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竞争力研究北航任若恩.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381509 上传时间:2023-10-22 格式:PPT 页数:132 大小:4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竞争力研究北航任若恩.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32页
国际竞争力研究北航任若恩.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32页
国际竞争力研究北航任若恩.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32页
国际竞争力研究北航任若恩.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32页
国际竞争力研究北航任若恩.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际竞争力研究北航任若恩.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竞争力研究北航任若恩.ppt(1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管理科学与工程(系统工程)学科综合课(11),国际竞争力研究 任 若 恩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导言,197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进程一直在加速,具体表现为贸易的大幅度增长和国际间金融交易大幅度增长。中国已经成为WTO的成员国,这使得中国会以一个渐进的,但逐步加快的方式逐步融入世界经济。虽然在过去的20年里,中国的出口一直高速增长,但目前中国的企业和产业部门在世界市场上所面对的竞争是严峻的,未来一段时间内,这种严峻的形势将继续存在。由于大量外国企业进入中国,和大量外国产品进入中国市场,中国的企业和产业部门在中国国内市场也面对严峻的国际竞争。,导言,在中国加入WTO以后,服务部门的大量外

2、国企业将会进入中国市场,使得中国的产业和企业在中国服务业等行业的国内市场也同样面临严峻的国际竞争,因为今后的主要竞争对手将主要是欧美各工业化国家和亚洲的新兴工业化国家。以上这些问题解决的关键是提高我国各个产业部门和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导言,国际竞争力是指生产者在开放经济和自由贸易的环境下,在参与国际分工,实现世界资源的合理利用与配置的过程中,在本国科学,技术,管理和相关政策等的支持下,利用本国的资源优势,在保持并改进本国居民生活水平的前提下,以国别为表现的,一国产品或服务在国际竞争中(包括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占据相对优势地位的能力。,导言,国外研究各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约在1970年代开始,当时由

3、于美国劳动生产率下降,贸易赤字上升,日本和德国等国家对美国出口形成重大挑战,因此美国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高低成为美国学术界和公众普遍关心的问题。他们试图来解释这种变化后面的原因,并找到美国保持国际竞争力的方法和途径。在1983年,美国总统建立了一个由30名专家组成的“关于工业竞争力的总统委员会”,专门研究竞争力问题,帮助美国的企业重塑国际竞争力,这个委员会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有关竞争力的定义。,导言,与此同时,1982年美国商务部建立起“竞争评估项目”(CAP),分析和评估行业的竞争能力。最近一些年美国经济的发展,表明当时的一些研究结论已经通过政策发挥了指导作用。自九十年代开始,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问题

4、使国际竞争力的研究更加引起人们的关注。特别是在服务业部门的国际竞争力问题成为研究的焦点。,导言,国际上研究国际竞争力一般在宏观,产业部门和微观企业三个层次上进行。瑞士洛桑学院和世界经济论坛的方法是宏观方法的典型代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结合汇率政策制定研究购买力平价与国际竞争力的关系,并以此解释释各国的贸易平衡的状况,也是一种宏观研究方法。,导言,瑞士洛桑学院和世界经济论坛的方法实际上缺乏严谨的经济学理论和统计方法基础,虽然在传媒上获得广泛的关注,但在经济学的学术界则不太得到注意。而IMF的方法则有比较好的经济学基础,值得研究。,单位劳动成本为基础的实际有效汇率,单位劳动成本(Unit Labor

5、 Cost,ULC)每小时的劳动成本除以劳动生产率。劳动成本 劳动的全部补偿,即包括税前工资,用于社会福利目标的基金,对养老基金的贡献,医疗保险及其他与就业有关的费用。有效汇率(Effective Exchange Rate,EER)经过贸易权重加权平均后的汇率。实际有效汇率(Real Effective Exchange Rate,REER)在有效汇率的基础上进行通货膨胀调整的汇率。,单位劳动成本为基础的实际有效汇率,以单位劳动成本为基础的实际有效汇率(ULC-based REER)的表达形式:是国家在市场中的市场份额 是国家在市场中的销售量占该国在各个市场销售总额的比例ULC-based

6、REER的由来,单位劳动成本为基础的实际有效汇率,ULC-based REER是IMF公布的重要的国际竞争力指标但还未包括中国。我们的工作是关于中国的首次研究。ULC-based REER的优点:第一,ULCbased REER反映的是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各国制造业有相对完整的,可比较的统计数据数据,便于进行国际间的比较。制造业是体现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部门,单位劳动成本为基础的实际有效汇率,第二,ULCbased REER是以单位劳动成本为基础的*国际上的很多研究者认为ULCbased REER比以消 费者物价指数为基础的实际有效汇率更有用,更好。*各国之间的劳动成本与其它生产成本相比

7、有更大的 差距,更能体现一个国家在国际贸易竞争中的优势。*ULCbased REER也不是完美无缺的。尽管如此,Turner 和Vant dack在综合研究国际竞争力指标的 基础上,得出结论:制造业的相对单位劳动成本也 许是最好的一个指标。,微观与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但在微观水平研究国际竞争力是更重要的研究。企业国际竞争力是基础,产业国际竞争力是综合体现。因此目前国际上对国际竞争力研究的重点一直是产业部门和企业两个层次。在产业部门层次上研究国际竞争力的主要目的是提出影响国际竞争力的各项政策和产业发展战略的制定原则,为制定产业政策和出口促进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在企业层次上研究国际竞争力的主要目的是

8、分析影响企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以形成企业创新能力为中心来改善企业管理。,微观与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国际竞争力研究在产业部门层次的研究是:通过扩展的双国或多国生产者行为模型,来研究国际竞争中价格优势的变动。通过系统的购买力平价(PPPs)估算方法来估计不同货币价值代表的真实数量的差异,以在更一致的基础上进行国际间成本和生产率方面的比较。代表性的是美国哈佛大学的Jorgenson等人的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微观与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美国的著名咨询公司Mckinsey与一些研究机构密切合作对世界制造业和服务业的生产率进行过广泛的比较研究。美国大企业支持的研究机构Conference Board也

9、与这些机构合作对许多国家的产业与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广泛的研究。美国布鲁京斯研究所也发表了一些美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微观与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日本庆应大学的黑田昌裕长期研究日本和美国之间产业部门的生产率和国际竞争力的比较问题。德国的Conrad长期研究德国和美国之间的产业部门生产率和国际竞争力的比较问题。,微观与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荷兰格林根大学建立了国际产出与生产力比较项目(简称ICOP),展开了对世界主要国家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分支部门的生产率和国际竞争力的国际比较研究,并积累了大量的数据资料。他们根据这些数据比较劳动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单位劳动成本和价格水平。,微观与产业国际竞争力

10、研究,英国国家经济社会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Economic and Social Research,NIESR)一直应用与荷兰学者类似的方法研究主要欧洲国家制造业之间生产率差异和国际竞争力。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从制造业产品加成比例和生产率国际比较等方面研究国际竞争力。欧洲统计局制定了国际竞争力指标。,微观与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目前关于OECD主要国家的产业部门国际竞争力测定已经比较成熟,研究重点在国际竞争力形成原因的因素分析上,并加强在企业层次的研究。在企业水平的另一个重要研究是对企业效率差异的研究。已有的研究对美国,英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的企业效率进

11、行了国际比较,是在企业层次研究国际竞争力的代表作。也有一些研究直接将国际竞争力和技术创新联系起来,例如著名的MIT工业生产率委员会。,微观与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高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经济活动中一系列变化。在几十年研究的基础上,国际上许多国家的研究机构正在形成一个国际间的研究合作,重点研究经济增长,生产率国际比较与国际竞争力,称为KLEMS研究项目。,微观与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下面主要讨论研究产业部门和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分析框架:在此框架中将研究分成4个研究阶段。基本的分析方法是双国比较和多国比较。比较的内容包括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微观与产业国际竞争

12、力研究,Labor productivity(LP)and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TFP)LP is related to personal welfare TFP is related to efficiency and competitiveness,微观与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productivity growth rate over time productivity level comparison across space(country,or region)In a closed economy we are interested inproducti

13、vity growth rate over time.In the globalization,we are interested inboth productivity growth rate over time and productivity level comparison across countries.,微观与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For level comparisons of productivity across countries we need purchasing power parity(PPP)rather exchange rate,which are diffe

14、rent.,微观与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There are two ways to estimate PPP,expenditure-side PPP and production-side PPP(industry of origin PPP),which have been developed in Groningen Growth and Development Centre(GGDC),University of Groningen.Production-side PPP is a key to productivity level comparison across countries

15、.,微观与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PPPs can be used to explore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by three measures:relative levels of prices,sectoral comparative labor productivity,and comparative unit labor costs.,购买力平价研究,第一阶段研究购买力平价研究,购买力平价研究,人均GDP指标是评判一国经济发展水平和阶段的最基本的依据,也是分析经济运行的重要参数。此外,它还是国际组织决策的重要依据,如国际组织成员国交纳会费、取

16、得各种优惠条件(优惠贷款、外国援助等)的标准。因此对各国实际GDP水平的评估与比较已成为近四十年来国际组织机构和各国政府关注的重要问题,也是国际学术界的前沿课题,吸引了许多出类拔萃的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进行潜心研究。,购买力平价研究,首先需要强调指出的是,对任何国家进行国际可比的宏观指标的估计都需要通过两个相互关联的研究阶段。1.在第一个阶段,有关国民生产总值的数据资料是在一个国际标准的框架下编制的,这样所采取的指标口径,数据搜集方法,汇总方法都是国际可比的,因此最终得出的数字结果在经济意义下是可比的,即它所包含的经济活动是相同的。2.但仍然有两个因素的存在使得这些数字不可直接比较,第一个因素是

17、不同的国家是在不同的价格结构下编制这些数字的,价格结构在国家之间是否存在趋同不可知。第二个因素是这些数字是用不同国家的货币表示的,在这个方面,只有找到一个合适的折算系数,才有可能进行国家间的收入,生产的比较。国际比较研究多年来的努力就是集中在后面两个问题上。,购买力平价研究,对各国人均收入、劳动生产率以及其他一些项目的国际比较,需要把不同的货币表示的经济变量换算为以共同的货币表示的经济变量。在国际上,使用最广泛并成为典型国际货币的是美元。因此,通常把对美元的现行汇率作为各种经济变量换算的尺度,对应的换算方法被称为“汇率法”。这种方法无论使用的是法定汇率还是浮动汇率制度下的市场汇率都是比较简单的

18、。然而,在换算经济变量,并进行经济分析时,若以汇率作为比较国间货币的换算比例,则汇率的波动会造成一种矛盾的现象,因此普遍地引起了经济学家甚至是政治家们的质疑。,购买力平价研究,当人们从理论上以及实践中意识到汇率不是进行国际比较的适当折算系数之后,就开始考虑用购买力平价来代替汇率进行国际比较中的不同货币之间的折算。购买力平价反映两国间产品或服务的实际价格差别,汇率则表征两国货币的价格,因此某一产品购买力平价相对于汇率的水平则表示两国产品的相对价格水平,它被用来表示某一产品的价格竞争力大小,相对价格水平是对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描述。,购买力平价研究,关于购买力平价估计的第一个主要的研究工作完成于194

19、0年(Clark,1940)。理论上考虑,与国民经济核算可以在支出,生产和收入三方进行一样,国际经济比较和购买力平价的估算也可以从支出,生产和收入三方进行。,购买力平价研究,人们首先从支出方去估计购买力平价。在1950年代,由当时的国际组织-“欧洲经济合作组织”(现在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简称OECD)支持的两个研究:吉尔伯特和克拉维斯(Gilbert和Kravis,1954)和吉尔伯特等人(Gilbert 和 Associates,1958)是支出法国际比较的奠基工作。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在联合国与世界银行的支持下,建立了国际比较项目。该项目至今已进行了六个阶段的比较,全世界已先后有90

20、个国家参加直接比较。在ICP项目中,主要的研究方法包括利用“国际价格”的Geary-Khami多边比较方法(Geary,1958;Khamis,1970;1972;1984)和其它方法,双边比较方法最初也是在这个项目中发展起来的。方法论研究成果包括在克拉维斯等人对ICP在1967,1970,1975的最初三个阶段的研究报告里(Kravis,1975;1978;1982)。,购买力平价研究,随着国际比较项目研究的深入,人们也开始注意如何从生产方估计购买力平价,从而进行分产业部门的生产率国际比较和国际竞争力的比较研究。“欧洲经济合作组织”1959年的研究:佩奇和彭巴赫(Paige和Bombach,

21、1959)代表了国际经济比较研究中生产法的重大进展,是生产法国际比较在方法论方面的一次巨大飞跃,形成了后续研究的基础。自1983年开始,在荷兰格林根大学建立了国际产出与生产力比较项目,(Maddison 和 van Ark,1988)展开了生产法(或称部门法)的系统研究,现在已对30多个国家的制造业和4个国家的国民经济采用这一方法进行了比较。该方法是根据已计算出的单位值比率分几步计算购买力平价。,购买力平价研究,第一步,所有的单位值比率以两国的产量加权在样本产业水平上加总。第二步,样本产业的购买力平价在分支水平(branch level)上加总,方法是利用增加值加权计算样本产业购买力平价的加权

22、平均数。在这个比较中,制造业分支相当于ISIC中的三位数部门。第三步,分支水平的购买力平价可按照同样方法加总为制造业的购买力平价。上述加权方法可以保证给较大样本产业的购买力平价加较大的权。在每一步,所计算的购买力平价都可以用于将增加值折算为另一国家的货币单位从而进行实际收入的比较。在双边比较中,在每一水平上都得到不同加权的两个购买力平价,我们使用Fisher 指数作为一个综合指标,它是两个不同权数的购买力平价的几何平均数。,购买力平价研究,自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的统计方法与制度和国际上普遍实行的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之间的差距在迅速缩小,但如何估计以美元表示的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问题仍然存

23、在较大的分歧。产生这种分歧的重要原因在于,运用不同的方法可能产生结果差距甚大的估计。在我和我的同事开始估计以美元表示的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时,已经有根据不同的方法对美元表示的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不同估计,所使用的方法包括:以汇率为基础的世界银行图表集法,以购买力平价为基础的ICP方法和有限信息法,和一些不规范的生产法或收入法的变形。下面我们用一张表将这些结果比较地排列出其中某些结果相差几近十倍。,购买力平价研究,表 1 根据不同方法对中国国际可比收入的估计 1986年 单位:百万美元国家 作者 总量GDP 比例%人均GDP 比例%美 国 世界银行 4,268,600 100.00 17,735 10

24、0.00 中 国 美国宾州大学(4)3,677,815 86.16 3,448 19.44 美国宾州大学(5)2,681,225 62.81 2,513 14.77 克拉维斯 3,000,520 70.29 2,813 15.86 戈顿 1,773,866 41.56 1,663 9.38 阿玛德 1,134,199 26.57 1,063 5.99 美国情普查局 840,705 19.70 788 4.44 美军备控制与裁军署 442,929 10.38 415 2.34 世界银行 430,028 10.07 403 2.27 美沃顿经济计量公司 348,323 8.16 327 1.84,

25、购买力平价研究,我们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下于1988年开始支出法估计的研究,全部数据的收集遵循国际比较项目的分类体系。中国一方的产品与服务的价格数据取自下列统计出版物:中国物价年鉴,一些省份的价格信息出版物,重工交通价格手册,报纸,杂志上的价格信息等。当无法获得全国平均价格时,我们选定了下列十个城市进行了通讯调查,这十个城市是北京,上海,沈阳,太原,西安,成都,南京,武汉,昆明和广州。这十个城市的平均价格就作为全国的平均价格。对某些非1986年的价格,我们采用价格指数将之折算到1986年,对某些单一城市的价格,我们利用地区差价将之折算为全国平均价格。美国一方的产品与服务的价格数据主要得自下

26、列来源:美国统计摘要,CPI报告,生产者价格指数资料,一些美国报纸上的广告,一些超级市场的价格目录,某些咨询公司的市场调查报告,对十位在美国居住过一年以上的学者的采访,个别的价格数据是根据数量与支出数据估计的。样本总量为314项。,购买力平价研究,自1991年开始,我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经济系,世界经济实验室继续改进上述对中国与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比较。后在世界银行国际经济部继续从事国际经济比较研究。随后研究成果“关于中国和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的支出法双边比较”先后以麻省理工学院经济系,世界经济实验室工作论文(working paper),世界银行政策研究工作论文和该领域的权威刊物收入与财富评论(R

27、eview of Income and Wealth)论文的形式发表(Ren Ruoen and Chen Kai,1993,1994,1995)。该研究被支出法国际比较专家,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Alan Heston评价为 25年来对这一问题最彻底的研究。后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支持下,对这一研究成果再次修改完善,于1997年再次发表(Ren Ruoen,1997)。,购买力平价研究,自1993年开始,我和我的同事在生产法国际比较方法创始人Angus Maddison 的指导下,与生产法国际比较专家Adam Szirmai 以1985年的工业普查数据合作研究中国与美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的国际

28、比较(Szirmai,A,和 Ren,R.,1997)。后又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支持下,应用生产法估计中国的国际可比国内生产总值,所获的结果与上述改进的支出法估计结果于1997年同时发表(Ren Ruoen,1997)。两种方法得到的购买力平价的估计结果见下表:,购买力平价研究,购买力平价研究,表2 两种方法获得的购买力平价和汇率离差指数,1985 和 1986(离差指数=汇率/购买力平价)中国数量权数 美国数量权数 几何平均 购买力平价 离差指数 购买力平价 离差指数 购买力平价 离差指数 1985 汇率:2.9 元=1美元支出法 0.57 5.09 1.45

29、93 1.99 0.9121 3.18生产法 0.8531 3.40 1.3315 2.18 1.0658 2.721986 汇率:3.5 元=1美元支出法 0.5895 5.94 1.5091 2.32 0.9432 3.71生产法 0.8639 4.05 1.3484 2.60 1.0793 3.24,购买力平价研究,将中国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与发展放在一个多国比较的背景下进行考察,在这个多国比较中,美国作为比较的基国,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亚洲国家的劳动生产率都与美国进行比较。已有的发现是,中国制造业在1980年代呈现了快速的发展,但与世界生产率的领先国家美国相比,劳动生产率的差距没有出现任何减

30、小。由于在韩国和日本,这一期间的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都相当快,因此与这两个国家相比,中国的相对劳动生产率的差距甚至有所增加。参见任若恩1997OECD书,购买力平价研究,以上的研究是建立在双边比较的基础之上。中国的产出和生产率利用Fisher指数与美国相比较。然而Fisher指数没有传递性(transitivity).为了从全球的角度考查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需要多边比较。这个研究可能是首次尝试运用多边比较的分析方法研究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多边比较的计算结果列于表3。,购买力平价研究,表3 两两国家的劳动生产率比较,1987(分母国家=100)_ 分子国家分母国家 中国 韩国 英国 德国 日

31、本_韩国 24.59 英国 12.18 49.54 德国 9.90 40.29 81.31 日本 7.49 30.45 61.46 75.58 美国 6.61 26.88 54.26 66.72 88.28 _,购买力平价研究,表3 中国与其它各国的购买力平价,1997_ 日本 德国 韩国 英国 美国(日元/(马克/(韩元/(英镑/(美元/人民币)人民币)人民币)人民币)人民币)_中国 41.604 0.372 247.262 0.179 0.273 _,购买力平价研究,表4 两两国家的劳动生产率比较,1997(分母国家=100)_ 分子国家分母国家 中国 韩国 英国 德国 日本_韩国 22.

32、138 英国 13.413 60.588 德国 9.759 44.080 72.755 日本 13.333 60.228 99.406 136.633 美国 9.139 41.28 68.133 93.647 68.54 _,购买力平价研究,Since 1995,two series of GDP are issued in World Bank World Development Indicators database:GDP based on exchange rate and GDP based on PPP.In 2004 World Development Indicators da

33、tabase,China is seventh largest economy converted by exchange rate while China is second largest economy converted by PPP.,购买力平价研究,Table 1:GDP of Top 8 Countries in 2003 in billion dollar GDP(based on PPP)GDP(based on exchange rate)1 US 10871 1 US 108812 China 6435 2 Japan 43263 Japan 3582 3 Germany

34、 24004 India 3096 4 UK 17945 Germany 2279 5 France 17476 France 1632 6 Italy 14657 UK 1606 7 China 14098 Italy 1559 8 Spain 836Sources:World Bank World Development Indicators database,2004,购买力平价研究,We can find that in both lists the rank of most other countries are quite stable,however,the rank of Ch

35、ina change tremendously.Also the GDP of China based on PPP is more than 4 times larger than the GDP of China based on exchange rate.Another case is India.,购买力平价研究,GDP based on exchange rate are estimated by Atlas Methodology shown as follows:,购买力平价研究,GDP for many countries based on PPP are from the

36、estimates derived from ICP,the extrapolation by regression approach for non-participation countries of ICP and the extrapolation by the growth rate in local currency for non-benchmark years.The figures for China are extrapolation of the bilateral comparison between China and US for 1986 done by Ren

37、Ruoen and Chen Kai published in 1995.,购买力平价研究,My PPPs studies were published in the following four papers,which is a 1986 benchmark study:,购买力平价研究,Ren,R.and Chen,K.(1993),An Expenditure-Based Bilateral Comparison of Gross Domestic Product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WEL working paper 93-01,M

38、IT,Cambridge.Ren,R.and Chen,K.(1994),An Expenditure-Based Bilateral Comparison of Gross Domestic Product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Review of Income and Wealth,Series 40,No.4,377-394.Ren,R.and Chen,K.,(1995),Chinas GDP in U.S.Dollars Based on Purchasing Power Parity,The World Bank Policy Re

39、search Working Paper,no.1415.Ren,R.(1997),Chinas Economic Performance in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OECD publication,Paris.,购买力平价研究,World Bank used my 1995 estimation to extrapolate GDP of China in dollar,I have two reservations:a.my 1997 estimates is better than the 1995 estimates,revised downwar

40、d by 8%;b.It is not good idea to extrapolate so long time,we need a new benchmark;,购买力平价研究,We have completed a new benchmark study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based on PPP approach.We concluded that Chinese GDP equals almost to Japans GDP in 2003 and 1.03 to 1.11 times Japan s GDP in 2004.If we use new

41、GDP estimates in local currency,we may find this in earlier time.,购买力平价研究,In terms of size of economy,China is quite similar to Japan.In terms of living standard,based on per capita GDP,China is more than 10 times poorer than Japan.,全要素生产率研究,第二阶段研究全要素生产率研究,Economic theory and econometrics,Productivi

42、ty measurement is based on the producer theory in microeconomics Key elements of the framework are duality in the theory of production,statistical methods for estimation and inference in systems of nonlinear simultaneous equations,and econometric models based on flexible functional forms.,Economic t

43、heory and econometrics,The innovations embodied in these models-duality,simultaneity,and flexibility-have become standard in modeling producer behavior.The traditional approach to econometric modeling begins with additive and homogeneous production functions.Demand and supply functions are derived f

44、rom the conditions for producer equilibrium.,Economic theory and econometrics,However,the constraints imposed by additivity,homogeneity and limitations on patterns of substitution frustrate the objective of characterizing technology empirically.For example,the C-D production function,Cobb and Dougla

45、s(1928)and CES production function Arrow,Chenery,Minhas,and Solow(1961).,Economic theory and econometrics,The innovations in econometric methodology for modeling producer behavior stem from the dual formulation of production theory originated by Harold Hotelling(1932).Lawrence Lau and Jorgenson gave

46、 a presentation of duality in production theory(1974a and 1974 b).,Economic theory and econometrics,Technology is characterized by a price or cost function that is dual to the production function.Demand and supply functions are generated without imposing arbitrary restrictions on the underlying tech

47、nology.,Economic theory and econometrics,The more flexible formulation-the translog production and price possibility frontiers correspond to two distinct representations of technology,which can be estimated by the method of nonlinear three-stage least squares presented(Jorgenson and Laffont,1974).,E

48、conomic theory and econometrics,Jorgenson(1986)as a chapter in Handbook of Econometrics vol.3 is key reference for all issues here.Econometric estimation of production function is one way to do productivity measurement.,index number approach,Another way to do productivity measurement is based on ind

49、ex number approach.In the index number study there are two approaches statistical approach and economic approach.Diewert(1976)showed that the Tornqvist(1936)index numbers employed in productivity measurement are exact for the translog 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 and indirect utility function.,KL

50、EMS project,The productivity study was developed based on the KLEMS framework,i.e.,sectoral data on capital(K),labor(L),energy(E),intermediate inputs(M),as well as gross output to come up with TFP(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KLEMS project,Jorgenson and Nishimizu(1978)presents a methodology for bila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