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宏观经济学第五章财政政策、国际贸易.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404417 上传时间:2023-10-27 格式:PPT 页数:83 大小:282.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级宏观经济学第五章财政政策、国际贸易.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高级宏观经济学第五章财政政策、国际贸易.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高级宏观经济学第五章财政政策、国际贸易.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高级宏观经济学第五章财政政策、国际贸易.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高级宏观经济学第五章财政政策、国际贸易.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级宏观经济学第五章财政政策、国际贸易.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级宏观经济学第五章财政政策、国际贸易.ppt(8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五章 财政政策、国际贸易 与国民产出决定,在前面的内容中,我们介绍了有关消费和投资在国民产出决定中的作用的理论。这一章分析财政政策和国际贸易在国民产出决定中的作用。,第一节 财政政策,一、财政政策与预算平衡 财政政策包括财政支出政策和税收政策。政府运用财政政策影响总支出和总需求,减轻经济的周期波动,稳定价格水平,使经济在接近充分就业水平上持续发展。,政府可以采用三种基本方式影响总需求:,(1)对物品和劳务的购买;(2)对个人和企业的转移支付;(3)对个人和企业征税。第一种方式对总需求产生的是直接影响,后两种方式是通过改变个人和企业的收入水平,进而影响总需求,因而对总需求产生的是间接影响。政府

2、的财政政策就是通过改变政府的购买支出,以及改变政府的转移支付和税收对总需求进行调控的政策。,无论是政府支出的变化还是税收的变化,都会影响到政府的预算平衡,所以,政府财政政策也被称作政府预算政策。预算差额定义为政府的一切收入和一切支出的差额。在这个定义中,政府支出包括政府对物品和劳务的购买和转移支付。通常,政府收入的货币总额称作预算收入,政府支出的货币总额称作预算支出。,在预算收入和预算支出之间存在着三种可能的关系:如果预算收入恰好等于预算支出,那就是预算平衡;如果预算收入大于预算支出,那就是预算盈余;如果预算收入小于预算支出,那就是预算赤字。如果政府增加支出而不增加税收,则必然会扩大预算赤字,

3、这种做法叫赤字财政。如果政府在增加支出的同时提高税率,税收与支出等额增加,这种做法叫支出变动的平衡预算。,当政府预算支出大于预算收入时,它必须设法弥补这部分差额。这部分资金从哪里筹集呢?当政府的预算外收入大于预算支出时,这部分盈余又怎样处理呢?实际上,本期支出和收入之间关系反映了政府债务水平的变化。收入少于支出的差额必须依靠借债来弥补,这会增加政府的债务。收入多于支出的余额,可以用于偿还过去的某些债务。,财政赤字是现代西方经济学中研究最多、争论最多的问题之一。政府是否应该有财政赤字,财政赤字对经济会产生什么影响,不同流派经济学家持有不同的观点。我们将在有关章节中详细论述这个问题。赤字靠借债弥补

4、,政府主要有两种借债来源:私人方面(包括居民和私人企业)和中央银行。政府通过发行债券等筹集这部分资金。政府的债券一般分为短期债券和长期债券两种。比如,美国政府发行的短期国库债券期限在90天到一年之间,而长期债券期限可以长达25年。,政府从不同来源筹集资金,对经济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如果政府向私人借款或偿还私人的债务,只会使资金在政府领域和私人领域之间转移。如果政府向中央银行借款,中央银行就可发行钞票供政府使用。,二、中央政府预算和地方政府预算,财政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并不仅仅是中央政府的事情。地方政府也起着重要作用。例如,1984年在美国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总额7480亿美元中,联邦政府的购买占

5、40%,州以下地方政府的购买占60%。因此,大概地了解中央政府预算和地方政府预算及其两者之间的区别,有助于理解政府的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中央政府的预算主要有三部分组成,从表中可以看出,在中央政府预算中,税收、购买和转移支付是中央政府借以运用财政政策影响总需求的三个主要工具。,中央政府的支出主要包括购买和转移支付。购买是指政府在物品和劳务方面的支出,它的最大支出项目是国防开支。1984年,在美国联邦政府的预算中,购买支出占支出总额的近三分之一,而 2960亿美元的购买支出中,国防开支占75%。可见,军费支出是中央政府直接影响总需求的一个重要途径。转移支付是指把资金转移给政府以外的个人。转移支

6、付资金的主要来源是对居民家庭的征税,如个人所得税和社会保险费,然后以对家庭津贴的形式支付出去。这些家庭津贴主要包括对退休、伤残、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金支出。,地方政府的预算在其构成上与中央政府的预算往往不尽相同。1984年美国地方政府的综合预算资料表明,与联邦政府的预算比较,在地方政府的支出中购买支出占的比重约89%,比政府预算大得多。这一部分支出对总需求产生的直接影响。转移支付占总支出的11%。在1984年中,地方政府购买支出的最大项目是教育经费,占购买支出总额的40%。因此,同国防开支是联邦政府预算中的主要购买支出项目一样,教育经费是地方政府预算中的主要购买支出项目。,三、财政政策对国民产

7、出的决定,1、政府支出的影响 政府支出增加,使总需求曲线向上移动,导致新的需求曲线与45线形成新的均衡点,意味着国民产出的增加。相反,政府支出的减少,导致国民产出减少。(前已论述),2、税收的影响,首先,假定税收总额与国民生产总值无关,无论GNP多少,税收总额不变(固定稅)。这样,国民生产总值、可支配收入和税收之间的关系为:由于Y=Yd+T,所以 Yd=Y-T C=a+bYd=a+b(Y-T)=(a bT)+bY Y国民生产总值 Yd可支配收入 T税收,比较二式:,在征税情况下,消费为:C=a+bYd=a+b(Y-T)=(a bT)+bY在不征税情况下,消费为:C=a+bY(a bT)+bY

8、a+bY故征税以后消费减少。,按照这样的函数关系,增加税收的后果,使得可支配收入减少,使原需求曲线垂直向下移b*T的距离,即需求曲线平移。,显然,税收的增加,将导致消费的减少,如果投资和政府支出保持不变,增加税收将起到减少总支出,抑制总需求,降低国民产出和就业水平的作用。,在实际中,政府的税收总额T并非像上面所假设的那样与国民生产总值无关,实际税收制度往往把政府税收与经济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政府通常制定不同的税率,如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并根据这些税率征税。所以,政府税收总额T的多少,就取决于国民生产总值的多少。GNP高,征税多,GNP少,征税就少。,假定用t表示政府税率,则税收总额为 t*Y

9、,Y为GNP,可支配收入与国民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是:由于 Yd=(1-t)Y,所以 C=a+bYd=a+b(1-t)Y比较按税率征税时:C=a+bYd=a+b(1-t)Y不征税时:C=a+bY由于 b(1-t)b,说明征税以后,消费曲线斜率降低,即边际消费倾向降低。,税收的增加,实质上是造成总支出曲线向右下方旋转。两条总支出曲线之间的垂直距离表示政府税收总额。显然,税率越高,总支出曲线向右转动角度越大,与450线交于所对应的国民产出水平越低。,政府税率的增大,对经济会产生两方面影响:一是降低GNP的边际消费倾向,从而经济均衡水平降低,从E0移到E1,减少国民产出水平和就业水平。另一方面,税率的

10、增大,使得可支配收入对经济周期波动的敏感性降低,在国民生产总值变动的增量中,有较大部分为税收所吸收,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的波动,可能小于GNP的波动,从而起到稳定经济的作用,税率的这种作用,通常被称为财政的自动稳定因素。,四、财政政策乘数,同投资一样,政府支出G和政府税收T在决定国民产出水平时也有乘数作用,也就是说,由于经济的连锁反应,政府支出G和税收T的变动引起的国民产出波动幅度往往数倍于政府支出G和税收T的幅度。这种政府财政政策变动而引起的国民产出变动的倍数通常被称作财政乘数。包括政府支出乘数、税收乘数和平衡预算乘数。,1、政府支出乘数,政府支出乘数是指因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支出的增加(或减

11、少)所引起的国民生产总值增加(或减少)的倍数。由于政府支出和投资支出在国民产出决定中具有相同的作用,政府支出乘数和投资乘数相等,通常把它们称作支出乘数。,根据表确定消费函数,C=a+bYd=1000+Yd.其中:,将b=,C3000,Yd2700代入式:得a=1000。a为自发消费,b是可支配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由于Yd=Y-T,消费也可以表示为国民生产总值Y的函数,即:C=a+b(Y-T)=1000+(Y-300),C=a+b(Y-T).根据总支出的定义,我们得Y=C+I+G 把代入,整理可得:Y=C+I+G=a+b(Y-T)+I+G=a+bY-bT+I+G解得:Y(1b)=abT+I+G,

12、或,这个方程,表达了国民生产总值与总支出之间的均衡关系,由方程得出的解即为均衡的国民生产总值,例把表中取值代入方程 a=1000,I=200,G=200,T=300,b=2/3,可得:Y=3600 这与表中结果一致。,现在我们假定,政府支出由200亿元增至300亿元,投资I和税收G等其他因素不变,则均衡国民生产总值为:,表明:政府支出增加100亿元,而国民生产总值增加300亿元,政府支出乘数为3(300/100=3)。,政府支出乘数定义,一般地,把政府支出乘数定义为:政府支出乘数=Y/G。具体地:Y/G=由于在此例b=2/3,故Y/G=3 KG=Y/G=(当然这种作用也是双向的,在其他因素不变

13、时,政府支出减少100亿,国民生产总值也会减少300亿),由此可见,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支出在决定国民生产总值和就业水平方面也起着关键作用。所以,按照凯恩思主义的理论,政府支出政策具有稳定(或不稳定)经济的作用。,2、税收乘数,税收乘数是指因政府税收的增加(减少)而引起的国民生产总值增加(减少)的倍数。政府税收的变动,会引起国民生产总值反方向变动,即税收增加,国民生产总值减少,税收减少,国民生产总值增加。因此,税收乘数为负数。,税收乘数的计算,在上例中,假定政府税收从300亿元增加到400亿元,即增加100亿元,而其他因素不变。将各数值代入公式中可得:结果,政府税收增加100亿元,而国民生产总值

14、减少200亿元,税收乘数=200/100=2,税收乘数一般定义为KT=Y/T 如果税收T与国民生产总值无关,如方程表达的那种关系,则税收乘数的具体形式为:KT=Y/T=,比较政府支出乘数和税收乘数,可以发现税收乘数小于政府支出乘数。为什么呢?,因为政府支出同投资支出一样,政府支出所引起的总支出的变动等于自发变动和诱发支出变动之和(即自发投资和引致投资)。所以,100亿元引起的自发支出的增加是100亿元,引起的诱发支出的增加是:,总和为300亿元。,而政府税收的直接影响是改变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从而改变消费支出。所以,税收的变动引起的总支出的变动,仅包括诱发的消费支出变动,即在边际消费倾向b=2/

15、3时,减税100亿,无自发变动100亿,仅有诱发的消费支出增量:,仅有这200亿。,政府支出乘数与税收乘数的关系用公式表示是:,税收乘数=边际消费倾向政府支出乘数,一般地,边际消费倾向b小于1,因此,税收乘数小于政府支出乘数。,上述的政府支出乘数和税收乘数均假定税收总量与国民生产总值无关。如果,政府税收依赖于国民生产总值,对税收乘数会有什么影响呢?,在政府按税率t征税的情况下,税收政策对国民产出的影响表现为税率的变动对国民产出的影响,其影响程度通常用税率乘数表示。,税率乘数,在税率t固定的情况下,政府的税收是国民生产总值一个固定的比例,即T=tY,设税率的增量为t,则税收的增量为T=tY,因此

16、,在没有税收的时候,政府支出乘数KG=,当按税率t征税的时候,政府支出乘数将降低,支出乘数将为KG=,即税率增加,将使可支配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降低,,由于t0,b*(1-t)b b(1-t)1-b,显然,由于税收的增加,使得政府支出乘数降低,政府税收减少,乘数增加。,如果上例中,没给税收总值T,而是给税收函数T=T0+tY,怎么计算?,在有税收的情况下,且税收函数为T=T0+tY T0为常数,t为税率,Y为国民收入,由于,国民生产总值 Y=C+I+G.(1)消费函数C=a+bYd 其中:Yd=Y-T=Y-T0-tY=(1-t)Y-T0 则:C=a+bYd a+b(1-t)Y-T0.(2)将(2

17、)代入(1),并解得Y,,所以在有税收,且已知税收函数、消费函数、投资与政府支出的情况下,就可求出均衡收入、消费和储蓄。,例:C=100+0.75Yd T=40+0.2Y(t=0.2)G=130 I=200 求均衡国民生产总值Y、消费C和储蓄S。解:均衡国民生产总值Y,若计算消费和储蓄,就要计算可支配收入。可支配收入Yd=YT,在均衡国民生产总值已知的情况下,根据税收函数T=T0tY,可得:T=T0+0.2Y=40+0.21000=240 则:Yd=Y-T1000-240=760 消费为C=a+bYd=100+0.75760=670亿 储蓄为S=Yd-C=760-670=90亿 此时,90+2

18、40=200+130 即:S+I=I+G,均衡国民产出的决定条件。,3、转移支付乘数,KTR=Y/TR=,式中:TR转移支付增量,b为边际消费倾向,t为边际税率,用KTR表示转移支付乘数。可见,转移支付乘数与税收乘数绝对值相等,但符号相反,因为增加税收使国民生产总值减少,而增加政府转移支付会增加国民生产总值。,4、平衡预算乘数,如果政府在增加支出的同时提高税率,税收与支出等额增加,这种做法叫变动的平衡预算。平衡预算乘数政府支出乘数税收乘数,5、赤字预算乘数(Deficit Budget),赤字预算即政府支出增量大于政府税收增量,即GT,这时考察国民收入变动量(不考虑税率)Y=KGG-KTT,因

19、为0b1,且GT 所以,YG 即赤字预算乘数KD=Y/G1,即KDKB 证明政府实行赤字预算时,增加政府开支对国民收入的刺激作用大于平衡预算时的作用,促进作用更大些,这也是实行赤字财政的必要性的一种证明。赤字需要发行公债来弥补。克服萧条后,公债发行即可停止。,6、对外贸易乘数(Forign Trade Multiplier)KF,在开放经济下,Y=C+I+G+X-M C=a+bYd Yd=Y-T+TR T=T0+tY 税收函数 M=M0+mY 进口函数 M0自主进口,m边际进口倾向,m为M/Y合并整理得:,这是开放经济条件下均衡国民产出决定的公式。,假定:甲国为一小国,甲国出口不受本国进口和收

20、入的影响,从而把出口X看作是一个外生变量。上式对X求导得:,这就是对外贸易乘数,表示出口增加1美元,引起国民收入变动多少。,由于0t1,0m1,因此,这是由于增加的收入一部分要用于进口商品上,而进口是一种漏出,会减少国民产出,故乘数减小,上述公式表明,开放经济的乘数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边际储蓄倾向)、税率及边际进口倾向。,假定,以上分析的甲国不是小国而是大国,那么甲国出口会影响乙国的生产和收入,甲国出口增加(乙国进口增加)会挤出乙国的生产,从而降低乙国的国民收入水平,乙国收入减少使进口减少,即影响甲国出口,使甲国出口下降,在这种情况下,上述甲国对外贸易乘数要比原来还小。,例:假设某经济社会的消

21、费函数为C=100+0.8Yd,,意愿投资(自发投资)I=50亿,政府购买性支出为G=200亿,政府转移支付TR=62.5亿,税率t=0.25,试求:(1)均衡收入;(2)投资乘数、政府支出乘数、税收乘数、转移支付乘数及平衡预算乘数:(3)假定该社会达到充分就业时的国民收入为1200亿,根据现有国民收入情况,试问:用增加政府购买;或减少税收;或增加政府购买和税收同一税额(以便实现预平衡)实现充分就业,各需多少数额?(均不考虑货币市场作用,即不考虑货币需求变动对利率、从而对投资和消费的影响)。,(4)在上例中,加入进口因素,并假定净出口函数为NX=50-0.05Y 出口为一常数,不随本国收入水平

22、影响,是进口国收入水平的函数,0.05为边际进口倾向 试求:均衡收入;投资乘数、政府支出乘数、税收乘数及平衡预算乘数,并与封闭经济中的乘数作比较,说明这些乘数值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为什么?,第二节 财政政策的实践,一、财政政策的运用 在萧条时期,国民收入是小于充分就业的均衡,总需求不足,所以,政府应该增加政府支出、减少税收以便刺激总需求的扩大,消灭失业。增加政府支出包括增加公共工程的开支,增加政府购买,增加转移支付,这样,一方面直接增加了总需求,另一方面刺激了私人消费和投资,间接增加了总需求。减少税收(包括免税和退税)也可扩大总需求。这是因为减少个人所得税,可以使个人有更多的可支配收入,从而增

23、加消费。减少公司所得税可以刺激公司的投资。,在膨胀时期,存在过度需求,会引起通货膨胀,所以,政府应该减少政府支出,增加税收以便抑制总需求,消灭通货膨胀。这种做法,称为“逆经济风向行事”。即膨胀时期采用收缩政策;萧条时期采用扩张政策。,二、财政的内在稳定器作用,由于财政制度本身的某些特点,一些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具有某种自动调节经济的作用,这种灵活作用有助于经济的稳定,对需求管理起到了自动配合的作用,这些能起到自动配合作用的财政政策被称为“内在稳定器”(the build-in stabilizers)。,具有这一作用的财政政策主要包括:,1、个人所得税:具有一定的起征点和固定税率(累进税率),所

24、以具有稳定器作用。2、公司所得税:同上。,3.失业救济金:失业救济金有一定的发放标准,发放的多少主要取决于失业的人数。在萧条阶段,失业人数增加,救济金的发放自动增加,有利于抑制消费的减少。在膨胀时期,失业人数减少,失业救济金的发放自动减少,失业救济金的减少是转移支付的减少,这样有利于消费的增加。,1 4、各种福利支出:各种福利支出,都有一定的发放标准,取决于就业与收入状况。在萧条时期,就业减少,个人收入减少,符合接受福利支出的人增加了,从而作为转移支付之一福利支出增加,抑制了个人消费的减少。反之,在膨胀时期,就业增加,个人收入增加,符合接受福利支出的人减少了,所以,福利支出减少,抑制个人消费的

25、增加。,1 5、农产品维持价格:政府按照农产品维持法案,把农产品价格维持在一定水平上,高于这一价格,政府抛出农产品,压低农产品价格,低于这个价格,政府收购农产品,提高农产品价格。在萧条时期,农产品价格下跌,政府收购剩余农产品,就会增加农民收入,维持他们既定的收入与消费水平。在膨胀时期,农产品的价格上涨,政府抛出农产品,既可抑制农民的收入和消费水平,又可抑制物价,防止通货膨胀。,西方经济学家强调,这些内在稳定器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它们只能起到需求管理的配合作用,本身并不足以稳定经济。如:在萧条时期,它们只能缓和经济衰退的程度,而不能改变经济衰退的总趋势;在膨胀时期,它们只能抑制过分的高涨,缓和通

26、货膨胀的程度,而不能改变通货膨胀的总趋势。因此,仅靠某些稳定器是不够的,必须采取更强有力的财政政策措施。,三、财政政策工具(教材P171),四、功能财政与公债,前面讲的“逆经济风向行事”的财政政策及其效果,都是凯恩斯主义财政思想,这种财政称其为功能财政。功能财政思想是对传统的预算平衡思想的否定。主张财政预算不在于追求政府收支平衡,而在于追求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为实现这一目标,预算可以是盈余的,也可以是赤字的。当均衡收入低于充分就业水平时,政府有义务实行膨胀性财政政策以实现充分就业。如果预算起初是盈余的,政府可减少盈余甚至造成赤字;如果起初预算是赤字,政府也可允许有更大的赤字。反之,当存在通货

27、膨胀缺口时,政府应实行紧缩性财政。,按功能财政政策,预算可能有赤字,也可能有盈余,但多数情况是赤字。在危机过后的经济萧条阶段,有效需求不足,失业增加,存在紧缩的缺口,这时应该实行赤字财政政策,亦叫扩张性政策。即政府支出大于政府税收的政策。其作用如前所述。关键是财政赤字如何弥补。,弥补财政赤字途径:,第一是减少支出。但减少支出,就达不到克服萧条和提高就业水平的目标,这与扩张政策相悖。显然不是弥补财政赤字的好办法。第二是增加税收。税收增加,财政收入增加,可减少赤字,但增加税收,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就会下降,也达不到提高就业、克服萧条的目的。第三个办法就是发行公债(national debt)这是西

28、方国家弥补赤字最常用的方法:,公债的弊端,有人认为,国债是个累赘,甚至是经济活动的障碍。首先,国债虽然是政府的债务,但归根到底都是由纳税人负担,公债不仅是加在当代人身上的负担,而且是加给下一代人的负担,是当代人提前支取下一代的面包。其二,由于提高税收方面的困难,政府不得不举新债,还旧债,债台高筑,最终迫使政府多印纸币,造成通货膨胀。其三,国债增加意味着公众以国库券和公债形式占有财富的比重增加,而以不动产的形式占有财富的比重减少,而人们拥有的实物资本减少,不利于经济的长期增长。,公债的好处,首先,对公众而言,作为公债的购买者,他们拥有国债的债权,公众是政府的纳税人,政府是公众的代表,因此他们的根

29、本利益是一致的。政府欠公众的债实际是自己欠自己的债,没有关系。其二,只要政府不垮台,公债的增加不会给债权人带来危险。政府的债可以一届一届传下去,公众的债权也可以一代一代传下去。公债的偿还还是有保证的,而且是一种安全的个人投资方式。政府还可以采取多发行短期公债,一边发行新公债,一边偿还旧公债,这样就不会出现信用危机。,其三,美国的经济资料表明,美国国债的绝对值虽在急剧增加,但随着时间推移,经济也在不断增长,而且公债在GNP中的比重也在逐渐下降。在经济繁荣时,公债就会减少,在经济萧条时,公债就会增加。发行公债的目的是调节经济、医治萧条,只要把发行的公债所得到的钱用于投资,而不是用于战争或消费,经济

30、就会好转,国民收入就会增加,公债也可以偿还,这样公债就不会无限扩大。只要经济增长大于举债增长,举债是值得的。这些就是西方经济学的“公债哲学”。,实行赤字政策,发行公债时,公债不能直接卖 给居民户、厂商和商业银行,因为如果居民和厂商直接购买债券,会减少他们的支出,在一定程度上会产生挤出效应,即政府支出挤掉居民和厂商的消费和投资,起不到应有的扩大总需求的作用;如果由商业银行直接购买公债,则会减少银行的放款,同样间接产生挤出效应。只有把公债卖给中央银行,才会起到扩大总需求的作用。具体做法是:政府(财政部门)把公债券作为存款交给中央银行,中央银行给政府以支票薄,政府就可以把支票薄作为货币使用。或用于增

31、加公共工程、或用于增加购买、或用于增加转移支付。中央银行可以把政府债券作为发行货币的准备金或作为运用货币政策的工具(后面讲)。,在萧条时期,由于政府支出增加,税收减少,需按上述办法发行公债,来弥补财政赤字。在膨胀时期由于政府支出减少,税收增加会有盈余,但这时盈余不能花掉,又不能用以偿还债务,因为这样用掉财政盈余最终会导致直接、间接地增加消费和投资,从而加剧通货膨胀。比较可行的办法是 膨胀时期的把财政盈余冻结起来,以备萧条时期使用。,五、财政政策的运用(教材P175178),六、财政政策运用中的困难,首先,不同的政策会遇到不同阶层与集团的反对。例如,增加税收会遇到普遍的反对,甚至会引起政治动乱;

32、减少政府购买(尤其是减少政府军事支出)会受到垄断资本家的反对;削减转移支付会受到一般平民百姓及同情者的反对;增加公共工程,会被认为与民争利受到某些人的反对。,其次,有些政策执行起来比较容易,但不一定能收到预期效果。比如减少税收,不会引起反抗,但在萧条时期,人们不一定会把减少税收而增加的收入用于消费,而是用于储蓄的话,则减税就不可能增加消费,这时税收乘数就很难起作用。,再次,任何政策都有一个“时滞”问题(time lag),从政策方案的提出、议会讨论、总理批准到最后执行都有一个过程,在短期内很难见效。然而在这一时期内,经济形势会发生意想不到的变化。一般这一时滞分为内部时滞和外部时滞。内部时滞是指

33、从决策到具体实施政策的时间距离,后者是从政策实施到产生效力的时间距离。对时滞要有准确的估计。如果预测时滞与实际时滞偏离过大,要么造成政策功力过于强劲,或者政策功力明显不够。则与政策目标不相吻合。,我国政策的内部时滞比发达国家长,而外部时滞比外国短。内部时滞长,说明经认真分析、研究,慎重决策,但有决策不果断,贻误时机之嫌。外部时滞短,说明政策迅速起效,发挥作用,但弊端是给经济带来震荡和硬着陆的感觉,应缩短内部时滞,延长外部时滞。,再次,财政政策的作用受“挤出效应”的影响(crowding-out effect)。前面我们所讲的财政政策的作用、财政政策乘数,都是在不考虑货币市场供求状况。但实际上考

34、虑到货币供求关系,当政府支出增加时,或税收减少时,货币需求会增加,在货币供给既定情况下,利率会上升,私人部门(厂商)的投资会受到抑制,产生政府支出挤走私人投资的现象,这就是“挤出效应”。,挤出效应应具体分析,当社会处在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私人持币既不用于消费,也不用于投资,则政府可利用这笔货币对经济进行调节,特别是当经济萧条时期,政府增加投资可以振奋人们对于投资的信心,提高人们对投资收益率的预期,起到吸收私人投资的作用。这时也不存在挤出效应。,如果经济体系已达到充分就业的水平,挤出效应才真正产生作用。挤出效应的大小关系到财政政策效果的大小。因此,为避免这一倾向,可借助于货币政策的配合增加货币供给量。,最后,财政政策的实施受政治因素的影响。如在大选之前,无论经济形势如何,也不会执行增税、减少转移支付等易引起选民不满的财政政策;在国际形势紧张时,无论经济形势如何,也不会减少军事开支。所有这些当然都会减小财政政策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