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主次干路.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381985 上传时间:2023-10-22 格式:PPT 页数:73 大小:2.9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主次干路.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城市主次干路.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城市主次干路.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城市主次干路.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城市主次干路.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主次干路.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主次干路.ppt(7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3 城市主、次干路及支路,城市快速路所占比例大城市为5%,特大城市7%;城市主、次及支路承担绝大多数混合交通。城市道路线型设计特点:1)平面线型的自由度小 2)纵断面比公路相对容易 3)横断面比公路复杂,3 城市主干路、次干路及支路,本章主要内容:,横断面设计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及 无障碍系统规划设计,一、基本概念横断面:道路中线上各点的法向切面横断面设计线:包括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分 隔带、路侧带横断面地面线:原地面沿道路横断面方向起伏变化的线形。,3.1 横断面设计,二、城市道路的组成道路红线:城市道路用地与其他用地的分界控制线(城市建筑用地、生产用地、其他备用地)1、车行道2、人行道3、

2、分隔带4、绿化带,3.1 横断面设计,(一)单幅路(一块板)交通组织:画快、慢车行驶分车线;无快、慢车行驶分车线;步行街。优点:占地小,投资省缺点:机、非机混行,对向不分隔,不安全、车速低适用:建筑红线窄;机少,非机多的城市次干路;大城市支路,用地不足、拆迁困难的旧城改建路;特殊功能的大道,三、横断面类型及适用条件,三、横断面类型及适用条件,(二)双幅路(两块板)交通组织:利用中央分隔带分隔对向车流,将车道一分为二优点:对向行车干扰少,车速高;分隔带兼作绿化、照明及敷设管线用地缺点:城市出入口事故率高适用:郊区快速干道;有供非机动车通行的平行道路的快速路;横向高差大或地形特殊的道路;,江门市城

3、市出入口道路,(三)三幅路(三块板)交通组织:用两条分隔带分隔机动车和非机动车,车道分为三部分优点:机非分离,安全;分隔带遮荫、降噪、照明及公交站点布置缺点:主干道非机动车集中,交叉口交通组织复杂;造价高,占地多适用:机、非机均多的城市道路;红线宽大于40m;,三、横断面类型及适用条件,三、横断面类型及适用,(四)四幅路(四块板)交通组织:用三条分隔带分隔对向车流及机动车和非机动车,车道分为四部分优点:机非分离、对向分隔,高速安全;缺点:造价高,占地多 适用:机、非机均多,车速高的的城市快速路、主干路;中小城市的景观大道。,三、横断面类型及适用,(五)不对称断面横断面高差大(山区城市路)或近远

4、期结合的路面过渡状态。优点:因地制宜的选用缺点:断面形式不固定注意:同一条道路尽可能用同一断面;必须变换断面时,断面改变处宜选在交叉口或较大的结构物处;必须在路中间时,应设置过渡段。,三、横断面类型的使用效果,安全上 三、四块板比一、二块板安全。在行车速度上 三、四块板使机、非分流行驶,行车速度较高。而一、二块板为混合交通,必然相互影响。在照明上 板块越多,照明越容易处理;一、二块板路灯在行道树中间,受绿化影响大。而三、四快板路灯可设在侧分带上,与绿化的矛盾好处理,照度均匀,可提高夜间行车速度。,三、横断面类型的使用效果,在绿化效果上 三、四块板较好,因为三、四快板具有多排绿化带,遮荫效果较好

5、。在减少噪音上 三、四快板效果好,因为经过两条绿带的隔离作用,减少了噪音对行人和沿街居民的干扰。在造价上 一块板最小,三、四块板最高。,四、车行道,车行道宽度:,一条机动车车行道最小宽度,四、车行道,非机动机动车道的宽度,注意:按照我国各城市对非机动车道的使用经验,非机动车道的基本宽度可采用5.0m,6.5m,8.0m三种。,四、车行道,车行道宽度=车道数一条车道宽度,对于混行路面:路面宽度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一条机动车道通行能力推荐值,四、车行道,机动车车行道宽度设计步骤:1、初定车道数 2、设计交通组织方案 如:可否沿街停放车辆?是否可能超车?公交车的停靠?等等 3、横断面布置 4、验算

6、总的通行能力 5、确定各条车道宽度 6、确定路缘带和中央双黄线和临时分隔物的宽度 7、计算机动车道路面总宽度,四、车行道,注意:机动车道双向不宜大于4-6条;同一线路在城市不同路段的宽度不应强求一致,但也不宜 变化过多或过于突然 根据经验一般双车道宽度米;三车道米;四车道米,六车道米,五、平曲线加宽,加宽原因:车辆内侧后轮行驶轨迹半径最小,且偏向曲线内 侧,故在内侧加宽,以保证曲线行车的侧向净空。加宽包括:静态加宽、动态加宽(考虑车辆行驶的横向摆动幅度),平曲线加宽,加宽过渡的方法:1.比例过渡 1)方法:在加宽缓和段全长范围内按长度成比例逐渐加宽。,平曲线加宽,2)公式,3)特点:计算简单,

7、起点有破折,路容不美观4)适用:次干路以下道路,平曲线加宽,2.高次抛物线过渡 1)方法:在加宽缓和段内插入一条高次抛物线加宽过渡。2)公式:,3)特点:内侧边缘圆滑、美观 4)适用:各类高等级道路、立交、隧道、桥梁,美观圆滑,平曲线加宽,3.回旋线过渡 方法:加宽缓和段用回旋线加宽过渡 公式:回旋线计算公式,只是终点的曲率半径是 R1=R-B/2-b 特点:内边线也满足回旋线的性质 适用:位于大城市近郊的高速、一级路及城市快速路;桥梁、高架桥、挡土墙、隧道等构造物处 设置各种安全防护设施的路段。,平曲线加宽,加宽缓和段的长度:设置缓和曲线的,与缓和曲线等长不设缓和曲线,有超高缓和段的,与超高

8、缓和段等长不设缓和曲线,无超高缓和段的,按渐变率1:15且长度不小于10m的要求设置。,路肩公路和采用边沟排水的郊区道路应在行车道外侧设路肩。路肩分为硬路肩(包括路缘带所占宽度)及保护性路肩,保护性路肩一般采用土路肩或简易铺装。,六、分车带、人行道、绿化带与设施带,路缘带,路肩作用 保护路面;提供行车的侧向余宽,保证行车视距的需要;行人及非机动车通行;临时停车;临时堆放养护材料;设置标志、标牌、杆柱、护栏。,六、分车带、人行道、绿化带与设施带,六、分车带、人行道、绿化带与设施带,分车带城市道路分车带:按道路等级及在横断面中的不同位置与功能,分为中间分车带(简称中间带)及两侧分车带(简称两侧带)

9、。分车带由(分隔带+两侧路缘带)组成。,六、分车带、人行道、绿化带与设施带,分车带,a)中间带,b)两侧带,人行道,一条步行带的宽度:,单身行走无携带物:0.7一0.8m(平均0.75m)单身行走一侧携带物品:0.750.85m(平均0.8m)单身行走两侧携带物品或大人带一小孩行走:平均1.Om)。,六、分隔带、人行道、绿化带与设施带,步行带的条数:在城市主干道上单侧人行道的条数,一般不应小于6条;在次要干道上不少于4条;在住宅区和街坊内不应少于2条。,在人行道上植树、立杆和埋设地下管线 如:埋设电力、电讯电缆和给水三种管线及行道树、路灯杆,则单侧人行道的最小宽度为6米,六、分隔带、人行道、绿

10、化带与设施带,人行道的最小宽度,六、分隔带、人行道、绿化带与设施带,人行道布置(1)布置方式通常对称布置在行车道两侧。(2)人行道高出车行道0.10m0.20m,多采用0.15m0.18m。(3)车行道与人行道交界处要设流水石和路缘石,“路缘石”又称“立缘石”或“街沿石”。(4)人行道横坡度1.5%2.5%,单向坡朝向车行道方向倾斜。(5)人行道铺砌多用水泥混凝土预制块,或天然石材。,六、分隔带、人行道、绿化带与设施带,绿化带道路绿化带的宽度一般占道路总宽度的15%-30%,若用作植树则其最小宽度1.5米,若植草皮、花丛或灌木则1.0-1.5米。设施带常用宽度为:护栏0.250.50m,杆柱1

11、.01.5m。,六、分隔带、人行道、绿化带与设施带,六、分车带、人行道、绿化带与设施带,路侧带,路缘石1、定义 是设置在路面与其它构造物之间的标石。在分隔带与路面之间,人行道与路面之间一般都需要设置路缘石。2、路缘石的形状 有立式、斜式和曲线式等几种。,六、分隔带、人行道、绿化带与设施带,路缘石,七、路拱及超高,路拱坡度的大小 从排水的角度考虑,路拱应大一些为好,但从行车安全和平稳考虑,路拱不能过大。路拱设计坡度应根据路面宽度、路面类型、设计速度、纵坡及降雨强度等条件确定。,(一般用1.5%2%),路拱的设计(一)抛物线形路拱(y=4h/B2*x2)改良抛物线 优点:中间坡度小,有利于行车,形

12、式美观 缺点:车辆过于集中而易损坏中间路面 适用于:一块板,宽度B20米的沥青混凝土路面,横坡3%的道路,七、路拱及超高,路拱的设计(二)直线型路拱(y=xi)路拱设计坡度为单折线坡度优点:中间坡度大,有利于排水缺点:直线段过长不易施工,容易产生路面局部沉陷适用于:常用于水泥混凝土路面、大块料石路面、设置超高的曲线段。,七、路拱及超高,路拱的设计(三)直线接不同方次的抛物线如直线接圆曲线,两边接直线式与各种卷度及横坡的路面,多用于大于20米宽的路面。,七、路拱及超高,路拱的设计(四)折线型路拱优点:有利于行车,且有利于排水,形式美观直线段短,容易压平缺点:转折点多,且转点处有尖峰 而不利行车适

13、用于:多块板的水泥混凝土路面,七、路拱及超高,七、路拱及超高,超高1、平曲线超高 为抵消车辆在平曲线路段上行驶时所产生的离心力,将路面做成外侧高内侧低的单向横坡形式。2、超高作用 合理地设置超高,可以全部或部分抵消离心力,提高汽车在曲线上行驶的稳定性与舒适性。3、超高过渡段 从直线上的双向横坡渐变到圆曲线上单向横坡的路段。,超高过渡方式主要是解决从直线上的双向路拱断面如何过渡到圆曲线上的单向横坡断面。,超高过渡段,ih,iG,超高过渡方式,iG,七、路拱及超高,七、路拱及超高,超高横向过渡无中间带道路的超高过渡a、绕内侧边缘旋转(新建路)b、绕中线旋转(旧路改建)c、绕外边缘旋转(要求改善路容

14、的路段)各特征点超高值大小计算同道勘,七、路拱及超高,绕内边线旋转(未加宽前的内边线),绕中线旋转,绕外边线旋转,七、路拱及超高,超高横向过渡有中间带道路的超高过渡a、绕中间带的中线旋转(w4.5m)b、绕中间带的边缘旋转(均适用)c、绕各自行车道中线旋转(n4),七、路拱及超高,(1)绕中间带的中心线旋转,(2)绕中央分隔带边缘旋转,(3)绕各自行车道中线旋转,七、路拱及超高,最小超高过渡段长度:最小超高过渡段长度按下式计算并取整为5的倍数,同时不得小于10m。,八、横断面设计方法,1、横断面组成行车道、分隔带、路侧带 路基断面形式及尺寸在选线时已作考虑,断面设计既是在 横断面方案的基础上,

15、绘制横断面设计图纸,作为土石方数量和施工的依据设计时需要考虑:地形、地质、水文,节约用地,满足行车舒适,工程经济,路基稳定,便于施工和养护,八、横断面设计方法,2、标准横断面 标准横断面图中一般包括整条道路上可能出现的道路断面形式。3、施工横断面 各中线上的填挖高度为已知。将这一填挖高绘制在现状横断面图上,反映施工填挖线,作为土石方计算、施工组织、技术经济指标、工程概预算的参考依据。4、路基土石方数量的计算 土石方多少是评价道路测设质量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3.2 平面设计,设计任务:确定道路走向及其具体位置;在道路红线范围内布置道路各组成部分及各种设施。设计内容:平面线形的选择与定位;圆曲线

16、半径的确定;缓和曲线的设置;曲线上的超高和加宽;行车视距计算及弯道内侧障碍物的清除;道路平面的综合布置。,3.2 平面设计,城市道路平面设计图 1)比例尺:1:500;1:1000 2)测绘范围:道路两侧红线以外各2050m或中线两侧各50150m。3)城市道路平面设计图的内容及绘制方法:规划红线;坡口、坡脚线;车道线;人行道、人行横道线、交通岛;地上、地下管线和排水设施;交叉口。,3.3 纵断面设计,一、城市道路纵断面设计要求 1、应参照城规控制标高,适应临街建筑装门面布置以及沿路范围内地面水的排除。城市桥梁桥面标高H桥 H桥=h水+h浪+h净+h桥+h面(m)立交桥桥面标高H桥 A桥下为铁

17、路时 H桥=h轨+h沉+h净+h桥+h面(m)B桥下为道路时 H桥=h路+h净+h桥+h面(m)铁路道口应当以铁路轨顶标高为准 相交道路交叉点应以交叉中心规划标高为准 满足沿街两侧建筑物前地坪标高,3.3 纵断面设计,2、应与相交道路、街坊、广场和沿街建筑物的出入口有平顺的衔接3、山城道路及新建道路的纵断面设计应尽量使土石方平衡4、旧路改建宜尽量利用原有路面,若加铺结构层时,不得影响沿路范围的排水5、机非混行的车行道,最大纵坡36、道路最小纵坡为0.30.5,若0.3,应设置锯齿形街沟或其它排水措施7、必须满足各种地下管线的最小覆土要求。,3.3 纵断面设计,二、锯齿形街沟设计1、设置的目的:

18、保证路面排水通畅;2、设置的条件:i纵0.3时,在道路两侧车行道边缘13m宽度范围内设置。3、设计方法:保持缘石顶面线与道路中线纵坡设计线平行的条件下,交替地改变缘石顶面线与路面边缘之间的高度,在最低处设置雨水口,来进行纵向排水。4、缘石外露高度:雨水口处 hg0.180.20m 分水点处 hw=0.100.12m hg-hw=0.060.10,3.3 纵断面设计,三、不同设计阶段对纵断面设计的要求1、可行性研究的路线纵断面(1)作用 配合小比例尺路线平面图对坡度和高程进行概略设计,提供方案比选和主要技术标准,初步选择和投资估算需要的工程数量及方案评价资料。(2)坐标与比例尺要求 纵断面采用直

19、角坐标,以横坐标表示里程桩号,纵坐标表示高程。横坐标比例尺采用110000,纵坐标采用11000。(3)纵断面要求 不需要标注地面高程、设计高程,竖曲线参数等,只需要标注地质概况、坡度坡长、里程桩号,高等级公路可标注直线、平曲线。,3.3 纵断面设计,2、初步设计、施工图阶段的路线纵断面(1)作用 初步设计的路线纵断面:配合大比例尺路线平面图和地质、水文等资料进行设计的,是主要的设计文件之一,是比选确定方案、选定主要技术标准、编制初步设计和概算的主要依据。施工图阶段的路线纵断面图:是根据定测中桩的平面和高程,有关地质、水文、工程要求等资料设计的,是交付施工的主要文件之一,也是纵断面设计的最后成

20、果。(2)坐标与比例尺要求 横坐标比例尺采用12000,纵坐标采用1200。,3.3 纵断面设计,(3)纵断面组成 纵断面图是由上、下两部分内容组成的。上部包括:主要用来绘制地面线和纵坡设计线;标注竖曲线及其要素;沿线桥涵及人工构造物的位置、结构类型、孔数和孔径;与道路、铁路交叉的桩号及路名;沿线跨越的河流名称、桩号、常水位及最高洪水位;水准点位置、编号和标高;断链桩位置、桩号及长短链关系等。,3.3 纵断面设计,下部:超高直线与平曲线;里程桩号;地面标高;设计标高;填、挖高度;土壤地质说明。,纵坡、竖曲线表,3.3 纵断面设计,3.4 无障碍步道体系规划与设计,3.4 无障碍步道体系规划与设计,3.4 无障碍步道体系规划与设计,EN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