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运输企业节能减排管理.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401527 上传时间:2023-10-27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928.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路运输企业节能减排管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道路运输企业节能减排管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道路运输企业节能减排管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道路运输企业节能减排管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道路运输企业节能减排管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道路运输企业节能减排管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路运输企业节能减排管理.ppt(4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道路运输企业节能减排管理,周和平博士,交通节能减排的历史背景 道路运输业能源使用与排放现状 道路运输业节能减排潜力分析 节能减排的政策走向 运输企业节能减排管理,主要内容,1.交通节能减排的历史背景,1.1 能源安全已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根据2008年BP世界能源统计,至2007年底,中国探明石油储量155亿桶,占世界1.3%,储产比11.3,即按现在的开采速度,仅够开采11年左右。,从1993年开始,中国自产的石油已不够用,成为了石油净进口国,三年之后,便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的第三大石油进口国。到 2003年,中国成为了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石油进口国。目前石油对外依存度已接近5

2、0%.,根据国际能源署报告世界能源展望2007,中国的石油进口量将从2005年的310 万桶/日增至2030年的1310万桶/日,而2000年的进口量仅为140万桶/日。2030 年中国的石油进口量将相当于欧盟所有 27 个成员国的进口量之和。,能源安全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2008年中国外交白皮书将能源外交列为首章,能源外交已成为中国外交战略中仅次于大国外交、周边外交的第三环节。,1.2 碳排放成为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因素,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三次评估报告指出,近50 年的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由人类活动大量排放的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的增温效应造成的

3、。,100多年前,瑞典化学家Svante Arrhenius 首次得到如下结论:大气中CO2增加一倍,气温就升高2-6度,越来越多的人们达成共识:要防止出现危险的、不可逆转的气候变化,必须尽可能使全球温度与工业革命前相比,升温不超过2度,1.交通节能减排的历史背景,1.3 交通运输领域具有极大的节能减排潜力,从能源使用效率看,根据世界自然基金会2007年报告气候变化解决方案WWF 2050展望,目前中国能源利用效率仅为33左右,相当于发达国家20年前的水平,而GDP能源强度也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由此可见,在节能减排方面,中国有着巨大的潜力。,根据世界能源展望2007的分析,中国的石油消费量将

4、从2005年的670万桶/日增至2015年的1110万桶/日和2030年的1650 万桶/日,年均增长率为3.7%。超过三分之二的消费增量来自于交通运输业。交通运输业在石油需求总量中的比重将从2005年的35%猛增至2030年的55%。,根据世界能源展望2007,如果政策选择合理并充分实施,2030年运输业的省油量将可达到210万桶/日,占中国石油需求下降总量的三分之二左右。报告指出,由于道路交通运输在交通运输能源消费中居主导地位,因此新的政府政策应主要直接针对这一行业。,1.交通节能减排的历史背景,1.4 新的历史条件下道路运输业面临全新的考验,高油价,高铁、城际轨道、公交等方式的市场竞争压

5、力增强,大部制,低效率的运输企业将面临生存危机,1.交通节能减排的历史背景,1.5 道路运输企业肩负节能减排的社会责任,道路运输企业有责任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减少其负外部性,道路运输企业有责任节约能源、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维护国家能源安全,道路运输企业有责任向低碳交通转型,减轻对气候的影响,1.交通节能减排的历史背景,保护环境被公认为是企业社会责任的最重要体现,这是外部力量的推动和企业内部自我意识提高的结果。外部力量主要体现在强制性的政府要求,其次是客户提出的环保要求。而企业内部对环保的重视主要是源于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战略,以及为了提高企业的品牌形象。与2005年调查结果比较,企业对于环境重要性

6、的认知越来越清晰,并且更多的企业把环境保护作为了公司的核心战略,2005年仅有一半左右的企业把环保作为核心价值和战略,而2009年上升为83%。,2.道路运输业能源使用与排放现状,湖南省是能源紧缺的省份,与上海、浙江、江苏等沿海发达省份一样,均属于消费量远大于产量的地区,消费量超出产量20%以上.,2.1 道路运输业能源使用的历史与现状,2.1 道路运输业能源使用的历史与现状,(1)道路运输业的能源结构,1999年,2008年,1999年汽油消耗量占38%,柴油消耗量占62%,到2008年其所占比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汽油的比重只占6%,相比1999年下降了32%;柴油的比重上升到了94%。,2

7、.道路运输业能源使用与排放现状,2.1 道路运输业能源使用的历史与现状,(2)道路运输能源使用情况,营运车辆油耗占机动车辆油耗比重总体呈上升趋势,汽柴油总量由2000年的176844.8万升上升到2008年的303256万升,年增长率达到8%。2008年汽油消耗约19万吨,柴油约233万吨。柴油上升最快,年增长率达到13.9%。汽油的油耗量却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年降低消耗7%左右.,2.道路运输业能源使用与排放现状,2.2道路运输业能源使用效率分析,(1)实载率,公路客运实载率变化图,公路货运实载率变化图,2.道路运输业能源使用与排放现状,2.2道路运输业能源使用效率分析,(2)燃油消耗水平,

8、公路客运:能源消耗相对客运实载率的弹性为-1.915,具有充分弹性。即实载率水平每提升一个百分点,将会使得全省客运车辆减少1.915%的燃油消耗。公路货运:实载率每提升一个百分点,将会使得全省货运车辆减少燃油消耗1.857%。,2.道路运输业能源使用与排放现状,2.2道路运输业能源使用效率分析,(3)运输组织效率评价,客运,货运,2.道路运输业能源使用与排放现状,2.3道路运输业的碳排放量,2004年我国交通运输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为2.9亿吨,预计到2015年和2030年将分别达到5.22亿吨和11.08亿吨。另据统计,机动车尾气排放已成为城市大气的主要污染源,目前在我国一些大城市中机动车污

9、染物排放占大气污染物的比重在60%左右。,2.道路运输业能源使用与排放现状,2005年全国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二氧化碳排放量约占全国二氧化碳排放量的10。如果考虑其他两种温室气体的排放,折合当量计算,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二氧化碳排放量约占全国8左右。,3.道路运输业节能减排潜力分析,3.1节能潜力分析,(1)情景分析,参考情景:假设能效按现有增长速度稳步提高,对能源需求的影响较平稳。经济增长是推动能源服务需求增长的主要动力,能源预测对经济结构的基本设想高度敏感,客货运周转量的增长速度按现有速度增长,替代能源的使用没有较大的变化。,3.1节能潜力分析,(2)节能潜力,3.道路运输业节能减排潜

10、力分析,3.1节能潜力分析,(2)节能潜力,综合情景分析:道路运输节能率分别达到7.53%,9.16%、17.62%,19.79%、23.38%,26.17%、27.06%,30.03%与33.67%,36.61%。,3.道路运输业节能减排潜力分析,3.2 减排潜力分析,3.道路运输业节能减排潜力分析,在新政策情景的技术措施中,主要考虑了减少部件摩擦、减少附件功率损耗、提高压缩比、多气门、顶置凸轮、可变气门升程和正时、发动机增压和尺寸减小、使用混合动力车等发动机技术,持续自动变速器的传动系技术,改善滚动阻力、减少空气阻力、电动转向、42V 电源系统、减轻汽车质量、集成发电机、起动机等整车技术,

11、发动机-传动系-整车匹配技术,建设快速公交系统,以及由液化石油气、天然气替代、汽油、柴油等。,3.2 减排潜力分析,3.道路运输业节能减排潜力分析,根据对未来车辆保有量和年均行驶里程的预测,以及情景中对于燃料经济性的不同设置,可以得到3 个情景中的CO2 排放量,如图所示。结果表明,在基准情景下,尽管车辆的年均行驶里程在不断下降,但仍不及中国车辆保有量的上升速度,中国公路交通业的CO2 排放总量将逐年攀升。,到2020 年达到676M t;在当前政策情景下,乘用车燃料经济性限制标准和节能中长期规划的颁布实施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到2020 年CO2 排放量为643M t,CO2 排放总量较基准情景

12、有所下降,而下降量相对于巨大的排放总量仍显得力度薄弱;在新政策情景中,减排技术和措施的实施起到了明显的效果,尤其是到了2015 年后,随着一些高新技术的上马(如直接喷射汽油柴油机、混合动力车、自动变速器、电动转向、集成发电机、起动机等),CO2 排放总量呈稳中有降趋势,到2020 年CO2 排放量降为427M t。,3.2 减排潜力分析,3.道路运输业节能减排潜力分析,CO2排放量,3.2 减排潜力分析,3.道路运输业节能减排潜力分析,各项减排技术的成本大小制约着公路交通业的减排潜力能否实现。可以看到,由于政策、规划和相关技术的实施,新政策情景的CO2 排放量相对基准情景和当前政策情景都有不同

13、程度的下降,其20002020 年相对于当前政策情景的年均CO2 减排量为65M t,相对于基准情景的年均减排量更高,达82M t,说明具有较大的减排潜力。,减排成本,20002020 年将是中国公路交通业高速发展的重要阶段。基准情景下CO2 排放量将大幅度上升并维持在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当前政策虽然能够实现一定的减排量,但减排效果十分有限,要满足能源安全和温室气体减排的要求,实施更激进的产业与环境政策势在必行。公路交通业有很大的减排潜力。在公路交通业实施减排兼具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在公路交通业制定减排战略时应当先采用成本较低的措施。短期内一些具体的车辆技术如发动机技术、传动系技术、整车技术

14、和发动机-传动系-整车匹配技术等对于减排具有重大意义,从中长期还可以推进快速公交系统和燃料替换在我国的发展步伐。,3.2 减排潜力分析,3.道路运输业节能减排潜力分析,4.节能减排的政策走向,4.1 我国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的历史沿革,自八十年代以来,交通行业按国家能源战略方针,发布政策性文件主要有:交通行业节能管理实施条例、交通行业节能技术政策大纲、汽车运行燃料标准交通行业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项目增列节能篇的规定、全国在用车船节能产品应用管理办法、超定额耗用燃料加价收费办法、以及节能奖励办法等指导性法规和标准。,(1)通过行政、经济、政策法律手段指导节能,(2)依靠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推进节能,在

15、“六五”至“七五”期间投资近1000万元,建设汽车和船舶两个节能中心和两个培训中心,及节能监测中心(站),加上科研单位和院校的科研力量,组成了一支较强的科技队伍,为节能技术进步奠定了基础。,(3)加强宏观调控,实行节能目标管理,1994年制订了从1995年到2010年中长期节能规划。在规划中,首先明确提出了节能的任务和目标,使节能量化,同时确立节能工作的方向。,4.1 我国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的历史沿革,1980年交通部设立了能源管理领导小组,由分管能源的副部长任组长,各司局均有一位局级干部为成员,各省、市、区、厅局均设立了能源机构。同时,凡年耗5000吨标准煤以上的企业大多已建立了三级能源管理网

16、。,(4)建立能源管理机构,强化节能的保障体系,(5)全面强力推进能源节约与管理,近年由于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矿藏能源的不可再生特性,出现了世界性能源危机,各国都把解决能源问题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问题纳入国策。我国也针对现实情况,从国家层面迅速地调整了能源管理机构,组建了国家能源局,初步出台了一系列能源管理政策和措施,并从2009年1月1日起征收燃油消费税,使得我国能源管理步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4.节能减排的政策走向,4.2 现行的交通节能减排政策与法规,(1)2007年,国务院批转了发展改革委、统计局和环保总局分别会同有关部门制订的单位GDP能耗统计指标体系实施方案、单位GDP能耗监测

17、体系实施方案、单位GDP能耗考核体系实施方案和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统计办法、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监测办法、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办法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实施方案和办法的通知;国家发改委颁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2)2008年,交通部颁布了公路、水路交通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办法、公路水路交通节能中长期规划纲要以及营运客车燃料消耗量限值及测量方法、营运货车燃料消耗量限值及测量方法两个强制性标准。,(3)国家统计局和交通部共同制定建立了公路、水路交通能源消耗报告、统计、分析制度。,(4)2009年,交通运输部印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公路水路交通发展政策的通知,4.节能减排的政策走向,

18、4.3 国外交通节能减排政策,(1)实行燃料经济性标准,美国实行了汽车公司平均燃料经济性标准,自该标准执行以来,轿车燃效提高近100%,卡车燃效提高了50%以上。在2000年该标准为美国节约了1.9亿吨原油及920亿美金。日本实行了分重量的燃料经济性标准。从1995年到2005年,汽油轿车燃效提高了22.8%,柴油轿车燃效提高了16%。加拿大实行了汽车公司平均燃料消费标准,从1990到2006年,燃效大约提高了18%。,(2)实行燃油税政策,法国政府规定,石油公司在法国每出售1 升石油产品(如汽油、柴油等,天然气除外),就必须向国家交纳0.5892欧元的石油产品国内税,高油价的压力也迫使法国民

19、众自觉减少燃油消耗。加拿大政府提出了对私人汽油消费提高10%的燃油税。同时原油价格每桶提高了1.5美元。由于燃油税和原油价格上涨的影响,将会抑制汽车的增长,在短期内汽油消费将会降低1%。从远期看,将会降低5%左右。日本及欧洲的一些国家实行较高的燃油税,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消费者购买高效率的汽车。,4.节能减排的政策走向,4.3 国外交通节能减排政策,(3)实行激励政策,2003年7月31日美国决定在今后十年对能源效率、替代燃料和可再生燃料等领域实施减免能源税政策。对各种节能型运输工具减税10%或20%。同时,鼓励推广乙醇汽油,对每吨乙醇补贴1400-1500元。日本推行使用清洁能源作为汽车燃料的

20、汽车。制定税收优惠政策鼓励购买低油耗汽车和低空气污染的汽车,购买清洁并且使用替代燃料的车辆可少缴购置税,符合若干排放要求的车辆可少缴25%-75%不等的费用。政府为购买清洁能源汽车和低油耗汽车的消费者提供援助。并鼓励发展相关的节能技术。日本还推出了对购买替代燃料汽车和纯电动汽车给与补贴的政策。法国政府出台了多项降低油耗举措,“清洁汽车免税政策”就是其重要内容之一。购买该类型汽车的法国公民可享受免税1500 欧元至2000 欧元的优惠。,(4)环境保护政策,在2006年,如美国加州的立法机关和总统通过并签署了关于环境保护的法案,该法案是具有深远影响的能源政策。该法案是2006年的解决全球变暖的法

21、案。大会草案条例32条制定了一个上限,2020年加州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不会高于1990年的。这一积极的目标代表了从目前的排放水平,到2020年大约可以减少11%。从企业正常运作水平大约可以减少30%。,4.节能减排的政策走向,4.4 我国交通节能减排宏观政策走向,(1)道路运输节能减排监管方面,道路运输节能标准体系的完善,制定完善的燃油经济性标准,建立运输车辆准入与退出机制;,加快建立道路运输行业能源消耗统计分析标准,道路运输能源消耗统计指标关系图,4.节能减排的政策走向,完善汽车排放标准体系,4.4 我国交通节能减排政策走向,我国是自1984年4月1日第一个汽车排气排放标准(GB 384278

22、3)开始实施。,1993-2000年,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排放标准,其中GB 18352.1.2000(相当于欧I标准)作为我国第一阶段实施的排放标准;GB 18352.2-2000(相当于欧II标准)己于2004年7月1日开始实施;2005年5月30日颁布的GB 17691.2005(中国III、V阶段标准)已于2007年1月1日实施。,实施排放标准限值的时间表,4.节能减排的政策走向,(1)道路运输节能减排监管方面,4.4 我国交通节能减排政策走向,(2)道路运输节能减排的保障机制方面,完善道路运输发展规划,改造和优化路网结构,提升路网通行能力,合理规划道路运输场站布局,经试验证明:汽车在等级

23、路面上行驶的油耗比在高等级路面上行驶高195,一般道路比一类道路油耗高23,等外道路比一类道路油耗高40。,建设以国家公路运输枢纽为龙头、一般性汽车客货运站(点)为辅助,布局合理、结构优化、与其它运输方式更为有效地衔接的公路站场服务体系;以发展物流中心和快速货运、集装箱等货运站场为主,以发展与城市交通或其它运输方式站场共同构成的综合性运输枢纽为主,提升公用型道路运输的服务水平与效率。,4.节能减排的政策走向,4.4 我国交通节能减排政策走向,(2)道路运输节能减排的保障机制方面,落实资金保障机制,实行道路运输节能减排税收优惠政策,继续推进燃油税费改革力度,征收以间接控制为主的环境税,加大道路运

24、输节能减排资金投入力度,(3)加大道路运输节能减排宣传、教育和培训力度,4.节能减排的政策走向,交通节能减排示范项目,专项行动计划,如“车、船、路、港”千家企业低碳交通运输专项行动,交通节能减排培训,4.5 我国交通中长期节能减排目标,4.节能减排的政策走向,.运输企业节能减排管理,5.1企业节能规划,(1)运输企业编制节能规划的意义,5.1企业节能规划,(2)企业节能规划的基本步骤,确定目标,制定规划,对规划进行评估,即企业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要应对各种变化所要达到的目标。,通过对系统分析,找出节能潜力,有针对性地采取管理、技术措施达到目标。,如果与目标相距较大,还需要多个迭代的过程,需要考

25、虑如何修正。,.运输企业节能减排管理,5.1企业节能规划,(2)企业节能规划的基本步骤,规划目标,现状调研,评价,提出措施,系统分析,工艺结构:产品结构及产量、工艺装备水平能源结构:燃料间相互替代、燃料使用效率经济约束:内部价格的合理性、成本最小化环保约束:控制排放量达标政策约束:政策导向作用,.运输企业节能减排管理,5.1企业节能规划,(3)系统分析方法,理论潜力,理论计算可达到的节能效果视在潜力,技术上可行,随技术进步而发展,直接能耗,按消费形式转移的燃料、动力、耗能工质等间接能耗,原材料、设备厂房等,提高效率,全面系统考虑影响能耗的因素几个因素相互之间的关系。,SWOT分析,节能潜力分析

26、,全能耗分析,系统节能分析,寻求可利用优势、弥补劣势的战略措施,.运输企业节能减排管理,5.1企业节能规划,(3)规划内容,第一章 总论第二章 规划目标第三章 系统分析第四章 实施措施第五章 措施评估第六章 实施步骤第七章 其他,.运输企业节能减排管理,5.2 企业节能组织机构设置,企业能源管理机构,企业能源管理职能与评估体系,.运输企业节能减排管理,5.3新技术应用,(1)信息技术,(2)替代能源技术,(3)车辆节能技术,(4)运输组织新技术,.运输企业节能减排管理,5.4 企业基础管理,(1)信息管理,(2)标准化管理,(3)规章制度,(4)定额管理,(5)计量和检测管理,(6)教育培训,

27、.运输企业节能减排管理,基础管理内容:,(1)道路运输企业燃油管理方面,制定先进合理的燃油消耗定额制度,制订油料消耗标准;,按标准实行定量加油;,实施油箱计量显示,加强日常监督;,加强加油单据管理,实行日清月结;,根据燃油消耗定额标准明确奖惩措施;,加强燃油消耗统计考核工作,具体做法是:对所有车辆的燃油消耗采取分车型、分线路、分类型的统计,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节能跟踪调查,然后根据企业的财务报表,计算油耗的盈利节点,利用盈利节点来控制油耗水平。,把好燃油质量关,降低自然损耗,.运输企业节能减排管理,5.4 企业基础管理,(2)道路运输企业车辆管理方面,调整车辆运力结构,以营运车辆结构调整为主线,

28、优化营运客车运力结构,严格控制运力盲目增长,对于实载率低于70的客运线路不再新增运力;,推进高效低耗大容量客车的发展,提高单次运输能力,降低单位能源消耗;,优先发展大运量快速运输系统;,.运输企业节能减排管理,5.4 企业基础管理,调整货车运力结构,(2)道路运输企业车辆管理方面,在货运装备方面,落实交通部货运汽车推荐车型制度,尽量选用自重轻承载量大、能耗低、污染小的环保型、节约型运输车辆,优先发展运输效率高、能耗低的重型货车和特种专用货车,并辅之以数量适当的轻型货车,形成中长途运输以重型货车和特种专用货车为主,短途运输尤其是市内配送以轻型货车为主的格局;,据统计,甩挂车与单车相比,运输效率可

29、提高3050,成本降低300%40,油耗下降20%30提高柴油车在运营中的比重,经统计测算,柴油车比汽油车节能20%30左右;,鼓励汽车运输企业提供仓储、包装、运输等全过程一体化的第三方服务,构建现代化大物流;,.运输企业节能减排管理,5.4 企业基础管理,加强车辆维护管理,提高车辆技术水平,(2)道路运输企业车辆管理方面,加强车辆技术管理,车辆的技术状况差、故障多,对汽车的行驶油耗影响很大。据统计:空气虑清器或进气管被堵塞,造成的油耗增加率为5;车轮定位不准,造成的油耗增加率为512;汽车在行驶中,发动机冷却系统温度过高或过低,也可使汽车油耗上升1215。,加强车辆维护管理,定期的对车辆实施

30、保养,不仅可以增加车辆的寿命,提高运输效率,而且保证车辆一直具备良好的技术状况,减少燃油消耗,提高运输车辆的里程利用率。据统计,车辆的里程利用率提高1、3和5可分别使汽车油耗降低3、7.5和15。,.运输企业节能减排管理,5.4 企业基础管理,(3)道路运输企业驾驶员管理,加强驾驶员培训,提高驾驶员技术,在相同车辆、同样运行条件的情况下,由于驾驶操作技术水平的不同,油耗可以相差30左右;以东风EQl090E型汽车为例,当以50 kmh速度行驶时,五挡比四挡百公里油耗低1155左右;当车速为40kmh时,用五挡比四挡节油891左右。但是当汽车油门开度不变时,发动机燃料消耗量也会随转速增加而增加。

31、,建立驾驶员严格的考核制度,提高驾驶员的节能和环保意识,.运输企业节能减排管理,5.4 企业基础管理,(4)道路运输企业运营组织管理,实行网络化运输,提升运输效率,以提高货车运输效率为主要目标,促进传统货运企业向现代物流业发展,以提高客车实载率为目标,重点推进客运班线公司化经营机制改造,大力提倡物流绿色化,选择绿色运输策略,推进运输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提高货运交易信息化程度,绿色运输的内涵,.运输企业节能减排管理,5.4 企业基础管理,优化客运班线调度管理,合理货运物流计划调度管理,.运输企业节能减排管理,5.4 企业基础管理,道路运输企业调度管理,(4)道路运输企业运营组织管理,.运输企业节能

32、减排管理,5.4 企业基础管理,研发推广节油新产品、新技术和新装置,采用先进技术,我国早在八十年代中期,就进行了“四车三机”的节能技术改造,(四车三机指老车型的跃进,东风、北京130、212三种发动机),全国改车10多万辆,年节油能力7万吨。,加强汽车替代燃料的研究应用工作,开发清洁汽车,电动汽车、天然气汽车等。天然气汽车与燃油汽车相比,在环保指标方面,排污量仅为燃油车的214,尾气中基本不含铅、苯、多环芳烃等有害物质。实验证明:使用天然气汽车可使二氧化碳降低25,碳氢化合物降低80,二氧化硫降低705,氧化硫降低99,颗粒杂质减少167,一氧化碳减少90,噪声降低40;,(5)道路运输企业节能技术管理,.运输企业节能减排管理,5.4 企业基础管理,(6)道路运输企业节能减排的国际标准化管理,1997年环境责任经济联盟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成立GRI组织,自此GRI一直与全球企业问责及可持续发展的利益相关者合作,开发一套共同的框架,最后制定了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促使可持续发展报告趋于一致、严谨、可比较及可信。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初稿于1999 年推出,收集各界的热烈反馈后,先后于2000 年及2002 年推出修订版本。迄今已有26 个国家的二百多家企业以该指南为依归,编制可持续发展报告。,香港九龙巴士可持续发展报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