,具有较强的教学语言表达能力,注重师生互动和交流。能鼓励学生合作与探究,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和语言表达

6、。5.运用先进的教育观念进行教学: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做到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职Jb1.爱岗敬业2.遵纪守法、为人师表3.热爱学生、面向全体业4.终身学习5.奉献、上进6.公正、诚实7.廉洁从教10般德8.业务精湛9.团结合作10.健康心态1.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有优良的阅读习惯和获取新知识的手段;积极参加继续教育、进修培训。JFku2.具有渊博的知识储备,能较为自如地应付日常教育教学检查的需要,5系美有跨学科知识并可在各知识点间建立联系。不3.对祖国和世界文化的了解,知识面广,并在教学中发挥作用。评价内容评价标准分值自评组评1 .正确掌握本学科的有关知识和概念。2 .了解

7、本学科的动态与发展。3 .善于将学科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业4.了解有关学生学习及其发展方面的知识。务5.了解先进的教学管理、教育理论、教学理念发展的知识。10知6.掌握教育信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识7,掌握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学习心理。8 .全面了解研究学生,促进不同个性学生的能力得到发展。9 .掌握发展性教学评价,发展性学生评价的相关标准和方法。10 .具有对所教学科的教材和课程标准进行分析和研究的能力。1.参与校本发展规划的设计和校本教研,并提出可行性意见,提交校本教研成果总结。科2.参与本学科、教育教学发展规划,并提出可行性建议;具有反省的研意识和习惯,并能不断改进

8、教学。与3.制定并有效地实施个人发展计划;参与各级课题研究,有科研成果10合或有论文发表交流。作4 .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增长知识,发展智力,培养智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5 .具有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能与学生、家长、同事建立良好的关系。表2XXXX中学教学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50分)【注:本表为教师自评、教研组评价、学校领导评价】评价内容评价标准分值自评组评教学计划1 .要做到熟悉新课程标准、熟悉教材.、熟悉学生。2 .要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教材分析,完成计划的具体措施和教学进度。5备课1 .个人备课要做到备新课程标准、备学生、备教法、备教材、备学法。2 .集体备课要做到定时间、定地点

9、、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3 .编写教案必须具有如下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教后反思等。5评价内容评价标准分值自评组评课堂教学1.课堂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做到主导与主体、面向全体与因15材施教、全面发展与发挥个性特长的有机结合。2.实现三维课堂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要做到目标明确、方法恰当、内容充实、手段先进、效果显著。3 .要注意提高教学艺术,严密组织教学过程,注意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与良好的治学态度。4 .善于与学生共同创造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讨论、质疑、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引导学生创新与实践。5 .整合教育资源,注重学

10、科间的相互渗透以及各学科与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整合。作业设置与批改1 .作业设置符合新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有科学性和系统性,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2 .认真批改,评语要有人情味和鼓励性,不能讽刺挖苦,并做好记录、讲评。3 .对学生作业要做到严格的规范化管理。5复习和检查1 .提倡当堂巩固和检查,加强平时提问,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2 .搞好阶段更习和考试,考试次数适量,考试紧扣新课标和教材,注重实效,考后及时总结。5交流与反思1 .积极主动与学生、家长、同事、学校领导进行交流和沟通,对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进行反思。2 .针对自己的不足,制定改进计划,求真务实,严谨自律,勇于创新

11、,促进自己不断的进步。5效果与业绩本学年教师发展的自我评价(请用文字简要从育人管理、教学及科研、进修培训等能体现自身发展和个人特长的情况进行评价)10总分100学校领导总体评价:表3XXXX中学教师评价标准(50分)【注,本表为家长评价】学生姓名所在班级时间教师评价标准分值对任课教师的评价1234567891011121.为人师表,热爱学生,面向全体,奉献、上进,公正、诚实,廉洁从教,健康心态52.具有渊博的知识储备,善于将学科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有跨学科知识并可在各知识点间建立联系。53.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增长知识,发展智力,培养技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54.个人备课做到备新课程

12、标准、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并能认真编写教案。55.课堂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做到主导与主体、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全面发展与发挥个性特长的有机结合。56.实现三维课堂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做到目标明确、方法恰当、内容充实、手段先进、效果显著。57.注意提高教学艺术,严密组织教学过程,注意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与良好的治学态度。善于与学生共同创造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讨论、质疑、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引导学生创新与实践。58.认真批改,评语要有人情味和鼓励性,不能讽刺挖苦,并做好记录、讲评。搞好阶段复习和考试,考试次数适量,考试紧扣新课标和教材,注重实效,考后及时总结。59.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激励和促进学生学习,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5教师评价标准分值对任课教师的评价123456789101112生掌握良好的学习策略,促进学生的发展。10.能与学生、家长、建立良好的关系,及时沟通,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5总分5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