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第15章.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381528 上传时间:2023-10-22 格式:PPT 页数:69 大小:305.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经济学第15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国际经济学第15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国际经济学第15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国际经济学第15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国际经济学第15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际经济学第15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经济学第15章.ppt(6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10章 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政策搭配,第15章 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政策搭配,15.1 开放经济下的内外均衡15.2 开放经济下的政策工具与政策搭配15.3 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模型15.4 宏观经济政策的国际协调,15.1 开放经济下的内外均衡,15.1.1 开放经济的政策目标15.1.2 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的关系,15.1.1 开放经济的政策目标,在开放经济下,政府的宏观调节目标为: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国际收支的平衡。由于经济增长是一个长期动态的过程,因而短期目标只包括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三个。这三个目标又可分为两类:内部均衡即国内经济处于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状态;外部均衡

2、即国际收支达到平衡。,10.1.1 IS-LM模型,1.IS-LM曲线 投资储蓄曲线IS是描述在商品市场达到均衡,即投资I等于储蓄S时,国民收入与利率之间存在着反方向变动关系的曲线。,图10-1 IS曲线,i IS1 IS0 IS2 O Y,IS曲线上的任何一点都表示投资等于储蓄,即商品市场是均衡的。IS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表明在商品市场上实现均衡时,利率与国民收入成反方向变动,这种相反变动的关系主要是因为利率与投资成反方向变动的关系。,货币供求曲线LM是描述在货币市场达到均衡,即货币需求L等于货币供给M时,国民收入与利率之间存在着同方向变动关系的曲线。LM曲线上任何一点都表示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

3、给,即货币市场上实现了均衡。LM曲线向右上方倾斜,表明在货币市场上实现均衡时,利率与国民收入成同方向变动。,图10-2 LM曲线,i LM2 LM0 LM1 O Y,LM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可以用凯恩斯主义的货币理论来解释:货币需求(L)是由货币的交易需求与预防需求(L1)和货币的投机需求(L2)所组成。货币的交易需求与预防需求取决于国民收入,与国民收入同方向变动;而货币的投机需求取决于利率,与利率成反方向变动。,当货币供给既定时,如果货币的交易需求与预防需求增加,为了保持货币市场均衡,则货币的投机需求必然减少。L1的增加是国民收入增加的结果,而L2的减少又是利率上升的结果。因此,在货币市场上实

4、现均衡时,国民收入与利率之间必然是同方向变动的关系。,2.IS-LM模型 IS曲线上的任何一点所代表的国民收入和利率的组合都满足商品市场储蓄和投资相等这一均衡条件,LM曲线上的任何一点所代表的国民收入和利率的组合都满足货币市场上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这一均衡条件。如果将这两条曲线放入同一图中,则可得到使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的国民收入和利率的组合。,图10-3 IS-LM模型,i LM i0 E IS O Y Y0,10.1.2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IS-LM模型的分析实际上假设总供给可以适应总需求的增加而增加,价格水平也保持不变,从而不考虑总供给对国民收入决定的影响。但现实中总供给总是

5、有限的,价格水平也是经常变动的。因此,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引入了总供给曲线,将总需求分析与总供给分析结合起来,说明总需求与总供给是如何决定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自发总需求的变动会引起总需求曲线发生移动。同样,在价格水平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货币供给量的变动将使总需求曲线发生移动。如果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联系起来,那么实行扩张的货币政策或财政政策将使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总需求增加;如果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或财政政策将使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总需求减少。,图10-6 总需求曲线,P AD1 AD0 AD2 0 Y,总供给曲线是表明在商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总供给与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曲线。它反映了在

6、每一既定的价格水平下,所有厂商愿意提供的产品与劳务的总和。考虑到时间因素,总供给曲线可以分为长期总供给曲线和短期总供给曲线。,长期总供给曲线(LRAS)是一条垂线,它表明无论价格水平如何上升,总供给也不会增加。短期总供给曲线(SRAS)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线,表明总供给与价格水平同方向变动。在资源条件既定,即潜在的国民收入水平既定的条件下,长期总供给曲线不变,而短期总供给曲线则是可以变动的。,图10-7 总供给曲线,P LRAS SRAS2 SRAS0 SARS1 O Y,图10-8 封闭经济中的均衡,P LRAS SRAS AD SRAS PC AD C PA A PE E O YB YA

7、Y,10.2 开放经济中的内外均衡,10.2.1 内外均衡理论与斯旺图示10.2.2 政策配合说10.2.3 IS-LM-FE 模型10.2.4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10.2.1 内外均衡理论与斯旺图示,1.内外均衡理论在封闭经济中,国民经济均衡只分析国内总需求与总供给对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影响。但在开放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均衡不仅要考虑对内均衡,而且要考虑对外均衡。对内均衡是指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的实现,对外均衡是指国际收支均衡。一国对国民收入的调节既要达到内部均衡又要实现外部均衡。同时实现对内均衡与对外均衡,是各国政府共同追求的目标。,英国经济学家米德提出的“两种目标,两种工具”的理论模式就是内

8、外均衡的理论,它指出,如果一国希望同时达到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目标,就必须同时运用支出调整政策和支出转换政策两种工具。支出调整政策就是需求管理政策,由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组成。支出转换政策是指能够影响贸易商品的国际竞争力,通过改变支出的构成增加本国收入的政策。狭义的支出转换政策是指汇率政策。,政府在实现宏观调控的最终目标过程中,不同的宏观经济政策之间却容易发生冲突。这就是米德冲突,它是指某些情况下,单独使用支出调整政策即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追求内外部均衡,将会导致一国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之间发生冲突。为避免米德冲突,一国需要对不同的目标制定不同的政策,即要满足丁伯根法则:要实现 n个经济目标,必须具

9、备n种政策工具。那么为了解决米德冲突,同时实现内外均衡,支出调整政策和支出转换政策两种政策工具必须要配合使用。,在实践中,多数国家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维持内部均衡,运用汇率政策与直接管制维持外部均衡。原因在于:(1)实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更利于达到内部均衡,而实行汇率政策与直接管制对调节外部均衡更有效。(2)直接控制与汇率政策的结合能够实现总量与结构调整的统一。,2.斯旺图示 澳大利亚经济学家斯旺创立了斯旺图示来分析内外部均衡。在分析之前,斯旺提出了两个假设:一是国际资本流动为零,这样一国的国际收支平衡就等于该国的贸易平衡;二是在总需求达到充分就业水平之前,价格水平保持不变。,图10-9 斯旺

10、图示,e(ES)YY EE H J 顺差 E2 C 通货膨胀 E1 顺差 逆差 失业 F 通货膨胀 Y1 C 逆差 G Y2 I C 失业 C O D(EC),图10-9中的纵轴表示汇率e,e的提高为本币贬值,e的下跌为本币升值。横轴表示国内总吸收的增减变化,包括消费、投资和政府支出,也就是支出调整政策EC。EE曲线表示外部均衡,斜率为正,向右上方倾斜;YY曲线表示内部均衡,向右下方倾斜。只有在EE曲线和YY曲线的交点F处,一国才同时实现了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斯旺图示说明的是:对于图中的任一不均衡点,要想实现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双重目标,必须同时使用支出调整政策和支出转换政策。这就是米德内外

11、均衡理论的基本观点。,10.2.2 政策配合说,1962年,美国经济学家蒙代尔提出了“政策配合说”,强调一国用货币政策促进外部均衡,以财政政策促进内部均衡。蒙代尔在其提出的政策配合说中首先假定:(1)当一国出口既定时,国内支出的增加会使进口随之增加,经常收支恶化;反之亦然。(2)资本流动的利率弹性较高。(3)短期内充分就业的产量是一定的,国内支出仅受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影响。,蒙代尔以总需求AD和充分就业产量Yf的关系来说明内部均衡,而以国际收支经常项目余额B与资本流出净额H之间的关系来说明国际收支平衡。在蒙代尔的政策配合说中,资本的流动对国际收支的影响也被考虑进来,因而分析比较全面。,图10

12、-10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配合,r IB 货币政策 A 通胀盈余(利率)失业盈余 EB E A rE C2 A C1 C1 C 通胀赤字 失业赤字 O C2 财政政策(政府支出)G,在图10-10中,蒙代尔用政策预算支出G代表财政政策,用利率r代表货币政策。IB曲线显示了导致内部均衡的各种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组合。IB曲线向上倾斜说明了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必须与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共同作用才能实现内部均衡。EB曲线显示了导致对外均衡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各种组合。它也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说明应同时实施扩张的财政政策和紧缩的货币政策来达到对外均衡。,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实现内外部均衡中起到了不同

13、的作用。蒙代尔认为有两种政策配合方法:一种是以财政政策对外,货币政策对内。这样的配合只会扩大国际收支不平衡。另一种方法是以财政政策对内,货币政策对外。这样该国在实现外部均衡的同时更加接近内部均衡线,如此进行下去,最终会趋于内外均衡点E。,10.2.3 IS-LM-FE 模型,在开放经济中,我们可以用IS-LM-FE模型来研究如何使一国经济同时达到内外部均衡。IS曲线表示的是商品市场的均衡,描述的是在商品市场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与利率之间的关系。LM曲线表示的货币市场的均衡,描述的是在货币市场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与利率之间的关系。FE曲线表示国际收支平衡。三条曲线的交点意味着一国经济同时达到内部

14、和外部均衡。,r 利率 FE LM E IS O 国民收入Y,图10-11 商品市场、货币市场与国际收支均衡,FE曲线表示在固定汇率条件下,利率与国民收入水平在一国国际收支达到平衡时的各种组合。在FE曲线上,每一个利率和国民收入的组合都表示国际收支是处于均衡状态的。FE曲线向上倾斜,是因为利率越高,资本流入的就越多,可以平衡由于较高的国民收入水平所导致的较大的进口规模,并达到国际收支的均衡。,FE曲线的左边表明一国处于国际收支顺差,FE曲线的右边则说明该国的国际收支出现了逆差。由于汇率不变,所以FE曲线是不变的。如果一国货币增值,则FE 曲线会向上移动;如果该国货币贬值,则FE曲线会向下移动。

15、,在E点,一国同时在三个市场处于均衡状态,即该国不仅在该点实现了内部均衡,而且也达到了外部均衡。但是在同一点达到内外部均衡的情况是很少见的,FE曲线不一定经过IS-LM的交点。在IS-LM-FE模型中,利用利率和国民收入将对外均衡和对内均衡联系起来,这样就可以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同时实现两种均衡。,1.固定汇率条件下的政策组合在固定汇率制下,要实现内外部的均衡只能运用支出调整政策,即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实现目标。利用财政政策影响商品市场上IS曲线的位置,用货币政策影响货币市场上LM曲线的位置。同时,FE曲线由于汇率保持不变,所以不发生任何移动。固定汇率制下实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还有一个

16、特殊的地方:由于汇率不能变化,所以不能用汇率政策来达到外部均衡,因此只能采用政策分配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图10-12 固定汇率条件下的财政和货币政策,r FE LM rF F LM E rE IS IS O YE YF Y,2.浮动汇率条件下的政策组合 如果一国实行的是浮动汇率制,汇率可以自由地变动,意味着一国的外汇供给与外汇需求应该是相等的,也就是说该国在长期内不应存在外部失衡问题。这时,就可以集中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实现内部均衡。此外,在短期内还可以采用汇率变动的支出转换政策来实现对外均衡。,在浮动汇率条件下,货币政策的作用效果要比在固定汇率条件下明显得多。如果一国增加货币供给,就会

17、造成利率的下降。从短期看,利率的下降将导致资本外流,支出增加及国民收入的提高会导致进口的扩大,因而使国际收支状况恶化。但是,国际收支逆差将引起本国货币贬值,这会减少或消除贸易逆差。此外,国内生产规模的扩大也会吸引国外资本的流入。从长期看,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最终会得到根本的改善,同时国民收入水平也会得到提高。,图10-13 汇率变动条件下的财政和货币政策,r FE FE LM E LM rE LM rF E T IS IS O YE YE Y,在图10-13中,点E为三个市场在对外均衡和国内失业的情况下的一种均衡状态。为了解决失业问题,政府放宽了货币政策,使LM曲线向右移到LM,这导致逆差出现。

18、为了消除逆差,在浮动汇率制下,该国货币贬值,FE曲线右移。,同时,货币贬值提高了该国的贸易差额,IS曲线将右移。货币贬值还将提高该国国内价格和货币的交易需求,并使LM曲线左移,在IS、LM和FE曲线的交点E,三个市场的均衡得以重新建立,该国实现了对内均衡和对外均衡。,10.2.4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蒙代尔弗莱明模型考察的是在资本完全流动的情况下一国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不同效应,所以又称资本完全流动的IS-LM-FE模型。模型中FE线的斜率为无穷大,所以FE线为一水平直线。当资本可以完全流动时,一国政府在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下,即使采取相同的政策也会导致不同的结果,下面我们分别讨论这两种情况。

19、,1.固定汇率制下的模型在固定汇率制下,假设一国的中央银行试图通过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来促进收入增长。货币供给量的增加会导致利率的下降,LM曲线右移,利率下降造成资本外流,引起国际收支逆差,并增加本币贬值的压力。为了维持固定汇率,中央银行不得不通过公开市场业务买入本币、卖出外币进行干预,从而抵消了原先扩张性货币供给的效应,LM回移到LM处。结果是收入未变,但国际储备下降了。,图10-14-1 固定汇率制下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货币政策),r LM LM E r*FE A IS O Y,如果政府通过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来刺激总需求,从而促使收入增加,由于收入上升会导致对货币需求的增加,从而又会带动利率

20、上升。这会促使资本大量流入国内,导致国际收支顺差,同时使得汇率面临升值压力。为了保持汇率水平不变,中央银行将通过公开市场业务进行干预,收购外币、放出本币,使得货币供给量增加,LM右移到LM处。结果是收入上升,国际储备增加。,图10-14-2 固定汇率制下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财政政策),r LM LM A E0 E1 r*FE IS IS O Y,在固定汇率制下,当资本完全自由流动时,一国的货币政策无法影响收入水平,只能影响储备水平;而财政政策在影响收入方面非常有效果,因为它造成的资本流入增加了货币供给量,从而避免了利率上升对收入增长的负作用。,2.浮动汇率制下的模型在浮动汇率制下,当资本可以完

21、全流动时,一国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会引起收入的增加和国际收支逆差,但汇率的变动会改善国际收支并增加总需求,从而使得货币需求上升,直到与扩张的货币存量持平为止。因此,在浮动汇率制下,货币政策是有效的,而且货币政策在提高收入方面比固定汇率制下的货币政策更为有效。,图10-15-1 浮动汇率制下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货币政策),r LM LM E E r*FE A IS IS O Y1 Y,当一国实行的是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时,将导致国际收支顺差,在浮动汇率制下,外汇汇率下降,本币升值,引起经常项目收支恶化,从而抵消了资本流入的影响以及财政政策扩张需求的效应,IS回移至IS处。可见,在浮动汇率制下,财政政

22、策对于刺激收入增长是无能为力的。,图10-15-2 浮动汇率制下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财政政策),r LM A E r*FE IS IS O Y,在浮动汇率制下,当资本完全自由流动时,一国的财政政策无法影响收入水平;而货币政策在影响收入方面非常有成效。所以在浮动汇率制下,实行货币政策比财政政策更能有效地达到外部均衡。,10.3 开放经济中的国民经济平衡,10.3.1 封闭经济中国民经济平衡的条件10.3.2 开放经济中国民经济平衡的条件10.3.3 对外贸易乘数理论,10.3.1 封闭经济中国民经济平衡的条件,在封闭经济体制下,国民经济体系的运行是实物循环和货币循环的统一。从货币流动的角度考察国

23、民经济的平衡,当国民生产总值恒等于国民总收入时,一国的国民经济就处于平衡状态,即GNP Y,说明整个国民经济体系生产的产品和劳务都被其创造的总收入所消耗,从而国民经济处于平衡状态。,国民生产总值由投资和消费构成,以C代表总消费,I代表总投资,则有 GNP=C+I(1)由于国民总收入仅用于国内消费和储蓄 Y=C+S(2)由上可得 I=S(3)所以,在封闭经济体制下,国民经济平衡的条件是I=S,即投资等于储蓄,或“注入”等于“漏出”。,10.3.2 开放经济中国民经济平衡的条件,在开放经济体制下,一国国民经济处于平衡的条件仍为国民生产总值恒等于国民总收入。与封闭经济不同的是,国民生产总值由国内消费

24、、投资和出口三部分构成,则有:GNP=C+I+X(4)在开放经济体制下,国民总收入分别用于国内消费、储蓄和进口,则有:Y=C+S+M(5),当国民生产总值恒等于国民总收入,即总需求等于总供给时,国民经济就会处于平衡状态。根据前两式,可得:C+I+X=C+S+M(6)即 I+X=S+M(7)(7)式中的投资和出口均为“注入”,储蓄和进口均为“漏出”。因此,在开放经济体制下,如果注入总量等于漏出总量,国民经济就会处于平衡状态。,上面的(7)式还可以改写成:SI=XM(8)在(8)式中,SI 为储蓄投资差额,XM 为贸易差额。在开放经济体制下,只要储蓄投资差额与贸易差额相等,国民经济便达到均衡状态。

25、这说明由储蓄和投资不平衡引起的国民经济的不平衡,可以通过对进出口的调整来加以调节,使国民经济达到内外平衡。,10.3.3 对外贸易乘数理论,对外贸易乘数理论是西方宏观国际贸易理论,说明的是在开放经济体制下,国民经济的平衡受到对外贸易乘数的制约。对外贸易乘数原理是经济学家马克卢普和哈罗德等人在国内投资乘数原理的基础上提出的。他们认为,一国的出口和国内投资都属于“注入”,对国内就业和国民收入有倍增的作用;而一国的进口同国内储蓄一样都属于“漏出”,对国内就业和国民收入有倍减的效应。,对外贸易乘数的作用是指进出口数量的变化给国民收入带来的影响要远大于进出口本身的数量,其作用的结果呈现出倍数的关系。对于

26、本国来说,出口可以看作是常数,即它不是本国收入的函数。进口数量主要取决于国内收入水平的高低。,现可建立以下模型:Y=C+I+G+(XM)(1)C=Ca+cYd(2)Yd=YT(3)T=Ta+tY(4)M=Ma+mY(5),在以上五个模型中,(1)为开放经济条件下均衡国民收入模型;(2)为消费函数;(3)为省略了转移支付的可支配收入模型;(4)为税收模型;(5)为进口函数。,假定国内投资支出I和政府支出G均为常数,将(4)式代入(3)式,再代入(2)式,然后同(5)式一同代入(1)式进行整理。如果用Y表示国民收入的增量,X表示出口增量,则:因此,对外贸易乘数为:,由对外贸易乘数可知,由于在分母上加入了边际进口倾向m,所以,在其它情况相同的条件下,乘数值将变小,且m值越大,乘数值就越小。此外,从式中还可看出,边际消费倾向c的大小与乘数值呈正向关系,税率的高低与乘数值呈反向关系。对外贸易乘数原理把对外贸易作为影响一国国民经济平衡的重要方面进行分析,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对外贸易与国民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规律,因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一国制订切实有效的宏观经济政策有一定的理论指导作用。但是,对外贸易乘数作用的发挥要具备一定的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