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桃夭实用教案.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376795 上传时间:2023-10-22 格式:PPT 页数:9 大小:319.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经桃夭实用教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诗经桃夭实用教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诗经桃夭实用教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诗经桃夭实用教案.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诗经桃夭实用教案.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经桃夭实用教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经桃夭实用教案.ppt(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桃之夭夭”,【诗经国风周南】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桃 夭,fn,zhn,注释:1.夭夭:花朵怒放的样子。2.灼灼:花朵色彩鲜艳如火。华:同花。3.之子:这位姑娘。于归:姑娘出嫁。古代把丈夫家看作女子的归宿,故称“归”。4.宜:和顺、亲善。5.蕡(fn):肥大。有蕡即蕡蕡。6.蓁(zhn):叶子茂盛。,译文:桃树长得多麼壮盛,花儿朵朵正鲜美。这位女子出嫁后,定能使家庭和顺。桃树长得多麼壮盛,果实累累结满枝。这位女子出嫁后,定能使家庭美满。桃树长得多麼壮盛,绿叶茂盛展生机。这位女子出嫁后,定能使家

2、人幸福。,这是一首祝贺年青姑娘出嫁的诗。据周礼云:“仲春,令会男女。”朱熹诗集传云:“然则桃之有华(花),正婚姻之时也。”可见周代一般在春光明媚桃花盛开的时候姑娘出嫁,故诗人以桃花起兴,为新娘唱了一首赞歌。,【赏析】,全诗分为三章。,【赏析】,第一章以鲜艳的桃花比喻新娘的年青娇媚。人们常说:第一个用花比美人的是天才,第二个用花比美人的是庸才,第三个用花比美人的是蠢才。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所以说这里是第一个用花来比美人,并不为过。自此以后用花、特别是用桃花来比美人的层出不穷,如魏阮籍咏怀诗之十三:“天天桃李花,灼灼有辉光。”唐崔护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宋陈师道菩萨蛮

3、词:“玉腕枕香腮,桃花脸上 开。”他们皆各有特色,自然不能贬之为庸才、蠢才,但他们无不受到诗经这首诗的影响,只不过影响有大小,运用有巧妙而已。这里所写的是鲜嫩的桃花,纷纷绽蕊,而经过打扮的新嫁娘此刻既兴奋又羞涩,两颊飞红,真有人面桃花,两相辉映的韵味。诗中既写景又写人,情景交融,烘托了一股欢乐热烈的气氛。,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赏析】,第二章则是表示对婚后的祝愿。桃花开后,自然结果。诗人说它的果子结得又肥又大,此乃象征着新娘早生贵子,养个白白胖胖的娃娃。,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第三章以桃叶的茂盛祝愿新娘家庭的兴旺发达。以桃树枝头的累累硕果和桃树枝叶的茂

4、密成荫,来象征新嫁娘婚后生活的美满幸福,,【赏析】,朱熹诗集传认为每一章都是用的“兴”,固然有理,然细玩诗意,确是兴中有比,比兴兼用。全诗三章,每章都先以桃起兴,继以花、果、叶兼作比喻,极有层次:由花开到结果,再由果落到叶盛;所喻诗意也渐次变化,与桃花的生长相适应,自然浑成,融为一体。,本篇语言极为优美,又极为精炼。不仅巧妙地将“室家”变化为各种倒文和同义词,而且反覆用一“宜”字。一个“宜”字,揭示了新嫁娘与家人和睦相处的美好品德,也写出了她的美好品德给新建的家庭注入新鲜的血液,带来和谐欢乐的气氛。这个“宜”字,掷地有声,简直没有一个字可以代替。,第一,诗中塑造的形象十分生动。拿鲜艳的桃花,比

5、喻少女的美丽,实在是写得好。谁读过这样的名句之后,眼前会不浮现出一个象桃花一样鲜艳,象小桃树一样充满青春气息的少女形象呢?尤其是“灼灼”二字,真给人以照眼欲明的感觉。写过诗经通论的清代学者姚际恒说,此诗“开千古词赋咏美人之祖”,并非过当的称誉。第二,短短的四字句,传达出一种喜气洋洋的气氛。这很可贵。“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细细吟咏,一种喜气洋洋、让人快乐的气氛,充溢字里行间。“嫩嫩的桃枝,鲜艳的桃花。那姑娘今朝出嫁,把欢乐和美带给她的婆家。”你看,多么美好。这种情绪,这种祝愿,反映了人民群众对生活的热爱,对幸福、和美的家庭的追求。第三点,这首诗反映了这样一种思想,一个姑娘,

6、不仅要有艳如桃花的外貌,还要有“宜室”、“宜家”的内在美。,【赏析】,全诗三章全用“桃之夭夭”起兴,用娇美多姿的桃花比喻新娘的青春年少,充满活力。第一章赞美新娘的姿容动人,第二章祝愿新娘多生贵子,第三章预祝整个家庭兴旺发达和人丁兴旺。这说明,从远古时代起,我们的先民就非常重视婚姻的作用,因为家庭是社会的最基本单位,每个人都仰仗着家庭迎接困难,战胜天灾,争取幸福生活,当然希望家庭和睦团结。婚姻是一件大事,因为它关系到家庭未来的前途,甚至是两个家族的利益关系,所以,对新人最主要的希望就是“宜其室家”。,家庭是社会的最基本单位,“桃之夭夭”与“逃之夭夭”,一个美若桃花的媳妇娶进了婆家门,婆家人以为这个家庭从此会美满幸福,却不料这尕媳妇不是一盏省油的灯,闹得家庭鸡犬不宁不说,还常常跑回娘家不回来,真够这一家人受的了。由此可见,湟源一带人所说的“桃儿客”,便是“逃儿客”,也就是“逃客”。当逃客当然不好,但有一些“桃儿客”心里的苦,又有谁能理解呢?青海花儿中有这么一首:白龙马它吃了千江水,就只为身驮了取经的唐僧;我为你变成了桃儿客,大哥哥你揣你个家的良心!从“桃之夭夭”到“逃之夭夭”再到“桃儿客”的转变,谁道不是词语演变和发展中的黑色幽默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