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培训-必修.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419819 上传时间:2023-10-29 格式:PPT 页数:81 大小:2.8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培训-必修.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新课标培训-必修.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新课标培训-必修.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新课标培训-必修.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新课标培训-必修.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标培训-必修.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培训-必修.ppt(8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模块教科书精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突出重点,既为全体学生的发展提供必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为继续学习选修课程的学生准备必要的基础。同时注意对学生进行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全面落实这些目标,教科书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角度出发,构建教科书体系,着眼于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必修化学1和化学2是高中化学的基础,内容比较广泛,学科知识的深度与技能的掌握程度略低于过去,因为加强调和突出基础性,所以在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教学要求方面,更好地体现出“少而精”的原则。,

2、体系的构建,实验基础,化学基础知识,无机化合物,化学基本理论,化学反应与能量,有机化合物,化学与社会,科学探究,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化学1,从实验学学化学化学物质及其变化金属及其化合物非金属及其化合物,重视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突出实验的作用第一章安排实验 注意与初中化学的合理衔接第一章基本实验操作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初中的物质、反应)重视化学基础知识元素化合物(无机)注重科学方法的培养物质的分类(方法、各章渗透),内容的选择和呈现,化学实验基础分类方法(物质、化学反应)无机化合物(金属、非金属),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要让学生学好化学首先要了解

3、化学学科的这一特征,并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去学习化学。-化学实验的重要性,地位和功能,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确定了6个主题 认识化学科学 化学实验基础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物质结构基础 化学反应与能量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化学实验基础是必修课程内容的核心。,实验是了解无机物的性质的最好方法,也是认识元素周期律的最佳途径;通过实验可以感受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认识并研究能量的利用问题;通过实验还能切实了解材料、环境、绿色化学等问题。-教科书把化学实验列为第一章体现了课标所反映的教学思想。,将实验内容安排在第一章,突出了化学实验的基础性,既起到与初中化学实验和化学知识的衔接,又为高中化学新知识的学习打下

4、基础,通过实验把学生引入化学世界。-这决定了本章内容的基础性和重要性。,内容的选择与呈现,根据课程标准,有关实验的主要内容包括:物质的检验、分离、提纯及溶液配制等基本操作:第一节主要安排物质的检验、分离、提纯等内容,以初中学习过的粗盐提纯操作为主要线索,复习、深化:选择了过滤、蒸发、蒸馏、萃取几种操作 另外,安排了硫酸和可溶性硫酸盐的检验、Cl-的检验除去杂质杂质离子等内容,关于溶液的配制作为第二节内容,从化学计量在实验中应用的角度选择了:有关物质的量等概念:物质的量、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质量、物质的量浓度 溶液配制的方法和操作:主要介绍如何从固体(氯化钠)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这一章主

5、要包括的实验操作和技能有:仪器的使用技能:容量瓶、分液漏斗、冷凝管 托盘天平(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用分析天平或电子天平),实验基本基本操作:称量、溶解、过滤、蒸发(复习)、蒸馏、分液、萃取、向容量瓶转移溶液(新)等,本章在呈现方式上有这样几个特点:,1.以初中的操作和技能为基础,复习拓展,如,初中的基础:过滤、蒸发(复习)教材处理是让学生描述操作步骤并自己实验 在这里拓展:检验硫酸和可溶性硫酸盐(离子方程式在第二章介绍)对粗盐进一步提纯的方法:除杂质,2.注重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如 粗盐提纯:说明实际中进一步除杂质的意义、方法 蒸馏:利用自来水制蒸馏水、介绍海水淡化的应用 萃取:通过习题体现萃取的

6、应用,了解原理(P10-2),3.通过实验学习方法、体验过程,4.利用不同的栏目体现学习实验方法在实际中的意义 例:思考与交流:沙里淘金(生活中的物理分离方法)(P5)从生活中的物理方法、引深到化学方法,了解生活和科学研究中分离操作的利用,进一步了解分离的方法 学与问:讨论杂质的含义,进一步了解分离除杂质的意义(P5),溶液配制:用到物质的量浓度概念,而物质的量、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摩尔质量等是基础课标中对物质的量有要求,但要求不高 课标中的要求为: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能用于简单的化学计算,关于物质的量等概念在这节介绍,主要考虑,为了使学生在高中开始时学习概念更容易理解,教材在呈现方式

7、上注意,1.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如在编写方式上对物质的量:直接引出物理量对摩尔从宏观到微观呈现:宏观质量(相对分子质量)微观微观粒子数(阿佛加德罗常数)摩尔 粒子集体,感性认识,(计算),2.从应用出发介绍概念,例如在实验中的应用:物质的量浓度概念体现在配溶液中应用 对知识的应用:通过 简单计算体现,在实际中的应用:通过实际中利用浓度的例子,如体检指标的表示方法,说明:对于课标中关于实验的下列要求,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能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完成实验,并能主动进行交流初步认识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条件控制、数据处理等方法在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中

8、的应用-将在整个高中阶段逐步完成,地位和功能第一章是从化学科学研究手段化学实验方面展开化学科学本章则是从化学学科内容方面展开化学科学。1。作为从学科内容方面使学生认识化学科学的启始章2。是连接义务教育阶段化学、科学与高中化学的纽带和桥梁,对于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承前启后作用。,“承前”意味着要复习义务教育阶段化学的重要内容,“启后”意味着在复习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提高和发展,从而为化学必修课程其他章的学习,乃至整个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因此,本章在全书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具有重要功能,是整个高中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考虑到学生进入高中阶

9、段进行化学学习时,一般都需要复习初中的知识,如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重要物质的性质,以及各种物质间的化学反应等。把化学反应与物质分类编排在高中化学的第二章,使学生对物质的分类、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的学习,既源于初中又高于初中,既有利于初、高中知识的衔接,又有利于学生运用科学过程和科学方法进行化学化学,立意更高些。,物质的分类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是化学科学的重要研究对象。对于多达千万种的化学物质和为数更多的化学反应,人们要想认识它们的规律性,就必须运用分类的方法,分门别类地进行研究。这既反映了化学科学的发展规律,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因此,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是本章的一条基本线索。,化学反

10、应的分类,分类标准(1)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2)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3)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标准2、3是高中化学新知识,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是本章的重点内容),生活中的分类,化学物质,化学反应,初中,金属、非金属酸、碱、盐,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图书馆,第一节:从物质的分类出发,介绍分类的方法、应用和意义,分类的方法,交叉分类法,树状分类法,应用:从分散系的角度分类,胶体的性质,九种分散系(分类),分出,液体分散剂溶液、浊液、胶体,胶体(课标要求),离子反应,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溶液的导电性实验,已有知识,介绍,氯化钠等固体分别加

11、热至熔化后能导电,电解质概念,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和电离过程,分析,NaC1电离方程式,思考与交流,电解质在溶液里所起反应的实质是离子之间的反应,离子反应,实验与分析,溶液中离子互换型的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氧化还原反应,从得氧、失氧角度对这些反应进行分类,从元素的化合价是否发生了变化进行分类,从电子转移的角度给氧化还原反应一个更为本质的定义,初中概念,本质,简介氧化还原反应在工农业生产、科学技术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应用,同时也辩证地介绍了氧化还原反应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和防治方法等,无机化合物,第三章第四章,开始分类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构成了许许多多物质,形成丰富多彩的世

12、界。要想了解物质世界,了解化学,就要从构成常见物质的元素知识开始。元素化合物知识是中学化学的基础知识,也是学生今后在工作、生活中经常要接触,需要了解和应用的基本知识。,地位与功能,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既可以为前面所学的实验和理论知识补充感性认识的材料;又可以为下册学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与能量等等理论知识打下重要的基础;也可以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化学的一些基本方法;这些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还能使学生真正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改善人类的生活条件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因此本章在全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高中阶段的重点之一,金属和非金属两章体系和呈现方式上不同,金属的化学性质几种重要的金属用

13、途广泛的金属,体系和呈现方式,金属及其化合物,在过去编写的多套教科书中,金属知识是分别在不同年级、不同章节中的。如在高一介绍碱金属,高二介绍镁、铝以及铁、铜等过渡元素,它们所占据的课时也比较多。新的课程标准对于与金属有关的知识,规定“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铝、铁、铜等金属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能列举合金材料的重要应用。”教学范围及要求有了很大程度的下降,而且根据化学I的课时,金属至多占用89课时,因此不可能分多章介绍,只能相对集中。,金属及其化合物,内容的选择与呈现,内容分为单质、化合物和合金材料三大块。按单质、氧化物、氢氧化物、盐的性质分块采取不同方式来呈现,有的

14、仅用回忆与复习讨论的方式;有的用实验、观察方式;有的用科学探究方式;有的则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自己去研究和探索。丰富和巩固了化学反应的有关知识。本章几乎涉及了上一章所提及的各类反应。但不求系统,不求全,突出物质的特性反应,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化合物,金属材料合金,化学反应,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体系与第三章金属不同,内容的选择和呈现有其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精选和整合,受课时所限,不可能像过去那样分章详细介绍,只能相对集中有侧重地选择有重要价值的单质及其化合物进行学习、研究,将存在和用途十分广泛的元素硅及其化合物、典型的代表性的非金属元素氯及其化合物分节编写,编排顺序有分有合,有纵有横,突出重点

15、,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二氧化硅、硅酸,硅酸盐,硅单质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氯气,氯离子检验,将与当代环境关系十分密切的硫、氮的氧化物、用途广泛的两种酸硫酸和硝酸及氨分别合节编写。,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对大气的污染第四节硫酸、硝酸和氨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氨为什么这样有分有合,有纵有横呢?,在编写过程中做过多种尝试,例如分别把硫和硫的化合物作为第三节,把氮和氮的化合物作为第四节。但是反复研究认为,那种分节方法过分突出学科味道,相当于把过去的四章精简压缩为四节。因此采用了现在的写法。在前两节采取纵向写法,突出硅的材料特性;氯的典型非金属特征。在

16、后两节中采取横向对比,突出与当代大家非常关注的环境问题,注重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融合,突出特点、重点,增加联系和比较。,在第三章的基础上,继续进行元素化合物知识一般学习和研究方法的训练本章具有巩固氧化还原反应等关于化学反应基本知识的作用本章为元素族的概念、元素性质的递变、元素周期表中的代表性非金属元素积累感性材料,是学习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知识的重要基础。,地位与功能,内容的选择与呈现,选材着眼于这几种元素的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知识安排知识和用途相结合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物质的重要性能与可能的负面作用相结合使学生认识到常见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以及与人类和环境的关系。,如二

17、氧化硅与硅酸盐产品的应用及其发展,氯气的性质与应用及其可能存在的问题,氟、溴、碘及其化合物的用途,硫酸、硝酸和氨的性质及广泛用途,酸雨的形成等,两章内容特点,性质与用途紧密联系,深化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这是两章教材的一个共同特点,是深入理解、灵活运用物质性质的好方法、好途径,同时也是体现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价值的一个重要方面,使教材更具有吸引力和时代感,有利于增进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增强学习的探究性、亲历性和体验性 元素化合物的性质来自观察、实验和经验,本章通过多种学生活动的设计,增加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突出了学生认知结构的生长性和形成性。,“用水吸收二氧化氮”的科学探究,让学生通

18、过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感受过程的变化,寻找变化的原因,感悟对工业上生产硝酸的启迪,从中体验探究的乐趣、学会探究的方法。,化学知识与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的渗透与结合,体现化学的应用价值突出了知识与社会、生活、健康、环境的联系 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融合其中科学的态度来看待化学,体会知识的价值,多种呈现方式,实验33,请尽可能多地列出你所观察到的现象:,角色扮演:是否应该停止使用铝质饮料罐?,开采铝矿的工人生产铝质饮料罐的工人饮料公司老板售货员消费者环保局官员回收公司人员,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化学与社会的关系两章介绍中涉及到了很多化学社会的关系等内容,特别是第四章有介绍了化学与环境的问题,如空气质量、酸

19、雨等。目前,社会上对化学有一些误解,人们一提到化学,往往和“污染”“有害”“有毒”“危险”等字眼联系起来。,化学科学技术与人类的关系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密切和严峻:化学对人类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人们对化学的误解与疏离却越来越严重。作为基础科学教育课程的化学必须面对这一现实,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态度来看待化学的功与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价值观。本章在介绍几种典型的非金属元素的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与应用时,不回避某些物质对环境、健康可能的负面影响及其化学在解决这些问题方面可能的方向和作用,这体现了教材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分析空气污染的成因雨水pH的测定在上述教学活动中,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一些环境知识,更重要的是引起他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培养了他们的科研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组织活动能力、与人交流勾通能力等,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等,而这些正是未来教师所应具备的品质和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