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的起源和发展.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401506 上传时间:2023-10-27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266.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德的起源和发展.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道德的起源和发展.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道德的起源和发展.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道德的起源和发展.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道德的起源和发展.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道德的起源和发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德的起源和发展.ppt(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章 道德的起源和发展演变,一、道德的起源,道德是怎么产生的?根源何在?这就是伦理学关心的道德起源问题。在漫长的岁月中,古今中外的思想家们对道德的起源和演变问题进行了大量探索和猜测,提出了各式各样的答案,为伦理学的发展留下了丰富的思想资料。,一、道德的起源,(一)道德起源的几种观点关于道德的起源,在马克思主义学说诞生以前有几种不同的见解:1、神启论道德是上帝(或佛祖、真主)或具有神秘性的“天”通过启示、征兆指示圣人或君主制定出来的,是神意或天意的产物。这是宗教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关于道德起源的观点。,一、道德的起源,(一)道德起源的几种观点1、神启论例如:中世纪基督教认为,道德的原因就是上

2、帝的存在,上帝不仅能鼓舞人行善,而且能给人以知识和智慧,使人得到真理和美德。基督教教义旧约上讲的“摩西十戒”便是“上帝”耶和华启示摩西,摩西再把得到启示的教规和戒律传给教民。,一、道德的起源,摩西十诫:1、除了上帝,不可有别的神。2、不可为自己雕刻偶像,也不可做什么形象仿佛世间百物。3、不可妄称耶和华。4、当记念安息日,守为圣日。5、当孝敬父母。6、不可杀人。7、不可奸淫。8、不可偷盗。9、不可做假见证陷害人。10、不可贪恋人的房屋;也不可贪恋人的妻子、仆婢、牛驴,并他一切所有的。,一、道德的起源,西汉时期的董仲舒提出:“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从这一观点出发,他把封建道德纲常神圣化、宗教化,认

3、为触犯封建道德就是违反天意。,一、道德的起源,2、天赋道德论道德是人先天所具有的禀赋。这是主观唯心者的观点。“天”指与生俱来、生而固有、不待人为的某种渊源。这种观点把道德的起源或者归结为与生俱来的善性,或者归结为先天存在的良心、理念或精神。例如我国战国时代的孟子就认为人天生就有四种“善端”:“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仁义礼智,非由外说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德国哲学家康德认为,具有普遍道德价值的东西来自人的理性本身的善良意志,道德就是这种善良意志所发出的绝对命令。,一、道德的起源,3、动物本能论道德是动物的合群感或社会本能的简单延续和复杂化。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和俄

4、国伦理学家克鲁泡特金都是持此观点。例如进化论伦理学倡导者,俄国的克鲁泡特金认为,生物进化的过程中,个体之间利益是互相调合的,彼此之间具有天然的同情心。人类是由动物进化来的,人类社会道德是对动物所“固有的”道德本能和道德情感的继承,甚至善与恶、最高的幸福等观念,也是在进化过程中从动物身上继承来的。,一、道德的起源,3、动物本能论达尔文在人类的由来及性选择一书中认为,道德起源就起源于群居性动物的社会性本能。道德不是人所独有的,一切群居性动物都有道德感。,一、道德的起源,4、情感欲望论这类观点认为道德根源于人的某种自然的情感或欲望。例如英国哲学家霍布斯、洛克、边沁、密尔等人都认为快乐和痛苦是善恶道德

5、之根源。功利主义伦理学说创始人边沁提出:“自然把人放在痛苦和快乐这两个最高主子的统治下。只是他们指出我们应该做什么,决定我们将要做什么。正误的标准,因果的联系,都和苦乐分不开的。我们一切言行和思维都受苦乐的制约。”,一、道德的起源,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认为,趋乐避苦、自爱自保的感觉欲望是道德的基础和来源。费尔巴哈;“没有快乐感和不快乐感的地方,也就不会有善与恶的区别。”严复:“乐者为善,苦者为恶。苦乐者,所视以定善恶者也。”爱尔维修认为,人是有感觉的动物,人的本性就是趋乐避苦,就是自利、自爱,也就是追求个人的利益和幸福,这是一切道德的根源。,一、道德的起源,(二)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起源论马克思

6、主义的道德起源学说是在旧伦理学道德起源学说之上建立的历史唯物主义道德起源说,它的观点与以往伦理学家的论述有一定差异。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道德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属于社会上层建筑和社会意识形态的范畴,必须而且只能从人类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本身去探讨道德的起源。,一、道德的起源,(二)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起源论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最早的道德观念萌发于人类早期的劳动和简单交往。而道德则形成于社会分工的出现和发展。正如恩格斯所说:“我们断定,一切以往的道德论归根到底都是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这就是对道德的起源做了最为精辟的概括。,一、道德的起源,(二)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起源论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的产生

7、有其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其客观条件是指人类在社会生活中,由于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形成了复杂的社会关系,在这种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存在着各种复杂的利益关系和矛盾;其主观条件是指人的意识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开始意识到这种利益关系和矛盾需要加以调整。,一、道德的起源,(二)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起源论道德赖以产生的这两个前提条件,都是人们在社会生产劳动过程中获得的。在人的所有活动中,最伟大、最有价值、也是把人真正同动物严格区分开来的,是人类的生产活动劳动。劳动不但创造了人本身,也创造出社会,创造出社会关系,创出人的道德。由于劳动,人才认识到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的关系,从而产生了各种意识。人的一切知识,包括道德意识

8、和知识,都是从社会实践,首先是从社会生产实践中获得的。道德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即社会关系的产物,是人类在长期的物质生活和社会实践中产生和逐步形成的。,一、道德的起源,1、劳动是人类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人区别动物的根本标志在于人从事的是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生产活动劳动。劳动不仅创造了人本身,也创造了社会、创造了社会关系、创造了人的道德。劳动是人类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一、道德的起源,劳动在道德起源中的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1)劳动活动创造了道德主体。道德是人的道德,人作为道德主体,并不是一下子生成的,而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劳动活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2)劳动活

9、动创造了对道德的需要。劳动最初是一种涵盖人类一切领域的原始活动,是未分化的统一活动,因此还不可能产生道德。后来,劳动开始沿着开个方向日益深化,一是分工,二是协作。随着劳动活动的日趋复杂,对分工和协作的要求逐渐增多,劳动的发展需要有一种新的东西来执行维持劳动过程职能的东西,这就是风俗习惯和后来的道德。,一、道德的起源,(3)劳动活动创造了道德产生与发展的动力。原始劳动的“完满性”决定了人与人、个人与整体在根本上的一致;个人没有自我观念,没有对利益的追求,一切都从属于整体、从属于劳动过程。随着劳动的发展,劳动产品的剩余,使得原始人产生了利益的观念和追求;利益的追求又把自然的差别与分工变成了社会的差

10、别与分工。人与人、个人与整体的统一被打破了,而氏族要保持自身的存在,又必须维护这种统一。早已存在的风俗习惯第一次被自觉地赋予这方面的功能,进而又创造出种种其它形式的东西,行使着约束行为的功能。人际关系的差距越大,对道德的需要越大,道德发生的动力也就越大。劳动不仅产生了人们对利益的追求,引起人与人的差距和矛盾,推动着道德的产生,而且也产生了人们对自身的全面发展的要求。,一、道德的起源,(4)劳动在人类道德的属系发生中所起到的重要前提作用,在人类道德的个体发生中也得到了应验和重现。个体在初生之时,只有一些简单的运动,随后才产生较为完整的有目的的动作及其进一步的行为活动,而且在智力和体力的不断培育和

11、发展过程中,最终才能发展为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能动的实践活动。个体道德主体的道德意识、道德心理及道德行为,其成熟程度恰恰是与各个个体道德主体的这一系列活动过程紧密相关的。离开了个体的活动(尤其是劳动),道德在个体身上萌发并成熟是不可思议的。,一、道德的起源,2、社会关系的形成和发展为道德起源提供了直接的现实基础。道德只有当人脱离了动物界并将其合群的本能上升为交往关系,发生了个人与整体、个人与利益的关系的时候和地方才可能产生,动物只是消极适应环境;凭借自身的器官从自然界获取现成的东西维持生存,他们之间不可能形成关系,也不可能有什么道德,道德的发生必须以人的社会关系形成和发展到一定程度为直接的现实

12、基础。,一、道德的起源,3、意识的形成是道德起源的主观条件意识是道德发生的前提,而意识本身又是在人类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意识的形成过程也就是道德起源的过程。马克思指出:“人的智力是按照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环境而发展的”。道德就是人们对自身行为在社会关系中的“应当”与“不应当”的自觉意识,是人们调节相互关系的一种特殊规范体系。未经意识到的道德是不能称为真正的道德,因为道德就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基于对社会关系的自觉意识而形成的一种特殊行为准则体系。,一、道德的起源,氏族内部禁止通婚,这是人类最早的道德规范之一。围绕着生产关系出现了一些“人为的规则”。原始人还有无数的图腾、偶像、风俗、礼仪、禁忌一类比

13、较低级的生活原则,这些实际上起到了道德规范的作用。道德观的萌芽人们在生产实践中认识到合作比不合作好。道德观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价值判断,它主要由人类活动中互相加强的心理作用逐渐形成。实践证明,互相帮助有助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互相残杀则不利于人类社会的发展。,一、道德的起源,简单来说,道德的起源过程可简单概括如下: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出现,人们相互之间的社会关系和交往联系复杂化了,就出现了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个人利益与社会集体利益之间的矛盾,于是便产生调整这种矛盾的要求和意识。这种要求和意识起初只是少数人的,以后经过总结和传播,逐步成为多数人的意识和要求,形成具有道德规范意义的风俗习惯,产生

14、了履行这种风尚习俗的责任感和义务观念,这便是最初的道德现象。,一、道德的起源,人类最早并没有道德规范,而是有一些风俗后成习惯,以后发展成为族规民约,后来随着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复杂化、多样化,才产生的初步的道德,以后不断逐步演变成为比较牢固的道德意识、道德心理和道德感情,特别是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道德便从风俗习惯中分化出来,形成独立的意识形态,统一的道德也分裂成为彼此相对立的阶级道德。,一、道德的起源,总之,劳动、社会关系和自觉意识三者的有机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理解道德起源问题的基本视角。事实上,将道德的起源单纯归因于其中任何一个因素都将失之偏颇,道德是在劳动、社会关系和自觉意识等因素的

15、交互融合与相互作用中产生的。,二、道德的历史类型,(一)原始社会的道德道德原则:维护氏族和部落的共同利益道德规范:热爱劳动、团结互助、平等民主,勇敢刚毅。道德缺陷:氏族复仇、血缘群婚和食人之风。,二、道德的历史类型,(二)奴隶社会的道德维护奴隶对奴隶主的绝对屈从和人生依附。鄙视劳动和劳动者,强调对奴隶主国家的绝对忠诚。信奉男尊女卑、男主女从。,二、道德的历史类型,(三)封建社会的道德维护封建的宗法等级关系,是封建社会道德最突出的特征。三纲五常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基本的规范。道德的政治化、宗教化、规范化、理论化是封建地主阶级道德的重要特征。,二、道德的历史类型,(四)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个人主义和利己

16、主义是资本主义的道德原则。自由、平等、博爱是基本的道德规范。惟利是图是占主导地位的道德规范。,二、道德的历史类型,(五)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恪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二、道德的历史类型,(五)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1、社会主义道德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社会主义道德一种新的道德类型,是从无产阶级的阶级利益中引申出来并在斗争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共产主义道德的初级形态。2、社会主义道德的本质特征。社会主义道德是建筑在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利益基础上的。,三、道德发展的规律性,(一)关于社会发展与道德

17、进步的诸种观点各种道德绝对主义观点,如道德“天意”说、“神喻”说、“绝对实质”说、“绝对命令”说等认为,真正的道德本身是一套终极的实质、境界、目标和标准,它是超现实的、先验的、不变的,人们只是在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达到它,而不是自己在选择和造就它,改变和发展它。所以,它们虽然并不一般地否认人的现实道德表现有高低进退的差异,但把这种差异仅仅看作是人在道德轨道上的移动、前进或停顿、回归或偏离,而轨道本身是不变的。,三、道德发展的规律性,各种道德相对主义的观点,如道德“情感”说、“情境”说、“循环”说、“标准虚无”说等都认为,道德本质上就是人人各自的主观选择,善恶取决于主体的兴趣、需要和偏好,并无客

18、观统一的标准和界限。因此道德必然总是在变,此一时彼一时,象春夏秋冬流转一样,一种景象代替另一种景象,只有各不相同的“文明模式”,没有谁比谁好坏高低之分,因此也就无所谓进步退步。,三、道德发展的规律性,“善恶并行论”,就如俗话所说的“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认为善在发展,恶也就在发展,它们的对立永远存在,因此除了一个“斗”字以外,道德也无所谓总体上有什么进步“二律背反”指规律中的矛盾。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使用此词,指两个互相排斥但同样是可论证的命题之间的矛盾。康德认为当理性企图对自在之物有所认识时,必然陷入难以自解的矛盾。,三、道德发展的规律性,“滑坡”论;又称楔形理论,多米诺理论,这种理论实质上

19、认为,如果人们同意宣布一件事情是合法的或合乎道德的,那么就会引发大量坏事。例如;如果我们让流产合法化,那么仁慈杀死和杀害婴孩等事就会接踵而来,就象一排多米诺骨牌,如果推倒第一张,其余各张便会依次倒下。,三、道德发展的规律性,(二)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进步观马克思主义持道德进步观。它认为虽然迄今为止没一种道德模式是绝对的永恒的,但人类在道德上的追求和表现,却总是在经历着不断的解放、进步和上升的过程,这个过程和人类社会的发展一样是没有止境的。马克思主义坚持把道德同人的改造世界、同时也发展着人自身的实践联系在一起,把道德和人类的全部生活、文明放在一起,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现实历史的考察,而不是把它们割裂、孤

20、立起来,用抽象的原则和标准去套,更不是以自己的愿望和想象来代替现实。,三、道德发展的规律性,道德“是什么”和道德“是否进步”的问题,从表层看,是如何描述道德的状况和以什么为对象事实;从深层看,则有关于道德评价判断的标准问题。,三、道德发展的规律性,道德标准与历史标准道德标准,或称一定道德体系本身的标准,它由具体的道德理想、原则、规范等所构成。一套道德理想、原则、规范等掌握群众的深度和广度越充分,即越是得到人们的理解、接受、亲近和奉行,这套道德越是能够影响人们的生活,这个社会在道德上就越是在进步,这叫“社会进步的道德标准”。,三、道德发展的规律性,社会历史标准,亦称“元标准”或“标准的标准”。道

21、德是从人类历史发源并受到人类历史条件的影响。这个标准最集中的表现是;要以是否适合生产力、生产关系的状况和发展要求,从而最终有助于人的彻底解放和全面发展为标准,来衡量判断一切道德。,三、道德发展的规律性,道德标准不能只停留在脑子里,对道德理想、原则、观念,也要拿到现实、实践中去检验,看它是否符合实际,是否符合实践和社会发展的规律。从整个社会历史的高度看一套特殊的道德体系、道德标准是否合理,就要从它的“根”上查起,首先看它所依据和维护的“实际关系”是否合理、有生命力;然后看它的实际效果,即是否能够反映和维护合理先进的“实际关系”。,三、道德发展的规律性,历史标准显然高于道德标准,用道德本身标准无法

22、判断的问题,只能用无标准即历史标准来回答,所谓“二律背反”的困境,也只有在这个层次上可能找到统一的根据。人类生存发展中连续的、共同普遍的、一贯的方式和条件,产生了人类共同的基本道德;而那些阶段性、具体特殊的方式和条件,则产生各种时代性、地域性、民族性等特殊的道德。,三、道德发展的规律性,(三)道德进步的具体表现人类道德发展的总趋势是进步的,前景是光明的,其标志是:1、道德对社会解放和个人精神完善产生良好影响的可能性不断增长。道德是促进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的精神力量之一。每一个新的道德历史类型的出现,都标志着人对自身道德关系的理解逐渐加深和扩大,标志着人的个性进一步解放和人格的逐步完善,也标志着人

23、们的道德意识在逐步地丰富。,三、道德发展的规律性,道德作用的范围不断扩大。道德的作用从原始社会狭小的氏族范围解放出来,逐渐成为社会各个阶级实现自身价值、促进社会进一步完善的重要动力和调控手段。,三、道德发展的规律性,3、道德的认识论内容不断加深。随着科学的发展和人们认识的深化,道德的内容也日益丰富,涉及的范围也日益扩大,越来越成为人们掌握世界、指导人生、调整关系、选择行为的特殊手段。如生态伦理学、商业伦理学的出现,为道德开辟了新的知识领域。4、道德调节的方法不断完善。道德渗透到生活的一切领域,并从一种外在的社会法则日益转化为对社会的一切成员起作用的内心法则。5、个人道德意识的结构和功能不断丰富。,三、道德发展的规律性,(四)道德进步的规律性1、道德的发展是一个前进性与曲折性辩证统一的过程2、道德的发展是一个继承和发展相互统一的过程3、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是推动道德发展的杠杆。4、道德的进步还受各种社会因素的相互制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