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年度奖励性绩效考核工作实施方案(试行).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366940 上传时间:2023-10-2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5.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教师年度奖励性绩效考核工作实施方案(试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中学教师年度奖励性绩效考核工作实施方案(试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中学教师年度奖励性绩效考核工作实施方案(试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中学教师年度奖励性绩效考核工作实施方案(试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中学教师年度奖励性绩效考核工作实施方案(试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教师年度奖励性绩效考核工作实施方案(试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教师年度奖励性绩效考核工作实施方案(试行).docx(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XXXX中学教师年度奖励性绩效考核工作实施方案(试行)(教师序列)根据XX市教育局印发的XX市属学校教师年度奖励性绩效考核方案(试行)(X教人(202X)11号)的通知精神,结合本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一、师德师风(是否合格)责任部门:办公室评价要素:职业道德(合格/不合格)评价内容:1 .严格执行教育部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2 .未存在教育部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2018年修订)中应予处理的教师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3 .未存在XX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负面清单及XX市教师职业行为负面清单处理办法中的师德失范行为。评价标准:教师职业道德考核按

2、照教育部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教育部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2018年修订)、XX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负面清单及XX市教师职业行为负面清单处理办法,由学校考核小组根据学生(家长)评议和教师评议情况,结合教师平时的师德表现,对每位教师在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和终身学习等六个方面作出客观的定性评价,考核结果分为合格、不合格两个等次。凡被认定为下列情况之一的,职业道德考核等次定为不合格:(一)在各种场合,有损害党中央权威,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言行,造成不良影响。(二)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违背社会公序良俗。(三)公开发表或转发

3、错误观点,或编造散布虚假、不良信息,造成不良影响。(四)组织、参与有偿补课,为校外培训机构或他人介绍生源、提供学生相关信息。(五)违反教学纪律,被证实使用手机布置作业,让学生使用手机完成作业或布置家长批改作业且屡教不改者;敷衍教学,或从事影响教育教学本职工作的兼职、兼薪行为者。(六)歧视、侮辱学生,体罚或变相体罚,虐待、伤害学生。(七)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遇突发事件、面临危险时,不顾学生安危,擅离职守,自行逃离。(八)与在校学生发生不正当关系,有任何形式的猥亵、性骚扰行为。(九)在招生、考试、推优评先、保送及绩效考核、岗位聘用、职称评聘、评优评奖等工作中徇私舞弊、弄虚作假。(十)索要、收受学生及家

4、长财物或参加由学生及家长付费的宴请、旅游、娱乐休闲等活动,强制或变相强制向学生推销图书报刊、教辅材料、社会保险或利用家长资源谋取私利。(十一)其他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职业道德考核拟定等次在校内公示,公示无异议后确定考核等次,并在校内以适当方式公布,考核结果存入教师个人档案。教师职业道德考核作为教师绩效考核合格的必备基本要求。教师职业道德考核等次合格的,年度绩效考核才可评为基本称职等次以上;教师职业道德考核不合格的,年度绩效考核定为不称职。二、教育教学常规(40分)(一)评价要素:出勤情况(10分)责任部门:办公室、教务处、德育处评价内容:出勤情况,含政治学习、教研、会议等学校规定的所有活动。评

5、价标准:出满勤者得10分;病假每10天扣0.5分,不足10天不予扣分;事假每3天扣1分;旷工每半天扣1分办公室评);学校规定的所有活动(教工大会、政治学习(办公室评)、教研活动1教务处评)、教研组长会议教务处评)、班主任会议德育处评)、年段会议德育处评)、周会(德育处评)及其他集体活动)每缺席一次扣0.5分。重要说明:(1)出勤考核由校办公室负责统筹,其他处室配合,凡未按规定程序办理请假或未准假,视为旷工或缺席。(2)一学年旷工5个工作日以上的,出勤不得分。(3)病假达4个月、事假达2个月以上的(事假达8天以内学校批准,8天以上市教育局批准,未经批准擅离岗位按旷工处理),绩效考核不得评优秀。(

6、4)连续旷工超过IO个工作日或者一年内累计旷工超过20个工作日的,或学校规定的所有活动中有三分之二以上不参加的、造成严重责任事故的定为不称职。(5)相关规定参照榕教人2015)15号文XX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市属学校教职工人事管理的意见。(二)评价要素:课时工作量(12分)责任部门:教务处评价内容:完成标准课时工作量、特殊课时等。评价标准:专任教师:完成标准课时工作量、特殊课时等,能完成标准课时工作量:语、数、英两个班,其他学科12节/周(含特殊课时)评为12分;总课时除以480乘以12为本项得分。被代课的教师公假、产假、婚丧假不扣课时。心理教师190个工作日(要有190个工作日的心理谈话等

7、电子档案)评为12分(公假、产假、婚丧假不扣)。管理人员(中层及以上):完成相应的教学工作量,语、数、英一个班12分。其他学科:中层干部6节以上,1节2分;校级干部4节以上,1节3分。公假、产假、婚丧假不扣课时。(三)评价要素:班主任等工作(6分)责任部门:德育处、教务处、校长室等评价内容:担任班主任、年段长、教研组长、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团委书记及中层以上干部等长期工作。评价标准:1.班主任工作(6分)1德育处评)评分细则:(1)完成本年度上、下两学期工作计划、总结(1分);(2)完成班主任工作手册记录及校德育电子平台记录(1分);(3)班团队会组织好,过程性材料完整翔实(1分);(4)开设市

8、、校级主题班会观摩课(1分);(5)切实完成家访工作,过程性材料完整翔实(1分);(6)组织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过程性材料完整翔实(1分);(7)积极承担学校分配的德育工作,勇挑重担(1分);(8)积极撰写德育论文,参与德育课题研究(1分);(9)连续担任班主任工作6年或累计9年以上后每年另加0.5分)(10)以上分值按项评分,总分最高为6分。2 .年段长工作(6分)(德育处评)(1)根据学校需求,担任年段长、副年段长(3-5分)(2)主动、创新开展工作并完成各项任务(1分)。3 .教研组长、副组长(6分)1教务处评)评分细则:(1)完成教研组校本培训、教研等常规工作,教研组长(3-4分)

9、、副组长(2-3分);(2)教学质量考核(2分):参加会考科目,以会考通过情况为依据,学科会考通过率为100%,分管高中组长得1分;参加中考、高考的学科教学业绩认定,初三、高三下学期最后一次质检年段学科平均分所在区县排名,排序最靠前的三门学科分别给分管初高中组长加2分、1分、0.5分;非中高考科目及体育学科:从课外活动开展、创新大赛、艺术展演及比赛奖项、特色课程建设等多方面衡量,得0.5-2分。(项封顶2分)4 .毕业班中、高考学科集备课组长(2-4分),其他集备课组长(1-3分),工作强度大或集备组教学业绩突出(1分)。(教务处评)5 .非中层行政人员(2-4分),工作责任或难度较大(1分)

10、。(各处室评)6 .中层以上干部(3-5分),工作责任或难度较大(1分)。(校长室评)7 .心理教师和年度优秀辅导员(2-4分)。(教务处评)(1)心理教师学年度开展个体辅导不低于50人次,或开展团体辅导活动不低于10次,并能提供相关佐证材料。(2)优秀课外辅导员是指学年度从事指导学生开展课外活动的信息、音乐、美术、体育教师。在学校组织开展的课外活动,要有计划、有安排、有落实并在教务处有备案的材料的;学年所带领的团队或个人在市级或市级以上的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重要说明:所有累加分数不超过6分。(四)评价要素:课堂教学(6分)责任部门:教务处评价内容:制定教学计划、组织教学、课堂管理、教学理念、

11、课堂实效、德育渗透、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与学科融合等。评价标准:1.依据课程标准认真拟定教学计划,能认真组织教学,积极主动参与课堂管理,德育渗透,有效驾驭课堂(2-3分)。2 .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辅助教学,主动进行学科融合,应用集备课件或自主课件(2分)。(由信息中心提供班级多媒体使用登记本,或教科室提供教师信息技术融合课案例)3 .做好课堂考勤、处理好课堂突发事件(1分)。(五)评价要素:学生发展指导(4分)责任部门:教务处、德育处、团委、少先队评价内容:作业批改、个性化辅导、心理辅导、学生综合素质评定、成长档案记录、帮扶学困生(特殊生)生涯规划指导、五育并举指导、学习行为习惯培养等。评价标

12、准:1 .作业批改检查(1分)。未及时批改作业,经查实每次扣0.5分,扣分封顶2分。(教务处评)2 .指导学生进行学科竞赛、生涯规划指导、学生社团活动等(1-2分)。(教务处、团委评)3 .积极关爱任教班级特殊生,按要求与学生结对子,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并跟踪指导(1分)。(教务处评)4 .认真参与,并及时认定学生综合素质评定(1分)。(德育处评)5 .带领学生参加国防教育、社会实践、社会公益等体现“五育”并举的活动(1分)。教务处、德育处、团委评)重要说明:所有累加分数不超过4分。(六)家校联系(2分)责任部门:教务处、德育处评价内容:家长会、家访、家教指导、家长学校培训等。评价标准:1.按

13、学校要求,准时、认真参加家长会(1分)。(教务处评)2 .按学校要求,完成入户家访工作并上交XXXX中学家访登记表(1分)。(德育处评)3 .根据家长学校规划,参与家长学校或其他家教指导活动,留有过程性资料(1分)。(德育处评)重要说明:所有累加分数不超过2分。4 、评价要素:教育教学业绩(38分)(一)评价要素:教育教学业绩(15分)责任部门:教务处评价内容:任教班级学生学业发展情况,任教学科中高考、合格性考试(会考)、市质检、期末考试、质量监测等的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评价标准:1.初一、初二、初三、高一(非省学业水平考试科目)、高二(非省学业水平考试科目)及高三年段的文考科目:以所任教

14、班级的两个学期的期末考两次平均成绩为依据,按5:3:2的比例,对超均率、及格率、优秀率予以累加,进行评价。(1)学年两次期末考(下学期初高三中高考学科及初二地理、生物以最后一次省或市质检为准)所任教班级超均率的平均值与上学年期末考对比进步得8分,持平得7.5分,退步或最低得6分。(2)学年两次期末考(下学期初高三中高考学科及初二地理、生物以最后一次省或市质检为准)所任教班级及格率位次平均计算,与上学年度期末考对比进步得4分,持平3.5分,退步或最低得3分。(3)学年两次期末考(下学期初高三中高考学科及初二地理、生物以最后一次省或市质检为准)所任教班级优秀率位次平均计算,与上学年度期末考对比进步

15、得3分,持平2.5分,退步或最低得2分。2.该学年参加高一、高二省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的:以所任教班级的学业水平考试合格率的平均值为依据:100%得15分;99.5%-100%(不含)得13分;99%-99.5%(不含)得12分;98.5%-99%(不含)得11分,低于98.5%得10分。3,初三体育:以备课组为单位,中考年段平均分在区县排名与文化科综合排名对比,超出的得15分,持平的得14分,落后的得IOT2分。4 .非中高考科目:美术、音乐、体育(初三除外)、信息、劳技、心健及综合实践等学科的其他人员教学业绩,取全体有考试科目教师教学业绩平均得分为基础分,指导学生(含团体)获得由教育主管部门主

16、办的市级及以上级别竞赛获奖的,国家级加1.5分,省级加1分,市级加0.5分,同一项目不同级别竞赛不重复加分,业绩得分不超过15分。5 .初高三中高考学科及初二地理、生物小中考学科:(1)任教初高三毕业班中高考学科教师,初三、高三下学期最后一次质检年段学科平均分所在区县排名,排序最靠前的三门学科备课组成员分别加2分,1分,0.5分。(2)任教初二地理、生物小中考学科教师,初二下学期市质检年段学科平均分所在区县排名,位次最靠前的学科备课组成员分别加1分。重要说明:(1)超均率计算时,初一年级的对比成绩是新初一入学开门考,高一年级的对比成绩是中考录取成绩。(2)所有项目累加分数不超过15分。(二)评

17、价要素:示范引领(3分)责任部门:教科室评价内容:履行师徒协议及指导成效,承担各级学科研训组、名师工作室工作,担任学科培训班导师,参加“送教送培下乡”活动等。评价标准:1 .履行师徒协议及指导成效(2分)。有签订师徒协议的,指导老师加1分,被指导教师加0.5分;通过指导教师手册详细记载指导过程,指导老师加1分;积极配合学校以老带新工作,认真记载被指导过程的老师加1分。被指导教师获得国家、省、市教育主管部门及其下属专业教育研究单位组织的业务评选(含论文、课题、技能竞赛等)、被指导教师参加“一师一优课”晒课活动被评为市级以上优课(指导教师须有证书)、在CN刊物发表教育教学论文、在被评为业务骨干(学

18、科教学带头人、骨干教师等)的当年,指导老师加1分。2 .承担学科研训中心组、名师工作室工作,担任学科培训班导师,校级1分,市级L5分,省级2分,不累加。3 .参加“送教送培下乡”活动,一次1分。参加对口帮扶学校帮扶活动,一次1分。重要说明:1.第1类中累加不超过2分。2.所有项目直至加满3分为止。(三)评价要素:任教班级获奖(2分)责任部门:教务处、德育处评价内容:班(团、队)会活动、单项竞赛获奖、综合性荣誉表彰。评价标准:1 积极参加任教班级班会、团、队会活动(1分)。(德育处评)2 .班级获校级以上单项竞赛奖1分。任教多个班级,同一活动分数不累加。(教务处评)3 .班级获得校级以上综合性荣

19、誉表彰1分。任教多个班级,同一活动分数不累加。德育处评)重要说明:各项分数累加不超过2分。(四)评价要素:指导学生获奖情况(3分)责任部门:教务处评价内容: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创新大赛、体育联赛、艺术展演等获奖。评价标准:1.教育行政部门主办或联办:全国三等奖以上、省级一二等奖3分;省级三等奖、市级一二等奖2分;市级三等奖、优秀奖1.5分。2 .非教育行政部门主力、:一等奖L5分,二等奖L3分,三等奖1.2分。3 .校级奖项1分。重要说明:若有多类别获奖取级别最高奖项,第一类别每多一个人次或团体获奖另加0.1(同一项目不同级别竞赛不重复加分),分数累加不超过3分;第2、3两类别不累计加分。(

20、五)评价要素: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5分)责任部门:教务处、教科室、德育处、团委评价内容:参与校本课程研发,指导研究性学习,组织综合实践、社会实践、社团活动,担任课外活动辅导员等。评价标准:1 .校本选修:开设选修课,每学期加L5分。教务处评)2 .研究性学习:担任研究性学习指导教师,每学期加1-2分。(教务处评)3 .编撰校本教材:学校鼓励教师积极编撰校本教材。编写者应在学年初向教科室提供书面编写计划,并在5月底前将成品纸质教材和电子版本报送教科室。学校在每年6月份组织一次校本教材评选,被评为一等奖的教材主编加3分,参与编写者加2分;被评为二等奖的教材主编加2分,参与编写者加1分;被评为三

21、等奖的教材主编加1分,参与编写者加05分;未得奖的教材编写者不加分。(教科室评)4 .组织学生参与综合实践、社会实践,每次2分。(教务处、德育处评)5 .长期(一学期以上)担任社团活动指导老师每学期2分。(团委评)6 .长期(一学期以上)担任运动队、艺术队、美术、科技创新、信息等学科竞赛教练的教师,经教务处认定每学期2分,要求指导学生3人以上、初期有计划、每周有训练、队伍有参赛。教务处评)7 .临时担任重要课外活动指导老师、竞赛评审或比赛裁判,每次活动(指整个活动,非一场比赛)0.5分。学年封顶不超过2分。德育处、教务处评)8 .担任校运会组委会组织、裁判工作每学年封顶2分。(教务处评)重要说

22、明:第1、2、3、4、5、6项封顶3分,第7、8项封顶2分。(六)评价要素:教学团队合作(5分)责任部门:教务处、教科室评价内容:参与教研、集备活动,教案、课件资源共享,参加岗位练兵、培训学习,完成听评课任务等。评价标准:1 .积极参与教研、集备活动,并承担主备任务,有主备材料;基准2分。缺席一次扣0.5分,迟到或早退每次扣0.25分。(教务处评)2 .完成听评课任务,听课本有记录、有反思得1分。(教务处评)3 .配合学校将本人教案、课件等资源上传学校校本资源库,每学年1分。(教务处评)4 .积极参加岗位练兵、技能比赛的选手和指导老师,每学年1分。(教科室评)(七)学生(家长)评价(5分)责任

23、部门:教务处评价内容:学生、家长满意率。评价标准:教务处评)满意率90%以上(含90%)5分,80%-90%(不含)4分,75%-80%(不含)3分,70%-75%(不含)2分,65%-70%(不含)1分,小于65%不得分。四、个人专业发展(12分)(一)评价要素:承担公开教学活动(3分)责任部门:教科室评价内容:开设各级学科示范课、观摩课及专题讲座,主持班(团、队)观摩活动、区域交流活动等。评价标准:1.教学公开课、讲座、班团队观摩活动:校级1次加1分,市级以上1次加2分,不同课题的公开课得分可累力口。(德育处配合)积极参加或承担校内外各级各类公开教育教学活动或讲座(含校本课程开发、管理研讨

24、等任务)。承担校外公开课及校际教学讲座需要提供证明材料。教学公开课(讲座):校级公开课或讲座(含由个人申报、学校同意开课的校内公开课和由学校指定教师开设、有校外人员听课的校际公开课两种)每次加1分;县、市级以上公开课(讲座)每次加2分;不同授课内容的公开课得分可以累加,其中校内公开课得分封顶为L5分,所有公开课封顶3分。县、市级以上的公开课(讲座)以组织活动部门的证明为准。2.主持党课、教育教学管理讲座、区域交流活动:校级1次加1分,市级以上1次加2分。标准比照教学公开课。党课、管理讲座或主持区域交流活动等大型活动,校级1次加1分,市级以上1次加2分。(党委或办公室配合)重要说明:所有项目累加

25、不超过3分。(二)评价要素:撰写教育教学论文(3分)责任部门:教科室评价内容:撰写学科、德育、党建、管理论文获奖或收入校级以上汇编。评价标准:优秀论文收入校级论文汇编的加1分;提交年度教学工作经验总结的教师,每年加1分(如有其他论文加分,则此项不加分);在市级以上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论文评选中获奖的加2分;入选市级以上教育主管部门认可的论文汇编刊物(市教育研究院、省普教室、省电教馆、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的加2分;论文发表在CN刊物加3分。同一篇论文在不同级别获奖或发表,只取最高级别得分,不累加;不同论文发表可累加。所有项目累加不超过3分。重要说明:9月份以后(含9月)发表或获奖的论文加分计入新学年

26、绩效成绩(上一学年已加分的除外),获奖论文以相关部门发布的获奖公告上的日期为准,没有获奖公告的以获奖证书上的日期为准,发表的论文以刊物发行月份为准。(三)评价要素:参与教育教学研究(4分)责任部门:教科室评价内容:参与各级学科、德育、管理的课题研究、专题教研活动、项目式研究活动,负责学科命题,完成继续教育。评价标准:1 .完成继续教育加2分。2 .课题:参与校级课题研究的教师每学年加1分(封顶1分);参与县、市级以上课题研究(含市级)的教师,课题主持人加3分,核心成员加2分,其他成员加1分。不同的县、市级以上课题得分可以累加。3 .负责县、市级以上学科命题,每次加2分。1 积极参加市级以上专题

27、培训、教研活动或项目式研究活动,每次加0.5分,封顶1分。重要说明:所有项目累加不超过4分。(四)评价要素:个人获奖(2分)责任部门:办公室、教科室评价内容:获得各级教育教学专项表彰、综合性荣誉表彰、公开教学竞赛获奖、名优骨干认定。评价标准:1.市系统及以上综合奖(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员、优秀班主任)2分;校级综合奖(先进工作者、校优秀党员、优秀班主任)、市教育系统专项奖2分;校级专项奖1分,可累加。(办公室评)2 .教师在省级教学技能大赛中获奖的加2分;在市级教学技能大赛中二等奖以上加2分、三等奖加1分。在省级教育主管部门主办的单项专业技能竞赛中获得一、二、三等奖的加2分;在市级教育主管部门主

28、办的单项专业技能竞赛中二等奖以上加2分,三等奖的加1分;在校级单项专业技能竞赛中获得一、二、三等奖的加05分。各种教师专业技能竞赛奖项由教科室认定,可累加。教科室评)3 .市级以上课题获奖的,课题组核心成员加2分,其他成员加1分。多个市级以上课题获奖的,可累加。1教科室评)(第2、3项材料均需向教科室提供纸质材料或相关证明复印件,由教科室确认。)4 .名优骨干认定当年,骨干教师加1分,省、市学科带头人加2分。(办公室评)重要说明:个人先进荣誉和专业技能奖项得分可累加,但总分不超过2分。五、承担急难险重工作GO分)(一)评价要素:承担学校行政工作(6分)责任部门:党委、校长室、工会、办公室评价内

29、容:承担学校党建、教研、工会、后勤、安全、宣传等工作,如党务秘书、支部书记、支部委员、集备组长、安全专干、实验组组长、处室干事等。评价标准:各岗位管理人员本项起评分(如无特殊贡献或工作过错默认为起评分):1 .行政类:处室干事、工会委员3分,支部书记4分、支委3分。2 .教学类:担任毕业班中、高考学科备课组长(4-5分),其他备课组长(3-4分);如组长或副组长兼集备组长可累加分。3 .德育类:年段长、班主任6分。4 .中层以上干部(含助理):6分。重要说明:身兼多职者可酌情加分,累加不超过6分。(二)评价要素:承担学校临时性重要任务(4分)责任部门:党委、校长室、工会、办公室、教务处评价内容

30、:承担创建、评估、迎检、校庆、临时讲座、代课、志愿服务、耕耘杯等工作评价标准:1.由党委、校长室、工会综合评定,经行政办公会:奖励在关键时候顾全大局、勇于担当、敢挑重担、乐于奉献且成绩显著的教职员工。2.由教务处认定:一学期承担代课10节以上,按0.025分/每节加分。实施说明:1 .教师填写XX市属学校教师序列人员年度绩效考核登记表后,学科教研组长于每年7月1日前交至校办公室。2 .校各处(室)主任按本工作方案规定标准对分管项目予以评分确认,学校在综合评定教师学年绩效考核等次、年度奖励性绩效考核等次、教师申报晋升职务推荐和岗位评聘时,按总分予以评价。3 .教师绩效考核分优秀、称职、基本称职、

31、不称职四个等次,优秀等次分值应不低于80分(其中高级教师不低于85分),优秀等次人数不超过参加考核总人数的20%,只舍不入,考核分值65-60分为基本称职,低于60分为不称职。4 .学校考核小组按照本工作方案,结合教师自评、民主测评、学科教研组或年段评议以及个人得分情况,综合评定每位教师的绩效考核等次。5 .校办公室负责将教师绩效考核等次,在校内进行不少于5个工作日的公示。教师对考核结果有不同意见的,可以通过正当渠道向校考核小组申诉。6 .对公示无异议者,校办公室在校内以适当方式公布,将绩效考核结果存入学校和教师个人档案,并报市教育局备案。7教职工绩效考核结果是年度奖励性绩效考核等次,岗位聘任、职务晋升、培养培训I、表彰奖励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