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第三章-形位公差及检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第三章-形位公差及检测.ppt(10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章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本章学习目的是掌握形状公差和位置误差的基本概念,熟悉形位公差国家标准的基本内容,为合理选择形位公差打下基础。学习要求是掌握形位公差带的特征(形状、大小、方向和位置)以及形位公差在图样上的标注;掌握形位误差的确定方法;掌握形位公差的选用原则;掌握公差原则的特点和应用;了解形位误差的检测原则。,第一节 概述,加工后的零件不仅有尺寸误差,构成零件几何特征的点、线、面的实际形状或相互位置,与理想几何体规定的形状和相互位置还不可避免地存在差异,这种形状上的差异就是形状误差,而相互位置的差异就是位置误差,统称为形位误差。,轴套的外圆可能产生以下误差:外圆在垂直于轴线的正截面上
2、不圆(即圆度误差)外圆柱面上任一素线(是外圆柱面与圆柱轴向截面的交线)不直(即直线度误差)外圆柱面的轴心线与孔的轴心线不重合(即同轴度误差),轴套,加工后外圆的形状和位置误差,形位误差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1)影响运动部件的运动精度、零件的功能要求,如导轨的直线度误差;2)影响零件的旋转精度、配合性质,如轴颈的圆度误差;3)影响零件的接触精度、互换性,如齿轮副轴线平行度误差。现行国家标准主要有:GB/T 1182 1996形状和位置公差 通则、定义、符号和图样表示法GB/T 1184 1996形状和位置公差 未注公差值GB/T 4249 1996公差原则GB/T 16671 1996形状和位置
3、公差 最大实体要求、最小实体要求和可逆要求GB/T 13319 2003产品几何量技术规范(GPS)几何公差 位置度公差标注,一、形位公差的研究对象,几何要素:构成零件几何特征的点、线、面,统称为几何要素(简称要素)。,1.理想要素与实际要素(按存在的状态分类)理想要素具有几何学意义的要素。(2)实际要素零件上实际存在的要素,即 加工后得到的要素。2轮廓要素与中心要素(按结构特征分类)轮廓要素零件轮廓上的点、线、面,即可触及的要素。(2)中心要素不可触及、可由轮廓要素导出的要素。,3被测要素与基准要素(按检测关系分)(1)被测要素给出了形状或(和)位置公差的要素,即需要测量的要素。(2)基准要
4、素用来确定被测要素方向或(和)位置的要素。4单一要素和关联要素(按功能要求分)(1)单一要素仅对要素本身给出形状公差要求的要素。(2)关联要素对其它要素有功能关系的要素。,新一代GPS标准中的几何要素(ISO 14660),二、形位公差的项目和符号,三、形位公差和形位公差带的特征,1形位公差是指实际要素对图样上给定的理想形状、理想位置的允许变动量。2形位公差带是用来限制实际被测要素变动的区域。形位公差带具有的四个特征:1)形状 2)大小 3)方向 4)位置,第二节 形位公差标注,以公差框格的形式标注(两格或多格)0.05 A 公差特征符号 公差值 基准 指引线(从表4-1中选)(以mm为单位)
5、(由基准字母表示)(指向被测要素)注意:公差值 如果公差带为圆形或圆柱形,公差值前加注,如果是球形,加注。基准 单一基准用大写表示;公共基准由横线隔开的两个大写字母表示;如果是多基准,则按基准的优先次序从左到右分别置于各格。指引线 用细实线表示。从框格的左端或右端垂直引出,指向被测要素。指引线的方向必须是公差带的宽度方向。,形位公差标注,被测要素表示法:指引线指向被测要素时,要注意区分轮廓要素和中心要素。基准要素表示法:基准符号用带小圆的大写字母以细实线与粗的短实线相连,基准要素也要注意区分轮廓要素和中心要素。,形位公差举例,试将下列技术要求标注在右图中(1)左端面的平面度为0.01mm,右端
6、面对左端面的平行度为0.04mm。(2)70H7的孔的轴线对左端面的垂直度公差为0.02mm。(3)210h7对70H7的同轴度为0.03mm。,210h7,70H7,4-20H8,0.01,0.04,A,A,0.02,A,0.03,B,B,第三节 形状公差,形状公差:是指单一实际要素的形状所允许的变动全量。形状公差带:是限制单一实际被测要素变动的区域,零件实际要素在该区域内为合格。,形状误差,形状误差一般是对单一要素而言的,仅考虑被测要素本身的形状的误差。形状误差评定时,理想要素的位置应符合最小条件。所谓最小条件是指被测实际要素对其理想要素的最大变动量为最小。,形状误差,对于轮廓要素,符合最
7、小条件的理想要素是指处于实体之外与被测要素相接触,使被测要素对它的最大变量最小。评定形状误差时,形状误差值的大小可用最小包容区域(简称最小区域)的宽度或直径表示。所谓最小区域,是指包容被测实际要素时,具有最小宽度或直径的包容区。最小包容区域评定形状误差值的方法,称为最小区域法,最小区域法则是符合最小条件的评定形状误差的基本方法。按最小区域法评定的形状误差值而且是唯一的,因而评定结果具有权威性。,一、形状公差与公差带,被测要素:为直线、平面、圆和圆柱面。形状公差带的特点:不涉及基准,它的方向和位置均是浮动的,只能控制被测要素形状误差的大小。1直线度:被测要素是直线。1)在给定平面内 公差带是距离
8、为公差值t的两平行直线之间的区域。,2)在给定方向上 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棱线必须位于箭头所指方向距离为公差值0.02mm的两平行平面内。,公差带,标注,3)在任意方向上 公差带是直径为公差值t的圆柱面内的区域。被测圆柱体d的轴线必须位于直径为公差值0.04mm的圆柱面内。,标注,2平面度 被测要素是平面要素。公差带定义:平面度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上图:被测表面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0.1的两平行平面内。下图:被测表面上任意100100的范围,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0.1的两平行平面内。,标注,3圆度公差带:在垂直于轴线的任一正截面上,该圆必须位
9、于半径差为公差值0.02mm的两同心圆之间。(圆心),标注1,标注2,4圆柱度 公差带:被测圆柱面必须位于半径差为公差值0.02的两同轴圆柱面之间。,公差带,标注,二、轮廓度公差与公差带,理论正确尺寸是用以确定被测要素的理想形状、方向、位置的尺寸。它仅表达设计时对被测要素的理想要求,故该尺寸不附带公差,标注时应围以框格,而该要素的形状、方向和位置误差则由给定的形位公差来控制。线轮廓度公差带定义:线轮廓度公差带是包络一系列直径为公差值t的圆的两包络线之间的区域,诸圆圆心应位于理想轮廓线上。,无基准要求,有基准要求,轮廓度公差带,面轮廓度,面轮廓度公差带是包络一系列直径为公差值t的球的两包络面之间
10、的区域,诸球的球心应位于理想轮廓面上。面轮廓度也分无基准要求的面轮廓度公差、有基准要求的面轮廓度公差。,第四节 位置公差,位置公差是指关联实际要素的位置对基准所允许的变动全量。位置公差带是限制关联实际要素变动的区域,被测实际要素位于此区域内为合格,区域的大小由公差值决定。,一、基准,基准:确定被测要素的方向、位置的参考对象。单一基准:由一个要素建立的基准称为单一基准。组合基准: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要素所建立的一个独立基准称为组合基准或公共基准。,单一基准,组合基准,3)基准体系(三基面体系)由三个相互垂直的平面所构成的基准体系。,二、定向公差与公差带,定向公差是指关联实际要素对基准在方向上允许的
11、变动全量。定向公差包括平行度、垂直度和倾斜度三项。被测要素相对基准要素有面对面、线对面、面对线和线对线等四种情况。定向公差中被测要素相对基准要素为线对线或线对面时,可分为给定一个方向,给定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和任意方向上的三种。,1.平行度1)“面对面”的平行度,a)标注,b)公差带,被测要素:上平面;基准要素:底面。,2)“线对线”的平行度(1)一个方向被测要素:D孔轴线;基准要素:另一个孔轴线。,标注,公差带,(2)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a),b),(3)任意方向,标注,公差带,2.垂直度1)一个方向,标注,公差带,2)任意方向,公差带,3.倾斜度 1)“面对线”倾斜度,公差带,2)“线对面”
12、倾斜度(任意方向)(自学),定向公差具有如下特点:1)定向公差带相对基准有确定的方向,而其位置往往是浮动的。2)定向公差带具有综合控制被测要素的方向和形状的功能。因此在保证功能要求的前提下,规定了定向公差的要素,一般不再规定形状公差,只有需要对该要素的形状有进一步要求时,则可同时给出形状公差,但其公差数值应小于定向公差值。,三、定位公差与公差带,定位公差是关联实际要素对基准在位置上允许的变动全量。,1同轴度,公差带,标注,2对称度,标注,标注,3位置度1)线的位置度,标注,2)面的位置度,定位公差带的特点如下:1)定位公差相对于基准具有确定位置。其中,位置度公差带的位置由理论正确尺寸确定,同轴
13、度和对称度的理论正确尺寸为零,图上可省略不注。2)定位公差带具有综合控制被测要素位置、方向和形状的功能。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对被测要素给出定位公差后,通常对该要素不再给出定向公差和形状公差。如果需要对方向和形状有进一步要求时,则可另行给出定向或形状公差,但其数值应小于定位公差值。,四、跳动公差与公差带,跳动是指实际被测要素在无轴向移动的条件下绕基准轴线回转的过程中(回转一周或连续回转),由指示计在给定的测量方向上对该实际被测要素测得的最大与最小示值之差。跳动公差是关联实际要素绕基准轴线回转一周或连续回转时所允许的最大跳动量。被测要素为圆柱面、端平面和圆锥面等轮廓要素,基准要素为轴线。,1)
14、圆跳动是指被测要素在某个测量截面内相对于基准轴线的变动量。圆跳动分为径向圆跳动、端面圆跳动和斜向圆跳动(1)径向圆跳动公差带定义:公差带是在垂直于基准轴线的任一测量平面内,半径为公差值t,且圆心在基准轴线上的两个同心圆之间的区域。d圆柱面绕基准轴线作无轴向移动回转时,在任一测量平面内的径向跳动量均不得大于公差值0.05mm。,(2)端面圆跳动公差带定义:公差带是在与基准轴线同轴的任一半径位置的测量圆柱面上沿母线方向距离为公差值t的两圆之间的区域。当被测件绕基准轴线无轴向移动旋转一周时,在被测面上任一测量直径处的轴向跳动量均不得大于公差值0.05mm。,(3)斜向圆跳动公差带定义:公差带是在与基
15、准轴线同轴,且母线垂直于被测表面的任一测量圆锥面上,沿母线方向距离为公差值t的两圆之间的区域,除特殊规定外,其测量方向是被测面的法线方向。,2)全跳动全跳动是指整个被测要素相对于基准轴线的允许变动量。全跳动分为径向全跳动和端面全跳动。(1)径向全跳动,(2)端面全跳动 端面全跳动的公差带与该端面对轴线的垂直度公差带是相同的,因而两者控制位置误差的效果也是相同的,但检测方法更方便!采用跳动公差时,若综合控制被测要素能够满足功能要求,一般不再标注相应的位置公差和形状公差,若不能够满足功能要求,则可进一步给出相应的位置公差和形状公差,但其数值应小于跳动公差值。,第五节 公差原则,一、术语和定义公差原
16、则:机械零件的同一被测要素既有尺寸公差要求,又有形位公差要求,处理两者之间关系的原则,称为公差原则。,1.作用尺寸(1)体外作用尺寸(dfe、Dfe)在被测要素的给定长度上,与实际外表面体外相接的最小理想面或与实际内表面体外相接的最大理想面的直径或宽度。对于关联要素,该理想面的轴线或中心平面必须与基准保持图样给定的几何关系。,图 作用尺寸,(2)体内作用尺寸(dfi、Dfi)在被测要素的给定长度上,与实际外表面体内相接的最大理想面或与实际内表面体内相接的最小理想面的直径或宽度。对于关联要素,该理想面的轴线或中心平面必须保持图样给定的几何关系。,2.最大实体实效状态、尺寸(1)最大实体实效状态(
17、MMVC)在给定长度上,实际要素处于最大实体状态且其中心要素的形状或位置误差等于给出的形位公差值时的综合极限状态。(2)最大实体实效尺寸(DMV、dMV)最大实体实效状态下的尺寸。dMV dmax+t DMV Dmin-t,3.最小实体实效状态、尺寸(1)最小实体实效状态(LMVC)在给定长度上,实际要素处于最小实体状态且其中心要素的形状或位置误差等于给出的形位公差值时的综合极限状态。(2)最小实体实效尺寸(dLV、DLV)最小实体实效状态下的尺寸。dLV dmin-t DLVDmax+t,4.理想边界 由设计给定的具有理想形状的极限包容面。(1)最大实体边界(MMB)尺寸为最大实体尺寸的边界
18、。(2)最小实体边界(LMB)尺寸为最小实体尺寸的边界。(3)最大实体实效边界(MMVB)尺寸为最大实体实效尺寸的边界。(4)最小实体实效边界(LMVB)尺寸为最小实体实效尺寸的边界。,二、独立原则,1定义2标注方法3合格条件,图 独立原则应用实例,三、包容原则1定义:包容原则是要求实际要素应遵守其最大实体边界(MMB),其局部实际尺寸不得超出最小实体尺寸的一种公差要求。2标注方法:当采用包容要求时,应在被测要素的尺寸极限偏差或公差带代号后加注“E”符号。,图 包容原则,表 实际尺寸及允许的误差,四、最大实体原则(MMR)1定义:最大实体要求是要求被测要素的实际轮廓应遵守其最大实体实效边界(M
19、MVB),当其实际尺寸偏离最大实体尺寸时,允许其形位误差值超出在最大实体状态下给出的公差值的一种公差要求。,2标注方法:,最大实体要求的特点如下:1)被测要素遵守最大实体实效边界,即被测要素的体外作用尺寸不超过最大实体实效尺寸;,2)当被测要素的局部实际尺寸处处均为最大实体尺寸时,允许的形位误差为图样上给定的形位公差值;,3)当被测要素的实际尺寸偏离最大实体尺寸后,其偏离量可补偿给形位公差,允许的形位误差为图样上给定的形位公差值与偏离量之和;,4)实际尺寸必须在最大实体尺寸和最小实体尺寸之间变化。,第六节 形位公差的选择,1形位公差项目的选择 原则:在保证零件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应尽量使形位公差
20、项目减少,检测方法简便,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1)考虑零件的几何特征(2)考虑零件的使用要求(3)考虑形位公差的控制功能 各项形位公差的控制功能不尽相同,选择时应尽量发挥能综合控制的公差项目的职能,以减少形位公差项目。(4)考虑检测的方便性 确定公差项目必须与检测条件相结合,考虑现有条件检测的可能性与经济性。当同样满足零件的使用要求时,应选用检测简便的项目。,2基准要素的选择(1)基准部位的选择 选择基准部位时,主要应根据设计和使用要求,零件的结构特征,并兼顾基准统一等原则进行。(2)基准数量的确定 一般来说,应根据公差项目的定向、定位几何功能要求来确定基准的数量。(3)基准顺序的安排 当选
21、用两个或三个基准要素时,就要明确基准要素的次序,并按顺序填入公差框格中。,3形位公差等级(公差值)的选择 形位公差等级的选择原则与尺寸公差选用原则相同,即在满足零件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选用低的公差等级。(1)形位公差和尺寸公差的关系 一般满足关系式:T形状T位置T尺寸(2)有配合要求时形状公差与尺寸公差的关系:(T形状KT尺寸)在常用尺寸公差等级IT5IT8的范围内,通常取K2565。(3)形状公差与表面粗糙度的关系 一般情况下,表面粗糙度的Ra值约占形状公差值的2025。(4)考虑零件的结构特点(5)凡有关标准已对形位公差作出规定的,如与滚动轴承相配的轴和壳体孔的圆柱度公差、机床导轨的直线
22、度公差、齿轮箱体孔的轴线的平行度公差等,都应按相应的标准确定。除线轮廓度、面轮廓度以及位置度未规定公差等级外,其余11项均有规定。一般划分为12级,即112级,精度依次降低,仅圆度和圆柱度划分为13级,即增加了一个0级,以便适应精密零件的需要。,4未注形位公差的规定 应用未注公差的总原则是:实际要素的功能允许形位公差等于或大于未注公差值,一般不需要单独注出,而采用未注公差。未注公差值是一般机床或中等制造精度就能保证的形位精度,为了简化标注,不必在图样上注出的形位公差。,第七节 形位误差的评定及检测,一、形位误差的评定,1形状误差的评定1)最小条件评定形状误差的基本原则是“最小条件”:即被测实际
23、要素对其理想要素的最大变动量为最小。(1)轮廓要素最小条件就是理想要素位于零件实体之外与实际要素接触,并使被测要素对理想要素的最大变动量为最小。(2)中心要素最小条件就是理想要素应穿过实际中心要素,并使实际中心要素对理想要素的最大变动量为最小。,图 轮廓要素的最小条件,图 中心要素的最小条件,2)最小包容区域(简称最小区域)最小包容区域:是指包容被测实际要素时,具有最小宽度f或直径f的包容区域。形状误差值用最小包容区域(简称最小区域)的宽度或直径表示。按最小包容区域评定形状误差的方法,称为最小区域法。最小条件是评定形状误差的基本原则,在满足零件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允许采用近似方法评定形状误差。当
24、采用不同评定方法所获得的测量结果有争议时,应以最小区域法作为评定结果的仲裁依据。,2定向误差的评定 定向误差值用定向最小包容区域(简称定向最小区域)的宽度或直径表示。定向最小包容区域是按理想要素的方向来包容被测实际要素,且具有最小宽度f或直径f的包容区域。,图 定向最小包容区域示例,图 定向最小包容区域示例,3定位误差的评定 定位误差值用定位最小包容区域的宽度或直径表示。定位最小区域是指以理想要素定位来包容实际要素,且具有最小宽度或直径的包容区域。评定形状、定向和定位误差的最小包容区域的大小一般是有区别的,其关系是:f形状 f定向 f定位。当零件上某要素同时有形状、定向和定位精度要求时,则设计
25、中对该要素所给定的三种公差(T形状、T定向和T定位)应符合:T形状T定向T定位,图 定位最小包容区域示例,a)形状、定向和定位公差 标注示例:t1 t2 t3,b)形状、定向和定位误差评定的 最小包容区域:f形状 f定向 f定位,图 评定形状、定向和定位误差的区别,4跳动误差的评定 圆跳动误差为被测实际要素绕基准轴线做无轴向移动旋转一周时,由位置固定的指示器在给定方向上测得的最大与最小读数之差。全跳动误差为被测实际要素绕基准轴线做无轴向移动旋转回转,同时指示器沿理想素线或垂直于基准轴线的直线连续移动,由指示器在给定方向上测得的最大与最小读数之差。,二、形位误差的检测原则,1与理想要素比较原则
26、与理想要素比较原则是指测量时将被测实际要素与其理想要素作比较,从中获得数据,以评定被测要素的形位误差值。这些检测数据可由直接法或间接法获得。该检测原理在形位误差测量中的应用最为广泛。,(1)平面度误差的测量,1)用三坐标测量机、平板和带指示表的表架等方法测量平面的平面度误差时,坐标测量机的导轨和平板是测量的基准。所测得的数据是工件上各测量点相对于基准的绝对误差,可直接利用这些数据经计算出平面度误差值。,2)用水平仪或自准直仪等方法测量平面度误差时,水平面或者准直光线是测量基准,所测得数据是工件上两测量点间的相对高度差。应将这些数据换算成选定基准面上的坐标,再计算平面度误差值。,例如,用水平仪测
27、得平面度误差的测量分布点如图(a)所示,各点读数如(b)所示,各跨距上的读数以水平面为基准,后点对前点的高度差。取a1为起始点,将各读数顺序累加,所得结果表示各点对同一水平基准的坐标值,如图(c)所示。,-25,+45,平面度误差的最小区域评定法,用最小区域评定法评定平面度误差,应使实际平面位于两平行平面之间,而且应该符合下述三种情况之一:,1)三角形准则:实际平面与两平行平面的接触点,投影到一个面上呈三角形,且三个等值的最高点所包括的区域内含一个最低点,或三个等值的最低点所包围的区域内含一个最高点,如图(a)所示。,2)交叉准则:实际平面与两平行平面的接触点,投影到一个面上呈两段线交叉形,即
28、两个等值的最高点的连线与两个等值的最低点的连线有内交,如图(b)所示。,3)直线准则:实际平面与两平行平面的接触点,投影到一个面呈一直线形,且两个等值的最高点的连线上有最低点,或者两个等值的最低点的连线上有一个最高点,如图(c)所示。,用最小区域法评定平面度误差,关键是确定符合最小区域的评定平面。评定平面一旦确定,两平行平面间的z距离即平面度误差。评定平面的确定一般采用基面旋转法。,例题:如图所示,方格中的数据(单位um)是被测量平面相对于测量基准面xoy在z向的坐标值,试用最小区域法求平面度误差。,解:从图中可以看出。由于这些数据不符合最小区域评定准则,所以平面度误差不能直接用最大数减去最小
29、数来计算。那么怎么使这些数据符合最小区域评定准则呢?假设各测点在空间的固定位置不变,通过旋转 xoy 平面,可以改变z向的坐标值。,如图所示,将xoy平面绕00轴按图示方向旋转一个角度,那么右上方的数据将增加,左下方的数据将减小。图旋转后,使右上方的+15和左下方的+30变成等值,故旋转量如图(a)所标。转动后的数据如(b)所示。显然这些数据符合交叉准则。因此平面度误差=(25-0)um=25um,+15,+2,+3,用旋转基面法确定平面度误差时,符合最小区域评定准则的评定平面不可能一次就选准,有时需要反复多次旋转才能确定。在工程实际中,为了简化评定过程,有时也采用三角法、对角线法、最小二乘法
30、等近似方法来评定平面度误差。用近似方法获得的平面度误差值不会小于用最小区域法获得的平面度误差值,因此用近似评定方法判断平面度的合格性要求更严格。用最小区域法平面度误差具有唯一性,它是判断平面度合格性的最后仲裁。,(2)圆度误差的测量 用分度头、圆度仪等测量圆度误差,测得的数据是外圆或内圆表面对回转中心的半径变动量。用三坐标测量机测量圆度误差,测得的数据是外圆或内圆表面各测点的坐标值。圆度误差的评定应按最小区域法。常用的近似方法有最小外接圆法、最大内接圆法以及最小二乘圆法。,1)最小区域法 用最小区域法评定圆度误差,其评定准则为:用两同心圆包容实际轮廓,且至少有四个实测点内外相间的分布在两个圆周
31、上(符合交叉准则),则两同心圆之间的区域为最小区域,圆度误差为两同心圆的半径差,如下图所示。获得符合最小区域圆度误差值的常用方法有模版套对法和计算法。,模版套对法如右图所示。将被测实际轮廓的轮廓图(或其放大图)放在透明的同心圆模版下,使实际轮廓与模版上的同心刻线符合图所示的最小区域判别准则,则两包容线之间的量值(或按比例缩小的值)即为圆度误差值。模板套的精度差,是一种简易的评定方法。,2)最小外接圆法 作包容实际轮廓且半径为最小的外接圆,以相同的圆心作实际轮廓的内接圆,将两同心圆的半径差作为圆度误差值,如图所示。最小外接圆法虽然是一种近似的评定方法,但是它是基于光滑圆柱塞规的检测原理所建立的评
32、定方法。,3)最大内接圆法,作实际轮廓的最大内接圆,以相同的圆心作实际轮廓的外接圆,将两同心圆的半径差作为圆度误差值,如图所示。最大内接圆法虽然是一种近似的评定方法,但它是基于光滑圆柱环规的检测原理所建立的评定方法,最大内接圆体现了被测孔所能通过的最大配合轴,由此获得的圆度误差可视为被测孔与最大配合轴之间的最大间隙。,4)最小二乘法 使实际轮廓上各测点的圆周之距离的平方和为最小,则该圆称为最下二乘圆。与最小二乘圆同心作实际轮廓的外接圆和内接圆,将内外接圆的半径作为圆度误差,如图所示。所谓实际轮廓上的各测点至最小二乘圆的圆周之距离的平方和为最小,即要求,式中:R最小二乘圆半径;Ri实际轮廓上各点
33、到最小二乘圆圆心的距离。圆度误差为,2测量坐标值原则 测量坐标值原则是指利用计量器具的固有坐标,测出实际被测要素上各测点的相对坐标值,再经过计算或处理确定其形位误差值。3测量特征参数原则 测量特征参数原则是指测量实际被测要素上具有代表性的参数(即特征参数)来近似表示形位误差值。例如,以半径作为圆度误差的特征值。,4测量跳动原则 此原则主要用于跳动误差的测量,因跳动公差就是按特定的测量方法定义的位置误差项目。其测量方法是:被测实际要素(圆柱面、圆锥面或端面)绕基准轴线回转过程中,沿给定方向(径向、斜向或轴向)测出其对某参考点或线的变动量(即指示表最大与最小读数之差)。,5控制实效边界原则 控制实
34、效边界原则的含义是检验被测实际要素是否超过实效边界,以判断被测实际要素合格与否。,图 用功能量规检验同轴度误差,A,A,50,25,0-0.05,50,E,0.04,M,42,0-0.05,小 结,1形位误差的研究对象是几何要素,根据几何要素特征的不同可分为:理想要素与实际要素、轮廓要素与中心要素、被测要素与基准要素以及单一要素与关联要素等;国家标准规定的形位公差特征共有14项,熟悉各项目的符号、有无基准要求等。2形位公差是形状公差和位置公差的简称。形状公差是指实际单一要素的形状所允许的变动量。位置公差是指实际关联要素相对于基准的位置所允许的变动量;形位公差带具有形状、大小、方向和位置四个特征
35、。形位公差带分为形状公差带、定向公差带、定位公差带和跳动公差带四类。应熟悉常用形位公差特征的公差带定义、特征(形状、大小、方向和位置),并能正确标注。3公差原则是处理形位公差与尺寸公差关系的基本原则,它分为独立原则和相关要求两大类。应了解有关公差原则的术语及定义,公差原则的特点和适用场合,能熟练运用独立原则、最大实体原则和包容原则。,4了解形位误差的评定方法。掌握形状误差(f形状)、定向误差(f定向)和定位误差(f定位)之间的关系:f形状 f定向 f定位,即定位误差包含了定向误差和形状误差,定向误差包含了形状误差。当零件上某要素同时有形状、定向和定位精度要求时,则设计中对该要素所给定的三种公差(T形状、T定向和T定位)应符合:T形状T定向T定位。各项形位公差的控制功能不尽相同,应建立某些定向和定位公差具有综合控制功能的概念。5正确选择形位公差对保证零件的功能要求及提高经济效益都十分重要。应了解形位公差的选择依据,初步具备形位公差特征、基准要素、公差等级(公差值)和公差原则的选择能力。6掌握形位误差的检测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