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美术第9课中国古代绘画撷英学习.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379487 上传时间:2023-10-22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5.4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美术第9课中国古代绘画撷英学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高一美术第9课中国古代绘画撷英学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高一美术第9课中国古代绘画撷英学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高一美术第9课中国古代绘画撷英学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高一美术第9课中国古代绘画撷英学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美术第9课中国古代绘画撷英学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美术第9课中国古代绘画撷英学习.ppt(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九课中国古代绘画撷英,中国绘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如果上溯到原始社会的彩陶时期,中国绘画已经过了七千年左右的发展里程。在如此漫长的岁月中,中华民族的祖先为我们留下了丰富多彩、辉煌灿烂的艺术瑰宝!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自豪一起走进“形神兼备,迁想妙得”的中国古代绘画!,一、我国早期的独幅绘画作品 帛画,帛画主要指丧葬出殡时张举的一种在绢帛上绘出图画的旌幡。也有人根据墓中出土的“遣策”称之为“非衣”。入葬时作为随葬品将其盖在棺上。,人物御龙图,战国楚墓帛画,绢本 墨绘 纵31.2cm 横23.2cm。所谓“帛画”,专指古代画在丝织物上的图画,早在专门的纸、绢尚未发明之前人们往往把字画绘在木版、石板、器

2、物或丝织物上。帛画可以说是传统卷轴画这一艺术样式的代表。龙凤仕女图1949年2月在湖南省长沙市陈家大山楚墓出土。全画的主题是祈求飞腾的龙凤引导墓主人的灵魂早日登天升仙。,帛画升天图1972年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纵205厘米,上横92厘米,下横477厘米。出土时画面向下,覆盖于内棺上。根据记载,这种形式的帛画在当时称为“非衣”,是出殡时张举的铭旌。帛画的构图分为天上、人间、冥府三部分。天上部分取“下”字形的横幅面来表现,绘有金鸟、蟾蜍、蝎龙、翼龙和天堂的守门神“帝阍”等;人间部分则描绘了年迈的妇人即墓主人拄杖而立,有三个侍女陪同,在众家人的祭奠中,正告别人间,缓缓升天;冥府部分则绘有巨人站在

3、鲸鲵之上托举着大地。整个画面通过两条穿璧的游龙联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具有丰富的神话内容和瑰丽的浪漫色彩。,二、敦煌莫高窟的壁画,汉唐雄风吹拂着敦煌,丝路驼铃吟咏着敦煌。“敦,大也,煌,盛也。”今日的敦煌故城已是一片败壁残垣,玉门阳关,故址萧然。但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却使之焕发出令人夺目的光华。莫高窟、榆林窟、西千佛洞,恰如颗颗明珠,点缀在茫茫大漠中。,鹿王本生图,鹿王本生图是敦煌莫高窟第257窟的北魏时期的壁画。本生故事是指佛教创始者释迦牟尼生前所经历的许多事迹。释迦牟尼原是古代印度北部一个小国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儿子,传说他因看到人世生、老、病、死很苦,便出家修行,以求解脱,后来成了“佛”。“

4、鹿王本生”说的是释迦牟尼前生是一只九色鹿王,他救了一个落水将要淹死的人反被此人出卖的故事。本生故事画是表现“舍己救人”这一题材的。上边的故事有着浓厚的宗教色彩,宣传的是善恶报应思想,赞扬了九色鹿王的无私精神。,鹿王本生图 局部,鹿王本生图 局部,鹿王本生图 局部,三、中国古代人物画,人物画的历史,就是中国绘画的历史,早在远古的彩陶、岩画上就有以人物活动为题材的纹样和符号,汉代画像石、画像砖,东晋的洛神赋图、隋唐的步辇图、元代的消夏图、明代的张卿子像都堪称其中的经典之作。,步辇图 阎立本(唐),张卿子像,(明)曾鲸,最能反映“波臣派”代表风格的就是曾鲸作于五十九岁的这幅张卿子像图轴。被董其昌、陈

5、继儒称为“奇才”的诗人兼名医张卿子乌巾朱履,左手捻须,意态安详。画像面部先用淡墨多层烘染,再行敷色,赭石中略掺铅粉,耳朵等部位则用较浓的赭色勾提,达到笔墨色浑然一体、形神兼备。,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其他经典之作,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其他经典之作,四、中国古代山水画,中国古代山水画的主要描写对象是自然风景。它不但表现了丰富多彩的自然美,而且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自然观与社会审美意识,甚至从侧面间接地反映了社会生活。中国山水画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科比人物画晚,隋唐时期才进入成熟阶段,但它在中国绘画史上得到了突出的发展,在元代至明、清两代,成了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主流。在长期的发展中,中国古代山水画形成了多种画法和

6、艺术风格。主要的有:青绿山水或称金碧山水、水墨山水或称墨笔山水、浅绛山水或称淡着色山水、小青绿山水、没骨山水等。,中国现存最早的山水画 游春图(隋朝 展子虔),六君子图(元 倪瓒),所谓六君子就是以松、柏、樟、楠、槐、榆六种树木作为某种象征。,元至正五年(1345)四月八日他在无锡弓河的船上,挑灯为友人卢山甫写下著名的六君子图,上有黄公望题诗。画面上松、柏、樟、楠、槐、榆六种树木,疏密掩映,姿势挺拔,远山一抹,意趣横溢。此时,倪瓒的作品,已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融会贯通,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溪江无尽图卷(清 龚贤),这幅长卷连笔墨功力深厚的龚贤亦不得不“十日一山,五日一石”地潜心创作,历时二

7、年多,才完成该幅堪称中国山水画史上的力作。此卷生动地表现了江南溪山浑润丰华的景象,同时也较全面地体现了龚贤在山水画上“笔法健、墨气活、丘壑奇、气韵雄”的美学追求。,龚贤其人,他生活的时代,正是一个“天崩地解”的时代。他深受国破家亡之苦,主张抗清复明,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是一条符合人民要求的进步的道路,他不只是一个有成就的画家和诗人,而且还是一个热忱的爱国主义者,一生都关怀着国家的命运和民族的兴亡。,龚贤(16181689),又名岂贤,字半千、半亩,号野遗,又号柴丈人、钟山野老。江苏昆山人,流寓金陵(今南京市),他是明代著名的遗民画家。,此画的中间段的表现极为重要,起着承上启下的转承作用,它的起首

8、须是前段结尾的延续,它的结尾须是后段起首的外延。为此龚贤巧于构思,精于设陈布势。全幅虽绘秋林草屋,流泉飞瀑等景象繁多,但穿插有致、有条不紊。,留白处的虚与浓墨点染处的实互为映衬,画面饱满而又不失空灵。,山石用“积墨法”,以笔含墨,层层积点石面,将山石向背虚实块面体积以及雨后的湿润之感都真实地表现出来。,五、中国古代花鸟画,中国的花鸟画源流长远,原始彩陶上花鸟的图形、青铜器上的花鸟纹饰、战国帛画中的凤、西汉帛画和漆器上的朱雀等等,构成了上古朴质而色彩斑斓的花鸟形象。,芙蓉锦鸡图 赵佶,不爱江山爱丹青赵佶,不爱江山爱丹青赵佶,赵佶(公元1082-1135年),即北宋徽宗。他是中国历史上昏庸无能的帝

9、王,但在诗词书画方面却具有非同寻常的才艺。他年轻时就爱好书画艺术,他在即位后曾自叹道:“朕万几余暇,别无他好,惟好画耳。”在他即位前为端王时,就向当时在其王府任职的吴元瑜学画,其画法还受到王诜、赵令穰的影响。赵佶花鸟、山水、人物无所不能,尤以花鸟成就最高,还有独创的瘦金体。,整幅画以锦鸡、芙蓉为主体,同时配以轻盈跳动的蝴蝶,将观者的视线上引,下面又有菊花支撑,因此构图既稳定庄重又显变化丰富,其构思是颇具匠心的。芙蓉锦鸡图采用双勾重彩的画法,总体风格近于黄筌一派,其设色富丽典雅,而勾线要比黄筌一派生动和粗重,因此又具有徐熙画法的某些特征。是北宋后期院体花鸟画的精典之作。,唐太宗面目俊朗,目光深邃

10、,神情庄重,顾盼之间充分展露出盛唐一代明君的风范与威仪。为了更好地凸现出唐太宗的至尊风度,作者运用对比手法进行衬托表现。以宫女们的娇小、稚嫩,以她们或执扇或抬辇、或侧或正、或趋或行的体态来映衬唐太宗的壮硕、深沉与凝定。,返回,侍官及禄东赞等三人,虽动作形态较一致,但表现出三个人的神态各不相同。红衣侍官身体微倾,神态平和,禄东赞及随从身体亦前倾,双手合握于胸前,谦恭而略显紧张,三人虽同为一种站姿,但神态各异,心情不一,且吐蕃使者体形被画成小于侍官及唐太宗李世民,体现了画家身为万国来朝的大唐臣民的优越感。,返回,画面中间有一只羽翼丰满、带有长尾十分珍贵的锦鸡,它攀栖在婀娜妩媚的芙蓉枝上,可能是芙蓉枝过于纤弱,或是锦鸡太重,芙蓉枝被压得摇曳晃动低垂下来。锦鸡回首仰望着画面上方两只翩翩飞舞的蝴蝶,这两只蝴蝶尽情地层示着翅膀上美丽的斑纹,然而锦鸡不为所动,显得安逸而高雅。,返回,画面下方是数枝拒寒凌霜的菊花,似乎对芙蓉的华美不屑一顾,显得孤傲不阿。,返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