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材料10纱线的基本结构参数.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393673 上传时间:2023-10-26 格式:PPT 页数:76 大小:5.2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纺织材料10纱线的基本结构参数.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纺织材料10纱线的基本结构参数.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纺织材料10纱线的基本结构参数.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纺织材料10纱线的基本结构参数.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纺织材料10纱线的基本结构参数.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纺织材料10纱线的基本结构参数.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纺织材料10纱线的基本结构参数.ppt(7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十章 纱线的基本结构参数,纱线结构指组成纱线的纤维的空间形态、纤维间的空间排列关系、纱线的整体几何形态。主要包括纱线的细度、细度不匀、捻度、纤维在纱中的排列、毛羽等方面。纱线结构主要影响纱和织物的外观特征和品质性能,如手感、光泽、悬垂性等。,第一节 纱线的细度与不匀,一、纱线细度(yarn fineness)1.纱线细度指标(1)直接指标:直径 d(2)间接指标:a.特数制:Nt=Gk/L1000 标准重量 GkG0(1+wk%)对于棉纱:Wk8.5采用绞纱称重法 b.旦数制:适用于化纤纱、绢丝纱 c.公制支数:适用于毛纱、毛型纱线 d.英制支数:见下页,英制支数:适用于适用于棉纱、棉型纱线

2、 棉纱为9.89%时,在公定回潮率时一磅纱线中包括多少个840码。NeL/(840Gk)L 纱线的长度码;Gk 纱线的公量(磅)。Gk=G0(1+Wk),2.纱线细度指标间的关系(1)NeNt=C C 换算常数,随纱线公定回潮率而不同;,100+Wk 100+Wk 100+Wk 100+Wk Ne=583/Ntex(纯棉纱)Ne=590.5/Ntex(纯化纤纱),Ne=0.5905,Nm,Ne=590.5,Ntex,(3)纱线直径d:纱线的体积重量(g/cm3)当纱线的体积重量相同时,才有d Nt,Nd 与下列因素有关:纤维种类;纱线结构;纺纱工艺。,3.股线细度的表示 股线细度表示法 特数制

3、:单纱特数合股数,如 14tex 2 16tex+18tex 公制支数:单纱支数/合股数,如26/2 复丝细度表示法:复丝总旦数/单丝根数,如150D/48F,二、细度偏差 定长制:号数偏差,纤度偏差重量偏差定重制;公制指数,英制支数只用支数偏差公称号数:纱线名义上的号数(整数)设计号数:纺纱工艺上的设计号数(整数或小数)实际号数:用抽样试验方法测得的号数(有小数),棉型纱线的重量偏差:用100米缕纱重量 重量偏差“”偏粗“”偏细,毛纱的支数偏差:支数偏差“”偏细“”偏粗,三、纱线的细度不匀(fineness unevenness)指沿长度方向的各个截面面积或直径的粗细不匀;也指各个截面内纤维

4、根数的变化或单位长度纱线重量的变化。,不匀的危害:内在质量纱线强力,耐磨性,织物牢度 外观质量粗、细节在布面上形成云斑、阴影 工艺性引起强力不匀,增加制造过程的断头率,生产效率,1、细度不匀率的指标(1)平均差 d与平均差系数H 平均差 d 平均差系数H 式中:x总平均值x1小于平均数各次试验的平均数N 试验总次数n 小于平均数的试验次数,(2)均方差,均方差系数c 均方差系数C/x100%,(3)极差、极差系数:极差 Rmaxmin 极差系数 m(R/)100%,2、纱线细度不匀的构成 造成纱线不匀的原因有两个方面:纤维本身在纱中的随机分布产生的不匀随机不匀 纺纱过程中工艺及机械因素附加的不

5、匀附加不匀,(1)随机不匀(极限不匀、理论不匀)理论不匀的大小取决于纱截面中纤维根数的不匀和纤维截面不匀。理论不匀率的实际意义:指出某纱条的不匀率的最低限值;指出从纤维的角度如何改善纱条均匀度的因素,(2)附加不匀:牵伸机件不良造成的牵伸波 由牵伸罗拉引起的纱条厚度的波状变化 传动机构不良造成的周期性不匀 不匀的波长与波幅大小不变,周期性地出现于纱条上的一种不匀(非常有害),机械上的问题,由于操作不良形成的偶发性不匀a.经常发生的疵点:棉结、粗节、细节棉结:长度4mm,直径比纱平均值粗0.5倍以上的纱条。粗细节:通常指粗于或细于纱条平均直径30%以上,长度为纤维平均长度的1.5倍左右的片段b.

6、纱疵(少见):长粗结纱,长细节纱,竹节纱,飞花、大结头、小辫纱 对纱线质量尤其是布面外观有很大危害的一种不匀。,纱条实际不匀率理论不匀率,四、纱条不匀的检测1、测长称重法:长片段不匀 e.g.毛条、棉条、粗纱、细纱。方法简单、正确性高。不同片段长度的不匀率不能比较,2、目光检测法(黑板条干法):短片段不匀 表观直径或投影宽度 是评级依据之一 特点:方便直观,可同时看到片段不匀的程度和内容,如阴影、云斑、雨状,肋条等;并可具备分辨出不匀的内容,如粗节、细节、竹节、毛羽等,可供分析造成不匀的原因或工艺上改进的依据之一。人为误差大,经常要统一检验人员目光,且要相当熟练。,3、电容式均匀度仪(UST均

7、匀度仪)可用来测定棉卷、条子、粗纱细纱或化纤长丝的均匀度。原理:纤维介质连续通过空气式平板电容器二极 板之间时,由于纤维量的变化,引起电容 量的相应变化,经过一系列电路转换,将 讯号送入积分仪,波谱仪、记录仪。,积分仪:将试样线密度变化讯号,在预定的测定长度后,自动指示其不匀率,U平均差系数;CV 均方差系数。波谱仪:记录仪:记录通过电容极谱中纱条的粗细变化曲线(画出不匀率曲线)疵点仪:自动记录棉结、粗节、细节三种纱疵点。,4、光电子条干均匀度测量法 1995年 美国劳森亨普希尔公司(Lawson-Hemphill)制造的EIB-S光电子条干均匀度仪,五、不匀率指标的分析1.不匀率指数 I I

8、=C实际/C理论 12.变异长度曲线 纱条的细度变异(变异系数的平方)与纱条片段长度之间的关系曲线。,Uster均匀度仪:测出的不匀率接近纱条的总不匀率,相当客观地反映了纱条不匀率的水平。但不能反映纱条不匀的结构。变异长度曲线:优:能反映不匀结构缺:费时,对周期性不匀不敏感,外不匀(片段间不匀)将纱线分成很多等长片段,称量后求得的不匀率;Ce变异系数CV(L)2 内不匀(内不匀片段)将其中片段纱再分成很多等长小片段,称重后求得的不匀率 Ci变异系数CB(L)2 总不匀率C 将全部纱线都分成极小的片段,称重后可求得纱线的不匀率,第二节 纱线的捻度与捻缩 twist and twist takeu

9、p,一、纱线加捻的目的作用短纤纱加捻使纤维之间抱合得更加紧密,使纱具有一定物理机械性质。长 丝改善加工性,提高抗起毛起球、抗勾丝性,强捻使织物风格独特。,二、纱线加捻的特征指标与测试1、加捻指标(1)捻度T单位长度的捻回数。特数制 Tt 捻/10cm 公制支数制 Tm 捻/m 英制支数制 Te 捻/inch 仅能表示相同品种的加捻程度,不能表示粗细不同纱线的加捻程度。,(2)捻回角(twist angle)the angle between fibers or plies in a yarn and the yarn axis.,(3)捻系数(twist factor)atex特数制捻系数 a

10、m 公制支数制捻系数 ae 英制支数捻系数 Ttex特数制捻度(捻/10cm)Tm 公制支数制捻度(捻/m)Te 英制支数制捻度(捻/英寸)Ntex纱线的特数 Nm 纱线的公制支数 Ne 纱线的英制支数,捻系数的物理意义,可按图示,将纱的表层纤维螺旋线展开。,由展开图可知:d纱的直径(mm)h螺距或称捻距(mm)Ttex特数制捻度(捻/10cm)捻回角 Ntex纱的特数 纱的密度(g/cm3),决定捻系数大小因素:加工工艺要求 纱线和织物用途的要求,(4)捻向、捻缩 a.捻向:(direction of twist)Z捻,S捻,单纱 一般为Z捻;股线ZS(单纱Z捻,股纱S捻;股线捻向与单纱异捻

11、)纱线结构稳定,手感柔软,光泽较好。ZZ(单纱Z捻,股纱Z捻;股线捻向与单纱同捻)纱线结构不太稳,易扭结,手感粗硬,光泽较差。(纤维倾斜大,单纱排列螺旋线明显),经纬纱同捻 接触点纤维相互平行,齿合较好,不易滑移,织物紧密,手感发硬,光泽较差。(因为织物表面纤维倾斜相反)经纬纱异捻 手感柔软,松厚(啮合差,易滑移),光泽好 不同捻向的纱线呈规律配置横条、竖条、彩条。,b.捻缩(twist takeup)反映加捻前后纱条长度的变化。捻缩率u=(加捻前后纱条长度差值/加捻前原长)100%随纱的u;股线:ZZ 的u为正值,ZS的u较为复杂。,2、捻度测试:解捻法和张力法两种。(1)解捻法:Z S+S

12、(2)张力法(解捻加捻法)Z S Z+2S,三、加捻对纱线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1.加捻对单纱的影响(1)对单纱强力的影响 纱线强力由两部分构成 单纤维强力 纤维间的摩擦阻力,加捻对单纱即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捻度较小时积极因素起主导,捻度,纱强力;到临界捻度ak时纱线强力最大。当捻度ak时消极因素变成起主导,捻度再,纱强力。,加捻对长丝强力的影响:无捻长丝也有捻度,加捻后,抱合力增加,强力略有所增加。但由于有效分力强力很快,(2)对单纱断裂伸长率的影响 单纱断裂伸长率由三部分组成:纤维间相对滑移产生的伸长 纤维的伸长 纤维倾角和纱直径(变细)引起伸长。在实用的范围内,后两者的影响是主要的,纱的

13、断裂伸长率随增加而增加,当捻度很大时,纱断裂伸长,(3)对纱线体积重量、直径d的影响。,超过一定范围后,影 响不大,d,d,到一定捻度后,d变化 不大,捻度,d又有增加趋势。,(4)对手感、光泽的影响,手感硬,光泽差(5)对纱的均匀度的影响 加捻使表现均匀度变差。(加捻时,粗处的捻度少,细处的 捻数多),2.加捻对股线的影响(1)股线强力一般:股线强力组成股线的单纱强力之和 原因:并合改善了条干均匀度 并合作用使单纱之间及纤维之间的接触压力,不易滑移。,同捻时 a单纱较大,则股线强力随而;a单纱较小,则股线强力随a股线先后。异捻时 a股线,股线强力先可能,到一定程度后再;a股线/a单纱=1.4

14、14,股线强力最大。,(2)股线伸长率 同捻纤维的倾角随a股线而,异捻随着a股线,纤维倾角先是,而后,也是先而后。,(3)股线光泽取决于表面纤维倾斜程度,倾斜程度大,光泽差,手感硬。股线异捻,且a股线/a单纱=0.707时,外层捻幅为0,即纤维平行于股线轴线,此时股线光泽优良,手感柔软。,第三节 纱线的毛羽与表征,一、毛羽的形态1.纱线毛羽(yarn hairiness)加捻成纱时伸出于纱身外的纤维端或打圈纤维。有:线状的(纤维头端)圈状的(纤维圈)簇状的(纤维集合体),2.毛羽的存在的利弊利:使布面形成浓密的毛绒(如:起绒织物)弊:影响纱线的外观,使织物纹路不清 影响加工工艺(如机织经纱开口

15、不清)缝纫线没有毛羽上蜡,3.影响毛羽性状的因素有纺纱方法、纤维特性、纤维的平行顺直程度、捻度、纱线的线密度、纺纱工艺参数等。例:自由端纱比环锭纱的毛羽短而多;纤维粗、长、弹性好毛羽较长(如毛纱)纤维细、短、弹性差毛羽短、多(如棉纱);纱的捻度、线密度大毛羽数。,二、毛羽的特征指标1.单位长度的毛羽数 nf 最常用,反映毛羽的密度。2.毛羽平均长度和总长度 3.毛羽的总面积,三、毛羽的测量方法 1.目测评定法直观,综合性强,但只能作比较判断,没有具体数据。,2.烧毛失重法 根据有毛羽纱线和无毛羽纱线的重量差值来评定纱线的毛羽。统观的、方便的,变化条件多难控制(如火焰温度、纱线速度、纤维品种、回

16、潮率),只能求毛羽总重量,无法计算其数量、平均长度等,准确度低。,3.光学投影法原理:连续运动的纱线在通过检测区时,凡大于设定长度的毛羽就会相应地 遮挡投影光束,使光电传感器产生 信号,经电路工作而记数、显示和 输出。只能测试一个侧面的毛羽数,与纱线实际 存在的毛羽数成正比。,4.静电法原理:利用高压电源使毛羽带电,然后 用环形电极将纱线毛羽的静电引 出,根据毛羽负荷的静电量来评 定毛羽的数量。5.光电测量法 原理:利用附有光学放大系统的光电仪、自动检测纱线单位长度的毛羽数 量。,四、减少纱线毛羽的措施 1.合理选择原料 2.合理的前纺工艺,提高纤维的平行伸直度 3.防止纤维的扩散 4.减少对

17、纤维的摩擦,第四节 纤维在纱中的几何配置,一、纤维在纱中的几何形状1.短纤纱 在加捻三角区中,由于钢丝圈加捻作用和纺纱张力,使纤维产生伸长变形和张力,从而对纱轴有向心压力。,纱线张力yTfcos 向心压力 TrTfsin由此可知,在纺纱张力一定时,随着纤维在纱中所处的半径,纤维伸长,因此纤维张力,Tr。,外层纤维由于在纱中所处半径和捻回角最大,因此其张力和向心压力最大,在它克服了周围纤维对它的阻力后,向纱的中间转移,而中间的比较松散的被挤到外面来。多次内外转移后就形成了复杂的圆锥形螺旋线。,纤维在纱中排列形态 正常转移圆锥形螺旋线 短纤维圆柱形螺旋线 未伸直纤维屈曲纤维;折迭纤维;弯钩纤维(相

18、当于:减少了同时承受拉力的纤维的根数,减少了纤维长度,增加纤维长度的离散性),环锭纺纱采用罗拉牵伸,加捻与卷绕在同一机件上进行,大多数纤维被握持,承受张力较大,内外转移激烈,正常转移的圆锥形螺旋线纤维比例大。,2.新型纱线自由端纱和非自由端纱自由端纱主要有转杯纱,其加捻与卷绕是分开的,加捻区的纤维未被充分握持,所受张力小,伸直度较差,正常的内外转移纤维少,故强力低,伸长大。,二、混纺纱中纤维的径向分布 1.概念径向分布指纤维在混纺纱截面内的分布。纤维的内外转移决定于:纤维性质 纺纱工艺(成纱结构),2.指标 转移指数M(transfer coefficient)衡量混纺纱中不同品种的纤维在截面

19、上向外或向内分布程度的指标。M0 表示这种纤维向纱的外层转移,M表示向外转移程度越大,M=100%,表示两种纤维在纱的断面内完全分离;M0 混纺纱中纤维呈均匀分布 M0 纤维向内转移,M表示向内转移程 度越大,M100%纤维集中分布在纱的内层。,3.影响纤维径向分布的因素:(1)纤维方面:a.长度影响 长向内,短向外。b.细度影响 细向内,粗向外。c.截面形状 异形截面纤维,抗弯刚度大,不易弯曲,向心压力小向外 圆形纤维优先向内转移。,d.初始模量(纤维小负荷下的伸长张力)E大的向内,E小的向外,e.弹性恢复 纤维受张力产生变形后恢复能力好,一旦 离开握持点,就倾向于恢复到原长。易向外转移。f.卷曲与表面状态摩擦系数大的纤维不易向内,而向外。,(2)成纱工艺 捻度大转移 纱线张力大转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