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的合金化原理.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378119 上传时间:2023-10-22 格式:PPT 页数:91 大小:9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钢的合金化原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1页
钢的合金化原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1页
钢的合金化原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1页
钢的合金化原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1页
钢的合金化原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钢的合金化原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钢的合金化原理.ppt(9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 钢的合金化原理,主要内容钢中的合金元素合金钢中的相组成(重点)合金元素对相变的影响(重点)合金元素对钢的强韧性和工艺性能的影响,1.1 钢中的合金元素,一.几个概念1.合金元素 特别添加到钢中为了保证获得所要求的组织结构从而得到一定的物理、化学或机械性能的化学元素。(常用M来表示)如:B,C,N;Al,Si,P,S;Ti,V,Cr,Mn,Co,Ni,Cu;Y,Zr,Nb,Mo;W,Ta,La系。,2.杂质元素由冶炼时所用原材料以及冶炼方法和工艺操作等所带入钢中的化学元素。注意:同一元素既可能作为合金元素又可能杂质,若属于前者,则决定钢的组织与性能;若属于后者,则影响钢的质量。如:当H,

2、S,P等元素在钢中一般都为杂质元素,但当其作为合金元素时:H储氢合金;S易切削钢;P耐磨钢。,3.合金钢 在化学成分上特别添加合金元素用以保证一定的生产和加工工艺以及所要求的组织与性能的铁基合金。M10,称为高合金钢;不过这种划分并没有严格的规定。,4.微合金元素与微合金化钢 微合金元素 有些合金元素如V,Nb,Ti,Zr和B等,当其含量只在0.1%左右(如B 0.001%,V 0.2%)时,会显著地影响钢的组织与性能,将这种化学元素称为微合金元素。微合金钢 加入了微合金元素,使钢的组织或性能有明显改变的这类钢则称为微合金钢。,二.M分类及Fe-M的类型,1.合金元素M的分类 铁族金属Co,N

3、i,Mn。难熔金属W,Mo,Nb,V,Cr.轻金属Ti,Al,Mg,Li 稀土金属La,Ce和Nd等 贵金属元素Au,Ag,按M与C的亲和力的大小分为:碳化物形成元素:Ti,Zr,V,Nb,Cr,Mo,W,Mn 非碳化物形成元素:Cu,Ni,Co,Si,Al,2.Fe-M二元相图的类型 同素异型转变 A3(910)A4(1390)-Fe-Fe-Fe奥氏体形成元素:在-Fe中有较大的溶解度,且能稳定相;如 Mn,Ni,Co,C,N,Cu;铁素体形成元素:在-Fe中有较大的溶解度,且能稳定相。如:V,Nb,Ti 等。,按照M对Fe-M影响:扩大相区 使A3降低,A4升高。一般为奥氏体形成元素缩小相

4、区:使A3升高,A4降低。一般为铁素体形成元素,扩大相区 分为两类:1)开启相区 Mn,Ni,Co 与-Fe无限互溶.,Fe-Ni合金,开启相区 示意图,2)扩大相区 有C,N,Cu等。如Fe-C相图,形成的扩大的相区,构成了钢的热处理的基础。,扩大相区示意图,Fe-C 相图,缩小相区:也分为两类:1)封闭相区 使相图中区缩小到一个很小的面积形成圈,其结果使相区与相区连成一片。如V,Cr,Si,A1,Ti,Mo,W,P,Sn,As,Sb。,封闭相区示意图,2)缩小相区:Zr,Nb,Ta,B,S,Ce 等。,3.生产中的意义可以利用M扩大和缩小相区作用,获得单相组织,具有特殊性能,在耐蚀钢和耐热

5、钢中应用广泛。合金元素对相图的影响,可以预测合金钢的组织与性能。,三.M对Fe-C相图的影响,1.改变了奥氏体区的位置,锰含量及钼含量对铁碳相图奥氏体区的影响,2.改变了共晶温度,扩大相区的元素 使A1,A3下降;缩小相区的元素 使A1,A3升高。当Mo8.2%,W12%,Ti1.0%,V4.5%,Si8.5%,相区消失。,3.改变了共析含碳量 所有合金元素均使S点左移。提问:对组织与性能有何影响呢?,四.M与钢中晶体缺陷的相互作用,晶界内吸附1.概念 合金元素或杂质元素溶入基体后,与晶体缺陷产生交互作用,溶质原子在内界面缺陷区的浓度大大超过在基体中的平均浓度,这种现象称晶界内吸附。如 B,Z

6、r,Ti,Nb,Mo,P,Sb,Re,C,N 等。,2.对组织与性能影响很大回火脆性:当P,As,Sn,Bi,Sb在晶界发生偏聚 时-晶界脆性;淬透性:钢中加微量B时,大大提高钢的淬透性;晶界强化:耐热钢中加入B,Zr等,提高晶界强度;晶界迁移与晶界扩散晶间腐蚀优先成核:相变时晶体缺陷处优先成核。,3.为什么会产生晶界内吸附?晶界层内原子排列比较稀疏,溶质原子处在晶界层产生的畸变能比处在晶内产生的畸变能要小得多,这种畸变能之差产生晶界内吸附;溶质原子与晶界和晶内的静电交互作用。,Cg-溶质原子在缺陷处吸附浓度 Co-溶质原子在钢中的平均浓度,Q-单位溶质原子在未畸变区和进入缺陷区引起的畸变能之

7、差,单位为cal/g 当Q 升高时,Cg/Co提高,说明内吸附严重;当T 升高时,Cg-Co,内吸附降低;T 降低时,内吸附提高。,溶质原子晶界内吸附的近似关系式:,五.合金钢的分类与编号,1.钢的分类按用途分类 工程结构钢 机械制造结构钢 工具钢(刃具钢、模具钢、量具钢)特殊性能钢(不锈钢、耐热钢、耐磨钢、超强钢),按金相组织分类 1)按平衡状态或退火状态的组织分:亚共析钢,共析钢,过共析钢和莱氏体钢;2)按正火组织分:P钢,B钢,M钢,A钢;3)按加热冷却时有无相变和室温时的金相组织分:F钢,M钢,A钢和双相钢。按化学成分分:碳素钢和合金钢;按工艺特点分:铸钢,渗碳钢,易削钢等;按质量等级

8、分:普通质量钢、优质钢、高级优质钢和特级优质钢。,2.合金钢的编号方法,含碳量C:一般以平均含碳量的万分之几来表示。如 30CrMnA:平均含碳量为0.30%;60Si2Mn:平均含碳量为0.60%。注意:不锈钢、耐热钢、高速钢等高合金钢,含碳量一般不予标出;但如果几个钢的M%相同,C%不同,则用千分之几表示C%。如0Cr13,1Cr13,2Cr13,3Cr13,4Cr13;合金工具钢:当C1.0%,不标出;当C1.0%,用千分之几标出,如9Mn2V,9CrSi。,合金元素M平均含量小于1.5%时,只标元素。如:20MnVB:0.20%C,1.5%Mn,0.2%V,微量B;平均含量在,应相应地

9、写为 2,3,,23;如 55Si2Mn:0.55%C,2%Si,1.5%Mn 0Cr18Ni9Ti:0.08%C,18%Cr,9%Ni,少量Ti注意:铬轴承钢 含碳量不予标出,铬含量以千分之几表示。GCr15;低铬合金工具钢的铬的含量出用千分之几表示,但在其含量之前加个“0,例如 Cr06。,1.2 合金钢中的相组成,固溶体化合物相 碳化物,氮化物,硼化物金属间化合物相;非金属相 非金属夹杂物游离态单质 如Pb,Cu,Be在钢中超过其溶解度。,一.铁基固溶体,1.置换(代位)固溶体Ni,Co,Mn与-Fe形成无限固溶体。Cr,V 与-Fe形成无限固溶体。其它置换原子与-Fe或-Fe形成有限固

10、溶体。2.间隙固溶体 间隙原子:B,C,N,O,H 间隙原子总是部分占据溶剂金属点阵的八面体或四面体间隙;均为有限固溶体。,二.碳化物(K),1.结构 1)rc/rM0.59 简单密排结构 V,Nb,Ta,Zr,Hf,Mo,WMC型 面心立方,V,Nb,Ta,Zr,Hf,如 VC,ZrC 等。六方点阵,Mo,W,如 MoC,WC。M2C型 六方点阵,Mo,W,如:Mo2C,W2C,2)rc/rM0.59,间隙化合物 复杂密排结构,如Cr,Mn,Fe等与C形成的K:M23C6型 复杂立方,Cr,Mn形成的K:Cr23C6M7C3型 复杂六方,Cr,Mn形成的K:Cr7C3,Mn7C3M3C型 正

11、交晶系,Fe形成的K:Fe3C,3)Fe-M-C形成的三元KM6C型 复杂立方,W、Mo的K:Fe3Mo3C,Fe4Mo2C,Fe3W3C,Fe4W2C。M23C6型 复杂立方,W、Mo的K:Fe21Mo2C6,Fe21W2C6。,2.K形成规律K结构与M在周期表中位置有密切关系,强K形成元素形成的K比较稳定其顺序为:Ti Zr Nb V W,Mo Cr Mn Fe各种K相对稳定性如下:MC M2C M6C M23C6 M7C3 M3C(高-低)K晶体点阵结构均不同于M的点阵结构 M+C MxCy,各种K之间可以相互溶解完全溶解 1)Ti,Zr,Nb,V,Ta的同类K之间可以溶解(V,Nb)C

12、;(Nb,V,Ta)C;2)W与Mo的同类K之间;3)Fe,Mn同类之间,(Fe,Mn)3C有限溶解 1)Fe3C中可以溶解一定量的Cr,Mo,W,V;2)MC型中可溶解o,Cr,Mn;Fe几乎不溶解 3)Cr23C6可以部分溶解Fe,Mo,W,Mn,V,Ni;4)M2C型中可大量溶解Cr。,但溶解后的影响不同:强形成元素溶解于弱形成元素形成的中可提高其稳定性;弱形成元素溶解于强形成元素形成的中可降低其稳定性;强K形成元素优先夺C,优先形成。,三.氮化物及硼化物 自学内容四.金属间化合物 合金钢中由于M之间以及M与Fe之间产生相互作用,可能形成各种金属间化合物。保持金属的特点。合金钢中比较重要

13、的金属间化合物有:相(AB)拉夫斯相(AB2)有序相(AB3),相 在高铬不锈钢、铬镍(锰)奥氏体不锈钢、耐热钢及耐热合金中,都会出现相,伴随着相的析出,钢和合金的塑性和韧性显著下降,脆性增加。如Cr-Mn、Cr-Co、Mo-Mn等。AB2 含钨,钼,铌和钛的复杂成分耐热钢和耐热合金中,均存在AB2相,强化相。如(W,Mo,Nb)(Fe,Ni,Mn,Cr)2 其组元A的原子直径和第二组元B的原子直径之比为1.2/1。,AB3 各组元之间尚不能形成稳定的化合物,处于固溶体到化合物的过渡状态。有序无序转变温度较低,超过了就形成无序固溶体,如Ni3Fe,Ni3Mn等;有序状态可保持高熔点,更接近金属

14、间化合物,如Ni3Al,Ni3Ti,Ni3Nb。Ni3Al是典型的复杂成分的耐热钢和耐热合金中的强化相。,五.非金属相(非金属夹杂物),1.夹杂物的种类氧化物 简单氧化物,如FeO、MnO、TiO2、SiO2 复杂氧化物,MgO Al2O3,CaO2A12O3等。特点:性脆易裂。这些氧化物在钢材轧锻以后,沿加工方向呈链状分布。硫化物:钢中常见的有MnS、FeS。特点:高可塑性,热加工时沿加工方向强烈地伸长。硅酸盐:成分复杂,是钢中常见的一种夹杂物。,根据检验时金相形态来分类:脆性夹杂物 如刚玉(Al2O3)、MgO Al2O3,沿轧制方向排列呈点链状分布。塑性夹杂物 在变形过程中有良好的塑性,

15、沿轧向呈连续条状分布,有MnS和铁锰硅酸盐。球状不变形夹杂物 钙的铝酸盐。半塑性夹杂物 主要是复相铝硅酸盐,含有Al2O3或尖晶石氧化物。,2.非金属夹杂物对轴承钢疲劳寿命的影响程度按刚玉、尖晶石、球状不变形夹杂、半塑性铝硅酸盐、塑性硅酸盐、硫化物依次递减;理想的情况是:数量少、尺寸小、塑性好、细条状、均匀分布,3.非金属夹杂物的形成与消除脱氧产物;凝固时析出的氧化物和硫化物;残留在钢中的渣;冶炼和浇注时钢液对耐火材料的浸蚀;出钢时钢液的二次氧化等。,完全脱氧是获得高纯净钢的必要条件;利用真空脱气、炉外精炼和电渣重熔。,4.对组织性能的影响 与夹杂物的成分,数量有关,而且和它的形状、大小特别是

16、分布状态有关。非金属夹杂物差不多总是看成是有害的。,1.3 合金元素对相变的影响,合金元素对钢加热时转变的影响合金元素对过冷转变的影响合金元素对淬火钢回火转变的影响,一.M对钢化的影响+Fe3C(或 K):需要Fe重组和 C扩散 Fe3C或K:需要溶解于,1.M对相形成的影响 对于(强)K形成元素:1)K 稳定难于溶解,阻碍的形成;2)增加C在 中的扩散激活能,减慢C的扩散。对于非K形成元素:降低C在中的扩散激活能,加速 C的扩散。,2.M对成分不均匀的影响 能阻碍均匀化-阻碍转变 1)M 扩散慢;2)K形成元素对C的亲和力较强,M均匀化 前实际上C也很难均匀化;3)存在合金元素及杂质元素的内

17、吸附;可通过提高淬火温度来促进成分均匀化,3.对晶粒长大的影响 促进A晶粒长大 C,P,Mn(高C)提高了Fe的自扩散系数。强烈阻碍晶粒长大 Al、Ti、Nb、V等 机械阻碍理论。中等阻止晶粒长大 W、Mo等。,二.M对过冷转变的影响1.对 P转变的影响2.对 B 转变的影响3.对 M转变的影响,1.对P转变的影响合金钢中的P转变过程的分析 1)孕育期:M与C的重新扩散与分布 2)K形核长大:A优先形成特殊K;B需要C和M的扩散,M本身扩散慢;对于非K形成元素:扩散开去以便K形成,也需要扩散。,3),形核长大 M 对的影响主要是提高相的形核功或转变激活能。Ni,Mn:主要是增加了形核功(从过冷

18、度考虑);Cr,W,Mo,Si:提高Fe的扩散能(提高转变激活能)。Cr-Ni,Cr-Ni-Mo,Cr-Ni-W复合加入时,大大提高过冷的稳定性,2.M 对 B 转变的影响 半扩散型转变,只有C的扩散和重新分布,Fe和M都不能扩散+Fe3C 或-FexC(领先相)(T较低时)Si,Mn,Cr,B,Ni 推迟B转变 W,Mo,V,Nb 推迟B转变的作用相对较小(主要推迟P转变)Co 有加速作用,M对转变(主要是P)的综合作用Ti,Nb,Zr,V 主要是通过推迟P转变时K形核与长大来提高过冷的稳定性;W,Mo,Cr 1)推迟K形核与长大;2)增加固溶体原子间的结合力,降低Fe的自扩散激活能。作用大

19、小为:CrWMo,Mn(Fe,Mn)3C,减慢P转变时合金渗碳体的形核与长大;扩大相区,强烈推迟转变,提高的形核功;Ni 开放相区,并稳定相,提高的形核功(渗碳体可溶解Ni,Co)Co 扩大相区,但能使A3温度提高(特例),使转变在更高的温度进行,降低了过冷的稳定性。使C曲线向左移。,Al,Si 不形成各自K,也不溶解在渗碳体中,必须扩散出去为K形核创造条件;Si可提高Fe原子的结合力。B,P,Re 强烈的内吸附元素,富集于晶界,降低了 的界面能,阻碍相和K形核。多种合金元素的综合合金化 将强K形成元素,弱K形成元素与非K形成元素相结合,大大提高过冷的稳定性。,图例1-综合合金化提高过冷的稳定

20、性,图例2-综合合金化提高过冷的稳定性,M对P转变和B转变有不同的作用 Ti,Nb,V,W,Mo等强K形成元素:,Cr,Mn 中、弱K形成元素:推迟P转变,强烈推迟B转变。,Al,Si 非K形成元素 增加过冷的稳定性,推迟B转变更强烈。,Ni 强烈推迟珠光体转变;Co 降低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但 Ni和 Co不改变C曲线的形状;B,P,Re等 强烈晶界偏聚,使先共析 F 转变显著推迟,对P和B转变推迟较弱,也不改变C曲线的形状。,3.M对马氏体转变的影响,合金元素对马氏体转变的动力学影响较小。合金元素的作用表现在:1)对马氏体点Ms-Mf温度的影响;2)改变马氏体形态及精细结构(亚结构)。,除

21、Al,Co 外,都降低Ms温度 其降低程度:强 CMnCrNiVMo,W,Si 弱提高 含量 可利用此特点使Ms温度降低于0,以下,得到全部组织。如加入Ni,Mn,C,N等合金元素有增加形成孪晶马氏体的倾向,且亚结构与合金成分和马氏体的转变温度有关.,三.M对淬火钢回火转变的影响,淬火钢通常具有马氏体M和(Ar)两个介稳相。M:C要析出,形成 K(Ar):分解 K:聚集长大:在回火过程中回复与再结晶 这些过程有先有后,有的交叉进行。,1.M对马氏体分解的影响,1)K形成元素:由于减缓C的扩散,因而推迟M分解过程;非K形成元素:Si,Al 延缓K的形成 Ni,Mn影响不大。2)生产上可以合金元素

22、来提高马氏体的分解温度,提高马氏体的抗回火能力。,2.M对回火时转变的影响,淬火钢中残留奥氏体回火时转变的特点 基本遵循过过冷奥氏体恒温转变的规律。无论在P或B转变区间残留奥氏体转变的孕育期较短,但都转变不完全。当合金元素含量较高时,也有一个中温稳定区。可能转变成B,也可能转变成P。,定义:在强K形成元素含量较高的合金钢中淬火后十分稳定,甚至加热到500-600回火时升温与保温时中仍不分解,而是在冷却时部分转变成马氏体,使钢的硬度提高。原因:可能是中析出部分K,使C%,M%下降,Ms升高,冷却时M。应用:在高合金钢中可以利用钢的二次淬火现象来消除.,重要概念:二次淬火,3.M对K形成的影响 M

23、在相中开始显著扩散的温度为:Si 300;Mn 350;Cr 400-450;Mo 500;W,V500-550回火过程中 M 的特殊K形成的机制 原位转变(析出):Cr 离位转变(析出):V,Nb,Ti,W,Mo 兼有两种析出机制。,1)原位转变(析出)元素向渗碳体富集,当其浓度超过在合金渗碳体中的溶解度时,合金渗碳体就在原位转变成特殊碳化物。如Cr钢中的Cr:-FexCFe3C(Fe,Cr)3C(Cr,Fe)7C3(Cr,Fe)23C6 通式为:M0+(Fe,M)3C 0+MxCy M 淬火马氏体;0 回火马氏体,2)离位转变(析出)在回火过程中直接从相中析出特殊碳化物,同时伴随着渗碳体的

24、溶解,可使HRC和强度提高(二次硬化效应)。如 V,Nb,Ti等都属于此类型。通式为:M P+Fe3C 0+MxCy P 部分分解的马氏体;0 回火马氏体.,例如,V钢:当回火T500,直接析出VC;T继续升高,VC%提高,Fe3C%降低,直至消失。,3)同时存在原位析出与离位析出 W,Mo回火时特殊K机制:在高于500回火时,W,Mo向Fe3C中富集,在原位转变成M2C型碳化物;同时也从相基体中直接析出M2C型K;在长时间回火后,M2C型碳化物转变成M6C型特殊碳化物 Fe3C(Fe,W)3CW2CM6C M W2CM6C,重要概念:二次硬化,定义 在含有Ti,V,Nb,Mo,W等较高合金钢

25、淬火后,在500-600范围内回火时,在相中沉淀析出这些元素的特殊碳化物,并使钢的HRC和强度提高。当然,不同合金元素的效果并不一样。但只有离位析出时才有二次硬化现象,图 回火温度与硬度的关系,4.M对相回复与再结晶的影响 M可提高相的再结晶温度,能使相和马氏体形态保持到更高的回火温度,从而保持较高的强度水平。Co,Mo,W,V,Cr 可显著提高;Si,Mn 可提高;Ni 影响不大,5.M对钢的回火脆性的影响,1)低温回火脆性(第I类)产生:回火温度为200-400之间。不具有可逆性。形成原因:沿条状马氏体的间界析出K薄片;S,P,As,Bi,Sn 等杂质元素及 H,N等的促进作用;防止:a)

26、不在此温度区间内回火;b)采用等温淬火;c)加入Si,脆化温度提高300;或加入Mo,减轻作用。,2)高温回火脆性(第II类)产生:500-650回火的调质钢中;原因:与钢杂质元素向原奥氏体晶界偏聚有关。可逆性:已有回火脆性的钢加热至回火温度,再快冷,可消除回火脆性。消除与防止:a)利用其可逆性,重新加热至600,快冷;b)加入W,Mo消除或延缓杂质元素偏聚;c)提高钢的纯净度。,1.4 M对强韧性和工艺性能的影响,使用性能:在使用条件下表现出的性能,如机械、物理、化学性能。机械性能:强度、韧性、塑性等。工艺性能:冷热加工过程中表现出的性能,如铸造、压加、焊接、切削、热处理性能等。强度与韧性往

27、往是一对矛盾事实 钢强化,防止脆化 发展目标,1.强化的主要途径与基本强化机制,强化的主要途径 宏观上:钢的合金化、冷热加工及其综合运用是钢强化的主要手段。微观上:在金属晶体中造成尽可能多的阻碍位错运动的障碍;或者尽可能减少晶体中的可动位错,抑制位错源的开动,如晶须。,一.强化与韧化,基本强化机制1)固溶强化 有韧性损失 结构钢:主要有C,Si,Mn,Cr,Ni;耐热钢:常用 Mo,Cr,W等。2)细晶强化 Al脱O,控制轧制,热处理,合金化等。细晶强化对韧性有利。,3)位错强化 冷加工,相变硬化都能提高位错密度 冷加工:冷轧,冷镦,冷拔等 相变硬化:M 转变,B 转变等 4)“第二相”强化

28、弥散强化 时效强化 析出强化 二次硬化 沉淀强化 过剩相强化,沉淀强化 1)过饱和固溶体在回火过程中 K 弥散析出;2)低C与微C的合金中形成的金属间化合物的弥散析出。有很强的强化作用。时效强化 1)过饱和低C钢在时效过程中析出K质点;2)过饱和固溶体在时效过程中有偏聚物,过渡相、亚稳相或稳定的 第二相粒子析出(有色金属如Al合金,Cu合金);3)马氏体时效钢中金属间化合物的析出。弥散强化 弥散细小的第二相粒子对基体的强化。概念的重点在组织形态上粒子的弥散细小,有强烈的强化作用。,析出强化 1)在过饱和固溶体中通过回火或时效析出;2)轧制后基体的晶界或位错密集处析出。概念的重点在基体中析出第二

29、相粒子(多为K),当析出物细小时,有很好的强化作用。二次硬化 含C,强K形成元素的过饱和固溶体在淬火后的回火过程中硬度不降,反而升高的现象。过剩相强化 通过形成或加入过多的第二相粒子而引起的强化。如过共晶中先析出的化合物;预先加入的第二相质点(粒子)。,2.韧化途径 细化晶粒;降低有害元素的含量;防止预存的显微裂纹;形变热处理;利用稳定的残余奥氏体来提高韧性;加入能提高韧性的M,如Ni,Mn;尽量减少在钢基体中或在晶界上存在粗大的K或其它化合物相。,合金元素对冲击韧性的影响,M对韧脆化温度的影响,3.合金化与强韧化综合运用举例,以低C马氏体钢为例 15MnVB,20CrMoTi,20SiMn2

30、MoV等 都具有良好的强韧性。?Why 它包含了哪些强韧化和合金化机制呢?,强化C及M的固溶强化;M中大量位错的位错强化;低C钢中Ms较高,因自回火作用会产生细小析出所引起的析出强化;加入Si,Mn,Ni,Cr等都能提高奥氏体的过冷能力,从而细化晶粒;加入V,Ti后的弥散强化与细化作用。,韧化1)板条状马氏体的韧性比片状马氏体好;结构为位错,形变系统较多;条状马氏体平行生长,相互冲突少,造成显微裂纹的可能性相对小;板条马氏体的相界存在连续或不连续的残余奥氏体薄膜,呈塑性,能提高抵抗裂纹扩展能力。2)Ni,Mn韧性元素的加入有利于提高韧性;3)加入的合金元素Si,Mn,Ni,Cr等都能提高奥氏体

31、的过冷能力,从而细化晶粒;4)钢的抗回火能力大大增加,可适当提高回火温度,从而提高韧塑性。,二.合金元素与工艺性能的影响,1.M对钢的热处理工艺性的影响淬透性 固溶在奥氏体中的M(除Co外)都能提高钢的淬透性。淬裂倾向 合金元素含量的增加,Ms点下降,组织应力增大,增加了淬裂倾向;,2.M对钢的焊接性能的影响 钢的可焊性是指在比较简单可行的焊接条件下,钢材焊接后不产生裂纹,并获得良好的焊缝区的性能。合金元素的含量越多,则焊接性能越不好。为估算钢的可焊性的好坏,通常采用碳当量来表示。碳当量0.40.5%,可焊性变差。,3.M对钢的切削性能的影响从化学成分角度看,非金属夹杂物是决定钢的切削性能的主要因素。非金属夹杂物的类型、形状、大小、分布和含量不同,其影响也不同。易切削钢添加的M:S,P,Pb,Bi,Se,Te,Ca形成的MnS,MnSe,MnTe,含钙夹杂物;Pb质点,Bi质点;损害切削性能的夹杂物:Al2O3,SiO2,氮化物,硅酸盐夹杂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